背水一战的故事及启发精编4篇
【导言】此例“背水一战的故事及启发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背水一战策略分析1
韩信攻赵国,从战略层面上看是为了配合刘邦在荥阳的主战场,消除主战场侧翼的安全威胁,同时占领赵国后将直捣项羽的战略后方,减轻荥阳主战场的压力。从战术层面上看,韩信是在后勤保障困难情况下,千里奔袭,外线作战。
因此此战考虑的关键就是时间问题。必须速决,不能形成攻坚战和消耗战;必须全歼敌军,不能形成击溃战。所以此次作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诱敌出战问题。采取何种方法使赵军主力舍弃阵地战,而进行运动战。而且必须是全军出战。
二、战场选择问题。该战场可以容纳汉军与赵军主力进行决战,可以利用地形抵消赵军兵力上的优势,可以进行侧翼包抄作战。
三、士气激励问题。汉军兵力相对赵军明显处于劣势,并且是临时召集,缺乏训练,在战斗力上也没有优势,而且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所以必须采取有效办法激励士气,使士兵面对强敌敢于作战,敢于取胜。
本人认为《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以下一段话是关键: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後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後。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後,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原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从这段话可以了解到赵军主帅陈余的相关信息:
一、陈余崇尚儒学,讲究道义,自认为是正统,无视其他。
二、陈余作战思想是传统的列阵作战思想,中规中矩,没有侧翼包抄的作战意识。这一点也可以从巨鹿之战中看到,陈余迟迟不肯救援张耳,就是因为从他的战术思想来看,列阵作战是唯一的作战方式,而从兵力对比来看,进行列阵作战无法打败秦军,所以迟迟不与秦军作战。
三、陈余情报错误,盲目主观。因为情报错误和主观猜测,他认为韩信兵不过数千,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什么战斗力,严重轻敌。
四、陈余注重名望,盲目轻敌。陈余成名早,名气大,对他个人来讲无论如何也不会在韩信这个小辈面前避而不战,让人笑话。而且在兵力优势大,本土作战,各方面占优的情况下,更是万万不能采取守城挨打的方法。
总结陈余的作战思想就是:以堂堂之阵,一战而击败韩信,手刃张耳。而且要胜得干净利落,从而震慑诸侯。
当韩信获得以上信息的时候,整个战役设想便趋于成熟了:准备全军出动,利用陈余速决,报仇心切的心态诱使赵军主力出战;通过在河岸边的场地进行决战,使赵军无法同时投入全部兵力;通过置之死地激励士气,拖住敌人;通过腹背夹击,扰乱赵军军心,两军夹击,乱而胜之。所以韩信会“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韩信在此战中营造了以下优势:
一、信息优势。汉军进军赵国之前,已经通过间谍,详细了解了赵国的情况,特别是通过张耳,详细了解了赵国主帅陈余的情况,并且在陈余身边安插了间谍(所以才及时得知李左车献计的情况),并且获得了详细的井阱地形情报。韩信依据这些信息进行了完整的战役设想。
二、体能优势。汉军士兵已经在晚上提前吃过早饭,而韩信列阵诱敌的时候,赵军应该还没有吃早饭,或者是正准备吃早饭。所以汉军明显在体能上占有优势。
那么赵军会不会眼看汉军列阵而来,非要等吃完早饭再出战呢?我认为不会的,根据陈余的心态,他不会作出任何让人认为他怯阵的表现。他认为消灭韩信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消灭了韩信也不耽误早饭,甚至会更好的进行庆功宴。他的速胜和极度蔑视韩信的思想,使他毫无顾忌。
三、心理优势。韩信是主动进攻,而且已经进行了战役谋划和准备,是有备而战。而当陈余看到韩信背水列阵,不合常理,会更加轻视韩信,再看到韩信、张耳的旗鼓阵仗,更加使得他心浮气躁,急于一战。在主帅心理上一稳一浮,可分高下。
四、地利优势。汉军一部分部队背水列阵诱敌,另一部分部队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在岸边建立野战工事,并以逸待劳。
五、兵力优势。汉军诱敌成功,将赵军主力吸引过来后,两部分汉军合二为一,并依托工事抵御赵军。因为地形所限,赵军无法将其兵力全部展开,所以投放到一线交战的兵力有限,只能采取轮番进攻的方法。而且汉军不需分兵防守后方和侧翼,这样汉军就有效减少了对方兵力数量上的优势。
六、反应优势。汉军人员虽然较少,却可以缩短信息传递的环节,各种指令更容易被贯彻和迅速传递。
七、士气优势。汉军背水一战,逃无可逃,只能死战。而赵军已经缴获了很多汉军的旗帜物资等等,有了邀功资本的士兵和将领,在战斗中自然不会以命相搏。这样汉军就有了士气和战斗力的优势。
拥有了以上优势汉军就完全可以稳住阵脚,顽强抵御敌方进攻,将对方牢牢拖住。汉军主力的作用就是是诱敌主力,争取时间。但是,单凭这些,还不足以击败赵军。
此时,汉军的两千骑兵正埋伏在赵营附近。(有分析人士认为韩信此举很是冒险,因为如果赵军没有倾巢而出,留守一部分兵力,这个战例就会改写,韩信是在赌博而碰巧赌赢了。)我认为在赵军出击汉军的时候,是有部队留守大营的,因为按常理作战双方一般都会将部队分为出击部队和守备部队,只不过是各占比例多少的问题。而韩信制定方案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一点。韩信的作战意图应该是诱使赵军主帅产生一举吃掉汉军,一战而胜的作战企图,从而将赵军主力全部吸引到岸边。所以赵军主帅一旦有了一战而决的心态,当久攻不下的时候,就会将后防的留守部队不断调到前线作战,造成后防空虚。
汉军那支偷袭部队就是在等待时机。通过侦察,可以了解赵军调动的情况(比如通过察看赵营中将领的大旗,可以得知该将领的部队是否还在留守等等)。当赵营留守的大部分军队已经调离的时候,汉军的偷袭部队完全可以化妆成赵军的模样,大摇大摆的来到赵营,诈开营门,偷袭得手。(本人认为化妆偷袭的成功率比较高,因为韩信攻赵之前先消灭了代国,而代国则从属于赵国,所以完全可以利用代国的缴获)。即使赵营中还有少量留守部队,也不是这两千精锐的对手了。
再看前线,赵军久攻不下,生力军已轮番上场还是无法击败汉军,而且大战一天,赵军士兵没有进食和休息,精神上和体力上已经无法将战斗再进行下去了,于是赵军准备收兵。本人估计赵军撤兵的时候,首先赵军的后卫部队变为前军,先行撤退,然后一线军队向后并负责运送伤员进行撤退,由中军进行掩护并最后撤退。
当已经筋疲力尽,饥饿难忍的赵军先头部队撤至赵营的时候,发现满营的汉军旗帜和汉军官兵声势浩大,其精神打击是极其巨大的,反映在行为上,就是士兵掉头向后跑,因为主力部队在后边。士兵当时的心理就是尽快与大部队靠拢,依靠“人多势众”来抵御危险。先头部队掉头向回跑,一下子就冲击到后面的部队。而这个时候,汉军的偷袭部队果断出击,加剧了赵军的混乱,此时赵军的先头溃退部队无形中为汉军打头阵冲击赵军本身,而赵军正处在撤退行军的过程中,毫无作战准备,此时赵军人心大乱,溃败无法避免了。
韩信发现赵军后方已经大乱,知道偷袭已经得手,下令主力夹击,一举全歼赵军。
再论:背水之战的时候汉军为什么没有投降而是死战呢?
首先分析“投降”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两军混战的时候基本不会发生“投降”。因为在拼杀过程中,如果一个人打不过了,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逃跑,脱离战场,寻求安全。在群斗的时候,即使一个士兵不想打了,要投降,但是无法实施,因为是在混战中没有安全的地带,如果投降,即使不被敌人所杀,也会战友击杀。所以,混战的时候基本上不会出现“投降”的事。
“投降”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呢?两军混战僵持一段时间后,才会发生一方支持不住,寻求脱离战场,一旦这种脱离战场的行为是无组织的就会变成溃退,也就是说这一方士兵的战斗心理和精神已经被摧毁,在逃跑过程中被追击或陷于包围,逃无可逃,便出现投降。
所以满足死战的条件是:一、没有退路;二、必须与敌接触。
如果没有退路,但是也没有与敌接触。就会造成马谡在街亭一样,虽然置之死地但是魏军采用围而不击、切断水源的策略,造成马谡军队自乱阵脚,丧失战斗力。也就是解除对方“背水一战”,就要困而不击,待其自败。
如果与敌接触,但留有退路。士兵在不利的情况下很难死战,无法发挥超水平的战斗力。
所谓的“背水一战” 、“置之死地而后生”应该是此次战役布置的一个关键点,具有相当的迷惑性,但是不具备战役的决定性。决定战役成功的是:间谍战、心理战、迂回包抄作战的综合运用。通过“用间”获得敌方关键信息;营造和利用敌方主帅“心理”,诱敌成功并牢牢拖住敌人,虚张声势扰乱敌方军心;进行腹背夹击,一战而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4篇背水一战的故事及启发,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背水一战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背水一战成语解释2
背水一战,指汉语成语汉“背水一战”。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
背水一战3
汉二年(公 元前205年)五月始,刘邦拜韩信为帅,率兵东进魏,代,赵,燕等国。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军数万越过太行山,向东攻击赵地,越王歇与赵统帅陈馀二十万重兵屯结在井陉口(险要的关口),欲与韩信决战。韩信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采用背水列阵战术,于是率兵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地处驻扎。天明,韩信大张旗鼓向井陉口攻击。赵军开营门迎战,长时间激战后,汉军假装战败,向水上逃跑,赵军见汉军背水而立,后无退路,于是倾巢出动猛攻汉军,企图一举消灭汉军,此时,先行埋伏于越营附近的二千汉轻骑部队立即驰入越营,将赵旗全拔并坚起汉帜。赵军久战不下,突然发现赵营上空汉帜招展,军心大乱。韩信指挥汉军趁势夹击,大破赵军。陈馀欲从水上光跑,被汉军所杀,赵王歇则被俘。
背水一战成语典故4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欺骗诡计,说:“我听说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交战。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又怎么对付呢?诸侯们会认为我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不采纳广武君的计谋。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韩信对手下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筑造了营垒,他们看不到我们大将旗帜、仪仗,就不肯攻击我军的先头部队,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退回去。”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天刚蒙蒙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耳新已进入河边阵地。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慌潜逃,赵将即使诛杀逃兵,也不能禁止。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岸边生擒了赵王歇。
上一篇:木心的语录(实用4篇)
下一篇:古诗夜书所见原文及翻译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