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优秀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小数是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具有位值系统和四舍五入性质,理解小数的意义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篇1

1、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

2、明确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进率。

3、经历小数的发现、认识过程,感知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课件。

师出示课件并问到:首先来见见几位老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谁来读一读?

指一名学生试读。

师:一起读。

生齐读。

师:想一想,括号里应填几?

指名回答。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生:1米1分米、1米2分米。

师:如果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呢?

生:1、1米、1、2米(师板书)。

师:生活中,在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小数?来看几幅图片。(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

师:我们把小数点后面有一个数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找一找还有一位小数吗?

小数点后面有两个数的叫做两位小数,能找一找吗?

谁能说一个三位小数?

师: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师出示课件:把一米平均分成十份,这里的一份是多少?

生:一分米。

师: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呢?生:十分之一米。

师: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呢?

生:0、1米。

生完成,师指名回答,并让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集体评价。

师:观察这些分数和小数,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如果有困难,师引导:观察这些分数的分母是几?小数是几位小数?

得出结论: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师板书)。

师:理解了吗?考考你,完成作业纸巩固练习1。

生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师:刚才我们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如果平均分成100份,会是什么样子呢?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师: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呢?

生:1厘米。

师: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呢?

生:一百分之一米。

师:用小数表示呢?

生:0、01米。

师:真聪明,那么后面的括号继续交给你独立完成。

生完成,师指名说,集体评价。

师:再来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和小数,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交流,得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师板书)。

师:学会了吗?还得考考你。请大家完成作业纸上巩固练习2。

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00份是什么样子呢?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现在把这个任务交给你和同桌,交流讨论,完成第三个探究。

生生合作交流,师巡视。

生完成,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师:观察这里的分数与小数,能得到一个结论吗?

生: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师板书)。

4、推想、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能不能把我们刚才的这些发现概括成一句简洁明了的话呢?

生交流,师引导说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师板书)。

师:现在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应用起来,请大家完成作业纸《应用感受,巩固意义》。

生完成,指名回答,订正。

5、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与进率。

师出示课件:思考一下,0、3里有几个0、1?

生:0、3里有3个0、1。

师:0、06里有几个0、01呢?0、007里有几个0、001呢?

生依次回答、

师:0、1、0、01、0、001写成分数分别是多少呢?

生: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师:再思考:十分之一里有几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里有几个千分之一?

生回答。

师:所以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

生:是10。

生独立完成作业纸上的《综合应用》。

第一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第二题: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课件出示教材“你知道吗?”指名读一读。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篇2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教学重、难点:

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篇3

一、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领导签字。

二、教学目标:

1、集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四、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时数1。

板书设计认识平均数。

六、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口算练习。

560÷40=240÷60=420÷7=150÷30=54÷9=。

960÷6=88÷8=76÷4=85÷5=810÷9=。

(30+50+80)÷4(80+80+80+80+85)÷5=。

(二)尝试小研究课前尝试小研究。

2、上图中一共有()支铅笔。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每个笔筒应放()支铅笔,动手分一分。

3、列算式为:

(三)课上尝试小研究。

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上面两个组哪个组的成绩好?

3、你能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吗?

(四)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课上研究(一)(二)。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

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

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

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五)班级展示提升。

1、找一个小组展示本小组对尝试研究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作补充和评价。

要求:下面的同学也要认真听,看看你同不同意他们的研究方法。一会说出你想问他们的问题,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评价,或者对他们的研究方法进行补充。

2、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对老师指定的尝试小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汇报。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长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补充、质疑。

组长:哪个同学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评价、补充或提出不懂的问题?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质疑。教师适时点拨,填写评价表格。

3、教师适时点拨引领:平均数的含义,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互相纠错,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尝试题做得是否正确,错误的加以改正。

(六)挑战自我。

尝试应用,解决平均数问题:

出示新华小学四年级(1)班第五组和第六组同学体重的统计表,让学生读表,了解表中的信息。交流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第五组有7个人,第六组有8个人。

教师提出:要比较哪组同学的平均体重重一些,该怎么办?学生可能回答先计算两个组的平均体重,然后进行比较。

接下来让学生分别求出两个组的平均体重。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名两名学生进行板演。

预设:第五组同学平均体重:

(34+36+42+44+46+50+42)÷7=42(千克)。

第六小组同学平均体重:

(38+34+54+34+35+41+39+45)÷8=40(千克)。

提出“议一议”中问题“42千克、40千克分别表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求出的两个平均数的意义。完成比较哪一组平均体重重一些的问题。

(七)巩固练习,提升学习质量:

1、独立完成教材中练一练的第二题;。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小军不会游泳),问:小军会不会有危险。

【设计意图】借助此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拓展延伸:

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站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小军不会游泳),问:小军会不会有危险。

课后反思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

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7--38页,例4、例5、例6。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3.在经历变与不变的过程中挖掘数学内涵,感悟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小数性质中不变与变化的数学辩证思想,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创设数学王国中数字“0”去做客的情景,发现数字“0”引起整数的变化。

二、自主探究。

1.以数字“0”前往小数家中做客的情景,引出问题:是不是等于

2.在独立验证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

3.借助:==,引导学生逐步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1)从小数末尾添上“0”的情况去推断与思考去掉“0”的情况。

(2)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是小数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先讨论,在交流举例。

5.添上两笔,让4、40、400三个数相等。

6.探讨:从到,小数的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小数的末尾”这一关键词眼。

三、练习应用。

1.出示超市里某些食品的价格表,上面哪些小数里的“0”可以去掉?为什么?

总结: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质疑:为什么有些小数能化简,但是价格表中仍然写成两位小数?

2.把下面物品的价格写成用“元”作单位的两位小数。

总结:利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把小数或者整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3.初步感知小数改写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篇5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4、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写出四个比。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学生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几个比,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给这些比分类。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根据比值是否相等来分类。接着追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然后列举一个反例,让学生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特点,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第二个练习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练习是写出比值是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三个练习,每一个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达到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我让学生看课件自学,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比例里各部分的名称。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第1题是三个判断题,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第2题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从学生逆向思维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第3题是用四个数组比例,这题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在交流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指导自己更好解决问题。第4题是拓展题,让学生根据当前所学的知识猜数,一方面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节课“解比例”做铺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

三、说教后反思。

这节课是概念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且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新课上完之后,我觉得这节课的内容学生掌握得还比较好,尤其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因此需要加强学生这一方面知识的反复练习,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千万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我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篇6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五年级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的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基础。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设计,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掌握分数的意义,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

2、使学生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根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是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思维规律,五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理解单位“1”存在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用这些学具将他们通过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表示出分数,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基于本节课的内容,我主要采用活动探究法和集体讨论法进行教学。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分析归纳等方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各项活动的安排中,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复习引入

由学生说分数,分子、分母及写这个分数引出新知识,使学生能够知道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以动手操作、归纳总结活动为主,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了题目的引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拓展、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巩固练习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四道习题,通过多样化的习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4、5题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目的就是展现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的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篇7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进一步认识小数,会进行小数和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2.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这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探究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现实意义,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会很浓。教学中应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讨,体会抽象和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和能力。

学习目标:

2.借助熟悉的十进制关系的'现实原型多角度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通过自学,理解计数单位、、。通过数数的活动,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评价设计:

1、通过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小数的意义,达成目标1。

2、经历自学,数数等活动,独立探究,全班交流汇报,说出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达成目标2。

教学重点:

理解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米尺、课件。

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篇8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知道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初步认识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你能说说吗?(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这么多的地方用到小数,说明小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把各自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宽(或高)的数据说一说。(教师将各个数据分别按整米数和非整米数两类板书)。

师:这些不够整米数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单位写出来,除了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2页的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但是,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小数的知识。

二、探索发现。

1、认识一位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例1米尺图。

把1m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多少分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教师介绍出示: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米。

那2分米、3分米呢?学生试着完成填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交流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分米=米=米,3分米=米=米。

(2)观察上面的等式你能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吗?

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篇9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使学生深刻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小说分别是、、……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中解决里面有几个;里面有几个,让学生深刻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这节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尝试法、讲授法、练习法等,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有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让学生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丝带和60厘米长的绿丝带、量数学课本的长的估一估、量一量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教师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教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喜欢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第二个环节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研究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给生活中的小数分类。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个环节是师生进行全课小结。

教师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最后教师出示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句格言:天才=1/100的灵感+99/100的勤奋,让学生用小数把等式中的分数表示出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教师:“这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用加法描述的一句格言,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从而让学生明白:人必须勤奋才能有所成就!祝同学们都能成为天才!人才!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篇10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理解、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以超市购物的话题引入,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关于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测“铅笔和橡皮,哪一个贵?”,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复习上课时的内容,而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本环节我设计以下几个层次:

1、小组合作,初步感知在猜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你的猜想正确吗?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工具,通过量一量,涂一涂,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让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引导出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小数的大小一样。)。

3、利用性质,体会价值。

本环节设计让学生初步应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改。

本环节设计三个层次的题目,包括基本题,综合题和拓展题。基本题的设计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巩固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综合题关注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拓展题关注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基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为了突出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板书如下: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篇11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小数意义和性质说课稿 篇12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5、在经历小数的发现和认识的过程中,通过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理解和掌握知识。

6、在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7、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8、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四、单元教学安排。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3课时。

二、教学目标:

2、知道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初步认识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难点: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你能说说吗?(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这么多的地方用到小数,说明小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把各自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宽(或高)的数据说一说。(教师将各个数据分别按“整米数”和“非整米数”两类板书)。

师:这些不够整米数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单位写出来,除了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2页的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但是,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小数的知识。

(二)探索发现。

1、认识一位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例1米尺图。

把1m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多少分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教师介绍出示:“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米。

那2分米、3分米呢?学生试着完成填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交流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观察上面的等式你能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

师生交流后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认识两位、三位小数。

我们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的数,那么两位、三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以这些两位小数为材料,继续研究。

(1)教师继续出示米尺的放大图。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后进行反馈: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者是几份表示百分之几米,可以用像、这种两位小数来表示。

1米有1000毫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毫米就是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米,用小数表示就是米。

(2)小结。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学生交流说说对小数的理解。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那么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同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阅读“你知道吗?”。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小数是怎么产生的及小数的意义,那你们知道小数的历史吗?

学生自学教材第33页“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小数的发展史。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如何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的。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认识了小数,知道了小数就是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还认识了小数的计数单位,知道了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五)板书设计。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六、教学后记。

48 36586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