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顶板处罚办法规定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煤矿顶板处罚办法规定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煤矿顶板处罚办法规定篇1

矿顶板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煤矿顶板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顶板管理、防止冒顶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煤矿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顶板管理工作必须纳入煤矿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贯穿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在安全监管和煤矿生产规划、实施、检查过程中,必须同时规划、实施、检查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各煤矿必须成立以矿长为首的顶板管理领导小组,结合本矿实际,制定顶板管理工作目标和实现计划。积极推广运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顶板控制技术水平。

二、顶板管理责任制

1、矿长对本矿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负责及时作出加强顶板管理工作的决策和决定,全面落实好顶板管理工作的人、财、物。

2、矿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的技术责任。负责对顶板管理工作的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贯彻和补充完善,并组织研究先进的顶板管理方法,积极推广运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

3、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对全矿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负责顶板管理机构人员的设置和管理,组织实施顶板管理工作计划,负责顶板管理措施的现场落实。

4、采掘队长(班组长)对本队(班组)工作头面管辖区域的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负责认真贯彻执行“三大规程”和顶板管理的有关技术措施,及时处理现场安全隐患,全面落实煤矿顶板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和指令。

三、矿井顶板技术管理制度

1、确保《作业规程》合格、管理制度有效。

a、《作业规程》的编制能贯彻有关技术政策和结合实际选择先进适用的采、掘、支等技术,能有效指导现场生产(施工)作业,确保生产(施工)作业人员安全。

b、有健全的编制、审批和贯彻《作业规程》的管理制度,矿总工程师应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作业规程》复查,形成复查结论性意见。c、《作业规程》应结合矿压观测及地质资料(地质说明书),对支护进行设计。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的选择要有科学依据(已经 核准施工的煤矿建设项目的巷道支护按已批准的《安全专篇》进行设计),支架的性能应满足支得起、护得好、稳得住。

2、过老巷、过采空区、过煤柱、过地质构造带、跨巷、巷道贯通、工作面(头)初采初放(开口)、工作面收尾、过(维修)垮冒区等,必须由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3、单体液压支柱入井前必须对每根进行压力试验。在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后,必须进行检修。检修好的支柱,仍必须进行压力试验,压力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有压力试验、检修记录。

4、锚喷支护巷道的锚杆的布置形式、锚杆(锚索)、锚梁、锚网及配件的材质、品种、规格、强度(抗拔力)、结构、树脂卷和浆液的材质、规格、配比、性能、喷射砼所用水泥、水、骨料、外加剂质量、喷射砼混合比、外加剂掺和量、喷射砼强度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5锚网支护巷道的锚杆的布置形式、锚杆、锚网及的材质、品种、规格、结构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其他形式的支护也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6、煤矿企业必须制定井巷维修制度,加强井巷的维修,保证巷道设计断面,保证通风、运输的畅通和行人的安全。巷道失修率不得超过规定(回风巷失修率不超过7%,严重失修率不超过3%,主要进回风巷道实际断面不能小于设计断面的2/3),报废巷道和井筒必须按规定封闭。

7、失修巷道维修必须制定经矿技术负责人审批的专项安全技措施。

四、矿井井下现场顶板管理

1、各矿要坚持开展质量标准化管理的评比竞赛工作,落实奖惩。制定和落实矿井、班组两级质量验收考核制度,不断提高采掘工程质量,改善顶板安全环境。

2、矿井采掘头面实行允许开工作业牌制度。每个采掘工作头(面)必须在工作点附近明显位置挂上允许开工作业牌,开工作业前由当班负责人(班组长、安检员)检查作业头(面)安全情况,确认无安全隐患后,由当班负责人在允许开工作业牌上填写“允许作业”字样并签名,否则按违章作业进行处理。

3、实行井巷掘进开口备案制度和回采工作面竣工验收制度。a、巷道开口必须由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填制开口通知书(填制开口通知书时,必须核实有无施工设计、规程、措施并学习贯彻,井下现场的各种设备设施是否按规定安设到位并能正常使用等)。

b、由矿长签字报公司核查,同意备案后再交队(班组),队(班组)在接到正式开口通知书后才能实施开口作业,无通知书严禁开口作业。

c、巷道开口通知书一式两份,一份交队(班组)作为开口依据,一份交矿调度室备查。

d、巷道开口位置必须选定煤层(岩石)稳定和技护完好的地点,并由矿级管理人员现场确定标记,开口前在开口位置前后5米范围必须采用抬棚进行加固支护,并加固特殊支护,保证开口支护完好并牢固可靠。

e、各矿采煤工作面至切割形成后,在完善相关安全设施设备后,书面提请公司现场复核验收,验收同意后方可进行采煤作业。无开口通知书而进行开口作业和公司验收同意就进行工作面采煤的,一律视为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要对矿长、总工程师及有关人员进行处罚。

4、巷道掘进必须选取合理的支护方式,其支架选型和材料规格、支护间距等技术参数必须在施工设计和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所有新掘煤巷、半煤巷道必须采用锚网、锚喷或金属支护,金属支护必须用板皮、竹笆片进行全断面背护。如因巷道围岩稳定,要采取其他支护方式的,要在作业规程中作明确规定。

5、巷道掘进须配用前探支架进行掘进。放炮作业的掘进工作面,在放炮前必须对迎头10米范围采取防止支架崩倒措施。

6、所有巷道空顶距离不得大于米,且长度不得超过2米,空帮不得超过米,且面积不得大于1平方米,否则必须进行接顶和填实。

7、严禁在迎头无支护的条件下作业,如不能立即实行永久支护的掘进头,必须采取有效的临时支护措施。

8大于25度的上(下)山掘进,支架必须有一定的迎山角,其间要采取防支柱和人员滑倒措施。上山自溜矸石必须实行人、矸分离,人行宽度不小于 米,人行出口高度不得低于米,并随时保持人行道畅通无阻,下口应搭设方便人员的扶梯。装煤矸的矿车不能阻塞人行出口。

9、煤层松软,围岩破碎的掘进迎头在当班完工后必须用板皮、竹笆片扛背 严实,防止交班后迎头垮冒。

10、巷道修理。

a、所有人行巷道在发现断梁、支架歪斜、片帮、漏顶时必 须当班进行维修,没有完成维修工作时,严禁该在区域内及其前方进行其他工序作业;

b、维修井巷支护时,必须有安全措施,严防顶板冒落伤人、堵人和支架歪倒;

c、扩大和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支架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人员能撤退的出口;

d、在独头巷道维修支架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并严禁人员进入维修地点以内;撤掉支架前,应先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架,架设和拆除支架时,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

e、维修倾斜井巷时,应停止行车,需要通车作业时,必须制定行车安全措施,上山(下山)严禁上、下段同时进行维修作业;

f、平巷维修两点同时作业必须保证有独立的安全通道,且保证相距50米的安全间距,否则严禁安排两个以上的点同时作业。维修地点必须常备足够数量的支柱、板皮、竹笆片等备用材料。

11、用垮落法控制顶板时,回柱放顶的方法和安全措施,放顶与爆破、落煤等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放顶区内支架的回收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12、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放足够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采煤工作面严禁使用损坏的金属绞梁和失效的单体液压支柱。在同一采煤工作面中,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能支柱。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采煤工作面中必须使用不同类型支柱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13、采煤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井下采掘作业和井巷施工严禁空顶作业。采面支护选型必须科学合理、支护强度满足要求。支柱严禁打在浮煤或浮矸上,底板松软时必须进行踩底背护。工作面特殊支护的形式,关密集后安全通道的留设距离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14、乳化液泵站和液压系统完好,不漏液,压力≥18mpa(兆帕);乳化液浓度不低于2-3%,使用乳化液自动配比器,有现场检查手段,有现场检查记录。

15、新设支柱初撑力:单体液压支柱柱径为80毫米≥60kn(千牛),柱径为100毫米≥90kn(千牛),有现场检测记录并及时向本矿有关领导、部门报告。

16、锚杆必须做拉力(抗拔力)试验,喷体必须做厚度和强度检查,并有检 查和试验记录。

17、在顶底板松软或有淋水的回采工作面,必须采用竹笆片、板皮进行全封闭背护。

18、当班作业过程中发现工作面有断、松、脱落、失效支柱(支架)及其他隐患时,必须停止作业,由当班负责人安排人员进行整改,消除隐患后才能恢复作业。如发现重大隐患,当班人员不能处理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立即向矿值班领导汇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9、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回柱、放顶,控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禁止采煤,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一次回柱放顶的循环距离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回柱放顶前要检查切顶密集、丛柱、斜撑等特殊支护是否齐备。实行分段回柱的工作面,应尽量加大分段长度,其分段距离不低于15米,对松软顶板分段距离在作业规程中要明确规定。严禁采煤、回柱、打眼等多工序平行作业。严禁放顶人员进入冒顶区内取柱,必须用回柱机进行回柱。

20、采煤工作面必须使用回柱机回柱。放顶人员必须站在支架完整、安全地点工作,回柱放顶前,必须对放顶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好退路,回柱放顶时,必须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观察顶板,回出的支柱等材料要及时运走,严禁阻塞安全退路。

21、工作面坡度大于25度时,要有防滑、防串矸措施。

22、采煤工作面的上、下两巷,要超前工作面20米支护,巷道高度不得低于米,靠近煤壁线的10米内,在原棚梁下走双排托梁。往外10米到20米范围,采用单排托梁。不能采用托梁加固的,要采取其它加固措施。

23、采煤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宽高均不低于米,必须明确专人进行维护,发现支架失效,巷道底鼓变型时,必须及时更换,随时保证安全出口畅通。

24、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所有井下人员进出的巷道必须进行定期清找悬矸,做到“有疑必探、有险必除”。掘进作业和回采作业人员必须随时对作业地点进行敲帮问顶,确认无隐患威胁后才能作业。掘进巷道每班在打眼前和放炮后,必须进行敲帮问顶,找净悬矸,确认无危险后,才能进行打眼和装矸作业。专人处理大面积悬矸时,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25、凡煤矿发生掘进头和工作面垮冒,由生产(安全)副矿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追查,并制定防范措施,作好记录备查。当掘进头垮冒长度达2米及以上或工作面垮冒面积达10平方米以上的,公司参与追查处理。新版反馈

本文地址:http:///zuowen/

煤矿顶板处罚办法规定篇2

山西霍尔辛赫煤业有限公司 生产技术科 二0一一年三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霍尔辛赫煤矿井田地质条件复杂,顶板压力显 现明显,煤质软、断面大、易片帮、支护技术及采掘施工工 艺还不成熟,顶板管理经验与认识还存在差距,顶板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为明确全矿各有关部门、队组的职责,杜绝顶 板事故的发生,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顶板 管理工作新局面,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矿属各单位及驻矿各单位。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一节组织机构

第三条矿成立顶板管理领导组。组长:生产副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

成员:生产技术科、地质测量科、调度室、安全督查 科、通风区、供应科、井下各队组等相关单位行政正职。顶板管理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矿建室,联合成立顶板管理组。组长:贾牛骏

副组长:段孝德申秀颀 成员:闫卫红常晋雷李旭锋李鹏吴小娃王玉文

第二节职责分工

第四条矿领导及各相关职能科室

(一)生产副矿长:

1.牵头负责顶板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

2.牵头组织顶板管理领导组的有关人员制定重大顶板维 护方案。

3.牵头负责重大顶板事故的处理、营救。

4.参与每月二次的顶板隐患大排查,进行总结、分析、处理,并安排下月顶板管理工作,确定顶板控制方案。

(二)总工程师,负责矿井井下顶板管理的技术工作。

(三)安全副矿长,负责或配合对重大顶板事故进行分 析、处理。

(四)生产技术科:

1.负责牵头顶板管理新工艺、新技术的试验、推广和应 用。

2.负责顶板维护方案的制定。

3.负责对井下所有采掘巷道顶板责任区进行划分。4.参与每月二次的顶板隐患大排查,进行总结、分析、处理,并安排下月顶板管理工作,确定顶板控制方案。5.牵头组织对井下采掘头面及非作业地点的顶板进行动 态和静态检查。6.负责对井下顶板动态进行收集、整理,发现顶板隐患 及时安排队组进行处理。

7.负责对顶板工程质量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问 题及时进行分析、处理。

8.配合供应科搞好支护材料的入矿、入井关,杜绝不合 格的支护材料入井。

9.负责对支护质量责任事故的分析与追究。10.负责安排巷修队伍进行巷修、加固。

11.制定落实《矿井顶板管理应急处理预案》,当发生顶 板事故时及时启动矿井顶板管理应急处理预案。

(五)地质测量科:.1.负责及时而全面地提供地质和水文地质预报,为生产 技术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2.参与顶板维护方案的审核、把关。3.配合生产技术科开展的顶板管理大检查。

(六)调度室:

1.及时收集顶板管理方面的各类信息,对顶板存在问题 及时通知生产技术科。

2.参与顶板维护方案的审核、把关。3.配合生产技术科开展的顶板管理大检查。

(七)安全督查科:

1.负责采掘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中有关顶板管理内 容的现场落实工作。

2.配合生产技术科搞好支护材料的管理验收工作,把好 支护材料的入矿、入井关。

3.负责对工程质量、支护质量、顶板监测资料及在籍巷 道支护的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处理。4.参与顶板维护方案的审核、把关。5.配合生产技术科开展的顶板管理大检查。6.负责冒顶事故的追查分析处理。

(八)通风区:

1.参与顶板维护方案的审核、把关。2.配合生产技术科开展的顶板管理大检查。

(九)供应科:

1.负责支护材料的采购、存贮、发放以及支护材料各种 证件、检测报告、说明书、验收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存档备 查工作。

2.牵头负责支护材料的管理验收,把好支护材料的入矿、入井关。

3.负责协调施工单位对到矿后的支护材料进行抽检。4.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材料质量问题及时协调各有关部 门解决。

(十)顶板管理组:

1.在顶板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全面负责顶板管理的日 常检查,加强对顶板离层仪和顶板挂牌的管理,并且根据顶 板离层观测数据来客观分析顶板的稳定情况。落实顶板管理 办公室决策的各项施工支护方案的实施。

2.牵头组织顶板管理专题会议,总结、分析、研究顶板 问题。

3.负责组织相关单位每月进行两次非作业地点顶板管理 大检查。

4.负责对井下所有巷道的顶板管理责任区域进行划分,并在责任区变化时及时作出调整。

5.负责对因支护质量造成顶板事故的责任追究。6.负责监督检查采掘队组及辅助单位的顶板管理工作,负责各类顶板隐患问题的窥视和诊断,协助队组制定处理顶 板隐患方案。

第五条井下各相关队组

井下各队组在顶板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为负责所辖区域内 顶板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顶板管理组汇报,其它 巷道由生产技术科统一对巷道进行划分。

各队组应按照要求建立本队顶板管理制度及巡查台帐,对顶板隐患要及时上报生产技术科。队长是本队所辖范围顶 板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队长是本队所辖范围顶板 管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班长是当班顶板管理的第一责任 人,验收员对当班顶板管理负直接责任,同时对本队所管辖 巷道内的顶板进行分片包段进行管理。

(一)综采队:

1.负责综采工作面所有使用巷道的顶板、两帮检查维 护。

2.负责综采工作面压力表的安装和矿压观测原始资料 的收集。

3.负责所辖范围内巷道,包括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顶 板离层仪的观测和数据填写及资料收集。

4.负责对综采工作面顶板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制定措 施进行处理和监测。

(二)掘进队、开拓队组:

1.负责所辖范围内巷道的顶板及支护材料管理和日常 维护。

2.负责掘进工作面顶帮条件出现变化时及时补充相关 安全技术措施。

3.负责掘进工作面顶板离层仪的安装及日常观测、资料 收集、整理。

4.负责掘进工作面的支护材料回收工作。

(三)井下机电队,负责井下胶带大巷、水仓泵房、机 电硐室、通风行人斜巷、管子道、各排水点等所辖地点的顶 板动态进行宏观检查,并及时将顶板动态反馈生产技术科。

(四)辅助运输队,负责副井、辅助运输大巷、进风大 巷、井底车场、换装站、检修硐室、加油硐室等所辖地点的 顶板动态进行宏观检查,并及时将顶板动态反馈生产技术 科。

(五)安装队组,负责对安装及进出架期间所施工地点 及沿途路线的顶板动态进行宏观检查,并及时将顶板动态反 馈生产技术科。

第三章顶板管理四个体系实施细则

第一节支护设计保证体系

第六条支护设计保证体系

支护设计保证体系分为正规巷道的支护设计、特殊地质 构造条件的支护设计、维修巷道支护设计及留巷的支护设 计。

(一)正规巷道的支护设计

1.正规巷道在施工两个月前生产技术科与设计部门联 系及时向地质测量科提供巷道布置图及施工断面支护图。2.地质测量科接到生产技术科设计的巷道布置图后,15 日内必须向有关部门提供地质说明书。地质说明书中必须

详细描述顶板岩性、地质情况,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地质条 件变化及时补充地质预报。

3.生产技术科接到地质测量科提供的地质说明书后,进行巷道支护设计。4.巷道支护设计必须遵循行业技术规范、标准的相关 规定,严格履行支护设计的有关程序。

5.巷道支护设计必须在明确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 计。

6.巷道支护设计完成后,由生产技术科进行初审,在初 审合格之后组织相关职能科室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矿总工程 师(或生产副总)的主持下进行会审,只有经会审签字认可的 设计方为有效的支护设计。

7.巷道支护设计除提供正规巷道断面下的支护设计外,同时必须提供巷道交叉点、拐弯、抹角处的配套支护设计。8.作业规程中必须对其适应的地质条件加以明确,在条 件发生改变时必须及时修改支护设计,否则视为无设计施 工。

9.巷道支护设计按巷道断面的设计要求进行验算合格。巷道断面设计必须满足通风、运输、安装、行人等要求。10.巷道施工过程中,施工队组要及时对支护方案进行 信息反馈,生产技术科及时修改设计,并经矿总工程师签字 认可后实施。

(二)特殊地质构造条件的支护设计

11.生产技术科根据地质测量科每周提供的水文地质 预报,及时制定施工方案及相关要求,变更支护设计,待设 计变更会审后,报矿生产副总及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 施。

12.如地质测量科每周的水文地质预报正常,施工队组 在掘进过程中遇到断层、软煤区、陷落柱等地质构造以及顶 板变软、破碎时必须停止作业、并向矿调度室汇报。13.矿调度室接到汇报后及时通知生产技术科、地质测 量科,并组织人员立即深入现场,了解现场情况并决定施工 方案及相关要求,变更支护设计,待设计变更会审后,方可 按设计进行施工。

14.对于在施工过程中,遇大断层、软煤区、陷落柱、顶板下沉严重等特殊情况,顶板管理办公室无法对施工方案 作出决策时,由矿顶板管理领导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 察,制定支护设计方案,支护设计经过会审后,方可按设计 施工。

(三)巷修支护设计

15.对于维修巷道的维护方案,生产技术科必须组织相 关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单位负责人以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到巷 修现场进行勘察,确定支护设计,经会审后方可按设计进行 施工。

16.生产技术科必须根据现场情况制订维护方案,并征 得领导组认同后组织实施。

17.对于巷道维修工程,如果巷道出现冒顶、片帮、顶 板下沉、动压影响严重等特殊情况,顶板管理办公室无法对 支护方案作出合理决策时,由矿顶板管理领导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确定支护设计,待支护设计会审后按设计施工。

(四).留巷支护设计

18.综采工作面留设巷道的支护设计必须经有关人员进 行详细研究讨论后,出具切实可行的巷道留设支护设计,会审后,并经矿总工程师签字后执行。第七条作业规程,措施,保证体系

(一)各施工队组在接受工程任务和技术交底后,施工 队组队长必须组织技术员认真研究制定施工方案,技术人员 根据生产技术科的交底进行作业规程(措施)编制。

(二)作业规程(措施)中必须明确支护材料的规格、数 量、支护规格、支护技术参数、支护质量要求、支护工序和 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三)作业规程(措施)的编制要把综采工作面的初采、末采、两端头维护、综采过软煤区、断层、陷落柱等特殊地 质构造区、掘进工作面切眼大断面施工、交岔点施工、巷道 开口、贯通等作为顶板管理的重点,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及 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四)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中必须明确规定锚索 施工时,锚索捆绑的质量要求。

(五)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或支护设计变更后必须 及时制定补充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六)规程(措施)中必须按体系要求,明确作业人员、验收员、班长和跟班干部在支护中的岗位职责,规范支护 作业标准,严格验收,严格管理,确保支护质量。

第二节质量保证体系

第八条支护材料质量保证体系

(一)支护材料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由施工队组提报 所采购支护材料的相关证件,所采购产品要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具备“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安全标志使用证,等相关证件,原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材质报告等相关证件,严禁采购无证和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产品。

(二)把好支护材料进厂验收关,对每批次支护材料的 入矿验收必须由供应科组织顶板管理组、安全督查科对支护 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以及有效证件等共同验收,作好验 收记录单和并共同签字认可。

(三)支护材料到矿后,施工单位要立即通知顶板管理 组,根据材料的品种和数量,按相关规定将材料送达质检站 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报告单确定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可入井 使用。严禁使用没有经过质检站检测的支护材料和顶板管理 组检测不合格的支护材料。

(四)施工队组在领取支护材料时,材料员必须对所领 取的支护材料严格把关。对于所领支护材料不合格,施工队 组有权拒绝领取。如出现不合格的支护材料装车时,要及时 向上级反映,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第九条现场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1.现场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规程(措施),熟悉施工工艺、技术要求、机具的操作方法,掌握施工质量 标准、支护质量要求、材料质量要求、操作要求等,严格按 规程操作,把好操作关。

2.安全质量验收员对支护的操作、技术要求、施工机具 质量、支护质量全面把关,严格按照公司下发的《井巷工程 质量管理制度》有关要求对当班的支护质量进行检测,并将 当班的支护做出明确的标记,供检查人员检查落实。3.安全质量验收员必须对采掘工作面的工程质量严格进 行控制,尤其是对巷道成型加强控制,防止因施工质量问题 出现巷道掘偏、巷道超高、超宽、顶底板不平等情况,给顶 板管理工作造成困难。凡因施工质量不合格造成巷道掘偏、超高、超宽、顶底板不平等问题时,顶板管理组按照《井巷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严格进行考核。4.安全质量验收员在发现当班支护质量合格率不符合 要求时,要通知班长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如生产过程中出现 规程措施与现场不符时,要及时反馈到生产技术科落实整 改。5.掘进巷道工作面100m 范围内必须配备钢卷尺、锚杆 拉拔计、力矩扳手、锚索张拉器等必备检测工具。采煤工作 面100m 范围内必须配备单体柱测压仪、支架直线板、圆图 仪及完好的支架压力表等检测工具。

6.各小班班长、跟班干部每班必须向验收员了解当班支 护质量检查情况,发现问题必须当班处理完毕。7.各施工队组必须建立安全质量验收员验收把关制,规 范验收员的工作职责,提高验收员的责任心,锚杆、锚索的 监测、检测记录必须齐全。

8.各施工队组负责本队所辖范围内的顶板日常监测,在 日常生产、巷道维护过程中现场条件发生变化,造成原支护 强度无法满足现场支护要求时,要严格按照巷道支护标准进 行支护,同时汇报调度室和相关科室进行现场办公,提出解 决方案。

9.各掘进队组在遇断层、陷落柱、软煤等特殊地质构造 时,必须加强顶板及巷帮支护要求进行支护,揭露构造后,必须将遇构造前应该加强支护的地点补强支护后,方可继续 掘进施工。

10.掘进巷道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11.各施工队组的队长对其施工巷道的支护质量负责。队 长必须深入现场了解存在的支护质量问题,从材料装车入 井、现场使用、支护操作、支护质量全面了解,对本队存在 的支护质量问题,必须立即整改。

12.各施工队组的队长必须经常深入现场,把检查支护质 量放在首位,及时向生产技术科反馈现场信息。13.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即井下所有打注的锚 杆(索)必须由施工队组质量验收员用白漆或红漆进行编排、编号,落实到施工人员,并填写《锚杆(索)支护登记表》,以便责任落实到人。所有打注的锚杆(索),由施工人员终身

负责,直至巷道报废为止,《锚杆(索)支护登记表》也必 须存档至巷道报废后。

14.顶板管理组必须将各采掘头面及公共巷道、非作业地 点的顶板管理职责分解到分管副科长和技术人员,分管副科 长和技术人员要对所包队组的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负责,并 经常深入到所分管区队生产现场,研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督促制订有效防范措施,严格审查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 施,确保各队组安全生产。

15.顶板管理领导组是顶板管理的决策机构,对顶板管理 办公室及各基层队组反映的顶板及支护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及时组织召开现场会、专题会研究方案,对井下 所有巷道负责。

第三节顶板监测保证体系

第十条顶板离层仪安装及观测的有关规定

(一)顶板管理组是组织顶板监测的主管单位,对顶板 离层仪的安设、观测、记录等情况,宏观观察各巷道的顶板 变化,并根据各队组巷道顶板离层仪的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二)综采队负责各顺槽巷距工作面100m 以内的顶板离 层仪每天观测1 次并详细填写观测记录,并于每周一将观测 记录交至顶板管理组存档,100m 以外的顶板采用宏观观测,若各顺槽距巷工作面100m 以内的巷道顶、帮发生变化时,要按照进行补强支护。100m 以外顶板发生变化时要立即汇报

顶板管理组,顶板管理组组织各相关部室现场办公并提出解 决方案。

(三)掘进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安装顶板离层仪,必须 安装在绿色刻度读数10mm 以内,并对距工作面50 米以内的 顶板离层仪进行每班观测一次,50 米--100 米内的顶板离层仪要求每天观测一次,100m 以外的顶板离层仪要求每周观测1--2 次,观测记录表在填满前要进行更换,原始记录交于顶板管理组。

(四)每条巷道均必须设立顶板离层仪(横川根据顶板情 况在措施中规定),顶板离层仪的数目按下表执行: 顶板离层仪设置的位置和数值类别序号类型设置离层仪备注 1 巷道跨b≤5m 每50 米一个

1、离层仪安装时距掘进面最前一排永久支护不超、5mb≤6m 每40 米一个 3、b6m 每35 米一个4度(b)切眼每30 米一个过

4、顶板离层仪设置于巷道的中央或构造区、交岔口的中央。

5、煤层破碎区、动压影响区域、构造区、交岔点处等特殊地段必须设置顶板离层仪,并在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

(五)顶板离层仪由队组指派专人进行安装,对于安装 不合格品,要在原安装点1m 范围内进行重新安装。否则因 安装质量问题造成数据不真实的,将由顶板管理组进行事故 分析,并通报全矿。

(六)离层仪以绿、黄、红三种颜色表示顶板离层松动 的严重程度:绿色表示顶板离层小,顶板较稳定,黄色表示 顶板不稳定,离层已达到警戒线,红色则表示顶板离层较大,已进入危险状态。出现黄色时,必须增加观测频率,并记录 读数,各种颜色的读数均以刻度记录。

(七)当发现顶板离层值异常或顶板离层仪出现红色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向矿调度室 汇报。

(八)矿调度室接到汇报后要立即通知顶板管理办公室,顶板管理办公室接到相关信息后要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深入 现场,确定维护方案,及时安排队组进行处理。第十一条对危险巷道挂红黄牌的有关规定

(一)对已竣工巷道时间较长、顶板变化严重、随时有 冒顶危险的地段,顶板管理组要责成顶板责任范围内队组悬 挂红牌。经顶板管理领导组确认后,方可挂红牌。对挂红牌 的巷道严禁通行,如必须进入时要制定人员进入红牌区的安 全措施。强行进入挂红牌区域的各类人员按“三违”严重论 处,并追究其单位领导的责任。

(二)各施工单位的顶板区域范围内由于巷道顶板破碎、巷道有底鼓,两帮有变形,但又不至于马上冒顶的巷道挂黄 牌,如挂黄牌需经顶板管理组确认后,方可挂黄牌,各单位 人员对挂黄牌巷道,在有人监护的前提下谨慎通过,如遇异 常立即撤到安全地点,并及时汇报调度室,由调度室通知相关科室,现场确定解决方案。

(三)施工单位严格按所挂牌的颜色制定防护措施、加 强红、黄牌管理。凡是损坏或丢失红、黄牌板要追究管理单 位的相关责任。

(四)在回采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按时对各种顶板管理 牌板及时回收,回采工作结束后,将各种顶板管理牌板全部 清洗干净并移交至顶板管理组。第十二条宏观顶板监测

(一)顶板管理组负责对各采掘头面顶板进行重点监测 和检查,监测内容包括采掘工作面的支护质量是否达到规定 标准。

(二)各顶板管理责任单位成立顶板管理小组,明确顶 板管理小组负责人报顶板管理组。

(三)各顶板管理责任单位要定期召开本单位责任范围 内的顶板分析会,由各单位顶板管理小组负责人每月将顶板 分析结果送顶板组进行汇总,否则按照“顶板管理奖惩制度” 严格进行考核。

(四)各顶板管理责任单位将本队所管辖巷道进行分片 分段落实责任人,并将本单位顶板管理第一责任人、直接负 责人、巡查负责人、分片分段负责人报顶板管理组备案。如 人员发生变动时,单位要及时重新上报。

(五)各顶板管理责任单位每天必须派专人对本单位所 有使用巷道的顶板情况巡查1 次,并将巡查结果以书面形式 报顶板管理组。如需进入回风巷道栅栏以里时必须有安监 工、瓦检员三人共同进入。

(六)综采队每班派专人对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段的单 体柱初撑力、支架初撑力及工作阻力进行监测,并每周一将 支护质量动态监测的原始数据交顶板管理组进行分析、整 理。

(七)顶板管理组每周必须对井下所有作业的采掘工作 面、巷道顶板情况巡查1 次,发现问题,及时安排进行处理。

(八)顶板管理组每月必须对井下所有非作业地点的采 掘巷道,包括已采完剩余的工作面巷道、盘区回风巷道、盘 区胶带巷道、综采工作面回风巷道、矿井总回风巷等,组织 相关单位检查两次,检查结束后,及时进行通报,发现问题,及时安排进行处理。

(九)对于施工队组移交的巷道工程,由所管辖队组进 行宏观观测,每月观测1--2 次,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向调 度室和顶板管理组汇报,进行处理。

(十)对于构造区域、动压影响区域及切眼施工安装过 程中,顶板管理组实施重点监测、重点监控,发现问题,及 时汇报处理。

(十一)遇顶板下沉严重等特殊情况,顶板管理办公室 必须及时向矿顶板管理领导组反映,由矿顶板管理领导组组 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确定支护方案。

(十二)顶板管理组每月末将顶板监测分析报告提交矿 顶板管理领导组,顶板专题会上顶板组负责人对上月的顶板 管理情况进行通报,顶板组组长对上月的顶板管理情况进行 总结,同时提出下月的顶板管理方案。

(十三)顶板管理组每月对各顶板管理单位根据其职责 和工作情况进行打分、排队,评分结果经顶板管理领导组组 长签字后,列入标准化评定中月底一并交于人力资源科,人 力资源科按顶板组提供的支护质量打分情况与各队组的工 资奖金挂钩。

第四节顶板管理责任追究体系

第十三条业务科室和施工队组必须各负其责,从设计、支护材料采购使用到现场施工和顶板监测严格把关,顶板管 理领导组、顶板管理办公室、顶板组及其每个成员要层层把 关,确保支护材料采购质量和现场支护质量。若发生顶板问 题时,首先追究各级人员的管理责任,并视情况对责任人处 以300--1000 元的处罚。

第十四条支护设计、支护方案必须按程序执行,设计 图纸必须签字有效。严禁未经签字的设计图纸和措施下发, 否则对责任人处以200 元/次的罚款。

第十五条支护材料的入矿必须证件齐全,入矿后必须 进行验收。若发现未进行验收和检测材料下井的,对责任人 处以200 元/次的处罚。

第十六条各施工队组必须把好支护材料的入井关和使 用关,对于使用不合格材料的责任人处以1000 元/次的罚款,并责令其停止使用。

第十七条各顶板管理责任单位未按规定每月向生产技 术科报送顶板检查结果和存在问题及处理情况的,对责任单 位顶板管理负责人和正职各处罚200 元/次。第十八条生产技术科在接到各队组或调度室汇报工作 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派人到现场勘察,并拿出 施工方案。否则,生产技术科有关责任人处以200 元/次的 罚款,由顶板管理领导组执行。

第十九条采掘工作面因地质因素造成顶板支护困难 时,要严格执行巷道支护要求进行支护,如顶板出现好转, 需要变更为正常支护时,必须书面申请顶板管理组,顶板管 理组现场核实后,书面通知恢复正常支护。凡没有经顶板管 理组同意,私自恢复正常支护,造成巷道出现重大顶板问题 的,顶板管理组对责任单位进行分析处理,对事故的责任人 处以500--1000 元的处罚并通报全矿。

第二十条在出现巷道顶板下沉、底鼓、巷道两帮片帮 严重时,顶板管理组下发任务通知单交于施工队组进行巷修 工作,但该队未及时维护或维护质量不符合要求时,由顶板 管理组对其进行事故分析并并通报全矿。

第二十一条顶板管理组在动态检查过程中发现工程质 量问题,将依照支护质量处罚标准进行处罚,并于当月月底 前汇总后报于矿财务科。

第二十二条若出现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影响安全使用 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进行返工。顶板管理组进行责任分析 处理。对重大质量事故的责任人处以500--1000 元的处罚, 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并通报全矿。

第二十三条如果巷道出现顶板下沉、底鼓及两帮严重 片帮道失修严重而未及时安排巷修的,由顶板管理领导 组进行事故分析,视情况对责任人处以200--500 元的处罚。第二十四条凡出现冒顶事故,由安全督查科进行分析, 对主要责任人必须行责任追究。

第二十五条工作面向外50m 范围内,锚杆、锚索预紧力、锚固力达5 根以上不达标的,对当班班长及当班质检员罚款 1000 元。

第二十六条掘进或其它巷道支护过程中,锚杆、锚索的 锚固剂未按规定使用的,对责任人处罚300--500 元,并按 规定重新支护。

第二十七条在处理顶板隐患时,接到生产技术科指令性 任务单后,在规定时间内推迟一天未完成时,给予责任人 100--300 元罚款,并再次按规定时间完成。

第二十八条违反规程、措施规定空顶作业及擅自改变支 护参数降低支护强度的,给予责任人停产整顿或停工的处 分。责任人是指当班班长及当班质检员。

第二十九条顶板管理组查出顶板隐患,而队组及科室上 报生产技术科顶板隐患中没有,给予施工单位顶板第一责任 者、顶板管理负责人、巡查负责人各300 元处罚。第三十条出现顶板隐患不按程序上报或瞎报者,给予责 任人500 元处罚。

第四章其它相关标准及制度

第一节顶板隐患分类及汇报 第三十一条顶板隐患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为三类: 一类为重大隐患,在冒顶预兆,可能短时间内发生冒顶 的隐患。

二类为较大隐患,队组需停产或需其它队组协助处理的 隐患。

三类为一般隐患,队组在不停产时能够内部处理的隐 患。

第三十二条顶板隐患汇报程序:

一般隐患的汇报程序,以书面形式报顶板管理组,由顶 板管理组安排限期处理。

较大隐患的汇报程序,以书面形式报顶板管理组,由顶 板管理组汇总后,编入下月计划,安排队组处理。重大隐患的汇报程序,汇报调度室,调度室及时通知顶 板管理组,到现场安排处理。

各科室及井下施工队组于每月5、20 日分两次将本科室 及队组管辖范围内顶板隐患报顶板管理组。第三十三条综采工作面及其顺槽

(一)综采工作面遇软煤区或空巷、煤帮片帮严重等复 杂条件时,首先要将支架超前拉架并伸出伸缩梁,工作面控 顶距缩小至最小范围内。在支架超前拉过并伸出伸缩梁后,由于片帮过大支架护帮板不能控制顶板时,应在工作面煤帮 采用支单体液压支柱。将顶板用板梁构实后,在未控制好煤 帮和顶板时采煤机严禁强行通过。

(二)在工作面两顺槽巷道顶板压力增大,原锚索、锚 杆支护强度不能满足顶板现有压力时,要做以下措施: 1.在超前支护段进行架与巷道宽度相同的φ220mm—φ 250mm 的板梁或,型钢梁,一梁三柱进行支护顶板。机头机 尾三角煤区加强支护,应在采煤机未割透机头或机尾端时,要平行于巷道架单体液压支柱。

2.在超前支护段以外顶板压力大时,要制定专项补强 措施进行维护。

3.工作面机头悬顶达到2×5m2时要采用退锚索等方法强 制放顶。

4.新工作面初采前要制定强制放顶措施将切眼顶板锚 索退掉。

5.综采工作面断网后必须及时补联塑料网,网片连接规 格与原有金属网连接方式相同。

第二节支护质量巡回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现场支护质量管理力度,增强干部职工的 顶板管理意识,为采掘生产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更好地为 安全生产服务,必须对顶板进行巡回检查。

第三十四条各采、掘队组及生产技术科分管技术员从 开工、试生产前,必须加强学习《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 的各项条款,学习并掌握生产作业规程及相关措施。第三十五条各采、掘队组要建立健全顶板管理体系,强化顶板管理意识,增强业务职能。各队组队长为顶板支护 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要明确一名副队长具体负责顶板管理工作,每班班长、质量验收员要对本班的支护情况严格按 照《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严格进行检测、管理。第三十六条在正常施工生产阶段,由顶板管理组组织 对工作面现场支护质量进行不定时的抽检工作,检测结果在 每月底汇总上报。

第三十七条各基层队组必须配合顶板管理组组织的 动态检查,不得推诿扯皮。各单位及队组必须及时处理检查 中所发现的问题,做到隐患排除,不留死角。

第四节顶板动态监测

巷道贯通、临时支护、交岔点、大断面、过构造、涌水 增大、瓦斯涌出异常区、围岩条件变化等地段是顶板事故多 发地,更是顶板管理薄弱环节,必须加强动态监测,确保矿 井的安全生产。

第三十八条顶板管理组要经常组织组织人员深入现 场,尤其要对巷道贯通、临时支护、交叉点、大断面、过构 造、涌水增大、瓦斯涌出异常区、围岩条件变化等顶板事故 多发地进行全面的、不间断的动态监测。

第三十九条顶板管理组负责管理监督各生产队组顶 板监测仪器,顶板离层仪,的安设、观测、记录并进行整理 分析等工作。对在安设、观测和记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 处罚并上报。

第四十条各采掘队组要严格按规定对巷道顶板离层 仪进行安装、观测、管理,并每周将顶板离层仪的观测原始 记录送顶板管理组进行分析。

第四十一条各队组及生产技术科人员在监测过程中 如发现巷道顶板变形或顶板离层值异常的情况时,应立即停 止作业、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及时上报生产技术科及 调度室。

第四十二条顶板管理组每月29 日前,将各个施工队组 的顶板观测资料分类进行汇总、整理并提出分析报告

第五节顶板管理奖惩

为了进一步加强各单位的顶板管理意识,加大对现场支 护质量的管理力度,更好的为安全生产提供保证,制定考核 办法。

第四十三条考核与奖惩

(一)顶板管理组负责每月对各生产队组的支护质量检 查情况进行评比排队。

根据各队季度综合情况进行打分排名,分别给予第一名 5000 元的奖励,最后一名5000 元的罚款。本项考核坚持一 月一评比、一月一排队、一季一兑现的原则。

(二)在生产技术科组织的动态检查中出现的支护质量 及顶板离层仪安装、观测与规定不符的严格按照规定数额 进行处罚,并于当月月底将各队组的扣款进行汇总报矿财务 科。

(三)对于在生产过程中因支护质量造成的重大事故将 由顶板管理组组织安全督查科参与对事故分析并拿出处理 意见报全矿。

(四)凡是参与顶板专项检查的人员,能够认真负责、责任心强并能及时发现问题的给予500 元/次的奖励。

(五)在各项顶板管理活动和各项竞赛活动中,给予表 现突出,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500 元,2000 元的奖励。

(六)资金来源,每季度从管理罚款中提取5000 元进行 奖励。

第四十四条考核细则

鉴于我矿各施工队组中存有个别队组重生产轻安全,不 能把顶板管理工作当作日常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工作来抓,根 据各类顶板管理问题,现做出考核细则。

(一)在各种支护质量检查活动中,施工单位所辖范围 内的锚杆预紧力合格率低于70%的,锚索涨拉力合格率低于 90%的,按照《井巷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追究责任。

(二)掘进工作面抽检,如工作面10m 范围内发现一处 锚杆达不到标准,罚施工队组500 元,一处锚杆拉拔力不合 格,罚施工队组1000 元,锚索涨拉力达不到标准,处罚施 工队组2000 元,如达到3 根锚杆、2 根锚索预紧力达不到标

准责令队组停产整顿。

(三)锚杆、锚索施工必须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尤其是 锚索张拉后,内外部分必须在一条直线,否则视为不合格 发现一处不合格罚单位500 元。

(四)施工单位在打注锚杆、锚索时,不得偷工减料, 锚固剂必须按照作业规程中的规定使用如发现现场少用锚 固剂者,对队组罚款500 元,对分管技术员罚款200 元。(五)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段顶板来压、有下沉倾向, 但队组未采取措施维护的除根据处罚标准进行经济处罚外生产技术科上报分管矿领导,并由人力资源科将此情况与当 月工资奖金挂钩。

(六)在各类检查中发现施工队组有锯锚杆、锚索情况 未及时进行补打的,使用支护锚杆、锚索、钢带起吊重物的 发现一处罚款1000 元。

(七)各生产队组在顶板离层仪的安装、观测过程中弄 虚作假的一经发现除根据处罚标准进行经济处罚外,顶板管 理组上报分管矿领导,并由人力资源科将此情况与当月工资 奖金挂钩。

(八)生产技术科向各队组下发的三定表要按期及时整 改,否则予以加倍处理。(九)在矿各类检查中发现顶板隐患,而队组没有巡回 检查到也没有采取措施的,视情节严重程度对分管队长给予 100,500 元罚款。

(十)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处理顶板隐患,对于重视程度 不够、处理不及时或推诿扯皮的单位将酌情给予200,1000 元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将交给安全指挥中心进行分析处理_

煤矿顶板处罚办法规定篇3

煤矿顶板管理的措施与办法

煤矿的五大灾害中,最常见的是顶板事故

煤矿的五大灾害中,最常见的是顶板事故。中县煤炭行业自2001年至2008年为止,共发生安全伤亡事故6起,死亡6人,其中顶板事故5起,死亡5人,占事故总数83%。鉴于如此多发的顶板事故,要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加强顶板管理是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关键。为此,为加强我县煤矿顶板管理工作,必须从多角度和深层次分析事故原因,探索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办法对顶板管理实行专项整治。

安全技术;现场管理;煤矿顶板

1概述

中县含煤地层为叠系下统童子岩第三段第二带,矿区地表陡峭,地层切割强烈,褶皱十分发育。主采煤层为c9、c17煤层,其中c17煤层厚度2米左右,煤层顶板均为泥岩,直接顶在受断层切割、褶皱挤压区域非常破碎。自2001年至2008年,我矿共发生了6起安全事故中有5起属于顶板事故,其中空顶作业引起事故2起,死亡2人;未执行敲帮问顶引发事故2起,死亡2人;因支护质量差引发事故一起,死亡1人。

在总结事故原因与教训中发现,每一起事故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一是遇难人员都是带班的组长;二是发生事故的地点都是在采煤工作面;三是事故的主要原因都是工人严重违章作业造成的自身伤害。

吸取了血的教训之后,人们不能不对如何强化顶板管理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与进一步探索。

2、探索顶板管理的措施与办法

合理布置回采工作面,认真编制作业规程

工程技术人员应积极探索适合本矿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管理的工程设计方案,编制作业规程应从多方面考虑,尽可能周全。对于回采厚煤层、中厚煤层或顶板松软、破碎的薄煤层时,其回采运输巷道应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这样掘进巷道时施工条件好,在源头上减少了顶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应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对顶板松软、不稳定、断层、裂隙较发育的煤层可选用下行式斜坡采煤法;对顶板较稳定的煤层可选用走向长壁式回采方法。

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审批、学习制度

《作业规程》是煤矿指导生产、保证生产安全的纲领性文件。因此,要求采掘作业规程编制之前都要事先进行水患论证,编制时依据地质资料与矿压观测资料,包括顶板来压规律进行切合实际的编写。矿长、总工程师应严格把关,制定“四不批”制度,即地质构造不清不审批;顶板管理措施不具体不审批;规程编写不认真,措施没有针对性不审批。“三大规程”出台后必须组织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让大家领会和掌握,同时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加强工程技术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

煤矿顶板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于现场管理不严或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采掘工程质量是顶板管理的基础,从抓好现场管理入手,提高工程质量是防止顶板事故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措施。因此,要求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经常深入井下作业现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遇地质构造变化等意外情况,应编制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领会后方可继续施工。日常工作中由安全员对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工程验收小组月末组织验收时应严把质量关,坚决做到工程质量不合格不验收。

密切关注回采工作面顶板动态,掌握初次与周期来压规律

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容易造成冒顶事故,特别是对于断层、裂隙发育的顶板,一旦采面某个地点的支架失效,就有可能发生局部漏冒,破碎顶板从这点开始沿工作面往上全部漏空,造成大片支架失去平衡,导致漏垮工作面。因此,必须认真搞好初次放顶和周期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预防大型恶性顶板事故发生。日常工作中要摸索和掌握来压步距,在来压之前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如加木垛、从柱等,确保安全无事故。

加强现场检查监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强化事故多发地点的顶板管理

局部冒顶实质是控顶区内已破碎的直接顶失去有效支护而造成的,采掘工作面较容易发生冒顶事故的位置:一是地质构造破坏附近;二是采面靠近煤壁处或顺槽掘进迎头;三是巷道、顺槽交叉口及回采工作面上下出口处;四是采面放顶线附近。这四个位置是顶板事故多发区域,因此也是顶板管理的重点部位。下面针对这四个区段产生冒顶的原因与特点,结合我县煤矿实际情况,提出七条防范措施。

①严格控制控顶距,工作面随采随支,遇顶板破碎时严格执行超前支护。

②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石必须挑下,无法挑下时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③架设支架要有足够的初撑力,顺槽上的支架要有3—5度的迎山角,支架的顶部与两侧应用木板背紧背害牢,严防片帮。

④布置炮眼时,应使最小抵杭线处在相邻两柱之间,装药量要适度、合理,尽量采用小范围放炮方式。

⑤巷道、顺槽交叉口架设抬棚支护,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护必须加密,必要时增设特殊支架。

⑥每班末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发现支架霉烂、歪斜、断梁折柱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⑦采用下行式斜坡采煤时,放炮前必须封塘,放炮后人员严禁进入封塘区内耙煤。

强化班组建设,定期培训教育

区(队)班(组)是企业管理和职工从事生产劳动的最基本单位;是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基本环节;也是企业实现生产安全的基础。要实现安全生产,关键问题就是要把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包括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安全措施和监督检查等都要在采掘班(组)当中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和企业的安全工作部署变成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把安全生产的标准、制度和措施等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生产工艺流程第一线的物和人的不安全因素上,达到有效避免各种灾害事故。为此,要切实加强班组建设,特别是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在顶板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大安全监察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

监管部门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管理条例》,对“三违”人员一经查出,都要进行严肃处理,任何人不准讲情,不得护短。对于预防重大顶板事故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井下一旦发生顶板事故,必须以“三铁”手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原因,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人,同时以血的教训教育群众,并制定防范措施,杜绝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3结语

技术措施完善可行是顶板管理的基础,生产现场管理到位是搞好顶板管理的保证,职工安全意识高低是顶板管理的关键,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冒顶事故的发生是有条件的,也是有规律的,只要采用正确的手段对顶板实行鉴测,掌握其规律,并提前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将顶板管理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绝大多数顶板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五项措施强化顶板管理

制定五项措施,强化采、掘、开、巷修各作业点和生产系统巷道顶板管理。

该矿在总结历年来顶板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归纳总结了五项措施

一是强化现场管理。即根据不同煤层的围岩性质,合理确定爆破、巷道支护等技术参数,并组织顶板管理课题组与高校合作在生产实践中总结优化支护参数,确保井巷实现最佳支护效果;落实顶板管理责任人和责任范围,严格执行管理责任人、安检人员定期巡查制度和工作面安检员、班组长验收制度。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即明确矿各级管理人员入井行走线路的顶板管理责任,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责任单位组织处理,保证隐患得到及时整改。

三是专题隐患排查。即由矿职能部门和顶板管理责任单位共同进行顶板管理专题隐患排查,制定隐患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及整改时限。

四是安全质量定期分析。即根据专题隐患排查和安全质量检查情况,每月由矿分管领导组织管理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进行安全质量分析,明确重点,落实整改。

五是工作记录。即要求顶板管理责任人每天填写工作日志,记录当天责任范围的顶板和其它方面的隐患及整改情况,促进责任人用心关注和思考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此项措施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现场顶板管理工作有序健康发展,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稳步提高。

煤矿顶板处罚办法规定篇4

---利川富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谭耀武

煤矿的五大灾害中,最常见的是顶板事故。我国煤矿2013年共发生安全伤亡事故604起,死亡1067人,百万吨死亡率,第一次降低到以下,其中顶板事故起数占50%以上,死亡人数占30%以上,我市煤矿前4个月共发生安全事故11起,其中顶板事故9起,占比例%,几乎全部是在巷道中发生的,在回采工作面仅有一起轻微伤,要确保集团公司煤矿生产安全,加强顶板管理是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关键。鉴于如此多发的顶板事故,我认为今天这个会议对遏制顶板事故多发势头是非常及时的。

煤矿井下生产中,顶板事故对矿井安全危害极大,严 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井下职工的生命安全.顶板事故在煤炭企业中时有发生,冒落的形式很多,冒落的原因也错综复杂.通过分析内因和外因导致顶板冒落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冒顶事故的发生。

一、我市煤矿顶、底板性质

根据顶底板岩层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及老底三个部分。不过,对于某个特定的煤层来说,其顶底板的这六个组成部分不一定发育俱全。可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岩层。煤层的顶板

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力学强度低。

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煤层底板

1伪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层软弱岩层,多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一般为~。

2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硬度较低的岩层,厚度一般由几十厘米到1米左右,通常由泥岩、页岩或粘土岩。若直接底为粘土岩,则遇水后易膨胀,可能造成巷道底鼓与支架插底现象,轻者影响巷道运输与工作面支护,重者可使巷道遭受严重破坏。

3老底:指位于直接底之下,比较坚硬的岩层,多为砂层,石灰岩等。

(一)、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

根据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难易程度,将顶板分为五类。

1、易冒落的松软顶板。该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顶板是易垮落的松软岩层,回柱后顶板能立即冒落,且能填满采空区。这类顶板由于冒落比较充分,使位于裂隙带的老顶岩层,在回采过程中,很容易取得平衡,因而老顶的开裂,弯曲下沉,对工作面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作面来压比较缓和,无明显的周期压力,靠采空区一侧的顶板下沉量较稳定,顶板容易管理。

2、中等冒落性的顶板。其上部为比较坚硬的老顶,虽然回柱后直接顶随之垮落,但因厚度不大,不能填满采空区,老顶则置于悬露状态,当工作面推进一段距离后老顶才开始垮落,此时因采空区落差较大,致使工作面呈现周期来压状态,严重时可使采场切顶垮面。对于这类顶板应注意老顶的活动规律。

3、难冒落的坚硬顶板。这类顶板的特点是老顶直接赋于煤层之上,或有一伪顶,无直接顶,由于老顶垮时采空区的落差太大,使工作面呈现明显的周期来压,工作面平时的下沉量及下沉速度较小,而当周期来压时下沉速度急剧增加,工作面顶板情况迅速恶化,应当注意及时采取措施。

4、极难冒落的坚硬顶板。这类顶板的特点是煤层板为极其坚硬的整体性厚岩层,在采空区能悬露上万平方米而不垮落,当垮落时则能形成暴风,致使工作面造成垮面和严重破坏。

5、可塑性弯曲的顶板。该类顶板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坚硬岩层(如砂岩、石灰岩),但由于其中存在有平行于工作面的节理裂隙,采煤后顶板下沉,在移动过程中断裂成块,但仍互相挤在一起具有传递水平的能力,就像“砌体梁”一样,各岩块互相牵制而成平衡,随工作面推进顶板弯曲下沉接触底。(二)、巷道围岩压力概念

地下岩体在开挖以前,由于自重和构造所引起的应力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当开掘巷道或进行回采工作时,破坏了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就会引起岩体内部应力的重新分布。表现为巷硐周围煤、岩体产生移动、变形甚至破坏,直到煤、岩体内部形成一个新的应力平衡状态为止。在此过程中,巷道本身或安设在其中的支护物会受到各种应力的作用。这种由于在地下煤岩中进行采掘活动而在井巷、硐室及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岩体中和其中的支护物上所引起的力,就叫做“矿山压力”。

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各种力学现象,如顶板下沉,底板臌起,巷道变形后断面缩小,岩体破坏散离甚至大面积冒落,煤被压松产生片帮或突然抛出,支架严重变形或损坏, 充填物被压缩,以及大量岩层移动、地表塌陷等等。这些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围岩、煤体和各种人工支护物产生的种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围岩膨胀、崩解体积增大而施加于支护上的压力,称为膨胀压力。膨胀压力与变形压力的基本区别在于它是由吸水膨胀而引起的。从现象上看,属于变形压力范畴,但两者的变形机制截然不同,前者是指与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后者主要 是围岩应力与结构效应。

影响巷道围岩压力的地质因素

影响围岩压力的因素很多,通常可分为地质、开采和支护等类,影响围 岩压力的地质因素有:原岩应力状态、围岩力学性质及岩体结构等。

(1)原岩应力状态  原岩应力是引起围岩变形、破坏的基本作用力。原岩应力随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长。所以,随采深的增加,巷道围岩压力会明显增长。原岩体中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对巷道的影响作用不同,也直接影响到围岩压力。

(2)围岩力学性质  围岩力学性质是指它的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剪等各种强度和粘聚力c、内摩擦角φ等值)和变形性质及其它力学属性。不言而喻,强度小的岩体,围岩压力必然大,反之亦然。c、φ值大的岩体,其围岩压力小,反之亦然。其中φ的影响要较c大。岩体的变形性质是指它的弹性、塑性和粘性。岩体的塑性变形和粘性流动是影响围岩压力大小的重要因素,许多围岩压力较大的巷道,常常是由它引起的。(3)岩体结构 当结构面强度远小于结构体强度时,结构对围岩压力的影响极大。通常岩体破坏首先从弱面开始,这是围岩压力在节理和层理等弱面发育区、破坏带、断层和褶皱区显现强烈的重要原因。由于层状岩体具有定向弱面,所以层状岩体的走向和倾角也与围岩压力密切相关。如果岩层走向与巷道轴向平行或夹角很小,则岩体结构容易与巷道轴线形成不稳定的松动体,因而围岩压力大。水平岩层沿巷道侧帮的稳定性较好,因而帮压较小,而顶压较大。

(4)膨胀压力的影响因素  影响膨胀压力的因素主要有岩石的组成与胶结状态,物理化学性质, 围岩中水分的补给状况,水与岩石的接触条件,支护和充填层的可 塑性等。

巷道矿压控制的三类方法及途径:  第一类:巷道保护  第二类:巷道支护  第三类:巷道维护(维修)目前所采用的各种矿压控制方法,其对付矿压的原理来看不外“抗压”、“让压”、“躲压”、“移压”等几种。(抗 压)提高支架的支撑能力或支护密度, 用加强支护的手段去抑制或减少围岩移动,增强巷道抗变形能力 以对付矿压的作用 1.增大型钢重量,提高支架承载能力 2.增加支护密度 3.充填支架背后空间 巷道布置地点及掘进时 间可不受限制,但为此要消耗大量支护材料, 支护劳动量大,使开采费用大幅度提高。(让压)在采用适当支护措施和保持支架本身不遭受严重破前提下,容忍围岩产生一定变形,以释放掉一些能量(也称应力释放)1.采用有一定工作阻 的大可缩支架 2.为巷道受压收缩预留 备用断面 3.容忍巷道底鼓然后起底 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围岩自承力,减轻支架受载,(躲压)将巷道布置在应力经重新分布后 岩体已处于卸载状态的天然低应力区,从时间上和空间上躲开高压力的作用 1.在煤体边缘或煤体下 放的低压区内布置巷道 2.错过高压作用的时间 ,等压力充分稳定后再掘巷 可在不同程度上减轻巷道受压,有利于支护工作,但有时要多开一 辅助巷道(如联络眼等),或要求延迟掘 时间,不利于采掘接替工作 转移矿压。(移压)通过人为方法使巷道围岩受到松动,形成卸载槽孔或其他形式的卸载空间,迫使载荷转移到离巷道较远的地点,达到减轻巷道受 压的目的 1.在巷道或底板中形成卸载槽孔 2.宽面掘进或在巷旁故意留出卸载空间 3.用跨采工作面使巷道 得到卸载 巷道布置地点及掘进时间可不受限制,但要增加与采用卸载措施有关的额外费用。

二、顶板事故发生的一般原因

顶板事故原因分析:1.认识不足,抓得不力 一些矿的领导对加强顶板管理的重要性缺 乏应有的认识。没有针对本单位采掘工作进展情 况采取得力措施。特别是目前煤炭行情差,贷款压力大,只注重出煤、降低成本、挣钱还账,放松了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这是顶板事故频频发生的根本原因。2.干部违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 从我市历年发生的顶板事故看,80%以上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突出表现是不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干部为什么要违章指挥?主要是重产量、轻安全的思想所驱使。工人为什么要违章作业?除少数是不懂 三大规程之外,大多数是图省事,侥幸心理作怪,认为违章不一定死人,质量差一点未必出事故。因此,对空顶作业、缺梁少柱、迎山不够等违章现象司空见惯,不以为然,以致酿成事故。3.现场管理不严,工程质量低劣 从对顶板事故的分析看,将近一半是由于工程质量低劣造成的。可见抓好工程质量,加强现场管理,是防止事故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有人认为“煤矿是粗活,采场支护是临时的,得再好一回柱也什么都看不见了,费那么大劲没用”。因此习惯于“眼睛当线,镐把当尺” 2 的老一套,对待工程质量“马乎、凑合、不在乎’‘。有的金属支架长期不检修、不试验、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有的支柱规格小,间距大,该“穿鞋” 的不“穿鞋,该“戴帽”的不“戴帽”,达不到应有的支撑效果;有的工作面质量检查验收制度执行不严,致使工程质量放任自流,干部带班下井流于形式、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安全规程、质量标准化嗤之以鼻,缺乏现场指挥、指导和检查,由于劳动力资源越来越少,对职工不敢大胆管理,任凭一些技术差操作水平不高又缺乏经验的临时工、农协工蛮干。4.技术管理工作薄弱 不少作业规程公式化、通用化,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地质 条件的变化和事故多发地点的施工特点拿出有针对性的控制事故 的具体措施。有的作业规程编制完了就束之高阁,不及时向工人传达贯彻,工人在井下盲目干活。

工程技术人员应积极探索适合本矿地质条件和有利于顶板管理的工程设计方案,编制作业规程应从多方面考虑,尽可能周全。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审批、学习制度《作业规程》是煤矿指导生产、保证生产安全的纲领性文件。因此,要求采掘作业规程编制之前都要事先进行论证,编制时依据地质资料与矿压观测资料,包括顶板来压规律进行切合实际的编写。矿长、总工程师应严格把关,制定“四不批”制度,即地质构造不清不审批;顶板管理措施不具体不审批;规程编写不认真,措施没有针对性不审批。“三大规程”出台后必须组织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让大家领会和掌握,同时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

5.技术装备落后目前,对工作面顶板和巷道围岩的监测和预报几乎为零。

我市近几年发生的顶板事故原因基本上是以下几个方面:

①,缺乏支护,支护不当或不及时(背帮接顶不实),缺少支架,支架的初撑力与顶板压力不相适应。②,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采掘顺序,凿岩爆破,支架放顶等作业不妥当.③,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在顶板事故中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事先缺乏检查,没有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等原因造成的.④,地质条件不好.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形成破碎带,或者由于节理,层理发育,破坏了顶板的稳定,容易发生顶板事故.⑤,操作不合规范.不遵守操作规程,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珲, 作业循环不正规,爆破崩倒支架等.三、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分析

掘进巷道顶板管理的主要内容:(1)掌握巷道开掘后围岩体的范围及围岩应力分布情况。根 据影响巷道围岩应力的因素:围岩的性质、巷道所处的深 度、巷道周围的地质构造、水文变化、巷道的断面形状尺 寸等,了解围岩应力分布情况及在此应力作用下围岩的变 形和位移后,才能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支护形式,达到维护巷道的目的。(2)从有利于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出发,合理选择巷道的施工方法,减少各工序对顶板管理的影响。(3)按作业规程规定控制工作面空顶距离和临时支护的长度 ,尽可能缩短工作面空顶时间和临时支护巷道的长度。(4)施工中,做好基础资料的积累和隐蔽工程的记录工作。施工中和竣工时,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井巷工程 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

巷道掘进期间日常顶板管理工作:(1)敲帮问顶。上班进入工作面,打眼放炮前均应敲帮问顶 ,处理隐患,排除不安全因素后再作业。(2)控制工作面空顶距离,超过规定的空顶距应先支护后掘进。(3)长距离掘进,要经常检查工作面后方支架的情况,对 断梁折腿或变形严重的支架,应加固修复。修复巷道时,修复地点以里的人员应全部撤出,预防冒顶堵人。工作面因放炮,崩倒的棚子应由外向里逐架扶棚复位。(4)熟悉掘进巷道出现冒顶事故的原因,加强日常检查,采用针对性措施,预防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

顶板管理的措斲

架棚巷道的顶板管理的顶板管理: 架棚巷道掘进工作面迎头必须使用金属前探梁,严禁空顶作业。采用工字钢支护的炮掘工作面在爆破前迎头加固长度不少于10m。巷道开口时的顶板管理。(1)开掘地点要选在顶板稳定,支护完好并目避开地质构造区、压力集中区、顶板冒落区。(2)新掘巷道与原有巷道的方位要保持较大的夹角(最好大于 45°)。(3)必须加固好开掘处及其附近的巷道支架,若近处有空顶空的情况,小范围的可加密支架,背好帮顶;大范围的应用木垛接顶处理,同样用背板背好打紧。对将受施工影响的棚子 进行加固,其方法有挑棚、打点柱、设木垛等。(4)新巷开掘施工,要打浅眼、少装药、放小炮,或用手镐 挖掘的方法,尽量避免震动围岩或因放炮引起冒顶。(5)新巷开掘处要及时进行支护,尽量缩短顶板暴露时间和减小暴露面积。若压力增大,则应及时采用适合现场情况的 特殊支护。

沿空掘巷顶板破碎时的顶板管理措施:(1)避开动压影响,巷道施工必须在上区段回采工作结束, 待岩层活动完全稳定后再进行。(2)尽量减小掘进时的空顶面积。放炮前支架紧跟到工作面 ,放炮后及时架设支架。要减少装药量,避免对顶板的震动。如果放炮难以控制和管理顶板,改用手镐方法掘进。(3)巷道支架要加密,将顶帮用木板等背严接实。(4)擦边掘进时,如遇上区段巷道的棚腿外露时,其下帮棚腿不要抽掉,可以捆上木板或笆片,起到挡矸帘的作用。(四)过断层、裂隙地质构造带的顶板管理措施(1)采用架棚支护时,棚距要缩小,提高支护应变能力。(2)棚梁方向尽量正交节理面架设,增大支架密度,减少空顶距离,永久支架要紧跟工作面,背帮背顶要严实。(3)采用砌碹支护时,每次掘砌长度不大于1m。(4)顶板特别破碎时需采用超前支护的办法管理顶板。

巷维修顶板管理:(1)、矿井在进行巷道维修前必须制定施工安全措施,确定临时支护方式.在井巷维修前应进行现场顶板鉴定,确定施工方法,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向维修人员贯彻,施工中明确顶板监护人员.维修巷道要执行“先外后里,先支后撤,先上后下,先近后远,先顶板后帮”的原则.(2)、加强巷道巡回检查,及时除掉脱皮,危石,悬矸,对严重失修地段必须及时维护.(3)、扩大断面和维修井巷时,必须保证有安全出口.独头巷道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严禁维修人员进入维修地点里侧;严禁前后两处同时维修;严禁前掘后修.巷道对头维修时,两处都必须有安全出口;发生冒顶时必须木垛接顶.更换巷道支护时,必须先加固支护,拆除和架设支架应连续进行,严禁留尾巴工程.(4)、生产采区的巷道有失效支架或有冒顶危险时, 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应停止生产.加强独头井巷维修和掘进工作面的维护,如出现断梁折柱,歪斜,弯曲,片帮,撑木、拉杆脱落等情况,必须停止作业,防止发生顶板冒落伤人,堵人事故.(5)巷道冒顶处理时应由外向里逐架进行,支护要牢固,要有专人观察顶板.倾斜巷道处理冒顶时,处理人员要有护身柱或护身板.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1)采煤上作而必须按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护必须架设牢固,并有防倒柱措施检查到有损坏、失效的支柱, 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移动输送机机头,机尾需要拆除附近的支架时,必须先架好临时支架.回采工作面两端必须使用端头支架 或增加其它形式的支护,采煤工作面遇顶底板松软或破碎,过断层,过老空,过煤柱或冒顶区以及托伪顶开采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2)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有足够的备用支护材料.使用单体液压支柱的工作面,必须备有坑木,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存作业规程中规定.在地质条件复杂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制定安全措施.(3)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回柱放顶或充填,控顶距超过作业规程时,禁止采煤.采煤作面采用密集支柱切顶时,必须有防止工作冒顶和矸石窜入工作面的措施.(4)减少工作面控顶时间,加快工作而推进速度.工作面推进速度对顶板下沉量和冒顶影响很大,尤其对松软顶板影响更大.由干工作面进度慢,顶板下沉大,支架折损多。(5)我们矿井的安全管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回采工作面顶板动态,掌握初次与周期来压规律。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容易造成冒顶事故,特别是对于断层、裂隙发育的顶板,一旦采面某个地点的支架失效,就有可能发生局部漏冒,破碎顶板从这点开始沿工作面往上全部漏空,造成大片支架失去平衡,导致漏垮工作面。因此,必须认真搞好初次放顶和周期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预防大型恶性顶板事故发生。日常工作中要摸索和掌握来压步距,在来压之前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如加木垛、从柱等,确保安全无事故。(6)、强化事故多发地点的顶板管理,局部冒顶实质是控顶区内已破碎的伪顶、直接顶失去有效支护而造成的,采掘工作面较容易发生冒顶事故的位置:一是地质构造破坏附近;二是采面靠近煤壁处或顺槽掘进迎头;三是巷道、顺槽交叉口及回采工作面上下出口处;四是采面放顶线附近。这四个位置是顶板事故多发区域,因此也是顶板管理的重点部位。

根据以上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分析,结合集团公司煤矿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①、严格控制控顶距,工作面随采随支,遇顶板破碎时严格执行超前支护。

②、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石必须挑下,无法挑下时应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③、架设支架要有足够的初撑力,顺槽上的支架要有3-5度的迎山角,支架的顶部与两侧应用木板背紧背牢,严防片帮。④、布置炮眼时,应使最小抵抗线处在相邻两柱之间,装药量要适度、合理,尽量采用小范围放炮方式。

⑤、巷道、顺槽交叉口架设抬棚支护,特别是几个急倾斜煤矿的煤层巷道交叉口,其支柱不但要承受顶底板压力,还要承受上面煤层的压力,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支护必须加密,必要时增设特殊支架。

⑥、每班检查一次支柱压力,压力不足的及时加压,目前还没有压力检测设备的必须每天加一次乳化液,但对坏柱没有作用,所以没有压力检测设备的矿井要及时购买。发现有歪斜、断梁折柱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⑦、强化班组建设,定期培训教育,班组是企业管理和职工从事生产劳动的最基本单位;是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基本环节;也是企业实现生产安全的基础。要实现安全生产,关键问题就是要把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包括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安全措施和监督检查等都要在采掘班(组)当中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和企业的安全工作部署变成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把安全生产的标准、制度和措施等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生产工艺流程第一线的物和人的不安全因素上,达到有效避免各种灾害事故。为此,要切实加强班组建设,特别是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在顶板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⑧、加大安全监察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矿井安全管理人员、集团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都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力量。监管部门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管理条例》,对“三违”人员一经查出,都要进行严肃处理,任何人不准讲情,不得护短。对于预防重大顶板事故的有功人员给予重奖。井下一旦发生顶板事故,必须以“三铁”手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原因,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人,同时以血的教训教育群众,并制定防范措施,杜绝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以前因为行情低迷、工人难招、个人情感因素(对煤矿业主普遍抱有同情心、集团 4 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因为特殊的身份,拿着煤矿的工资,如果提出问题多,部分业主也很反感等)基本上没有什么安全处罚,而处罚是安全事故的预防疫苗,也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如果我们的同情心给煤矿带来安全事故,那反而是害了煤矿,现在一起死亡一人的安全事故一般是200万元的损失,而按现在的市场行情和生产成本需要挖4万吨煤炭才能弥补,而生产4万吨煤炭要大半年,有的矿甚至一年还生产不了。现在的煤炭行情还没到最恶化的时间,但一起死亡事故足以让一个煤矿破产,如何能坚持到煤炭行业的春天是我们业主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技术措施完善可行是顶板管理的基础,生产现场管理到位是搞好顶板管理的保证,职工安全意识高低是顶板管理的关键,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冒顶事故的发生是有条件的,也是有规律的,只要采用正确的手段对顶板实行监测,掌握其规律,并提前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将顶板管理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绝大多数顶板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四、顶板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抢救事故前,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要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抢救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2)抢救遇险人员时,首先应通过电话、喊话或敲打管子等物体与遇险人员取得联系,探明冒顶范围和被埋压人数及位置。

(3)处理冒顶前,必须先恢复冒顶区域的正常通风,如暂不能恢复时,可利用水管、压风管等向被堵压人员处输送新鲜空气,并把后路和顶板清理维护好,保证后路畅通、安全。

(4)处理冒顶前,必须坚持由外向里、逐步进行的原则,要排查冒顶地点附近的支架情况,采取措施因地制宜地进行加固,确保在抢救中不会再次冒落;另外要对后路进行找顶加固,保障退出时的安全。

(5)处理冒顶区的方法要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如冒顶严重无法通过时,可采取打绕道的方法抢救人员。若遇险者被碎煤矸所埋,清理时要小心地使用工具,不可用镐刨的方法扒人;若遇险者被煤岩块压住,应用千斤顶或液压起重器等工具把煤、岩块抬起,绝不可用锤砸的方法破岩(煤),使遇险人员近一步受到伤害。抢救被埋压的人员时间较长时,可通过管路向遇险人员送饮料或食物。

(6)营救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进行施工,行动中必须保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防止灾情扩大,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7)事故单位在抢救过程有困难时,指挥部可抽调其他单位有经验、有技术的骨干力量,进行紧急增援。(8)医疗救护组要安排到达井下事故现场附近,对抢救出的受伤人员进行紧急医疗救治或护送重伤人员上井救治。(9)抢救出伤员后,必须判断伤性的轻重,人员较多时先抢救重伤人员,后抢救轻伤人员,并按照 “三先三后”的原则,即:①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②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③对骨伤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煤矿顶板处罚办法规定篇5

顶 板 管 理 分 析 制 度

单 位:安龙县安泰煤矿

编 制 人:韩保亮 审 核 人:张清臣 编制时间:2017年2月8日

顶板管理分析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加强我矿的安全基础工作,抓好我矿的顶板管理,保持我矿安全生产形式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经研究,特制定如下顶板分析管理规定:

一、组织机构:

1、为确保本规定的严格执行,矿成立顶板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检查、落实、考核本规定的执行情况。

组 长: 徐文钊

成 员: 刘道军 梁水洪 张恒勋 韩保亮 杨东庭

李自党 段岗立

刘艳方 王朝辉 黄永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科,由刘艳方负责顶板管理的具体事宜。

2、各采煤、掘进队要成立相应的顶板管理和工程质量验收小组,由主管队长担任组长。

三、采掘工程顶板管理规定

(一)技术管理规定

1、在设计采掘工作前,技术科地测管理人员必须提供可靠的地质说明书。

2、采掘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符合本实际情况的作业规程。如遇情况变化,必须及时编制补充措施,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并贯彻学习。作业规程中必须包括顶板管理说明书。顶板管理说明书中对于

顶板来压、坚硬或复合顶板、过老巷或构造变化带、回柱放顶、工作面收尾、巷道回撤等情况必须进行说明,并制定专门的顶板管理措施。

3、支护设计必须依据工作面顶底板情况及矿压观测资料进行计算,并根据工作面支护密度的计算,合理确定工作面柱排距、工作面支护形式及机头支护形式。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规定所需各种单体柱、梁的型号、数量及备用数量。合理确定架设方法和回撤方法。

4、工作面要加强支柱管理,实行全承载支护、循环注液、制定防倒柱、防片帮措施,强化检测,保证质量。

5、沿空送巷,巷道设计与施工应避开集中压力区,施工时间必须在工作面停采、顶板动压稳定之后。

6、所有掘进工作面,迎头到永久支护之间都必须使用前探梁支架或其它临时支护形式,严禁空顶作业。前探梁或临时支护形式、规格、质量标准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7、掘进工程和巷修工程都必须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

1、工作面切眼掘进一般情况下要一次掘成,形成单体支柱配合钢梁帮顶护严、支护到位。必要时单体支柱架设要穿柱鞋。支护不能一次装备的,要制定工作面装备支护替棚措施,明确替棚、单体支柱及顶梁架设程序和质量标准。

2、采煤工作面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开工前班组长必须对工作面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可开工。严禁使用损坏的金属顶梁,失效单体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在入井前

必须逐跟进行压力实验;在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或使用时间超过8个月必须进行检修,检修后的支柱必须进行压力实验,方可投入使用。

3、采煤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柱必须架设牢固,并有防倒柱措施,严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设支柱。工作面的排柱距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使用工字钢支护工作面的工字钢规格要在作业工程中明确规定,碰倒或损坏的支柱必须立即恢复或更换。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柱径100mm的不得小于;柱径80mm的不得小于11mpa。

4、工作面柱、梁必须编号,不许缺梁少柱;外观缺损的柱、梁严禁使用。支护强度必须达到设计的支护强度要求。

5、工作面安装结束,要经过生产技术部门组织的联合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生产。

6、工作面初采必须制定专项初采安全技术措施,矿上应成立专门机构,坚持跟班制度。在工作面初采措施中,对工作面初采领导小组、工作面初采期间的支护管理和加强支护的特殊支护措施等内容,必须做出具体规定。

7、工作面初次来压前后,要有专人观测顶板压力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8、回柱时若出现工作面大面积来压有推棚危险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加强支护,情况紧急时立即撤出人员并向调度室和值班人员汇报。

9、为保证支柱有足够的初撑力,泵站压力不能低于设计值,液压管路不能有窜、漏液现象。

10、生产期间要保证支柱稳固,坚持循环测压及循环注液制度。

11、在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分段回柱距离、回柱与放顶距离

及支柱与移溜距离。

12、根据上下两巷顶板情况合理确定超前支护形式,并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巷道高度规定:炮采巷道净高不低于,超前支护长度不小于20m。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必须设专人维护,保证支护安全可靠、行人畅通。

13、工作面生产时要严格执行《采煤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落实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责任制,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及敲帮问顶制度;定期分析支护质量存在问题,制定改进的具体措施。

14、工作面支柱确需穿柱鞋时,柱鞋的规格、尺寸、材质等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和说明。

15、建立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统计分析表和顶板事故档案,严格实行日常的事故分析制度。

16、采煤工作面因片帮造成最大控顶距超过规定距离时要采取安全措施;倾角在15°以上的回采工作面要采取防止大面积顶板垮落的措施。

17、采煤工作面一次放炮长度要根据顶板情况在作业规程中规定。放炮前要作到工作面无空顶、无不完整支架、无失效柱,并加固周围地点的支架;放炮中出现顶板破损、顶板超高、崩倒支柱或顶板来压等现象时要及时处理;放炮后要认真检查顶板情况,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按作业规程规定及时进行支护。

18、加强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通过矿压观测成果,对开采的主采煤层进行顶板分类,及时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

(三)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

1、临时支护管理

(1)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2)作业规程中必须对工作面控顶距做出明确规定。(3)作业规程中必须对采用的临时支护方式、数量和操作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架棚巷道顶板管理

(1)架设棚子前,当班跟班队长或班长必须指派有经验的工人按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有专人监护,将浮石活矸清理干净。

(2)放炮前,靠近掘进工作面10m长度内的支架必须加固。放炮后,必须对放炮崩倒、崩坏的支架先行修复,修复支架时必须先检查顶、帮,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迎头作业在超前支护或临时支护下作业。

(3)支架间必须用牢固的撑木或拉杆连接起来。可缩性金属支架必须用金属拉杆,并用机械力矩扳手拧紧卡缆,卡缆拧紧扭矩不得小于150n〃m。支架和顶帮之间的空隙必须塞紧、接顶和背实。

(4)坚持对煤或松软围岩进行松帮卸压,减少支架变形,降低复修工程量,对确实需要修复的巷道,要及时编制措施进行修复。

3、井巷维修的顶板管理

(1)在井巷维修前应进行现场顶板鉴定,确定施工方法,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且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并向维修人员贯彻。施工中明确顶板监护人员。

(2)巷道维修作业,必须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3)维修巷道应有外向里逐段进行,回撤巷道金属支架时应由里向外进行,严禁维修人员进入维修地点里侧。

(4)维修巷道前必须先加固附近支架。在拆除原支架、架设新

支架前必须护好帮顶,防止帮顶漏岩(煤),翻一架给一架,严禁大翻大挑。在一架棚未完成之前不得终止作业。撤换支架的工作要连续进行,如不能连续施工,每次工作结束时必须背实帮顶。

(5)扩大断面和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时,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能撤出人员的安全出口;在独头巷道维修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倾斜巷道维修要由上向下进行;巷道对头维修时两处都必须有安全出口,距离小于20米时停止一处作业。发生冒顶时必须木垛接顶。

(6)支架巷道变形严重进行修复时,一条巷道严禁多头施工。

4、过断层、裂隙带、石门揭煤和岩性突变地段巷道顶板管理(1)必须加强掘进地段的地质调查工作,根据所掌握的地质资料,及时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法和安全措施。

(2)在破碎带中掘进,必须一次成巷,尽可能缩短围岩暴露时间,减小顶板出露后的挠曲离层,提高顶板的稳定性。穿煤层或遇地质构造时,应采用可缩性拱形支架支护,并喷浆封闭。

(3)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交接班和安全检查制度。要经常观察围岩稳定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处理。

(4)掘进工作面临近断层或穿断层时,巷道支护应采用u型钢支架或u型钢支架加锚网喷或锚索的复合支护,棚距比正常段要缩小。

(5)必须减小空顶距离,及时架设临时支架,永久支护紧跟工作面迎头。

(6)采用钻爆法破煤(岩)时,必须少打眼、少装药、放小炮,尽量保持围岩的稳定性。若放炮中顶板难以控制与管理,有冒顶危险,应改用风(手)镐方法掘进。

(7)巷道支架背板要严实,提高支架对围岩的支护能力,防止掘进中漏顶或漏帮。

(8)当顶板特别松软破碎时,可打撞楔控制破碎顶板。具备条件时,也可采用对顶板注浆锚固的方法。

(9)在顶板岩性突变地段,要及时打点柱支护突变带顶板。对离层伞檐状围岩要及时敲掉。

20178

安龙县安泰煤矿年2月8日

48 2071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