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励志心得体会范文大全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第一篇】

前些天,一个好久没联系的同学突然找到我,说看到我在朋友圈发的公司招聘广告,想投个简历试一试。

我觉得很奇怪:这位学霸同学,可是我们班当年唯一考上985大学的,在大学期间也是特别优秀,各种奖学金都能拿到手软。

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便打听了一下同学这几年的经历。

从同学的叙说中,我才大概明白,毕业就月薪过万的他,为什么会越混越差?

很多人都知道情商、智商很重要,但不知道,还有一个衡量职场生存能力的词,叫职商。

这位同学从毕业时的月薪过万,到现在待业两月找不到工作,我觉得原因之一就是职商太低。

影响一个人职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积极态度”,即一个人在职场和团队中是否具备面对困难却专注如一的心态。

很显然,我这位同学在这一项上的得分,几乎为零。

据同学讲,有时候下班了,领导急需一个文件,要同学修改一下发他。明明打开电脑几分钟就能搞定的事,同学却觉得现在是下班时间,公司和领导没理由占用。然后当做没看到消息的样子,继续该打球的打球,该玩游戏的玩游戏,最后耽误的却是整个团队的进度。

所以在之前的几份工作中,同学虽然没被开除,但也没升职加薪,还特别不受同事待见。

就连后来找工作,当面试官问同学能否接受适度加班和出差,同学也都是直言不讳说不可以。就这样的心态,待业两个月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虽然在这个强调个性的时代,很多人都会习惯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无可厚非。但毕竟是拿了别人的钱,想要在一家公司长远发展和立足,必要的职商还是不能缺少的。

和很多职场人一样,这位同学犯下的另一个错误,就是缺乏学习。

聊天的过程中,我随口问了一下同学,你工作之余的时间一般做些什么。

同学说:就打游戏啊看剧啊,偶尔出去玩。

同学迟疑了一会才回复:我有想过学点什么,但最终都没有落实。

知道要学习,但就是不肯学习,是大多数职场人的通病。

其实不管做什么工作,学习都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在学校的学习只是职场的起点,而想要在职场跑得更远,则需要不断的学习。所以停止学习,是一个人职场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很不幸,我这位同学就是被绊脚石狠狠的绊了一下。

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是这位同学越混越差的最重要原因。

我看了同学的简历,毕业四年,换了四份工作。看几份工作的时间间隔,可能还有几份时间很短的工作,他没有写进去。

听同学讲,他的第一份工作做得还挺久,做了一年多的时间,然后凭借着名校名企的光环,被一家同行挖了,涨薪30%。跳槽带来的涨薪让同学尝到了甜头,所以到了后来,只要有机会,同学都会毫不犹豫的跳槽。发展到后面,每当工作做不下去了也会辞职,想着又不怕没人要,所以干脆连后路都懒得考虑。

其实我特理解同学的的这种行为。

很多没有明确职业目标的人,都是看到机会就跳槽,毕竟跳槽是涨薪的最直接方式。

可是频繁跳槽,也终有跳不动的时候吧。然后等到那一天,自然就会像我这位同学一样,发现自己几年的时间,就顾着跳槽了,什么也没学到,要经验没有,要技能不会,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职场上缺乏明确的目标,就会光顾着跑快,而忘了自己要跑向哪里。就像前几天看到的1篇文章《我的一个整天喊着辞职的hr朋友》,里面的hr朋友就说过:职场上跑得太快的人,注定是跑不远的。

虽然说得有点绝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在职场上,跑得远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我后来把同学的简历转给了用人部门。

邀约面试后,用人部门觉得不是很合适,但也可以试用一下,只不过给的薪资还没同学毕业时的多。同学想了想,就拒绝了offer。

我没有说什么,因为我也不知道说什么。

这条路,有些人可能总要经历点什么,才会知道这条路的崎岖吧。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第二篇】

很多父母也会带孩子出去看世界,可往往只限于吃喝玩乐,见识是增长了,但却总少了点味道。

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个朋友开车和老陈一家同行去四川的一个山区,看得出来,那里的人和他们挺熟络的。

豆豆一下车,就有几个孩子奔了过来,说实话,那几个孩子有点脏兮兮的,但豆豆却丝毫没有嫌弃的意思,一帮小孩迅速消失在大人的视野里。

老陈俩口子搬完东西后,站在墙角下和几个当地人聊着天,完全没有捐赠者的高姿态,阳光下的他们站在那里,更像是多年的老友,侃侃而谈,有说有笑。

那一幕给我的触动很大,所谓教养,所谓人格高贵,大抵就是这样子吧。

谈及带孩子去敬老院,去山区的原因,老陈有一番话说得很好:

我希望他能见到这个世界不同的样子,见过优秀的,就会知道人外有人,知道进取,懂得谦逊;见过苦的,就会知道怜悯,懂得珍惜。

很多时候,你只有见过真正的苦,经历过苦,才能不惧怕苦难,受得住苦,不抱怨苦难。

想起罗曼罗兰的一句话: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那些真正见过世面的人身上,往往都有这种英雄主义。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第三篇】

司马懿的一生无疑是成功的,魏蜀吴三家,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大佬争斗了大半辈子的天下,结果被他司马家族给捡漏了。

这其中有机遇,但更有实力,而司马懿就是司马家族的头狼。

司马懿做人做事,有两句比较经典的话,哈叔今天同大家分享下。

一路走来,没有敌人。

司马懿的特点是忍,也可以说是城府深,是能装,怎么说都好,反正就是他这个人一般人猜不透。

在《军师联盟》里,杨修是司马懿的死对头,两人一个是曹植派系的,一个支持曹丕。

杨修多次想置司马懿于死地,但在杨修因为鸡肋事件被曹操下令处斩后,司马懿向曹操请示想去探望杨修。

曹操便问他,为何要去看杨修?

司马懿说,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也就是说,我司马懿不会和杨修计较,他虽然想整我,但我不会将他作为敌人。

曹操听到这话以后,对司马懿有种打心里的喜欢和欣赏。

司马懿前期的对手主要是杨修,后来与诸葛亮也是较量了好几次,对于诸葛亮,司马懿很是尊重。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骗了司马懿,蜀汉大军撤离,司马懿来到诸葛亮病逝的营帐内,以水代酒祭拜诸葛亮。

他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这一生就像这水一般,清清白白,虽然你我为敌六载,但我却一直视你为知音,孔明,让我尊你一声,先生。

还有一个故事,我发现司马懿特别喜欢去和将死之人告别。

曹睿有个男宠叫辟邪,在曹睿死后,辟邪就被下狱了,司马懿是唯一去看他的人。

这个辟邪得势的时候没少找司马懿麻烦,但司马懿却去狱中的时候给他带了一件衣服,保全了他最后的尊严。

做人做事,留有余地,对对手和敌人保持尊敬和敬畏,这就是司马懿混迹职场的哲学。

有句老话说,我们应该感谢给你带来苦难的人,因为这样会使人更加强大。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第四篇】

前几天参加聚会,朋友们聊到上司,一片吐槽声。

我笑笑没说话。并非立场问题,或许是聚焦点不同。

创业前,我曾有10年工作经历,遇过5任上司。他们性格不同,作风各异,却与如上词汇均无太大关联。

若勉强要找一个共同点,我脑中蹦出的第一个词,竟是“骗子”。

是的,这5个人,都是骗子,无一例外。

但,我从未后悔曾与他们共事过。

这次玩回来,我们要进行下一轮攻坚战了。

老卢,我的第一任上司,工作狂,要求严苛,不苟言笑,我们平日都有些怕他。

2008年夏天,他组织全部门去桂林团建:“好好放松一下,这次玩回来,我们要进行下一轮攻坚战了。”

我们乘游船沿漓江而下,饱览桂林山水,之后到达古城阳朔。按照老卢要求,全程不谈工作,否则将被罚酒。

但事实是,没人被罚,所有人主动喝多。

阳朔酒吧街上,伴着老卢数次“预算超了”的浮夸哀叹声,我们一直喝到凌晨三点,才意犹未尽回酒店。

忘了哪个小子出的主意,我们拉上部门秘书,在酒店拨通老卢房间电话,拿腔捏调用中英文调戏他:“先生,您需要按摩么?中式或泰式都有的哦!”

这是我从未想过的放肆,也是我职业生涯参加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团建。

那晚,阳朔夜空繁星点点,干净、透彻、清亮,恰如我一度想象的美好未来。

原来职场,也并没有那么复杂阴暗。然而,老卢骗了所有人。他明明说,尽兴玩是为了下一次攻坚战,回公司的第一天,他却郑重宣布了自己离职的消息。

我这才明白,原来他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和大家告别。

老卢啊,你这个骗子。

但,也谢谢你教会我——。

共事一场是缘分,彼此之间,值得一次好好地告别。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第五篇】

作家契诃夫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在剧院看戏时不小心冲着一位将军的后背打了个喷嚏,便疑心自己冒犯了将军。他三番五次向将军道歉,结果惹烦了将军,最后在被将军呵斥后他竟一命呜呼了。

这个人不过是在将军的背后打了个喷嚏,将军根本没有当回事,可他却以为将军会生气,三番五次地打扰将军,最终被将军不耐烦地呵斥。

这个故事看似荒诞,但也说明了“玻璃心”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具有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并强加于他人的一种认知倾向,而且极其敏感、胆怯、羸弱。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第六篇】

一个男孩子,高中三年刻苦读书。爸爸妈妈说,孩子啊,苦过这一阵子,上了大学就会好了。

男孩终于考上了大学。躺在铺上,他美滋滋谋划,业余时间打点工,争取在四年后毕业时挣够钱买辆奥拓。

然后,他听到下铺同学在电话里一句话实现了他的愿望:“爸,让司机把我的车开宿舍楼下吧。。。。。。”

这时候,这个男孩子才意识到,与他近在咫尺的地方,还有一个他遥不可及的世界。

生活的艰难,不过是刚刚拉开序幕。

王思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感谢老天让我选择的easy模式。小王确实应该感谢老天,因为老天给更多人的是diffculty。

生下来手无寸金,活下来拼尽全力。

那些出身easy的人,可以在应聘的时候对996果断说不;。

那些为生活所迫的人,只要钱到位,36524也无所谓。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第七篇】

孔林,现任某500强销售团队主管,经济条件优渥,在深圳有房有车。

我本来挺不看好他,个子很矮,学历很低,湖南口音重,说话不利索。

但是,来,他用结果粉碎了我的偏见。

一开始做销售,他生存都很困难,靠小单维持生计,最惨的时候还睡过公园躺椅。

从业3年后,他打下一个大单,从此也开始翻身。

那是一家大型企业,不知道孔林怎么摸进去的,和对方有了接触。

但是,想做人家业务,门都没有,所有业务都由两个关系户把持着。

按照这种情况,一般人都会撤退,因为希望不大啊。

可孔林却像牛皮糖一样死贴着不放。

隔三差五去晃悠一圈,逢年过节送些挂历……。

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经常刷存在感。

这一刷就是三年,直到等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那企业购置了一批设备,周五晚上到货,因为第二天就要运营,经办人害怕有运营风险,所以希望尽快购买设备保险。

可是找了那两个关系户,都回复说太晚了,公司已下班,周六日也不行,只能周一办。

经办人说,有一个姓孔的经常来,但是从来没合作过。

总经理说,问问那个姓孔的,能不能加班搞,如果可以,这批业务就给他做。

孔林当然没有放过这次机会,夜幕之下,把出单员和审核人接到公司加班,保单全部搞定。

后来,客户总经理也借题发挥,把全公司三分之一的业务给了孔林,这可不是一笔小买卖,成为孔林业务上的第一桶金。

此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牛皮糖策略,他发明了一个概念叫“断点效应”。

意思是指,客户与竞争对手关系再好,产品再优秀,只要时间够长,就会出现“断点”。

要么是关键决策人岗位更换,要么是某项服务没做好,要么就是一个不可预料的随机事件发生。

总之,在“断点”出现之时,只要你还在客户的视线范围内,往往就有了翻盘的可能。

所以,孔林10年间屡有大单收获。

我知道,孔林的故事一点也不励志,我给别人讲他的牛皮糖策略时,还往往被冠以“低端”的轻蔑。

其实,牛皮糖策略极其实用,因为一旦你秉承这种理念,就等同于拉拢了一个最强大的盟友:时间。

所以,为什么曾国藩在多年的征战中,会悟出“结硬寨、打呆仗”的黄金法则。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第八篇】

这些年,很多人说,二本毕业,和别人比有先天劣势。

的确,名校毕业,名气和人脉都有天然优势。

但有一点,和学历、能力,甚至经验都没什么关系,就是靠谱。

靠谱,可以掩盖很多方面的缺陷,哪怕你笨一点,别人也愿意提点你,因为带一个不靠谱的人,心太累。

那种感觉就像背着一个定时炸弹,不知道哪一刻会爆炸,每次布置完任务,你都惴惴不安,生怕哪个环节出了纰漏。

在反复沟通的过程里,彼此的信任度会越来越低,以至于日后的合作,心里都会留下阴影。

我有个没过试用期就被辞掉的前同事,就是这种人。

所有跟他有接触的同事,都在反应一个问题,就是一件事要反复跟他磨合,一次说了n个问题,他只能改掉其中的几个,漏掉的还需要再次沟通。

时间久了,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不靠谱,交给他任何工作都担心他做不好,总要额外花时间去监督他,有时候还不得不找人做个备选方案,就怕他随时抽风。后来,谁也不愿意再和他合作。

这个同事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想要修复形象,认真干了好几个月,可惜还是没过试用期。

其实道理很简单,小时候,我们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人的印象是很难改变的,一旦别人觉得你不靠谱,想要重建就很难了。

所以,每每想起这些年遇见过的各种偷奸耍滑的职场人,都觉得他们挺傻的。

总是自作聪明地敷衍同事和老板,觉得别人的事和自己无关,到最后只会给自己和别人惹来更多麻烦。

相反,真正用心的人,才是精明的勤奋者。

他们明白,在职场,态度比能力重要。

他们不在应该费心的时候惜力,更不会活得眼里只有自己。

48 2067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