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参考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参考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第一篇】
作文是体现学生的文字表达、知识储备、生活积累和思考水平的一种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综合训练的一种途径。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多年来,我以课内作文为轴心,以课外作文为补充,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互结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对此的一些粗浅看法:
这里所谈的课内作文是指常规的每周一次的当堂作文。这种作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内完成一定要求的作文。这当然离不开教师在内容技巧上的指导,更离不开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写作上的特色,或让学生举一反三,或让学生摹写,或让学生改写,或让学生联想。总之,重在围绕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点,假设环境,创造氛围,让学生通过当堂审题、立意、构思,从而进行记叙、说明、议论等的练习。这种在有限时空内进行的当堂训练,让学生有紧迫感,有压力,使他们提高效率,快速作文。一学期通过这样多次的练习,学生就会加快速度,珍惜时间,养成按时完成作文的好习惯。
要使课内作文保质保量,老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面前心生仰慕之情,手生写作欲望。当他们跃跃欲试时,教师适时地布置当堂写作,或口头作文,这就容易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让学生在语文教材各单元之后进行规范的课内作文训练,他们会感到有章可循,有凭可依,写起文章便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内容的启迪联想,如能长此训练,有什么文体的文章不能练就?又有什么样的中考、高考作文不能当堂完成?甚至在纷繁复杂、高效竞争的社会大考场中也会立于不败之地。我在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初中第三册)时,由于学生受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感染,很多学生仿照摹写了《贵铝塔山公园》、《白云公园》;学了秦牧的《大自然警号长鸣》(初中第四册),很多学生被大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形所激愤,他们在课堂上一气呵成地写出了《保护校园环境时不我待》、《地球只有一个》等感人文章。96届中考,我所任两个班级语文及格率100%,平均分,优分率%,作文分数比较突出。由此可见,课内作文应该是中学生作文训练的一条主线,是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课外作文是课内作文的补充和延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迅猛增长,语言交际日益重要,而作为作文(就语文尚且如此)教学的主要时间(课时)、空间(教室)、内容(教材)、却不得不一再被削减,压缩,如果只是强调见效于课堂,那么,作文教学早就到了不甚重负的时候了。因而,打开由课内走向课外的训练渠道,把课外读物看成是语文教材,把社会空间看作作文课堂,有意识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扩展到社会,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为此,我采取一周一文,写读书笔记和写日记等课外作文练习,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课外作文是课内作文的补充,是课内作文的延展。学生应立足于课内,经营于课外,让学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空间,亲自到课堂以外的广阔空间、大千世界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生活、思考生活,从而提高思维能力,真正做到能书善写、能言善辩,让学生能够运用全部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思想积累,调动、感觉、感知、感受,去深入体察、体味,融通那些有血有肉的“人、事、物”,养成一种自觉作文的习惯。
通过一周一文,通过日记和读书笔记等的练习,我所任班级初中三年下来每个学生要写下厚厚的6本左右,其中有写新闻的',有写见闻感受的,有写亲戚朋友的,有写读书心得的,有对社会现象发表看法的,有写个人苦衷的,还有向老师发牢骚的,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作文中无处不是生活,生活中无处没有作文。其中,有个在小学基础较好,爱好比较广泛,但初一下开始明显下降的女同学在日记中写到:我恨我自己,我更恨父母为什么生下了这样的我――又黑又矮,同学们背地里都叫我“刚果布点”。……我甚至想到了死,但却缺乏勇气……我从日记中了解到该同学的症结后,找她谈心,开导她、鼓励她,她终于振作精神,不再自卑,努力学习,初二上学期期末三科统考(语、数、外)以285分的总分获班级第三名,在贵州铝厂教培处举办的中学生作文竞赛中,她写的《我的家乡》获第二名。
借助了课外作文的帮助,为课内作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课内作文的质量,让学生锻炼了感悟生活的能力。另有两位同学通过练习写读书笔记,培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喜欢阅读,在演讲比赛中分别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大大提高了语文成绩,真可谓一箭多雕!
作文是个大课题。在听、说、读、写的四项基本能力中,我认为写的能力最难。它要求学生“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更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因而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结合起来才是推动作文教学的重要出路。
课堂作文,是有教育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传统作文教学方式,它培养了无数作文好手。特别在摆脱不了的考试面前,它真可谓立下过汗马功劳。课内作文有其不可低估的优势,可以培养学生思想感悟,技巧能力;而课外作文则在对学生领域面的拓宽,思维上的延伸上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二者有机结合,必然带来作文教学的新局面。那么,当如何做好这一结合呢?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首先,通过课内作文练习指导学生认识生活。
以教材的“例子”教学作为出发点,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其兴趣,唤起其积聚在头脑中的各种素材,使他们迅速地进入写作状态。课文多是概括生活的典范之作。教课文不能忽视对其生活内涵的揭示和其表现生活技术的点拨。利用教材“例子”,使学生掌握作文有关的知识技巧和方法,领悟生活的“源头活水”,以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生活中的语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教材中出现的各类生活点作为课内外写作的结合点,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拓展和迁移,活化作文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
立足课内、着眼课外,课内举一,课外反三,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折射课外,课外延伸课内。真正做到以培养兴趣为先导,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基础,注重写作方法、技巧的传授,将知识化为能力,通过课堂作文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动地认识生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并用它来准确表达思想。如初中课文《这不是一颗流星》,写出了孩子天真、纯洁的童心,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人们的情感多变;《羚羊木雕》写出了大人们的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导致孩子的心灵创伤;《背影》写出了父子道别时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道出了人间最美的亲情;《我的老师》写出了师生间七件难忘的小事,展示了一位心灵和外表统一的教师形象;《北京立交桥》通过一种新型的陆上桥――立交桥在北京的发展,反映了北京十年发展的胜况;《我的小桃树》借小桃树的成长遭遇,写出了“我”对人生的感悟;还有鲁迅的《故乡》、都德的《最后一课》及古代彭端淑的《为学》等等,虽然他们写法各异,背景不同,但这些课文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甚至是作者亲身的经历。由于学生认识不深,辩别力不强,加上没有用心去想,当然感受就会很淡漠,或者浑浊一片。教学中,我有意去揭开这些生活的内涵,让学生去对照,寻找自己的影子。渐渐地学生就会对周围生活观察思考,就不会对周围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致作文时守着“生活”却没有生活可写。结合课文实际,适时对学生进行文思点拨,逐渐就会避免那种“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状态。让学生由“学”到“思”到写成“文”,形成由感知到深入理解的学习过程。
本着这一思路教学,我班学生写出了:《我读〈背影〉》的读书笔记,从中联想到“奶奶的手”、“老师的身影”等;学了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有的同学写下了《我的一家》、《母亲和我之间》;学了《羚羊木雕》,有同学写下了《我妈就是这样》;学了《松鼠》以后,我班同学写出了《我家的小狮子狗》。我班有一个孤儿,父母在他小学的时候就先后去世,靠一个做豆腐的堂哥堂嫂照顾,做豆腐的情形让他耳濡目染,学了说明文之后,他写下了《豆腐的制作》,语言朴实真切,清楚明白,让那些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懂得了富含营养的豆腐的制作方法,引得班上不少同学跑上门去观察了解。还有一同学,由于受贾平凹的《我的小桃树》的感染,将他独立生活的一段日子写成了《生活锻炼了我》的好文章。通过生活的体验,他不仅学会管理自己,且作文也逐渐走向深度。
因此,课内作文和课外作文形成浑然一体的结合,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课堂步入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在写作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的的同时养成观察认识生活的好习惯,在提高语文素质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从而促进自身人格的完美,更好地写好生活中的作文。
其次,用课外作文辐射并推动课内作文。
[1][2]下一页。
老师评改或抽改,写法是学生可自由拟题,也可出参考题目,并附有审题揭示,文体根据各年级各学期训练点而定。评改:只要认真完成均给“优”,不完成给“差”,有事后来补上也评“优”。特殊情况还有特殊布置。如“我班一女同学平时作文枯燥,写不出多少内容,更没有真情实感。前不久她的家庭惨遭不幸;父母出车拉煤,夜间遭到车祸,母亲不幸遇难,身上一千多元钱还被当地农民掳走,父亲幸于无难,但已是腰椎骨折,送至医院抢救。一次周记作文我单独给她布置了1篇文章――《家中的灾难》,结果她含着眼泪完成了这篇文章,情真意切,深深地触动了全班同学的心。同学们纷纷前往医院去探望其父,还向她捐款200多元(她坚决不收才罢),这以后她好像找到了感觉,作文内容逐步丰富,逐步成熟。还有一同学成绩一向很好,初一两次考试均拿年级第一,可能有些忘乎所以,可全国希望杯预赛结果下来,以两分之差而落选,一种失落感笼罩着他。我提醒他,一周一文何不就写此内容,于是他以《失败的滋味》为题写下了1篇真实的感受,经我推荐此文章发表于《初中生辅导》98年第2期“作文评荐”栏里,因此他还和施秉县一位同学结成了“联谊”的朋友。
当同学们感到学习压头时,我给他们组织了一次课外活动,到贵州铝厂电解厂电解车间参观。同学们看到工人们在上千度高温下作业时,学生们从电解工人(有几个正是班上同学的父亲)汗流浃背的神态中受到感染,一周一文又有了内容,作文中自然少不了拿工人们的劳动和自己的学习困难进行对照,还记下了深深的感悟,并表示不再给父母增麻烦,相比之下学习中的一点苦头算不了什么等等。
如此将课外作文和周围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会感到此情此景好作文,写出的作文自然不乏真情实感,从而会更有效地学习课文例子。那么,课内作文自然也就会逐步达到顺手拈来的地步。
此外,为了培养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我要求:作文在下午自习课或其他自习时间完成,书写必须工整,难字难词,自查字典;内容:或头天见闻感受,或当天读书心得,或摘抄重要文章段落。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勤练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丰富词汇,减少了错别字。一开始要求学生能写就行,然后逐步要求能达到表达自己的认识,并加以联想、评论,最后过渡到能就文就字连段成文,同时也为一周一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对生活多个“心眼”的习惯,极大地辐射并推动课内作文。
通过指导学生课外练笔,把所见所闻写下来,那么学生在一周时间内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会为完成作文而进行有效阅读,会对社会人生进行冷静思考,还会针对同一论题互相磋商,互相讨论。
如果这样训练,初中三年,学生就会写成150篇以上的作文练习,这样的练习量,倘能坚持并逐步完善,学生完全可以适应实际需要以及应考要求,并练就出扎实的写作功底。
总之,通过不断尝试,我认为,可将课内作文和课外作文的结合方式概括为“一点二线”的训练过程。“一点”,指的是作文能力训练这个中心点,所谓“二线”,即课内作文和课外作文两条线,课内作文致力于“课文例子”,致力于“举一”;课外作文致力于课外练习,致力于“反三”,课内作文旨在点火,课外作文旨在燎原。有人将此概括为“课内长骨,课外长肉”,教师“铺路搭桥”,学生“结丝成网”。(参考第11期《中学语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更新语文教学模式p[,7]》)。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第二篇】
随着社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的提高,以及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逐步出现了开放式实验。
教学的概念。开放式实验体现了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本文以创建开放式实验为理念,结合经管类专业实验环境,对经管类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经管类实验室现状。
信息技术引入高校实验室建设后,许多高校的经管学院创建了多种类型的经管类应用实验室。我院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建设经管实验室,最初下设两个专业实验室,分别是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获国家财政部专项资金的资助,建设了经济运行与管理综合实验室,下设经管类专业基础实验室、金融模拟交易实验室、erp沙盘演练室以及中心机房。目前实验室已对本科生开出27门实验课程,这些课程都需要在电脑上借助各种软件来完成,说明了经管类实验是以计算机模拟为主要特征。
新建实验室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后逐渐暴露出以下问题:(1)实验课开课时间集中,任课教师对原定实验课表改动频繁,增加了管理难度;(2)实验主要以课内实验为主,这造成了在实验资源使用方面呈现出课内时间资源较为不足,课外时间资源使用率较低的现象,尤其是部分功能较为强大、适用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软件资源表现突出,例如erp等软件;(3)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造成教师缺乏对所授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进行研究改进,指导学生课外实验的积极性;造成学生缺乏在课外时间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自主实验的积极性。
上述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第一,对加强经管类专业实验建设的迫切性认识不足;第二,经管类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实验的创新改革比较困难;第三,实验建设投入不足;第四,缺乏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方法。
二、具体方案。
我院目前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虽然采用了一些实验资源管理系统,但是系统的用户仅面向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课任课教师对资源的任何需求变动都需要通过实验室管理人员才能反应到管理系统中。实验资源安排信息流通不畅与课外时间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畅,这两方面严重阻碍着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我院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程中,以建设开放式实验室为理念,借助网络技术,具体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方案。
1.实验室网络建设。
网络平台是建设开放式实验的基础条件。我院实验教学中心在新近建设的实验室中,根据不同的功能,设置了不同的实验室和一个中心机房。在网络建设方面,我们设计并建成了实验室内部局域网(如图1)。整个网络采用了具有良好性能的三层交换机作为网络核心设备,一方面实现与校园网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依据不同的实验室,划分不同的vlan。每个实验室采用多台二层交换机汇聚工作站及相关网络设备,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直连。所有的网络交换机和应用服务器统一放置在中心机房,中心机房配有ups不间断电源,实现无人值守,全天运行。
实验室管理平台在具备上述功能后,可以有效的支持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管理中的课程申请同时支持教师在线申请计划内或计划外实验项目和允许学生申请个人设计的实验项目;(2)设备管理功能实现对设备使用的管理,将其与课程管理功能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在申请实验项目的同时实现对相关实验设备的申请,简化实验安排的难度,学生可以在网上查询实验室的安排,自行预约课外实验;(3)课程管理中的作业管理支持学生在线提交课内外实验报告;(4)通过聊天功能和论坛功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对于只能要在实验室完成的项目,课内的由教师统一预约,课外的由学生通过网络自行预约。对基于网络软件的实验,学生可以在校内任何时间进行,可将得到的`结果在线提交给指导教师。通过日志功能可以将教师及学生的相关操作进行记录,便于日后核查统计。
3.增强激励机制。
有效地促进教师与学生充分的利用实验资源进行相关实验教学活动,仅有便捷的网络平台是不够的,还应当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来加以保障。
首先,要规范实验课程绩效的评估,当前的实验课主要属于课堂教学的一个部分,没有单独的实验课成绩,教师和学生对实验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需要规范实验绩效评估,在机制上增强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
其次,要制定有效的奖励及资助办法,在改善实验室实验环境、实验条件同时,应留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的资助,例如对教师完成实验项目的改进或新实验项目的设计进行奖励,对教师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实验进行补助,对学生的自主创新实验进行资助等。
在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传统的实验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难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所以有必要从建设开放式实验的理念出发,对实验室资源管理及开放管理加以研究并付诸实施。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从实验室网络,管理平台及激励机制三个方面的建设入手建设开放式实验室。
三、总结。
文章以建设开放式实验室的理念出发,对实验室资源管理及开放管理加以探索研究。根据我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际情况,从实验室网络建设,管理平台设计和激励机制设计三个方面入手,完善实验室管理,从而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进行教学科研和锻炼创新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秦晓静.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7).
[2]徐建平,章学拯.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第三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有效的教学课堂,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正视这一问题,对于提高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地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能够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语文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第一,教学目标有效性。教师必须要明确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制订严密的教学计划,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第二,教学环境有效性。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语文这门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去发现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解决策略。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有效地放松,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三,教学组织有效性。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组织活动,在这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将自己作为组织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组织目标,共同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培养自己的责任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真正做到实践教学。第一,实现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师必须要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计划,比如对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都进行细致的规划,这样才能够因材施教,实现高效率教学。第二,教学过程科学化。教师需要主动去探索科学的教学课堂,保证学生能够适应这样的教学环境,并且提升自己的综合发展能力。通过形成科学化的教学课堂,教师能够有效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通过计划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三,形成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师需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学习和认识,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团队互助合作的形式来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形成有效的教学课堂,掌握科学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语文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探索,更好地提高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第四篇】
摘要: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者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认知情况,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素养;认知情况。
前言。
相较于其他传统院校,高职院校以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教育为主。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与岗位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学生对职业素养认知不明和职业素养教育缺失等问题,背离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初衷。职业素养培养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学习,也能够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前提和保障。教育部门和教师要结合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现状,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进行研究,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调查方法。
作者应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并从传统文化和礼仪与职业素养的关系、职业能力内涵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对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进行阐释和分析。
(一)传统文化和礼仪。
针对“传统文化和礼仪学习是否对职业素养养成有帮助”的问卷调查中,%的学生认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对其职业素养养成具有帮助;%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并无太大关联;%对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的关系持不了解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礼仪对职业素养培养的正向影响的认可度比较高。针对“大学期间是否有必要进行职场礼仪训练”的问卷调查中,%的学生赞同大学期间进行职场礼仪训练,%的学生反对大学期间进行职场礼仪训练。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希望开展职场礼仪培训活动[1]。
(二)职业能力内涵。
在“职业能力内涵”调查中,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认为,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身心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业精神等(如图1)。
(三)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职业素养。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的职业素养的认知情况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吃苦耐劳和实干精神等层面[2]。
二、学生们对职业素养的认知结果解析。
(一)专业认可度不高。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但是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本专业了解程度的加深,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还是有一定认可度的。职业教育的不足,制约了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普遍缺乏激情。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加强职业素养方面的教学,不断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二)专业前景信心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认为专业前景不乐观。学生对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和未来就业问题持质疑的态度。特别是教育类、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尤为明显,工科类和医学类专业对专业前景则比较乐观。综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对其就业心理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学生对专业前景信心不足的根源在于对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的质疑。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明确认识,进而制定相关职业规划,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信心[3]。
(三)学生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发现80%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必备内容。其对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在认知广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在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加入管理能力和团队能力培养。综合学生对自身优势和缺点的认知,不难发现,其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说明学生普遍认为这两项内容属于必备职业能力。大多数学生认为职场礼仪和企业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其培养职业素质,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培养。
(四)教师在职业素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能够结合职场情况进行授课的教师仅占少数。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高职院校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对职业素养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导致教师日常教学普遍偏重书本理论,不注重将实际企业文化和背景纳入课堂教学中。医学类专业在实训课程方面做的相对较好,其注重在实训课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考察。
(一)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生源决定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目前,我校已经开展了相关阅读活动和文化学习活动。教师要对文化知识和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为人处世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职业观。同时,学校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定期开展文化特色浓郁的课外活动或者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并不断规范其职业习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4]。
(二)重视实践课程与职场对接。
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学校要结合教学需求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特点,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同时,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模范作用,在职业行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加强实践课程与职场的对接。教师在实训课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职业规范,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为其以后适应职场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实训教师专业水平。
高职院校教师构成决定了部分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很熟悉,却对职场环境比较陌生,没有相关从业经验。教师的职业素养一般是通过书本理论知识获得的,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引导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学校要结合教师的学历背景和教学要求,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沟通关系,让教师通过企业进行挂职训练,并注重对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使其参与到职场环境中,以提升其职业素养教育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培养他们的职业习惯。
(四)开设《职业素养》课程。
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的诉求,开设独立的《职业素养》课程。目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将其付诸实践。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比较完善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特点,从职业思维、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着手,编订《职业素养》教材,在实训课程中融入职业素养相关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能够对职业素养具有全方位的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5]。
四、结束语。
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基础。教育部门和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将教学活动与职场进行对接,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培养高素质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第五篇】
随着软件行业大发展,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文章对软件工程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的研究,一起来看看吧!
一、软件工程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本文所论述的职业素质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软件工程专业,应该说it职业都有所涉及。通常,我们所认为一个优秀的软件工程师(it工程师)应该具备如下的一些基本素质。
1.有良好的文档书写能力。
任何一个对软件有深刻理解的工程师都应该明白软件的构成:知识、程序、数据和文档,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而学习软件的学生很容易对这方面有误解,通常更注重编写代码,而对其他方面有所忽略。
2.热爱软件行业。
和其他职业一样,爱业才能敬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当然需要自身热爱软件行业。在软件行业这点特别重要,因为it行业发展迅速,若是被迫就职于其中,就很容易落后。喜欢编程,在技术上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新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喜欢创新,享受编写软件带来的成就。
3.在技术或管理上不断的总结。
这也是每个职业都要求的,没有总结,就没有进步。每做完一个项目,都要有所收获。
4.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软件的制作越精良,越需要团队的合作。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一定要明白,这已经不是计算机发展早期的个人英雄主义阶段了。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5.有较好的英文阅读能力。
从目前情况来看,计算机行业国外技术仍领先于我国,而且从发展来讲,软件外包产业也是发展的趋势,不论从学习还是交流方面,都需要较好的英文阅读、交流能力。
6.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是面,沟通能力是点,没有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谈不上合作,对个人的发展也不利。
7.责任心和规范严谨。
8.成熟稳重的心态。
不浮躁、耐心,软件不可能没有bug,做一个软件要做好,软件开发过程有可能是很枯燥的,很多时候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解决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
9.创新意识。
开拓创新,不安于现状。没有软件是尽善尽美的,因为科技在发展,计算机软硬件在发展,用户的需求在变化,所以不存在无法超越的软件产品。
二、职业素质的影响因素。
前文提到的职业素质中,并没有谈到专业技术技能。这是因为,一方面,技术是从业的基础,不需要强调;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的职业素质,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可以短期培训出来,对企业和个人来说,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所以,现在很多企业更注重的是技术之外的素质,因为这些方面才能体现一个人的长期发展潜力。
职业素质并不是两三个月就可以有明显提升的,某些方面的素质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慢慢积累起来。其实,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开始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塑造了,这些素质中就包含了以后的职业素质中的一些方面,如创新,兴趣爱好等。大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其实在读大学之前就基本定型了,大学里只能尽量的去培养一些新的技能,改变一些习惯,纠正一些观念,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过程是逐步积累的,不可以急于求成,否则,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在众多的职业素质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自身素质、团队合作、技术素养。大学中可以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大力培养的是团队合作和技术素养方面,对于自身素质的培养则只能通过教师和班主任的引导逐步改善。
三、课程的设置以及内容的扩展。
按照职业素质的要求,在相应的课程体系中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相关课程应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规范、作业、实验以及课程设计里面体现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
1.基本素质方面。
英语阅读能力:应逐步的加强,在大一的时候应引入部分的“专业英语”,让学生尽早接触英语教学,接触专业英语书籍及文章,克服畏惧感。在低年级可以简单点,从“点”入手,即从一段话、1篇文章的阅读开始,培养成就感,让他们认识到专业英语其实更简单。在高年级(二年级)引入双语教学,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时的.双语就不那么突兀,学生也应该能接受。从教学效果来看,双语教学在普通本科院校的效果并不好,原因是学生一下接触到大量的英语,心理和知识面上都难以接受。
文档写作能力:从c语言开始,要求学生在学习编程时,尽量的会写“设计文档”,特别是到了函数一章,要求学生在写完程序之后,写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函数的作用,参数,类型等,并用流程图等描述。开始阶段,可以是在程序完成后来完善文档的表达,在熟练之后,过程应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先设计,再编码。
代码规范:高级程序设计课程的后期加强,方法是交换代码阅读,以了解变量命名,注释,书写格式、结构良好等规范在程序交流时的重要性。学生从写代码开始,教师就要严格要求,正确引导,经常要用结构良好、代码规范的程序和差的程序进行比较,让学生知道怎么写,也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写。
团队合作:在素质培养中,较难的一环。一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强,要融入团队需要克服自身的一些缺点;二是学校中教学资源的有限,不容易找到合适的项目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以先从“团队考核”开始,让一个寝室的同学完成一个任务,而任务(通常是编程)除了程序代码,还需要写文档,注释,和测试(这些都需要手工抄写,而不是在电脑上完成)。要完成这样一系列琐碎的工作,一个人是要花很多时间的,自然,学生就会分工:学的好的可能就是写代码,然后给其他讲解程序,分配任务。之所以要求任务用手写文档而不是电脑打印,就是避免一个人完成,避免拷贝、抄袭。考核的成绩应只有一个:即整个团队的成绩,以抹去个人因素,体现团队的精髓。
2.高年级教学。
在高年级教学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更难一些,需要教师认真的选择合适项目,一个好的教学项目的标准应满足如下几点:
(1)有一定的代表性,实用性。
(2)容易分解成若干小模块,这些模块有难有易。
(3)一个人完成整个项目需要花费较多时间。
(4)项目可以扩展。只有这样,团队的合作才有意义,大家才有兴趣在一起合作,否则,团队容易沦为一个人的工作。
沟通能力:在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等课程上应展开讨论。在开始阶段,教师应当适当的引导,否则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沟通,讨论需要哪些方面。
创新能力:对中国的学生来讲,这是最难的一方面,制约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很多方面,主要是国内现行的教育体制导致的。在软件领域,对本科生的要求,主要是思路上的扩展,创新是从小开始培养的素质,更多的是在课外培养,课堂上教师只能尽量的去引导,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技术层面的创新基本不现实。而软件的创新,可以从“模仿”开始,给出一个基本的要求,让学生自由的添加功能,比如“闹钟”,可以扩展:提醒方式的选择,网络同步,智能设定(和课表、工作表结合),进一步和职业结合等;经典的扫雷游戏,可以拓展为“网络对战”,“团体对战”等模式。创新思想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的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可能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可以做到,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具备这种能力。
四、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软件行业的前景越被看好,但同时,高校软件专业毕业生大量涌现和软件人才的缺乏是一种矛盾。大学里面教出来的软件工程学生,不应该是那种仅仅能够自己会写代码的技术宅男,而是要全面发展、具备高端职业素质的it精英,没有全面的职业素质,只能沦落为“代码劳力”,成为it界的体力劳动者,也势必被淘汰。大学虽然不是职业技术学院,但我们肩负着输送人才的任务,应该明白企业、公司所需要什么样的人,有意识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尽早的融入社会,开启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2]张小川,等.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j].计算机教育,(16):1-3.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第六篇】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不仅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也开始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这就给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误读,使教学实践得与失并存,教学成效不高。所以,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唱主调。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至今仍然被一些老教师沿用。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部分教师为了保证“升学率”,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迫使学生一味地听老师讲那些枯燥的知识点,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想法,缺少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语文素质差,实践能力欠缺,没有创新意识,因此,课堂教学成效很低。
(二)只重模仿形式,忽略内容。
近几年来,多地在小学及初高中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多次派遣教师到课改示范校进行观摩学习。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针对多年应试教育下,学生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在真正的改革过程中,外出学习这部分教师,仅是学到了示范校新的教学模式,而对内涵理念的研究并不透彻,所以他们回到所在学校后只是将新型教学模式传播给其他教师。多数教师也只是模仿这种教学模式,但简单的改变教学模式并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反而这种突如其来的改革让学生们手足无措,他们无从下手,只能是应付了事。教师们从课堂中被解放了出来,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是这样的教学成效反而更低了。
在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了针对高中生应该有的阅读量和相关的知识积累,可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高考应试的问题占据了主要位置。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成绩,学生手中更多的是备考资料,更多的时间是用于背诵一些文言篇目和示例文章。对于学生本身来讲,他们每天徜徉在题海中,他们只能在问题中获得一些知识和信息,真正的文学方面的知识他们掌握的并不多,高考过后,留给他们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文学知识,很快就会忘记。
二、如何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要想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就要抛弃传统的陈旧的语文教学观念。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领会中学素质教育的本质,还要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且教师必须要对自己正确定位,就好比旅游景点的导游,风景美不美要游客自己来发现和体会,导游讲的再多,也只是片面的。所以语文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是引导和辅助,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针对教育教学现状和学生情况,结合新型教学模式,形成相应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教师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步步走出来的,所以,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教师本身要对课改新模式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借鉴,在内容上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教学方式,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进行有梯度的预设,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问题和学习内容,在对问题的解答和展示的过程中,也可以调动起后进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让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展示自我。讲解《荷塘月色》时,可以让对朗诵感兴趣的学生尽情展示他们的朗诵才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味文本中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才能对我们的课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成效也会提高。
1.有效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有效备课需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以教材为基础,并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联系与融合,精编教学内容,为每一节课制订可行的学习目标。二是要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会既要有感性认识,还要有理性认识,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课型的内在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有所提高。三是教学设计要真正实现从“教”向“学”的转移,以“学”定“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四是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确定好教学的难度、坡度、角度,加强提问的针对性、启发性、开放性。
2.有效的问题设计。
(1)问题要有预设性。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问题设计这一环节,围绕文本内容和学习目标预设一些有效的问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可以做到环环相扣,增强课上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完成学习目标的要求。
(2)问题要简洁明了。要实现一堂有效的语文课,教师必须做到清晰、简洁地陈述问题。若出现学生可能在回答该问题时所需的生僻词汇、术语时,教师应提前给出解释,或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查找相关的内容和资料。
(3)问题应具启发性。要想使语文课问题变得有效,问题必须具有启发功能,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学文本,独立思考学习内容并组织答案。教师要避免提出一些花哨的问题,因为问题会让学生觉得不必探求课堂内容就随便猜一个答案来搪塞。
(四)增加课堂之外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考试的一个科目,更是学生了解世界的媒介,所以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应当是多样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文学知识讲演活动,古诗文兴趣研究活动。这类活动要求学生阅读面要广,知识掌握要全面,在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方面也有一定的锻炼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指导学生深入研究,让他们在查找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经验,提高学习能力。也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在复习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竞赛的方式,将各部分各类型的内容组织竞赛,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复习文言文的教学中,可以分小组总结必修一至必修五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也可以结合“书香校园”的相关活动,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有计划的阅读,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积累美文美句、成语寓言,让学生更多的更直接地去了解一些他们不知道的内容,让他们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为学生的作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总之,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真正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新观念,潜心研究,进行角色转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和改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每一节高中语文课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第七篇】
1.学生学习行为。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老师要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知识和思考的学习模式。
2.教师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板演、教学示范操作、教学语言以及教学姿势、表情等,这一系列的教学行为都是基于以讲授数学知识为目的,让学生愉快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教师的引入行为要具有吸引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要详细进行解释,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对于不同状况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待,创造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的机会,要关注学生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进行评价和指导,最后加上一定量的数学习题,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
3.学生、老师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来促进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几何画板、ppt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具等实物可利用资源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新颖的环境下更生动、形象地接受数学知识。
4.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之间的关系也叫做生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之间的关系叫做师生关系。其中学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对数学问题之间的讨论和合作,这种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比较明显,而师生关系主要指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以及双方共同研究问题。
新课程下数学课堂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中师生关系平等,呈现民主的特点。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愉快学习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感情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有平等的和民主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完全将自己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和谐的课堂气氛会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2.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的过程较明显。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双方之间即时的信息反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种平等式的交流互动,还能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了解和学习,教学的质量也就随之提升。
3.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新课程下数学课堂上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老师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活动中主动进行探索、反思,最终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和思考方法。
4.充分地利用教学环境来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和灵活。数学教学中通常会涉及到立体的图形和系统的流程,计算机等多媒体工具能将立体图形和更精确的知识展现给学生,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新途径,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下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具有一定的特色。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主导作用,并加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则是主要的行动者,积极参与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基于学生的情况设计了生动的课堂教学方案,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共同进行探讨和研究,这种开放式的教学途径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让学生形成了主动思考、探索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利用科技手段来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讨,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不断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第八篇】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人生迈向教育大门的第一步。学前教育的质量对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对学前教育发展予以了高度重视,先后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其实,要提升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加强师资建设。学前教育教师的质量过关,才能引领学前教育走向更好的发展。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旨在培养具备钢琴演奏技能的幼儿钢琴教师。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有针对性,本文提出几点构建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高效课堂的建议,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一、构建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高效课堂的建议。
(一)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要使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未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需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第一,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必须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乐理、弹奏等知识节能,从入学起,学生就应该接受钢琴弹奏方面的训练,提升眼、耳、手的灵敏度,以便在弹奏钢琴时,全身都能有机配合。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钢琴弹奏基本技巧,使学生反复训练音阶判断,熟悉各种音调形式,使弹奏出来的钢琴曲悦耳动听。
第三,教师还要训练学生的钢琴弹奏指法,使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随时都能弹奏出美妙流畅的钢琴曲,给别人带来审美享受。
(二)优化钢琴教学内容。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师学前教育专业要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设置课程内容,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针对性,体现在钢琴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内容,使学生对钢琴课充满激情。
第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安排学科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打牢理论基础。
第二,教师要对学生加强钢琴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学会创作,弹出具有自己个性的钢琴曲。
第三,鉴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所以中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多练习弹奏幼儿钢琴曲,如《蜗牛与黄鹂鸟》《泥娃娃》等,学会简单的儿歌伴奏技巧,学生才能胜任日后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正所谓“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在钢琴课上,教师应该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第一,教师要使用示范讲解法,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钢琴学习基础。在授课之初,教师要对学生实施准确的钢琴示范演奏,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钢琴曲的演奏状态和音乐特色。示范结束后,教师为学生详细讲解弹奏要领,然后安排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演奏进行密切观察,注意细节,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错误。
第二,当学生对钢琴曲具有一定的演奏基础后,教师可以引入竞赛法,学生普遍具有好胜心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钢琴比赛,这样不仅能锻炼锻炼学生的钢琴弹奏熟练程度,也能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在紧张的竞争氛围中提升综合素质。
第三,教师还可以引入“师徒制”,即将钢琴演奏技巧好的学生任命为“小老师”,让他们对其他同学进行教导,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提前体验当老师的感受,对他们日后就业大有裨益。
(四)加强教学反馈。
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钢琴课堂中,教学反馈必不可少。教师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等形式。
第一,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弹奏一整首钢琴曲,学生弹奏完毕后,教师让他自己评价自己的弹奏表现,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进而查缺补漏。
第二,教师还要安排其他学生对该同学的演奏技能进行点评,这样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第三,学生自评和互评都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评,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接着以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再接再厉,不断进步。
二、结束语。
在学前教育事业不断改革的今天,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也要加强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加强钢琴教学改革,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胜任未来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要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入手,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金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1).
[2]钟武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现状与培训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6(9).
[3]王建华,唐敏.浅议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方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6(9).
[4]何志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5).
[5]陈姝娟,李晖,蒋菊.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新探[j].教育探索,2007(12).
[6]王兢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