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加高考申请书 高考申请书的申请书实用【精编4篇】
参加高考申请书【第一篇】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
您们好!
我叫___,系__学院__级_____专业_班的学生。自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怀着“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坚定信念刻苦读书,努力钻研,生活素来节俭,因此还可以勉强维持。但是自从今年年初,由于物价飞涨,我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即使再节俭也是难以维持的,所以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向学校申请国家助学金,希望在我大学里能够顺利的学习,圆满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以求将来能够更好的回报社会!希望领导批准!
下面我就简要的介绍一下个人的基本情况:
我是于____年从__省__县____中学考入我校软件测试专业就读的。我来自于一个不慎发达的城镇,家里有四口人,我和姐姐同时上大学,靠父母做些小买卖,家里收入微薄。
家庭的重担压的父母腰都弯了,脸上布满了皱纹,父母为供我和姐姐上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呕心沥血,生活的压力使得父母双鬓班白。知道自己大学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所以在学校里我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时时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妥善处理好学习和生活两者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全面发展,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和学院领导及老师的帮助。
我深知学生在学习上始终应以学业为主,所以我在入学第一天我就从未放松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端正、谦虚的学习态度,积极配合老师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课下虚心向同学请教,认真预习及完成老师所留的作业。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绩逐步的得到提高。
与此同时自觉扩展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课外长期坚持自学,在空余时间里经常在图书馆或通过上的方式查阅资料来充实自己,及时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通过这些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在生活上,我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敬师长,并在平时积极和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地相处。大学的学习生活,是我人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期间,我不与同学比吃穿,只比在大学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工作时与别人的互动、交流也使我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提高了我与人交往、为人处世的能力。
我曾经无比渴望能够考到大城市,看看外面世界的精彩,现在我做到了,可是在郑州这样的城市,就必须得承受很高的物价。每每自己乱花了一块钱,我总会十分自责,想到在家时,父母常常会为几毛钱和商贩或商贩争论半天,我曾经觉得很没面子,其实那是我不懂父母的钱赚的多么不容易。
可是自从今年年初,物价飞涨,我突然发现曾经饿肚子的时候那种无助甚至是绝望的感觉又死灰复燃了。虽然上个学期我以俭朴的作风能勉强应付,但是在飞涨的物价面前对保持我的生活水平说已经是无济于事。
虽然我的家庭经济情况不是很好,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过努力,始终相信有努力就会有收获。为了能够圆满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也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我郑重地向学校递交申请—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请院领导给予审核!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以求有更优异的表现!
此致
敬礼!
申请。
20__年__月__日。
参加高考申请书【第二篇】
尊敬的领导同志:
你们好!
我叫高xx,因休学期限将至,特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复学。
第一学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获得一等奖学金。不料在第二学年开学不久(20xx年10月)因患肺结核住院,耽误了两个多月的学习。又因出院后身体仍较虚弱,不能跟班上课。遵照医嘱并经学校批准,于20xx年1月休学回家休养。
我休学后,为了早日康复返回学校,一方面继续治疗,一方面坚持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杭能力。现在,我已能跑完10000米而不觉疲劳。
前不久,经县医院全面复查,确认我已完全康复(各种检查结果附后),可以复学。
在休学期间,我严格按照大学生守则要求自己,处处按团的章程去做,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并在今年的“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受到团县委的表彰、同时,我还抓紧时间读书学习,阅读了不少中文专业的书籍,记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还写了两篇论文,在市报上发表了。
鉴于我目前的情况,我请求跟随xx级2班学习。希望领导考虑我的请求,答应我的要求,并能尽快给予答复。
请接受我衷心的敬意!
申请人:xxx。
日期:
参加高考申请书【第三篇】
来自新华网的“新华评论”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昨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接受采访时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3月7日《新京报》)。
从2008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再到《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异地高考”这个议论了两年多的问题,在今年两会上颇有“拨云见日”的迹象。同时,这个极具统筹性质的改革之举也让教育改革有了新的契机。
异地高考作为一个微观改革,经常被认为与宏观的户籍制度相冲突,也正因为异地高考属于社会系统性改革中的一环,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尽管有人呼吁要以微观变量促进宏观变革,但由于诸多因素的掣肘,高考仍难与户籍剥离开来。一些外来务工者的子女,从学前就在流入地接受教育,向所在地缴纳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赞助费、借读费,却在高考来临时被打回原籍。且不说此举罔顾了外来工的劳动贡献,单从如今各地高中课改、自主命题的角度而言,在流入地学习、回原籍考试,必定出现的“水土不服”已令这些学生未考先输。
外来工子女在流入地高考无门的尴尬与无奈,有关部门并非不知,长期以来之所以此项改革难以向纵深发展,牵涉的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之类的老话题。一些重点大学招生越来越地方化,在办学所在地的招生比例居高不下,甚至出现教育割据的现象。而这些局面的形成又固化了所在地维护现有利益的心态,不难相信,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省市有着担心外来人口挤占本地考生利益的隐忧。
教育部此次的明确表态及实际作为,无疑令所有人期待与喜悦。在地域及户籍博弈中进行了多年的高考,或许有望通过此次变革产生渐进式的变化。而纵观几十年来高考制度的微调措施,实施“异地高考”制度也已具备了成熟的条件。统一教材、统一命题时代的结束,可以让“异地高考”有效避免投机式的“高考移民”,而上海、北京这两大城市的积极响应也为其他城市起到了带头和促进作用,再加上一些高校在“按各省市的人口比例确定招生指标”方面的试水,可以乐观地预见,“异地高考”已不再是梦。
在“统筹”即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公平公正的主旋律的当下,“逐步推进异地高考”无疑与这种理念暗合,它所释放的不仅仅是高考制度的破冰信号,更是对外来工及其子女人性化关怀的具体举措。同时,这种带有统筹性质的高考变革也让户籍制度的樊篱得以松动,让教育在追求公平、共享的路径上具有了正确的姿态。(张英)。
截至3月7日,两会持续到第五天,期间舆论话题层出不穷,而且更迭比较迅速。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数据显示,今日,排在话题热榜前五位的舆情话题分别是异地高考、裸官登记、食品安全、放开“二胎”和房产税暂不推广。其中异地高考跃居今日话题榜之首,成为舆论最为关注的焦点。
3月6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透露,教育部正在研究异地高考问题,因为涉及的人比较多,所以该问题比较复杂,北京、上海都在研究办法,教育部则主要和接收这些学生比较多的地方逐步共同推进异地高考。消息一经报道便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此方面的网络舆论呈现双面性,一方面高调赞赏教育部的表态,另一方面却又怀疑政府部门的决心,对异地高考政策的落实持悲观态度。而官方言论亦呈现分化现象,教育部的声音遭遇曲高和寡之势,地方政府的官员言论在肯定政策方向的同时,大多侧重异地高考实现的困难。
热点话题舆情分析:异地高考。
教育不公根源的问题,绝大多数网友认为户籍制度是导致教育不公的根本原因,异地高考能够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有效促进教育公平。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结果显示,有48%的网友认可这一观点,支持实现异地高考。
但是,也有舆论认为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招生制度的不合理才是教育不公的根源,异地高考无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反而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譬如大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催生新的限制标准,当地人的教育权益被削弱等。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结果显示,19%的网友认为异地高考无助于教育公平。要想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均衡的分配教育资源,改革现有的招生制度。
第二,何时能够实现异地高考?实现难度如何?
关于异地高考政策落实的问题,尽管绝大多数网友力挺异地高考政策,但是对其落地前景却持悲观态度。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结果显示,认为异地高考政策能够很快落实的网友寥寥无几,另有23%的网友认为异地高考实现难度很大,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事情,绝非教育部门能单独解决的问题,所以近期不会有大的突破。
支持地高考,促进教育公平(48%)异地高考无助于教育公平,不支持(19%):实现异地高考难度很大(23%):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林露)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朱永新,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做客人民网谈高考改革的话题。
朱永新说,总的来说,异地高考是一个方向和趋势。父母亲外出打工,让孩子回到家乡去读书,我觉得这本身是对人的权利的一种冷漠,我觉得应该建立起一套机制,能够让学籍和户籍脱钩,让学生在学习所在地,和父母生活的所在地进行考试。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它涉及到户籍制度,涉及到考试的公平性等,需要做认真的梳理。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在北京,孩子在北京一个很好的学校读书,因为快要考试,所以前天回户籍所在地,到一个边远的地方去了,他母亲把工作辞了陪孩子回家读书。近几年来两会一直很关注这个问题。今后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要研究怎么样进一步对全国更加开放、更加公平,给其他地方更多的指标。如果学生在哪里考都一样,这个问题自然就可以得到解决。这是考试制度本身造成的问题,还需要通过改革考试制度来解决。
沈健认为,异地高考是一个教育民生,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必须由教育系统来认识、设计、主导,但是必须各地各部门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最近全国考试指导委员会已经成立了,首先在全国范围之内一定要做好考试和录取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这里面还要强调各地对课程体系的标准化、权威性要有基本的统一。第二,要改变现有的以户籍制为学籍制,比如在北京上中学,应该在北京考试比较合适。现有的很多做法,招生计划的下达、各地参加高考的人数以及高考录取率是不一样的。这个工作解决得好,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江苏已经在做,像苏南、苏北,家长在苏南的城市,作为外来务工人员,江苏已经坚持流入地政府负责,公办学校为主的入学,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但是参加高考的时候,允许学生在苏南参加考试,而不必回到苏北的城市去。只要顶层设计好,作出明确规定,做好宣传,这项工作是可以平稳推进的。
刘长铭表示,应该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因为这些农民工的孩子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他们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教育,将来可能会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被甩下来。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人口大迁徙的历史时期,异地高考成了突出的问题,政府提出解决这个问题是对的。至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细节,比如在当地参加高考,按照当地的标准和内容来进行考试,还是在外来人口集中的地方,有些学校专门按照他们的标准去进行教学等等,这些都是可探讨的办法。
(两会新华视点·观点交锋)流动人口子女“异地高考”如何破冰?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新华视点”记者程义峰、许雪毅、仇逸)10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在两会上透露,教育部正在研讨进城流动人口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将尽快出方案。这一新闻引起各方人士的强烈关注。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考生只能在户籍地参加高考,各大学在各省区市按名额录取。流动人口子女在异地参加高考能否令户口政策破冰?会不会令外地考生涌入大城市?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对此发表看法。
一问:能否打破户口“藩篱”?
观点一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控江中学校长张群:从高考资源来讲,北京、上海等地高校云集,户籍考生入学相对容易。但是,要客观分析其中的历史等复杂因素,包括相当部分高校是由当地纳税人付费办校的,从义务和权利角度而言也有相对合理的成分。异地高考较为敏感,也很复杂,不能盲目出台。
观点二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作为一名农民工代表、作为一名母亲,我正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发愁。子女的教育是外来务工人员最关心的事情之一。许多不得不回老家读高中的孩子,由于长时期与父母分离,只能委托家里老人照顾甚至无人看管,这些孩子容易滋生心理问题甚至误入歧途。如果能推行流动人口子女异地高考,并打破户籍限制,那真是好消息。
(记者点评)改革开放以来,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口大流动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户口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流动家庭的生活,在医疗、住房、子女受教育等权益上无法与城里人同等待遇。随迁子女能在异地参加高考,正是打破教育地域藩篱的积极信号。
二问:大城市教育资源能否承受?
观点一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均衡各地高考招生比例,势必会影响北京、上海等招生比例原本较高的省市考生的利益,但是应该看到,这些省市的高考招生比例长期高于其他地方,这本身就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这种地域特权早就应该被破除。
观点二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特级教师郑捷:不让异地高考不合理,但怎么改,不能太急,否则可能造成保护了这部分人,却又损害了另一些人的利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诉求值得关注,但教育现在都是属地化管理,涉及到经费等大量问题。异地高考政策有可能会造成大量高考移民,冲击输入地的既有秩序。
观点三全国政协委员张群:非常担心放开会导致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学校的压力过大,现在上海许多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入读的孩子超过半数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旦放开高中乃至高校将是一个怎样的局面难以想像。以美国许多州立大学为例,对本州学生一个价、对外州学生一个价格,对海外留学生又一个价格,也有相应的考虑在内。
(记者点评)“异地高考”并不鼓励高考移民,即为了争取更多的入学机会而去高考。在这场教育资源并非增量的改革中,蛋糕怎么切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定要处理好各方利益,包括体制、机制和税制的改革都要考虑在内,尽量减少震荡和负面影响。
观点一全国人大代表、集美大学校长苏文金:异地高考的大方向是好的,但要避免出现一些漏洞甚至腐败,前几年也有报道,有的人利用权力帮助利益相关人移民到录取率比较高的省份。异地高考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把户口迁移到北京,或者北京有亲戚,挂一个户口在那里。
观点二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制度安排是一件左右为难的事,是“双刃剑”。政策设计太严,流动人口子女无法享受,政策设计过松,肯定会不少人动脑筋钻空子,目前能想到的一个是纳税上的限制,外地人在北京购房,需提供五年以上纳税证明,异地高考也可以借鉴。另外,外地小孩在北京上学的时间也要有限制,以防有人突击送小孩到北京来,那时候很难招架得住。
观点三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异地高考”政策是一个很得民心的举措,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凡事都要看主流,与它的正面效应相比,负面效应只能算是支流。因此产生的问题不必多虑。
(记者点评)适度的担忧是必须的,但别因噎废食。任何一项改革都有代价和成本,如果政策设计妥当,有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督,想钻政策空子和谋利的人就不容易得逞。随迁子女到异地参加高考这一政策的调整才会显现出它的积极效果。
参加高考申请书【第四篇】
尊敬的评审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你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
我叫***,***人,现就读于**省**县**中学。
我的家中共有**口人,**。我的父母虽然学历不高,却对我们的学习需求从不吝啬。在父母的辛勤教导下,我勤奋学习,期待不辜负他们的厚望。
父母从小教授我们做人以谦的道理并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尽管物质方面不是那么富有,我家却是一个精神极其富裕的家庭。从小我就开始分担家庭责任,生活的压力和挫折并没有打垮我们一家,还锻炼出了我敢于拼搏,坚韧,不放弃的性格特点。我深知知识力量的强大,希望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家庭有用的人。
通过初中三年的努力,我顺利进入我的母校——****中学进行学习。***中学属省一级重点中学之一,近几年高考捷报频频,被评为首批**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通过努力学习,在高二伊始,我顺利成为级理科重点班中的一员。我非常热爱数学、物理及英语,数字、公式于我而言,是非常曼妙的文字。因此在这些科目中我都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我相信我还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将在我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发辉。在高中的住宿生活开始,由于我性格开朗,很荣幸得被大家推举为寝室长。平日里,我也很乐于帮助同学们解决生活及学习上的难题。高中的学业非常繁忙,但我深知健康的体魄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平时会抽时间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和乒乓球来放松自己。此外,在高一的时候,我参与了学校自管会(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和学生会干部的选拔,并非常荣幸的能够成为自管会的副会长及学生会的一员,这样的经历不仅让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也培养了我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贵校华南理工大学,作为享誉中外的理工科大学,是很多理科生的梦想大学,于我也不例外。坐落在美丽的广州,国内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高校,六十多年校史沉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都深深的吸引着我。我坚信贵校就像一个巨人,将给予我一个看向更远更开阔世界的平台。如果能顺利进入贵校学习,我将继续刻苦努力,积极参加校内活动,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在所学领域中有所建树,对社会和家乡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我十分珍惜这次向贵校推销自己的机会,殷切希望贵校能够接纳我的申请。期待您的认可。
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此致
敬礼
尊敬的考官:
您好!
我是一名申请参加北京交通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自荐信。我出生于一个教师之家,母亲是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父亲是也曾经是教师,后来经历了人生的第二次选择,考入法院,成了一名法官。父母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人生挫折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形成了我自强不息、不轻言败的性格。
中考的教训,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脚踏实地,什么叫不图虚荣,什么叫谦虚谨慎,什么叫取长补短……高中三年,我努力夯实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而且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夷陵中学严谨的学风塑造了我朴实、稳重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精英云集的地方,我学会了在竞争中挑战自我,在合作中欣赏他人。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成绩逐年上升,我看到了自己身上蕴藏着的无限潜能,它让我相信——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也能撬起整个地球!
参加自主招生就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寻找一个“支点”,选择北京交通大学我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是北京交通大学是一所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拥有研究生院,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文、经、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的.全国著名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有着坚实的学术基础和严谨的治学传统,校园环境优美的大学。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会受益匪浅。
二是北京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大学,这符合了我的学科兴趣,我是一个理科生,尤其以数学、物理学科见长,这次推荐我参加自主招生的就是我的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我喜欢在这样自主开放的环境里学习,希望可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是北京交通大学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计划,在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新措施包括:名师上讲台工程、中英文双语教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本硕连读制度等,还有一系列的完善学分制管理的制度,包括主辅修制、弹性学制、第二学位制、优异生培养制度等。
现在有很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这也将是我今后不能回避的,但我想,这是一个适应社会的问题。大学是一个可以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是一个沟通社会的平台。我希望这里掌握生活技能,培养自己的社会角色,使自己能承担社会责任,权利和义务,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现在的科技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我的学习是要掌握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将来利用这些工具和方法,再去学习新的东西。我们不可能靠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来维护一生的,以后如果不再学了,照样会落后,所以,本科读什么专业不能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我希望根据我的学科特长,选择适合我的专业,但是我不会太在意专业的趋向,绝对服从学校根据我的情况进行专业调剂。
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自主招生只是一次机会,无论这个机会是否垂青于我,我都不会气馁,我会全力以赴,备战高考,去迎接六月的彩虹(我的六月不是黑色)!
此致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