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家河感悟实用3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在梁家河感悟实用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在梁家河感悟篇1
星期五这天一直哗哗的下着雨,我坐在窗户边用一个上午仔细的阅读着纪实文学《梁家河》。书的封面醒目的印着:“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通读全书,我深受感动和教育,当年在梁家河的窑洞里,十来岁的***点着自制的煤油灯读书、修身,汲取精神力量。对他而言,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我尤其对这段话有很深的感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人自小就受种思想的影响。上山下乡的时候,我15岁。我当时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轮不到我们去做,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
看到这里,我合上书不禁在想,我们基层干部还没有治国和平天下的能力,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当今时代,知识总量成倍增长,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一旦放松了学习,就有迷失方向、落后于时代的危险。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主动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自己身为普通的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要根据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边学习、边思考,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干出新业绩,努力把学习的收获体现到推动工作上。
在博学广识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提高学习的针对性,重点学习掌握那些与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知识,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此外,还要多学习了解一些哲学、历史、文学以及科学技术、信息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感悟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把握新鲜事物,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生活情趣。具体到我所在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当前需要学习的知识就有很多,在时事政策学习方面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党章学习培训和党史国史教育,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在业务知识方面要认真开展陕西养老保险手机APP运用推广、学习掌握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政策等等;在岗位技能方面要提高公文写作、媒体应对、应急管理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升工作效能和水平。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协作意识,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动员组织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说到底,作为年轻的我们这一代不论是理论学习还是业务和岗位知识的培训,都要以青年***为标杆,立足本职岗位,提升工作水平,珍惜舞台,感恩时代,紧盯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推动养老保险经办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梁家河感悟篇2
阅读《梁家河》这本书,我仿佛随着八一学校的知青一同到了1969年的梁家河。破旧与昏暗的土窑洞,空气中弥漫着酸菜的味道。身上总是莫名其妙地起又红又大的肿包,奇痒无比。每天吃着没有油水的粗粮,连蔬菜都很少吃到,能吃上一盆新腌的'酸菜都仿佛是品尝了山珍海味。还要跟着当地的农民一起干活。对北京知青而言,繁华的首都和这里的环境一比较,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总书记却选择了在逆境中锤炼自己,他克服了心理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在中国西部的黄土高原上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
放下包袱,适应新环境。“当你无法改变环境时,只能通过改变自己,不断地适应环境,用一颗乐观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就会有意外的收获。”***总书记用七年的知青生活充分地诠释了这句话,也使得在陕北的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在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大关后,他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成长为处事沉稳的支部书记。
热爱知识,读书有“瘾”。初到梁家河时,***总书记拎了两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书。插队期间,他阅读了大量书籍,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等。他丝毫不放过一点空闲的时间。即使是夜晚,也要就着昏暗的煤油灯看到深夜才睡。
勇于担当,为民办实事。***总书记任村支书后,第一件事就是办沼气。他专门到四川绵阳考察学习建设沼气池的技术。面对思想封闭、观念保守的村民,他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读后感·经历数次挫折后,最终办成了这件事,解决了当地缺柴烧的问题,还点燃了陕北第一盏沼气灯。打坝、修梯田、打井、增加粮食产量,办铁业社、代销点和缝纫社……他干的这些工作给老百姓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当地的人民不用为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奔波。
我们从***总书记身上学到的还远远不止这些。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发扬***总书记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努力奋斗。
***在梁家河感悟篇3
人们常言:故乡的饭最让人回味。梁家河的酸菜常常让***总书记想念,虽说梁家河并非是***总书记的故乡,但他曾在年少时带着书箱只身一人来到梁家河,并且在这里生活了七年,梁家河也已经算是他的第二个故乡。记得书中提到总书记曾说:"直到今日,我对陕北的乡村饭菜还很有感情,就拿酸菜来说,多时不吃还真想它。"酸菜虽然不算是美味佳肴,但是对于***总书记来说却是朴实而又美味的家乡味道。
时过境迁,梁家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总书记却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身处远方的我也会常常想起家乡的每一寸土地,想念父母为我做的菜卷以及家乡的每一个味道,这些小菜虽然简单但是却充满着浓浓的爱意,让我无时无刻都在怀念。
在梁家河的七年里,***总书记在成长,在蜕变,他磨练了意志,升华了青春,在当时的社会,仅仅是吃饭问题都能锻炼一个人的品质。书中说到:直到自己做饭,知青们才知道把食物吃进嘴里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这不易首先体现在柴火上,因为柴火不够,知青们常吃夹生饭。而且打柴本身对知青来说就是大难题,山上光秃秃的,没有树,甚至连灌木都没有,到哪里打柴呀!正如马克思曾说:"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它发出的光越灿烂。"从未干过苦力的知青们就在这次次的磨难中逐渐成长。通过梁家河这面镜子中,我看到的却是当代领袖的朴实无华以及他们坚定的意志。
回想起近些年来去农家乐时,父母常常说到不再是当年的味道了,而我们吃起玉米馍馍却是津津有味,因为我们从未感受过父母他们那辈人当年所遭受过的苦痛,在那个缺席少粮的年代,由于没有白面,他们只能吃着糙面蒸的馍馍,时常因为温饱问题而担忧。而值得我们庆幸的是在当代社会,衣食问题不再困扰着我们,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脚踏实地的.做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争做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为校争光,为国争光。
在这个优越的年代,我们应该主动承担我们的责任,要明白青年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也更应该主动扛起建设祖国的大旗,甘于奉献,埋头苦干,为百姓谋福祉,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我们要像革命者那样艰苦奋斗,做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我们应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念,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