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论文(优质4篇)
【导言】此例“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论文(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第一篇】
一、什么是学校教育科研学校教育科研,即学校的教育科学研究。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教育事实,揭示教育规律或遵循教育规律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其要点是1、在已有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即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础。这些内容大部分在师范院校中学过。包括教育学导论、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德育论、教学论,行为科学,美学,未来学。这些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点,可以指导教育科研的方法,开拓思路。为怎样设计研究,组织实施。怎样总结研究的成果提供依据。2、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主要是应用性研究,对象教育就是教育实事。一是理论,二是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目标),可以是教育的过去,教育的现在,教育的未来。把教育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应用性科学和实际教育技能,技术。如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如何操作,才算是创新,怎样做才是素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等。(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德育人,因才施教,有四个要点:诚实,爱心,现代公民意识,良好习惯养。案例1:张熊飞的“诱思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诱导学生经过思维。探索研究,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目的。案例2:邱学华的“尝试创新教学理论”的主要框架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认为尝试是一种探测活动,是为了解决新问题。以“尝试、研讨、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大地。鼓励学生“学会争论,在争论中合作”,其中心是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案例3: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语文特级教师)情境教学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情境教学的主要特点是:①、形真,即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见可闻,学生产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②,情切,以老师的真切情意去感染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教学成为他们情感所驱使的主动发展的过程。③,意远,“情境教学”取“情境”而不取“情景”,其原因就在于情境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古人云:“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情境教学便是顺应作者的思路,创设出意境深远的情境。④、理寓其中,形象、情感、意境三者融为一体,其命脉便是内涵的理念。情境教学的“理寓其中”,正是从教材中心出发,由教材内容决定情境的形式。运用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是: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生动性。方法上的启发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情境教学法从小学语文拓展到整个小学教育,甚至影响到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中一种比较重要的教育思想。案例4: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调查及教师素质培养目标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己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教师的素质和培养目标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随机抽样选取毕业后留在济南工作的200名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就工作性质。继续教育、师范教育所学课程的适用性、师范教育的薄弱环节。毕业后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和进修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该课题提出了新时期教师素质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能力素质,教育科研能力等。该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其研究水平在某些方面达到了省内同类课题研究的先进水平,尤其是本课题在新时期教师素质目标方面所做的一些有益探索,对理顺目前师范学校的办学思路。教育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转换等均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本课题在我省者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已达到领先水平。3、学校的教育科研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基本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科学方法论。即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运用到教育科学研究中形成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实验,经验总结、行动研究等。4、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也是学校教育科研科学性和教育性的体现。即不随意性的,从提出研究目标(课题),明确目的。为实现目标有步骤有计划的去进行。5、学校教育科研是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如探求学校教育各方面的未知,发现新规律,求得新结论,创造出更科学的新的教育方法如诱思探究。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研究。现在学校有很多问题,大家人人谈论的问题,(减负、素质教育、创新等)有的就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二、为什么学校要搞教育科研(一)教师认识上存在的问题。1、教育科研是专搞研究的人做得事,我们搞不了。实际上是各有侧重点的。专家学者运用科学方法,描述和解释教育现象,探索未知,获得有价值的发现,是研究;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当事人,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加以总结、反思与改进,以建构自己的教育理想,创造独特的教育艺术,形成个人的实践知识,这同样是一种研究,而且是不同于前者,不能为前者所代替、更为重要的研究。一个重在描述、解释教育现象,建构理论,一个直接指向实践,追求更为合理的教育教学行为。一个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别人的教育教学活动加以解读;一个置身于教育情境之中,在教育行动中研究教育。每个教师都因为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活经历形成特定的“个人知识”。这种“个人知识”,“个人哲学”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学、学生、师生关系的理解,对教育活动的意义、方式的建构。教师从事研究的过程便是他自己反思教育行动背后的“个人哲学”重建教育教学活动的信念,进而改进自身教育行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所不能代替、也无法代替的。教育研究的专业化、制度化、课程开发自上而下,学校管理制度约束等,迫使教师成为别人研究成果的、专家课程、外在规范的照搬者、被动执行者,其教育行为背后的传统观念“内隐理论”、“个人哲学”得不到应有的触动与重建,难以适应教育革新的要求,以致于不少教育革新的方案写在纸上,专家的建议、理论工作者的设想在教育实践中不同程度的落空了。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并不排斥合作)不宜用专家学者旨在构建理论的严格的学科规则,来规范教师丰富多样的个别化的研究之路,不能用专家学者的研究范式来排斥、否认教师反思型研究及其成果的价值、水准。近年来,不少教育理论工作者主动、自觉的到中小学去,参于小学的教改实验,与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合作研究,盖缘于此。教育史上许多优秀教育研究成果乃是理论工作者从外到内参与教学改革实验,与教师学生对话互动而共同创造的产物,是双方知识的共振与视界融合的结果,这其中当然离不开教师的主动参与。魏书生产生于教学,生存于教学。教学是一项艰苦、细致、复杂的创造性劳动,作为一个教师,实际上我们天天在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的方法,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就是应用研究。(可叫自由由研究)。但存在问题是随意性在大一些,我们有时称事物性工作,天天忙忙活活,回头一看,又不知道忙了些什么。2、有时看到别人论文时,自己都做过,想写可自己又写不出。这关键是自己积累少,没有掌握方法,方法掌握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搞清楚为什么这样做十分必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们天天做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每个人都要自信、果断。有实现自己计划的能力。我们有水平,有能力在教育科研方面拿出成果。(二)学校教育科研的提出是对原教育教学工作规范。1、国家重视。95年颁布的《教育法》第11条规定: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中国教育报》2001年5月30日,报道设立“青年教师奖”:各类人才支持项目中,强调教学科研并重,鼓励科研创新,体现教学导向的优秀人才奖励计划。邱学华的“尝试教学研究”第十届年会在济南召开。2、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各级教委和学校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从政府令到改革纲要都强调。从国家来讲,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从教委来讲,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从学校讲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从教师讲是提高自身素质,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必须学会教育科研。科研的目的是出人才,出成果,人才也是以成果来证明的。学科同样要以成果来证明。三、课题的选择与确立1、课题的特点,价值性(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尝试教育理论大家听后都可以重复实验)明确性。创新性、可行性。2、课题的来源,重点是教育实践中来,学校、社会社区、教育信息的分析、比较,理论上等。如热门话题,现在的网络与教育的关系等。3、选择与立项,研究的方向要明确,可行性论证,多看别人研究情况,把握进度与个人价值趋向的有机结合。(每年教科所提供课题)4、制定研究方案,以书面的形式对研究思路进行描述。(一般有标准的申请书)四、组织实施开题,收集研究资料,(各类杂志,书刊物,对自己有利的论点都收集,注意标明引文出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学会生存;)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抽象概括出结论,总结研究工作形成科研成果,结题,五,教育科研报告或论文的撰写对教育科研的成果进行文字加工,以一定的形式(论文、科研报告)准确的表述和再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教育科研报告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题目:要求简练、确切、鲜明的文字概括全文。引言:交待调查的目的、意义、时间、地点等。正文:调查获得的大量材料、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条目,分门别类的叙述。防止引文过多,空洞无物。讨论和建议: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表明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结论: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注意:1、语言文字的规范。标点符号,格式,文字等。2、防止空。大话空话多,名人名言多,少新意,少高度,少难点,重点。只要留心处处皆文章。手勤、脑勤。六、学校教育科研成果的鉴定、推广与应用七、学校科研工作的规范与管理建立一种“借鉴超越”模式,从落后到追赶,从追赶到超越。先检查自己到借鉴,再到博采众长,然后凝聚力量,认定目标,到最后开辟捷径,直达目标。定学校的科研规化,课题规划,课题管理,鼓励成才,成就,成名、成家。众多人士评价我国学生的两个优势是文化基础知识扎实、应试能力强,两个不足是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发端。在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创新精神中,研究性学习成为重要的目标,生物教学中有广泛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十几年来众多的人士探索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研究发现各种不同层次、专业的交汇点正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科研模式在中学中的体现,培养学生从小就学会研究的能力,可以称为培养小科学家的模式。关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如张熊飞的“诱思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诱导学生经过思维,探索研究,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目的。邱学华的“尝试创新教学理论”的主要框架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认为尝试是一种探测活动,是为了解决新问题。以“尝试、研讨、创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天地。鼓励学生“学会争论,在争论中合作”,其中心是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目前,一些地区和省市成立的少年科学院也是重要的举措。《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中心是:“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就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做‘研究’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同时也能在研究中学到书本知识和实践中的知识。这是美国教育模式“学生中心,从做中学”(中国是‘问题中心,从例中学’《中国教育家展望二十一世纪》朱永新等,P72)。而中国的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采取的是初级阶段打基础,高级阶段才做学问的相互脱节的两阶段战略”,我国是到研究生阶段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这是中国教师的缺陷。所以,一些学校开始重视研究生学历教师的引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说明,对教师来讲同样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师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实践活动今后学校的发展将是以教学、文献信息中心,教育研究机构三位一体的模式(《教育?财富蕴藏其中》P192)。教学是我们的常规工作,目前,这项目标完成的较好;文献信息中心可通过校园网,因特网实现;唯以学术研究为主的教育研究,是制约学校的长期艰巨的工作任务。教师要善于“学习。研究、积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知识[1、教育伦理道德修养。2、教育艺术品质。3、教育哲学精神4、伦理学、美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5、处理人际关系、调节情感方面的技能](看电视。文章,重点自己收获什么?各类的教育方式启示着我们。)各校都十分重视学术交流中心的建立,这一任务的完成,是教师、学校发展的关键。教育科研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创造性事业,不可急功近利。对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愿意与大家交流,有什么需要,愿提供方便。为教师的发展做点贡献。
小学教科研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师;教科研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对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等一系列新面孔,教师必须由传统的“教书匠”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最佳教学途径,谋求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自觉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和自我监控,促进自我成长,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这一点对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来说也不例外,尽管我们的困难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大。自2001年秋开设小学英语以来,通过对我市小学英语教师三次大规模的调查,发现师资情况非常严峻,近50%的教师只经过短期英语培训,70%的英语教师是兼职,80%的小学英语教师跨课头,很多学校都是一名英语教师同时担任三、四个年级的课,甚至还有几个学校共用一位英语教师的现象。面对如此严峻的师资情况和课程改革对新型教师的迫切要求,如何让我们年轻的小学英语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呢?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研究,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大处着眼
大处着眼即充分认识教科研活动对我们教师成长的重大作用。虽然广大教师都是在一线工作的普通教育工作者,而并非专门从事教育研究的教育专家,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教师以往所熟悉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在短期内把握好新课标、新教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教学研究,尤其对我们年轻的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这种方法更为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功”,虽然我们小学英语教师任务重,负担多,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进行有效的教科研活动,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调整自己,创造教学新经验,探索教学新策略、新方法,在繁重的教学中实践我们的教科研成果,不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使我们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工作也更轻松,更愉快。
二、小处着手
小处着手即教师教科研的微观化,教科研在许多教师的脑子里是十分高深的学问,总认为自己是一线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去进行那些理论研究,其实他们是把教师的科研模式与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的研究混为一谈,教师的活动范围是在自己工作的学校之内,教学研究的重点只能在教学的细小环节,比如“提问”,比如“答疑”,比如具体一课的教法等等,即研究内容要微观化,让自己的研究过程同时也是自己的教学过程,并不会增加额外的负担,研究的课题就是要完成的某项工作的全部或一部分。研究的成果首先是使自己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负担得到了减轻;别的教师来学习,这种成果便得到推广,你的教科研便有了更大的意义。例如辽宁省东港市的小学教师姜兆臣发现小学五、六年级仍过不了常用字的识字关,就和另外两个老师一块研究,用我国“千字文”、“三字经”的思路,把常用字全按现代语法词汇,编成“四言”、“五言”、“七言”体裁的课文,让本校的小学生去学,结果学生不仅识字速度大大提高,小学毕业生即兴作文水平还超过了初中一年级水平。姜兆臣的研究受到中央教科所的关注和帮助,定名为《韵语识字法》。现在不仅全国31个省市广为传播,而且传到海外,成为外国人学汉语的手段。所以题目小并不能说明研究没有意义,试看《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和《汉语拼音在音标教学中的正迁移研究》哪一个更适合教师作为研究课题不言而喻,因此教师的教科研一定要从小处着手,不可求大求全。
三、善于积累
科学研究最珍贵的是第一手的实践资料,作为一线教师在这方面具有其他教育专家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摘下科研的神秘面纱,把日常教学工作与科研结合起来,用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光来看平时的工作,注重积累,研究素材。实际上对教师而言,其科学研究就是在平时较为深入地观察、思考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象和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效果,及时地作出必要的记录。到一定时间之后,再去分析研究这些一手材料,用一些与之有关的理论解答一些问题,或提出一些问题。无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之外单独搞研究。如对《大班教学下小学英语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活动》的研究,这本来就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也是关注的一个热点,如果我们把平时的观察及所使用的一些方法进行记录和不断总结,也许就会发现某种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教育科研时也因有自己的丰富资料为基础,而使科研进行得更顺利,效率更高,结果更有说服力,研究更有意义。
四、注重实践
目前,教师的教科研存在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实效性差,一些教师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把参与教科研作为一种时尚,或仅作为自己职评、评优等得分的需要,这样的“教科研”,往往只有形式而没有实效,另一个弊端是教科研成果异化,许多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一谈到成果就是写论文,把论文等同于成果,导致教科研课题研究缺乏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实质性研究过程,这样的研究对教学工作的改进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实际上,教科研论文是“写”不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做”而后成文,才是科研论文。因此,“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等,这类文章不是科研论文,浅谈、深谈都是“谈”;“观第三届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有感”等,这类文章也不是科研论文,感想、体会都是“想”;“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等,还不是科研论文,你见、我见、大家见,都是“见解”。不“做”是出不来科研论文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面铺开,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面临着许多复杂和深层的问题,我们必须让科研走进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也只有更多的从课堂教学着手,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才能有效展开,才能达到改进实际教学工作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减轻我们教学负担的目的,因此我们的教科研活动一定要注重课堂实践,真正“做”出而不是“说”出、“想”出、“见”出其成效。
五、团结合作
这里的团结合作主要指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学校进行教科研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教师实现专业素养提升的有效方式。教师个体所具有的信息和经验通过同伴互助式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并使其价值最大化。比如:课堂教学中的小灵感、教授某个难点的小窍门或英语学科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等等,这些点滴经验在孤军奋战中是享受不到的,而在同伴互助中却可实现彼此的互补共进。同时,帮带式的同伴互助还可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实现教师的整体提高。因此,我们势单力薄的小学英语教师更应该发扬同伴互助的团结合作精神,搞好我们的教科研工作。
六、完善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出了这样的中肯建议:“要做的事很多,首先应一点一滴地积累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智慧。我建议你每月都要购买三种书籍:(1)关于你所教的基础知识的那门科学的书籍;(2)关于作为青年人楷模的那些人的生平和斗争的书籍;(3)关于特别是儿童和男女青少年的心灵的书籍(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这就是说教师要主动地学习,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与自己工作有关的知识,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思考中矫正自己的教学航向,其实这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教科研开展的有效形式之一,只不过科研主体是由教师个体来承担的,科研对象则是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和对教学反馈结果的关注,一方面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又记录一些有用的信息,并在工作的每一阶段结束时思考总结这一阶段工作,反思成功和不足。通过对这一段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思想的整理来促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由于小学英语教师少,有时有问题他们连个切磋对象都没有,因此这种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教研形式在小学英语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小学教育科研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教育科研;根本任务;必要性
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关于教育科研的概念在相关的学术论著中有很多种表述,但无论哪一种概念表述,其核心内涵都是:“教育科研是一种揭示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即教育科研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根本任务则是揭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虽然近几年,科研兴校、科研先导的观念逐渐被许多中小学管理者和教师所认同,但总体上来说,与教研活动相比,教育科研在中小学还是一种高大上的活动,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更显陌生和遥远。当前,很多中小学老师对教育科研的理解还停留在“教育科研就是写论文”“教育科研就是申报课题”等这些简单的认识上。有些中小学校为了促进教育科研的繁荣,要求老师人人做课题、年年写论文。这样的教育科研只是停留在无计划的盲目状态,是一种表面上的繁荣,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并无多大益处,反而会给老师徒增科研负担,让老师对教育科研表现出抵抗和厌恶的情绪,也不利于中小学开展真正的教育科研活动。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应该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出发,以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为导向,特别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通过科学的论证,根据本校具体情况设计详细具体的有效教学实验方案,开展课堂教学领域的全面改革研究,从而揭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有效教学规律,提炼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模式,进而从整体上改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效率。而这些通常是学校日常教研所不能做到的,而必须开展教育科研。
对教师而言,教育科研不是脱离教师教学实践的额外负担,而是教师探索和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改进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必然需求。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申报教育科研课题都是为了论文评比活动及职称晋升的需要,并非是为了研究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这种伪教育科研难免会成为教师无奈的选择和额外的负担,难免会出现论文抄袭和科研造假的现象。中小学教师要想在专业上寻求长足发展,改变被动教书匠的职业形象,开展基于内在需求的教育科研是一条必经之路,也是可行之道。2014年9月荣获“首届基础教育部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的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老师无疑是教育科研的成功典范。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是一项持续36年的教育研究,研究目的不是为了获奖,不是为了写论文,也不是为了评职称,而是真正处于自身改进教育教学的需求。李吉林老师说:“教学是教师的头等大事。为了孩子的学习,几十年来我矢志不渝,在教学上持久地下功夫。”
综上所述,无论是学校的教育科研还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科研,根本任务都是为了解释教育教学规律,并用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根据教育科研的具体任务不同,德国教育学家布蕾津卡将教育科研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狭义的教育科学研究,其具体任务是描述和解释教育事实,揭示教育规律,回答“教育是什么”的问题;第二类是教育哲学研究,其具体任务是提供教育价值取向和规范取向,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第三类是实践教育学研究,其任务是在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哲学研究的基础上,为教育实践的具体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回答“教育应该怎么做和应当做什么”的问题。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多偏重于第三类实践教育学研究,通过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张 滢。奏响小学教改的中国旋律――记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李吉林和她持续36年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N].中国教育报,2014-10-23.
小学教科研论文范文【第四篇】
事后了解,才知教师课题申报热情高事出有因:一是因为学校要求人人要有课题,以此促进教师关注当下的教育教学,积极投入到行动研究中去———这一点倒是值得称道,只是操之过急了,也缺少必要的培训作为铺垫;二是学校年轻教师多,很多人都面临着职称晋升,急需要论文,何况即便不是职称原因,学校进行教科研积分,也需要论文获奖或者发表。据说,参与课题研究写的论文,容易被区、市教科室评到奖状证书。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论文。
教科研的目的就是写论文吗?笔者随机访问了十多位教师,他们的观点竟然惊人的一致,“不写论文研究干啥?”他们诧异有人问这样奇怪的问题。显然,在他们的意识里研究就是写论文,这是不容置疑的。不但教师有此认识,有些校长或者教科研工作者似乎也认同这种观点。有位校长在开学初的大会上讲话,发动教师写论文,“去年我校老师共正式23篇,今年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翻一番,接近50篇,要让我们的教科研结出丰硕的果实。”校长鼓励大家多写作没有错,但如果眼睛只看到论文写作,似乎可能将教科研工作牵引到歧路上去。
诚然,学术论文作为教科研最重要的成果形式,这是不容置疑的。拥有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确实能体现一所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力量,尤其是从中可以看出师资的教育素养和理论水平。但是,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本质上有别于大学里的教科研工作,研究的目的不是要探索什么新理论,也不是想贡献出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法,中小学教科研的成果更应该体现在学生身上,这是源于学校最核心的任务是发展学生。正因此,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当以研究当下的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教师工作中感到棘手的矛盾和困惑为对象,以此确立课题,提出解决的设想,一步步尝试实践,不断调整,最终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这就是科研成果,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更重要的成果。至于在实践中的许多做法、策略,总结出来的原则、规律等,可以写成论文。这论文从某种角度说,只是教科研的附带产品,是好的思想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验证之后,上升到理论的一种呈现形式。中小学的教科研工作一定要重申教科研的重要使命与职责,不能一味追求论文,成为唯论文化的科研。那种只顾论文数量,却不考虑学生实际习得与发展情况的教科研,是形式主义教科研,是有违教育科学本质的。
其实,对于中小学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还有一项重要的成果却常常不为教师所察觉,那就是教师自身。一名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需要观察现象寻找问题,需要搜集资料,接触很多的理论和相关的经验做法,需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探究,需要不断尝试,验证假设,其间还会有很多次的反思、分析,这些都极大地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训练了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教师反思和探究的习惯,这些都是一名现代教师所需具备的最重要的素养和能力。一名教师一旦拥有了这样的科研素养,就会敏锐地发现教育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会经常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师如果不是一个,而是一群,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怎么会不好呢?因此,从这一角度说,学校组织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某种程度说不是为了写论文,甚至也不是立即解决掉学生学习发展的问题———因为有时实验研究并不一定都成功,或者能立即解决问题———最根本的目的却是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
反观学校教科研工作,常常主动或者被动地庸俗化,成为教师追求论文结果的孵化器助力器,而失去了教科研的真正价值。这就有必要去反思教科研工作,反思定位是否合适,方向是否明确,组织过程是否科学适当,是否从发展教师的角度去设计和组织教科研工作。像前文中有些学校教师未经培训就匆忙写出粗糙的课题申报书,教师抄袭或者随便拼凑一些文字来应付,或者教科研工作只要数量不要质量,只要结果(论文)却不看研究过程,只重视论文而忽略学生发展或者教师发展,这些都是不正确的,都是背离了教科研本身的使命与责任。长期不能纠正,则将形成学校形式主义浮躁虚妄的校风教风,伤害到学校的文化肌体。这反而得不偿失了。
上一篇: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论文【参考4篇】
下一篇:模糊数学论文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