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引杨氏范例(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老人引杨氏范例(通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老人引杨氏【第一篇】

西王母本是开天辟地之神元始天尊与太元玉女的女儿,后为西部羌人母系王国国王,因在昆仑炼成不死之药,成为主管人类的瑶池一位女神,她共有七个女儿,即七仙女:青衣仙女、橙衣仙女、红衣仙女、蓝衣仙女、绿衣仙女、紫衣仙女、绛衣仙女。后嫁与玉皇大帝又生有小女龙吉公主。

天地初开之时,姜子牙受其师元始天尊之命封神。西王母向姜子牙通融,她满以为自己是上苍的女儿一定会被封为玉皇大帝,竟没有想到那崇高的地位却被一个无懒之徒--姜子牙的侄子罗倮钻了空子而占有了,她一气之下重新回到了她的瑶池宫殿。后来请大羿箭射九日,才得使天下得以安宁,然后不断地加强她的母系而王国的统治,以此来与玉皇大帝抗衡。玉帝面对西王母的对抗,便派太白金星多次说合,她便嫁给了玉皇大帝做了天后,从此承认了父权制的确立。但玉皇大帝确立父权制是对女人而言的,所以,玉皇大帝又与西王母的的大女儿青衣仙女暗中偷情,被她发觉,夫妻翻脸,后经太白金星调解,她又暂时回到天宫。此时她已怀孕。为上帝生一女儿,取名龙吉公主。但玉皇大帝并不改其本性,下凡与西陵国一杨姓女子西陵美女生有一三只眼的儿子,取名杨戬。由此,西王母与玉帝决裂,她便开始追捕玉帝老儿的情妇杨氏,并把杨氏打入十八层地狱变成一头母驴在那里进行煎熬,她便带着女儿龙吉公主重回瑶池。由于,玉皇大帝企图命女娲和后土重造一个新天后,再次激怒了西王母,便开始追查老公的私生子杨戬,最后在她生日的蟠桃宴会上,把老公的情妇杨氏变成的母驴及其私生子杨戬作为一道活菜,弄了出来,致使玉皇大帝当着众仙之面出丑丢人现眼。

一罗女国

1.画外音:

天上太阳池中月,从此西羌水火息。

更有洛浦河图献,瑶池伏泉还习坎。

但使阴风巳回巽,上界蟠桃长瑶池。

仙树奇葩抽新寸,水光山薮欣乐至。

人间幽栖得无闲,人神共舞万万日。

评说远古西王母,母系男权再争执。

天空中高悬着一个红彤彤的太阳,从此,天下万物得以欣欣向荣,普天下人们也就有一碗能继续维持生命的饭吃,最终总能愉愉快快的渡过几十年。天道运转,六世轮回,“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昆仑瑶池的西羌国国王西王母手杵飞龙杖带着她的大女儿青衣仙女正前往罗女国巡视她的属国子民。洪荒过后,西王母已经是一位主人的雍容华贵的瑶池最大的女神仙,她与其父主天的玉虚宫元始天尊、主地的玉实宫元始地尊,构成上界的天才、地才、人才之三才,分别治理着天、地、人。然而,西王母刚一出世,她的母亲太元玉女便离她而去。她就由她的父亲元始天尊一手养大成人。如今她头戴嵌一颗明珠的贴金凤冠,明珠闪烁,鸾凤飞舞,至尊至上世上哪里有?那红霞飘飘布满在鹅蛋型的脸上,更显出半老徐娘之风韵;杨柳荡逸眉上扬,盼顾有情眼下垂,万年风雨终不改,天长日久我心中。直鼻微隆领五岳,朱唇微闭总相宜;千年珍珠配两耳,天高地阔无穷尽。她那上身飞舞着长袖薄纱,白玉酥胸映裸臂,璎珞虬曲而下悬,翠环网坠于胸腹,下身柔带绕着薄如蝉翼的缕金绣花长裙,紧贴丰腴的腰腿,裙裾皱纹飘洒更自然。祥云就踩在她的脚下,那碧空万里,竟没有一丝丝云彩,灿烂的阳光就照射在那朵美丽的祥云上,她也变得如此的晶莹剔透。但那些凡眼肉胎怎能识得神仙的真面目?就连那些呼风唤雨的巫师们,也只能把玩把玩易占卜辞而已:

稷为尧使,西见王母。

拜请百福,赐我善子。

引船牵头,虽拘无忧。

王母善祷,祸不成灾。

从这流传的巫辞中,我们得知:西王母已不再是专司刑法和瘟役的凶神恶煞,俨然是一位赐福于人间的福神,她不仅能够为人间赐福、赐寿、赐子,而且还能化险消灾,她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位可敬的神通广大的女仙。因此,象这样一位为人间赐福的女仙,理所当然应该成为统领上界神人的天帝,玉皇大帝这一宝座已非她莫属。

3.《山海经》中却说她虽有人模样,还长着一嘴虎牙,蓬着头发,戴着首饰,还拖着一条长长的豹尾巴,喜好长啸,她的职责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此时的西王母不仅没有住在天上,而是居住在昆仑山的岩崖中,她究竟是男或是女都无法辨别清楚。可如今不同了,她生了七位如花似玉的仙女,而大女儿青衣仙女就是她未来的接班人,她想着,想着,似乎她已经入主灵霄宝殿,登上了玉皇大帝的宝座上,她稳坐在上面,侧边站立着金童玉女,在她的宝座的下前方两侧就站立着上界的各位上仙,听候她的号令,从此之后在她的统治之下,不仅人间将平息了干戈,而且上界也不会再有什么纷争了,一切都将按着她的旨意运行,她就是玉皇大帝,她就代表着天意,她就是天意的代表者!凤凰与青鸟就在她母女俩周围飞翔,彩霞迎接她俩一程后,就从她俩身畔悄悄地飘过去了。

4.前面不远就是东方的罗女国了。罗女国原本是西羌国的一支,向南迁徙在此建立了新的邦国。这里高山湖泊,河谷草原,气候温暖,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种植和畜牧,部落人民生活富裕而安定。就在那大湖那边有一温泉,名曰“瓦汝尔苦”(温泉),泉水从山脚岩缝间流泻出来。由于流水冲刷,洞口形成了一个天然大水池,能容百余人同时洗浴。泉水流出清澈透底,而水温适宜,因而成为罗女国人的人间瑶池,能在池中洗浴的人,犹如对对金童玉女!

5.每当农闲之时,大湖周围的部落人民男女老少,常骑着马,着盛装,带着鸡、蛋、猪肉、自酿的酒等丰盛的食物,至此洗温泉,然后野餐露宿。

罗女国人洗浴温泉前,首先得饱餐一顿,然后,持酒一壶,下到温泉中,边饮酒边欣赏着对方的肉体。当时的人们,欣赏别人的肉体也没有什么羞愧的,被欣赏者甚至还有意炫耀自己的美而让别人欣赏。温泉水暖肌肤先知,世间的人情冷暖心最察,然而在这热气腾腾的温泉中,在欢声笑语中,那肌肤健美之体赫然裸露,美酒醇香,营造出人世间似乎从未有过的难已明喻的轻松愉快超乎于自我的美妙境界,在这里却是一种神仙乐!然而,这又是人间的饮食男女们演出的一幕被世人遗忘了的幽默喜剧。后世多少文人学士,想在他们的诗文中达到形而上的境界,物我相忘,那么,罗女国人在这温泉中是否才真正实现了许多诗人的美梦,人在泉中,无私无我,无泉无水,我即是泉,泉即是我,也不知道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自古以来,瓦汝温泉,不论是男女老少,都习惯赤身裸体,同池共浴,既不设防,也不隔离。总有男子把衣服放在高坡上,借穿衣提裤之机,回首张望几眼池中异性,也总有洗浴的妇女,赤着上身,倚靠在齐腰的石崖,嘴里含着用竹子做的长长烟杆,一边吧嗒吧嗒地抽得很有滋味,一边大大方方地观看男子们洗澡。但一般老人是不与青年人同浴的,姐弟、兄妹也要回避,除非是月黑之夜,相互之间不能看清对方的肉体才能一起洗浴。共浴的青年男女们,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谁也不会错过在这里谈情说爱的良机,或以优美的情歌相对唱诉,舒展对对方的喜悦之情,寻找自己喜欢的情人知己;或以高亢的歌声相对唱,抒发内心的激情。洗浴的人一连泡上数小时或整日整夜,使皮肤由平变皱,再由皱变平恢复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后才上岸稍息。在那草坪上寻找一个地方,美美地睡上一觉,从梦中醒来,也不管它什么时日,再入浴,如此反复数次,直到兴尽之时才向家而归。

6.泉中定情,岸上结良缘,似乎有一点太仓促,但对罗女国青年男女来说,这正是实现人的天性的契机。一对对情侣相约来到山野,寻找机会接触,表达情意,互赠礼品,直至结成情人关系,夜幕降临,双双情侣便以大地为床,天作房屋,露宿偶居于泉边。天空中的流星犹如天仙的手灯,天空中两个大星逐渐地走拢了,那不是牛郎星与织女星吗!人间有多么的美妙啊!旁白:

情人的眼睛闭了,

青天上现出了两个大星。

情人的眼睛闭了,

池边还坐着年迈的母亲。

“儿呀,你还不忙睡罢,

你看那两个大星,

黄的黄,青的青。”

星星间也有亲情呀!

情人的眼睛闭了,

青天上现出两个大星。

情人的眼睛闭了,

池边上站着年迈的父亲。

“爱呀,你莫用唤醒他罢,

情人睁开了眼睛时,

星星会要消去。”

7.月色暗淡下来,头上的飞萤,点点星星,不似天灯甚似天灯:本随草木并,今与夕风清。萦空若星陨,拂树似花生。屏疑神火照,帘似夜珠明。逢君拾光彩,不觉一身轻。飞萤点燃了情人心中之火,因此,情人之间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只为了一个“情”字,有情人终成伴侣。温泉共浴也就为罗女国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接触的机会,在友好友爱的氛围中,各得其乐。后来药王孙思邈赋诗曰:

取金之精,合石之液。

列为夫妇,结为魂魄。

诗中以物借代药石,并由地理象征天象,通过阴阳交合而达到天人相应,最终归结到“南官渡名,北斗落藉”上。

8.西王母,她没有兴趣观看那些戏水的男女,也没有兴趣欣赏那些转山转海的男女老幼,她焦急地等待着姜子牙封她为玉皇大帝,盼望着姜子牙率领他封的神前来恭迎她登上灵霄宝殿玉皇大帝的宝座,时间对她来说,每流逝一秒,犹如她在瑶池渡过一年那么长久,在这停止的时间里,数年前的那一幕却又出现在她眼前:

罗女国有一个名叫后龙的男人,竟敢率领男人们一举推翻了莎姆女王的统治,而自己竟私自篡夺了罗女国国王的宝座。当西王母得报之后,带着她的七位女儿便来兴师问罪。

在湖西面,高耸的莎姆山,即使是天晴,蓝天万里无云,而在那山顶上总有一缕缕白云缠绕着她,如果人们侧耳细听,似乎还有一丝丝天籁之音从天而降,那飞奔的白云,不就是莎姆女神身跨白马,手持金笛,巡游在这天地这间嘛!

9.居住在山下的莎姆女王不仅美丽,而且风流多

老人引杨氏【第二篇】

关键词:宝卷 道情 永济宝卷 河东道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引言

长期以来,宝卷作为一种集信仰、教化、娱乐于一身的民间说唱艺术,在文化学、民俗学、音乐学、俗文学等领域都绽放着其独特的魅力。山西宝卷作为中国北方宝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界和文化界对宝卷的关注和研究中都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

在山西永济首阳山附近发现的六部宝卷(《佛说四德三元仁义宝卷》《佛说阴功宝卷》《白马宝卷》《阎君宝卷》《善恶报宝卷》《三渡杨氏宝卷》)的珍贵文本,吸引了学术界对于永济宝卷的研究关注,也吸引了我们对于永济宝卷的进一步调研与探讨。

二、永济宝卷概述

永济宝卷始于何时不可得知,不过根据杨永兵《山西河东地区宝卷及音乐研究》一文所载《白马宝卷》首抄于“大清国康熙朝二十八年”(1689年)[1]的这种说法推测,“道情宝卷”在当地至少已经存在了三百年以上。

永济宝卷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借助道情服务于民间信仰。道情是当地规模宏大、流传已久的说唱艺术,其影响力根深蒂固。现有研究称河东道情起源于道教[2],发展至今,道教的影响痕迹再难寻见。据永济道情艺人肖正荣老人口述,早些年的道情多活跃于老人过寿、满月还愿、女儿出嫁、红白喜事、祭礼等场合,满足着普通老百姓的信仰需要。目前所知的永济宝卷全部由当地的道情艺人来宣唱,可见永济宝卷与河东道情有过交互影响的过程。根据尚丽新《山西永济宝卷与河东道情》,这两种民间艺术的交融,主要表现在文本上的道情借用宝卷文本和表演上的宝卷被道情化。[3]永济宝卷借助河东道情的鲜活生命力留存至今,也融入道情中以满足老百姓的信仰需求。

宝卷研究虽已成为学术热点,但对于永济宝卷的挖掘力度还远远不够。我们在山西大学本科生科研项目的支持以及尚丽新老师的指引下,到永济进行田野调查,获得此前未见著录的24卷宝卷资料,分别是:《白衣庵宝卷》《陈氏剪发宝卷》《寒山寺送子宝卷》《孟姜女宝卷》《唐王访贤宝卷》《香山寺还愿宝卷》《颜三娘教子宝卷》《杨门忠烈宝卷》《杨宗保征西宝卷》《鸳鸯谱宝卷》《八郎送饭宝卷》《白衣庵宝卷》《二堂教子宝卷》《卖道袍宝卷》《天门阵宝卷》《大堂上寿宝卷》《百草花宝卷》《大观灯宝卷》《报神祭祖宝卷》《忠孝贤宝卷》《弹棉花宝卷》。在项目后期我们进行了部分的文本整理工作。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我们主要以田野调查和文本整理工作为依托,对永济宝卷相关问题展开研究。

三、部分宝卷文本内容、形式、结构

从蒲州镇展祯祥老先生家带回的24种宝卷中,我们选取了其中八卷进行了文本整理工作,从中看到了永济宝卷的一些特点,并对其中一些相关问题进行推想。

(一)语言文字

永济宝卷的文字中简体字、繁体字、异体字交杂。文本中出现大量字迹模糊或是错别字的情况,可能是手抄本多次流转、老艺人文化水平的限制等原因。文字杂乱问题给整理带来诸多不便,但尚未影响到整体阅读。比如把“欺”写作“齐”,“与”都作“于”,“婚”“昏”混用等。

永济宝卷的语言夹杂着大量运城方言。卷本中某些字词按照方言发音书写,比如从《寒山寺送子宝卷》中出现的“打景裹”“打墨”“息了心”“忙忙”“纠”等地方可以看出。每卷都有的“诗云”“十言”部分大多并不押韵,有的甚至不对仗,只保持格式上字数相同。如《颜三娘教子宝卷》第六份中“诗曰:人谈富贵为根本,他的根本勤字生”。一些特殊的语言中也可以发现运城地区更早一些的方言情况。比如类似于语气助词的“梯”(音),在《寒山寺送子宝卷》第六份中三次出现,在现在的方言中却不再普遍出现了,当然也不能排除是集体创作所留下的痕迹。还有一些句子倒装情况,可能是为了宣卷语调上口,故意为之。

(二)宝卷文本形式

宝卷整体采用软笔繁体竖排的写法,从右到左进行书写。宝卷的文本形式较为统一。一般都有封皮、序言(或白文)、正文(分份叙说故事)、结卷四部分,有的中间会穿插莲花落令形式来补充故事情节。封皮上从左到右写明宝卷名称、抄写时间、“合卷人等敬”三部分。序言一般是故事整体梗概,用白话叙述。从结构设置来说,白话部分大多数是在叙述故事,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如在《百草花宝卷》中就是以排比贯穿始终,中间“莲花落”的结构多次出现,介绍了石榴花、牵牛花、鸡冠花等各种花。正文部分从“却说”开始,用白文简单叙述故事大概背景,或者说明故事梗概,以“这正是:……”结尾,下句另起一段写“诗云:……”后接两句五言或七言诗。接下来是“十字句唱段”,以“三三四”的结构成段书写。以上为“一份”的内容,一卷完整宝卷往往内含“几份”到“十几份”。

(三)故事情节

从宝卷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根据历史传说改写。如以杨家将故事为核心的《杨宗保征西宝卷》《杨门忠烈宝卷》《八郎送饭宝卷》等,从典型的杨家将故事拓展而来,在故事中大力宣扬传统善恶观,提倡忠孝。杨家将的故事内容主要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成书的《北宋志传》。第二类是一些俗文学故事,主要情节包括求子、分家等。如《百草花宝卷》《香山寺还愿宝卷》《寒山寺送子宝卷》等宝卷,都是从抑恶扬善的劝善角度出发,围绕这些核心元素展开情节。如“寒山寺送子”故事中宋金被岳父抛弃,几经波折,反成富翁后,对岳父不义举动不计前嫌,这样的情节就较为典型。宝卷的内容很多来源于《古今奇观》、“三言二拍”之类的小说集,由此可见这类小说集当时在永济一带流传甚广。

我们整理的八部宝卷分别是《八郎送饭宝卷》《百草花宝卷》《寒山寺送子宝卷》《香山寺还愿宝卷》《颜三娘教子宝卷》《杨宗保征西宝卷》《杨门忠烈宝卷》《孟姜女宝卷》,以下对故事情节分而述之。《百草花宝卷》卷本不完整,里面用数个小故事缀连而成。杨永兵老师认为“小卷因为短小没有分段,其格式相当于大卷的一‘份’,如《敬神祭祖宝卷》《百草花宝卷》《弹棉花宝卷》”[4],他将此卷归为小卷。《八郎送饭宝卷》通篇采用莲花落唱法,篇幅较短小,格式单一,内容以杨家将故事为基础,属于《杨门忠烈宝卷》的一部分。《杨门忠烈宝卷》出场人物众多,较完整地呈现出杨家将的故事,宝卷结尾似乎故事仍未完结。《杨宗保征西宝卷》选自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讲述杨宗保破敌过程,在其中穿插了杨五郎、杨六郎、杨九妹、杨八姐、孟良等一系列相关人物的故事。《寒山寺送子宝卷》讲述两代人的故事,宋敦因行善得子和其子宋金与妻子几经离散终成眷属的故事。《香山寺还愿宝卷》以求子为主线,讲的是青州刺史刘元普积善行德,得偿所愿生下儿子,帮助过他的人也得好运的大团圆故事。《颜三娘教子宝卷》将情境设定在兄弟分家的背景下,颜三娘在丈夫死后只分得一个老家仆阿寄,阿寄忠肝义胆,使颜三娘带儿女摆脱困境,自己却并无私心,老仆忠义之举由此传为美谈。《孟姜女宝卷》的故事来源是《销释孟姜忠烈贞节贤良宝卷》,内容与普遍流传的“孟姜女传说”略有差异,主要情节是孟姜女的丈夫被表兄谋害,她到长城寻夫后自尽,秦始皇得知后主持正义,惩治恶徒,并彰表孟姜女。

从宝卷情节的前后连贯性来看,有的宝卷不完整。每一卷作者不同,同一卷也有可能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某些地方往往人物名字前后出现差异。行文有俗有雅,如《寒山寺送子宝卷》中第一份中曾引《枫桥夜泊》一首,第十五份中主人公宋金所吟的一首诗,总体来看对仗工整,可见创作者较有文化修养。有些部分口语化明显,读来较吃力。这些较为特别的地方可能正是宝卷经历集体创作所留下的痕迹。另外,宝卷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地域特征,“陕西”“太原”地名不时出现,永济地区与陕西仅仅一河之隔,可推想当时秦晋地区不乏交流。如《寒山寺送子宝卷》中老僧即陕西人,《杨宗保征西宝卷》中胡朋元是太原人。

四、永济宝卷的保存与传承

目前来看,永济宝卷尚未被单独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年来,它逐渐为学界、政府、民间文化人士所关注和发掘。

宝卷是一种民间的说唱艺术,其文本的保存可以通过录音、记谱、撰写音乐民族志等方式来完成。这种方法常用于保护静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对活态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不大。最重要的是保护民间艺术的生存机制――也就是使它能够活态地传承下去的自我生存能力,这种生存能力包括它的传承体系和传播方式。

因此,我们呼吁当地政府早日将永济宝卷列为运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更快地发展成为省级乃至部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可以借鉴河西宝卷(如张掖市河西宝卷)的保护工作模式及成功经验。比如,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传承对象,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体责任,为宝卷传承人发放生活补助金;形成长效的非遗保护机制,设立传习培训所,营造“有人习艺,人人传唱”的良好宣传氛围;将公共文化建设融入到非遗保护中去,如举办永济宝卷宣唱文化节,进行宣卷展演、宣卷比赛等。

五、结语

永济宝卷其他地区的宝卷有共通之处,在故事内容、格式结构、演奏形式等方面又有其自身特点,借助道情服务民间信仰的形式更为特殊。永济宝卷作为当地集信仰、教化、娱乐三种功能于一身的民间说唱艺术,通俗易懂,寓教于乐,植根于群众,世代相传。可惜近些年却渐趋没落。我们有必要呼吁当地政府早日将永济宝卷列为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要将具体可行的方案真正落到实处,不仅要为永济宝卷设立专门负责机构,还应运用多样化方式拓宽受众面,使永济宝卷至少在大众文化中活跃起来,也可以结合大众传媒、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目前看来,永济宝卷的传承和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但如果保护得当,必定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古老的宝卷必然会跨越历史与现实的尘埃,以更丰盈、更具时代内涵的姿态迈向未来。这不仅是文化传承的殷切期待,更是宝卷学者、民间艺人、各级政府、当地民众的努力方向。

注释:

[1]杨永兵:《山西河东地区宝卷及其音乐研究》,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2]卫凌:《河东民间说唱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3]尚丽新,袁野:《山西永济宝卷与河东道情》,文化遗产,2015年,第4期。

[4]杨永兵:《山西永济道情宝卷及音乐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版,第44页。

参考文献:

[1]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车锡伦。中国宝卷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杨永兵。山西永济道情宝卷及音乐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

[4]尚丽新,车锡伦。北方民间宝卷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5]车锡伦。“道情”考[J].戏曲研究,2006,(2).

[6]姚芳。永济道情历史沿革与现状调查[J].运城学院学报,2007,(1).

[7]薛艺兵。“非物质文化”新语境下的音乐文化遗产保护问题[J].人民音乐,2008,(4).

[8]杨永兵。山西河东《杨氏宝卷》音乐研究[J].黄河之声,2009,(12).

[9]卫凌。山西河东“劝善”的历史源流与当代传承(上)[J].中国音乐,2009,(1).

[10]杨永兵。山西河东地区传统音乐的研究与思考[J].大舞台,2009,(10).

[11]卫凌。河东道情的当代文化内涵[J].音乐研究,2010,(2).

[12]卫凌。山西河东“劝善”的历史源流与当代传承(下)[J].中国音乐,2011,(4).

[13]杨永兵。山西河东地区宝卷及音乐研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2,(2).

[14]杨永兵。山西永济道情宝卷文本研究初探[J].中国音乐,2012,(3).

[15]杨永兵。山西永济道情宝卷渊源初探[J].大舞台,2012,(11).

[16]尚丽新,袁野。山西永济宝卷与河东道情[J].文化遗产,2015,(4 ).

老人引杨氏【第三篇】

李连才,男,75岁,安徽省利辛县人。因患胰腺癌做了手术,复诊时经CT检查癌细胞已转移至肝。病人面色萎黄、身体虚弱、行走困难、无食欲,每天只能喝一点汤和牛奶。2009年7月找杨峰医生就诊。通过杨峰医生采用中西气结合,并施用祖传秘方,一周后饮食增加、疼痛减轻,可以独立行走和起居自如,二个月后身体感觉完全康复。2009年12月份通过CT和血液检查,癌细胞消失,所有指标完全正常。

杨金梅,女,40岁,安徽利辛县人。主述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左侧乳腺增生、乙肝小三阳,并得风湿病十余年,经多家医院治疗无效。近期因风湿造成全身疼痛难受、彻夜不眠、腹胀难受。经杨峰医生内功点穴,2个小时后能够站立和行走,通过中西气三结合治疗二个月后,乙型肝炎小三阳指标转阴,风湿病好。4个月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消失。停药后,专心练习新医学气功,现本人已出现特异功能,可以做到遥视、人体透视并发功给别人治病。

王治胜,男63岁,安徽阜阳市人,由于胃里长了7个瘤子,上海某医院不敢手术,化疗无效。杨峰医师给他开了自己研发的,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特效药“抗癌灵”,王只吃了七天,七个肿瘤就收缩成一个。医生见后很是吃惊,以为看错了片子,顺利做了手术。

二、肾病

郑君秀,女,44岁,安徽省利辛县江集镇人,因双肾萎缩,同时肾综合症转尿毒症,在南京肾病医院住院一年多,一直透析,危重时两天透一次,病不但未好还并发了心、肝、肺等病症。2004年8月24日,她慕名向杨峰医师求治。杨医师诊断后,安慰她说“不用怕,这病治好的希望很大”。其85岁老母当场扑通跪下说:“我女儿的病已被医院定为不治之症。只要您能治好我女儿的病,我给您天天烧香,年年拜年。”杨医师赶紧把老人扶起,说:“我会全心全力把你女儿的病治好。但我有要求,第一你们全家练新医学气功,这样可以提高细胞灌氧量,又培补元气,提高免疫功能;第二要按时服药;第三要做好你女儿的工作,使她天天开心不生气,提高心理素质。这样,一个疗程3个月可停透析,第二个疗程3个月病会明显见好;再巩固半年病就可痊愈。”杨峰医师为其设立了用中、西、气三结合的治疗方案,首先和谐五脏,以清毒为原则,扶正气为宗旨,血型食疗补其本,用纯西瓜炭为补药,并配养肝泻心火、舒肺、补肾、健牌的中药增其元气。一个月后,郑俊秀便停止透析;4个月后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恢复正常;5个月后B超检查肾功能指标全部正常,肝、肺、心功能正常。治疗前她已停经3年,治疗8个月后月经正常到来。

杨振奎,男,60岁,河北任丘市人。因患肾炎曾住院二年未愈。血常规化验恶性贫血,尿常规蛋白(++++),颗粒管形(++),红细胞(+++),白细胞(++)。杨峰医生采用祖传秘方(西瓜炭、冬瓜炭等)治疗十天后患者浮肿消失,病情明显减轻;二个月后化验指标全部正常,至今病未复发,身体健康。

三、乙型肝炎

张新德,男,48岁。安徽利辛县某厂厂长。患乙型肝炎并发糖尿病,来诊前每年住一次医院,已在上海一家医院住了3次。其女儿患丙肝,儿子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询问专家。专家说:“乙肝没有治愈的,只能维持。”他们常年服药,精神状态很差,张厂长还患了抑郁症。他找到杨峰医生求治,杨峰医生告诉他只要坚持练功并按时吃药,你的乙肝病不出8个月就能治好。张厂长听后信心大增,遵照杨医生的吩咐并按时服药,带着女儿和儿子坚持练气功。3个月后,儿子的乙肝大三阳转阴;5个月后,女儿丙肝病痊愈;6个月后,张厂长的糖尿病稳定,7个月后其乙肝小三阳转阴病愈。

高其连,男,43岁,安徽利辛县第一中学干部,主诉乙肝大三阳,下半身患牛皮癣,遍访多家医院均未见效。其练习新医学气功和服用杨氏堂祖传秘方“乙肝冲剂”,58天后到医院化验,大三阳转阴,牛皮癣消失。从此,对练习“新医学气功”信心大增,勤练习后出现了特异功能,掌握了人体透视、诊病治疗。患者本人表示愿为新医学气功奉献终身。

武兴华,男36岁,安徽省利辛县中町镇桥头村人。患乙肝十余年,转肝硬化三年,肝腹水三个月。脾大腹胀,肝边线质硬,触之巨疼,双下肢浮肿。杨峰医生诊治此病属脾肾阳虚之肝硬化腹水。采用温肾、清阳、化湿、利水、调气活血等方法,并服用“631”乙肝冲剂。七天后水从二便走,足肿消除,17天后腹水退尽。继续用温肾健脾温肝之法,同时坚持练习新医学气功,四个月后,一切恢复正常。

四、不育症

李卫敏,女,43岁,安徽省阜阳市人。到合肥、北京、上海几大医院检查,诊断为先天不孕症,医生明确告之生育已无指望。她每次来月经小肚子疼得满床打滚。杨峰医生运用内功检查,确诊是肝气不舒、气滞血瘀导致任、督二脉失调,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增厚、贫血水肿、内分泌粘液太少造成。并明确告诉患者,可以治好其不孕症,最多六个月即可怀孕。李卫敏吃了杨峰医生给开的中药,第二天小肚子就不再疼了。坚持服中药三个月后怀孕,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小男孩。

周红甜,女,27岁,山东省淄博市人。本人主诉,23岁结婚后一直未怀孕,经医院检查,本人患有妇科炎症和输卵管不通,近3年中西药吃了不少,还做过多次卵管输通术,但也未孕。2009年3月她服用了杨峰医生开的祖方三剂草药,并参加新医学气功班学习,练功一个月后给杨峰弟子高其连用手机发了一个信息告之:她怀孕了,衷心感谢新医学气功。2010年大年初二,她又发来信息:“我顺利生下一个体重斤的女儿,特向新医学气功报喜、拜年。”

张艳,28岁,安徽阜阳市颍洲区西湖集人,八年未孕。2006年3月被医院诊断为子宫偏小不孕症,经杨峰医生用“药”,配合蒸疗、气功等综合治疗,一年后怀孕,2009年2月16日生一小女孩。

五、糖尿病

王秀英,女,49岁,安徽阜阳市西湖区人,患二型糖尿病3年。2009年2月头晕头痛,胸闷气急,恶心呕吐,血糖比正常值高了三倍。医院检查酮症酸中毒并发心脏血管病变。经杨峰医生采用中西药结合控制血糖与纠正酸中毒,并以醒脑透窍、养心安神、清热解毒为原则治疗,三天后临床症状消失,十天后检查一切指标正常。用中药结合气功巩固治疗三个月,自感已恢复正常。停药后至今修炼“新医学气功”。其中三次赴医院检查化验,指标值完全正常。

张富贵,男,57岁,北京某公司董事长。2009年2月份找杨峰医生就诊。自述糖尿病七年余,血糖从未正常。三年前开始出现并发症,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最高时250多(标准正常值为40),肝区隐痛。另肾功能受损严重,腰疼背疼,腹胀难受,时常彻夜不眠。同时癌胚抗原超过正常值一倍。近几年严重时平均每年住院3次。经杨峰医生采用中医、西医、气功三结合治疗,并练习新医学气功,二周

后疼痛消失,睡眠充足。三个月后肝功能指标完全正常。6个月肾功能正常。十二个月血糖、癌胚抗原等各项指标全部正常。自己感觉精力充沛,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六、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质增生

杨月华,女,75岁,北京市人。自述有30余年病史,患多发性骨质增生、风湿性膝关节僵肿。经杨峰医生内功点穴,5小时后疼痛减轻。服用杨氏堂祖传秘方“蠲痹壮督冲剂”3个月后,全部症状消失,多发性骨质增生和关节僵肿痊愈。

杜秀芳,女,59岁,安徽阜阳马店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30余年。两手指与手腕关节对称性的僵肿、变形,浑身疼痛难忍。遇天气变化如刮风、下雨时症状加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服用“蠲庳壮督冲剂”和修炼新医学气功,二周后症状减轻,二个月后患病部位完全没有疼痛感,6个月后变型的手指、手腕全部恢复正常。

七、阳旦症

吴霞,女,38岁,安徽省利辛县邮电局职工。12年前生小孩后患了一种怪症,白天和正常人一样,可是每天太阳下山开始打寒颤、抽筋、口吐白沫、全身疼痛,第二天早上太阳出来后症状消失。杨峰医师给她做了检查,诊断为“阳旦症”,古书有载。这种病是因生小孩月子里患重感冒,感冒长期没有治好,损伤了元气,造成阴胜阳衰,杨峰用“回阳救逆法”,服用“阳旦汤”,病人服了三剂便症状消失。

八、月经倒逆症

武国兰,女,26岁,从未来过月经,每月周期性鼻子出血。从21岁开始,5年来每月周期性腋下生疮化脓,3天后疮熟化脓,出脓后疮好。其两个腋下轮留生疮,非常痛苦。据杨峰医师诊断,此病是“月经倒逆症”的一种病症。原因是冲、任二脉失调,气逆上转,故导致鼻衄出血。气逆忘形,气滞血淤,淤久生疮,肉腐成脓。杨峰医师对其分段进行调理,生疮前调经化淤;生疮后调气血;采用清热解毒,引血下行、调经和血法,3个月后,月经正常,病痊愈。

九、奔豚症

老人引杨氏【第四篇】

“尊严峻极”牌坊龙门枋上正面中间的圆雕插件为老人形象。坐姿略倾斜,双手拱起,面貌和蔼,身着长袍,坐于仙鹤之上。长头无发,额头突起,额上刻有一a形印记,双眉弯曲,大耳,眉眼细长,目光炯炯,宽鼻,身材短小,与头部完全不成比例。仙鹤头部向左伸长,两翅齐展,有展翅翱翔之感。据此图像特征可推测为寿星形象。

天文中的寿星实际就是传说中仙人寿星的来源。寿星又称作老人星,它在天文学里的名字是船底座a星,位于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是天空中亮度仅次于天狼星的恒星,也是南极最亮的星。《尔雅·释天》亦称寿星指二十八宿中东方的角、亢两宿,其中角宿二星,形似羊角,鼓日“角”,亢宿四颗星,引亢直上,故日“亢”,列为二十八宿之长。寿星在夜空中能持续不断地发光,应和了人们年寿长久的意愿,因此备受人们的欢迎。周秦以来,寿星被人格化,成为南极仙翁,或称南极真君。历代皇家皆将寿星列入祀典,至明代,祀典除,但寿星崇拜在民间尤胜。《史记·天官书》认为,在西北方有颗大星,叫“南极老人星”,《史记·封禅书》说:“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现安,祠之以祈福寿。”可见人们对寿星的信仰自古以来就极为普遍。寿星形象的描绘现存最早的是宋代雕刻《道教寿星像》,头大小无异于常人,戴道家冠饰,双眼眯起,眼角微吊,面部圆润饱满,左手放于膝上,右手拿如意,长衣长袍,衣纹简洁有序。1990年在福建省将乐县光明乡杨氏家族墓地考古发现的保存较为完整的“三星图”元代墓室壁画,壁画完整的描绘了元代寿星的形象,寿星额头长大饱满,脑后扎巾结,面部有须髯,身着道服,双手拱与胸前。这与我们平常多见的白发白须、柱一弯曲拐杖、额头长而隆起,手捧仙桃寿星形象还是稍有差别。

东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他亲自奉献供品,宣读表达敬意的祭文。同时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后汉书·礼仪书》日:“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者九尺,端以鸠为饰,鸠者,不噎之乌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这也说明当时祭祀寿星时,也举行敬老活动,祭祀活动与授杖结合在一起,寿星柱杖就来于此。柱杖,也称为鸠杖,因为手杖的顶端是斑鸠乌的雕像。皇帝赠送鸠杖给老年人,据说因为斑鸠是不噎之乌,意思可能是祝愿老年人饮食安康,健康长寿。后来原本象征特权的雕有斑鸠的王杖,换成一柄桃木的手杖。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寿星的手杖的变化显示出政治教化功能的削弱。

寿星的另一形象特征是额长突起。据《通惜篇》说:“世俗画寿星像,头每甚长。”《南史·夷貊传》载,毗骞王身长丈二,头长三尺,自古不死号长颈王,画家意或因乎此,盖取其长寿之意。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在山西永乐宫壁画中有上千位神仙,观者却一眼就能辨认出寿星,就是因为他突出的额头。关于额头突起的来历,有多种猜测,有人认为大脑门来自返老还童现象,老人和小孩有诸多体貌特征上的相似。比如初生婴儿头发稀少,老年人也是一样。而头发少自然额头就显得很大。也可能与古代养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丹顶鹤头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特供的长寿仙果,传说是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的大脑门。《福禄寿民间神像考》中提出寿星的形象是从孔子的形象发展过来,《中国寿文化图论》中则指出寿星的形象与老子有关。

明代中期之前的表现寿星形象较多样。没有统一图像特征。有普通老人形象,头戴如意莲花冠,身材比例正常,如《道教寿星像》;或者头戴黑色纱帽,长袍,长颈,右手托仙桃,头无异于常人,左有一鹿,如明代郭诩(公元1456-1529年)的《南极老人像》;还有长头、拱手的寿星形象,后随两仙童,如明代张路(公元1464-1538年)《杂画册》中的寿星图。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的青花群仙祝寿图盖罐中,寿星被描绘成长头大耳,额头有u形印,长须宽袍,手持如意,坐于巨岩的老者形象,较为接近我们常见的寿星形象。类似图像在明中后期出现较多,如建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的山西长治观音堂观音殿内的彩塑寿星。寿星的形象在明末逐步被定型,寿星头长身短的形象特征逐渐突出,形成白发白须,拄一弯曲的拐杖,头额长而向前隆起,大耳垂肩,眼神炯炯,和蔼可亲的老人形象。到清代初期,寿星形象在服装、配饰方面发生了变化,衣服由原来的道袍变成世俗化的官服,如清代故宫藏的有乾隆题字的《三星图》,并且配以仙桃、葫芦。蝙蝠、如意等饰物。

《尚书》中的“五福”之说,寿为第一。牌坊石刻图像中寿星慈眉善目、面带笑容,八仙各持法器,躬身叩拜为寿星祝寿。无论是庆寿、宴乐,还是吉祥纹样,都展现了太平图景,寄托了对安定幸福生活的追求。根据以上的论述,可以推测“尊严峻极”牌坊龙门枋上正面中间的圆雕插件形象为明末时期的寿星形象。

参考文献:

[1]周艾久,侯美莲。《中国寿文化图话》.学苑出版社,2002年,第73页。

[2]杨琮。《谈元代三星图及福禄寿民间神像画出现的时代》,《美术史论》.1993年,第2期。

[3](美)方夏莲著,王海霞译。《福禄寿民间神像考》,《美术史论》.1991年第3期,第107页。

[4]周艾久、侯美莲。《中国寿文化图话》.学苑出版社,2002年,第84页。

[5]上海博物馆藏,纵厘米,横厘米,纸本墨笔设色。

[6]上海博物馆藏,纵厘米,横厘米,纸本设色。

48 766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