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科毕业论文范例(精编3篇)
【导言】此例“建筑专科毕业论文范例(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建筑专科毕业论文1
关键词:实践教学;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作者简介:周清(1966-),女,江苏苏州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黄岚(1966-),男,湖北武汉人,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江苏 南通 226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J230)、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1KC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37-02
实践教学是指包括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在内的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总称。建筑行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进入21世纪建筑市场对工程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近几年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不仅要求高学历,而且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实际经验,要求引进的人才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在工作上能够尽快地独当一面。然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普遍的现状是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使得学生进入工作领域后步履维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这一现象表明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将是今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以“卓越计划”为指导,精心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计划”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相关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计划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类型上提出了指导意见。
不同类型的高校需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地区及不同的发展历史,遵循各类人才的培养规律,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培养方法,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工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应有各自的重点和特色。[1]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是一个地方性的本科院校,依托于南通建筑之乡的优势,其办学理念是以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明显的技能优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根据“卓越计划”的相关精神要求为指导,根据杏林学院对工程师培养的定位,针对杏林学院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修订了本科教学计划,逐步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培养教学体系。土木工程专业原有的计划是三年半完成理论教学、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半年时间为毕业设计时间。此计划实践环节安排的时间较紧,特别是生产实习受实习时间的限制,严重影响了实习的质量与效果。
新修订的计划采取“3+1”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用三年时间完成常规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及认识实习,第四年主要安排实践性环节,具体方案是专业应用设计6周、专业实习12周、毕业实习1周、毕业设计16周。四年总的实践环节周数为49周,从学时上给予实践环节以保证。该计划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为核心,加大了实践环节在整个本科教学的比重,给学生较多的时间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1]
二、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1.课程设计的实践
课程设计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此,重点探讨结构类课程设计的实施。目前,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结构类课程设计主要有楼盖结构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混合结构课程设计以及钢结构课程设计,学生在做这些设计的过程中,理论计算掌握得比较好,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但是定性分析、概念设计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表现方法欠缺。[2]
在有关结构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虽然一直强调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构造措施与结构计算同样重要,但主要学习内容还是结构计算,而概念设计要求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构造要求大多是些枯燥的条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由于忽视或没有掌握结构设计的构造要求,加上前期的建筑制图、建筑构造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往往与工程设计要求相差甚远。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课程设计的实施中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完善:
(1)编制课程设计指导书。指导书的编制结合设计实例将相关的规范条文及其应用方法加以强调和详细说明;同时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提出施工图的深度要求,要求无论是表达内容还是表现方法都需要与实际工程施工图相接轨。
(2)增加工程案例教学环节。如在指导基础课程设计时,结合南通大学主校区多幢新建教学楼的基础选型、基础的设计和基础的施工图的表达进行讲解,通过对实际工程的理解,引导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参考实例进行课程设计,同时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如何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
(3)课程设计任务书多样化。在达到设计要求、工作量相当的前提下,布置的设计任务尽可能呈现多样性,精心构思,由原有的一个班一个任务书的模式,变换为4~5人一个任务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避免少部分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采用了小组下达课题的方式,其效果较好。
2.毕业设计的有效实施
土木专业毕业设计是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知识创新的主要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取上,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分为建筑设计类、施工类及科研论文类供学生选择。以建筑设计类课题为例来说明其实施。
建筑设计类课题主要有教学楼设计、办公楼设计、厂房设计和生产办公综合楼设计,选题来自实际工程,为常用民用建筑,课题要求学生完成全套建筑和结构图纸,同时要求手算整体结构中的一榀框架、电算整个工程结构,训练内容广,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工程训练,从而具备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功,尽可能做到与实际工程的零距离接触,“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为了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除了进行常规的答疑外,根据设计的不同阶段给学生做专题辅导,依照进度,依次讲解“建筑设计方法与制图要求”、“建筑防火要求”、“结构布置方法与传力途径”、“框架计算简图的确定”、“一榀框架的计算方法”以及“平法施工图需表达的内容”等等,讲解中引导学生逐渐熟悉相关规范和规程。由于能根据学生的进度分阶段讲解,并根据实际工程作案例教学,毕业设计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1.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的研究
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针对步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之初的学生,对如何逐步引导他们从建筑、结构乃至施工全面地认识建筑物,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下了很大功夫。除了相关课程的设置外,还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对于如何引导他们从孤立地认识事物过渡到全面、正反面、从各个层面去认识和解释事物上下功夫不足,哲学课与土木专业教育脱节。应当把哲学、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等作为一个教学体系研究,使学生从专业入门时养成求真务实、辩证认识事物的态度。在高年级实践环节中,应加强背景调查分析,引导学生在多种因素中寻找出最佳方案,培养判断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性课程设计的研究
在课程设计的选题上,由于每个课程设计时间从一周到二周不等,时间短,任务重,选题往往把真实工程作了简化,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在设计中整体与局部、理论与实际的脱节。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将课程设计的整体概念具体体现到各个课程设计中去,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实现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利过渡,让课程设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各个孤立的教学环节。[3]
3.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研究
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是目前高校工科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使是原来已具备工程经验的教师,如果不常规化地深入企业工作,其实践知识也难与时俱进。根据“卓越计划”要求,实践教学的教师需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这就需要从政策层面上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积极主动地承担实际工程项目,从建筑行业一线获得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从而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4]
参考文献:
[1]庞思勤。实践能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行动[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32-34.
[2]陈以一,李国平,应惠清,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1999,(3):37-38.
[3]齐宏伟,杨颖。结构工程综合性课程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4):136-13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上面的3篇建筑专科毕业论文范文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京都名师论文网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建筑专科毕业论文2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徐荣进(1981-),男,江台人,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王贞涛(1978-),男,山东德州人,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镇江 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JGYB02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188-03
1998年教育部将原来土建类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和“供热空调与燃气工程”专业合并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2年该专业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宽,教育部将“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部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这并不是专业的简单合并,也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增减,而是更强调专业的学科性,强调专业的扩充和专业内容的更新,[1]同时与时俱进,结合了能源发展的时代背景,增加了建筑物能源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专业培养的侧重点从原有的建筑设备系统设计转变为建筑环境系统设计,同时必须掌握一定的设备自动控制、节能控制等知识。由于新专业在内涵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方法和形式都不能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多年来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调研,结合江苏大学在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现状,对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使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真正内涵得以体现,[2]以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为目的,达到提升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目标。
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需要大量高技能的专业人才,近年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造成了很多高校盲目扩招和新增此专业。由于教学资源有限,课程设置与专业实践等均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差、工作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不突出等问题。
1.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问题
(1)学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目前很多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又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和重视课堂教学、轻视课外教学的观念,实践教学经费有限,甚至有时严重不足。这必然导致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实践教学场所受到限制;二是实践教学时间被压缩,内容被减化;三是实践教学的实验仪器、项目和内容陈旧;四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缺失。
(2)学生对实践教学态度不端正。实践教学大多数安排在学期末,课程考试已经结束,学生认为本学期的学习工作已经结束,假期到来心情急迫,从而给实践教学带来种种弊端,如弄虚作假、抄袭、拖沓、草率、应付了事等。另外,大量扩招后生源整体质量降低,再加之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目的性、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态度不端正,自觉性差,实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与学双方都不满意。[3]
(3)教师实践经验、能力和认识有待提高或精力不够。高校的大量扩招,使得高校加大了引进教师的力度。刚引进的教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没有企业工作背景,缺乏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的实践经验,只能照搬课本知识,难以胜任指导工作,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同时外出实习需要与企业打交道,较为繁琐,还要承担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安全、交通和住宿等责任,因此教师担当实习任务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另外,高校目前对教师的工作考核大多以科研成果为指标,加之市场经济效应的冲击与“科研是王道”的舆论导向,使得很多高校教师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偏重科研,进一步削弱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根本没有精力或花很少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从而导致实践教学质量的下降。
(4)企业顾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事业单位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而接纳学生实习却成为单位的额外负担,因为实习会影响其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增加原材料和安全生产隐患。因此实习地点只能集中在少数与学校长期合作比较好的单位。实践教学基地供给量不断下降,很难保证生产实习中实习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同时学生人数一般较多,全部同时进入施工现场势必给施工企业造成压力,企业由于顾虑学生人身安全,不太愿意接受众多的学生,也不可能接纳时间很长的实习安排。
2.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以及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单一。根据调研,由于多方面原因限制,目前多数高校实践教学的方式仍采用传统的集中式教学,如生产实多都安排在第六学期,学生接触到的专业知识不是很多,实际深入专业领域进行实战的项目几乎没有,都是类似认识实习一样的走马观花式教学,在现场只知道有一些设备和大量管道,但不知道设备和管道的用途,更不知道系统构成情况,不能建构起系统的全貌。[4]而且由于多数设备系统为隐蔽工程,很难看到内部安装情况及末端设备,同时由于生产实习一般集中在两三周左右时间内完成,无法有充足时间使学生全方位了解建筑设备安装、施工到运行管理等内容。
(2)考核方式陈旧。以生产实习为例,考核方式大多根据出勤、实习态度和提交的报告书来考核学生的实习成绩,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在实习中态度散漫,自我约束能力差,实习报告抄袭现象已经相当普遍,从而致使学生实践教学质量下降,很难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对实习成绩评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考核把关不严。与课程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标准相对宽松,主观因素很强。同时由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指导教师往往降低评价标准。在毕业设计环节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严格按照毕业设计的标准,可能会有部分学生无法按期顺利毕业。但该部分学生或许已经找好工作或者考上了研究生,如果不能顺利毕业,必将影响他们的就业和人生前途。[5]答辩和指导教师往往出于为学生考虑的目的,对毕业设计成果标准降低要求,把关不严,致使学生毕业设计水平下降。
二、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目前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创新改革探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建筑设备及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与运行工作的人才;能够从事建筑环境系统和供能设施的估价、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人才;能适应低碳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备建筑节能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知识面宽,具有向土建类相关领域拓展渗透的能力的人才。
1.明确实践教学目标,认识实践教学重要性
一是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结合江苏大学的优势,制定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各方面都要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为更新传统教学理念,改变实践教学的从属地位,提出了教学、实践一条线的思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两条线并行发展,实践教学单独设课,单独制订教学计划,各实践教学环节融合为一个整体考虑。同时,在对毕业生、在校生以及企业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了实践教学计划,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设计新颖的题目和内容等措施激发了学生实践学习的兴趣,减少了考研、找工作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冲突,也端正了学生对待实践教学的态度。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更好地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为更多学生提供一个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使每个学生在四年学习中都能接受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在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增设建筑实习;并将原来课程设计内容整合调整为综合课程设计,完善了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1)增设建筑实习。江苏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和师资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建筑类课程相对缺失,学生建筑结构知识较少。为了增强学生向土建类相关领域拓展渗透的能力,拓宽其知识面,在原有生产实习的基础上增设建筑实习。该实习安排在建筑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间、专业生产实习之前,使得学生在认识建筑设备之前能够掌握一定的结构构造、设计、施工、管理相关知识,起到建筑设备与建筑结构之间的架构衔接作用。
3.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或是借助企业的设备设施,或是利用他们的教学场地环境,与企业仅是简单合作关系。因此,要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使用率,就需要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互惠双赢的新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实习基地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局面。通过与企业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优化实习基地的建设方案。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如中心实验室、锅炉房、金工车间、校园网络中心和安全、消防所对应的智能建筑等,做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调动发挥毕业生资源,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增加资金投入、确保经费保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熟悉今后的工作环境及方向,对专业有更深地了解,还可以发现一些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专业问题,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包括建筑设备生产基地、设备运行管理基地和管道设备安装基地等三类。一是建筑设备生产基地。主要以暖通设备生产厂家为主,涉及锅炉、空调、地源热泵等行业,使学生了解各种管道设备的生产过程,对工程应用设备的多样化需求有所认识,深化对其工作原理的理解。二是设备运行管理基地。主要包括使用大型中央空调系统的商用建筑、办公建筑和工业建筑中的通风除尘车间、医用建筑中的洁净室等,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管理、运行期间出现的故障和诊断,[4]对一些初建成或者已运行一段时间的设备系统进行调试和参数测定,以了解系统形式设计的合理性,为课 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管道设备安装基地。此类基地多以安装施工单位为主,让学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了解管道、管线及设备的安装、调试,增加他们工程基建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在课程(毕业)设计中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使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三、结论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建筑设计研究和规划管理部门、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运营公司等单位从事供热、通风、空调、冷热源、净化、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和管理工作,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实践能力都很重要。纵观大学四年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验、实习、设计、课外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来巩固,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培养。因此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是培养合格毕业生的保证,也是学生将来尽早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才航。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19-20.
[2]宛新林,丁克伟。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3):101-103.
[3]高慧,裴星洙,王飞,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3-45.
[4]谷士艳,孙清,敖永华,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212-215.
[5]许兵,武道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154-156.
建筑专科毕业论文3
[关键词]联合培养;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方法
[abstract] architecture speciality graduation design is for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examination,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practice is the last lesson.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design is critical to the success of architecture speciality teaching into a comprehensive measure to evaluate teaching and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the sign. Liaon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university architecture specialized graduation design steering group has been committed to the architecture speciality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graduation design research, put forward and practiced "joint training" this new teaching model, with more professional, more university joint design as the core, combining social forces as the premise, and with the students as the basic architecture speciality graduation design mode. After many years of exploration, not only in the graduation design teaching breakthrough in the basic theory, and in teaching practice against architecture speciality of graduation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a series of effective reform measures, seize the graduation design, the selection of subject, intermediate process, final evaluation, and other key links in graduates an all-round, multi-level training, teaching quality get improved steadily.
[key words] joint training; Architecture; Graduation design; 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要求”与“社会需求”间的落差
大多数高校中的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进行的情况却是相当令人不满意的。学生一则为了就业不得不把精力丰要放在社会实践上,二则抱着学校课程再没有多少新鲜东西可学,不如到设计公司去实践的态度,对设计课题缺乏研究,对自身缺乏更高的追求,反映在设计成果的质量上不尽如人意。
2、“类型设计”与“社会实践”间的矛盾
建筑学的设计课程设置一直沿用“类型设计”的教学方法,即在大学五年的设计课程中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类型的设计,通过由简入繁的教学安排,使学生逐步掌握与领悟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毕业设计也不例外。教学内容的主要切入点依然是平面功能组织、建筑造型等传统内容。教学方法也与课程设计大同小异,缺乏新内容和新方法。
3、“命题规模”与“实际项目”的差异
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较多地强调了建筑的综合性与复杂性,题目的设置普遍面积过大,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忙于应付复杂的题目中各种场地、功能、流线的矛盾,而对建筑的空间、造型、尺度比例、细部与构造等问题推敲不足,导致在有限时间内的设计深度不够,难以面对参加工作之后的设计深度要求。
4、“教学管理”与“工作压力”的冲突
由于目前各大高校在毕业设计前期都有设计院实习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就学生而言,在毕业设计阶段为了联系个好的设计院,有个好表现往往造成没有多少时间投入毕业设计,这一点在我校表现得也很突出,这也使得教学管理的工作加大。
“联合培养”毕业设计教学实践
在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中,绝大多数高校是由一名老师带数名学生,忽视各学科理论、各高校理念之的交流,导致学生视野狭窄,不利于培养跨学科复合应用型的人才。为了克服上述弊端,联合毕业设计应运而生。本文以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相关教学实例,探讨联合毕业设计的多种形式。
联合不同专业
我校建筑学系在近几年的毕业设计中实行老师分组合作的模式,使学生得到了更科学的建筑设计指导。建筑学毕业设计与建筑工程、建筑环境和给水排水工程等3个专业均有密切联系,四个专业的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个建筑设计任务。这种跨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对毕业设计协作的需求,使各个学生能够理解建筑设计中涉及到的所有内容,为今后的设计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联合不同高校
近些年各大建筑院校相继启动多校联合毕业设计,如“2008七校联合毕业设计”,题为“城市建筑的更新与再生——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现代工业博物馆群设计”。联合设计的开题、中期汇报和最终评讲安排在不同学校,各校老师针对设计课题准备了讲座,增加了各校师生的接触面和交流机会。在各校学生的设计中,体现出各自不同的设计理念和特点,如有的重视空间形态,有的侧重于设计的深度,有的致力于世博会期间的组织和利用,这样多校的联合设计起到了将各校资源最大化的作用。类似上述情况的还有 “2007六校联合毕业设计”、“UA城大学校园概念设计”等。自此,许多一般建筑院校也开始陆续进行联合毕业设计的尝试。
联合社会力量
下一篇:[300字]下雪了的作文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