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一勋章事迹和颁奖词(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七一勋章表彰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颁奖词强调无私奉献、坚定信念,激励全社会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最新七一勋章事迹和颁奖词(通用8篇)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七一勋章事迹和颁奖词【第一篇】

,供大家参考。

袁隆平不仅是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而且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头雁”,杂交水稻研究的每一发展阶段、每一项重大创新,都离不开他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下面是网友给大家分享的“最新七一勋章事迹和颁奖词(通用8篇)”,希望大家喜欢!

袁隆平的形象可谓“几十年如一日”的“农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驼,平头,一身过时衣,两腿烂泥巴。但也就是他,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证书和500万元的高额奖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获奖,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不仅仅搅动了人们对科学家的好奇,更引起人们对大奖的产生以及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关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杂交水稻“南优2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水稻平均增产20%,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38亿亩,增产稻谷3600亿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应用,到2000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2000年,“超级杂交稻”达到农业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标,突破日本专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论极限产量,被全国400位院士评选为“200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第一项成果。

2000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说,他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利用基因技术育出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目标是2005年实现大面积推广。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等八项国际奖。

他的成果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可以说没有他,我们老百姓还是吃不饱,还是会挨饿,但是为了让人民吃饭,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你知道吗?1960年7月他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从此便开始独自研究杂交水稻,那时他的家人都不支持他,认为他一个大学生去种什么田。后来1997年,她才有了自己的团队来研究。而1960年——1997年这37年间,他都独自一人奋斗,在稻田与实验室间。

听过一个故事,就是在时期袁老将他保护级的实验品种在4分田中,后来,稻株被收,他看见一口深井中,竟还有几株竟奋不顾身地跳下去。可以说没有这几株实验稻就没有今天的杂交水稻,袁老奋不顾身可以说今天的粮食是袁老拿生命换来的呀。

袁老在采访中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简简单单几句话虽使用了夸张却难看出他的雄心壮志。袁老,您逝世了,我们一定会完成您未完成的梦想的!

采访中,记者问袁隆平“如果您再次看饥荒您会怎么做……”主持人话音刚落袁隆平院士便马上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这是一个人对他产品的最大自信,也足以看出,他对杂交水稻的用心良苦体现了他的初心。2021年5月22日13时17分32秒袁隆平院士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当时许许多多的人站在医院门口目送车对远去路过之处设有几辆车,就算有也是停下鸣笛致敬。场面,一度十分壮观。本来我还想什么时候能见他一面,因为离得比较近吗?这下,可是再见不到了。

雨,落下来,又慢慢下大。这场雨带走了袁隆平院士,都将他印在了我们的心底。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50多年来,他不畏艰辛、执著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30多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袁隆平院士不仅是中国的袁隆平,也是世界的袁隆平。

陈至立说,袁隆平院士为科学界作出了表率,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他的先进事迹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他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一位德学双馨的科学家,他的永不满足的科学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令人感动,催人奋进。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集中体现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平易近人、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他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研究,“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袁隆平院士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献身精神;

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

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

着眼长远、奖掖后学、汇聚人才的团队精神。

刘延东在座谈时说,袁隆平院士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对国家和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还是杰出的无党派代表人士,在参政议政方面也作出了突出成绩。我们要在广大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中开展向袁隆平院士学习的活动,使新一代无党派人士继承优良传统,搞好政治交接,更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

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却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外界对袁隆平爷爷最动人的一句评价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粒种子是怎么找到的,14天,14万株水稻,他左手持放大镜,右手拿镊子,弯腰弓步,在湘西稻田一株一株地找,终于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水稻。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爷爷发现一株稻株结出了230多粒稻子,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的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在袁隆平爷爷的努力坚持下,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断研发,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水稻亩产从700公斤突破到1200公斤,袁隆平爷爷带领着他的团队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这样的辉煌成就真是令我佩服。

跟他学习最先进的育苗技术,亲切地喊他“爸爸”。是的,他不愧被称为世界人民的“爸爸”。袁隆平爷爷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他去长不出庄稼的马达加斯加开荒,去仙人掌都种不出的迪拜种水稻,不仅是我,许多的外国专家也由衷地佩服他。

袁隆平爷爷的事迹时时刻刻鼓舞着我:他造福世界的技术,攻坚克难的勇气,乐观豁达的心态,低调谦逊的美德,没有一项不令我佩服,而最让我钦佩的,却是他那专注、坚持、毕生逐梦的信念。2021年5月22日,91岁的袁隆平爷爷离开了我们。巨星会陨落,光芒永不灭!袁隆平爷爷一定变成了天上的恒星,正含情脉脉地凝望着大地的五谷丰登吧。记得您曾说:人生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而我想对您——我最最崇敬的人说:我会好好吃饭,也会努力做一粒好种子!

材料。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经过一夜忐忑等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军的中国超级杂交稻今日成功通过亩产900公斤世界纪录大考。这位年过八旬的耄耋老者当日向媒体揭秘了令世界侧目的中国“超级种子”。

2011年9月18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率领的中国农业部超级杂交稻验收专家组,对位于湖南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的亩“y两优2号”超级稻试验田进行了现场抽签验收。程式华次日公布的验收结果称,这片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公斤,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大获成功。

仅日本曾在分小面积土地上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杂交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始终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无人登临的高峰。

自上世纪以来,由袁隆平领衔的中国科研团队曾先后于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两大世界难关,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七一勋章事迹和颁奖词【第二篇】

王书茂,海南琼海人,1996年6月入党,他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参与南沙岛礁建设,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此外他还带领群众造大船、闯深海,发展休闲渔业、建起海洋民宿,实现共同致富。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占山,河北丰南人,1948年8月入党。他是战功赫赫的百战老兵,先后参加辽沈、平津、衡宝、两广、抗美援朝、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出生入死、英勇杀敌,4次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在抗美援朝金城战役中,带领战友坚守阵地4天4夜,打退敌人38次进攻,歼敌400余人。荣获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王占山离休后,仍然情系国防事业,倾心传播红色革命基因。

能考走一个算一个。

筹来了钱,可筹不来分数。

张桂梅本以为,只要提供给这些女孩机会,学习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她发现这些学生基础差,试卷测验几乎都不合格。

质疑的声音不止。张桂梅去县里开会,听到人议论,“说得可好,成绩那么差出来怎么办?”“如果只给机会她不学,那么这个机会等于没有,等于养她3年。”高一还未结束,她意识到这是个“严肃问题”,“高中要讲分数,不讲分数,高考设置就没有用。”

17个老师走了9个。心灰意冷时,她怕耽误学生,找县里反映,想将学生分到其他高中就读,遭到数落,“不让你干你非干。”

后来她给老师下任务,一个班要考上多少一本和二本。她希望学校出清华北大毕业生。

更直接的方式是打时间战。晚休时间从晚上9点半延长到10点半,最后延到12点20分。学生从6点起床提早到5点半,只有5小时睡眠时间。每天下午,学生回宿舍洗漱15分钟,穿拖鞋回教室,以便晚上回宿舍躺下就能休息。

刚建校那会,为了给学生余出更多学习时间,学校卫生被老师包揽。早上6点,全体老师要起床打扫校园。建设中的工地四处是灰,一下雨都是泥巴,老师们要去沟里抬水,把水泥板冲洗干净。

每次临近放假,张桂梅跟学生商量,再干两天,结果干着干着开学了,第一届学生只在寒假休息了几天。有人给张桂梅起外号“周扒皮”“魔鬼”“半夜鸡叫”,那时的张桂梅每天守在教室门口,有学生坐着睡觉,她就把学生捅醒。后来,学生打瞌睡会主动站着听课。

吃饭时间被压缩到10分钟。张桂梅要求食堂饭不能太烫,菜炒出来,要及时扣上锅,不能过凉,她计算,一分钟能有30个学生打饭,159人5分钟能全部打完,最后一个学生也能有5分钟吃饭时间。为了加快递碗的速度,张桂梅不允许学生就餐过程中说话。

为了节省时间,女高学生去县医院看病不需要排队。有医生听说吃饭只花10分钟,向张桂梅抗议学生压力太大,还有人骂她没儿没女,不知道心疼别人家孩子,张桂梅毫不在意,“只要不伤害她们,对她们有意义,就这么干。”

实际上,学校也曾有过一段“民主”时期,张桂梅借鉴其他重点高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她在旁边听,发现讨论什么的都有,随即叫停。起初,学生6点半起床,9点半休息,结果学生越来越懒,成绩越来越差。

张桂梅希望,学生能养成好习惯,有限的时间干特定的事,“干不完你就亏了”。有的女生爱干净,早上4点就起床洗漱。张桂梅于是将水停用,只在上午5点半到下午6点间放水,逼着学生休息。睡觉前,学生们提前用盆接满水,用来冲洗厕所,内裤有时要积攒到周末洗。每周末仅有两三个小时休息,学校没有澡堂,学生要去校外宾馆洗。

刚进校的17名教师没有一位教过高中,张桂梅带着他们去丽江学习。一位老师记得,那会学校流行评课,教室后面坐一排老师,专挑讲课老师的缺点。板书哪里不到位,课哪里有毛病,老师们常常互相不服气,当场顶起来,一堂课火药十足,“女老师有的记仇嘞,下课了还追着问,你讲给我听听。”

张桂梅鼓励这种争吵,反对互捧。一次评课,听到老师们互评只讲好的,她提起凳子就走人,把10多个老师晾在一边。

学校花费18万元去各个高中买试卷,开启题海战术。学生们高一高二上完课,高三刷题。有人说这种刷题方式不科学,她说,“我们不管科不科学,能考走一个好学校算一个。”

第一年,张桂梅在儿童之家和学校两头奔波,一边是50多个需要照料的孩子,一边是96个渴望考出大山的女孩,做着做着工作时间就没了,她“把自己的生活忘了”。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第一年,首次设立“七一勋章”,其历史意义、实践意义、现实意义不言而喻。我们每个人入党时,都会感到非常荣耀,被党组织和他人祝贺,这也是党的“荣誉”。由此更想起一则买“党像”的故事,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一位老农听喇叭里反复广播“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就步行70多里路到县城,要买这“两个人”的画像,售货员告诉他,只有毛主席的画像,没有共产党的画像,可老农不理解:歌都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怎么会没他的画像?这背后隐喻的东西:老百姓认识共产党,都是从身边的共产党员认识的,在人民群众眼里,共产党员的“员”字是常常被省略掉的,“共产党员”就是“共产党”,党员的形象与党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一艘红船承载的十几人到如今的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100多万名党员的巍峨巨轮,从西柏坡到天安门,从筚路蓝缕到蓬勃壮大,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人民信仰和艰苦奋斗走过了百年沧桑,铸就了百年辉煌,更印证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井冈山,我们党靠着艰苦奋斗的作风建立了中国革命根据地;在延安,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在物资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开展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正是这种奋斗、担当、拼搏的力量,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共产党是种子,到哪里在哪里开花结果”、“共产党是鱼儿,人民是水,鱼儿离不开水”、“党是妈妈,教我道理,把我养大”……还有很多这样的俚俗之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里,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由于坚守崇高信仰,于是就有了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能够断头流血以从之,勇往直前以赴之,殚精竭虑以成之。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从“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焦裕禄,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从“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责”的黄大年,到甘做人民“樵夫”的廖俊波……他们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29名“七一勋章”提名者,29面共产党员的旗帜,他们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的共产党人就是由特殊材料制成,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党内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真正的共产党人,就是能够坚守平凡,并以平凡成就伟大。所以,共产党员不分职位高低,不图名利享受,唯有牢记初心,立足平凡、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一心为民。这样,党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你,你即使再平凡,也会闪闪发光,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尊敬。

今日之中国,清晰勾画出走向民族复兴的方略和路径,中国共产党人正以攻城拔寨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宏伟蓝图铺展在神州大地上。新时代、新征途、新使命,还有许许多多新的“娄山险关”需要我们齐心跨越,还有许许多多新的“大渡铁索”需要我们奋勇征服。开展颁授和表彰工作,为启航新征程树立学习榜样、树起价值标杆、注入精神力量,其本身就是一次生动学习的过程,一次精神洗礼的过程,一次心灵震撼的过程,也是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追求先进的过程,必将激励和感召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创造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颁授“七一勋章”,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充分展示功勋模范和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范,充分展示广大党组织和党员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大力弘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有利于推动全党形成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以“优秀”为标杆,以功勋模范人物为榜样,更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经历百年风雨,九千五百多万党员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险,砥砺前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涌现无数优秀党员,肩负民族之理想使命,留下彪炳史册的光辉事迹。网友近期将陆续宣传“七一勋章”获得者先进事迹。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

为国护海寸步不让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王书茂,海南琼海人,1996年6月入党,他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参与南沙岛礁建设,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此外他还带领群众造大船、闯深海,发展休闲渔业、建起海洋民宿,实现共同致富。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王书茂说。

这不是给他一个人的荣誉。

是给所有守卫南海的渔民的荣誉。

是给所有海南党员、

海南人民的荣誉。

“总书记先开了口:

‘我知道,你是老王’”

人们注意到。

习近平总书记。

在向王书茂颁授勋章时。

与他进行了简短而亲切的交谈。

他们说了什么?

“走到总书记面前时,我正准备介绍自己,总书记就先开了口:‘我知道,你是老王。’”颁授仪式后,王书茂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听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叫“老王”,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下来。

“这是第六次与习总书记‘面对面’,前几次分别是总书记来海南视察时,以及我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来京接受表彰的时候。”王书茂说。

王书茂第一次见习近平总书记是2013年4月。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琼海市潭门镇看望渔民群众,随后登上一艘从南海捕鱼归来的渔船,询问渔民出海捕鱼和收入情况,并看望慰问了由潭门渔民组成的海上民兵连。

“习总书记鼓励我们‘造大船、闯深海、抓大鱼’。我们一直朝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努力着。”王书茂说,以前出海都是木船、小船,现在有了大吨位渔船,还有北斗星通讯导航系统指引方向。在耕耘南海的同时,渔民还发展休闲渔业、建起海洋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这次参加颁授仪式,王书茂向习近平总书记简要汇报了这几年潭门渔民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

“总书记非常惦记潭门渔民,惦记海南人民。他勉励我继续带领渔民群众耕耘和守护祖国的南海。”王书茂说,“我向总书记转达了海南人民对他的问候,邀请他有机会一定要再来海南、再来潭门看看,看看这里发生的变化。”

“这些伤痕是。

我的‘成长印记’”

“为国护海的模范”

王书茂在上台接受勋章时。

主持人这样介绍他。

“‘为国护海’这四个字,

也一直刻在我心中。”王书茂说。

王书茂出生在海洋世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潭门镇,从小就跟随父辈闯荡南海。

潭门港是海南岛通往南海诸岛最近最便利的港口之一,也是南海各作业渔场的后勤给养和鱼货集散基地。在我国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海海域,潭门渔民自古就在这里进行渔业生产。

“我们潭门人世代都在南海抓鱼,这片海域就是我们的‘祖宗海’‘责任田’,我们要守护好!”王书茂说。

1985年,潭门海上民兵连成立,王书茂成为最早的成员之一,随后担任副连长。此后,他一边在海上辛勤劳作,一边积极组建“守卫祖国南大门”的民间力量。

多年来,王书茂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同时,他在参与南沙岛礁建设中主动请缨,甚至带领家人一起开船运送建筑材料,留下了“三代同堂建设南沙”的佳话。

在一次岛礁建设中,王书茂开着自己的小渔船,不畏风雨一趟一趟地往返于潭门和南沙之间,连续工作100多个日夜,为建设前方运送建筑材料和给养物品。由于高强度紫外线辐射,他的皮肤受到灼伤,家人和战友都劝他休养治疗,可他依然坚持运送完最后一批物资。2018年12月10日,在琼海市潭门镇,潭门镇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王书茂在组织民兵开展训练任务。海南日报记者宋国强摄。

长此以往,王书茂的脸上、身上都留下了十分明显的皲裂。“这些伤痕是我的‘成长印记’。”他总是这样调侃,但最后一定会严肃地加上一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不怕辛苦、不怕牺牲。”

“这枚勋章分量很重,

是对我最大的鞭策”

“这枚勋章分量很重,

既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也是对我最大的鞭策。”

王书茂说,

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岸上,

他都要担当起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今年65岁的王书茂,当选为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新的岗位,有着新的任务。”王书茂说,他将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带领渔民转产转业,走上致富之路。2018年11月,王书茂(右)在潭门边防派出所“南海110”值班室内,了解在南海从事渔业捕捞和工程建设的渔船动态情况。海南日报记者宋国强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书茂一直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年来,他带领群众造大船、闯深海、抓大鱼,主动关心帮助家里困难的村民,毫无保留地传授航海捕鱼经验技术,是远近闻名的“双带”典型。

潭门村村民李瑞波和王诗永是王书茂船上的临时雇员,生活十分困难。了解情况后,王书茂便向他们传授捕鱼经验技术。在他的帮扶下,李瑞波和王诗永都购买了渔船,自己当上了“船老大”,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随着国家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很多渔民需要转产转业。王书茂开始探索以渔船入股的方式,尝试一条发展休闲渔业、建立海洋民宿的路子,努力让渔民没有赶海的辛苦,生活也可以富足。

“只有让南海越来越美丽、

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才无愧于这枚勋章,

无愧于共产党员的身份。”

王书茂说。

“七一勋章”获得者买买提江·吾买尔强基固本建家园民族团结一家亲。

买买提江·吾买尔,维吾尔族,新疆伊宁人,1973年7月入党。他是旗帜鲜明同“三股势力”作坚决斗争的先进模范,他坚持强基固本,大抓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他担任新疆伊宁县温亚尔乡布力开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中,村里未发生一起暴恐事件。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开办国语幼儿园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作出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宏塔共产党人革命传统优良家风的传承人。

李宏塔,河北乐亭人,1978年4月入党。他是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典范,在民政系统工作18年间,他视孤寡老人为父母、视孤残儿童为子女、视民政对象为亲人,每年至少一半时间在基层度过。作为共产党人革命传统、优良家风的传承人,他始终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以严治家,秉持了“革命传统代代传,坚持宗旨为人民”的不变信念。

“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天一医者仁心照昆仑守望生命为高原。

吴天一,塔吉克族,新疆伊犁人,1982年5月入党。他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辛育龄,河北高阳人,1921年2月生,1939年7月入党。他是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战争时期,他曾与白求恩并肩战斗,多次冲上前线救治伤员。和平年代,他长期致力于我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是中国人体肺移植手术第一人,在胸外科领域多个方面取得“从0到1”的突破,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点亮贫困山区女孩梦想的“校长妈妈”

张桂梅,满族,辽宁岫岩人,1998年4月入党。她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是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张妈妈”。她探索形成“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特色教学模式,用红色基因树人铸魂。拖着病体忘我工作,持续12年家访超过1600户,行程11万余公里。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陆元九,安徽来安人,1982年12月入党。他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作为早期出国留学的博士,新中国成立初期,陆元九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怀抱,潜心研究,矢志奉献。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创造性运用自动控制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论述,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七一勋章”获得者陈红军(已故)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领土主权。

陈红军,甘肃两当人,1987年3月生,2009年4月入党,2020年6月牺牲。他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坚守高原边防10年,带领官兵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2020年6月15日,奉命带队前往一线紧急支援,在同外军战斗中,英勇作战、誓死不屈,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壮烈牺牲。陈红军被追授“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林丹扎根社区40余年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林丹,福建福州人,1985年8月入党。她是社区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扎根社区40余年,始终为民爱民,当好党的“传声筒”、群众的“服务员”,脚踏实地做好社区每一项工作。她以党建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服务,设立居民恳谈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把党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卓嘎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每一寸土地。

卓嘎,藏族,西藏隆子人,1996年7月入党。她是爱国守边精神的传承者,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坚定信念,数十年如一日以抵边放牧、巡逻的方式守护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国旗挂遍走过的每一条路,践行了“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的承诺。她还积极宣讲党的恩情,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时代楷模”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一心向党赤诚为民的“草鞋书记”

周永开,四川巴中人,1945年8月入党。解放前,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川北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恪尽职守推动地方发展、脱贫攻坚、改善民生和生态建设,是群众心中的“草鞋书记”。离休后他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在当地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一生追随党、赤诚为人民,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柴云振(已故)硝烟战场无畏生死解甲归田默默耕耘。

柴云振,四川岳池人。1926年11月生,1949年12月入党,2018年12月去世。作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的原型之一,他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51年在抗美援朝朴达峰阻击战中,杀敌百余人,浴血奋战到孤身一人;他是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的获得者,被朝鲜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2年,柴云振伤残复员回乡务农,却从未提起自己的功绩,默默在耕耘在工作岗位上。

在战场上,他无畏生死,一心保家卫国;脱下军装,他不计名利,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七一勋章”获得者郭瑞祥战斗英雄矢志坚守初心的红军战士。

郭瑞祥,河北魏县人,1937年3月入党。他是矢志坚守初心的红军战士,16岁投身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冀南战斗、反扫荡战役、肖渠战斗、曹县东南反顽战役等,作战英勇。解放战争时期,在情况非常危急、部队成分不纯的情况下,及时整顿健全组织、加强党的领导,有效挽救危局。离休后,他生活简朴,始终保持红军的政治本色。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的“当代愚公”

黄大发,贵州遵义人,1959年11月入党。他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是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楷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已故)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

黄文秀,壮族,广西田阳人,1989年4月生,2011年6月入党,2019年6月去世。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她是脱贫攻坚一线挥洒汗水、忘我奉献的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被追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勤勤恳恳平凡岗位干出不平凡业绩。

黄宝妹,上海人,1952年11月入党。她是新中国纺织工人的优秀代表,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勤学苦练、大胆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实现“全国人民穿好衣”的梦想,黄宝妹在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退休后坚持发光发热,参与多地多个棉纺厂建设,积极服务居民群众,直播宣讲劳模精神、宣讲党的优良传统。两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崔道植痕检“神探”60余年刑侦生涯屡立奇功。

崔道植,朝鲜族,吉林梅河口人,1953年12月入党。他是我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60余年刑侦生涯,检验鉴定7000余件痕迹物证,参与办理1200余起重特大案件疑难痕迹检验鉴定,无一差错。研发现场痕迹物证图像处理、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80多岁高龄仍忘我工作,参与破获久侦未破的系列案件。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塑造经典形象传承艺术艺德。

蓝天野,河北饶阳人,1945年9月入党。他将一生奉献给人民文艺事业。青年时代参加革命,从事进步文艺活动。解放后,出演或导演《蜕变》、《茶馆》、《家》等数十部优秀文艺作品,塑造众多经典人物形象,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导演的岗位上光荣离休。传承艺术艺德,发掘和培养一大批文艺界领军人才,为中国话剧艺术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等。

“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为国巡边50年边境线上“活界碑”

魏德友,山东沂水人,1983年6月入党。他和妻子坚守在新疆毗邻边境线的无人区,把家安在边境线上,为国巡边50多年,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管控区内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他的家被称为“不换防的夫妻哨所”。魏德友巡边总里程达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5圈,被誉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他是兵团精神的典型代表,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瞿独伊赓续红色基因满腔热情忠诚为党。

瞿独伊,浙江萧山人,1946年8月入党。她是赓续红色基因的革命先烈后代,1941年被捕入狱,面对敌人威逼利诱,绝不屈服。开国大典上,她用俄语向全世界播出毛主席讲话,作为我国第一批驻外记者赴莫斯科建立新华社记者站,其间多次担任周总理和中国访苏代表团的翻译。瞿独伊一生淡泊名利,从不向党伸手,从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范。

赵昌麟孔令桐蒋自荣。

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长期从事国家战略产品科研与管理,不计较个人得失,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长年坚守科研、生产第一线,。当试验平台受台风影响出现重大险情,危急时刻,他们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挺身而出带领同志组成抢险队,冒着狂风涌浪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时壮烈牺牲,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

王继才同志始终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安排,自1986年起,毅然担起守卫黄海前哨开山岛的重任。他和妻子以海岛为家、与艰苦为伴,坚持每天升起国旗,每天按时巡岛,护航标、写日志,与走私、偷渡等不法分子作斗争,守岛32年只有5个春节与家人团聚,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海防事业,在执勤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爱国奉献的忠诚答卷。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言、用奋斗书写时代篇章。

我们要学习他们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我们要学习他们恪尽职守、担当有为的敬业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不务虚功、干在实处,主动担责、全力尽责,以实干诠释使命,以实干创造实绩。

我们要学习他们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境界,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艰苦奋斗、建功立业,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住,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

我们要学习他们淡泊名利、清廉自守的道德情操,清白做人、干净干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

七一勋章事迹和颁奖词【第三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7月4日,91岁的老党员周永开同志与百名纪检干部一起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他腰身直挺,目光坚定,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1945年初秋,17岁的周永开握指成拳,面对鲜红的党旗,首次宣誓,至今他仍能感受到心底的澎湃。他从入党至今的74年间,入党的初心始终保持着最初的鲜红颜色,无论是在隐蔽战线上与敌人的殊死搏斗,还是在县委书记任上紧密联系群众,建设美好家园,不管是担任地区纪委书记任上与腐败分子的坚决斗争,还是离休后带领百姓在花萼山用心探索“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都始终遵循着初心的指引、践行着神圣的使命。

“党是我一生的追随”,91岁的周永开同志经常说。周永开同志入党74年来,无论是在职还是离休后,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一种青山常在、信仰永存的忠诚,生动诠释着“党员职务可以退休,但党员的使命不能退休”。周永开同志的先进事迹,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情怀,激励着我们广大党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当前,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广大党员更应该学习周永开同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真正以周永开同志为学习标杆,无论处于在职还是退休状态,都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矢志不渝坚守入党初心,始终为党分忧、为党奉献,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同时,要时刻增强党性修养,严于律己,自觉提高本领、能力,勇于担当,披坚执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献自己的最大力量,真正展现新时代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

学习老英雄,学习他无限忠诚,永葆党员本色。在周永开身上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艰苦朴素的干事作风、对党的事业的恒心、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始终坚持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倾听百姓心声,解群众之所急,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尊重。

学习老英雄,学习他坚守初心,永葆党员本色。在周永开身上有一颗为人民服务永不停歇的初心,也是身为共产党员使命担当的执着和坚持。我们要学习周永开“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情怀,也要学习他对党的事业矢志不渝的信仰。

桑榆未晚霞满天,人间最重是晚情。91岁的周永开同志尚能如此,我们身为党员干部更应该守住初心,为民服务,以及始终不变的拼搏精神,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不断书写新时代党的新荣光。

参加工作,历任原巴中县委书记、达县地委副书记、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等职务,1991年6月离休。

周永开同志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典范,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解放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川北地区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是一生的追随”的座右铭。在职期间,他恪尽职守、苦干实干,带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推动原巴中县林业发展成为全国先进,顶着压力查办大案,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离休后,他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牵头组建退休干部义务护林队,不遗余力参与万源市花萼山护林造林,推动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以旺盛的革命热情坚守“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的朴实承诺。他把群众当亲人,多次拿出离休费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先后捐资万余元,连续10年资助数十名花萼山贫困学生。他自掏腰包为花萼山群众购买中药材种苗,推动成立川陕萼贝专业合作社,带动老区人民规模种植、脱贫致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周老革命”。他对自己和家人始终严格要求,主动放弃单位集资建房选房名额,至今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的老家属院,绝大部分家具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用品,一辈子没有给子女挣下值钱的家产,更没有帮亲友开过一次“后门”。周永开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赢得广泛赞誉,先后获得“四川省跨世纪杰出老人”“十佳老有所为楷模”等荣誉,2004年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全省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省委决定,授予周永开同志“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周永开同志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我们要以周永开同志为榜样,像他那样坚守初心、对党忠诚,始终保持崇高信仰,时刻牢记共产党员身份,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像他那样担当使命、执着奋斗,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拼搏向前,苦干实干、开拓进取,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像他那样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像他那样淡泊名利、廉洁奉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我们要向周永开同志学习,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拼搏奋进、砥砺前行,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派驻县委办纪检监察组组长徐斌。

有幸聆听了周永开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入党70余年的他,坚守信仰、对党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周永开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我们前行的灯塔,为我们照亮了道路。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要学习和传承周永开同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信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切实把工作落地落实落细,敢动真、敢碰硬,为纪检监察事业作出贡献。

派驻县政府办纪检监察组组长李海嘉。

“党是我一生的追随,入党是我人生中最正确、也是干的最大的一件事,共产党人要有一颗公心,一定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92岁高龄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掷地有声地向全省纪检监察干部讲述着他的入党、工作、离休后的经历。情深处,我饱含激动的泪水,看到了他为群众谋幸福所付出的心血,看到了他年过九旬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革命热情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作为一名纪检监察新兵,要继承和发扬周永开同志的榜样精神,坚守好初心、担负起使命,敢字为先、干字当头,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用自己辛劳的汗水,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谱写一曲无悔的青春赞歌!

派驻县委政法委纪检监察组组长王维意。

有幸聆听了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被老党员周永开同志高尚的品质、人格魅力、精彩人生所深深吸引。入党70多年,周永开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朴实语言书写了不平凡的一生。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要坚守初心,砥砺前行;要以周永开同志为榜样,学习和传承他身上的奋斗精神、开拓精神、奉献精神、为民情怀;要将学习先进事迹转化实际行动,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努力提升监督执纪执法本领;时刻牢记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派驻县发改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吴山。

“我去世后既不要坟,也不要碑,把我的躯体埋在花萼山的一棵树下,作为养料。”周永开,不再是一个姓名,而是作为共产党人的“标签”。在他的身上,我看到的不是“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而是一天入党,终生为党的政治品格。在监督执纪执法工作中,我要从中汲取那份纯粹、品位那份担当、坚守那份信仰,不断为党和国家事业凝心聚力、添砖加瓦,在逆境中砥砺前行、在磨难中茁壮成长、在风雨中解缆起航,正如周永开同志说的那样:“宁愿得罪少数人,也要让多数人相信我们。”

派驻县住建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林军。

观看了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周永开同志,不管是在战争年代,冒着生命危险干革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心怀群众,勇于同腐败行为作斗争;还是在离休以后,仍然带领着革命老区群众走向脱贫致富之路。周永开同志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党是我一生的追随”的座右铭。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以周永开同志精神之光照亮我监督执纪执法道路,在监督执纪中敢于碰硬、敢于较真,切实做到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摒弃私心杂念,一心为党为人民,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罗波乡纪委副书记方敏。

收看收听了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我身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学习周永开同志的优秀品质,做好人民公仆,要敢于担当,以清正廉洁作为立身之本,以为民造福作为不懈追求。“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很庆幸身边有很多像周永开同志一样为人民群众的福祉默默奉献的人,他们都是我的榜样,虽身处平凡的岗位,但并不平庸。今后我将继续前行,在党的带领下一路披荆斩棘,书写辉煌。

汉阳镇纪委书记冯刚。

“要敢于监督,为党执纪执法。”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周永开同志对全省纪检监察干部提出了殷切希望,这句话也一直萦绕在我耳旁久久不能散去。作为新时代的乡镇纪检干部,要以周永开同志这面镜子为鉴,对标对表,对家庭要正上梁,治下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对工作要坚定信仰、对党忠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恪尽职守、担当使命,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七一勋章事迹和颁奖词【第四篇】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酷统治下,它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活动的环境。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支持北伐,没有条件纪念党的诞生。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最新七一勋章事迹和颁奖词(通用8篇)”,我国建立起以“入党志愿书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七一勋章”“八一勋章”“友谊勋章”以及功勋簿的“五章一簿”功勋荣誉表彰制度。此次“七一勋章”的评选,是表彰制度建立以来的首次,在建党百年的时空背景下,更显特殊与隆重。

“七一勋章”获得者中,有曾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有常年坚守边疆、巩固国防的戍边英雄;有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优秀干部;有兢兢业业、锐意探索的专家人才。有人历经革命斗争与建设改革的各个年代,阅尽世纪沧桑;也有人正值芳华,却为了国家的尊严、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宝贵青春。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初心与使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他们值得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接受全党全国人民最崇高的敬意。

向“七一勋章”获得者致敬,是对一个世纪以来无数共产党员伟岸身影的深情回望。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离不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前赴后继、矢志不渝。在今天,仍有很多共产党员或在平凡岗位贡献不平凡业绩,或在本不平凡的岗位做出更不平凡的伟绩。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涌现出的杰出模范,再一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再一次强有力地证明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向“七一勋章”获得者致敬,是向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致敬。这次获颁“七一勋章”的功勋党员,出生年代、人生轨迹并不相同,或壮怀激烈,或淡泊一生,却在共同的信仰下砥砺奋进,用坚守诠释忠诚。在他们的身上,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彰显得淋漓尽致;他们的坚定信念、优良作风、崇高精神、红色气质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汇聚于胸前那枚闪亮的党徽,映射出耀眼光芒。

如果说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一部鸿篇巨著,那么“七一勋章”将是字里行间高亮而瞩目的一组标注。让我们致敬红色勋章,传承红色基因,在澎湃激荡的时代潮流中继续前进!

女,汉族,1935年9月生,1954年6月入党,安徽无为人,安徽省原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副经理。解放战争时期支前英模的杰出代表,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渡江战役中,年仅14岁参加“渡江突击队”,在手臂中弹的情况下依然咬牙坚持,不畏枪林弹雨6次横渡长江,运送3批解放军成功登岸。毛主席亲切接见她,并题词“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参加工作后从不以功臣自居,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为党工作;离休后义务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300多场次。荣获“一等渡江功臣”、“支前模范”等称号。

男,汉族,1956年12月生,1996年6月入党,海南琼海人,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潭门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为国护海的模范,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参与南沙岛礁建设,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带领群众造大船、闯深海,发展休闲渔业、建起海洋民宿,实现共同致富。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

七一勋章用于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它与共和国勋章、八一勋章、友谊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和功勋薄一齐,构成了“五章一薄”,是我国最高党内最高荣誉。

“七一勋章”既是对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的褒奖,也是对全体党员在新时代坚定理想信仰、践行初心使命、争做合格共产党员的激励,已产生的29名提名建议人选。他们是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榜样。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我们党百年前诞生之时就立下的初心,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入党时作出的庄严宣誓。29名“七一勋章”提名者,他们是全党9000多万党员的优秀代表,他们的事迹无不感人:王xx,一名战功赫赫的百战老兵;马毛姐,一位解放战争时期支前英模的杰出代表、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张桂梅,一位普通的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儿童福利院院长;黄文秀,一位将生命定格在扶贫道路上的年轻共产党员……他们可能默默无闻,却都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忠诚,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服务,这也是全体党员应该向他们学习和必备的素质。

通过颁授“七一勋章”,表彰先进,我党的光辉形象必将在全国广大人民中更加威武辉煌,也必将鼓舞全党上下党员干部,、牢记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立起以“入党志愿书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七一勋章”“八一勋章”“友谊勋章”以及功勋簿的“五章一簿”功勋荣誉表彰制度。此次“七一勋章”的评选,是表彰制度建立以来的首次,在建党百年的时空背景下,更显特殊与隆重。

“七一勋章”获得者中,有曾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有常年坚守边疆、巩固国防的戍边英雄;有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优秀干部;有兢兢业业、锐意探索的专家人才。有人历经革命斗争与建设改革的各个年代,阅尽世纪沧桑;也有人正值芳华,却为了国家的尊严、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宝贵青春。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初心与使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他们值得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接受全党全国人民最崇高的敬意。

向“七一勋章”获得者致敬,是对一个世纪以来无数共产党员伟岸身影的深情回望。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离不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前赴后继、矢志不渝。在今天,仍有很多共产党员或在平凡岗位贡献不平凡业绩,或在本不平凡的岗位做出更不平凡的伟绩。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涌现出的杰出模范,再一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再一次强有力地证明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向“七一勋章”获得者致敬,是向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致敬。这次获颁“七一勋章”的功勋党员,出生年代、人生轨迹并不相同,或壮怀激烈,或淡泊一生,却在共同的信仰下砥砺奋进,用坚守诠释忠诚。在他们的身上,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彰显得淋漓尽致;他们的坚定信念、优良作风、崇高精神、红色气质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汇聚于胸前那枚闪亮的党徽,映射出耀眼光芒。

如果说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一部鸿篇巨著,那么“七一勋章”将是字里行间高亮而瞩目的一组标注。让我们致敬红色勋章,传承红色基因,在澎湃激荡的时代潮流中继续前进!

开天辟地,举世无双;春秋百载,正值韶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将以中共中央名义首次颁授“七一勋章”作为重要的庆祝活动之一,不仅是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表彰,更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激励和动员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凝聚圆梦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

勋章的背后,是功勋模范、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范。社会需要榜样,时代需要偶像。邓稼先、钱学森……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闪亮的名字,我们的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才能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冲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途中,涌现出千千万万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务实敬业、顽强拼搏的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点赞先进典型和模范,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这一枚勋章,蕴含的是功勋模范、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范,为我们的人生与信仰“导航”,使我们从中汲取砥砺前行的信念和力量。

勋章的背后,是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奋楫呼唤。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千百万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就是我们党的光辉形象。“七一勋章”作为党内的最高荣誉,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党员,他们就像一面面屹立不倒的旗帜,使我们作对照、知不足、强信仰、争先锋,使我们能够在多元思想与利益的诱惑下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方向,从而激情万丈、斗志昂扬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一枚勋章,蕴含的是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奋楫呼唤,为我们的激情和实干“蓄能”,使我们在各自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共同汇聚干事创业的时代洪流。

勋章的背后,是坚守、牢记使命的赓续传承。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共有基层党组织万个,党员万名,庞大的数字构筑起了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不朽桥梁。回顾党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伟大历程,党在坚持高质量发展、推进伟大事业中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实干担当、攻坚克难中向着民族复兴之路不断前行,我们从未忘记从何出发、向何而去,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使命的历史。在党百年华诞之际,这枚勋章将代表我们党和人民,对那些始终坚守使命、坚持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共产党人高颂赞歌。这一枚勋章,蕴含的是坚守、牢记使命的赓续传承,使我们接过百年“薪火”,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力书写实干奋斗新篇章。

本周一学校党支部组织学习了优秀共产党员(xx)活动,看到了他们是共产党员中的佼佼者,他们一心为公,执政为民,让我倍受鼓舞,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他们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当前,我校正在认真学习党的__届三中全会精神,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需要有千千万万个像葛光全、朱军等这样一心为民、踏实干事、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一心为民,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本领,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时时处处做到同群众交朋友,视群众如亲人,关心群众胜于关心自己。我们要像他们那样,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解难事,做群众的贴心人。

作的每个环节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始终不灰心、不气馁,坚持学习新知识、新等等。我们要学习他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职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方法,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严以律己、不图虚名、不谋私利、处事公正,树立了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我们要学习他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牢记党的宗旨,服务人民,自觉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和能力,真正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七一勋章”是党内最高荣誉,以朴素、庄重为主要设计理念,以红色、金色、白色为主色调,使用冷压成型、花丝镶嵌、彩丝织锦等工艺制作。章体采用党徽、五角星、旗帜、丰碑与光芒、向日葵、大山大河、如意祥云等元素。有别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的金属章链,“七一勋章”使用织物绶带,采用向日葵、光芒、星光等元素。寓意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勋章获得者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经历百年风雨,九千五百多万党员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险,砥砺前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涌现无数优秀党员,肩负民族之理想使命,留下彪炳史册的光辉事迹。网友近期将陆续宣传“七一勋章”获得者先进事迹。

“七一勋章”获得者王书茂。

为国护海寸步不让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王书茂,海南琼海人,1996年6月入党,他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参与南沙岛礁建设,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此外他还带领群众造大船、闯深海,发展休闲渔业、建起海洋民宿,实现共同致富。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王书茂说。

这不是给他一个人的荣誉。

是给所有守卫南海的渔民的荣誉。

是给所有海南党员、

海南人民的荣誉。

“总书记先开了口:

‘我知道,你是老王’”

人们注意到。

习近平总书记。

在向王书茂颁授勋章时。

与他进行了简短而亲切的交谈。

他们说了什么?

“走到总书记面前时,我正准备介绍自己,总书记就先开了口:‘我知道,你是老王。’”颁授仪式后,王书茂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听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叫“老王”,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下来。

“这是第六次与习总书记‘面对面’,前几次分别是总书记来海南视察时,以及我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荣誉称号来京接受表彰的时候。”王书茂说。

王书茂第一次见习近平总书记是2013年4月。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琼海市潭门镇看望渔民群众,随后登上一艘从南海捕鱼归来的渔船,询问渔民出海捕鱼和收入情况,并看望慰问了由潭门渔民组成的海上民兵连。

“习总书记鼓励我们‘造大船、闯深海、抓大鱼’。我们一直朝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努力着。”王书茂说,以前出海都是木船、小船,现在有了大吨位渔船,还有北斗星通讯导航系统指引方向。在耕耘南海的同时,渔民还发展休闲渔业、建起海洋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这次参加颁授仪式,王书茂向习近平总书记简要汇报了这几年潭门渔民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

“总书记非常惦记潭门渔民,惦记海南人民。他勉励我继续带领渔民群众耕耘和守护祖国的南海。”王书茂说,“我向总书记转达了海南人民对他的问候,邀请他有机会一定要再来海南、再来潭门看看,看看这里发生的变化。”

“这些伤痕是。

我的‘成长印记’”

“为国护海的模范”

王书茂在上台接受勋章时。

主持人这样介绍他。

“‘为国护海’这四个字,

也一直刻在我心中。”王书茂说。

王书茂出生在海洋世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潭门镇,从小就跟随父辈闯荡南海。

潭门港是海南岛通往南海诸岛最近最便利的港口之一,也是南海各作业渔场的后勤给养和鱼货集散基地。在我国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海海域,潭门渔民自古就在这里进行渔业生产。

“我们潭门人世代都在南海抓鱼,这片海域就是我们的‘祖宗海’‘责任田’,我们要守护好!”王书茂说。

1985年,潭门海上民兵连成立,王书茂成为最早的成员之一,随后担任副连长。此后,他一边在海上辛勤劳作,一边积极组建“守卫祖国南大门”的民间力量。

多年来,王书茂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同时,他在参与南沙岛礁建设中主动请缨,甚至带领家人一起开船运送建筑材料,留下了“三代同堂建设南沙”的佳话。

在一次岛礁建设中,王书茂开着自己的小渔船,不畏风雨一趟一趟地往返于潭门和南沙之间,连续工作100多个日夜,为建设前方运送建筑材料和给养物品。由于高强度紫外线辐射,他的皮肤受到灼伤,家人和战友都劝他休养治疗,可他依然坚持运送完最后一批物资。2018年12月10日,在琼海市潭门镇,潭门镇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王书茂在组织民兵开展训练任务。海南日报记者宋国强摄。

长此以往,王书茂的脸上、身上都留下了十分明显的皲裂。“这些伤痕是我的‘成长印记’。”他总是这样调侃,但最后一定会严肃地加上一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不怕辛苦、不怕牺牲。”

“这枚勋章分量很重,

是对我最大的鞭策”

“这枚勋章分量很重,

既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也是对我最大的鞭策。”

王书茂说,

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岸上,

他都要担当起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今年65岁的王书茂,当选为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新的岗位,有着新的任务。”王书茂说,他将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带领渔民转产转业,走上致富之路。2018年11月,王书茂(右)在潭门边防派出所“南海110”值班室内,了解在南海从事渔业捕捞和工程建设的渔船动态情况。海南日报记者宋国强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书茂一直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年来,他带领群众造大船、闯深海、抓大鱼,主动关心帮助家里困难的村民,毫无保留地传授航海捕鱼经验技术,是远近闻名的“双带”典型。

潭门村村民李瑞波和王诗永是王书茂船上的临时雇员,生活十分困难。了解情况后,王书茂便向他们传授捕鱼经验技术。在他的帮扶下,李瑞波和王诗永都购买了渔船,自己当上了“船老大”,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随着国家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很多渔民需要转产转业。王书茂开始探索以渔船入股的方式,尝试一条发展休闲渔业、建立海洋民宿的路子,努力让渔民没有赶海的辛苦,生活也可以富足。

“只有让南海越来越美丽、

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才无愧于这枚勋章,

无愧于共产党员的身份。”

王书茂说。

马毛姐姐。

女,汉族,1935年9月出生,1954年6月入党,安徽无人,安徽省原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副社长。解放战争时期支前英模的优秀代表,全国着名的渡江英雄。渡江战役中,年仅14岁参加“渡江突击队”,在手臂中弹的情况下依然咬牙坚持,不畏枪林弹雨6次横渡长江,运送3批解放军成功登岸。毛主席亲切接见她,并题词“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参加工作后从不以功臣自居,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为党工作;离休后义务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300多场次。荣获一等渡江功臣、支前模范等称号。

王书茂。

男,汉族,1956年12月出生,1996年6月入党,海南琼海人,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潭门海上民兵连副连长,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为了保护国家海洋的模范,参加了很多国家的重大海洋工作,参加了南沙岛礁的建设,培养了南海维权的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不怕牺牲,不要让步,坚决保护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带领大众建造大船,闯入深海,发展休闲渔业,建造海洋民宿,实现共同财富。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驱等称号。

党的百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中国共产党从十几人到如今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执政党,印证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腥风血雨、艰苦奋战的年代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带领苦难的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推翻三个座大山到建设新中国、取得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更印证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各个历史阶段均涌现出一批批坚守崇高信仰、勇往直前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抗日英雄王小二、到“生的光荣、死的伟大”的刘胡兰,从解放战争的战斗英雄董存瑞、到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从新中国石油战线的铁人王进喜、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䘵、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生,无不在传播红色革命基因,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中共中央名义首次颁授“七一勋章”,29名中国共产党员喜获此殊荣。他们既有解放战争时期支前英模的杰出代表、战功赫赫的百战老兵、九死一生的战斗英雄,也有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楷模、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既有战争年代的英雄,也有和平时期的楷模。他们来自祖国的各条战线,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无一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先进事迹催人泪下,他们获得“七一勋章”当之无愧。现在这个时代“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他们用鲜血、汗水、乃至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他们感人事迹、英雄形象激励着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汲取力量,奋勇前行。

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这是人民的期盼、时代的要求、现实的需要,是新时代发展的精神力量,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和感召力。我们从英雄们、楷模们的感人事迹中深受教育和启发,更加坚定理念信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体现到日常工作中,不断锤炼为人民服务的水平。生活在新时代,我们是幸运的,心中感到无比感到骄傲和自豪,更应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开心地面对每一天,面向未来,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王书茂,海南琼海人,1996年6月入党,他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参与南沙岛礁建设,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此外他还带领群众造大船、闯深海,发展休闲渔业、建起海洋民宿,实现共同致富。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占山,河北丰南人,1948年8月入党。他是战功赫赫的百战老兵,先后参加辽沈、平津、衡宝、两广、抗美援朝、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出生入死、英勇杀敌,4次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在抗美援朝金城战役中,带领战友坚守阵地4天4夜,打退敌人38次进攻,歼敌400余人。荣获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王占山离休后,仍然情系国防事业,倾心传播红色革命基因。

“七一勋章”获得者买买提江·吾买尔强基固本建家园民族团结一家亲。

买买提江·吾买尔,维吾尔族,新疆伊宁人,1973年7月入党。他是旗帜鲜明同“三股势力”作坚决斗争的先进模范,他坚持强基固本,大抓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他担任新疆伊宁县温亚尔乡布力开村党支部书记30多年中,村里未发生一起暴恐事件。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开办国语幼儿园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作出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宏塔共产党人革命传统优良家风的传承人。

李宏塔,河北乐亭人,1978年4月入党。他是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典范,在民政系统工作18年间,他视孤寡老人为父母、视孤残儿童为子女、视民政对象为亲人,每年至少一半时间在基层度过。作为共产党人革命传统、优良家风的传承人,他始终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以严治家,秉持了“革命传统代代传,坚持宗旨为人民”的不变信念。

“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天一医者仁心照昆仑守望生命为高原。

吴天一,塔吉克族,新疆伊犁人,1982年5月入党。他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辛育龄,河北高阳人,1921年2月生,1939年7月入党。他是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战争时期,他曾与白求恩并肩战斗,多次冲上前线救治伤员。和平年代,他长期致力于我国胸外科创建和发展,是中国人体肺移植手术第一人,在胸外科领域多个方面取得“从0到1”的突破,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创新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点亮贫困山区女孩梦想的“校长妈妈”

张桂梅,满族,辽宁岫岩人,1998年4月入党。她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是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张妈妈”。她探索形成“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特色教学模式,用红色基因树人铸魂。拖着病体忘我工作,持续12年家访超过1600户,行程11万余公里。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陆元九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陆元九,安徽来安人,1982年12月入党。他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作为早期出国留学的博士,新中国成立初期,陆元九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怀抱,潜心研究,矢志奉献。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创造性运用自动控制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论述,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七一勋章”获得者陈红军(已故)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领土主权。

陈红军,甘肃两当人,1987年3月生,2009年4月入党,2020年6月牺牲。他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坚守高原边防10年,带领官兵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2020年6月15日,奉命带队前往一线紧急支援,在同外军战斗中,英勇作战、誓死不屈,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壮烈牺牲。陈红军被追授“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林丹扎根社区40余年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林丹,福建福州人,1985年8月入党。她是社区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扎根社区40余年,始终为民爱民,当好党的“传声筒”、群众的“服务员”,脚踏实地做好社区每一项工作。她以党建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服务,设立居民恳谈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把党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卓嘎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每一寸土地。

卓嘎,藏族,西藏隆子人,1996年7月入党。她是爱国守边精神的传承者,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坚定信念,数十年如一日以抵边放牧、巡逻的方式守护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国旗挂遍走过的每一条路,践行了“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的承诺。她还积极宣讲党的恩情,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时代楷模”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一心向党赤诚为民的“草鞋书记”

周永开,四川巴中人,1945年8月入党。解放前,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川北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恪尽职守推动地方发展、脱贫攻坚、改善民生和生态建设,是群众心中的“草鞋书记”。离休后他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在当地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他一生追随党、赤诚为人民,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柴云振(已故)硝烟战场无畏生死解甲归田默默耕耘。

柴云振,四川岳池人。1926年11月生,1949年12月入党,2018年12月去世。作为《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的原型之一,他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51年在抗美援朝朴达峰阻击战中,杀敌百余人,浴血奋战到孤身一人;他是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的获得者,被朝鲜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1952年,柴云振伤残复员回乡务农,却从未提起自己的功绩,默默在耕耘在工作岗位上。

在战场上,他无畏生死,一心保家卫国;脱下军装,他不计名利,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七一勋章”获得者郭瑞祥战斗英雄矢志坚守初心的红军战士。

郭瑞祥,河北魏县人,1937年3月入党。他是矢志坚守初心的红军战士,16岁投身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冀南战斗、反扫荡战役、肖渠战斗、曹县东南反顽战役等,作战英勇。解放战争时期,在情况非常危急、部队成分不纯的情况下,及时整顿健全组织、加强党的领导,有效挽救危局。离休后,他生活简朴,始终保持红军的政治本色。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的“当代愚公”

黄大发,贵州遵义人,1959年11月入党。他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是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楷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已故)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

黄文秀,壮族,广西田阳人,1989年4月生,2011年6月入党,2019年6月去世。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她是脱贫攻坚一线挥洒汗水、忘我奉献的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被追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勤勤恳恳平凡岗位干出不平凡业绩。

黄宝妹,上海人,1952年11月入党。她是新中国纺织工人的优秀代表,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勤学苦练、大胆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实现“全国人民穿好衣”的梦想,黄宝妹在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退休后坚持发光发热,参与多地多个棉纺厂建设,积极服务居民群众,直播宣讲劳模精神、宣讲党的优良传统。两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崔道植痕检“神探”60余年刑侦生涯屡立奇功。

崔道植,朝鲜族,吉林梅河口人,1953年12月入党。他是我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60余年刑侦生涯,检验鉴定7000余件痕迹物证,参与办理1200余起重特大案件疑难痕迹检验鉴定,无一差错。研发现场痕迹物证图像处理、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80多岁高龄仍忘我工作,参与破获久侦未破的系列案件。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塑造经典形象传承艺术艺德。

蓝天野,河北饶阳人,1945年9月入党。他将一生奉献给人民文艺事业。青年时代参加革命,从事进步文艺活动。解放后,出演或导演《蜕变》、《茶馆》、《家》等数十部优秀文艺作品,塑造众多经典人物形象,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导演的岗位上光荣离休。传承艺术艺德,发掘和培养一大批文艺界领军人才,为中国话剧艺术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等。

“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为国巡边50年边境线上“活界碑”

魏德友,山东沂水人,1983年6月入党。他和妻子坚守在新疆毗邻边境线的无人区,把家安在边境线上,为国巡边50多年,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管控区内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他的家被称为“不换防的夫妻哨所”。魏德友巡边总里程达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5圈,被誉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他是兵团精神的典型代表,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称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瞿独伊赓续红色基因满腔热情忠诚为党。

瞿独伊,浙江萧山人,1946年8月入党。她是赓续红色基因的革命先烈后代,1941年被捕入狱,面对敌人威逼利诱,绝不屈服。开国大典上,她用俄语向全世界播出毛主席讲话,作为我国第一批驻外记者赴莫斯科建立新华社记者站,其间多次担任周总理和中国访苏代表团的翻译。瞿独伊一生淡泊名利,从不向党伸手,从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范。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第一年,首次设立“七一勋章”,其历史意义、实践意义、现实意义不言而喻。我们每个人入党时,都会感到非常荣耀,被党组织和他人祝贺,这也是党的“荣誉”。由此更想起一则买“党像”的故事,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一位老农听喇叭里反复广播“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就步行70多里路到县城,要买这“两个人”的画像,售货员告诉他,只有毛主席的画像,没有共产党的画像,可老农不理解:歌都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怎么会没他的画像?这背后隐喻的东西:老百姓认识共产党,都是从身边的共产党员认识的,在人民群众眼里,共产党员的“员”字是常常被省略掉的,“共产党员”就是“共产党”,党员的形象与党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一艘红船承载的十几人到如今的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100多万名党员的巍峨巨轮,从西柏坡到天安门,从筚路蓝缕到蓬勃壮大,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人民信仰和艰苦奋斗走过了百年沧桑,铸就了百年辉煌,更印证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井冈山,我们党靠着艰苦奋斗的作风建立了中国革命根据地;在延安,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在物资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开展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正是这种奋斗、担当、拼搏的力量,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共产党是种子,到哪里在哪里开花结果”、“共产党是鱼儿,人民是水,鱼儿离不开水”、“党是妈妈,教我道理,把我养大”……还有很多这样的俚俗之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里,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由于坚守崇高信仰,于是就有了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能够断头流血以从之,勇往直前以赴之,殚精竭虑以成之。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从“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焦裕禄,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从“振兴中华,乃吾辈之责”的黄大年,到甘做人民“樵夫”的廖俊波……他们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29名“七一勋章”提名者,29面共产党员的旗帜,他们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的共产党人就是由特殊材料制成,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党内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真正的共产党人,就是能够坚守平凡,并以平凡成就伟大。所以,共产党员不分职位高低,不图名利享受,唯有牢记初心,立足平凡、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一心为民。这样,党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你,你即使再平凡,也会闪闪发光,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尊敬。

今日之中国,清晰勾画出走向民族复兴的方略和路径,中国共产党人正以攻城拔寨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宏伟蓝图铺展在神州大地上。新时代、新征途、新使命,还有许许多多新的“娄山险关”需要我们齐心跨越,还有许许多多新的“大渡铁索”需要我们奋勇征服。开展颁授和表彰工作,为启航新征程树立学习榜样、树起价值标杆、注入精神力量,其本身就是一次生动学习的过程,一次精神洗礼的过程,一次心灵震撼的过程,也是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追求先进的过程,必将激励和感召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创造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颁授“七一勋章”,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充分展示功勋模范和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范,充分展示广大党组织和党员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大力弘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有利于推动全党形成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以“优秀”为标杆,以功勋模范人物为榜样,更好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立起以“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七一勋章”“八一勋章”“友谊勋章”以及功勋簿的“五章一簿”功勋荣誉表彰制度。此次“七一勋章”的评选,是表彰制度建立以来的首次,在建党百年的时空背景下,更显特殊与隆重。

“七一勋章”获得者中,有曾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有常年坚守边疆、巩固国防的戍边英雄;有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优秀干部;有兢兢业业、锐意探索的专家人才。有人历经革命斗争与建设改革的各个年代,阅尽世纪沧桑;也有人正值芳华,却为了国家的尊严、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宝贵青春。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初心与使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他们值得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接受全党全国人民最崇高的敬意。

向“七一勋章”获得者致敬,是对一个世纪以来无数共产党员伟岸身影的深情回望。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离不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前赴后继、矢志不渝。在今天,仍有很多共产党员或在平凡岗位贡献不平凡业绩,或在本不平凡的岗位做出更不平凡的伟绩。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涌现出的杰出模范,再一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再一次强有力地证明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向“七一勋章”获得者致敬,是向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致敬。这次获颁“七一勋章”的功勋党员,出生年代、人生轨迹并不相同,或壮怀激烈,或淡泊一生,却在共同的信仰下砥砺奋进,用坚守诠释忠诚。在他们的身上,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彰显得淋漓尽致;他们的坚定信念、优良作风、崇高精神、红色气质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汇聚于胸前那枚闪亮的党徽,映射出耀眼光芒。

如果说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一部鸿篇巨著,那么“七一勋章”将是字里行间高亮而瞩目的一组标注。让我们致敬红色勋章,传承红色基因,在澎湃激荡的时代潮流中继续前进!

七一勋章事迹和颁奖词【第五篇】

1955年初,孙景坤复员后主动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回乡务农。他将组织关系交给村党支部,退伍手续交给地方民政部门,对自己的功绩只字未提。回乡第三天,孙景坤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

回乡务农后,孙景坤从不主动向别人提及自己的荣誉,更没有借着荣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他的儿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只知道父亲是一名老战士、上过战场,对他所获的荣誉一无所知。“当年那么多战友在他面前倒下,他不愿回忆那段经历,那是他心里永远的痛。”大女儿孙美丽在与父亲的交流中,逐渐理解了老人的心思。

从战斗英雄到普通农民,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坚守。经历过战场的孙景坤,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后来,孙景坤当上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生产队队长。“别小看这个职务,这需要极好的口碑和群众的信任。”山城村党支部书记邱大鹏说。那时候,村民们并不知道孙景坤曾立下赫赫战功,可大家都觉得,他是党员,上过战场,政治上过硬、靠得住。

英雄卸甲,心底的沙场气概却从未褪去。孙景坤带领乡亲发展农业生产,建设乡村,并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彻底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山城村的一条河常年发水,孙景坤与乡亲一起拦河造田,改造耕地,建起了简易大坝。“当时,没有机械化设备,孙景坤就带头用土篮挑、用肩扛运送土石,每天起早贪黑,一干就是几个月。”山城村妇女主任刘玉慧回忆说,虽说是简易坝,但在当时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农田,也保住了集体财产。

七一勋章事迹和颁奖词【第六篇】

王书茂,海南琼海人,1996年6月入党,他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参与南沙岛礁建设,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寸步不让,坚决捍卫我国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此外他还带领群众造大船、闯深海,发展休闲渔业、建起海洋民宿,实现共同致富。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等称号,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七一勋章事迹和颁奖词【第七篇】

1930年的农历七月初九,在北京协和医院里,一个小男孩诞生了,因为出生在北平,便取名叫“隆平”。袁隆平是谁?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他是不开豪车但科研经费一投就是几千万的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他是名字品牌价值千亿但舍不得买贵的衣服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就是我们的“国宝”,我们心中不折不扣的男神。

致敬坚定理想、永葆信念的“90后男神”。袁隆平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饭碗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朴实的话语彰显出他深厚的爱国情怀、造福于民的崇高品德,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和学习。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始终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理想信念是方向、是灯塔、是干事创业不竭的精神动力,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奋力开启实现宏伟蓝图新征程。

致敬不畏艰辛、责任至上的“90后男神”。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身上最值钱的,是装在脑子里的知识和一颗责任心。”袁隆平老人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解决吃饭的问题,数十年来,袁老用自己的坚持和心血,为做好这件事竭尽全力、付出所有。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学习他攻坚克难的责任意识、学习他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今日之中国,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征程中,奋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攻坚期,更加需要党员干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致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90后男神”。自称“90后”的袁隆平,数十年间从未停下逐梦的脚步,在他的时间表里,没有暂停,没有休息。鲐背之年,尽管身体大不如从前,他依然“管不住”那迈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颗向着水稻的心,对杂交水稻事业一以贯之地执着。共产党人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也许我们只是处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但是只要我们拥有担当奉献精神,依旧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致敬坚持梦想、不懈奋斗的“90后男神”。袁隆平曾在公开场合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超级稻高产;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让超级稻走出国门造福世界。袁隆平从未停下逐梦脚步,埋头苦干,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把苍生装在心头上!袁隆平老先生教会我们:只有守得住初心,才能看得见未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每一次关于奋斗的话语都饱含激情、富有哲理、催人奋进,不懈奋斗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要以新担当承载新时代,以新作为开启新征程,不忘初心,不懈奋斗,在青春的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的辉煌。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这句中国谚语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给予了千顷良田新生命,让亿万人吃得饱一日三餐,他唤醒了万间广厦真用途,这就是“90后男神”袁隆平的故事。袁老,生日快乐!祝福您,健康快乐超百岁!

七一勋章事迹和颁奖词【第八篇】

男,汉族,1920年1月生,1982年12月入党,安徽来安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作为早期出国留学的博士,新中国成立初期,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怀抱,潜心研究,矢志奉献。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创造性运用自动控制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论述,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荣获“航天奖”。

48 34917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