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秀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秀10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通用6篇)【第一篇】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范围的一种中观性质的区域经济,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国民经济管理系统的中间环节。在整个国家行政区划中,县域行政区处于国家、省、市、自治区等更高一层的经济区域中,而下面又有乡镇、村社等更小的基层单元,作为一级贴金基层的行政机构,县级政府起着连接城乡、承上启下的沟通各业的重要作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各项指标,在一个县域的范围内,基本上都可以得到反映,我们可以把县域这一层面的经济,看作是整个国家的基层经济。如果把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经济说成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那么县域经济则是国民经济的基石。

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能否提高,对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带动作用将十分巨大,关系到贫困县致富奔小康的问题,是关系全省人民共同富裕的大事,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应放在战略高度来抓。

在全国中等水平徘徊,与县域经济强省差距很大。

从全国情况看,河北省县域人口比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0%,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15%,在全国县域经济中发展水平位于中等略微偏上水平。虽然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全国部分沿海省、县域经济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形式很严峻。河北省的县域gdp及县域财政收入等都低于其他沿海省份,尤其是县域平均财政规模只有山东省的二分之一,浙江省四分之一,江苏省的五分之一。

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河北省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逐年扩大,.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一长幅度,农民增收趋缓;另一方面,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偏低。非农就业结构的变化跟不上非农产业结构的变化,二者呈现不协调状况。实现工业化的基本标准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分享工业化带来的成果,而如果存在较大比重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则无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到何种水平,都不能说工业化取得成功,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严重体制障碍。

国际经验和经济理论都证明,在工业化进程开始以后,区域差距通常要经历先低一后高一再低的“倒u型”过程。主要原因是资源由效率低的地方向效率高的地方流动的结果,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的问题,资源得到合理流动应使人均占有量差距得到平抑。河北省的区域差距基本处于差距扩大的阶段,且由于区域之间要素流动存在一定障碍,区域不平衡问题在人均占有量方面差距日益突出。

积极转变发展思路。

有山靠山,有水吃水,有资源开采资源,有传统特产发展传统特产,依据这种比较优势理论。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执行的基本是“凭借优势,发挥特长,一县一业”的思路。有是什么发展什么的比较的比较优势发展思路容易被接受,便于操作和执行,但它可能抹煞经济发展中的创造力,增加技术创新、产品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惰性;也会使经济发展停滞在市场学所讲的“生产观念”阶段,只关注产出,对市场重视不够,造成产销脱节,生产赶不上市场的变化;它还会造成经济发展因自然条件不同而产生的极度不平衡,而且是落后者有所托词并甘居人后;另外,比较优势发展思路是一种传统的稳步发展策略,在大家都在努力发展的时候,一般不会有出众的速度和业绩,从而也就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的既定经济发展目标。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必须以现实为基础,面向未来,具有前瞻性,在保证继续发扬现有优势的同时,更大力度地鼓励县域经济向符合时代需要的市场型和知识型转化,争取发展的先机。

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

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不是一个可选可不选的模式,而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培育和发展县域特色经济,首先必须普遍强化县域特色经济的意识,才能确立培育和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的思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大致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萌芽阶段:它是以农产品的种植为背景的。过渡阶段:形成一种或几种特色产品和服务。高级阶段:它以满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并且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生产为内容。

县域经济的三段式发展过程,其实也就是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某些要素的功能会逐渐弱化,另一些要素的功能将得到强化。必定使一些产品或产业成长壮大而另一些产品或产业萎缩。这就是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当前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题中之义。

促进资源型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前30强的县域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靠资源强县,即资源型县域经济。资源型县域经济是指在一个县域内的国民经济结构中,支柱产业是依靠资源的优势是靠资源优势发展起来,在生产总值中(gdp)中,资源的开发及销售所占比重较大的县域经济。邯郸的武安,唐山的迁安、承德的宽城等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较好,成为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增长的主动力。必须把促进资源型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走科技兴县之路,促进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综合竞争力较强的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并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县域经济强县的产业结构调整,能够创造更为宽广的产业平台,发挥经济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县的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首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提高全省、特别是县、乡、镇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者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形成较为坚实的社会公众认知基础。要坚持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提高资源利用率,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在资金配套和税收减免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促进节能减耗技术和设备的推广使用,促进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其次,走节约型道路,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资源县的最大劣势是容易受到市场需求萎缩的冲击,多数情况下靠出卖资源型产品获利,市场不稳定,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不够,产业循环差,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无度开采,也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如张家口的尉县、兴隆的煤炭生产,以煤炭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县域经济,在大多数情况下,多数生产单位都是靠提高煤炭产量和销售量来获取利润,这种粗放的产业,无论在经济效益上还是在资源供给方面都缺乏后劲和可持续性。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通用6篇)【第二篇】

随着济南市政府经济战略的制定和调整,章丘市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成绩。通过大量地区经济优势条件的挖掘和应用,以及明水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章丘市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但是,面对丰富的区位和地域资源,章丘市必须进一步加大资源开发和运用的力度,打造特色经济体系,以取得更为突出的经济发展成果,打造山东地区优秀县域经济标杆。

章丘市作为济南市副中心城市,东连淄博,南交泰安、莱芜,地理优势显著。在201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中,章丘市位居第46位,也是济南唯一上榜县级市。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章丘市全市生产总值亿元,较2013年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为亿元,第二产业增加亿元,第三产业增加250亿元,增长幅度整体较为可观。章丘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社会综合实力较强,依托省级中心济南市,章丘市经济发展势头非常乐观。目前,章丘市拥有100多家大型工业企业,如海尔、重汽、银鹭等国内知名企业,同时明水经济开发区内一干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影响力。

(一)财政收入比重较小。

2014年,章丘市地域财政总收入为亿元,较上年增长%,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仅为亿元,国税、地税收入为亿元。综合来看,章丘市财政收入保持着增长趋势,但是与国内其他优秀县级市相比仍旧保持着一定差距。财政收入比重较少,暴露出章丘市经济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财政收入的不足,将直接导致政府经济鼓励政策和各项经济发展战略难以落实,使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二)经济增速较为缓慢。

从章丘市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是章丘市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国内经济整体增长速度的放缓,章丘市县域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疲态。特别是随着国内房地产业的低迷,以及全球经济活跃度的下降,导致工业产业发展也因此受到较大影响。章丘市主要的工业企业,如海尔、重汽等一批知名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旅游业等产业发展缓慢,而这也严重限制了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步伐。

(三)资源优势未充分利用。

章丘市资源优势显著,无论是自然资源、区位资源还是历史文化资源都拥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例,章丘市历史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且章丘市是龙山文化的发源地,在国内外都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其次,章丘市境内拥有大量的古建文物及遗址保护单位,如王推官遗址、兴国寺、白云寺以及三清观等,都极具旅游价值。但是,目前章丘文化旅游业整体发展趋势并不理想,大量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一)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针对章丘市县域经济发展,章丘市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地方政府必须加强政策调整,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例如,对于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地方政府应该适当降低企业财政负担,使企业获得更为充足的经营和发展资金,保持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其次,章丘市政府必须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支持政策和扶持计划,使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获得更为良好的发展空间,并依靠新兴产业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保持县域经济的整体良好发展势头。

(二)加强经济结构调整。

就目前章丘县域经济现状来看,第二产业仍旧是章丘市的主要经济支柱。对此,章丘市政府必须加强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挥第三产业影响力,提升机构合理性,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首先,政府必须明确第三产业地位,加大第三产业扶持力度。章丘市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这为旅游业、住宿餐饮业以及房地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章丘市政府应该根据产业具体情况,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借鉴和学习其他地区的旅游发展经验,打造生态化旅游新概念,使旅游业成为章丘市特色产业,并带动其他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提高地区开放水平。

地区开放水平的提高,对于章丘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依托重要的区位优势,章丘市应该加强对交通物流运输部门的建设,形成山东省中部物流运输中心,充分利用地域资源,提升地区开发水平。其次,章丘市需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细化目标任务,明确招商方向和重点,走精准招商路线,以带动地区企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稳步发展。

综上,章丘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注重对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和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加快特色经济建设,提高地区开发水平,以进一步提升政府财政收入,打造特色经济发展路线,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6【第三篇】

年初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五转五抓”工作要求,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统领全县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倾尽全力打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冲锋仗”。成立了由我和xx任组长的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办公室工作细则和2019年工作要点,对资源禀赋进行了重新审视、对县情实际进行了重新研判、对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对发展目标进行了重新调整,制定完成《xx县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7月下旬将召开县委全会,专题部署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系列重要论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八字方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五大方略”,加快发展“六种经济”,着力构建“一二二”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建设“三个基地、四个区”,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奋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生产要素利用更充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北方鱼米之乡、新型能源之都、辽金生态古城”,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实力xx、秀美xx、幸福xx。发展目标是:到2022年,县域经济总量、产业层次、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财政实力实现大幅提升,五项考核指标综合排名全省前移10个位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xx亿元,年均增幅提高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xx亿元,年均增幅提高到8%;地方税收收入达到xx亿元,年均增幅提高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xx亿元,年均增幅提高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元,年均增幅提高到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xx亿元,年均增幅提高到%。发展路径是:突出“三个转变”,建设“三型xx”,即:在发展动能上,由主要靠一产拉动向一二三产综合拉动转变,建设协调发展型xx;在发展模式上,由外延粗放式发展向内涵集约式发展转变,建设持续发展型xx;在发展导向上,由速度效益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建设质量效益型xx。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现代农业建设方面。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编制了《xx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xx县乡村振兴战略“领跑行动”计划》,坚持向绿色、规模、科技、品牌、改革要效益,推动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北方鱼米之乡”。一是突出绿色兴农。坚持“调优、调绿、调特”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有机米、绿色鹅、江水鱼、中草药、寒地果蔬等高值高效种养业,落实优质水稻116万亩、玉米15万亩、大豆25万亩、经济作物6万亩,全年肉鹅饲养量和水产品总量将分别达到175万只和1440万斤。特别是全力推进“两园一海”建设和中草药种植,打造了20万平方米的彩色经济林示范点,种植寒地大樱桃476亩,落实小菜园面积万亩,种植菟丝子、柴胡、紫苏等中药材万亩,申报了中药材生产基地示范县。二是突出产业兴农。加快推进“两头两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中粮贸易(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龙头带动作用,收储政策粮万吨,xx公司每年收入万元,通过整体租赁社会仓容缩短运距、节省运输成本,革除粮食经纪人、实现“去中间化”,每吨节省运费、减少中间差价40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1340万元。特别是年初以来,我们加大农业产业化推进力度,组织召开专题推进会议20余次,制定下发了《xx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方案》,开展了专题培训,出台了扶持政策,落实香稻订单20229亩、普通水稻订单43万亩、玉米订单945亩,链接合作社63个,打造了收储、加工、营销+农业产业化“3+1”发展模式。三是突出品牌兴农。大力实施品牌提升战略,新注册商标7个,使用“沃野丰年”“鹤田稻”公用品牌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7家和6家,参加了“雄安新区嘉年华”营销活动、“首届国际稻米博览会”、哈洽会等大型展会活动,在沈阳、大连等城市设立了xx大米体验店,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知名度、拓宽了营销渠道。四是突出科技兴农。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总投资亿元的德龙灌区田间配套工程作为全省“百大项目”和全省首批开工项目之一,于3月26日全面开工建设,目前工程建设进度位居全省第二,工程竣工后可带动万亩水田由“地下水”向“地表水”灌溉转变;建设了10个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园区,带动全县组装配套农业综合适用技术100万亩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8%,推动了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五是突出改革兴农。全面完成了109个行政村清产核资工作,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app贷款服务,授信金额2596万元,发放贷款2254万元,极大地解决了农民生产所需资金问题。加快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注销空壳社178家,新组建合作社38家、家庭农场3个,500亩以上种植大户达到291户,全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80万亩。大力开展了“清化收”工作,土地确权村集体新增地源万亩,收缴新增地源承包费万元,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壮大。全力推进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工作,补充耕地面积公顷,预计可实现政府收益3000万元。

(二)产业项目建设方面。我们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第一工程,抓产业、上项目、强财源,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我县实施重点产业项目12项,计划总投资亿元,其中新建项目7项、续建项目5项。总投资亿元的大唐xx吉成兆瓦望江风电项目已于3月份复工建设,完成投资8150万元,预计10月份建成并网发电。总投资亿元的盛蕴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已于3月份复工建设,预计年底投产。特别是今年我们成功争取到了大唐风电三期150兆瓦和江阴远阳150兆瓦两个风电平价上网项目,已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2019年第一批风电平价上网项目。成立了工作组进行专班推进,目前2个项目正在开展项目选址等前期工作,确保年底前并网发电。其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将于近期陆续开工建设。

(三)第三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把第三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坚持抓招商、扩开放、促繁荣,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一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推进“双创”工作,制定了就业支持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年初以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5万元,新增小微企业108户、个体工商户565户。二是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打造了冰雪大世界,编制了玛瑙大滩开发规划,完成了玛瑙大滩民宿设计工作,举办了“冬捕旅游文化节”、两江穿越“重走新时代长征路”xx文体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培育农家乐乡村旅游示范点11家,我县在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交流会上就凤仪村“咱家菜园”发展经验作了典型发言,我县被2019中国全域旅游精品推介与旅游项目融资大会组委会评为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三是全力发展农村电商。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为依托,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完成乡镇服务站建设并投入运营,全县电商创业者达到255户,线上交易额实现6150万元,全年将达到亿元。四是深入开展对口合作。我县与汕头市龙湖区政府签订了对口合作框架协议,xx县农把式电商服务中心和两江牧业有限公司分别与龙湖区两家企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汕头市“xx米铺”正式运营,在汕头超市设立了“xx特产”专区;已购入狮头鹅雏2000只,正在育雏阶段,育雏结束后,将分两个基地饲养。五是强力推进全民招商。我们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制定了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要点、考核奖励办法,印发了《xx县现行招商引资政策汇总》,建立了“专班+园区”“目标+考核”工作机制,每月调度一次招商引资工作情况,形成了领导带头招商、部门联动招商、全民参与招商的浓厚氛围。县处级领导带队开展外出招商14次,接待来绥洽谈客商10次,对接项目22个,签约项目5个,市场招商引资额实现8450万元。

(四)营商环境建设方面。我们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制定印发了《2019年全县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全县集中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专项工作方案》等文件,召开了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暨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以“钢牙啃硬骨头”的精神,全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和“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结合开展“千名干部下一线,百家单位学经验”活动,组织人员赴哈尔滨市开展学习考察,将县人民办事中心重新划分为八个服务区域、112个窗口,制定了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网上政务服务可办理率达到65%以上,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材料减少了45%以上,65件高频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实行了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项目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包协调、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包督导、包推进、保投产“三包一保”责任,包保县领导定期深入企业实地和项目现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构建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把努力实现“办事不求人”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组织各单位制定了“办事不求人”实施清单,公开作出承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五)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大力实施了安居、提品、畅通、治理“四大工程”,正在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投资亿元,实施了新续建棚改项目7个、万平方米,田丰街和通达路续建项目基本完工。启动实施了沿江公园绿化项目,正在进行土地平整工作;建设了占地面积万平方米的人民广场,填补了我县无大型综合广场的历史空白;在沿江公园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啤酒广场;实施了“一街一景”绿化工程,新建城区绿地万平方米,在城区主要街道和重点区域栽植绿化树木近3万株。启动实施了总投资亿元、公里的23条城镇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其中12条道路将在7月中旬竣工通车,其他道路9月底前全部竣工通车;总投资亿元、全长公里的绥名公路和总投资5043万元的外环路复工建设,预计10月底前竣工通车。大力开展了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取缔城区(除夜市大排档)所有露天烧烤行为,拆除主要街道两侧违章建筑60余处,清理违规占道200余处,实现了由“建好”向“管好”转变。

(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坚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和特色小镇为重点,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了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一方面,着力改善村庄环境。制发了《xx县2019年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实施方案》,开展了“四清一改一绿化”行动,共清理路边沟323公里、垃圾9380吨,出动人员4205人次、车辆2895台次,清理柴草垛30个,清理占道农机具600余台,清理小广告、广告牌2075处,完成村屯绿化676亩,栽植树木10万株。另一方面,突出抓好重点整治。全力推进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正在编制《xx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施方案》,今年将全部完成20个试点村的转运设备配置和村级垃圾转运站建设。将城区周边的庆发村、xx村纳入城市管网,忠仁镇、绥东镇污水处理厂年底前投入运行。制定了《xx县2019年农村室内户厕改造及室外公共厕所建设专项实施方案》,加快推进2884户室内厕所改造和1000户室外厕所新建项目,计划在10月份完工。对全县农村公路破损路段进行了全面排查,列出建设计划,正在逐步推进实施,目前25公里农村公路窄加宽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制定印发了《xx县“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实行了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县处级领导包乡、乡镇班子成员包村责任机制,构建了县乡村三级作战指挥体系,建立了设施农业台账清单,对123处疑似问题图斑逐一进行了现场核查,完成2处“大棚房”拆除工作,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大棚房”举报和上访事件。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通用6篇)【第四篇】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发展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兴衰和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繁荣的保证,也是促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更是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我国县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2%,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县域经济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见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城乡协调发展,关系着区域协调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

首先是县域主导产业不明确,没有发挥比较优势,目前县域经济的产业小而全,数量多,规模小,效益低,只有少数经济强县二、三产业比较发达;第二,县域内的传统产业效率低下,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第三,小城镇建设缺少规划及资金投入,少数较发达县域已改变面貌,但大多数发展滞后,进一步加剧了城乡的发展差距;第四,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比例过低,行政审批手续繁琐,经营范围受限制;第五,利用外资水平不高,县级政府职能部门没能为招商引资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六,科技落后,人才缺乏。

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把优势产业做出特色,把特色产业做出规模和水平,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真正使特色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1)依据比较优势,培育和壮大县域主导产业。依据自身优势与特色,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并且重点开发。要充分“盘点”县域内的工业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突出比较优势,发挥特色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县域内的资源,选择和培育好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关联及配套产业的建设,形成一批有影响、有辐射力的大企业。(2)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就要推进产业化,同时也要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这不仅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也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因地制宜,坚持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3)推进城镇化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工业化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内在动力。因此要加快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首先要抓好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其次要转变管理理念,对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资源要素进行资本化运作。最后,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形成工业产业集聚效应。(4)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一大特色,在县域经济发展较落后,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应该大力激发民间主体的创业热情,使民营经济成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主要阵地。对民营经济应降低门槛,放开经营范围和管理限制,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首先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要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三是要大力培养一批民营优秀企业家,为县域企业增添生机和活力。(5)提高县域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要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就不能将思维局限在县内经济,而要着眼于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分工和协作。优化县域投资环境,为吸引投资创造条件,并且要创新招商理念,扩大招商规模,提高招商水平。(6)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提升县域科技水平。创新与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县域经济要做大做强必须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战略。尤其是对科技水平较落后的县域更应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首先要保证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其次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再次要在政策上予以优惠,吸引德才兼备的人才前来创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4【第五篇】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开展农户征信工作试点,做好“农户+征信+信贷”工作;坚持做好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工作,督促银行业加强管理,提高数据库的质量;制定落实不守信用的企业“黑名单”通报制度,在金融机构内部进行通报,2009年,共通报了不守信用“黑名单”企业112户,有效打击逃废债行为;开通个人信用查询业务,为客户免费查询了182份个人信用记录;准确及时做好贷款卡发放管理,累计发放贷款卡64户,变更3户,注销1户,年审132户,为企业和个人贷款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努力,辖区社会信用水平不断提高,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好转,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下降明显。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第六篇】

xx坚持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下面是众鑫文档网网友给分享的“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优秀10篇”,希望大家喜欢。

古人讲“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治理好县域,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xxxx年调研指导xx工作时,提出了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对“什么是县域治理,怎样推进县域治理”的时代命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和科学回答,为我们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年来,xx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强优势、补短板,扎实推进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做优3篇文章,以“共建共享”推动强县和富民相统一。

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xx既注重“做大蛋糕”,又注重“分好蛋糕”,坚持共建共享,着力促进强县和富民的有机统一。

一是瞄准主攻方向,壮大实体经济。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初步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方面,抓招商引资,积聚发展动能。牢固树立“无中生有”、换道超车的理念,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支持办法》,通过以商招商、网络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着力提升招商引资项目的质量和层次。今年x~xx月份,xx按照“对上可申报、对外可招商、对内可实施”的标准,新签约项目xx个,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xx个,xx亿元以上项目xx个。另一方面,抓项目建设,强化发展支撑。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围绕食品药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着力打造五个百亿产业集群。今年共谋划实施重点项目xxx个,总投资达xxx亿元,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省补短板“xxx”工程项目的数量均居全市前列。

二是围绕优势资源,做强特色产业。坚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发展竞争优势,让群众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效益。着力做大太极拳产业,以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为目标,深入挖掘和培育太极拳文旅产业,着力以“武太极”引爆“文太极”,重点实施了“印象·太极”大型演艺剧场、xx太极拳学院、陈家沟太极小镇等战略性项目,太极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着力做强xx产业,充分发挥“四大xx”品牌效应,加快xx产业化发展步伐,同仁堂、怀山堂等重点企业不断壮大,辖区xxx余家xx专业合作社、xxx余家加工和销售企业实现蓬勃发展。着力做优温麦产业,在“粮食增产”基础上,更加注重“粮食增值”,让农村产业旺起来,让农民钱包鼓起来。鼓励支持小麦育种企业采取订单式收购,小麦种植户亩均增收xxx余元。成功举办了两届碾馔美食文化节,大力宣传推介小麦深加工产品,把“小碾馔”做成了“大产业”,碾馔产业使小麦亩纯收益达xxxx元,翻了x倍到x倍。

三是聚焦民生事业,改善群众生活。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今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xx%,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安全稳定、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建成了一批项目、干成了一批实事,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亿元的“两湖两园”正式开园,投资亿元的“北环西环”同步实施,城市“颜值”和“气质”均得到提升。持续推进“书香xx”建设,建造了兄弟书屋、文园书屋、亮亮书屋、xx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图书馆等六大类xxx余个书屋,开展全民读书月、扶贫扶智捐书赠书、亲子悦读等读书活动xx余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xx蔚然成风。

二、推进三项变革,以“创新创造”推动改革和发展相融合。

改革创新能力是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xx坚持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

一是推进思想层面的变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xx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全县大力弘扬“崇文尚武、创新创造、时不我待、追求卓越”的xx精神,提振践行新思想、强化新担当、实现新作为的“精、气、神”。在脱贫攻坚、棚改征迁、环保攻坚、断头路打通等重难点工作中,全县上下在xx精神的激励下,转变了作风、强化了担当、夯实了责任,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普遍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进一步凝聚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二是推进机制方面的变革。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发展堵点。深入推进机构改革。对标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及时出台方案、跟进落实,县党政机构改革和xx个乡镇(街道)机构组建、职能配置任务全部完成。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一网通办”国家并网事项录入工作,圆满完成国家“互联网+监管”平台对接任务。大力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了xx项便民事项“一窗办结”。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激发了市场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多证合一”,实现了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转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xx医改工作排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九。

三是推进产业方面的变革。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农业改革,促进农业发展效益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在全省率先建成农村集体“三资”大数据网络监督平台,开出了全省第一张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增值税发票,农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实现“清零”。农村土地改革方面,探索创新的确权确地确界、确权确亩不确界、确权确股不确地“三种模式”,保证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圆满完成。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切入点,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农业发展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

三、抓好三个同步,以“互融互促”推动城镇和乡村相贯通。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让城乡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治理同步,不断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发展,着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xx”。

一是城乡规划同步。以城乡融合为导向,调整和完善城乡总体规划和相关配套规划,构建“x+x”规划体系,实现空间上的协调统一。“x”即: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和纲领,全域统筹、多规合一,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擘画发展蓝图。“x”即:编制x类片区规划,一是编制老城微更新、公共停车场、文化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二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初步完成了全县xxx个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切实做到分类推进、分步实施。三是编制xx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提升规划,围绕食品药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装备制造、智能家居等五大经济板块,着力打造五大百亿产业集群。四是编制东部片区xx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规划,积极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目前已通过评审。五是加强与xx大都市区、xx副中心城市圈、xx一体化发展等规划衔接,启动xx流域xx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完善全域旅游规划,为区域协调联动、产业集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二是城乡建设同步。聚焦城市建设短板,亿元,与之前四年的累计投资总和基本持平。全力打造精致城市,全国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提名县顺利通过验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乡村面貌明显改善;全面完成xxxx公里“四好农村路”创建任务,荣获“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无害化户厕改造万户,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同时,分三期实施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程,着力解决农村现实突出问题。

三是城乡治理同步。城乡不但要建好,更要管好。近年来,xx就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高标准打造党建综合体引领城乡治理高质量。依托村级党组织,集聚医疗卫生、养老、便民服务等功能,基本实现农村党建综合体全覆盖,成为“xx原创、焦作品牌”,被省委领导称为村子里的“cbd”。同时,坚持试点先行、分类推进,突出“一机关一特色、一单位一品牌”,打造功能完备、亮点纷呈的机关党建综合体,xx人民法院被评为全国政法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城乡管理数字化。创新推行“x+x+x+n”管理模式,基本实现城乡管理“全天候”、工作安排“无缝隙”、群众服务“零距离”、社会治理“全覆盖”。全面推行政务“一网通办”实现服务高效率。依托党建综合体,推进职能下沉、服务下沉,授权xxx个乡级事项、xx个村级事项纳入乡村服务体系,并试点推行乡村两级网上线下代办员制度,基本实现高频事项不出乡村。同时,实施“一网通办”,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xxxx年共减少各类证明材料数量xx%,最大限度简化程序,让群众“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下一步,xx将坚定不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大要求,以党建为引领,以高质量为主题,以项目为抓手,抢抓机遇,加压奋进,不断开创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4【第七篇】

严格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河长制工作的安排部署,以河流“清四乱”为抓手,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责任,采取强有力措施管水、护水、治水,加快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xx县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河长组织体系,共设置河长256名、乡级专管员14名、村级保洁员89名、村级巡查员89名。组建了水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不定期开展巡逻巡查,做到了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水事纠纷和破坏水工程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特别是今年我们对县“河长制”办公室人员进行了重新调整充实,全面提升协调、督办和考核能力,为扎实开展好河长制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压实落靠责任。先后制定并下发了《xx县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xx县清河行动实施方案》《xx县河流保护管理联合执法机制工作方案》等10个文件,对各级河长、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各级河长认真履行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巡河、督查、指导等工作,主体责任全面压实落靠。年初以来,各级河长共计下点巡河4134次,其中县处级以上河长巡河156次,乡村级河长巡河3978次。

省级河流“一河一策”方案所列问题,我们分门别类建立了“四乱”台账,共排查出打鱼房51处,看地房22处,养殖场所14处,围堤13处千米(列入今年拆除任务的有8处千米),逐项明确目标时限,细化任务分工,强化整改措施,坚持边查边改,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截至6月30日,河流沿线垃圾乱堆乱放问题全部整改完毕,排查出的95项问题已整改销号88处,其中拆除打鱼房45处、看地房21处、养殖场所14处、围堤8处(总长千米、土方量万立方米),整体完成率达到%。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xx书记此次来xx检查指导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把脱贫攻坚迎检工作作为全县当前的首要任务,把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主线,把巩固提升河流“清四乱”战果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做实做细工作抓抽查迎检。我们将把迎检验收作为当前全县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全力以赴抓实落靠,特别是要对照今天恩亮书记以及各位领导为xx开出的良方,逐一细化、逐一落实,拿出“工匠精神”“绣花功夫”,对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查缺补漏,力争做到高质量、高效率,不出现任何差错纰漏,确保顺利通过国检验收。二是明确主攻方向抓县域经济。坚持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之路,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开放活县、人才兴县,突出思想解放推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发展、龙头项目牵动发展、园区载体拉动发展、招商引资促动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全力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三是巩固提升战果抓河流“清四乱”。坚持可持续治水发展思路,全面落实河长制,建立健全督查检查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群众生态环保意识,营造“爱河、护河、管河”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守好xx的碧水清流。四是合力强边固防抓边境环境。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结合乡村振兴、守边固边、兴边富民,强化管理,细化举措,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全方位管控力度,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构建党政军警民强力强边固防的工作格局,确保边境安全稳定。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敬请xx书记及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云南省县域经济排名)【第八篇】

贵阳市带来跨越式发展机遇。贵阳市在加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绿色金融成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受到贵州省、贵阳市政府高度重视。10月,在贵阳召开的生态文明会议上,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指出,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绿色转型。贵阳市政府连续举办绿色金融论坛,汇聚国内外专家以探讨绿色经济、绿色金融发展路径及对策,多家银行在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激励机制等领域进行积极实践。回顾贵阳市绿色金融发展历程,仍存在信息不对称、制度不健全、产品单一、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成为制约贵阳市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贵阳市在绿色金融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下列问题。

(一)绿色全融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政府、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企业以及社会投资者构成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目前,各主体之间存在信息条块分割、共享难等问题,导致绿色金融发展信息成本较高。首先,环保和征信信息由政府环保部门、人民银行相关部门进行管理,信息收集、加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_环境污染信息尚未进入信贷登记齐询系统。不完整的信息导致金融机构难以掌握服务企业真实信息,对投资、担保、贷款及上市企业难以做出准确判断。其次,由于政绩利益驱动,一些部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隐藏“两高”企业真实信息,致使金融机构监管风险和成本增加。再次,绿色经济发展,涉及大量新领域、新技术、新知识,金融机构缺乏与之适应的专业人才,调研、信息甄别难度加大。最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难以获得绿色金融投资渠道、企业绿色环保资料以及绿色金融产品等信息,抑制其投资选择,使得民间资本不能有效地配置到绿色产业中去。

(二)绿色全融发展过程中缺乏制度保障及激励机制。

环保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及人民银行出台发展绿色金融的相关性指导意见,但相关的信息披露机制、环保核查机制、资本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激励机制以及违法惩罚机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未健全。造成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在审核、监管和处理违约的企业时缺乏处理依据。外部而言,政府还未推出税收、财政扶持以及消费引导激励机制,金融机构、企业、社会投资者缺乏饯行绿色金融的外在动力。内部而言,金融机构、企业、社会投资者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缺乏企业绿色文化制度、推行绿色金融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金融机构、企业、社会投资者缺乏推进绿色金融的内在动力。

(三)绿色全融产品创新及服务手段不足。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多元化的服务手段不仅能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而且减少企业经营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社会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有效地引导民间资本充实到实体经济建设中来。不仅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体经济发展,而且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同国外金融机构相比贵阳市金融机构提供给企业、社会投资者选择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较少,基本集中在绿色信贷方面,多元化的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互换等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还不成熟。使得企业、社会投资者选择范围较窄,影响绿色金融的发展和业务规模的扩大。

(四)绿色全融发展中主体之间缺乏协同。

绿色金融的发展是由政府、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投资者多主体构成复杂生态环境。绿色金融要能充分发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必须要求生态环境中参与主体充分认识到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只有相互之间协同配合才能实现绿色发展的共同目标。贵阳市绿色金融实践现状分析,绿色金融发展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各个部门的管理和相关数据难以实现共享,导致金融机构对企业投融资、信贷、保险的风险增加,抑制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动力;增加企业、社会投资者对金融机构产品或服务的选择难度、信息收集成本,企业、社会投资者缺乏多元化融资或投资产品和渠道的选择,抑制企业、社会投资者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政府、监管机构对绿色金融理念、发展和激励机制宣传的不足,造成金融机构、企业、社会投资者对绿色金融发展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缺失。

三、贵阳市绿色金融发展对策及建议。

绿色金融的发展对应贵阳市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转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贵阳市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如下的解决对策和政策建议。

(一)针对政府及监管机构层面的对策及建议。

1.建立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不对称,增加金融机构评估企业的成本和风险,增加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增加社会投资者投资选择成本和风险,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及风险,不利于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政府、监管机构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需建立贵阳市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绿色金融相关信息共享。通过建立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制度,促进政府、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企业、社会投资者之间实现信息共享,降低绿色金融发展的信息成本及风险。

2.建立第三方独立评级和监督机构。

为保障对企业、金融机构、社会投资者信用评级、信息评估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政府应建立第三方独立评级和监管机构,承担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社会投资者的信息、纠纷等方面的齐询及评估。公平、公正、公开地为参与主体提供专业信息齐询、纠纷评估等,成为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各参与主体联系纽带和仲裁机构。

3.建立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机制。

建立绿色金融协同发展机制,有效协调绿色金融生态环境中的政府、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投资者的利益,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保障。税收、财政协同机制的建立,能刺激、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投资者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活动,促进绿色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产品、绿色投融资发展;惩罚协同机制的建立,能抑制“双高”企业的发展,激励绿色企业的发展;准入退出、信息披露、监管等协同机制的建立,能规范、约束绿色金融参与者的行为。

4.建立绿色金融人才培养环境。

通过绿色理念来影响绿色金融参与者行为,逐渐建立绿色金融文化。树立绿色金融理念,绿色金融活动参与者应将社会、环境价值纳入治理目标及文化建设体系。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社会投资者应认识到实施绿色金融战略、确定环境风险和机遇,不仅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加强绿色金融文化建设,加强对相关人员绿色金融参与者绿色理念教育,理顺参与者之间相互关系,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强化与高校等机构合作,培养具备金融、环保、管理知识的绿色金融复合人才。

(二)针对全融机构的对策及建议。

1.绿色信贷方面。

银行机构应根据国家经济环境政策和产业政策,对从事绿色经营生产、绿色制造和绿色农业的企业或机构提供低利率的贷款;对研发生产治污设施、从事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发、利用新能源等产业实行优惠贷款政策和设立绿色信贷通道。加快开发贷款类、理财类、票据类、租赁类等绿色创新产品和工具,关注国内外绿色金融发展方向,扶持绿色环保项目,推动“绿色信贷”市场发展。

2.绿色保险方面。

保险机构应加快多样化、多领域、多层次的绿色保险产品研发,建立行之有效绿色保险体系。对符合绿色发展标准的投保企业因污染突发事件所涉及的受害者进行合理赔偿。既可以减轻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的赔付经济压力,又可以发挥市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和调节力度,加强舆论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3.绿色基金方面。

证券机构应设立节能减排、环境优化专项投资基金,对绿色环保、低碳的企业进行基金投放,通过资本投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绿色基金投向具备低碳特征、较高的科技含量、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和发展前景的领域。

4.绿色证券方面。

通过公开发行绿色债券解决社会效益好、资金需求量大的绿色项目资金需求;通过建立绿色企业上市审批绿色通道,拓宽绿色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通过将绿色因素融入金融创新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彩票”发行;通过推行排放减少信用度等低碳金融衍生品,推行“排放减少信用”交易机制,建立规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三)针对企业的对策及建议。

1.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首先,建立人与自然和谐观,认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由以人为中心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转变,从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向追求长期价值最大化转变。其次,树立绿色经营道德观,把平等、正义等道德观念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形成企业环境保护的社会道德意识。再次,树立环境保护法律意识、明确环境责任,依法治理、保护环境,建立谁污染、谁治理的法律问责制度。

2.推行绿色生产、提供绿色产品。

企业利用技术、管理手段对生产全流程进行排污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行绿色生产,提供绿色产品,消除生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影响,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推行绿色营销战略。

企业推行绿色营销战略,加强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宣传、在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定价、促销活动等营销链中,坚持“绿色理念”,促进企业发展与消费者、社会利益趋同。发展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实行绿色包装、重视绿色促销、制定绿色价格、选择绿色渠道、树立绿色形象的绿色服务营销战略。

4.建立绿色企业文化。

文化是企业、员工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认同体系。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融入绿色理念、环境保护、社会价值等,引导、规范、约束企业、员工行为,并将绿色文化元素贯穿企业经营、行为等活动过程,逐步树立以绿色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四、结语。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4【第九篇】

这次国检不仅仅代表xx县,而是xx代表全省进行迎检,我们站在全省大局高度,把迎接脱贫攻坚国检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最关键的核心工作,坚持全民动员、全员参战,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坚决做好国检验收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抽查验收。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在5月9日,省政府发布公告,公布xx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后,我们就把迎接国检验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力度不松、标准不降,内紧外松、科学有序的原则,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在接到通知确定我县成为两个退出抽查县之后,我们在第一时间召开了全县迎检工作推进会议,制定了《xx县脱贫攻坚迎检工作方案》、《全县近期脱贫攻坚迎检工作要点》,对迎检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我们把迎检验收作为检验我县脱贫攻坚实际成效的一次练兵,现在全县上下思想高度统一,以最优的状态、最实的成效、最好的成绩,做好迎检验收的一切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村屯靠前指挥,实现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我们实行县乡一天一调度工作机制,边发现问题边整改,白天所有县领导部门以及帮扶责任人全部进村入户,每天晚上六点半准时召开调度会,对一天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对第二天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部署,确保迎检验收各项工作始终在县委领导下科学有序推进。”、驻村工作队以及引导员进行了专题培训,提升对政策理解把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确保在参加座谈时能够说得清楚、讲得明白。通过细化每一个环节、明确每一个流程、落实每一个步骤,确保各项工作能够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检查。特别是各乡镇、各行业部门、各村屯以及文广新旅等部门利用庆祝建党98周年等契机,组织开展了歌唱祖国、“庆七一文艺汇演”、篮球赛、农民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汇聚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四)建立顺畅沟通联系机制。在接到通知后,我们第一时间就与退出评估抽查队团队总指挥林万龙同志、退出抽查队队长贺文慧同志进行了沟通联系,将相关工作进行了沟通对接。同时,我们还积极与明水县方面进行了联系,建立了顺畅的沟通渠道,实现了各类信息互通有无。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7【第十篇】

从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运行多年的实践看,初步建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对建立稳定的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财政收入渠道,调动各级政府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各方面情况的变化,现行财政体制在运行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收入分配不尽合理。

入的主要,而多数费的收入都属上—下级政府共享,且上解比例大,有的费如消防费等收入全部上收。由于收入分配不合理,客观上削弱了地方财力,影响了地方培植财源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财政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还使有的地方政府为保运转,通过各种渠道敛财,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乱收费、乱摊派,使腐败行为、地方保护主义滋长。

各级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范围划分不当。

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事权和财政支出范围的有些地方不明确,不合理。特别是有些属于中央或市级政府事权,应由中央或市负担的事务支出,却由县级承担。比如,与地方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如工商、技监、税务等部门的事权上收,使地方统揽经济的功能大为削弱,而相关的支出费用却仍由县级财政承担,不尽合理。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够规范、科学。

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范畴,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统筹运用存在脱节现象。

二、建议和措施。

我们认为,区县强,才有全市强。现行财政体制实施7年多来,客观情况已发生巨大变化,财政体制也应随之调整。

特别是重庆市直辖以来,中央对重庆的财政政策已有所放宽,更应该调整财政体制,支持区县经济发展。

l、科学划分中央和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合理界定各级财政收支范围。上级政府直接负责的社会事务经费应由上级财政安排;上级政府与县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事务,上级财政要保证,不能变相或间接由县级财政承担。坚持谁出政策谁出钱,矛盾不下交。建议将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市管部门如技监、工商等部门的事权和财权下划到县,更好地为区县经济服务;将县级法院等司法机关上划给市直管,使其人事权和财权相对独立,保证执法的公正性和法律的统一性;对教育这种资源共有、人才共享的基础性、特殊性社会事业的事权和财权,应上划给市直管,全市统筹协调,以保障不同地区的公民同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业所得税按行政隶属关系共享的做法。适当缩小市、县共享范围,建议将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费、土地使用税、交通重点建设附加费等,加大比例甚至全部下划给县,增加地方财力,缓解县级财政困难。要完善对政府的转移支付办法,并重点向欠发达区县倾斜。

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合理确定税收管理权限,充分体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财权。对县级税收任务的确定,由市主管部门与县人大共同确定下达,以求任务一致,赋予地方政府适度的地方税收管理权,以利地方因地制宜挖掘税收潜力,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结合税收制度改革逐步培植地方主体税种。建议将房产税、上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等作为县级主体税。

妥善处理县级政府性债务问题。“三金”和“三乱”债务,有其历史背景,基层政府有责任,上级政府也有责任。

篇2: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目前看,在我省、我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像××这样的欠发达县份,县域经济发展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亟需解决。

概括地说,这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旧、三难、四制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不宽;还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维,排外排新的现象比较普遍;还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小农意识,快发展、大发展的愿望不强烈;还存在只讲问题、不讲潜力,只谈劣势,不看优势的畏难情绪,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十分浓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办好事实事。我们××10个县(市区)有8个县(市区)靠财政转移支付过日子。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个。

20xx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仅为4058万元,而工资支出就达到亿元,如果没有省里的转移支付,我们连保工资、保稳定都很难做到。这样的财政,根本拿不出钱来发展经济,甚至连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前期费用都拿不出来。三是乡村债务化解难。这是阻碍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症结性历史遗留问题。从我们××看,到20xx年年末,全县乡村两级债务高达亿元,村均180多万元,76个行政村大部分为空壳村。

作为村级主要收入来源的机动地,在2000年化解村级债务时,大多数都已抵顶债务。国家“一免三补”政策的出台,村里又将剩余的机动地补给了回来要地的农民。这样村里已经没有收入来源,根本拿不出钱来偿还债务。而且省里出台的奖励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很难执行。这些债务,不仅严重束缚乡村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稳定,急需解决。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寥寥无几。今年建设银行又要被撤销,××县又将失去一个商业银行。二是行政权力分配政策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现在看,越来越多的政府执法部门实行了“三权在上”、垂直管理,而且上收的趋势越来越严重。这对于承担着县域经济发展责任的县级政府来说,进一步增加了行政管理难度,在很多问题上,没有自主决策的权力,在许多领域处于空壳无权管理的境地。县里上项目、干点事,几乎都得向上报批、交费,降低了行政效率,增加了行政成本,弱化了县级政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由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革省里没有明确说法,县里无法对一些关门倒闭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对职工也无法进行妥善安置,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矛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后、人员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县域内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如大城市,大学生毕业后到县工作的比较少,既使回到县里的,由于工作、生活条件所限,流失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县域经济急需的科技型人才、管理型人才都十分匮乏。以我县为例,全县各级各类人才有7813人,其中,实用技能型人才仅有2188人,管理型人才仅有78人,远远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城乡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文盲、半文盲、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劳动力总数的20%,城乡8618户贫困户中,有近60%的贫困户是因为科技文化素质低、没有一技之长而导致贫困的。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在方方面面予以扶持,尤其要在体制、机制上采取超常措施,破解县一级无力解决的难题,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要赋予县级更多的发展自主权。按照能放则放、权责统一的原则,参照10强县扩权的标准,对所有县市都合理地扩大经济管理权限,赋予县级政府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增强县级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调控能力。同时,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国有林场等企业改革上,出台明确的政策意见,指导县级结合实际进行操作。

篇3:

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小系统或基本单元,是以县域经济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广大农村经济。根据cppcc领导的统一部署,我们组织了一个调研小组,对我区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一、发展县域经济的现实意义县域不仅是城乡结合部,也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结合部,更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部。

县域经济作为一个综合经济单元,具有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社会经济功能,处于国民经济的中等水平。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形势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发展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县域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它位于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强大的省、一个强大的城市的前线,为人民、为人民、为人民。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维护人民生活、巩固基层政权的关键。

(2)发展县域经济是富民强县的必然选择。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擎。发展县域经济不仅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金融增长的有力措施。

富民强县是最有效、最现实的发展道路。发展县域经济也是必然选择。

(3)发展县域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是一项重要任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十届全国人大一、二次会议还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xxxx中央政府一号文件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这个问题,因为发展县域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会落空。(4)发展县域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和地区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5)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县域经济各种矛盾的必由之路。

根据xxxx年末的统计,全国约55%的县依靠国家财政补贴。

对全省xxxx财政支出的分析结果表明,县级支出的90%用于保障行政机关的运行和事业支出,仍属于“粮食财政”。因此,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和壮大县域经济的规模和实力,是提高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

二.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目前,统分结合的双层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全方位的事业部制。

特别是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和两轮推广方案的完善,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了分工格局。然而,由于集体经济的名义存在,“统一”的水平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这种“分化”和“统一”的局面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因素。其次,吸引投资更加困难。近年来,为了吸引更多的商家,各地纷纷降低门槛,以利于企业,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对商家的吸引力。但是,一些地方不顾客观实际,降低标准,竞相提供过多的“优惠待遇”——根据政协市委领导的统一安排,我们组织了一个调研小组,对本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一、发展县域经济的现实意义县域不仅是城乡结合部,也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结合部,更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部。

县域经济作为一个综合经济单元,具有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社会经济功能,处于国民经济的中等水平。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形势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发展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县域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它位于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强大的省、一个强大的城市的前线,为人民、为人民、为人民。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维护人民生活、巩固基层政权的关键。

主义新农村的引擎。发展县域经济不仅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金融增长的有力措施。

富民强县是最有效、最现实的发展道路。发展县域经济也是必然选择。

(3)发展县域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是一项重要任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十届全国人大一、二次会议还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xxxx中央政府一号文件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这个问题,因为发展县域经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会落空。(4)发展县域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和地区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5)发展计数首先,农业和农村地区的“统分结合”是不完整的。

目前,统分结合的双层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全方位的分工管理。

济的名义存在,“统一”的水平基本上是一片空白。这种“分化”和“统一”的局面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因素。其次,吸引投资更加困难。近年来,为了吸引更多的商家,各地纷纷降低门槛,以利于企业,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对商家的吸引力。然而,一些地方不顾客观现实,降低标准,竞相提供过度的“优惠待遇”:结合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和深度加工。立足农副产品、矿产、旅游等方面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重点引进深加工企业、资源开发企业,突出特色,启动品牌,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

篇4:

近日,市××××调查分析了我市县域经济上半年发展情况。总体认为,各区(市)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招商引资、狠抓项目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县域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各区(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分别为全市的××%、××%、××%和××%,占全市经济的份量越来越重。同时,也应看到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条件制约、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园、××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坚持“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开发,壮大旅游产业,培植经济增长点。利用运河黄金水道,搞好沿运经济开发,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根据市××经济带建设和“三大基地”建设等战略,做好自身功能定位,主动溶入到全市发展格局中来。发挥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充足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吸纳社会就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大棚果、××的“三水”农业等特色农业,形成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外销和出口。

(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统筹城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城乡经济、工农产业的交汇点。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做强县域工业的潜力所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要重点选择与农业关联度高、拉动作用大、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把它们培育成县域工业发展的龙头和经济发展的主体,使以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的工业成为振兴经济,反哺农业,带动第三产业的主导力量。要大力推行工业园区化建设,优化工业布局,提高工业的集中度,发挥集聚效应。要以二、三产业为支撑,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抓好农民就业培训工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尽快取消户籍限制等体制障碍,创造城乡居民平等就业发展的条件。

道。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突破口,一是放宽投入领域,允许集体、外资企业进入的领域,都要对民营企业放开。二是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全面落实有关政策规定,强化服务意识,尽力打造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引导好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民营企业抓住国企改革机遇,降低成本搞扩张。四是着手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制,认真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年,××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区的××倍、××倍和××倍。区间发展不平衡越来越明显地成为欠发达县乃至全市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障碍,应予以高度重视,逐步加以解决。要加大对欠发达县的帮扶力度,统筹区间协调,冲破区位阻隔,实现资源等优势互补,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平衡发展。

要充分利用省××支持经济强县和帮扶欠发达县发展的机遇,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再上新台阶。

济的有效载体,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市场需求,超前规划一批能够增强发展后劲、增加财源建设、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发展社会事业的项目,不断充实和完善“××五”重点项目库。

篇5: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目前看,在我省、我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特别是像××这样的欠发达县份,县域经济发展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亟需解决。

概括地说,这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旧、三难、四制约”。

一旧,就是从干部群众的思想看,观念还比较陈旧。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解放思想,也一直在解放思想,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存在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观念,缺乏敢闯敢试、敢拼敢干的工作劲头;还存在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什么条件干多大事的等靠思想,发展的办法不多,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宽;还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维,排外排新的现象比较普遍;还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小农意识,快发展、大发展的愿望不强烈;还存在只讲问题、不讲潜力,只谈劣势,不看优势的畏难情绪,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十分浓厚。

三难,就是从县域经济运行的表象看,有三个方面的难题急需突破。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难。

实践看,由于受政策、机制、市场、地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农业大、工业小、三产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后劲不大。

以××为例,2019年全县一、二、三产业比仅从2019年的661:95:244:

调整为606:113:281。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没有形成规模,不足以拉动整体经济发展。

二是财政经济运行难。

由于财源建设滞后、刚性支出增多,以及现行分配体制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的。

影响,县级财政仍然普遍窘困,大部分县市仍然要靠省财政转移支付度日,难以拿出财力搞建设、谋发展,给群众办好事实事。

我们××10个县(市区)有8个县(市区)靠财政转移支付过日子。

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个。

2019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仅为4058万元,而工资支出就达到12亿元,如果没有省里的转移支付,我们连保工资、保稳定都很难做到。

这样的财政,根本拿不出钱来发展经济,甚至连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前期费用都拿不出来。

三是乡村债务化解难。

从我们××看,到2019年年末,全县乡村两级债务高达25亿元,村均180多万元,76个行政村大部分为空壳村。

作为村级主要收入来源的机动地,在2000年化解村级债务时,大多数都已抵顶债务。

国家“一免三补”政策的出台,村里又将剩余的机动地补给了回来要地的农民。

这样村里已经没有收入来源,根本拿不出钱来偿还债务。

而且省里出台的奖励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很难执行。

这些债务,不仅严重束缚乡村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稳定,急需解决。

一是金融体制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

由于银行惜贷慎贷,并且上收贷款管理权限,撤并营业网点,使得县域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资金严重短缺。

以××为例,2019年,全县贷款余额仅为133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寥寥无几。

今年建设银行又要被撤销,××县又将失去一个商业银行。

二是行政权力分配政策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

现在看,越来越多的政府执法部门实行了“三权在上”、垂直管理,而且上收的趋势越来越严重。

这对于承担着县域经济发展责任的县级政府来说,进一步增加了行政管理难度,在很多问题上,没有自主决策的权力,在许多领域处于空壳无权管理的境地。

县里上项目、干点事,几乎都得向上报批、交费,降低了行政效率,增加了行政成本,弱化了县级政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

由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革省里没有明确说法,县里无法对一些关门倒闭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对职工也无法进行妥善安置,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矛盾。

比如,我们绥棱水利系统的水利钻井队,已经倒闭多年,但由于是自筹自支的事业单位,不管是职工并轨,还是养老保险,哪条政策职工都靠不上,遗留问题无法解决,引发职工上访告状。

再有就是以国有林场为代表的政策性比较强的国有企业,包袱沉重,发展无力,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但由于受政策制约,即使有好的出路,现在也无法进行推进。

四是人力资源素质低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

现在看,人才短缺、科技落后、人员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由于县域内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如大城市,大学生毕业后到县工作的比较少,既使回到县里的,由于工作、生活条件所限,流失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县域经济急需的科技型人才、管理型人才都十分匮乏。

篇6:

[摘要]县级政府的合理定位,对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所谓政府的合理定位,是相对于目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存在的“越位”、“错位”和“缺位”而言的,就是政府要不断转变职能,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代行企业和市场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县域工业结构雷同、发展路子互相照搬、城市建设相互攀比等造成了县域经济特色不足,相互竞争,内部出现混乱,导致发展受阻。很多小企业处于同一加工层次、加工环节,很容易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县域经济中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应当考虑如何形成核心企业带动其他企业,从平行关系向立体和互补过渡,加强内部的协调机制与管理机制。

郡县治,天下安”。自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斗转星移,改朝换代,县级建制一直延续至今。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现实与传统的优势要求我们走县域经济之路,但路该如何走?发展的方向在哪里?一、走近县域经济1、农民老李的烦恼5月,中原大地,阳光明媚。

田间油菜花香,阵阵扑鼻而来。

位于中原l县的农民老李没有“五一黄金周”的闲情逸致,而是满脸愁容。5月5日,记者在他们村西田间见到老李时,他与老伴正在原是苹果园的自留地上栽种棉花。

“去年冬天,我把所有的苹果树全砍掉了。

”老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没办法,因为苹果根本不赚钱。5年前,县里说,种苹果发财,我就腾出几块地栽上苹果树。我们村很多户都种了。可是,等到我们的苹果结果的时候,市场已经不太好,卖不出钱了。苹果上市的时候,没有销路,我就骑车去几十里以外的邻县村庄卖,一块钱十多斤,一天下来卖完还不足8块钱。卖不完的,有的坏掉了,有的干脆喂猪了。其他村民也像我一样,并没有发财。

”老李指着周围的田地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原来这一大片地都是苹果园,现在都砍了。我们得到的只是丰产,不能丰收。

”老李还向《中国经济周刊》讲了另外一个“烦恼”:

“10年前,县里组织村支书到山东寿光参观学习,回来后,就号召大家盖蔬菜大棚,种菜发家致富,当时,因为看到人家寿光种菜赚大钱了,所以我们劲头很足,一下子乡里盖了很多大棚,我也盖了四个。可是,一年后,种菜又赔钱了。因为不懂技术,而且我们这里的土质也不太肥沃。

随后,又把所有的菜棚给拆了。

”说到这儿,老李苦笑着问:

“谁能给我们农民指出市场在哪里?怎样投资?”2、田老板的伤心事同是l县的田老板原来在l县的一家“很赚钱”的工厂当工程师。后来,那家工厂由于经营不善,1993年破产。田老板这位工厂的“能人”成了“无业游民”。

1994年,田老板开了一家生产编织袋的工厂,随后几年,销路甚广,利润一路攀升。可是,2003年已经关张。

“现在,全县有20多家编织袋厂,大家产品都是一种,就只好拼价格,价格大战往往打得不亦乐乎,最终落个几败俱伤的结局。

”田老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据《中国经济周刊》调查,l县的其它一些编织袋厂大部分已经关闭,有的已债台高筑。

据调查还发现,县域工业结构雷同、发展路子互相照搬、城市建设相互攀比等造成了县域经济特色不足,相互竞争,内部出现混乱,导致发展受阻。很多小企业处于同一加工层次、加工环节,很容易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县域经济中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应当考虑如何形成核心企业带动其他企业,从平行关系向立体和互补过渡,加强内部的协调机制与管理机制。

令田老板提不起精神的还有一桩“倒霉事”:2003年2月,县里提出“养牛”项目。

田老板一时兴起,按每斤4元买了150头牛。

当时预计今年价格会涨到每斤5元。

“又泡汤了。现在价格才3块多,另外,由于2003年遭灾,饲料很贵,比如,麦秸以前每公斤8分钱,现在却涨到每公斤两毛五分钱。牛是长大了,可是价格一点也‘牛’不起来。现在,所有的牛都还在圈里。

”田老板懊恼地说:

“估计今年底就会倒闭。

”据了解,当时,l县一共建了15个养牛场,准备投资1000多万。可是,至今,分文未到。而2003年l县建的养牛场几乎都倒闭了。

“光号召,没有引导,资金不到位,形不成规模,怎么发展?”田老板满腹怨言,“我当时建的养牛场是养400头牛的规模。把养牛场建好了,却没钱买那么多头牛。

”田老板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现在,我在寻找机会干别的。但是,资金一直是个。

问题,几家银行对民营企业几乎不贷款,不过,听说一家银行给正在修的高速路贷了2个亿。

”说起资金,老李也一筹莫展:

“贷款真难。

我的两个孩子在广东打工挣的钱,还有借的一部分,都赔了。

怎么办呢?”“没有金融支持,光‘小打小闹’,能做大吗?从县域城市经济看,资金匮乏,缺乏后劲。

”l县一位退休的某银行行长坦言。

3、l县的困惑其实,无论老李还是田老板,他们一直困惑的问题也是l县政府几十年来一直被困扰的问题。如何发展和如何定位?l县政府的几届领导没有停止过苦苦的思索。

据了解,l县下辖10多个乡(镇),400多个行政村,70多万人口,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就是其最根本的资源,最大的特色。

因此没有农业的大发展,就没有整个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目前,l县在工业化进程中还远未实现快速发展,工业化率与全国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农业效益不高、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工业化的大发展。

事实上,l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有陇海铁路经过,公路四通八达,220国道、106国道和310国道在县城交汇,连(连云港)霍(新疆霍尔果斯)高速与日(日照)南(南阳)高速公路在该县交汇,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乡、村道路为脉络的交通网络体系。

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什么却没能使l县发展起来呢?刚从外地谈判投资项目回来的l县一位政府官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电话采访时颇有感触:

“又没有谈成,关键是投资环境没有竞争力,没有吸引力。目前,‘软硬件’都不够成熟。我们这里的思想观念还不够开放,连观念都很难沟通,投资方会来投资吗?工业没有基础,又没有资金,怎么发展?”[!----]“行政负担也太重。由于没有像样的企业,有点关系门路的,都想到政府部门工作,不少单位严重超编,有的甚至几倍超编。

”该县一位政府部门官员说。据调查,l县现任副县长11个,最多时仅副县长就多达17个。

另外,l县是个农业大县,矿藏等资源缺乏似乎也是发展不起来的一个显见的原因。可是,该县一位刚刚退休的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其实,农产品本身就是资源。最关键的是人的问题。

”在采访中,人们普遍把“人”的问题放在首位。据了解,l县在三年内,换了三任县委书记、两任县长。

田老板也认为:

“他们哪有心思抓发展经济。由于班子不稳定,特别是主要领导频繁调换,致使一套成熟的发展思路难以全面彻底实施,容易出现‘短期行为’和政绩工程,项目选择上不讲实效。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福刚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不少县的领导班子经常换,思路也总是变,对发展战略的实施很不利。

”他说,我们不要因班子调动,就动摇了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视。

刘福刚认为,一个县整个政策的制定,包括一些制度安排、县域的建设,它的灵魂是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战略问题是核心,是县委、县政府领导应该集中考虑的问题,有一个好的[1][2][3][4]下一页战略,就有了灵魂,全盘棋就会活起来。

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县级政府如何定位?专家认为,县级政府的合理定位,对县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所谓政府的合理定位,是相对于目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存在的“越位”、“错位”和“缺位”而言的,就是政府要不断转变职能,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代行企业和市场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二、县域经济的尴尬依据中国农村经济问题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的理解,县域经济的本意是指一个县(市)地域范围内的经济:既有城镇和乡村的经济,又有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经济;既有公有制经济,也有非公有制经济;既有政府的经济(财税),也有老百姓的经济(就业和收入)。可以说,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各项指标,在一个县(市)的范围内,基本都可以得到反映。

刘福刚也指出,“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它介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之间,一方面承载着农村发展的重担,另一方面又面临城市经济冲撞。

题的出口。

”刘福刚说。

1、找不着“北”?县域经济本来具有很明确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看来越来越迷失方向。和l县面临的情况一样,许多县城对自己的发展定位模糊,有撤县建市的,有搞“特色”的,有发展卫星城的,有盲目地扩大城区面积,一味朝着城市化方向发展的,甚至机械地借鉴其他县域发展模式,忘掉了自身的比较优势,这样反而导致了发展的落后、资源的浪费。这种夹在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中间的经济板块,它的发展方向到底在哪?[!----]l县似乎还在“瞄准”。

田老板说:

“现在,我们县没有一个工厂,原有的几个工厂都已经倒闭,无一‘幸存’。

乡镇企业更是糟糕。仅有的几个工厂,也都是民营的。

”老李也表示:

“现在,不知种什么能赚钱。整个县的农业没有特色,没有规模,难以成气候。

”目前来讲,也许l县的困惑正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困惑,而这一困惑又恰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羁绊。

传统上讲,中国经济是典型的二元制经济。在二元经济结构中,中国经济被分为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中国人被分成了“市民”和“农民”,城市与农村之间有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从时间上说,1980年代是农村经济时代,改革从农村开始,重点在乡村;进入1990年代,改革转向城市,城市经济拉开序幕。

从空间上看,出现了东南沿海经济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城市群。难道中国经济就一直要如此泾渭分明地“二元”下去吗?事实上,在城市群与农村二元经济之间是县域城市经济,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国有2200多个县市,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0%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2003年县域gdp占全国的%,县域中的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几乎各占半壁江山,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2、城市化的诱惑“郡县治,天下安。

”从秦朝统一设县以来,历代兴替,惟县的建制至今不变,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一次城市发展峰会上,专家预言,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环渤海三大城市群将成为国家新一轮财富聚集的“火车头”,三大城市群集聚财富份额将达到全国的65%。

对此,人们不禁提出质疑:我们的经济学家动辄拿纽约、东京、伦敦gdp占24%、26%、22%作参照和追赶目标,怎么忘了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呢?一位长期从事县域经济报道的媒体资深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从我国经济史来看,中国是从农耕经济发展而来,农业在经济中占据了很大分量,过去所谓的城市主要也是集市的放大,本身就带有典型的县域经济特征。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发达国家已经走出注重发展超大城市的时代,他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化的弊端,相反他们更加重视小城镇的发展。而我国地少人多的现实,必然导致过度城市化的浪费,而县域经济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应该说强调发展县域经济,不啻为实事求是地符合传统又有后发优势。

“一些学者在向我们的政府官员和老百姓介绍城市化的理论和西方的城市化。有些学者研究了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和中国城市管理体制的现状以后,得出了一些悲观的结论说,中国在现在和未来恐怕不是能不能城市化的问题,而是被过度城市化的洪水淹没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陆建华博士说。

三、拷问“市管县”与此同时,随着提倡壮大县域经济的呼声日高,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市管县”体制遭到“讨伐”。

日前,l县所在省最新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这份最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下发的文件被认为是历年来该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含金量”最大的一次。

[!----]其中规定,该省20个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和5县(市)搭上了扩权的班车。这些扩权县在经济管理权限上几乎是和上级地级市“平起平坐”了。

一份调查显示,虽然该省县域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水平仍然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活力不够。目前县域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不少体制上的问题,县级政府承担的责任和拥有的权力极不相称。县级政府管理权限过小,相当一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省辖市和省里,县级政府没有最后决定权。上级垂直机构过多,县级政府缺乏有效协调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手脚,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

管县体制的经验,发出《关于改革地区体制,实行市管县的通知》,并批准了江苏全省实行市管县体制,全国各省、自治区都扩大了试点,从而出现了市管县的新高潮。

不可否认,作为现代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市管县体制是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但随着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尤其是市与县经济差距的缩小,由于市管县体制缺乏系统配套的城市发展机制和人口政策的平台,该体制下的市县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市群区行政区划管理中的最突出矛盾。

尤其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市管县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

四、路在何方?1、准确定位是关键l县某届主要领导曾向全县人民承诺,要把该县建成“江南水乡”。而l县的现实是:盐碱和沙地“十分丰富”。历史也证明,那是一场“闹剧”。

县域经济是小城镇经济。它既不同于国家宏观经济,又不同于企业微观经济,既不完全是农村经济,又区别于城市经济,其准确的定位只能是作为城乡经济结合部和交汇点的小城镇经济。

刘福刚说:

“在制定整个经济发展战略中,一定要对本县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确定自己和全局的关系。县域经济的定位一定要和整个经济发展全局结合起来,跳出县域,从别人的眼光、从市场的眼光看定位,而不能像过去那样只从本县情况自我定位。

”从百强县分布看,大都在“城市群”周边,实属卫星城。县域城市经济在“抓大放小”和市场竞争面前处在萎缩和萧条当中。从农村经济看,始终受“三农”困扰,收入、教育、医疗、生态、水利、上一页[1][2][3][4]下一页农资等矛盾重重。尽管,今年国家拿出100亿元直接补贴种粮农民,向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超过500亿,但面对广大的农村、农民得到的也还是杯水车薪,与国家对城市群经济的投入相去甚远。比如,从现在起到2008年,预计北京市筹办奥运总投资将达到万亿。高速列车、高速公路虽然节省了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但中国的乡村却在“边缘化”里愈走愈孤单。

其实,市场经济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宏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谁能够率先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谁就能够在未来的发展和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因此,要进一步树立“平等、竞争、效率”的市场经济观念,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产品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大力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阳光政务,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政策保障,营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而政府也需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学会用经营的理念、竞争的法则、调控的手段驾驭县域经济,切实从主要由政府当主角,主要靠行政手段来推动发展,转到由民营经济当主角,靠市场推动经济发展上来。

[!----]2、打好“特色经济”牌定位准确其实也即清楚自己的特色在哪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县域经济的一个核心就是要打好“特色经济”这张牌。

老李不解地问:

“我们县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苹果、葡萄、大枣,可是怎样发展电视上讲的‘特色经济’,让我们百姓富起来?”“我们还在探索。希望尽早走出一条‘特色’路。

”l县一位政府部门官员说。

刘福刚认为,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靠资金、技术、人才,而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区域的自然资源。

所以,发展县域经济不能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必须依据其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来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另外,他强调,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

民营经济对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培育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

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发挥比较优势,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参与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体系。

要破除“大而全”、照搬模仿、盲目跟风、粗放加工的观念误区,树立“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特色经济新理念,提高特色经济的竞争力,使特色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从而带动整体县域经济实现大发展。

照此思路,城镇化建设浮出水面。

3、小城镇之路现在,l县被所在省确定为25个城镇化建设试点县(市)之一。

该县一位。

主管经济的副县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让农民进县城才是中国城市化的根本途径。小城镇在县域经济中所起的辐射作用要远远大于其在城市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县域小城镇水平的不断提高,既是县域经济不断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反过来说加快小城镇建设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刘福刚认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他还指出,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而小城镇经济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县域经济发展要坚持把小城镇建设当作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当作工业化的载体和民营化的平台,从而大力发展城镇经济。重点发展县城和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特色优势和规模优势的重点中心镇,增强小城镇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强镇集聚,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另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整合城乡各种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小城镇作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落脚点,使小城镇建设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使农民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和效益。

五、县域扩权要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扩权已是箭在弦上。

据子解,省管市、市管县(市)的财政管理模式,将被湖北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省管县(市)的财政管理体制。

三是部分市由于自身财政比较困难,不同程度地集中了一部分县(市)财力,省对县(市)财政的一些扶持政策和补助资金等难以及时落实到位;四是省对县(市)的财政信息和实际情况掌握不够准确、不够及时,难以加强对县(市)财政的有效监管。

[!----]而“浙江现象”似乎早已证明“市管县”是如此多余。浙江省的财政体制是省直管地、县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地区一级(市)财政只对省财政有结算关系,且预算内财政收入仅限于地级政府所在市,而与行政辖区内的县(市)没有对应的财政结算关系。

2003年11月23日,由中国县域经济研究所等负责评定的第三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揭晓,浙江省获27个席位,占1/4强。县域经济占浙江省gdp的7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实力及其增长却反而没有县域经济实体那么快那么强。

国内其他省市一般是强(地)市弱县(市),浙江为何截然相反?浙江省农办、浙江省财政厅和(地)市、县(市)财政局负责官员认为,浙江这一经济增长格局的形成与浙江“省管县”财政体制有很大关系。与浙江省财政的“省直管县”相适应,“地级市的权力逐渐弱化”,并实现“市县分治”,即“市”只管理自身,县改由省直接管理。

对于为什么浙江要省管县,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顾益康表示“只有强县才能富民”。

可以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新思路。应该以民为本,抓住当地区域的比较优势,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将农村的资源、城市的消费和当地的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一种良性循环的城乡协调经济。惟有此才能真正撑起21世纪的中国经济。

资料1:

资金成就三门特色人们每当提起浙江三门,自然会想起三门海水养殖业�“三门青蟹”。然而,托起“三门青蟹横行世界”的正是三门农村信用社。

有了资金的扶持,才有了今天的特色三门。

三门海水养殖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起初,由于缺经验、缺技术、缺资金,加之受自然风险、市场不成熟等因素影响,“养殖业”和“高风险”是同名词,发展一直比较缓慢。但三门县农村信用社看到养殖业的潜在力量,认定海洋经济必将成为该县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期间三门农信社不断投入信贷资金扶持农民发展海水养殖业,使养殖户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亏损到盈利的全过程。

产经营中,走上产供销一条龙、销售有保障的农业规模生产轨道。信用社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28家,占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的78%,贷款额达1160多万元。其中的涛头养殖公司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套“公司+农户”的养殖新模式,受到省领导的高度赞誉,被称为“涛头模式”。

上一页[1][2][3][4]下一页资料2:

灵宝市的县域经济之路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1990年代后期,由于受市场疲软等因素的影响,灵宝的两大支柱产业黄金和果品受到严峻挑战,经济开始步入一个相对缓慢的发展低谷。

面对这一形势,灵宝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积极推进“五大特色经济发展”,在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进行了有益探索。

[!----]大力发展特色工业。灵宝市始终坚持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主体,以由依靠资源上项目向依靠科技办工业转变为方向,产业抓骨干,企业上规模,产品创名牌,努力培植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骨干工业群体。

积极做大做强黄金、铅业、铜业、镁业四大地下产业和果品加工、中药材加工、林板纸一体化、草牧加工四大地上产业等工业产业,使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灵宝是传统农业大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三农”,难点也是“三农”。近年来,灵宝市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装备提升农业,促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了无公害苹果、优质大枣、速生杨、食用菌、优质烟叶、绿色蔬菜、优质中药材、优质牧草等规模优势。二是着眼探索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子,建成了集科技、经济、生态、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1200亩高科技业示范园一期工程,科技含量走在全省前列。

大力发展特色城市。灵宝市利用被列为全省加快城镇化进程26个重点县(市)的有利机遇,综合运作土地资本、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品牌形象等城市资源,加快老区建设和新区绿化亮化美化,城市经营水平整体档次和审美品位有了明显提高,并涌现出一批“中州名镇”和“中州新村”。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灵宝市强力推进旅游投融资体制和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多元化吸引社会资金,倾力打造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这一知名品牌,加快推进荆山黄帝铸鼎遗址、鼎湖湾、亚武山等骨干景点开发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2003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大力发展特色教育。灵宝市以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为着力点,采取政府先导投入、银行贷款、学校自筹等办法,积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构建特色职业教育“大基地”框架,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下乡、科技兴农跟踪服务活动,培育出了一大批农村经济发展的星火带头人和中坚力量。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由无序向有序、小规模向大群体的转变。

2003年,全市共对外转移劳动力万人,实现劳务收入亿元。

篇7:

财政。

当前县区财政困难的成因与建议。

姜琳琳。

县区财政是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政治、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几年,某些县区存在着财政自给率不足、刚性支出高、债务负担沉重等相关问题,不断恶化的地方财政状况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对社会稳定性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直面县区财政难题,积极探讨解决对策,促进财政工作良性发展刻不容缓。本文通过探讨基层财政困难的成因,研究分析了基层财政如何走出困境,并结合实际给出改善经济情况的对策,以便促进县区财政走出困境。

限期拨付专项保障民生。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已不能完全覆盖刚性支出,财政能力背后隐藏着支付风险。

二、县区财政困难的成因分析(一)政策性县区库减收党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政府试图通过减收政策来获得企业效益的增长,使市场活力得以增强。在减税方面,一系列让利于民政策使企业和个人获利、受益,从“营改增”到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再到个税改革,县区库明显减收,尤其是对于经济基础薄弱地区,财政收入压力更加突显。比如“营改增”后,原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全额缴入县区库,增值税税收的划分比例为中央和县区级各50%,县区库减收。

此外,以。

48 28676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