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创新热选(优质10篇)
【阅览】优质的范文能让您的写作方便快捷,远离加班,以下这篇“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创新热选(优质10篇)”是由阿拉题库网友整理分享的,供您参考之用,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转型 创新 心得体会【第一篇】
转型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选择,尤其是在现代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只有敢于转型,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保持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
二、创新是转型成功的关键。
在转型过程中,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创新不仅仅是技术革新,更是一种经营理念、一种经营模式的不断迭代。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转型应该立足于市场需求。
转型的目标是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企业应该始终紧密关注市场动态,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趋势,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有效转型。
四、转型时需要充分调研和准备。
在决定转型之前,企业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准备,明确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确定转型的方向和策略,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型,避免盲目行动带来的风险。
五、心态调整是转型中的关键。
转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企业家具备坚定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要有充分的准备,但同时也要有应变的能力,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面对,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团队的实力,相信转型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必须及时转型以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需求。在转型过程中,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无论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还是经营理念和模式创新,都是企业转型成功的关键。企业应该紧密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趋势,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转型。转型时,企业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准备,明确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确定转型的方向和策略,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同时,企业家要具备坚定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转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难免会面临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有充分的准备和正确的心态,相信转型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随着时代进步发展的一个应有之义。而在转型的路上,创新则是可以事半功倍的法宝。创新并不仅仅指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更是一种经营理念和模式的更新与更新。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在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同样需要严密关注市场需求以及相应的趋势,掌握市场的脉搏,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型。只有顾客才是企业的神,企业才能更好地服务顾客。不光是顾客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实力和策略也要进一步摸底和调研。这样,通过制定详细的规划和实施计划,企业才能在转型的路途中越走越顺、步步成功。
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在决定转型之前,企业必须对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潜在竞争对手的状况,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只有了解自己和市场的实力,企业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型,避免走弯路。在确定转型方向和策略后,企业还必须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目标和步骤,合理安排资源和时间。只有准备充分,企业才能在转型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转型中的心态调整是非常关键的。转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企业家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团队的实力,坚持自己的理念和目标。只有坚持和乐观,才能积极应对挑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最终实现转型的目标。
总之,企业的转型过程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任务。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趋势,积极创新,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同时,企业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准备,明确转型的方向和策略,并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最重要的是,企业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和相信自己的理念和目标。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成功地实现转型,为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申论范文 创新经济转型【第二篇】
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意见。
以来,我市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机遇,抓转型、促发展、做示范,转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转型发展中还存在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当前,我市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关键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原经济区规划》和《****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进一步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总战略。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总要求,坚持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总战略,突出抓开放、抓城镇化、抓改革创新、抓创造新优势四个重点,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城市转型、服务业转型、农业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深化改革、保障改善民生八项工作,加快推进“十大建设”,在坚持推动“三化”协调的同时促进“四化”同步,打造中原经济区乃至全国经济转型示范市。
二、明确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主要目标。
自我加压、加快转型、当好示范,通过三年努力,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综合竞争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
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1%、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400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09万吨以上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以上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以上两化融合评测定级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到30%城镇化率达到53%森林覆盖率达到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25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16%人均公共预算支出达到5000元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到,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00元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20万吨,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以上,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以上,两化融合评测定级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到50%,城镇化率达到60%,森林覆盖率达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到16%以上,人均公共预算支出达到5600元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着提升。
三、落实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主要任务。
(一)工业转型方面,突出六大产业集群培育,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循环化工、铝深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六大产业集群为突破口,创新驱动、“两化”融合,加快重点项目和产业聚集区建设,形成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善、骨干企业壮大、支撑体系健全的现代产业集群,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循环化工、生物三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到20,六大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60%。
1、加快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壮大工业整体实力。
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强化链式集群发展,着力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依托厦工机械、大江重工等企业,发展工程机械、矿用设备、造纸装备等特色产业链,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风神轮胎、瑞庆发动机、中原内配、中轴集团等企业,发展绿色轮胎、发动机、专用车等特色产业链,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依托昊华宇航、焦煤集团、多氟多、佰利联等企业,发展氯碱化工、氟化工、钛白粉及高档涂料等特色产业链,壮大现代循环化工产业集群;依托中铝中州分公司、万方铝业、广东兴发等企业,加快完善氧化铝-电解铝-高档铝型材及精密铝铸件等特色产业链,壮大铝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广济药业、辅仁药业、健康元等企业,发展核黄素、水针剂、头孢类抗生素等特色产业链,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卓立烫印、飞孟金刚石、华晶科技、光源晶电等企业,发展烫印材料、超硬材料、光电材料等特色产业链,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到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现代循环化工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7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铝深加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均超过300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
2、加快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升级支撑能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重点实施40个重大转型升级项目,产业升级方面,实施瑞庆公司年产61万台发动机(二期)、中国兵装****装备产业园等十大项目;科技创新方面,实施多氟多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卓立烫印热升华成像技术等十大项目;高新技术方面,实施中轴集团数控电动螺旋压力机等十大项目;老城区企业搬迁方面,实施昊华宇航老厂区搬迁改造等十大项目。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能源建设,加快****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龙源电厂、****东区热电机组和城区电网改造、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年,****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主厂房全面开工建设;龙源电厂完成主厂房建设,进行主设备安装;****东区热电机组实现正常投产发电;城区电网改造全面启动。到2015年,龙源电厂和****电厂两台机组实现正常投产发电。
3、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提升产业承载力。
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强力推进“十大建设”新区和产业集聚区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增强产业集聚发展能力。2013年,全市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2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到2015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三个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就业人员突破20万人。各产业集聚区创建成省级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两个以上产业聚集区进入全省“十强十快”,****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新区创建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各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1-2个特色主导产业。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现代化工产业,****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沁阳产业集聚区发展现代化工、铝精深加工产业,孟州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化工产业,武陟产业集聚区、博爱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产业,修武产业集聚区、温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到2015年,特色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70%左右,沁阳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孟州产业集聚区、武陟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500亿元,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博爱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300亿元,温县产业集聚区、修武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200亿元。
4、强力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构建和完善创新主体、创新平台、科技金融、创新人才、科技管理五大自主创新体系,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群体。2013年,重点实施2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重点科技攻关专项,新增国家级研发中心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省级研发中心10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00家。到2015年,打造16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省院士工作站达到15家。
5、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提升信息化拉动力。
加速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深度应用,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2013年,建成23家以上信息化示范企业。到2015年,重点行业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达到60%以上,建成50家以上信息化示范企业。
(二)城市转型方面,突出多中心、组合式、紧凑型、复合型理念,建设宜居宜业特大城市。
以中心城市提升、城市组团壮大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产城互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向宜居宜业特大城市转型。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3%。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
6、强力实施中心城市三年大提升行动,提升城市承载辐射能力。
提升老城区。推进路、水、电、气、暖、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把北部山区纳入城市规划范围,严格规划控制。完成棚户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推进四城区城乡一体化改造提升,完成城中村改造,提高城市化水平。
发展新城区。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功能复合”要求,着力提升****新区产业聚集能力、综合承载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15年,****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20%以上,成为****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的新引擎。高标准建设新河区域,打造融高端商务、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综合功能复合区。
建设高效快捷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强力推进“十大建设”铁路和公路建设,抓好郑焦城际铁路、环城快速通道、迎宾路南延和****黄河大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农村公路等项目,规划建设南太行绕城高速公路,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3年,开工建设迎宾路南延及****黄河大桥项目,完成月山站更名****西站并启动升级改造。,郑焦城际铁路运行。2015年,武陟至云台山高速公路力争通车。
7、加快发展城市组团,积极推进中心镇建设。
围绕中心城区,依托产业集聚区和交通网络,加快各城市组团与中心城区产业链接、交通一体、服务共享,优先实现焦修博武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其他城市组团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按照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标准,推动县城老城区集中连片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启动功能区和中心镇建设行动计划,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
8、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打造新型城镇化新亮点。
按照“四规合一”和“三个集中”原则,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优先推动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以及不适宜居住的偏远山区村庄新型社区建设。2013年,加快推进68个已开工社区建设进度,力争20个社区达到入住条件,再开工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到2015年,40个社区达到入住条件。
(三)服务业转型方面,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
把服务业提升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以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两区”建设为载体,以加快文化旅游业融合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突破口,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着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规模、优化服务业结构。
9、加快“两区”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
加快商务中心区和10个特色商业区建设,大力培育商务服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业态。高水平编制实施“两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积极吸纳国内外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两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高端服务业入驻“两区”奠定良好基础;大力开展“两区”专题招商,吸引一批金融商务、信息服务的行业龙头和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入驻,把“两区”建成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城区经济增长中心、区域发展服务中心和城市形象新亮点。
10、实施文化旅游业转型提升工程,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深度挖掘功夫文化、怀药文化、名人文化、怀商文化、煤矿文化、宗教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确立一批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景观,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规模,提升文化产业档次,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性产业。
发展旅游新业态。持续扩大“太极故里、山水****”两大品牌影响力辐射力,积极开发都市休憩、农业体验、工业观光、太极养生、怀药保健等旅游新业态,推动山水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文化体验游、保健养生游转变,打造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全国知名养生基地。
延长旅游产业链。加快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和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步伐,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推进旅游标准化。加大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和旅游标准推广力度,做好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智慧旅游。
11、壮大现代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加快焦西物流园区等现代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培育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到2015年,培育15家以上aaa级物流企业,培育2家年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大型物流企业,建设农产品保鲜中心,建成焦西物流园区,打造现代物流中心。
大力支持工业企业将新产品研发、工艺设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剥离,成立独立核算企业或委托专业机构经营。
(四)农业转型方面,突出优质高效绿色安全,大力发展新型现代农业。
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为突破口,以八个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为载体,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12、加大投入和科技创新,保持粮食高产领先地位。
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步伐,2013年新增40万亩永久性标准粮田,2015年建成100万亩永久性标准粮田,粮食单产达到1150公斤,继续走在中原经济区和全国前列。发挥全国首家市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优势,大力实施农机装备提升行动,2015年全面实现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
以“温麦系列”、“平安系列”为重点,扩大小麦良种种植面积。到2015年,小麦良种总产量达到5亿公斤、外调率达到96%,建成辐射周边十余个省的全国重要小麦良种繁育集散基地。
13、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样板。
高标准编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市新型农业现代科技园区等八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台湾农民创业园,通过三年努力,将其建成大陆与台湾合作交流基地、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基地、新型农村社区示范基地、现代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14、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发展。
壮大面品、怀药、乳品、肉品、玉米、果蔬、调味品、饮品、林产品九大类1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打造中国中草药种植基地和药材保健品基地。2013年农业产业化集群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以上。
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2013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0万亩;2015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30万亩、占农户家庭承包面积60%。
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2013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500家以上、覆盖率达到38%;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000家以上、覆盖率达到50%以上。
15、加强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绿色安全。
以蔬菜、水果、四大怀药、水产品为重点,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种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打造全国优质安全畜产品基地。强化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加强农产品认证制度,实施土壤整治,保障食品绿色安全。
(五)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突出绿色发展,建设美丽****。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转型发展全过程,以城市水系和生态网络建设为突破口,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大幅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到2015年,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和主要河流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达标率超过省定目标,使****的天更蓝、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
16、建设城市水系,提升生态质量。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城市水系建设,2013年全面完成引黄入焦总干渠工程,加快推进新河区域综合治理,开工建设大沙河带状湿地景观、影视湖水库,开工建设东湖水库、龙寺水库和圆融水库,完成幸福河引水工程,灵泉湖形成水面1000亩。到2015年,初步建成城市水系,打造泛舟河上、人水相依的宜居之城,碧波荡漾、河清水秀的中原明珠和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新****。
17、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全力实施林业生态网络建设,打造北部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南水北调河道两岸景观绿化带、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及城区公园绿地、各类带状湿地景观等,形成“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绿色生态网络体系,打造国家森林城市。
18、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
加大力度推进北部山区生态治理恢复和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整治,实施扬尘、油烟、噪声、尾气污染综合治理,开展监测,强化水、大气、重金属、土壤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下大力气解决事关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19、推进节能减排,建设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大力推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公共领域节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严格环保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2013年,完成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的.目标。到2015年,完成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的目标。
培育有色冶炼废渣、煤炭和火电废物、工业副产石膏、化工废渣、废旧轮胎五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壮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2013年,利用工业固废突破810万吨。到2015年,利用工业固废达到1700万吨,建成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应对复杂局面和破解各种制约的综合性战略举措,以深化央企战略合作、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推动对外开放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迈进。201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到2015年,全市五年累计进出口总额达到130亿美元,使用外来资金达到31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7亿美元。
20、推动区域合作,促进融合发展。
依托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强化中原经济区城市间战略合作。紧紧抓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新机遇,推动城市框架向南延伸,促进与郑州都市区对接,加快与郑州融合发展。对接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与晋东南在能源、旅游、物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合作发展。
21、实施高端招商,拓展开放领域。
紧盯央企和世界、国内500强企业,深化战略合作;瞄准德国、日本、韩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突出装备制造业招商,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更加重视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开放,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22、打造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海关及综合保税区建设,依托****海关监管场所及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内陆无水港”,打造综合保税区、“内陆无水港”互联互通的区港联动体系。2013年,建成****海关监管场所,****海关开关运行。到2015年,建成综合保税区和“内陆无水港”。
(七)深化改革方面,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转型发展动力。
以行政事业体制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先行先试力度,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原经济区改革创新先行区。
23、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
加快行政事业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激发事业单位发展活力;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率先实现行政部门与社会中介机构完全脱钩。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财政体制,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加大公共财政民生投入力度,创建全国地方公共财政改革示范市。
深化投融资、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五大投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扩大融资规模。积极引进外资银行,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建设,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发展直接融资,引导创业投资,培育规范风险投资,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市级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能力。
24、推进机制创新,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建立城乡统一户籍管理制度,加快农民宅基地确权发证,建立转移农民承包地、宅基地自愿有偿流转和退出机制,增强产业支撑能力,增强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建设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创新集体建设用地转让、作价(出资)入股、出租等流转制度,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妥推进人地挂钩试点,探索结余建设用地指标流转。
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启动人才服务产业园项目建设。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各类人才,创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八)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居民幸福程度。
以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做好民生工作,每年办好一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让老百姓更多更好地享受转型发展成果。
25、统筹城乡就业,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统筹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建设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翻一番目标。
26、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职教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建国家职业教育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进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市建设,加快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实施中小学提升工程,完成农村中小学优化改造项目,实现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网络全覆盖,逐步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强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数字社区、市民一卡通、食品溯源、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系统、云数据(资源)中心等信息化惠民工程,打造“无线城市”和“智慧****”,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27、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推进社会保险制度的有序衔接和转移接续。到2015年,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同等缴费标准、享受同等待遇。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和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健全困难群体、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社会保障机制。持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28、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
开展城乡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打造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认真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健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公共安全体系,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建设平安****。
四、强化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经济转型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综合协调、政策研究、沟通对接、督导考核等日常工作。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其研究对接政策、战略咨询和决策参考作用。
(二)坚持务实重干。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有关政策文件,深入研究转型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转型发展的新知识、新本领,进一步增强推动转型发展的能力。要切实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真正把精力用在推进转型、造福百姓上。要勇于负责,勇于担当,遇到矛盾不回避,碰到问题不推脱,敢于触及矛盾,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把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各项工作推进好、落实好。
(三)提升工作标准。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和本部门实际,变“要我转”为“我要转”,找准着力点,选准突破口,对照先进找差距,加压驱动、拉高标杆,争创一流、打造亮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主要指标要争先进位,确保完成;转型发展中需要大胆探索、率先实现的改革创新目标,要探索路子,争当样板;对列入《中原经济区规划》的11个重大产业基地和重要平台、23个重大项目和《****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中明确要求的示范、试点和基地创建工作,坚决完成,力争提前实现。
(四)突出项目带动。在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涉及的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转型升级项目,以项目突破带动转型跨越。更加注重谋划项目,围绕转型发展,积极谋划大项目、新项目和好项目,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更加注重项目招商,主动对接项目、积极争取项目、大力引进项目。更加注重项目推进,科学推进、高效推进,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更加注重项目服务,创优环境、创新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中办证、用地、融资、施工环境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五)强化责任分工。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实施。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和“七个一”工作法,即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本台账、一周一例会、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观摩、一年一考核。
(六)积极争取支持。充分发挥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转型发展工作联系点等优势,认真研究吃透政策,加强对上汇报沟通,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争取重大产业布局和项目入驻。认真落实与29个省直部门、金融机构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和厅市会商机制,确保各项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七)营造转型氛围。充分运用报纸、广电、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重大意义、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重大建设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了解转型、关注转型、支持转型、投身转型的浓厚氛围。加大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先进典型、亮点样板的宣传力度,示范引导,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八)严格考核奖惩。把转型发展的成效作为考核部门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完善转型指标评价和考核办法,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部门评先和干部使用挂钩。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督导督查力度,每月通报一次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重点工作、重大项目进展情况。严格奖优罚劣,对于转型发展快、转型成效显着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给予重奖,主要领导干部优先推荐提拔重用;对于未完成转型发展目标任务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取消评先资格,在全市通报批评。
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制定本地、本部门转型发展行动计划,细化转型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切实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确保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转型创新心得体会【第三篇】
创新和转型是一个组织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要素。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只有不断适应和引进新的技术、理念和方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所在的企业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转型创新,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和启示。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转型创新的过程中,领导者的角色至关重要。领导者不仅要有创新的思维,还要能够为组织制定明确的战略和目标。在我们企业的转型过程中,我们的领导团队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找新的商机,并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和调整。同时,他们还发挥了激励和引领的作用,激发了团队成员的创新潜力。正是因为领导者的坚定决心和敏锐的洞察力,我们企业才能成功地迈向转型的道路。
其次,在转型创新过程中,团队合作不可或缺。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将各种不同的能力集中起来,创造出更加卓越的成果。在我们转型的过程中,我们组建了一支多样化的团队,包括市场研究、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个团队的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形成了高效的工作机制。他们相互合作,互相激励,积极分享思想和经验,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正是因为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我们才能顺利地完成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再次,在转型创新的过程中,持续学习和开放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能够快速学习和应用新知识的团队将更具竞争力。在我们的转型过程中,我们积极引进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们组织了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同时,我们也鼓励员工主动地学习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新的创意和建议。这种持续学习和开放思维的氛围为我们的转型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灵感。
最后,在转型创新的过程中,要有长远的眼光和耐心的执行力。转型创新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需要经历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我们的转型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了各种困难和阻碍,但我们的领导团队始终坚持下来,并不断调整和修正战略。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转型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和耐心的等待。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的转型。
总之,转型创新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只有不断适应和引进新的技术、理念和方法,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与领导者的紧密配合、团队的协作努力、持续学习和思考以及耐心的执行,我们的企业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转型创新。在此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创新,并付诸实践,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取得突破和成功。
开拓创新促转型心得体会【第四篇】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必须积极开拓创新,促使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我曾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通过亲身参与创新发展的过程,我深刻体会到开拓创新促转型的重要性,并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第一段:开拓创新的重要性。
开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商业的变革。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在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创新可以使企业发现新的商机和发展方向,推动企业走向更高的层次。开拓创新可以激发员工的热情和创造力,提高整个团队的素质和竞争力。创新还可以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引领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第二段:创新需求的挑战。
虽然创新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但创新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创新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资金。企业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费用和人力成本,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改进。其次,创新需要破除传统的思维束缚和固有的模式。许多企业由于习惯了过去的成功经验,在遇到市场变化时往往选择保守和守旧,从而错失很多机会。最后,创新需要跨越曲折的道路和面对不确定性。没有人能够保证每一次创新都能取得成功,有时候也会遭遇失败和挫折,需要坚持和不断尝试。
第三段:推动企业转型的创新实践。
通过实际的工作体验,我深刻认识到创新是推动企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在我们的互联网公司中,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我们不断进行创新实践。首先,我们积极引入新的科技和技术,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优化产品和服务。其次,我们与其他行业进行合作,开展跨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最后,我们不断鼓励员工提出创新的想法和建议,建立了一个创新的企业文化。通过这些创新实践,我们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通过参与创新过程,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首先,创新需要领导层的支持和引领。只有企业的领导层具备开拓创新的意识和勇气,才能够把创新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其次,创新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创新是一个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只有团队合作,才能够实现创新的目标。最后,创新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试错。在创新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遭遇失败和挫折,但只要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经验,就能够取得成功。
第五段:结语。
开拓创新促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创新,企业能够发现新的商机和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创新虽然面临着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只要具备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就能够创造出更好的未来。希望我这些心得和体会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从而推动更多的企业开拓创新,促进转型发展。
关于中国经济转型心得体会【第五篇】
近年来,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发展。作为一个关注经济领域的社会成员,我亲身感受到了这场转型的巨大影响,并且从中也得到了一些宝贵的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产业结构调整、消费升级、创新驱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绿色发展等五个方面,分享我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心得体会。
首先,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关键。在传统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同时,新一代产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产业却崛起迅猛。我认为,中国经济需要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只有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够提高整体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消费升级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另一个重要领域。随着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的消费结构正从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转向以高品质、高附加值消费为主。作为一个消费者,我深刻感受到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好处。越来越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享受。
第三,创新驱动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我相信,只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才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新企业和研发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认为,政府应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同时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激发更多科技人才的创造力和活力。
第四,农村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振兴乡村经济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等措施,中国政府正努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我深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关乎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一大挑战和使命。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发展成为社会共识。我认为,中国经济转型需要追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我们需要加强环境治理,推动资源节约,发展清洁能源,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子孙后代享受到美好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转型是一场复杂而伟大的进程。虽然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克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探索创新,中国经济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消费升级、创新驱动、农村经济发展还是绿色发展,都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努力,为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申论范文 创新经济转型【第六篇】
现在大家都在谈经济已经走出了低谷.这个判断可能是根据第一季度和4月份的情况来定的,因为从第一季度的情况看,经济增长的.滑坡到此为止.但是这样的看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因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不是看经济增长率,而是看以下四个指标:一、用电量,因为用电量直接和生产有关系;二、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三、公路上货车的通行量;四、厂房的闲置率.从这四个指标来看,即使经济滑坡停止了,但是要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作者:厉以宁作者单位:刊名:今日浙江英文刊名:zhejiangtoday年,卷(期):“”(14)分类号:关键词:
申论范文 创新经济转型【第七篇】
开业成本:5万元。
员工工资:6-10人,5000元左右。
流动资金:2万元。
月盈利:2万元左右。
二、市场分析。
家装潜力巨大,装饰公司创业计划书。据统计,这几年全国家居装饰业的总产值为1200亿元,是20世纪90年代的40倍,年均递增45%,大体上每两年翻一番,相当于全国城镇住宅年投资总额的30%。有一种大胆的估计:家居装饰在未来两三年内将达到2000亿到3000亿元,即相当于住宅投资总额的一半左右。这不是虚张声势或盲目乐观。家装公司是从1998年发展起来的,发展到今天已有较大的进步,该行业也成为社会上一个较热门的行业。人们都想给自己营造一个安逸舒适的空间,对居室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房产开发商开发出大量的户型,也为家装行业的发展带来广大的空间和无限的商机。据专家分析,家装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三、地址选择。
家庭装修公司的理想选址一般在新建成的居民住宅区、建材市场或大型居住区的聚集地。四、特色门面设计家庭装潢公司与其他行业不同,格外重视公司的“门面”,它不仅仅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企业的形象,也在消然地输出一种理念。对于正在选择装潢公司的人来说,装潢公司的“门面”可作为一种很好的“参照物”,下面提供几种样式供参考。
1、追求“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将设计突出地表现出来,传达的是一种设计理念。因此,在装修的时候保留空间功能的完整,而不必做过多的修饰。比如墙面的处理,铆钉都裸露在外,只是用色彩来重现建筑的美;不规则的几何形体错落有致,金属得到了设计师的偏爱,这些都表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理念。
2、向往简约“古典主义”
装潢公司总是喜欢突出自身的个性,通过装饰好自己的门面向顾客展示自己对设计的独到见解及敬业精神。简约的“古典主义”使设计风格显得高雅,如果能再配上周边的环境,将会使整体设计更具风雅。
3、返璞归真,沧桑怀旧。
在钢筋水泥般的城市住久了,人们便开始向往自然的风光,追忆沧桑岁月,斑驳的砖墙,苍老的木柱木螺,凹凸不平的松木地板,落地的大铁门锈迹斑斑,上面是一排排赤裸的铆钉,开启时吱吱呀呀地响,仿佛是历史的脚步。这样的设计正迎合了那种饱经沧桑岁月人的一种心理。
4、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
四、房间特色设计。
每一个房间的装饰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但这独特之处又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时代性,把所有这些精华部分提炼出来,在室内各处墙面造型及家具造型的表现形式,称之为室内装饰风格。下列几个设计思路,可供读者参考:
1、结构贯通出空间;
2、色彩融合出气氛;
3、材料交合出品位;
4、造型融合出旋律。
在进行墙体装修时,可将一些实用性强、色彩风格与墙面协调统一,例如:门厅中的鞋柜;厨房卫生间的壁柜、吊柜;客厅卧室的角柜等。在面积较大但高度不够的客厅里,一般可舍弃美丽的吊灯,在天花板设计时放置一个圆形、椭圆形或方形、六角、八角的灯池(2平方米或5平方米),将射灯藏于灯池周边内,这样天花板即成了灯的一部分,在浑然一体中扩大了客厅的视觉高度。对于那些有偏爱的,可根据其爱好设计相应的风格,将一切巧妙运用起来,以达到色彩的整体性。既能表现出气氛,又能得到空间扩大的效果。有些房间为平面直角,而家具却是一些曲面、曲线,显得不太协调,这样就要对房间进行处理,如拱形的屋顶、拱形的门楣等;以高低错落的板块来装修天花板,内设照明灯,表现空间之美;有人喜欢板面造型,对墙体的装修用板块的形式来打造高大肃穆的效果;以二三级台阶来营造登堂入室的大家之气;在家具的选择上可选用两种颜色板块组合而成的新潮家具。这其中便蕴含了一种旋律美。
五、经营建议。
1、签订一份公平的合同在双方协调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一份公平又详细的合同,是十分有必要的,工作计划《装饰公司创业计划书》。有的客户不认真审核合同轻率签字,到后来遇到纠纷往往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装修公司由于制作合同不严密、不详尽,自食其果的非常多。
2、制作一份详细的报价表这是装修中的主要程序之一。报价表要力求详尽,包括所有的承包项目、单价、单位及金额,还应标明哪些材料是装修公司购买,哪些是客户自购,大致灯具、洁具、空调,小至拉手、门锁都要囊括在内。有了这样一份详尽的报价表,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一份详细的报价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能够与合同相提并论。
3、在施工过程中,同客户相处要融洽,要尽量尊重客户的意见某些装饰公司在签合同前后往往言行不一、两副嘴脸。丝毫不尊重客户合理的意见及要求。当客户要求修改图纸时,甚至对客户出言不逊,大谈设计风格等专业术语,搞得客户非常难堪,当施工中出现错误时强词狡辩等。这些现象是必须避免的。装修公司既要虚心听取客户的意见,又要勇于承认并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与错误,并做到及时向客户说明,与客户之间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
4、进一步扩大透明度做事情增加透明度,有了问题坦诚向客户说明,这样便会增强客户对你的信任感。那些认为“无商不奸”的人是挣不到钱的,许多客户会对你“望风而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创新转型案例心得体会【第八篇】
第一段:引言(字数:200)。
创新转型是企业在面临市场变革和竞争压力时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将从创新转型案例中总结心得体会,探讨创新转型的重要性和成功要素。
创新转型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经济发展的快速变化以及新技术和新业态的涌现,使得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传统的经营模式和产品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企业必须进行创新转型以保持竞争力。创新转型可以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形象,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利润。
创新转型的成功离不开几个重要要素。首先,企业需要有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氛围,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概念。其次,企业需要有创新团队,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第三,企业需要与外部机构和专家合作,共同推动创新转型。通过合作可以共享资源和经验,加速创新转型的进程。最后,企业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落地策略和计划,将创新转型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和投资。这些要素共同作用,才能使创新转型真正取得成功。
国内外有许多成功的创新转型案例。以华为为例,它从最初的传统电信设备制造商,转型成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5G技术和智能手机,成功实现了产品结构和业务模式的转变。还有美国的苹果公司,经过多次创新转型,从电脑制造商成功转型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消费电子产品公司。苹果公司一直保持创新的力量,积极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第五段:结论(字数:300)。
创新转型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市场变革和竞争压力的有效方式。企业应该树立创新文化,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人才。同时,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积极拓展市场和产品结构。只有不断追求创新变革,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转型需要全员共同参与,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市场的变化。只有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企业才能在新的时代浪潮中保持领先地位,取得更大的成功。
关于中国经济转型心得体会【第九篇】
中国经济转型是近年来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转型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既要解决传统产业的问题,又要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转型的探讨对于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我在过去几年的观察和思考中,有了一些关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与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而经济结构调整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传统产业面临着资源依赖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亟需进行深度转型。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挑战。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挑战性并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第三段:政府角色的转变。
中国政府在经济转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过去的发展模式以政府为主导,而转型过程中需要政府由“大而全”向“精而微”的转变。政府应加大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引导市场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引导,鼓励创新创业,并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为经济转型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四段:企业创新驱动的重要性。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企业创新驱动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时,企业还应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在转型过程中,需要企业敢于创新,勇于尝试新的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第五段:个体努力与社会支持的双重驱动。
经济转型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努力,也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推动。作为个体,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勇敢面对变革,实现自己的发展和成长。同时,社会也应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发展机会,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和潜能。只有个体的努力与社会的支持相互结合,才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不断向前发展。
结尾段:总结。
中国经济转型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过程。政府的转变、企业的创新、个体的努力和社会的支持都是推动经济转型的关键因素。只有我们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够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和梦想。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国经济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学习心得【第十篇】
发展经济学早在19世纪就已经被西欧一些国家的经济学家所探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他着重阐述的是:一个较晚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应当遵循什么样的经济理论和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才能赶上先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英国)。李斯特在经济学说史上是有贡献的,因为他对当时在经济学界占主流地位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了评价,认为古典经济学说对于当时德国这样一个后起的国家是不适用的。尽管如此,发展经济学主要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发展经济学研究者探讨的问题围绕着农业社会如何向工业社会过渡,以及与此有关的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和发挥作用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即将摆脱殖民地和附属国地位的亚洲、非洲国家,今后将如何走上工业化道路问题。中国的张培刚先生在这个领域内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所撰写的著作,引起了国际经济学界的关注,被公认走在发展经济学的前沿。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后来又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道路从此也日益被国外所了解和重视。中国道路既是包括发展转型(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和体制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在内的双重转型之路,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实践使发展经济学研究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开辟了不少新的研究领域,也为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和教训。实际上,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已经表明发展经济学由于中国经济学家集体的介入,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使中国经济学家集体深深感到自豪,因为有了中国经济学家这个集体,在最近30多年的争论、探索和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在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内众多刊物上发表了不计其数的论文、调查报告、政策建议。其中发表于国外刊物上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正是有赖于中国经济学家集体的介入,发展经济学研究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国际发展经济学研究者们的视野才大大拓宽了。
下一篇:大一经济学论文汇聚精编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