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创新发展“枫桥经验” 提升基层治理成效

网友 分享 时间:

陈小德 秦新春 中国社区报

编者按: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历经60年,“枫桥经验”从一地破题、全省实践再到全国推广,风雨嬗变,迭代升级,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彰显出历久弥新、弥足珍贵的时代价值。

“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枫桥经验”,这一源于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的伟大创造和生动实践,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已响遍全国。60年来,浙江省始终坚持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迸发出旺盛生命力,其精髓实质已经演变成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通过实现自律与他律、刚性与柔性、治身与治心、人力与科技相统一,切实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有效促进了省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始终坚持举旗铸魂 确保党建统领不动摇

坚持党的领导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是“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础,更是“党领民治”、长盛不衰的成功典范。从“党建引领”全面迈向“党建统领”的基层党组织发展新阶段,浙江省在保持党组织自上而下纵向领导力的同时,拓展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横向整合维度的领导力,激发区域化党建联建的领导效能,提升社会组织等社会主体的党建覆盖和组织活力,不断创新党建统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如在村(社区)层面推动龙头带动、产业链接、飞地抱团、毗邻协作、社区共建、项目牵引、结对帮促等7种主要类型的党建联建;坚持党建引领、综合集成、产业支撑探索村社“共富工坊”建设,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截至2023年7月底,全省共形成党建联建实践案例7100多个、打造“共富工坊”3700多家,万人、万名低收入农户在“共富工坊”就业。

始终坚持自治为基 确保大事小情不忽视

依靠人民群众解决基层问题是“枫桥经验”的灵魂,也是确立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主体地位的生动体现。当前,传统以群众参与为重要支撑的“枫桥经验”,正面临着由于人口职业结构、居住空间环境等因素造成的邻里关系冷漠、居民参与度不足的困境,群众对于基层的治理感知度、情感认同度、参与积极性普遍较低。浙江省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探索以构建社区生活共同体为导向,打造社区新邻里,提升居民参与,激活“枫桥经验”的传统动能,焕发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热情,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

在硬件设施上,扎实推进城乡社区服务综合集成,打造集公共服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社工服务、社区食堂等为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截至2023年7月底,全省共打造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400家(分别由省市县分级评定,其中五星级50家、四星级100家、三星级250家)。

在软件提升上,按照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要求,加快推进省域智慧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各地涌现的“一表通”“村社通”“邻里通”“浙里兴社”“共享社·幸福里”等应用程序成效明显。

在议事协商上,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平台载体,涌现出“红茶议事会”“小队议事会”“米市协商铃”“村级事务阳光票决”“民主恳谈”“村民说事”等经验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邻里互动上,定期开展“社区邻里节”等群众性活动,有效促进了社区和美和谐和善建设。

始终坚持民主协商 确保集思广益不片面

着力践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的理念,积极推进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平等、公正、公开、理性议事,使群众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在健全决策机制上,从确定决策目标、搜集信息资料、进行多种预测、选择比较方案,到最后优选方案,都严格按程序办事,有效防止了暗箱操作。

在完善论证制度上,把决策前的调查论证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先调研后决策,对于村级重大决策,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广泛参加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同步召开联席会议,统一思想,整合力量,共同搞好调查论证,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意见和方案,避免决策的盲目性、片面性。

在反映群众诉求上,及时进行信息公开,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增强决策的透明度,扩大群众的参与度,集中群众智慧,团结群众力量,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并通过公示和听证等形式,了解各方面意见和看法。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民智,而且有利于凝聚共识,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促进决策的顺利实施。

在强化民主监督上,聚焦群众利益和关切,紧盯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深化全流程多形式公开机制,着力突出监督主体的广泛代表性,展现监督机制的社会包容度。

在责任倒查追究上,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决策后评价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权力和责任相统一,形成决策失误的纠错改正机制,加强对决策过程的监督和跟踪,依规对决策失误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努力把决策失误降到最低。2023年上半年,在总结全省16个建制村开展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先后以省民政厅的名义出台了《浙江省村级议事协商规范指引》《关于创建浙江省村级议事协商活力指数评价体系的通知》两个规范性文件。

始终坚持源头治理 确保平安发展不出事

建构“大调解”体系,就地化解矛盾。牢牢把握运用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这个“枫桥经验”的传家宝,紧紧围绕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坚持点线面联动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统筹发力,全面构建完善医疗纠纷、法院诉前、交通事故、物业纠纷等13个专业调解委员会。同时依靠和发动群众参与矛盾纠纷化解,鼓励乡贤、律师、志愿者、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精心打造“老娘舅调解”“老杨调解中心”“武林大妈工作站”等一批品牌调解队伍,确保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组织,调处成功率达%。

打造“四个平台”,实现“矛盾不上交”。打破基层治理壁垒,将国土管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7个部门的服务管理职权纳入乡镇属地管理,组建乡镇(街道)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四个平台”,建成集信息汇聚、智慧派单、可视指挥、数据研判、留痕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运行系统,形成了“信息收集—分类处理—限时办结—督查考核—分析研究”的运行机制,构建了“受理—执行—督办—考核”的管理闭环。平台运行6年多时间,事件按时办结率100%,其中当日办结率达%。

建好“全科网格”,保障“平安不出事”。深化“全科网格”建设,要求乡镇干部、站所人员、村“两委”成员全部下沉到网格,工作内容涵盖社会矛盾化解、公共安全、违法监管和公共服务四大类36项100个具体事项,每一个网格员都是民情信息员、为民服务员、政策宣传员,实现网格多员合一、一格多员、一员多用,确保了全科网、平安网、服务网的“多网合一”。

始终坚持普惠均衡 确保共富服务不缺位

浙江省各级民政部门始终坚持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在夯实普惠性服务的基础上,拓展个性化服务,实现精准服务不缺位。

服务方式注重精细化。持续擦亮新时代“民情日记”和驻村指导员制度“金名片”,民政服务进村入户,送到群众心坎上。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开展适老化改造等民生实事工程,构建起多元服务体系。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关心关爱,对困难群众特别是“一老一小”,建立网格连心走访、红色物业巡访、代表委员接访、共建单位结访、社会组织探访五大机制。

服务内容呈现多样化。立足民政本职本业,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先后完成了老年人底数清查和自理能力筛查,依托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开展精准画像、逐一建档,在此基础上,开展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试点并在全省推广。实现“一普四分”,构建网格化孤困儿童关爱服务体系,配备县、镇、村三级儿童督导员或儿童主任,建立孤儿基本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拓宽救助领域和救助方式,以“1+8+X”大救助体系为依托,持续提高低保标准。优化婚姻登记服务,深入推进惠民殡葬,让优质公共服务惠及每个服务对象。

服务载体突出特色化。打造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城乡社区服务综合体,加快服务阵地、服务主体、服务机制、服务手段的集成,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目前,浙江省社区服务综合体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一体式”,将社区服务设施集中在一起,方便社区居民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种是“矩阵式”,采用组合式布局,形成一定区域内多个服务设施互相补充的综合服务设施群。在城市社区,实现了209项涉民审批事项“一证通办”,73个民生事项自助办理,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教育、医疗、养老、文化、托幼等民生公共服务优质资源。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下一步,浙江省将结合省域实际尤其是“两个先行”目标任务,扎实推进自下而上、重在预防的“枫桥经验”和自上而下、重在破难的“浦江经验”双向互动、融会贯通、无缝对接,不断提升省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来源:《乡镇论坛》9月上

48 2759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