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论文大全(优质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实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论文大全(优质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最新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论文大全【第一篇】

探究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存在道德冲突的现象。

教材上108页镜头一和镜头二的内容。

(3)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会存在道德冲突,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冲突呢?

一、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1.道德冲突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2.解决道德冲突的途径是什么呢?

(科学文化素养普遍较低,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学校、家庭教育;缺乏家庭温暖、心灵扭曲,导致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最新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论文大全【第二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秘书职业的需求日趋增长,对秘书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也日趋提高。然而当前的秘书素质却参差不齐,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道德因素对一个人的事业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秘书只有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才是做好秘书工作的根本。

秘书工作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工作。要向领导及时不断地提供信息,提供资料,为领导决策创造条件;要为领导了解情况,掌握工作进程服务;要为领导想问题,出谋划策,提出建议;要为领导节省时间,让领导用很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信息。秘书工作归纳起来,主要应抓好两个方面即“七个字”,进行“四种帮助”,发挥“三个作用”。“七个字”就是:一方面,对文电的收、发、转、抄等事务性的工作;另一方面,对事情的管(理)、拟(稿)、调(研)建设性工作。“四种帮助”就是:帮助领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拿出主意、处理问题。“三个作用”就是:起到参谋、助手、顾问作用。在完成上述任务时,要站得高、看得远,立足领导角度考虑问题,顺应历史潮流,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有效展开。首先,秘书职业道德是秘书工作自身特点的内在要求。秘书工作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职业,自身存在着多方面的特点。特别是机要性,这对秘书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秘书是领导近身工作人员,最了解领导的活动,故能掌握一个机关的核心机密。所以,秘书工作是机要工作,要求秘书要有很强的保密观念。其次,加强秘书的职业道德修养是由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决定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时代社会的进步发展,对秘书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更加严格和具体。秘书工作已经不再是单向、简单地体会领导意图就可以了,而迫切要求秘书自身具有较高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因此,秘书要想在复杂的环境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要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提高秘书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可以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先进、自我激励等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事业观。秘书工作是领导机关的中枢神经、联系纽带和沟通桥梁,是各级领导部门不可缺少的工作。每一位秘书工作者,都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牢固树立“三服务”的思想和爱岗敬业的事业观。必须坚持学习,不断充电提高,特别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通过不懈地学习,全面提高素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迅速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政策水平、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写作水平”,切实增强“学习观察能力、政策运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管理服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自管自控能力”,从而达到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

(二)讲政治,提高思想性。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解决原则问题,然后解决具体问题。坚持解放思想,秘书工作要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和需求,与时俱进地转变思想认识,更新观念,增强活力,以应对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保证工作始终沿着正确和健康的轨道运行。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学发展观统揽自己的工作,切实提高工作中的思想政策水平,在起草文电、办理事情、解决问题时,都力求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加强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和实事求是作风方面的修养,尊敬领导,尊重同事,尊重他人,尊重事实,做到素质强,形象好,作风硬。

(三)认真负责,严格要求。把认真负责落实到位。做工作要有干劲、钻劲、韧劲,百折不挠,不怕困难;办事情,敢于动脑,善于动脑。认真负责要体现在办事情的彻底上。每办一件事情,都有头有尾,有交代、有检查、有结果,做到收到文电必处理,发出文电询收到,呈送请示催批发,传达布置查结果,领导交办有回音,出现问题要报告,件件事情有着落。严格要求,就是有成绩不自满,有问题不放过,对自己好的方面要发扬,不足的就克服。对下面,有好的就表扬、鼓励,不足的督促改进,错误的批评,并帮助纠正。综上所述,构建社会主义秘书职业道德体系这栋大厦,亟须国家、社会、秘书人员各方的共同努力,当然要提高秘书的职业道德素养,也绝非短期所能奏效的,必须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持之以恒地为之添砖加瓦。

最新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论文大全【第三篇】

目前各高校有部分教师在探索如何进行“基础”课实践教学,其中不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基础”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基础”课的实效性。

(一)实践教学内容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除一部分实践教学活动外,大部分实践教学活动如旁听法院庭审、外出参观,由于经费有限,往往派部分代表参加,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漠不关心,更不用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类型无外乎模拟法庭、旁听法庭庭审、社会调查、做校园文明环境的践行者、以及外出参观等,形式陈旧,真正能深入学生内心、引起学生共鸣的形式较少。

(三)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实践教学常常以调查报告、心得体会、活动总结的内容与字数作为标准来评定学生实践教学的成绩,忽视了过程评价,导致有些学生弄虚作假,这样的考核体系,缺乏可操作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实践教学课时分配缺乏规范性。

“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没有科学、明确的指导标准。实践教学的课时由每个学校自行决定,有的学校实践教学的课时占理论课的一半,有的学校实践教学的课时很少。同时有的学校实践教学的课时进入了课表;有的学校实践教学的课时没有进课表,不能保证实践教学开展的效果。

(五)“基础”课师资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教师教学任务普遍繁重,以至于很少有教师去研究如何开展形式多样而又有实际效果的实践教学;另一方面,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严重不够,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抱着拿教分的态度,思想上不重视,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指导缺少经验。

由于“基础”课教学内容与生活和现实息息相关,因此设计和开展“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把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师的特长,可以采用感受型、体验型、践行型实践教学模式,尽可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使实践教学变成学生喜欢和终身受益的项目。

(一)感受型实践教学。

感受型实践性教学是让学生在与社会接触中获得感受,主要的活动形式为参观访问。参观访问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历史纪念馆,引导大学生学习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进行弘扬中国精神教育时,通过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培养大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危害国家安全案件的庭审,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组织这种类型的实践教学,首先要认真规划,明确活动的主旨和注意事项。活动结束后,要及时交流总结,撰写观后感和心得体会。

(二)体验型实践教学。

体验型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在参与生活中获得直接经验,以培养能力为导向,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基础”课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开展以社会调查、模拟法庭、参观“芷江受降纪念坊”等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实践教育。通过对体验实践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如计算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本,引导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时刻不忘父母的培养和国家的期望,发奋学习。同时让大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到实践中去学习,在实践中受教育。如拍摄“感动人心”微视频,以展示生活中向善、向上的一面,弘扬真、善、美,激发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拍摄“发人深省”微视频,主要展示生活中不文明、不雅观的一面,以批评脏、乱、差为主,警示人们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针对学生思想、道德、法律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如结合有关章节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参加“大学生诚信状况”“校园文明状况”“大学生法律意识”“大学生择业观”“道德素质”等问题的问卷调查,调研活动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践行型实践教学。

践行型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把道德法律知识内化为道德法律行为。这是目前“基础”课实践教学最应该提倡的教学方式。因为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是知、情、意、行相结合过程。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教学,只有通过个人的自身实践,才能内化为德性、外化为自觉的行动。践行型实践教学主要是引导大学生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必须立足现在,着眼长远,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如开展“信守诺言”活动,要求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努力方向或针对自己的缺点,在全班做出1~2项公开承诺,并要求承诺有一定难度。通过活动,引导大学生从信守诺言做起,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使大学生明白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因此,“基础”课教师必须认真实研究践教学,设计合理高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笔者认为,增强“基础”课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要有制度与经费的保障。

开展“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关键是领导重视和人们观念的改变。目前“基础”课实践教学表面上很热闹,每个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实际上却很寂寞,效果非常一般,究其原因,领导不够重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建立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学校各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基础”课实践教学首先得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每个学期初承担该门课程的所有老师共同讨论,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要求;其次,实践教学的成绩应该进入学生的成绩系统,以便学生查询,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不是做完就万事大吉,做与不做没有本质的区别。为了保证“基础”课实践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必须有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不允许截留和挪做他用,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学校还要创造条件多给“基础”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社会的机会,将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教师社会实践的内容,给予一定的报酬,并在职称评定上予以倾斜。

(二)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评价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开展以及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建立科学、系统、操作性强调评价体系,是“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

1、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应遵循的原则为了扭转教师和学生重理论知识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观念,使“基础”课实践教学达到预期效果,有必要对“基础”课实践教学进行考核。实践教学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学生提交的实践教学材料评定实践教学的成绩,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允许出现双重标准;二是重过程性原则,提高实践教学材料中所反映的过程材料的分数,绝对不允许抄袭,否则做零分处理;三是教学相长原则,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基础”课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是实效性原则,为了避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把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与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实践教学应达到的效果。

2、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因为大学不同于中学,任课老师同学生互动联系不够密切,因此应该建立以任课教师为主,以班主任、辅导员、班干部为辅,各系党支部审核的“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立体化的“基础”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应该量化,如拍摄微视频,微视频作品50%、撰写微评论30%、作品展示20%,既能体现“基础”课实践教学注重过程和结果相统一,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实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帮助大学生如何做一个大写的、堂堂正正的、认认真真的人。

最新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论文大全【第四篇】

身为祖国的花朵,许多中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当前所应该完成的任务,没有良好的道德与自制力。如何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呢?现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在社会上,青少年也有属于自己的义务。首先得爱护公物,这件事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却有深厚的实际意义。第一、公物并不是私人的,能够不损坏不属于自己东西的人定是品德高尚的人;第二,只有做到不损坏公物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公民,这对以后的发展是很有用的。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做到要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这也是一个人道德的体现,有一句话说得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只有做一个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在长大后为国家做贡献。学校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不仅要在这里好好学习,聆听知识的声音,还应该把这里当成锻炼道德品质的地方。学校里每个班都有几十名学生,每天难免不产生许多的垃圾,可是许多同学要么是视而不见,要么是踢一脚,继续走。这时候就是考验你道德的时候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它们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因为班级其实就是你的另外一个“家”,只有保持这个“家”干净整洁,我们才能有好的心情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品格得到升华。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制力。不畏时代潮流的冲击,长大后做一个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的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论文大全【第五篇】

首先,用“心”研究“学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针对我校实际,把握课程的“学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学生而言,长期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了解和切身体会,对很多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只能停留在浅层认识水平上,而且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不同院系、专业、班级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日益突出。

第二,就教学内容而言,该门课程以往的教学过多地强调对国家和社会价值的评价,政治化倾向严重,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学政治课教学内容重复,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学校有关部门和部分任课老师对该门课程重视程度不足,责任心不强,考核评价体系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以上问题的存在都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难度,任课老师只有在用“心”研究“学情”的基础上,才能使该门课程真正走进学生的头脑,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用“心”钻研教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第一,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的思想现实,使学生想听、爱听;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使学生产生共鸣,使其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高的心理素质。

第二,坚持客观辩证的原则,力求理顺学生的心。对那些“老事”、“老理”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不断求新,争取做到“意新理透”,帮助学生消除不健康的情绪,把学生的心理顺,以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第三,语言表达要生动得体,打动学生的心。要采用更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切忌苍白无力,照本宣科。总的来说,我认为教学语言要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做到朴实无华、生动形象、言简意赅,以达到启发良知、提高觉悟的目的,增加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再次,用“心”改革考核方式,突出实际道德水准的考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该门课程的考核应从实际出发,知行考核相结合。第一堂课,我就把考核方式、考核重点、考核要求详细告诉学生,强调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日常评价、阶段性评价与期末评价的有机结合。在考核评定方式上,变以期末为主的单一卷面考试为贯穿在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多项考核。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受到学生的欢迎。

社会在发展变化,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变化,只量要我们有“心”、留“心”、用“心”,紧紧抓住学生变化的“心”,有针对性地教学,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听之有趣,学之有味,就能不断提高教学质,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新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论文大全【第六篇】

(一)道德。

1、道德的含义:在伦理学意义上,道指做人之道,即人之所以为人必须共同遵守的普遍原则,德则指修道有得,即人遵循为人处事之道所具有的行为和品德。“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宋朱熹注《论语》)德的实质就是心中得道,行为合乎一定的规矩。

中国传统道德基本概念:四维:礼、仪、廉、耻;五常:仁、义、礼、智、信;四字:忠、孝、节、义。

西方理论家对道德的定义: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即知识”——“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康德认为道德是出自“善良意志”的“绝对命令”——主要指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善良意志提出的行为规范,即自己给自己立法,并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立法和善良意志去行动。

2、道德的特性。

第一,道德具有很强的自律性。马克思:“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

第二,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从时间上看,它与人类社会共存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消亡而消亡。从空间上看,它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从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来看,它渗透在人们各种社会关系及人们的思想行为当中。

第三,道德具有独特的多层次性。如“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这个核心有它的层次结构,就其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总括词而言,至少有三个层次:

最基本的层次——“做好本职工作,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或凭诚实劳动取得报酬。较高层次——-努力地为人民多办实事、多做好事,不计个人得失。最高层次——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地工作和劳动,即无私奉献。从人已关系上说:第一层次——“为己不损人”。第二层次——“为己又为人”。最高层次——“屈己待人”或“舍己为人”。

第四,道德具有很大的稳定性。道德品质是体现特定阶级或阶层的道德原则并具有一贯性和稳定性的个人的道德特质,它是道德信念、道德心理、道德行为在个体身上长期积淀的结果。

黑格尔所言:“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

1、职业: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所从事的承担特定社会责任,具有某种专门业务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工作。

2、职业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方式;第二,通过职业劳动使自己的体力、智力和技能水平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第三,通过自己的职业劳动,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

3、职业道德:就是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一切符合职业要求的心理意识、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是用来调整职业个人、职业主体和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4、职业道德本质:

职业道德是生产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人们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规范;是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5、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

6、职业道德特征:职业性、实践性、继承性、多样性。

1、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简称师德,是指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观念、情操和品质。简言之,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职业道德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作风、行为准则去调节在教育过程中与其他参加者之间的关系,处理教育劳动问题,以做好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2、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高校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时所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高校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区别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同特点。正确认识并把握这一特点,对于增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觉性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高校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人物,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对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高校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高校教师在劳动过程中,既教书又育人,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这就对高校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三,高校教师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高校教师特殊性体现在教学与科研并举,高校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课题研究,进而推动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

第四,高校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需要一支品德优良、知识渊博并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高校师资队伍,这对高校教师的创新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基本情况。

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就贯彻落实《规范》有关工作发出通知。这是继2008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首次制定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背景研究制定《规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百年校庆讲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2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我国,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教师和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一样,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的实施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教育的各项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们可喜地看到,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服务社会)等方面,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2、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虽然现在我国高校教师总体上职业道德水平比较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心。当前大学生群体普遍面临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关系、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问题。有的高校教师认为只有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才是“正当”的“份内事”,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是完成了自己的职责。认为做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没学问”的“份外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只管学生的专业知识成绩,不管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与学生沟通不多,对学生关心不够,有的老师甚至在课后都不认识自己的学生,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关爱。这不利于学生培养全面的素质。

2014年9月9日,总书记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并发表的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做好老师,一要有理想信念,二要有道德情操,三要有扎实学识,四要有仁爱之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办发[2004]16号文件):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做好两个方面: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意见》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强调要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要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增加课堂教学权重,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师德“一票否决”。

其次,有的学风浮躁,治学不够严谨,急功近利。高校教师肩负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重大责任。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3部分高校教师缺乏诚信的学术态度,在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却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学校的名声,还给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3)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4)伪造注释;

(5)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6)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7)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反面事例: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不再续聘。

浙大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事发后,贺海波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浙大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

第三,有的要求不严,言行不够规范,不能为人师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少数教师不能妥善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只是把教师这份职业作为了自己的一种谋生手段,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甚至将本职工作看成了“第二职业”,主要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一技之长参与“市场竞争”,进行赚钱,这极大的损害了高校教师的形象,也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教育部禁令:关于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的通知(教监[2014]4号)。

为纠正教师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特作如下规定:

一、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二、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

三、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

四、严禁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

五、严禁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

六、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就业、招生(管好自己,手莫伸);评先、评奖(公平公正);乱收费。黄大年:《关于在全院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深入开展“学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争做黄大年式共产党员”主题教育方案》的通知:

2017年5月25日,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四,个别教师甚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严重损害人民教师的职业声誉。有的只顾潜心科研和教学,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有时会在课堂教学和学术活动中带着个人色彩,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给学生以错误的导向。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办发[2015]52号):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课堂蔓延,决不允许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严把教师进4口关。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教师、学生信教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虽不是主流,但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部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并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原因,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原因。第一,社会原因。当今社会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市场经济在使我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个人主义、急功近利等不好的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普遍重视物质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致使许多人自我利益膨胀、本位主义滋生。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合理分配体系尚未建立,高校教师总体来说待遇偏低,加上买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经济压力,再加上“学术”与利益的挂钩,以及不健全的职称制度、考评制度,使得某些老师为了最大化自身的利益,一心忙于“科研和论文”,有时为了自己的前途甚至不惜丧失道德底线,不遵守学术规范。

第二,我国高校在师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虽然近年来教育部已先后出台了《关于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文件,但是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存在着一定的形式主义。很多高校过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术成果给学校带来的声誉和利益,往往忽视师德的重大作用,并且在师德建设过程中,重视不够,投资太少,并且在各项荣誉评选中高校师德一票否决制有时就是一句空话,对师德奖惩力度不大,相对来说师德建设成效不明显。

第三,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也与教师本人有很大关系。高校教师自身素质是影响师德建设成效的最根本的内部因素。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结构越来越年轻化、高学历化和高职称化。随着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大批的高学历毕业生进入了高校,并很快承担起高校主要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的主要力量。他们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思维敏捷、思想开放、勇于创新,有热情、有干劲,为高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大多数年轻教师都没有经历过磨砺,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极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重物质而轻精神,再加上高校在师德建设中也是重制度约束,对青年教师的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等流于形式,致使有些青年教师,职业信念淡化,职业责任感不强。有的教师为了在科研中多出成果,为了早评职称,就会急功近利,做出一些有悖师德之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关键。

教无德不立,德无教不续。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坚持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

为了搞好师德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使广大教师认识到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

2、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

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懂得哪些是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思想,为什么应当具有这种思想道德,而且更主要的是把这些认识用于5指导行动,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准则,对照、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动力支持,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更高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使其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须。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重视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为教师个性的张扬与主体地位的凸显提供保障。

(二)自觉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为了更好的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使高校更好地成为育人和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阵地,我们针对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出现的师德问题,主要从教师自律的角度提出如下要求: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2、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3、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4、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5、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6、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总之,我们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献身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忠诚信念,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教育事业奉献的道德原则,坚守甘做“人梯”和“蜡烛”的深厚情怀,秉承能顾大局、识大体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精神,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学院新一轮振兴发展、建设高水平职业技能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附:新教师入职誓词。

我志愿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庄严宣誓: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爱国守法、忠于职守,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弘扬正气、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甘于奉献,以校为家、荣辱与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奉献智慧与力量,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最新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论文大全【第七篇】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自开考以来,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考试风格,现通过对历年试卷归纳、整理,可以看到这门考试呈现出以下特点:

1、考试题型稳定。

每份试卷都分为两部分,即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客观题又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观题又分为简答题和论述题,所以,每份试卷总共有四种题型。

2、考试分值稳定。

客观题和主观题各占5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30分,多项选择题20分,简答题26分,论述题24分。所以,考试内容面广、量大,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3、考试内容稳定。

法律部分和道德部分各占50分。其中,法律部分有18题单项选择题、4题多项选择题、2-3题简答题、1题论述题;道德部分有12题单项选择题、6题多项选择题、2-3题简答题、1题论述题。所以,法律部分和道德部分在复习时,两者不可偏废。

4、考试范围稳定。

历次考题从不超纲,不超出教材。所以,考生应当立足于教材,扎扎实实地自学和复习,不要热衷于做大量的习题,更不可心存侥幸,猜题押题。

5、评分标准稳定。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有2-5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都不得分。

简答题,每题4-6分。评分要求是:问什么答什么,要点准确,层次清楚即可,不需要展开。如“简答民法的概念和原则”,共5分,其中概念1分,原则4个,各1分。

例如:春季试卷中的论述题――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总结我国现行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联系实际阐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评分标准:

(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4分),即平等性、广泛性、一致性、现实性。

(2)将特点予以总结和解释(2分)。

(3)如何正确行使。

第一,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2分);第二,不容许滥用权利(2分);第三,要自觉履行义务(2分)。

每一要点均要有适当的展开,两三句话即可。

(4)举例,如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等(2分)。

自学途径。

通过《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考试具有一定难度。自考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并非易事,但是如果能够找到一条本课程的自学路径,那么,就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自学效果。

这里,笔者以多年自考考前辅导经验,为更多的自考学生指点一条行之有效的自学路径,即通读、精读、熟读三级自学路径。在距离考试仅有一个月的时间里,考生们都已经经过了通读阶段,接下来就需要在某些章节进行精读与熟读。

(一)精读――边读边写(学会做笔记)。

首先,态度要认真。既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做精读笔记的重要性,又要在行动上做到不怕吃苦。因为做精读笔记要归纳、提炼和记录,自然要比通读费神费力,所以,态度要认真。

其次,方法要对头。坚决反对抄书。做精读笔记的目的,是要提炼和归纳教材中的知识点,达到将“厚”书读“薄”的境界。学生自学能够将“厚”书读“薄”,就是水平,就是能力。具体做法是,先把某一章的章、节、目列出来,再把知识点分别填写在各自的节、目之中,最后,看看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范例(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自我修养和人生境界。

1、自我修养的内容:思想、道德、文化、审美、心理共五方面修养。

2、自我修养的途径:学习、实践、完善共三个步骤。

3、自我修养的境界: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共四层境界。

4、自我修养的目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即做“四有”新人。

最后,前后要贯通。把这一章的笔记与“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引言”对照起来看,就能看出首尾相应。即“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是围绕“如何做人及做什么样的人”这一主题展开的。编书者大都是从宏观到微观,一一展开主题。如,前三章是宏观探讨,即人生的目的、价值、信念等;后三章从微观探讨,即应当如何做人,有什么样的修养,最后,指明要做一个“四有”新人。

通过以上笔记范例,考生若能掌握做精读笔记的能力,就能够将书本读得融会贯通,读得能够与编者对话,也就读出了高水平。当然,做精读笔记的能力,需要慢慢磨练,才能逐步提高。

(二)熟读――边读边记(学会记关键词)。

要考出理想的自考成绩,还必须在考前两周内,将自己做的精读笔记熟记熟背。法律部分也好,道德部分也好,概念、原理都是要记要背的。当然,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关键词,记忆就会容易得多。记忆的诀窍有:把关键词串成一个顺口溜或编成一个故事,或者边背边划划写写,手脑并用,防止走神,或在记忆的基础上做一些练习题,检测自己的笔记对知识点的覆盖程度,以及自己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通过反复记忆,反复练习,才能在考试时顺利地答卷。

应试技巧。

考生考试要过关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一)关于答题顺序。

应当先做主观题,后做客观题。具体建议答题顺序为:简答题――论述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这是因为,主观题要求考生答题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故先答主观题,可使考生在最佳状态下完成,考分会高一些。

(二)关于答题技巧。

1、对于简答题来说,由于分值不大,大多为4-6分,所以,一般问什么答什么即可,要点清楚,层次分明,无须展开。

2、对于问答题来说,由于分值很大,大多为12一14分,故建议考生先打草稿,分要点,分层次。注意段落划分,切不可一逗到底。至少要论述“什么是”、“为什么是”、“怎么是”三个以上的层次,即概念、理由、意义等。同时,还应当注意行距适当,字体端正。只要考生做到要点正确,层次清楚,清晰整洁,就一定能够得高分。

3、对于单项选择题来说,因为答案是唯一的,所以,当考生对备选答案模棱两可、拿不定主张时,应当选择最有把握的、最正确的答案,实在不行的话,也可以用排除法筛选出最佳答案。

4、对于多项选择题来说,得分最难,因此,应当放在最后做。建议将答案与题目连在一起读,凡是读得通的都选上。切忌只选一个答案,因为那等于不选。

(三)关于复习计划。

在自学当中,考生应当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事先制定一份切实可行、周密细致的学习时间计划表,并严格执行。建议考生先从宏观上把握每一遍复习所需的时间,再从微观上细分到每一章、每一周、每一天的任务,切忌不按计划进行,否则,复习计划就是一纸空文。建议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互相鼓励,愉快学习。

综上所述,考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和应试技巧,学习就能苦中有乐,乐中有趣,趣中有获。

最新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论文大全【第八篇】

从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

浅谈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履行。

工作单位:姓名:身份证号培训点:

论文评分:评阅人:

摘要: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高级人才的基地,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台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起到了引导作用,结合黄大年教授的生平事迹,探讨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如何正确的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黄大年。

教育是一种社会行动。行动是人类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件进行有意的干预或者不干预。它的特征在于对于行动者具有一种含义、一种意义或者一个目标。但这种意义绝非只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而需要通过对行动者方式以及现有其他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才能发现。因此,教育必须是一种社会行动。这种社会行动会对被教育者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其道德体系,应该也有一种较为普及的,被社会所认可的遵循方式。社会是朝着前进的方向发展,那么这种道德体系的建立,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前进。而对于教育者来说,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就成为一项需长期关注自省的要务。

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具有高尚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稳定的重要阶段,大学教师肩负着引导和建立正确观念的神圣使命。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以便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言传身教,通过知识、行为去影响他,教育他,起到模范的作用。至此,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履行好职业道德规范是教书育人的坚实基础。

一.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于2011年12月30日由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以教人〔2011〕11号印发。《规范》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6个部分。

制定并实施《规范》,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自身修养,弘扬高尚师德,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也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的条件下,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心;有的学风浮躁,治学不够严谨,急功近利;有的要求不严,言行不够规范,不能为人师表;个别教师甚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严重损害人民教师的职业声誉。这些问题的存在,虽不是主流,但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规范》是推动高校师德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学习贯彻《规范》作为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与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我们应积极响应《规范》要求,切实履行《规范》条例。前段时间,黄大年教授的先进事迹被广泛报道,这些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学习宣传好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对于引导高校广大师生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凝聚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磅礴力量,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高校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大年教授先进事迹。

黄大年,男,汉族,1958年8月生,中共党员,英国归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曾担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第三届执委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他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教授带着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带着他对事业的无限留恋,带着他对学生的无限惦念,因病逝世,享年58岁。

三.结合黄大年事迹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履行。

黄大年同志是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爱国报国的先进楷模,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彰显了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

人的一生充满了选择。去留之间,取舍之中,考验着智慧,更照鉴情怀。

“为什么回国”经常有人向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问起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在国外生活优裕、事业骄人的“海漂”来说,要抛舍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并不容易。是一种什么样的召唤,让黄大年义无反顾回国效力是一种什么样的牵挂,让他念念不忘父母之邦?“祖国高于一切”——这是黄大年用生命作出的回答。

黄大年教授切身履行着《规范》的第一条:爱国。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回顾黄大年58岁的生命历程,对祖国的爱始终是他最深沉的情结。大学毕业,他以“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书写爱国报国之志;在海外的18年里,他密切关注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在情感上“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回国后的7年,他更是夜以继日、忘我工作,成为众人眼中的“拼命黄郎”,拼搏至生命最后一息。“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人生的写照,更是他不变的初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

黄大年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教育者,他教学的目标既不是“授人以鱼”,也不是“授人以渔”,而是祖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人才需求。作为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科学家,黄大年却常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黄大年教授切实的做到了《规范》的第二、六条: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他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在担任吉林大学教授期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

在黄大年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都能成才。他爱生如子、倾注关爱,热心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识才、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规范》的第三、四条: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黄大年教授在为学生设计研究方向时,都要以学生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为重,而不仅仅仅从他个人的项目思考。黄大年激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和家国抱负,不要只以做国内的佼佼者为目标,真正的对手在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他告诫学生多读国际专业文章,安排学生参加国际会议,鼓励学生出国开阔视野,做“出得去,回得来”的科学家。“如今,中国正努力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而这段并不平坦的进程需要几代人去完成。如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让文化与智慧长久地传承下去,值得每个人思考。”这句话不仅仅反映出黄大年诲人不倦的“师道精神”,更体现了他致力于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精尖人才的紧迫感和职责感、推进国家科技进步的学术追求。

他用身体力行的引领、春风化雨的关爱、心系祖国的情怀,殚精竭虑地履行着为师之责。黄大年教授实实在在的做到了《规范》的第五条:服务社会。他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大年深情诠释了师者本色、学者风范。黄大年教授是一代人的楷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

当教师,总有一些理念被牢牢地种进了心里。爱心,责任,奉献。作为青年教师,面对新的工作环境,面对新的角色,面对特殊的工作对象,这更加需要我们把爱心、责任、奉献谨记在心。面对可爱活泼的大学生,刚从大学出来的我们,还没有完全从这个角色中转化过来,这就需要我们快速做好角色的转化,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来。喜爱学生,耐心去了解学生,这是我们步入新岗位的第一步。我们要充分汲取黄大年教授的精神养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扬黄大年教授的崇高精神,以他为精神榜样,在教导学生时切实履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弘扬高尚师德,为祖国培养出新时代的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3]时萍.有感于教育改革中的师德建设[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4(9):166-167.[4]姜玫玫.对青年教师早期师德修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6(11):4-5.[5]冯德庆.我的师德观[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6(11):87-88.[6]刘明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4(9):94-95.[7]彭敏歆,杨云.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武昌理工学院学报,2016(4):62-63.

最新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论文大全【第九篇】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法治理念,充分认识提高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法律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方式、法律权威。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点评、学生参与讨论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

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

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

执法为民。

公平正义。

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

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一、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第三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

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推进依法执政。

提高立法质量。

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提升司法公信力。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树立法律信仰。

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

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最新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论文大全【第十篇】

[摘要]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和价值观的引导,从而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和未来进步创造有效的条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教学来说,必须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强化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在对他们进行知识渗透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他们思维方式、人格修养和道德素质提升,从而来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将重点对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在《基础》课教学中的现状进行有效探索,并为之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终极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进步。价值观对于学生个人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导航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将之引入到健康成功的人生道路上,并指导他们在未来发展中更好地做出选择和取得进步。特别是对于南疆的高职学生来说,恰逢新疆经济座谈会的召开,给新疆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发展的机遇,在这大好形势下,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也势必提上日程。因此,在南疆高职思政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提升,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体系、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等多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以此来保证南疆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实现。

一、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及对思政教学的意义。

(一)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点研究。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而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都表现出较大的不同,从而导致价值观表现出较强的主体性、兼容性、多样性、矛盾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社会状态的变化,导致每一个个体价值观表现出较大的个体性,也从客观上说明了时代教育的开放性特征。研究价值观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也是思政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

(二)价值观教育对南疆高职思政教学的意义。

南疆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特点以及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现状,使得价值观教育在该地区高职思政教学的地位凸显出来,并且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应该成为教学的使命和立足点,从而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成功和成长,将他们培养成为有个性、有理想的个体。但是,从目前南疆的社会现实及其高职思政教学现状来看,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文明冲击和文化碰撞,传统价值观和一些优秀的道德思想有所流失,使得南疆高职学生丧失了价值观培育的土壤,这就不利于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价值观教育工作是否凸显成效将直接影响到思政教学目标能否真正实现。

二、南疆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观教育与时代主流价值体系不契合。

从目前南疆高职思政课程教学实践效果来看,传统价值观教育与时代主流价值体系不契合,成为了日益凸显的.重要问题。目前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更多强调的是对适应大学生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发展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弘扬中国精神;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增强法律意识和树立法治精神等知识点的学习。而要真正掌握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必须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从本质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引导,也从根本上把控了时代文化和思想发展的脉搏,为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正能量。但是,具体到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中,一部分学生会被社会中现存的各类思潮所影响。比如受到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冲击,会在现实与理想、奉献与索取、传统价值观与功利主义的抉择中徘徊,甚至做出与正确的主流价值观思想相违背的选择,这就从根本上降低了《基础》教学的有效性。

(二)价值观教育过于强调统一性和一元化。

从目前南疆高职思政教学来说,价值观教育过于强调统一性和一元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课堂教学氛围的呆板,同时也降低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础》教学应该提升涉及面,丰富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兼顾。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课堂上过多地强调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对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文化要素进行高度重视和教育,从而让学生丧失了理性思考,生活中会出现盲目爱国等现象。由此可看出,南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并不能充分的为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引导作用。过于强调统一性和一元化的价值观教育不利于高职学生个性的顺利实现,在根本上也会影响思政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南疆高职价值观教育方式单向度。

从南疆高职价值观教育方式上来看,不少思政课堂价值观引导方式单一,理论教学占据主要的方式,同时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无法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虽然在思政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比如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些实践教学,但多数实践教学都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实现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只有广泛地开辟教学路径,实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科学性,才能够进一步地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整体上达到个人价值观的培养。

三、加强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在《基础》课中的实践。

(一)情境教学,为学生价值观教育创造环境。

情境教学,为学生价值观培养创造有效的环境。对于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学来说,应该通过有效的情境设置,来将他们引入到教学实践情境中去,提升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兴趣。第一,可以广泛地借助于新闻时事和社会热点话题等素材来进行理论教学引入,通过问题设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提升教学环节的针对性,更好地来保证教学实践效果;第二,应该善于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教学,比如微信、微博、网站教学等诸多媒体形式,让学生能够自觉地来提升自我价值培养意识,不断开发他们的心智、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思想素质,形成符合时代主流价值体系的正确价值观。在《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除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之外,还应结合南疆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强学生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的正确认识,有效防止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渗透。同时,还可设计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将理论教育与实践呈现相结合,比如开展相关主题的辩论赛,让学生主动去查究错误的价值观对自身发展的抑制影响,从而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二)优化设计,制造精彩高效的教学环节。

对于《基础》教学来说,应该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兼顾,从个人理想、中国精神、人生价值、道德实践、法律精神、人格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几个教学环节中持续融入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比如,可以积极组织教学活动,以某一话题为核心来展开演讲活动、学生讲课、学者讲座等活动,这种相对来说比较活化的教学环节能够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引导他们能够自觉地实现个人价值感和人格的塑造和提升。还可以组织小组探究式教学讨论,不断地延伸学生思维,提升他们的辨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以此来从根本上保证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整合制定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专题来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探究和讨论,来更好地完成教学实践,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强化他们自我认识的过程,也进一步地提升他们的品德素质和价值观塑造,对于自我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实践,并制定科学化的价值观评价标准。

重视实践,制定科学化的价值观评价标准,为学生价值观养成奠定有效基础。第一,积极地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引导他们走进社会,充分地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和文化主流思想意识形态,从而来更好地将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现实接轨,促进学生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成熟发展。第二,应该从根本上保证学生价值观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时候,应该注重从实践层面来对他们的价值观树立进行有效评价,同时也给予他们一定的机会来进行教师教学评价,满足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结语对于南疆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不仅仅要提升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还要善于实现他们的人格塑造、情感培养、心灵成长,从而来不断地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基础》教学来说,必须要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来推进教学效果,通过实现有效的情境教学、优化教学设计、重视实践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来提高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为他们价值观的树立创造有效的条件和基础。

〔参考文献〕。

48 19018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