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故事读后感汇聚【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美德故事读后感【第一篇】

美德是一种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们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教育,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而美德故事则是教育孩子美德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孩子们接触美德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作为家长也会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本文将以家长的角度,从五个方面谈谈关于美德故事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美德故事教会我们要有正面的人生态度。美德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们或面对困境,从容应对,或面对挫折,勇往直前。正如《借东风》中的小兵雷锋,他在艰苦的环境中总能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把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这让我们明白,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应该积极面对并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抱怨和消沉。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教导孩子,要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被困难所吓倒。

其次,美德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分享和帮助他人。在美德故事中,经常出现一些主人公帮助他人的场景。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她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仍然愿意把自己的火柴分给那些更需要它们的人。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让我们震撼和感动。我们应该在孩子面前树立这样一个榜样,教育他们懂得关爱他人,愿意与人分享,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和关爱他人的人。

第三,美德故事教会我们要坚持做正确的事。美德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具备坚定的信念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面对选择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阿英,她坚信爱情是纯粹和无私的,所以她选择了一个不那么富有但却真正爱她的人。这种坚持自己正确信念的态度让我们明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做正确的事,而不是随波逐流。我们作为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区分是非,并勇于选择正确的道路。

第四,美德故事教会我们要珍惜友谊和家庭的重要性。美德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在重要时刻得到了朋友和家人的帮助和支持。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哈利能够战胜邪恶势力,得到胜利,离不开他那些忠诚的朋友和无私的家人。这样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友谊和家庭的支持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家长,我们要教育孩子要珍惜友谊和家庭关系,时刻关心身边的人,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

最后,美德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感恩和宽容的重要性。在故事中,主人公往往在得到帮助后都表达出了诚挚的感谢和宽容的心态。比如《蝴蝶》中的孙利涛,他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没忘记帮助过他的人,对他们心怀感激和宽容。这样的品质让我们尤为欣赏。我们应该在孩子面前树立感恩和宽容的榜样,教育他们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并乐于原谅他人的过失。

通过美德故事的阅读,我们作为家长收获良多。我们不仅能够从中获得教育孩子的启示,也会对自身进行反思和提高。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美德,让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和积极向上的人。

美德故事读后感【第二篇】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能够培养出有良好美德的孩子。美德是指那些具有伦理道德品质和正直行为的特质。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常常会给孩子们讲一些关于美德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成为一个有品德、有共情力的人。在这篇文章中,我要分享自己对于这些美德故事的体会与心得。

首先,美德故事教育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一根弦。每当我给孩子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不能不感受到其中的内涵和启示。比如,当我给孩子讲述关于勇气和坚持的故事时,我会被主人公们所展现出来的勇敢精神所打动,他们不畏艰辛、奋发向前的精神给予我无尽的勇气和动力。这些故事教育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美德的重要性,同时也启发我们自己去追求美德。

其次,美德故事给我提供了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我可以在孩子们的心灵中留下一种道德概念和价值观念。例如,我曾给孩子们讲过一位名叫贝多芬的音乐大师的故事。通过贝多芬的坚持和执着精神,孩子们感受到了努力和毅力的重要性。这样的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勇往直前。

另外,美德故事也给我带来了教育孩子时的启示。在讲述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厚。这让我认识到,在孩子的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的方式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去接受我们的教育和引导。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与孩子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让他们更加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最后,美德故事不仅仅是给孩子们讲故事,更是给自己的一次反思和思考。在讲述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品德。我会问自己是否具备与主人公一样的品质和精神。如果不具备,我会努力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种自我反思和思考让我感到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我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总结起来,美德故事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它能够触动孩子们内心深处的那根弦,激励他们追求美德。同时,美德故事也为我们家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我们更好地教育孩子。通过这些故事,我不仅更好地理解了美德的重要性,也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品德,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因此,我相信,通过美德故事的引导和教育,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良好美德的下一代。

美德故事读后感【第三篇】

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买东西,小儿子哭喊着也要去。她对孩子说:你好好在家等娘,娘回来叫你爹杀猪娃给你吃。孩子不闹了。当她从集市回来,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她急忙对曾子说,猪娃不能杀,我是哄孩子玩的。曾子说:大人怎能对孩子无信呢?母亲不守信用,孩子便会失信于人,答应孩子的事是不能反悔的。曾子的妻子点头称是,和曾子一起杀了猪娃。

诚实守信的几则小故事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朋友的帮助,才幸免于难。而有信,自然会得到大家的: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百折不挠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折:挫折。挠:弯曲。

百折不挠:形容不管经受多少挫折,决不屈服、退缩。

激 夫 获 贵

眼看丈夫满为御

害羞感叹求离去

夫惭恳解竟提升

不逊乐妻贤内助

晏婴,战国时齐景公之宰相,体躯短小,惟才干超人,名闻诸侯,而其御者(车夫) 体甚魁梧,却为俗子。 一日御者挥马鞭过其门,意气扬扬,状甚自得,其妻窥状,至为感叹,是夜求御者离去,夫闻其故; 答以: 宰相身高不及六尺(约今之四尺二寸),名闻天下,备受诸侯敬仰,尚能谦虚,而君身高八尺,为晏婴驱车,竟扬眉得意,前途岂有可为! 御者愧甚,从而改变,谦虚和谒,晏婴称奇,追问其故,乃告以受妻激之实情,晏婴以知过能改,遂提升御者为大夫。

敬 亲 感 贼

能事严亲值佩钦

请看龎氏奉姑心

寄邻纺织犹怀敬

感动赤眉不敢侵

汉朝姜诗,事母至孝,其妻庞氏,敬顺尤笃。 母好饮江水,龎氏每天必往六七里程外取水,煮羹烹茶奉姑,一日因遇强风迟归,母因渴甚,而有微词: 姜诗大怒,遂离弃得,庞氏寄住邻家,日夜勤苦纺织,以所得微资,经常买佳肴,托邻妪转给其姑,经久,邻妪始以实相告,其姑惭愧,即令其回家团聚,姜诗夫妻之孝行,因而名传四方。 时有赤眉贼路过该地,贼首呼喊: 惊大孝者触鬼神之怒,众贼未敢抢刧而过,其孝感岂不大乎。

古代美德故事:贤妻分家劝夫的故事

同胞手足莫伤情

善劝夫从忍不争

美德荫其三桂子

名题金榜显华荣

明朝常州吴子恬妻孙氏系一贤妇。 子恬之继母唐氏对侍子恬苛刻异常,子恬难忍,孙氏屡次劝慰,阻其犯上,迨父殁,继母私藏千金,悉交其亲生子,并将良田分给其子,子恬仅分得少许坏田,子恬愤懑,与弟争论,孙氏力劝其夫,勿因分产忤逆母亲,家虽贫,如肯勤耕当能生活,其后子恬茹苦含辛,努力耕耘,不出十年,家财大发,而其弟好赌,田产变卖一空,无法过日,孙氏再劝其夫,迎继母与舍弟合家生活,孙氏因有贤德,所生三子皆学业成功,金榜题名。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

-->

-->

美德故事读后感【第四篇】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礼貌举止,也就是此刻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就应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能够做我的老师啊!”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样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最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应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理解了林则徐的推荐,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就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此刻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百善孝为先的历史小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百善孝为先的历史小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中华美德:忠孝仁义礼智信。

忠孝仁义礼智信”,就应从孔子时就提出来了,几千年了。“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否则,家国大厦将倾。“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这是立身之本。此刻有必要学习发扬广大。

提倡“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忠的本义,是指人在祭祀时要持续肃穆恭敬的态度。之后,引申为人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特指为“忠君爱国”,正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认为是“忠”的典范。此刻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为爱国,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的单位、忠于你从事的工作。至少,你不能当一天和尚不撞一天钟,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更不能象邓小平说的有些人那样,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孝字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儿子继承老子,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最典型的当属“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人十分强调孝道,并且有绝对化的思想,如“父命难违”、“父叫子亡子必亡”等,这些是不可取的。但是,孝是维系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基本纽带,如果子孙不孝,这个家庭就将乱套,这个国家就将乱套。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尤其是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缺乏爱敬,不赡养父母,就跟养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个社会只有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就礼貌进步。一个不孝者,他能蒙人一时,却不能蒙混一世必须会被社会抛弃的。

提倡“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孔子说,仁就是“爱人”。“仁”体现人的高尚情怀,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完美的情操。古代君主把推行仁政,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一切从关怀人、爱护人、发展人的目标出发,使这个国家民族到达和谐的最佳状态,《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能够做到上下相亲,这个社会必须是很和谐的。仁的思想,还体此刻众生平等的状态,孔子的教育观是“有教无类”,社会平等才能体现爱心,如果对待别人,不是出于一种平等的理念,那么善良将成为怜悯,它就不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了。

提倡“义”,就是坚持正义,持续节操。义的本义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证明为了重信义能够牺牲生命。古代讲义气的典型人物,当属关羽第一。说到义字,就会想到朋友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是小义。我们要讲的是大义,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任何人,在关键时候不能做出危害国家、民族的事情;在敌人、困难面前,不能变节投敌。在社会上要坚持正义,敢于与丑恶势力做斗争,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对待朋友要讲义气,不能出卖朋友,不能损害朋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作为我们来说,就是用心维护公司的利益,不能阴奉阳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能做俗话说的吃里扒外的事情。

程母侯夫人,是大中公程珦的妻子,程(颢)明道、程(颐)伊川的母亲。她对公婆尽孝道,治家有规矩讲家法。她性情谦和随顺,尊敬丈夫,即使小事,也务必。

报告。

大中公而后行。她从不打奴仆,若见子弟对仆人稍有呵责,必定教训说:“人的贵贱虽不同,但同样都是人!”她待婢女仆人很宽厚,处处怕伤害他们;而对孩子,一有过错,小的责问批评,大的请示大中公,必须要其改过才罢休。

她曾说过:“子女之所以不孝,都是由于当母亲的隐瞒其过错,父亲不能得知,因而无法及时教训于他。”程母生了六个儿子,死掉四个,只剩下明道、伊川两兄弟,怎样不极其珍惜!孩子才几岁,走路跌倒,仆人急忙抱扶,程母总是斥责孩子说:“你若慢慢走,会跌倒吗?”吃饭的时候,她让孩子坐在自己身边,若孩子要尝名贵的羹,程夫人即呵斥制止说:“小时处处满足他的要求,长大后怎样得了呀!”孩子要是与人争执、吵架,虽然儿子是对的,她也不袒护,说:“担心的是他长大后不能受委屈,不担心他不能伸啊!”所以二程夫子,从小时候对饮食衣服一点挑剔都没有,也绝无恶言骂人。二人长大后,成为宋代大儒。

48 195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