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研究论文(精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研究论文(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谈谨慎性原则在经济管理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论文【第一篇】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1999年6月28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的一项空白,并充分体现了会计处理的谨慎性原则,其实施必将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会计报表风险,更利于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服务。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是指在会计处理时谨慎小心,尽可能选择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并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该原则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活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一、在会计确认中的运用

从会计确认方面看,准则把对非货币性交易中会计事项的确认标准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可从根本上保证输出会计信息的质量。

因为资产的价值等于资产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货币金额)的净现值总额,针对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货币金额)不确定或不固定的资产而言,其价值也是不定的。如果此类资产之间的全部或部分交易按货币性交易原则进行会计处理,那么交易资产的入账价值的金额就掩盖了事实上价值或收益的不确定,从而将实质上的不确定转化为形式上的确定,增中了会计信息质量风险。准则把凡是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不确定或不固定的资产均界定为非货币性资产,并将它们这间的交易按不同于货币性交易原则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虽然这有时可能造成实质上低估资产或收益,但为了降低会计报表风险,准则在对非货币性资产及其交易进行确认时,保持了应有的谨慎态度。

由于货币性交易是根据资产市价(或谈判价(进行会计处理,所以,如果将涉及少量货币性质产的非货币性交易(特别是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视同货币性交易处理,很容易导致换入资产价值或交易收益的高估。因此,为避免操纵利润,准则规定当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加补价)的比例低于25%时,该交易按非货币性交易原则进行会计处理。从而将对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的确认标准建立在稳妥的基础上。

待售资产之间或非待售资产之间交易时,只是资产形态发生变化,资产用途却没变,因此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给企业带来未来收益变化的可能性不大,资产价值也不应有变。但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之间的交易,不仅仅资产的形态改变,而且资产用途也发生变化,所以资产价值应该有所变化。因此准则将第一种交易归为同类非货币性交易,按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原则处理;将第二种交易归为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按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原则处理,从而把对待售资产、非待售资产、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的确认标准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

二、在会计计量中的运用

从会计计量方面看,计量非货币性交易中的会计要素时,尽量不高估资产价值,并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可能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

在不涉及补价的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从理论上讲,可供选择的计量标准有三种: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了尽可能不虚夸换入资产价值,准则在不同情况下采用上述三种标准中金额最小的标准作为计量标准。因此,准则规定,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时,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时,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时,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但期末再按资产减值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时,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时,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资产账面价值时,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准则规定只计量非常货币性交易损失,而不计量非货币性交易中可能产生的交易收益,以尽量满足低估损失和高估收益。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1999年6月28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的一项空白,并充分体现了会计处理的谨慎性原则,其实施必将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会计报表风险,更利于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服务。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是指在会计处理时谨慎小心,尽可能选择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并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该原则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活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一、在会计确认中的运用

从会计确认方面看,准则把对非货币性交易中会计事项的'确认标准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可从根本上保证输出会计信息的质量。

因为资产的价值等于资产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货币金额)的净现值总额,针对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货币金额)不确定或不固定的资产而言,其价值也是不定的。如果此类资产之间的全部或部分交易按货币性交易原则进行会计处理,那么交易资产的入账价值的金额就掩盖了事实上价值或收益的不确定,从而将实质上的不确定转化为形式上的确定,增中了会计信息质量风险。准则把凡是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不确定或不固定的资产均界定为非货币性资产,并将它们这间的交易按不同于货币性交易原则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虽然这有时可能造成实质上低估资产或收益,但为了降低会计报表风险,准则在对非货币性资产及其交易进行确认时,保持了应有的谨慎态度。

由于货币性交易是根据资产市价(或谈判价(进行会计处理,所以,如果将涉及少量货币性质产的非货币性交易(特别是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视同货币性交易处理,很容易导致换入资产价值或交易收益的高估。因此,为避免操纵利润,准则规定当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加补价)的比例低于25%时,该交易按非货币性交易原则进行会计处理。从而将对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的确认标准建立在稳妥的基础上。

待售资产之间或非待售资产之间交易时,只是资产形态发生变化,资产用途却没变,因此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给企业带来未来收益变化的可能性不大,资产价值也不应有变。但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之间的交易,不仅仅资产的形态改变,而且资产用途也发生变化,所以资产价值应该有所变化。因此准则将第一种交易归为同类非货币性交易,按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原则处理;将第二种交易归为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按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原则处理,从而把对待售资产、非待售资产、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的确认标准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

二、在会计计量中的运用

从会计计量方面看,计量非货币性交易中的会计要素时,尽量不高估资产价值,并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可能少计或不计可能

发生的收益。

在不涉及补价的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从理论上讲,可供选择的计量标准有三种: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了尽可能不虚夸换入资产价值,准则在不同情况下采用上述三种标准中金额最小的标准作为计量标准。因此,准则规定,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时,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时,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时,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但期末再按资产减值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时,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时,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资产账面价值时,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准则规定只计量非常货币性交易损失,而不计量非货币性交易中可能产生的交易收益,以尽量满足低估损失和高估收益。

量力性原则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第二篇】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会计核算时,要遵循谨慎性原则,这样可防止抬高资产和受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其具体做法是:推迟确认收入,尽早确认费用,低估资产,高估负债。合理运用谨慎性的原则,有效防止企业虚夸资产、企业包装上市、扩大利润的现象发生,可为众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既保护了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有利于企业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经济利润。

1 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前提条件

谨慎性原则是指: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采取的一种会计核算上的谨慎态度。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和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是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前提条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和社会经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物价变动指数、税率例率、通货膨胀等因素将影响会计信息,使企业的资产不断发生变化。会计系统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也会影响会计信息不准确。企业为了在经营中谋取超额的`经济利益,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企业的会计信息中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如何预测商业风险,如何避免商业风险,是企业所面临的艰巨任务。而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正是减少风险的有效方法,合理应用谨慎性原则能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估计,有利于保护股东利益和提高企业市场的竞争力。

论述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重要性的论文【第三篇】

关于论述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重要性的论文

谨慎性原则的另一个说法叫稳健性原则,是在一个尽可能对权益类科目影响较小的前提下,进行会计工作的程序和处理方法。是会计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一、谨慎性原则的具休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有以下这几个方面。资产方面,最常用的就是对各种资产的减值准备(长短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建立各种资产的备抵账户以作坏账准备。收入方面,劳务类收益按照劳务完成度进行收益计算,而成本投入类收入,按收回收益的实际情况为准进行记录。债务方面,以债权账面价值进行入账,而不能不以现金的公允价值进行入账。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地方的应用,有投资计算、股利清算等。

二、道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优缺点

(一)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优点

因为以实际中的资金的投入和输出为标准进行入账,并且在入账时做好减值准备并建立资产备抵类账户,能够有效的计算到项目进行中期或后期的市场可变现的净值的增减,所以能够更好地计算出资产中或者预得利润中的水分,能够为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权益所有人)和外部使用者(债权人等)提供更加准确并且可靠地会计信息,为他们的投资计划或者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从而有利于作出准确的经营决策。并且资产的贬值也在计算范围内,这样有利于保障部分偾权人和部分小股东的利益。并且由于账面价值在遵循谨慎性原则进行记账时就会以资产的较低价值进行入账,在进行税务计算时或多或少能够减少所得税等税务的缴纳,能够略微降低经营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且各会计准则之间相互联系,谨慎性原则的良好应用能够对其他的会计工作原则进行一些适应性的合理的修正,使财务会计的工作更加合理谨慎。

(二)谨镇性原则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缺点

有些时候过多的进行减值计算和建立过多的资产备抵类账户,会加大财务会计工作的工作量,由于过于大量的计算和过于大量的预计算,会导致现有的会计信息的确认和计量的工作难度增大,甚至导致难度过大而无法进行会计数据的统计以及会计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并且资产减值准备的计算没有一个合理的统一的标准,会因为财务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技能素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比如过高预算或过低预算,受到来自于主观因素的影响过多,导致减值准备的认定缺乏一定的权威性,从而致使会计信息处理不当,会计工作效率降低等不良结果。在谨慎性原则下,会计工作对资产的计提可能被滥用,在最终总账簿中的信息可能并非准确无误,从而影响决策者进行正确决策或误导投资者进行不利于自身的投资。并且有些企业单位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进行计提,有些按照现值或公允价值进行计提入账,在标准上缺乏一致性,企业同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存在误差,同样不利于决策进行。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谨慎性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一个统一的财务会计工作规范

一个统一的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能够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大大降低由于财务会计自身的主观因素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能够有效地增加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并且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内外部使用者更好地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作出最合理的决策或投资计划。并且有利于审计部门和税务部门对各企业的会计工作做出有效监督,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市场秩序,稳定市场经济运行状况,稳定经济运行整体态势。

(二)提高会计工作的入职门槛,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髙会计工作的入职门槛,能够防止一些并不了解会计工作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同期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髙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因为人为的信息造成的错误的会计信息的统计,增加会计工作的效率,增加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更好地践行会计工作的谨慎性原则。

(三)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

通过外部的监督,能够及时指出财务会计工作中不合理的地方,促使财务会计在工作中及时改正,能够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使会计工作更好地符合谨慎性原则。

(四)一些其他改进方法

加强诚信教育,通过道德约束力,提高财务会计在工作中的自觉性,强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强化会计工作的谨慎性;改进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在应用时能够具备更高的可操作性,通过法律强制力,迫使财务会计在工作的改进工作方法,践行谨慎性原则;规定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和尺度,防止过当谨慎导致的工作量过多效率过低问题。

四、结语

财务会计的工作必须要遵循谨慎性原则,市场经济也只有在这个原则下才能稳定建设。但是这项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应当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稳定进行。我们只有通过一步一步慢慢地改进才能更好的发挥这一原则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的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谈谨慎性原则在经济管理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论文【第四篇】

会计核算中各种“准备”的提取

坏账准备的提取。企业的各项应收款项目,可能会因为购货人拒付、破产、死亡等等原因而无法收回,发生坏账,企业资产将受损。企业为了谨慎起见,应当定期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可能发生坏账的应收款项目进行预测,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这充分体现谨慎性的原则。

存货跌价准备的提取

企业应经常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若因为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当按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金额提取存货跌价准备。这种会计处理方法符合谨慎性原则。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提取

企业从证券市场购入股票、债券等等短期投资活动,由于证券市场总是处于波动之中,所以企业的收益和损失的不确定性很大。在期末,企业应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这很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提取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于每年年度终了,对长期投资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在期末时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由于无形资产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应该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检查各项无形资产预计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 存货期末计价方法的运用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也就是按“历史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的较低者进行计价,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这种计价方法符合谨慎性的原则。

4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

固定资产折旧处理采用加速折旧法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由于技术发展的进步,固定资产不仅存在有形损耗,也存在无形损耗。如果采用直线法,可能会造成企业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而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法,则可以实现加速设备的更新,同时计提折旧也会更符合实际情况。

5 无形资产的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无形资产的摊销一般采用直线法。所以摊销主要决定因素是其摊销年限。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将其价值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越短,越能体现谨慎性的原则。

6 收入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收入必须在若干相关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够确认。如果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收入分别按以下情况确认和计量。

(1)如果已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应该按照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算确认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成本。

(2)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应按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确认收入,并按已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确认的金额小于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的差额,作为当期损失;如果已发生的劳务成本全部不能得到补偿,应按已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不确认收入。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3)关注和反映或有事项的规定。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需要通过未来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企业会计制度》对或有事项的处理所作的规定,确认或有负债而不披露可能的或有资产,遵循了谨慎性原则,同时也能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清晰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总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谨慎性原则的合理应用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合理应用谨慎性原则对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得出的财务信息、经营投资信息是十分稳健可靠的,为企业经营投资和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8 1191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