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选近代史论文近代史论文样例【精选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热选近代史论文近代史论文样例【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热门近代史论文近代史论文【第一篇】
证明和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进行分析、阐明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和科学技术研。
究中的。
各种问题及成果的文章,都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
学术论文是一种具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记录,是进行成果推广和交流的手段。
也
是考核科技人员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是人类知识宝库的基本单元,
或为人。
类精神财富的一部份,并能为科学界有效地利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推动作。
用。
(一)、学术性。
学术性或称为理论性。学术论文可以取材于某一具体产品,或某一抽象的理论,
或某。
一具体实验,将其研究过程的资料或发现,经过加工、提炼与浓缩的程序,提升为。
理论性。
的叙述。故学术论文侧重理论的辨证,这些理论和技术成果,且都必须在实践中经。
过反复。
探索、研究而成,实践即是学术论文的源泉。而学术论文如果缺乏学术性,也就失。
去了它。
的基本特性。
(二)创造性。
创造性是衡量学术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创造性大,论文价值高;反之,论文价值。
就低。
这里所谓的创造性是指论文中阐述世人尚未谈过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或创。
造性的。
模仿。1篇没有创见的文章,可能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但它对科学技术发展。
不起作。
用,也无法提供科技领域新的内容。有些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但国外已有,
严格言。
之应无创造性。
学术论文是记录创造性成果的知识载体,是传递新生的科学信息。有些成果不宜。
作科。
学论文,但可以作科技报告发表。
(三)科学性。
『科学性』这个词在论文中有多重含义:
(1)内容的客观性:论文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要求科学内容真实、成熟、
可行,
而且可重复性。
(2)表达的全面性:论文的科学内容,须用语言、文字或图片等方式表达,并且力求。
文字简。
洁、明确及全面性。
(3)结构的逻辑性:文章结构所显现的科学内容必须符合逻辑推理、论证反驳等思维。
规律,
其逻辑性强。
(4)格式的标准化:论文写作格式已逐渐趋标准化,必须严格遵守其法则。
(四)可读性。
论文中之文字应力求平易通顺,切忌生涩难懂,否则大大削弱文章的社会效果。
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的论文。这种。
论文。
是考核申请者能否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及博士论文等。
三种,
其水平由浅而深。学士要求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
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则要求达到具有独立从事科。
学研究。
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由字数来看,学士论文约一。
万字,
硕士论文约五万字,博士论文则在五万字以上,有时多达十至廿万字。兹分述如下。
大学本科毕业生运用在校期间学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解决某一。
不太。
复杂的科研课题所写的毕业论文,顺利通过签辨者,均可授予学士学位。其条件如。
下:
1.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硕士论文。
硕士所提之硕士论文应为指导教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者,其论文须。
有自。
己的新见解,并在过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一年左右。
其基本。
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
博士论文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本学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
其基。
本要求如下:
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学术论文是论述创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书面文件,是某些实验性、或理论性、或。
观测。
性的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学术论文的内容应该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而不是简单重。
复、
纯属模仿或全盘抄袭前人的成果。学术论文应具有新的信息。
学术论文通常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学术报刊上发表等。它反映学科最。
新的。
前瞻科学技术水准及其发展动向,体现了科技工作者拥有的成果。
为进一步探讨学术论文写作特点和规律,应从内容性质和结构形式的差别方面将。
学术。
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和设计型等四大类。
理论型论文的重点在于理论证明和分析。依研究对象可分两种:一种以抽象的理。
论问。
题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重于理论推导和运算;另一种则以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观。
测数据。
以及有关的文献数据为对象,其研究方法是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及抽。
象化,
并通过归纳、演绎、模拟等过程,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见解。一般说来,理论型论。
文正文。
结构型式灵活,没有固定格式,可将研究的对象或结果划分为若干有联系的层面,
按一定。
逻辑逐层进行论述。
实验型论文的重点在于设计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它也可分两种:
一种。
是介绍实验本身为目的,重在说明实验装置、方法和内容;另一种是通过对实验结。
果的分。
析和讨论,从而认识客观规律。实验型论文的正文结构与理论型论者不同,主要是。
由实验。
报告的结构演化而来,并已形成一定约定俗成的格式,一般有『材料和方法』、『。
结果』。
和『讨论』等三部份。此三部份仍可做适当调整,其重点内容则必须对实验作说明。
和分析。
描述型论文的重点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说明,向读者介绍新发现的某种客观。
事物。
或现象,重在说明事物或现象。描述型论文的结构通常由描述和讨论两大部份构成。
如论。
述动、微生物新物种,描述新发现的地质现象,新发明仪器等的论文属之。
设计型论文是指对新产品、新工程等最佳方案进行全面论述的书面技术文件,一。
般由。
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组织而成。其内容有理论或实验,也有设计的描述说明(包括图。
纸)。
建筑工程方面之论文属之。
上述学术论文的『四分法』是相对的,理论型论文中也可能有描述,也会引用一。
些实。
验材料,实验型论文中也有必要的理论分析和描述;描述型论文也不是全无理论分。
析。但。
因研究目的手段不同,各有重点。当然,有些论文可能介于上述几类论文中间,这。
得看其。
归类。
一、科研课题、论文题目与主题的关系。
课题、论文题目与主题是三个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的概念。科研课题是指人们所。
围绕。
进行研究并想得以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课题一般要经过调研、筛选和可行性论证。
最后。
才能正式确定。
论文题目就是论文的名称。通常在科研课题完成以后,以整个课题的研究成果或。
某一。
部份写成论文。因而,一个课题可以写1篇或数篇论文。但论文的内涵与延伸不能。
超越课。
题的内涵与外延。
论文主题是作者解决科学技术问题的基本观点,也是论文的中心论点,或课题研。
究的`。
结论。因此,主题不等于科研课题,也不完全等于论文的题目。有的论文,题目概。
括表达。
主题内容,但也不是题目就等于主题。亦即,题目和主题是两个概念。
科研成果必须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提练与再创造,才能成为学术论文,而选题不仅。
关系。
到科研的成败,也是形成学术论文的重要步骤。对此,英国科学家贝尔纳认为『评。
价和选。
择课题,便成了战略的起点』。实践证明,只有择适当的课题,才能收到较好的科。
学研究。
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论文。因此,一些著名科学家都是十分重视课题的选择。爱。
因斯坦。
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
上或实。
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
要有创。
造性想象力,而且标明科学的真正进步』。一些著名科学家重视科研选题,又有洞。
察世界。
某个领域的科研方向、提出新的科研课题的能力,往往可获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一)选题原则。
选题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也与学术论文之撰写休戚相关。在确定科研课题时。
必
须以正确思想指导,考虑客观条件及主观作用,选题合适,科研工作较能达其预期。
结果,
从选题者立场而言,题目有约束性和非约束性两种。一般来说,参与大计划的研。
究时。
研究人员无法依个人旨趣和意愿自行选题而必须遵从总主持人的分配故这种。
选题属。
约束性方式。研究者若能获得最大自由度,就其兴趣、意愿选择题目,甚至有可能。
自行调。
动人力、物力相配合者,则属非约束性选题。无论那一种选题,都必须共同遵循科。
学性、
创新性、应用性和可行性原则。兹说明如下:
1.科学原则。
研究课题的内容是否科学,尚待研究中去证实,但其选择,应以前人在该领域取得。
的成。
果(理论与事实)为基础。若违背已知的科学理论与技术事实,就会导致科研工作的。
失败。
2.创新原则。
所选课题要以已知科学理论或事实为基础,且不是已知理论或事实的重复,而是在。
此基。
础上的创新,这才是科学研究的价值。因此,选题时,一般应选前人未做过的,或。
前人做。
过而有谬误或不足的课题。当然,这是一种估计和预测,并不是论文的结论。
3.应用原则。
研究课题着重于其实际应用,故其成果以能获得实质效益为原则。由于科学技术的。
迅速。
发展,人类知识之伸展度年年倍增。因此,考虑这类课题时,一要注意信息,避免。
重复;
二要充分估计课题的完成时间,争取尽快得以应用。
4.可行性原则。
选题的可行性是课题满足主观和客观条的要求。从理论和主观上可行的课题,事实。
和客。
观上可能无法实现。因此,要选择主观因素占优势的课题,诸如容易发挥业务专长。
经过。
自己努力可以做出来的题目,其效果较佳。
此外,选题目时还要考虑经费来源、实验条件及环境污染等方面。这些客观条件不。
具备。
再好的题目也难以进行。
(二)选题目的方法。
在选题原则指导下,注意选题方法,就会迅速选到适当题目。
1.从实际系统中寻找课题。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学科分支已达2500种,各学科交错的情况日益增多。
各
学科之间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因此,有些题目也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科学研究或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相互作用或相互依赖下构成的大大小小的。
系统。
这些『系统』又从属于另一个更大的系统。从考察实际系统之后会发现一些大。
小不等。
的课题,可以供研究者根据主、客观选择研究。
2.在旧理论和新发现的矛盾中寻找课题。
在人类认识过程中,新的发现层出不穷。这些新发现的事实,有时难以用已知的理。
论去。
解释。在这种旧理论与新事实矛盾的地方,有可能潜藏着未知的科学领域。选择这。
种课题。
容易有新的突破。
3.在学科史上提出的问题、猜想、假设中选题。
这类著名课题,难度大,若能解决科学性,其创新性是无疑的。
4.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地带』找课题。
遗传工程亦称基因工程,是在分子遗传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技术。它是物。
理学。
化学渗透到传统生物学之中,使生物学的研究推进到分子以下的层次而形成的新。
学科。
在上述学科的交叉地带找到科研的课题,往往容易出成果。
当今,科学技术正由专业化向综合化阶段转化,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不。
断涌。
现,有很多新的课题有待研究。
5.计算技术在各学科开发中提出课题。
近年来,计算器应用日趋普遍。以计算器为工具,对实际结果作分析,可以使课题。
深入。
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有些过去达不到的计算深度藉助计算器可以实现。其次。
利用。
计算器直接作为控制手段并与实验装置串连,这系统的本身是一种创造。选择这类。
课题也。
容易获得成果。第三节科学论文的信息。
一、何谓信息。
人类在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相互交换的内容称为信息。控制论。
创始。
人维纳说:『信息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受到的过。
程中,
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名称。』那么,主观与客观相互交换的内容是什么呢?具。
体说,
就是消息、情报、指令、代码及包含有一定科技内容的符号。随着通信技术和控制。
论的发。
展,信息概念在廿世纪中期普遍被认识后,迅速与材料、能源齐名,成为现代科学。
技术的。
三大支柱之一。
二、信息的特性及分类。
信息是社会有机体的一个活跃的要素,是教育的基础。信息的特性如下:
(1)既依附于某种介质,又具有独立的意义。
(2)既可生产,又可消失。
(3)既可传递,又可封锁。
(4)既可记录,又可存贮。
(5)既可搜集,又可扩散。
(6)既可浓缩,又可延伸。
(7)既可永久,又可失效。
(8)既可共享,又可独占。
(9)既可消费,又可增值。
(10)既可免费使用,又可成为商品。
信息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搜集方式分为两大类:
(1)直接信息。
直接信息是科技研究人员在科学考察或科学实验中直接获取的数据。如:自己观察。
的试。
验记录(或原始实验记录)、观察日记等等。
(2)间接信息。
间接信息是科技研究人员收集到各种文献资料,是第二手或第三手的信息(或称一。
次文。
献、二次文献)。例如:前人积累的事实、数据、理论、方法和假说。可以是书面的。
也可。
以是其它各种存储信息的载体。
三、信息与科研和科技写作的关系。
信息是科学研究和科技写作的基础,信息又是科学研究的产物。从信息论角度看,
科
技工作者通过感官接受信息,再由大脑加工和处理(去伪存真、去芜存菁),并向外。
输出新。
的信息。这就是写作的过程,也是信息的接收、处理、输出的传递过程。通过实践。
检验输。
出的信息,即构成信息的使用。在使用中,科技工作者还不断收到反馈回来的信息。
并用。
来不断改善自己的科研成果。因此,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应该看作为一个互相联系。
互相。
制约的可控系统。
科技写作是科技研究过程中,信息传输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研究成果集中的反映。
它
要求作者正确,论据充实、有力。但要达到此目的,是与信息搜集与处理密切相关。
所以。
归根究底科技与写作是以信息为基础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传输信息的方式不断改进,人类征服自然、改进自然的信息。
日益。
增多。这给科技写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创造性地劳动,迅速处理大量的信。
息,以。
便及时交流,取长补短,以满足『信息社会』中,其后之科学研究与生产发展的需。
要,把。
科学技术不断推向前进。
四、信息的作用。
人是信息的活源泉。一定的信息,只有传递给有关人才能使信息活化、增值,以。
至创。
造财富。
在信息、科学研究和写作的关系上,已揭示了信息的功能。专就写作而言,信息。
的功。
能有:
(1)通过信息数据可掌握前人科研成果,明白自已作品的『起点』。
(2)通过信息数据了解前人在该领域科研上的经验教训,使自己论文少走弯路。
(3)与论文暂时无关的信息保存和传播,也是有一定科学价值。
五、信息的搜集。
信息搜集的含义有四层:
(1)信息的接收。这又分前人或同行科研成果的接收和信息源作用于感官的接收(指。
自己直。
接实践时)两种。
(2)信息的求索。这是指主动地去搜集数据,主动地在科研或社会实践中去寻找。
(3)信息的累积。这是指信息的储存,可以是剪报、录音、录像等。
(4)信息的处理。这是指信息的初步加工。例如:分类、选择、归纳,而不是指加工。
成论文。
只有经初步整理后,信息才变活,才能为我所用。
(一)直接信息的搜集。
科技工作者要探索未知世界,获取新的知识,就应从研究对象中直接获取最新的信。
息,
以便推动科研工作。
1.通过实验获取信息。
实验是在较理想条件下,使自然现象(或过程)可控制地重演,并给人们获取第一。
手资。
料。实验方法能够强化研究对象,使其处于极端状态,有利于揭示新的规律。利用。
实验获。
取直接信息的常用方法有:
(1).观察记录。
在实验时,要全神贯注地观察所有实验现象的细节,并作详尽记录所发生现象的客。
观条。
件。任何现象的微小变化可能带有本质性的信息,而产生某种现象的条件也是重要。
信息。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飞行员信手抓住飞机舷舱旁的一颗子弹,这是在。
飞机与。
子弹相对运动等于零的条件下出现的。杰出数学华罗庚为了推行优选法,到过二十。
几个县。
市,数以千计的工矿、农村。他观察到,优选法可以在不添人员,不添设备,不增。
加投资。
的情况下,收到优质、高产、低耗的效果。
在观察时,需要选择观察时间与观察点。如,观察哈雷慧星,不能选在皓月当空或。
艳阳。
高照的时分,也不是站在任何地方到处乱找,否则会事倍功半或亳无结果。
(2).测量记录。
实验中常常要对某些现进行定量测量。实验得到的数据,是反映自然现象的重要信。
息,
应认真作好记录。为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有时要重复实验,要记录一连串数字,
同时,
要用精密仪器,良好的测试方法等,以便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二)通过考察获取直接信息。
科技工作者在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涉的条件下进行观察的过程就叫考察。考察。
和实。
验不同。它要求选好观察点后细心地观察每一个细节。考察是十分复杂的事,必须。
紧紧围。
绕科研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其次,有用的信息是纷繁的事实中选择。
出来的。
然后才可用这些真实的信息说明问题。
考察(特别是野外考察)是异常艰苦的工作,需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需要。
有踏。
实细致的作风。有人说:「直接的信息渗透着考察者的血汗」,这话毫不过分。
(三)间接信息的搜集。
科技文献、情报数据及其它存储的科技信息,均叫间接信息。间接信息可分为书。
面存。
储和非书面(包括计算器软件、微缩照相、电视录像、电影等)存储信息两大类。下。
面简单。
介绍书面文献的分类和搜集方法:
1.一次文献的搜集。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称为文献。书面文献可以分一次、二次和三次文献等。一。
次文。
献又叫一级文献。它是直接从事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所写的文字数据,是新技术、新。
知识、
新发明等新的科研成果的记载和报导。
一次文献包括:科技专著、论文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主要指专利说明书)。
教
科书、技术标准和其它有一定价值的文献(如学位论文、内部学术报告等)。
一次文献的搜集一般分四步进行:
(1)检索准备,即分析研究课题基础,明确检索范围。
(2)选择检索工具。
(3)确定检索途径和选择检索法。
(4)根据文献线索找原始文献。
2.二次文献的搜集。
二次文献又称为二级文献。是在一次文献基础上,经过加工、压缩后产生的数据。
以
便作为查找一次文献的检索工具。二次文献功能如下:
(1)广泛了解科技动态创造条件。当今是信息的社会,要想通过一次文献的阅读来全。
面了解。
本学科或本课题的动向简直不可能。然而,二次文献是经过加工、摘要、提炼的文。
献资料。
为科技工作者广泛了解科技动态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2)为查找一次文献提供线索。通过题录、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很快找到你。
需要的。
一次文献。
鉴于上述二次文献的功能,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二次文献的处理工作,这些文献。
在一。
般图书馆均有收藏,也有建在网络上供人查寻。
3.间接信息的其它搜集方法。
(1).采访。除查阅文献数据外,通过采访或专访都可得到有用的书面信息。国外有。
人出售。
信息,国内也有科技咨询机构。
(2).参加会议、展览会,搜集书面信息。专业会议往往信息量大,信息也较集中,
参加会。
议可以受益非浅。在产品或科技成果展览会、博览会上,都可得到有用的书面信息。
(3).交换、索取。除了数据交换,有时可与其它构相互交换一些信息,以充实自己。
的『资。
讯库』。当你从信息流中发现了信息源,正好符合自己的需要,就可写信求索。有。
时这样。
也可得满意的信息。
4.科技信息的利用。
一次文献数据在科技信息中占有重要地位,常常散见于图书期刊中。正确利用这。
些材。
热门近代史论文近代史论文【第二篇】
摘要:《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这部史诗巨著使我们在建党就是周年之时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国情;教训。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是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短短的十年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它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了他们在内有军阀混战、外受帝国主义欺辱这样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民族的独立而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旨在向那些为革命奋斗牺牲的先烈们致敬,也提醒现代观众特别是党员们不要忘记那些新中国的开拓者们。观看完该片,我同大多数观看者一样,被深深感动,同时也深受启发。该片对于我们今天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首先,影片展现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中国革命选择中国共产党来完成其历史使命,不是偶然的,这是历史的必然。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一直遭受列强入侵,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封建统治者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卖国苟活,国将不国;中国各阶级的有识之士起来反抗,代表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起义、代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代表上层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和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可谓风起云涌,但是,由于受阶级自身的局限所影响,或者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这些革命或者改革自救运动先后都失败。这表明,这些阶级所领导的革命和改革运动不能救中国,不能将中国救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那么,中国的出路在何处?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必须要有新阶级来领导新式的革命,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革命的重任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地落到了先进阶级的身上,此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一批人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终于找到了革命的正确方向——以苏维埃俄国为师,走社会主义道路,和指导革命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就这样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先进阶级——无产阶级和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利益,他们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和压迫,天生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又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加上与农民有着天然的同盟,这些优势就决定了革命的光明前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在她的领导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建国伟业》教育我们,要做一个爱国家爱民族的人。唯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享受到幸福美好的生活。在近代中国风雨如晦的年代里,民族遭受外敌蹂躏,丧权辱国的事屡见不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原本想借此机会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却被列强拱手转让给日本。这让人何等的愤怒,何等的不平!但是,作为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府,又能怎么样呢?具有爱国良知的学生们终于不能忍受政府的无能,起来抗争,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痛打卖国贼,火烧赵家楼,却遭到政府的镇压,爱国工人和商界也联合起来援助学生的行动,最终迫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时刻警示着中国人,必须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否则就会成为奴役的对象。这些参加五四运动的青年学生,其中就有许多人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奋斗终身。
《建党伟业》教育广大党员,应树立起远大理想,坚守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断努力奋斗。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就是怀着伟大的理想、崇高的追求,经历巨大的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顶着牢狱之灾,赴汤蹈火,忧国忧民,无所畏惧,真正表现出共产主义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的崇高品质,永远值得后人学习、敬仰、缅怀。对比之下,贪生怕死,动摇信念,最终难免为世人不齿,甚至沦落为千古罪人。陈公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来参加党的成立大会的他被酒店里的枪杀案所吓倒,竟然忘记自己的使命,被妻子劝说潜回老家广东。从这里就可以窥见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历史也证实,后来陈公博叛党,投靠军阀陈炯明,然后又跑到国民党阵营里去了,再后来跟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沦为大汉奸,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罪人,抗战胜利后最终被处决。这就是陈公博的下场,也值得后人警醒与深思。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应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保持先进性,做好先锋带头作用,冲锋在前,享乐在后,舍小家为大家,创先争优,做好表率作用,唯有这样,才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凝聚民心,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建党伟业》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时代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是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然而,少数逆历史大势者,违背民心搞复辟,下场自然悲惨。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结果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梦,在人民的唾骂声中抑郁而死;张勋复辟,也只上演了一回十二天的小丑闹剧就草草收场。这就说明,帝制时代在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能顺应潮流向前看,不能开历史倒车。新的历史时期也是如此,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否则必然会被时代淘汰出局。那么,就要做到:一是要弄清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就要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二是要了解新生事物、接受新生事物,促进新生事物的成长。新生事物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产生,是进步的。三是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只有开拓创新,我们的事业才会进步,才能在国际社会有着较强的竞争力,我们的国家民族才会屹立不倒。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就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面向未来,促进发展。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过去,要牢记历史,因为这是一个民族的“魂”。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风风雨雨,她的丰功伟绩已载入史册,万古不朽。让我们携起手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记历史使命,坚持信念,开拓进取,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吴恩远。十月革命:必然性、历史意义和启迪,2007。
[3]斯大林。《斯大林集》.人民出版社,1959。
[4]柯云;丽阳。《钟山风雨》,。
热门近代史论文近代史论文【第三篇】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销售鸦片.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奕欣为首。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定《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19,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5月爆发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6月初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在这个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烬美、邓恩铭、李达等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途因有法国特务监视,转入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热门近代史论文近代史论文【第四篇】
1.引用有关政策、方针性内容务必正确无误,不得泄漏国家机密。
2.一律使用a4纸打印,双面使用。
3.编排格式。
摘要:四号宋体,居中;内容为小4号宋体。
目录:四号宋体,居中;内容为五号宋体,右对齐。
一级标题:3号黑体,居中。
二级标题:小4号黑体,左对齐。
三级标题:小4号楷体,左对齐。
正文:小4号宋体(字数要求:文科类不少于6000字,理工类不少于4000字)。
表题、图题:小5号黑体,居中。
参考文献:小5号楷体,左对齐。
版芯:39行40字。
4.封面采用a4白色纸,格式见附件。
5.使用普通语体文写作,要文句通顺,体例统一,无语法错误,简化字应符合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符号的上下角标和数码要写清楚且位置准确。
7.使用外文缩写代替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的,应用括号注明其含义,如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
8.国内工厂、机关、单位名称等应使用全名。
9.公式应另起一行并居中书写,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处或在运算符号处转行。公式编号用圆括号括起,示于公式行末右端。公式编序可以全文统一依前后次序编排,也可分章编排,但二者不能混用。文中公式、表格、图的编排方式应统一。
10.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时,应写成由公式(10)可知。
1.学术论文格式。
2.学术性论文格式。
3.标准学术论文格式。
4.大学学术论文格式。
5.学术论文格式标准。
6.关于学术类标准论文格式指导。
7.学术论文格式模板参考。
8.学术论文格式和撰写规范。
9.学术论文格式规范模板。
10.标准学术论文格式模板参考。
热门近代史论文近代史论文【第五篇】
一、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虎门销烟及意义:,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鸦片战争的史实: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5、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李秀成率军抵抗,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三、左宗棠政复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1878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2、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
经过:,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日舰直逼中国旗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军民,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
4、中日《马关条约》时间。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主义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时间19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二)近代化的起步。
一、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3)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后期:又提出“求富”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6)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二、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的内容: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百日维新:从18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前后104天,因此叫“百日维新”。18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3)(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三册p71表)。
(4)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b、19,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a、19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b、19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四、新文化运动时间:19起。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复古思想到处泛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目的:反对尊孔复古。
(2)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6)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性质)。
(7)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8)19,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9)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爆发原因:1919年,英、法、美操纵的巴黎和会,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时间、口号:1919年5月4日,北京天安门3000多名学生集会演讲、游行示威。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3、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运动的主体:6月以前,主要是学生,6月以后,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体。斗争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
5、运动的结果: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撤消了曹汝霖等三个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6、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李大钊、陈独秀。
7、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9、成立:19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十三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10、大会内容:(1)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2)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3)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11、建议: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2、1922年党的二大,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
2、北伐时间、目的: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北伐的对象、主要战场: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4、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5、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7月15日,汪精卫背叛革命。他们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
6、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秋收起义。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3、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并在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的队伍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5、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四、红军不怕远征难。
1、1933年10月。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虽然英勇奋战一年,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2、红军长征过程:,党中央、中央红军八万人,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向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大雪山、草地——进入甘肃,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在会宁,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遵义会议,时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5、长征胜利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到来。
中国近代史综合复习(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难忘九一八。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第二天日军占领沈阳城。四个多月的时间,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3、东北人民和东北军未撤走的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4、1935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5、西安事变: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6、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逼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悍然向卢沟桥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3、南京大屠杀。1937年,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三、血肉筑长城。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物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日军分两路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3、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到敌人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4、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
5、中共七大。
(1)召开时间:抗战胜利前夕,延安。
(2)内容:主要讨论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3)大会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6、抗战的胜利: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7、抗战胜利的意义: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四、内战烽火。
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但是,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他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2、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3、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4、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五、战略大决战。
1、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恒领导的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从9-11月,人民解放军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首战地点是锦州)。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领导的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淮海战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又一次主力决战。共歼灭敌人55万余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1948年11——1949年11月,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人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意义:三大战役里,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1日凌晨,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热门近代史论文近代史论文【第六篇】
年,被称为“方便面之父”的安藤百福因急性心肌梗塞去世,享年97岁。从1958年第一份方便面问世,到如今全世界每年要消费近900亿份方便面,安藤百福创造了一个传奇。
安藤百福1910年出生在中国台湾嘉义,原名吴百富。23岁到日本大阪经营针织品批发生意,后又经营过贸易、机械制造、百货公司、制盐、信用社等各种行业。
田市的私宅,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当时,日本经济处于开始腾飞的最初阶段,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对速食产品需求量很大,安藤决定研制快速冲泡后食用的拉面,以抢占商机。于是,他在家里专门搭出一间小屋,开始埋头研制方便面。
安藤百福设想的方便面,是一种只要加入热水立刻就能食用的速食面,食用起来非常简便。他定了五个目标:第一,味道不仅好吃而且吃不厌;第二,可以成为家庭厨房常备品且具有很高的保存性;第三,简便,不需要烹饪;第四,价格便宜;第五,由于是食物,必须安全、卫生。
但是,对于从事面类这一行,他完全是一个外行。而且面条的原料配合非常微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在研制的过程中,他把所有能想到的东西全部试了一遍,但效果都不好。方便面的关键,首先是面条必须能长久保存,不易变质;其次,冲泡时又能快速恢复面条的弹性和口感。在经历多次失败后,安藤从妻子炸“天妇罗”(日本传统油炸食品,用蔬菜、虾等裹上面粉下油锅炸成)中得到启发,发明了“瞬间热油干燥法”。具体做法是先将面条浸在汤汁中使之着味,然后将着了味的面条放进油锅中油炸,从而使面条中的水分快速挥发,这样就解决了面条的保存问题。至于烹调就简单了,因为面条在油炸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细孔,用开水一泡,水分能迅速渗入面条里面,从而使面条恢复了弹性,即可食用。
继而,安藤对调味料做了反复调配。当时,他家后院的研究小屋旁养着鸡,经常用来杀了上餐桌。有一天,他的岳母将用鸡骨头熬的鸡汤放在拉面里,儿子居然吃得很香。安藤受到启发,决定方便面也用鸡汤做调料。
出人意料的是,在市场宣传、免费品尝等攻势下,方便面很快在日本列岛掀起热潮。不断地有好奇者打来电话问:“听说你们那里有加热水就能吃的魔术拉面?”
安藤百福开始了自己今后一辈子的事业,时年他48岁。当年年底,安藤创立日清食品株式会社。
方便面很快成为时代的宠儿,效仿者不断出现。1959年,方便面消费量为7000万份,到1961年,消费量已急增至1亿5000万份,生产厂商超过100家。为规范方便面制作销售市场,安藤于1961年注册了“鸡肉拉面”商标,并在第二年取得了“方便面制作法”专利。在日本市场占据绝对地位后,安藤开始考虑把方便面推向世界。1966年,安藤在美国考察时意识到,欧美饮食中没有碗、筷等东方人普遍使用的餐具。为适应欧美市场,安藤又发明了“杯面”和“碗面”。1971年9月,世界首份“杯面”上市。
1981年,安藤将日清总裁一职交给自己的长子,自己担任董事长。两年后,两人在公司决策方面发生分歧,安藤再度出山担任总裁。直到年,他才将总裁的职位交给自己的二儿子。年9月,安藤在95岁生日当天正式辞去日清董事长一职。
即使在年过九旬后,安藤百福仍不肯闲下来。他说,方便面就是自己的命,“每天都要吃,琢磨新点子”。据说,即使到了晚年,安藤对日清公司推出的新产品都要亲自品尝鉴定一番。在被问到长寿秘诀时,安藤说,每周打一次高尔夫,每天吃一碗鸡肉方便面。他还利用自己的长寿,不遗余力地为方便面辩护。
在韩国首尔参加世界拉面协会大会时,身为会长的安藤在新闻发布会上开口就先赞美方便面:“方便面有害健康的说法很多啊,可是你看我活得好好的,这足以证明方便面是好东西。”安藤在会上得意地说。
热门近代史论文近代史论文【第七篇】
摘要问题讨论法教学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之一,能够较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本文通过阐述问题讨论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案以及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期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纲要》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问题讨论法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outlineofchinesemodernhistory"。
xuying。
zhong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engzhou,he'nan450044)。
abstractdiscussionmethodteachingisoneofinnovativeteachingmethods,itcanbperdescribestheproblemthroughdiscussionmethodinthe"outlineofmodernchinesehistory",thenecessityofteachingandthespecificimplementationanduseoftheprocessshouldpayattentiontoinordertoenhancestudents'awarenessoftheproblemandimprovethe"outline"ofteachingeffectiveness.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历史课程,其内容主要介绍中国自1840年以来抵御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实现中国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大学生进一步认知中国的国史、国情,并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问题讨论法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1“问题讨论法”在《纲要》教学中的必要性。
“问题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获取知识的方法,也是一种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继而引发讨论,在讨论中探究问题的本质,最后由教师总结,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很多中学思政课都采用了问题讨论法教学,但是进入大学以来,因为许多《纲要》课采用了大班授课,有些老师就认为采用问题教学法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上都有难度,因而不再用这种教学方法,殊不知大班授课也同样可以采取问题讨论法教学,只要创立问题合理,教师引导有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问题讨论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纲要》课的兴趣。《纲要》课部分内容和中学课程存在着重合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简单重复课本内容,就很难突出重点、挖掘新意。对“90后”大学生来说,他们对重复学习的内容极易产生厌烦情绪。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需要改变理论说教的形式,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问题讨论法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第二,“问题讨论法”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纲要》课讲述了1840年至今170年的历史,时间跨度长,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纷繁复杂,很多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摸不着头绪,不能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而问题讨论教学法采用问题导入,让学生深入认识问题的本质,以及引起问题的前因后果,由此及彼的认识相关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够科学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第三,采用问题讨论法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对问题的讨论过程中,通过对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的分析,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使问题简单化,让学生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找到促使历史事件发生的合力,从而提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眼下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历史发展观的看法,比如某些人提出“侵略有功论”、“非暴力革命论”等,90代大学生对这些历史问题知道的史料少,容易被误导,也容易感到迷茫。这就需要把《纲要》课程中有些有争议的、并且容易让学生历史思想混乱的问题明确的提出来,让他们在问题讨论中比较分析,通过以事实为根据的争辩,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存真去伪,从而达到是非分明的目的,很好地解除学生的困惑,也提高了他们分析历史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
2问题讨论法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问题讨论法”教学的关键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或中心作用。正确运用该教学法,学生主动学习的舞台就可以很好的搭建,学生活跃的思维就能很好的体现。否则,就成了只有教师唱独角戏了,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说“问题讨论法”的实施是有条件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讨论问题的内容准备。
课堂问题讨论,教师要通过展示某个教学问题,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或对某些观点进行比较全面的论证。所以,我们老师提出问题时要深思熟虑、精心策划,而不是随意信手拈来,所提问题要让学生感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话有所说,理有所辩。一般来说,问题的选择要遵照这样几个原则:第一,符合历史学规律前提下,有典型性和针对性。问题讨论教学的目的是使教学任务更好的完成,所选择的问题一定要体现《纲要》课的教学目的,要抓住理解和应用理论的关键提出问题。使讨论能击中要害,辨出是非,在学生知识和发展方面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第二,设问要生动具体。创设问题要达到明确具体,易于学生理解,题目形式要生动,问题的提出要能引人入胜,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具有系统性和启发性。在充分解读纲要教材的基础上,将本课程要选择的问题作一系统性的规划,不能仅仅拘囿于某一问题,要注意设立问题之间的关联性,问题的叙述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涉及的知识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渐接近未知,要有深度和广度。比如说在上编综述中选择“鸦片战争爆发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这样一个学生了解但又不完全知道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经过讨论辩驳,让学生深入了解到在鸦片战争之前的清嘉庆朝时,中国已经大大落后于西方了,鸦片只是战争的一个导火索,没有鸦片,帝国主义同样会找其它借口侵略中国,这样就会使学生深入理解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历史必然性,学生就会清醒认识到要想改变落后就要挨打的被动局面,就必须有新的进步社会形态来代替封建主义,让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有比较全面的深刻的认知,多方位、多棱角的去看待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历史。
组织好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学生一般按照10人分组,各小组认真讨论,教师要在教室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留心观察学生在讨论中所出现的问题,还要避免有些同学不发言,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要参与到讨论中。讨论完毕后,由各小组指定一名学生发言。发言的学生也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甚至可以对同一问题产生的不同观点展开辩论。
教师归纳总结。
通过对某个历史问题的分析、讨论获得对问题的正确认知,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问题讨论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所以,教师在学生讨论后要及时的归纳学生的观点,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归纳总结。如同学的发言是否主动、讨论课堂问题发表的言论观点是否符合历史和社会规律、分析问题是否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老师要中肯的指出发言学生所得结论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学会分析矛盾,把握重点,使问题教学法发挥其最大的课堂效果。比如,在对“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一历史问题进行教师归纳总结时,老师就要明确指出,鸦片贸易本身就是一种非法贸易,其致使白银外流,国民身体素质下降,带给中国人民不可估量的损害。另外,中国政府禁止鸦片贸易是合情合法合理的措施,英帝国主义以此为借口侵略中国是没有道理的;第三是帝国主义通过发动鸦片战争是其侵略本性使然,主要是想把中国变成他们原料产地和商品输出地;第四是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不仅没有给中国带来现代化,而且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后指出中国近些年的崛起是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的。这样就使学生了解到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我们只有靠自己发展,才能屹立世界之巅。
3问题讨论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准备工作要充分,控制好讨论时间。
运用问题讨论法教学,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比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历史学老师要具有较宽的知识视野和良好的历史学、社会学理论基础,老师应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历史和社会学资料等,甚至要预测到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仅如此,老师还要有序的控制好问题讨论,对教学各个环节要进行有准备的合理的布置和策划:一般来说,要把需要讨论的问题提前布置,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和准备,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书目,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史论水平。同时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间,既让学生进入到讨论状态,又不能影响教学进度。
教师的正确引导作用。
在问题讨论教学实施时,老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要让学生明确本次问题的主题思想,避免在课堂上发生“跑题”的情况。如对于“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一历史问题,首先要明确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有些学生可能会受到目前社会上某种不健康观点的影响,在学生中会存在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给我们国家输入了先进的思想或技术,更甚者会认为如果没有帝国主义的早期侵略,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的认识。教师对这些问题要有充分的了解,在学生讨论时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解决这些问题。
启发式教学不容忽视。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启发式教学的采用可以可以让学生变成有主体意识的学习者。启发式教学是问题讨论教学法要经常采用的。第一,设计讨论问题时,老师不能单单从自己的主观出发,自己想出什么题就出什么题,要考虑大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视野等来进行问题的选择。例如,针对文科专业的学生,设计问题时要相对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对理工医学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则要选择比较容易一点的问题。第二,要布置任务,让学生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或网络搜集资料,为进行问题讨论做应有的素材准备,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与分析,一步一步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规律,最终解决问题。
总之,问题讨论法教学是提高《纲要》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如何创设问题,组织好课堂是一项教学艺术,我们要更多地了解青年学生实际和社会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2009-jkghag-0821。
参考文献。
[1]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教学研究,
[2]金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3]钱文艳.“问题教学法”与“梯度性提升学生问题能力――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热门近代史论文近代史论文【第八篇】
1、‘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半封——(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2、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资本输出为主取代商品输出为主(经济侵略方式改变)(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
二、高中历史知识点之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方案和斗争。
1、1852—1864年,——农民阶级救国——太平天国运动。
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3、18——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戊戌变法。
4、19——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
5、1915—19——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6、19——1949年——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高中历史知识点之中国向西方学习实现近代化的进程。
1、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工业。
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走日本人的路)。
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走美国人的路)。
5、资产阶级激进派(陈李)——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6、无产阶级(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走苏联人的路)。
四、高中历史知识点之孙中山为维护民主与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
1、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建立共和国。
2、19——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
3、19——护国运动——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
4、19——第一次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维护《临时约法》。
5、1920—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6、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
五、高中历史知识点之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段。
1、(1921——1924年)——建党时期(2个大会1个纲领)。
2、(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即“国民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
3、(1927——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者叫“土地革命时期”)(井冈山道路、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
4、(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2个战役、1条统一战线1个大会)。
5、(1946——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或者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六、高中历史知识点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分期?
1、(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1950——1953年)——三年抗美援朝战争。
2、(1949——1956年)——八年过渡时期。
3、(1956——1966年)——十年建设时期。
4、(1976——1978年)——二年徘徊时期。
5、(1978年——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