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弘扬中华精编传统文化实用5篇
【导言】此例“传承和弘扬中华精编传统文化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1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吴潜涛教授在为参加“道德讲堂”培训行动的学员授课时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祖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既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是一个精华与糟粕互见的复杂的文化混合体。因此,全面认识、正确对待中华民族古代传统文化,必须坚持批判继承的方针。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正确方针,确立了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的古为今用的原则,正确解决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反复强调,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种“批判继承”态度和方法,是对民族文化发展基本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发展民族文化的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弘扬和培育的统一。所谓弘扬,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逐渐形成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要求,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所谓培育,就是要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体现社会发展方向的时代精神,赋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性特点,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前提条件,离开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是不可思议的;培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关键所在,不能及时不断地吸纳时代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同样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坚持弘扬与培育相结合,是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与时俱进的根本道路。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两种错误思潮。这两种思潮都是错误的。复古论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只承认其一般性、普遍性,而否定其个别性和特殊性,把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事物完全等同,这实际上是否定文化的历史和发展。虚无论则只承认中国传统文化的个别性、特殊性,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般性、普遍性,这实际上也就割断了文化的历史继承性。无论是“复古论”还是“虚无论”,都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文化的进步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在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注意科学辨析,避免各种错误倾向的影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这5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来自于山草香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2
201x年的6月__日是农历五月初五,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为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根据市教育局有关活动通知精神,我校在端午节期间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端午节又是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体验亲情的魅力。
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任务,收到良好的活动能够效果,我校高度重视,精心策划,首先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学校加强了宣传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我们通过国旗下演讲、倡议书等形式,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及其意义,做了大力宣传,充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我们又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的端午节手抄报创编活动。同学们通过阅读书籍和上网查询,了解了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并配以插图、剪贴画,制作了一张张美观大方的手抄报。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加深了对端午节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和过传统节日的意义,更加认同、喜爱传统节日,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爱国爱乡情感,提高了科学文明素养,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
在本次活动中,我校充分利用“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对全体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走进伟人、了解历史、感受伟人的爱国情怀,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进了与亲人之间的亲情,让学生时时刻刻心怀感恩之心,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6月__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端午节。为强化“中国梦”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弘扬端午节日习俗,唱响“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让学生通过端午节来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体验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华林小学开展了“我们的节日 端午”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1、少先队大队部要求各中队在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之前,先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以及向长辈和他人请教等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2、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led、华旭电视台、黑板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
二、各年级分层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1、一、二年级开展“背一背屈原诗歌”、“画一画屈原”、“纸粽子制作”等活动。各班辅导员根据本班实际,让孩子们以大组为单位,进行了“背一背屈原诗歌”、“画一画屈原”、“纸粽子制作”等比赛活动。该活动让孩子们在动口、动手等有趣的活动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2、三、四年级各中队开展了“传统节日故事大家讲”活动。
各中队利用少先队活动课,在班上举办故事会,把“传统节日故事大家讲” 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
3、五、六年级各中队开展“屈原诗歌颂”、“我心中的屈原”演讲等多种富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活动。通过诵读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本次活动,不仅让学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更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学到了关于端午节的有关知识,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意义,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增进爱国情感,树立报国之志。
为使活动取得成效,学校高度重视,对如何开展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组织了各具特色的“端午节”主题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的
根据有关精神,为了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推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校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让队员们认识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国、爱社会注主义情感。
二、活动内容
1、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班会上开展了有关端午节文化的朗诵会,引导学生不忘传统,满怀信心的建设现代化。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2、利用板报、标语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亲身体验节日民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3、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介绍“端午节”来历的视频,撰写笔记,表达对先人的感恩和敬仰。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3
关键字开放教育 汉语言文学 传统文化 弘扬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开放大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刘延东曾指出,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设现代开放大学,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近几年,《中国成语大会》以及《中国诗词大会》等综艺节目热播,传统文化在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与喜爱,更多的家长带领孩子走进图书馆和博物馆,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淀的精神遗产,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体现。但从目前的状况看,社会大众缺乏对文化传播和传承的意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担负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开放教育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将我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使传统文化能够有效传承和弘扬。同时,还要注重对文化自信的培养,使更多的人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2]。
二、实施途径与方法
(一)提高文化传承意识
要不断提高民众文化传承的意识。当地政府要增加对优秀历史文化的宣传与传播,相关部门可将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内容制作成视频,或者通过一些综艺节目,使大众能够加深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的活动中[3]。教育是一项神圣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在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中担负着重要责任。教师更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我修养,不断拓展知识面,丰富自己知识体系,用自己言行为学生做示范,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具有中国精神的时代新人。
(二)开展校园特色文化活动
教师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寻找方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自信。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弘民族音乐、民族戏曲、高雅艺术等进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勤工助学活动,开展文化大讲堂以及年俗民俗等文化活动。要充分利用国家纪念活动、国家公祭仪式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各种传统文化教育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仁爱、敬业、诚信等价值观念[4]。
(三)发挥汉语言文学课堂作用
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的人文科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性。汉语言文学教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每个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树立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比如开设中华经典古诗文欣赏等课程。
(四)重视开放教育实践教学环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伦理道德文化,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因势利导,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启迪学生理想信念,不断强化教育引导。开放教育一直把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汉语言文学专业应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让学生走出课本,在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类文化平台上进行实践学习。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要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关注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主动学习,不断学习;还要激励学生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奉献意识,把学生培养为具有时代风貌的新型人才。
(五)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
在新时代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适应新时展需求,才能不断传承发扬下去。开放大学是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没有围墙的大学,学生来自社会各行各业,要充分利用开放大学网络平台优势,利用各种不同的网络新媒体技术手段,把丰富的中华文化资源与现代数字的数字存储、网络传播技术结合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互联网、走进各类学习平台,使网络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同时,还要运用多媒体、电视电台等各类载体,宣传和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三、结语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
[关键词]中国传统优良家风;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传承优良家风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中国传统优良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正是始终以科学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并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才形成了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政策。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忘初心不忘本,继续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弘扬良好家风,是打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衔接血脉的重要举措。传承和弘扬良好家风,就是要打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贯通的经脉,就是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典范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营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深远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俭、孝、善、礼、让、和”,经过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和弘扬,已形成家庭价值共识、社会共识和民族共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营养。
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弘扬良好家风一如既往地重要。自古至今,《朱子治家格言》、唐代李世民为教育继承人编写了《帝范》、刘备在遗诏中训导刘禅“莫以恶小而为之,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仁服于人”的训诫,一直成为世代优良家风推崇的经典。传承优良家风,就是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典范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营养,从而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二、传承优良家风是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铺路石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理应成为传递正能量、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载体,因而传承和培育良好的家风显得尤为重要。家风连着民风,民风连着社风。好的家风本身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征,如果现代每个家庭都有着优良的家风,必然能形成一种优良的民风社风。家风不正的人,不会有大公无私的胸怀;家风不正的社会,也不会有健康良好的政风和民风。
当前“道德调节领域,存在以诚信缺失为主要表现的行为失范的突出问题……这类突出问题的要害在于底线失守,直接危及民生,危害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是当下人们最为关注、议论最多、最为不满的突出问题。”曾国藩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家族的曾氏家风更为后市瞻仰。他教育子女以仁义待人,不可轻慢师长,不许轻慢邻居,必须历尽磨难才能成大器。
优良家风对社会来说就是一种道德传播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罗国杰认为,一个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家风,要包括几方面的内容:尊老爱幼的风尚、孝敬父母的风尚、勤俭持家的风尚、诚实守信的风尚以及勤奋好学的风尚。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必须引导人们传承优良传统家风,向往和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
三、传承优良家风是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的立身之本
家风对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健康发展。著名的《颜氏家训》、《孔子家语》,均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为核心思想,以修身做人为立身之本,以与人为善、勤俭持家作为基本美德;诸葛亮的《诫子书》中“静以修身,勤以养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体现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发人深思,对后世影响深远。司马光则认为“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他在《家范》中系统地阐述了封建家庭的伦理关系、治家原则,以及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之道,引用了许多儒家经典中的治家、修身格言,收集了大量治家有方的实例和典范,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一个民族要树立良好的风气,除了继承和发展,教育和引导非常重要,尤其是我们下一代的培养教育。现如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青少年教育愈发受重视。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就需要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及个人多方面的协调和努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来自家庭的家风教育。家长们作为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必须严于律己,提高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家风,为青少年的成长作好榜样、营造良好环境。培育和践行良好家风,事实上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就是一种内心认同,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更有底气,才能更接地气。
四、传承优良家风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认为,亿万家庭的家风,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很朴实,都是崇德明理的、向善向上的、讲求礼义的。弘扬和践行良好家风,打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血脉。只有全社会凝心聚力,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家风是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源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文化土壤。家风所提倡的正是当前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格。宣传良好家风,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培育有良知的道德责任,提高道德践行能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5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而全球化浪潮也使得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将他们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生活方式等大量地传输到世界各地,进而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强烈冲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其自身建设,使之适应全球化时代要求,更好的促M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持。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优良。而传统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基本出发点。以其他文化作为补充的多元文化结构,也是古往今来中国大地上,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相对于现代而言的一切文化成果,而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对于构建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又具有重要意义。
指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以及道德理念等。既可以启迪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也可以启示治国理政。加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全球化也不可避免的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甚至使其面临严峻挑战。不仅如此。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疏忽了精神领域的完善,使得传统文化失去了它在社会中的巨大整合功能。与现代生活之间产生了分离,使原来的伦理价值以及规范体系与现代社会生活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造成当今社会不少人价值观的偏离以及道德的缺失:多少人还记得“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多少人还记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执着精神?多少人记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精神?多少人还记得“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真心真情?又有多少人还记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将祖国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构建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有其固有的独特性。既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主体性、延续至今的连续性、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以及与时俱进的时代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扬弃地继承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既要汲取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内涵,又要认真分析、综合思量,将其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
首先,要充分重视对广大青少年以及高校学生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当下,很多年轻人信仰迷茫、道德缺失、价值观扭曲、诚信意识淡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差、道德精神默然,这就需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优秀历史和思想文化精髓。将其融入到时代价值中,坚定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有能力抵御多元文化中不良成分的冲击。要以青年人的“中国梦”为纽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院校思想教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青年人的道德修养;加强例如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等教育平台的建设工作,发挥好其文化育人的功能;还可以以名人讲堂、讲座、演讲等各种形式,邀请文化名家进入校园,进入课堂,更好的宣传传统文化,培养青年人的民族忧患意识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就是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发展。既要保留其合理内核。又要借鉴和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使传统文化更好地与多元文化相融合。保持强大的活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当下倡导的时代精神,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利用好历史名人故居、博物馆及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名胜古迹等一切社会文化资源,作为古今中外文化传
承发展的教育纽带,做到古今结合。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