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培训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外贸培训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外贸培训1

1、签产地证××××份,同比增长××%,签证额××亿美元;

2、单据认证××*份,同比增长××%;

3、领事认证××份,同比增长%;

4、商事证明375份,同比增长%;

5、自办商证290份,同比增长%;

6、新增注册企业52家,同比增长%,累计340家;

2007年上半年度××市贸促会主要工作如下:

一、法律服务

1、2007年1月底召开了××市贸促会成员企业签证大户迎春座谈会,对16家签证大户的签证代表进行了适当的奖励。签证大户的代表们纷纷对贸促会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贸促会重申了对重点大户继续提供星级服务的承诺,包括对原产地签证和国际商事证明书办理大户实行特别优惠政策。座谈会联络了会企感情,增强了彼此的吸引力。

2、实现ata单证册代办零的突破。2007年2月份为××一家台资企业常熟瑞特默焊接技术有限公司代办全自动对接焊机、电熔焊机、手动对接焊机到马来西亚的ata单证册业务。

3、严格依法管理,规范签证程序。××市贸促会于06年4月1日至30日对06年以前注册的280多家成员企业进行2007年度年审,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提出了整改措施,对不具备条件的手签员、申领员或进行即时培训,或提出变更要求,对须变更的手签员、申领员统一办理变更手续。

4、贸促会江苏调解中心常熟市办事处自成立以来,通过新闻媒体、经贸培训等各种渠道,向外经贸企业广泛宣传调解中心职能,热忱为企业提供涉外商事调解、商事仲裁等方面的咨询、联络和服务。同时,为增强服务职能,先后与江苏苏州华元民信律师事务所等五家律师事务所签订的合作协议,任命华元律师等五位律师事务所法人代表为中国贸促会江苏调解中心常熟市办事处副主任。

二、培训学习

1、06年4月8日-10日组织贸促会成员企业在安徽黄山举办××市贸促支会第六期原产地认证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和《关于非优惠原产地规则中实质性改变标准的规定》、网上签证、ata单证册业务、领事认证业务和国际商事证明业务、涉外商事调解、商事仲裁等等。培训班特别邀请了广州尊网公司潘工程师讲解网上签证系统升级后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有40个单位的48名手签员和申领员参加了培训。

2、为适应××市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外贸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贯彻国家关于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的指示精神,规范××市国际商务单证员的职业资格认证,经过全国职业资格培训权威机构——中国商业技师协会的授权,常熟市贸促会于06年3月25日-6月24日与××市外经局联合举办了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认证培训。通过《××日报》、××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向全市人民进行广泛宣传,以及对××市职业教育中心、××理工学院、××财会学校师生的有效推荐,报名人数达到140人。经过11个全日培训,有122名学员通过了考核,获得《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岗位资格证书》。

三、展览展销

1、06年上半年共申请9个国际展销会的15个摊位,组织13家企业28人次出国参展。

四、参加会议

1、参加1月9日在苏州召开的2007年度省贸促会出证认证工作及法律工作会议,常熟市贸促会获2007年度出证认证工作先进单位及出证认证工作先进个人荣誉。

2、参加2月16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2007年法律工作会议,常熟市贸促会获2007年度全国出证认证工作先进个人荣誉。

3、参加2月21日在南京召开的2007年度省贸促会系统工作会议,常熟市贸促会获得会展组织先进单位荣誉。

中国贸促会主办的《中国贸易报》2007年3月2日刊登的介绍常熟市贸促支会的文章,《立足法律服务、出国展销、企业培训三大支柱,县级贸促奇葩再谱事业新篇章——记中国贸促会常熟支会》。

五、2007年下半年计划

1、隆重举办常熟市贸促支会建会十周年庆典活动,将诚邀贸促总会领导、省贸促分会领导、常熟市政府领导、省内兄弟贸促支会领导、常熟市职能部门及相关部门领导、常熟市贸促会成员企业大户代表以及新闻媒体参加庆典活动。

2、举办两个商务推介活动。⑴ata单证册(货物暂准免税出入境通关证)推介,主讲人:中国贸促总会法律部ata处处长范振国先生。⑵境外商标注册及品牌战略推介,主讲人:浙江省宁波市贸促分会法律部徐志伟先生。

3、充分利用江苏、上海商事调解和商事仲裁资源,同时与常熟6家律师事务所共同合作,全面启动和开展国际商事调解工作及国际商事仲裁工作。

4、召开常熟市外贸企业出国展销座谈会,特邀省贸促会邹会长以及出国展览部的高部长和王部长介绍江苏省贸促分会出国展览计划,详细讲解各个国际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的展品特色和展销特色,企业申请出国展销程序以及注意事项,并答疑解惑。

5、继续开展各种国际经贸培训活动,全年不少于6次。包括涉外会计业务培训、贸促会业务培训、常熟市外贸业务培训、外贸函电英语培训、外贸英语口语培训等。

外贸培训2

[关键词]独立学院;外贸实务类课程群;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5-0148-04

[作者简介]申茜(1981-),女,湖南邵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行业能力为导向的独立学院外贸实务类课程群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JGA406);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14年度院级教改工程立项项目“基于行业能力为导向的独立学院外贸实务类课程群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背景介绍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外贸行业迅猛发展,对外贸人才需求大幅增加,然而却出现了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且多数学生毕业后从事非本专业工作,而很多外贸单位却招不到所需人才的怪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各高校国贸专业在实践教学上存在趋同性,未形成适应地方经济特色以及高校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需求,不能与市场需求之间形成“弹性互动”,导致“最终产品”难以在就业市场“畅销”。

外贸专业技能属于隐性知识,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有不同要求,人才培养如果只停留在校内进行专业学习,无法真正接触和了解社会,难以真正满足外贸行业实践性强的需要。因此,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所处区域经贸环境,探索出一套适合独立学院生源特点、满足地方外贸发展要求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区域经贸人才。

本文以外贸实务类课程群为研究切入口,根据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外贸实务类课程实践教学开展的现实情况,结合当前外贸行业对外贸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通过对群内各门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的整合、设计、创新,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以此系统提高国贸专业学生外贸实践操作技能及外贸职业素养,培养外贸专业人才。

二、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外贸行业从业人员能力要求

随着我国外贸迅速发展,企业对外贸人员的需求质量和数量日益提高,对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外贸类企业调研的数据及对国贸专业毕业生回访的信息显示,国贸毕业生的实操能力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企业要求外贸从业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

1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对于外贸从业人员来说,各项能力中最关键的便是商务英语沟通能力。流利的口语是进入外贸行业的敲门砖,准确的商务函电书写、口头表达能力是进行业务磋商的必备技能。

2外贸类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买卖双方建交到合同执行,需要与海关、商检机构、银行等诸多机构打交道,涉及到外贸实务的各类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通晓外贸进出口的全部流程,熟悉国际商法,掌握谈判、结算、营销、保险、租船订舱等各类技巧、技能。

3沟通表达能力。外贸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与人沟通,具有良好沟通能力才能获得外商的信任和理解,才能与客户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市场份额,赚取利润。

4信息技术能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手段在全球推广,外贸从业人员需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开展电子商务,高速度、低成本获取市场信息,及时抓住商机。

5继续学习能力。外贸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再学习能力才能在行业中站稳脚跟并脱颖而出,将在学校中所学知识与现实实践有效结合,并完成所学知识的补充修正,利用岗位培训积极发掘自我潜力,为今后的自我提升打下基础。

(二)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大部分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开始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建设实验室,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注重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不足:

1实践教学环节分散,未形成系统性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独立学院尽管开设了大量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缺乏有效系统性规划,易造成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重复、实践内容缺乏兼容性和有效性。这种忽视“课程群”观念而建立的课程体系,容易导致学生知识总体观念的缺乏,难以实现所学知识的有效整合。此外,对实践教学的过分侧重,往往会忽视了理论课程的基础作用,造成实践课程与基础理论性课程之间内在联系的割裂,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知识的掌握仅停留于表面,生搬硬套,不能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实践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

外贸课程的实践教学多以案例讨论、小组作业的形式完成,缺乏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形式更易造成部分学生“搭便车”,实训效果不理想。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方面,外贸专业技能的培训往往更受重视,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环节(如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往往重视不够。最终造成静态、机械、技能训练型实训多,灵活、动态、任务驱动型实训少,教师讲的多、布置多、规定多,学生自我发挥空间小。

3实践教学基础薄弱,实践教学开展缺乏有效性

独立学院办学条件较弱,造成实践教学的基础相对薄弱。首先,“双师型”教师缺乏,师资综合素质不高,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有效深入开展。同时,教师职称评定与实践教学的好坏无关,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投入精力。其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够深入,实习效果不佳。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受企业规模、商业机密保护、学校实习实践时间安排等因素的影响,真正发挥作用的极少,大多停留在参观学习的层次,很难接收实习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经营中来。再次,各独立学院未能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督与评价,往往参照理论教学的做法,考核指标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对实践教学的过程缺乏有效监督,不利于实践教学的有效深入开展。

因此,为提高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外贸实操能力,满足外贸行业能力要求,在对现阶段国贸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外贸实务类课程群,并探索出一套适合独立学院生源特点、满足地方外贸发展要求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三、独立学院外贸实务类课程群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框架构建

(一)确立外贸实务类课程群

结合课题组调研结果及现有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外贸实务类课程群由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进出口贸易操作实训、国际贸易综合模拟六门课程构成,这些课程是培养学生外贸操作技能的核心实务类课程。其中,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为外贸实务理论课程,对学生外贸操作技能的培养起知识铺垫作用,分别在第四、第五、第五、第六个学期开设,进出口贸易操作实训、国际贸易综合模拟作为专业实践应用课程,以纸质和软件结合方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外贸操作,于第六和第七学期开设,综合性提高了学生的外贸实际操作技能、商务英语应用技能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二)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根据课题组调研成果,结合外贸实务类课程群中的各门课程在基础知识、实训环节上的联系性,对现有各外贸实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进行整合,设计以行业能力为导向的外贸实务类课程群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经初步设计分为“课堂―校内―校外”三个实训层级,具体见图1。

一级实训层级对应实务类课程群课堂内的实训环节部分,是本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环节。外贸实务类课程群的各课程之间既存在知识的延续性、也存在某些知识的重复性,因此,无论是理论授课还是对应的实训环节,需要授课教师互相配合,进行整合设计,达到实训及教学目的。课堂内实训环节作为外贸实操知识应用的最初阶段,该环节设计非常重要,需要任课教师结合具体该门实务类课程涉及到外贸实操知识点,进行事先规划设计,事中组织安排,事后总结评价,比如《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外贸实务类知识的入门级课程,可采用模拟公司教学法,让学生组建虚拟公司,虚拟一笔出口贸易,根据课程内容进度,逐步完成出口产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运输、保险、结算等各方面的设计,最终在期末递交一份合同及全套相关出口基础单据,实现实务知识的活学活用。

二级实训主要对应校内实训环节,包含了在大一大二进行的以拓宽视野为主要目的而举办的企业参观、讲座;每学期举行的针对大二大三学生的外贸技能大赛;针对大三大四学生的实验室仿真实训,即通过纸质单据与电子单据结合的形式,达到全方位锻炼学生外贸实操技能的目的;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考取外贸类职业资格证等。该实训层级作为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最重要环节,打造实训平台,推动学生将外贸实务类理论知识进行应用,提高外贸实操技能。

三级实训对应校外实训环节,主要包括在各个假期展开的以学生事先拟题申报方式进行的市场调研,学生自主暑期企业实践,大四毕业综合实习。校外实训环节主要在于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完善自身的职业规划定位、增强外贸类职业能力。

三个环节互相配合、层层递进,旨在系统化提高国贸专业学生外贸实践操作技能及综合应用能力,以此符合外贸行业的能力要求。

四、外贸实务类课程群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实施的保障机制

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一支合格的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具有较为完备设施的校内实训环境和关系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较为优化的实践教学评价和监督机制,如下所述:

(一)加强“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具有高素质、外贸经验的师资队伍是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条件。合格的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的培养既可通过完善保障及激励机制,鼓励国贸专业教师到外贸相关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提升国贸教师的专业实操能力;也可以通过定期从外贸行业中聘请一线人员到校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学术交流及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外贸最新动态。

(二)完善校内实训环境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各独立学院一般已经具备一定数量的外贸实训室、外贸软件及实验机房,在此基础上,应提高现有校内实训资源的利用率,开展各类外贸职业技能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实训资源的不足之处,不断更新软硬件设备,实现校内实训资源的优化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专业见习及专业实习能否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需要利用各方资源,不断加强对口实习基地开发。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现有实践基地的合作,减少低效实习的情况,共同制订具体实训、实习方案,使学生零距离接触业务流程,真正了解并熟悉各项进出口业务流程,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三)优化实践教学评价及监督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即课堂实践评价体系、校内实训评价体系、校外实践评价体系,是完成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通过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进而保障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质量。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首先要对传统实践评定方式进行改革,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比如,可以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情况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而不是仅以学生提交的调查报告或实习报告来评定成绩。校外的实践教学环节,可通过指导教师和企业共同打分,结合具体工作成果、创业成果等多种形式来进行综合性考核。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除此之外,逐步建立、健全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质量监控体系,制订和完善各环节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制订适合各校实情的实践教学指标体系,从而实现对实践教学设计、实施过程、成果的有效监督,以此实现实践教学模式持续、健康、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青。 地方高校国贸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5).

[2]傅远佳。应用型本科院校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钦州学院学报,2011(8).

外贸培训3

关键词:国际贸易 人才培养模式 商学结合 外贸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67-02

近年来,国际贸易专业在全国的办学规模先扩后减,这与全球经济下行的现状分不开,但从长远来看,怎样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外贸专业人才,树立专业培养特色,并起到示范辐射作用,是国际贸易专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以行领知、商学结合”的国际贸易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的使命所在。

1 当地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2003-2013年,株洲市外贸进出口累计亿美元,全市外贸增长幅度在2006年达到峰值,2007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后外贸发展受到极大打击,2009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此后又逐渐恢复增长势头。进入十二五时期以来,全市外贸出口从注重量的增长转向注重质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逐年增加。本市对外贸专业的人才需求是比较迫切的。

从调查的情况来分析:株洲市的外贸企业除了南车集团等几家大型企业之外,基本上集中在中小型企业,外贸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及单证员、报检员上,外贸跟单员、单证员和报检员是依次排名前三位的岗位。用人单位对外贸相关的基层工作岗位更倾向于选择动手能力强的高职毕业生。尤其是株洲市芦淞服饰城,自上线电子商务平台以来,对线上的外贸从业人员也有较大的需求。从调查数据来分析,独立进行进出口成本、价格核算、用英语进行交易磋商、撰写英文函电、跟单履行外贸合同、网络贸易操作、外贸单据制作及审核信用证等实践能力是外贸企业普遍看重的国贸专业技能。社会能力主要集中在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受访企业对网络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后续学习能力等也很重视,普遍认为刚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与人沟通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比较欠缺,而且对就业地点要求过多,而外贸业务员岗位则可能要求毕业生能够适应差旅较多的工作。

综合分析,企业对国贸人才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理论基础要够用,在外贸跟单、单证缮制、价格核算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要娴熟,最好是一进入企业就能进行基本独立的操作,以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这就对高职学院在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上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那就是必须紧密结合外贸行业、企业和地域需要,把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能在涉外企业单位从事外贸跟单、单证制作、报关报检、国际货代等岗位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并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灵活进行动态调整。

2 “以行领知,商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

为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培养符合地区行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国贸人才,我们通过专家会议、实地调研、毕业生访谈等方式,积极对国际贸易行业、企业和人才培养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外贸专业特点,综合考虑国际贸易实际业务操作中的共性,以贸易流程为基点构建外贸实习专业平台,在专业平台基础上以职业岗位为切入点,构建“以行领知,商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行领知,商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学院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中,有1-2名在外贸企业中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家,在各级教学会议中,来自外贸一线的企业专家与业务骨干定期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研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的变化动态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对不同经济时期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反复论证,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

以行领知,主要是指依靠校内的外贸实训平台,将外贸知识与职业技能训练相融合,针对外贸技能的各个模块设置专门的实训周进行配套、集中的专业模拟实训;通过与相关外贸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丰富实践资源,以培养实战技能为主线,开发真实环境下的实践项目,学生在学完专业核心课程后可进行基地实训;学生完成全部校内课程后,到校外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

商学结合的实现在较大的依赖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效开发和校企合作的实质性开展。具体来说要实现人才培养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深度融合,就要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紧密结合,尽量做到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相关外贸职业岗位标准相统一,专注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岗位标准,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真正做到课证相融,校企深度融合。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做融合。

国际贸易的专业特性,决定了探索工学结合培养方式存在着不小的难度。所以,基于外贸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领域核心课程开发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以国际贸易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外贸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与株洲本地外贸公司的企业实践专家共同敲定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制作》、《国际商务谈判》、《商务英语视听说》等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中学习情境由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转化而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按照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来设计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分教学模块,结合具体的外贸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融“教、学、做”为一体,实现课程与工作一体化,通过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内容改革,尽可能及时反映外贸行业的最新发展,吸收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技巧,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岗位技能进行有效衔接,以顺利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理论课与实践课交替进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进行实训指导。在考核方式上,将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将学习过程考核与实践结果考核相结合;积极探索教室与实训室、课堂、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充分利用校内模拟实训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训室实现操作技能要求高的课程,在业务现场实现职业情境要求高的课程,使学生所学即所用,能够在“用”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在“学”中切实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从该专业成立之初即强调了在校期间需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课证融合。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取得跟单员证书、单证员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中至少一种。同时在教学中还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取得的成效、不足及对策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目前,该专业正在深入开展校企互通,整体推进以外贸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任务的制定与实施,以基于真实工作任务和场景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为载体,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外贸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逐步完善以外贸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力求学习与企业外贸业务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行动导向模式主导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

经过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我院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具体来说,在师资队伍上,构建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在校企合作中建立了一批本地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课程与教材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根据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培养目标和湖南省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对该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立项教改项目3项,空间课程资源建设6门。目前主审公开出版了十二五规划教材1本,主编副主编教材4本。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进一步提高,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证书、单证员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均居前列,同时,结合湖南省的技能竞赛和技能抽查的常态机制,充分发挥了这两项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组织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活动,把“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2014年参加全国外贸技能竞赛项目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还通过与麦肯锡公司合作,坚持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活动,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评价较高,认为他们工作表现踏实、适应能力强、工作有潜力,目前已有部分学生成为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

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人才培训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校企合作上还不够深入,企业的经营活动首先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接收没有实际经验的实习生到企业实践,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对他们进行培训是需要占用他们大量时间与经费的,因此,企业的合作意识不强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外贸企业的商业机密让企业不放心让实习生接触到企业的核心业务,这对于培养学生真实的风险防范意识是最大的障碍,因此,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完善“以行领知,商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种运行机制需要长期探索、总结。基于这些原因,在校企合作中往往学校表现的更为积极,而企业相对冷淡,导致部分实训基地没有实质上的深度融合。

同时,课程改革及教材建设力度也不够。部分课证融通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已经有一定的时间,现在国际经济形势在变,相关贸易规则和惯例也在变化,还需要根据最新的职业资格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新兴的MOOCS资源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部分老师不愿意参与。教师教育观念没有完全转变,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增强针对性与实用性,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可通过企业挂职锻炼、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让他们深入到外贸一线,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储玲。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平台+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6).

[2]石国华。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6).

48 2175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