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随笔杂谈随笔【汇编8篇】
随笔杂谈随笔【第一篇】
浮生尘世,聚也匆匆,散也匆匆,似乎越美好的东西留下的遗憾也愈多。
来安庆的公交车上,突然上来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十七八岁,穿着时尚,一身的青春朝气,虽同为男性,我不知怎的一下子被他吸引住了。车厢里空座较多,他选择我左侧的一个座位坐了下来,离我不到一米的距离。看着他白皙的皮肤,满头健康的头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充满着年轻人特有的气质。那一时刻,我的内心不知为何泛起了一丝悲凉。
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少年,对未来满怀憧憬和希望。可在似水流年中,久经岁月打磨,曾有的朝气渐渐蜕去,许多的幻想亦归于现实,不免轻叹,如风的岁月中我已来到了中年。
人到中年,内心便少了太多的悸动和轻狂,就像湍急的溪流融入江河,从此变得波澜不惊。或许是身上承载的责任太多,不知不觉中,也就安于这样一种平淡无奇的生活,不想有着太多的改变。
人到中年,对许多曾令自己痴迷的东西逐渐淡忘,内心或许尚存几分冲动,但往往心有余却力不足。年轻时为等一场欧洲杯球赛,可以熬到零晨三四点,第二天照常上班,可现在不敢,不仅身体一时扛不住,甚至一个星期人都缓不过神来。年轻时可以与狐朋狗友四处游荡,毫无顾虑,但现在似设置钟点的闹钟,到点便准时回家,甘心做一个老婆眼中的好丈夫。
人到中年,开始对许多新潮的东西持有矛盾心理,常常疑惑是自己真的看不惯,还是自己已变得有些落伍,但往往自己给出的结论是:现在的年轻人,太不像样,哪像我们当年!可时间一长,看得多了,又不免感叹,原来自己已不再年轻,真的有些落伍了。
人到中年,对身边的人事物喜欢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少了年轻时的迷恋和崇拜。就像在大街上遇到美女,往往也是装着不经意的偷瞄几眼,以饱眼福,但可以对着天地发誓:心中绝没有想入非非,仅是看看,看看而已。
人到中年,渐渐喜欢上了独处。一个人的时候,大多喜欢梳理一下自己的记忆,脸上的表情很丰富,时而略带陶醉轻泛一丝笑意,时而双眉紧锁似悲上心头。偶尔也会展望一下未来,只不过都在脑中一闪而过,因为自己深知,想和不想差不多还是那个样。
人到中年,不仅感觉生命中美好的东西似越来越少,而且与自己亦渐行渐远,青春记忆中,那些纯真的童年身影,那次雨中美丽的邂逅,那回故作聪明的英雄救美,定格于记忆中所有的人和往事,逐渐地变得沉寂而模糊,方才感知原来生命中竟留有如此多的遗憾。
一声长叹,无奈,人到中年……。
随笔杂谈随笔【第二篇】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家训是泥土,孩子如幼苗,只有在家风家训的哺育下,他们才能茁壮成长,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家风,播下了一种行为,收获了一种习惯,播下了一种习惯,收获了一种性格,播下了一种性格,收获了一种命运。家风家训是对一个家庭传承的风气、风格、风尚的总体概括。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从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素来重视家教。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比比皆是。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优良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卧冰求鲤”、“鹿乳奉亲”、“芦衣顺母”、“涤亲溺器”等等,同样展现着优良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良好家风不仅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国时期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是一位注重家庭教育的典范。在家中,司马氏父子之间严格按照礼仪相处,秩序井然,这是对传统礼仪的一种坚守。在司马防家中,仍能保持儒家所倡导的礼仪,这就是家风的影响力——不随时而变,靠治家者的自觉,维护他们所认同的价值。另外一个鲜明的例子便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他的一生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他严于律己、严于律子,他的儿子诸葛瞻便是代表,为蜀国战死沙场,这便是家风门风潜行的伟大力量。在我的家中,家风便是以仁待人、以德侍人。优秀的家风并不是高深、玄奥,令人感到不着边际的大道理,而是浅显易懂的融合与传承。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
随笔杂谈随笔【第三篇】
人生百味都打一个情字中来,情味儿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品质。情不是上天对你的奖惩,是每个人的个人感受,换言之,你就是自己的酿造师,酸甜苦辣全由自己调配。每个人都想按照情感的正统标准来调配,却由于个人的差异而调配出不同的情味儿。
要说世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儿女的情。不断地汲取父母的滋养,成就了渐渐长大的你我,却枯萎了双亲的芳华。此时唯愿椿萱并茂,安享应得的回馈。但父母无怨无悔的付出却有人说是溺爱。其实天下本无不是的父母,殊不知是儿女的贪婪本性导致了对父母的无理无度的索求,却让无私无辜的父母背锅。因此溺爱需要重新定义。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性由天成。即人的性格是与生具备的,虽然会受到后天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骨子里的东西是无法抹去的。懂事的孩子不会被溺爱,未来也大多是可造之材。而无限索爱的孩子大多是懒馋沾贪之辈,将来甚至会贻害社会。
在面对世间最伟大的情感时,这两种类型的孩子也就出现了温馨甜美的芳香与悲惨凄婉的苦涩两种情味儿。一个人对待父母的态度决定了未来的人生高度。懂得感恩的人,必定会得到世人的慷慨。看看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家们的生平,那个不是贤孝之人。成就一番辉煌固然需要具备很多因素,但与父母的情谊互动是决定性因素。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他们都是帮扶你的力量,需要你用心经营。
兄弟情、朋友情是人生最宝贵的情谊,同时也是极具微妙意味儿的情谊。因为他对你的帮助虽然像父母一样坚强有力,但却不像父母那样无私无怨。兄弟情、朋友情是需要你以一定的代价维系的。这种情谊就体现在一个共字,同甘共苦。他会广泛地参与到你的生活当中,有困苦共承担,有欢乐同分享,有名利齐消受。如果能充分理解这种情谊的内涵,就能很好地处理这种微妙的关系,并稳固地保持这种珍贵的情谊。如果有一方不理解这种内涵,那将痛失友谊。如果双方都不明白这种情谊背后的根谛,那么必定会反目成仇。
人们都说情义无价,何尝不是在说轻财重义,有时是需要舍弃一些东西的。当你在危难之时,如果有人愿意和你休戚与共,患难同担,本身就说明了他人格的可贵,是值得你去用心经营的。这样的人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会把你的事情当作他自己的事情,就算你身在他乡,一旦家中有事,他会代为料理,并使处理结果最优化,而不会想着先和你联系,商议后再料理。
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说明了你的弱小。当你因获得了帮助而强大起来以后,你是否愿意割舍一部分强大,以帮助曾经帮助你的人同步强大,这是你能否长久维系患难时期建立起来的友谊的关键所在,也是丈量你人格高下的标尺。
共棠棣同辉之荣,谱琴瑟和鸣之曲。人生在世除了需要获取帮助,强大以后还需要你有所担当。对待妻子的态度就是你人生能力的写照。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不是笔者故作感慨,在女人眼中,男人的形象就代表了他的社会能力。真正的男儿他会把妻子当作社会的缩影,对妻子的态度就是他获取社会财富及资源的方法。
做为妻子,你可能会看到,他对你如父如兄般的呵护、疼惜,知冷知热,永远考虑你的感受,处理你们之间的问题知性而智慧,从不蛮横。而且会让你对他充满了崇拜之情。你在他的身边时常会感到温暖可靠而安全,烦心的事情他都给你承担起来,从来对你说的都是喜讯。而他对你的要求你是那么得心甘情愿。你觉得为他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对他的回报。这样的人不成功都难,他所获取的社会财富是用他的人品做等价抵押的。你或许觉得太理想化了,但却是每个想成功的男人永远努力的方向。
做为妻子,你或许还可能看到,他从来不和你交流,一味的只是命令,你只有服从,没有抗争的权力,他对你只是强取豪夺,甚至野蛮暴力,毫无惜香怜玉的温情。他也许会暂时获得一些社会财富和资源,但最终一定会败光。
做为妻子。你还有可能看到,他外表温文尔雅,足智多谋,每次都在给你描绘宏伟的蓝图,但却始终不能实现。他的智谋只是用来耍小聪明,算计一些事情,占一些小便宜,也会对你瞒哄耍奸。
做为妻子,你或许还会见到,他对你充满着深深的眷恋,每天粘在你身边,像个大男孩,生活的巨婴,对你是毕恭毕敬,附小做低。阴阳倒置的结果让你很累。
凡此种种,对妻子的态度彰显了一个人的能力,决定可攫取财富资源的多寡。因此,女人在择偶时着重考虑的应该是位正。所谓位正就是男人就要有男儿本色,刚而不极,柔而不阴。即阳刚但不极端,温柔而不阴柔。而不应该首先考虑财富。要知道,你当下看到的财富是暂时的,你所选择的男人如果德不配位,迟早生变。什么样的德才配什么样的财富。
观财富而不识真君,重德才方知财之丰隆。
在社会生活中,情商远比智商重要得多,但相应的情商高的人智商必定也高,智商高的人情商却不一定高。情商高综合能力必定强,它代表一个人的整体修养,它和成功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智商只代表人的心计轻重和城府深浅,它是一个单一指标。做为任人和择偶标准,情商是首选。
随笔杂谈随笔【第四篇】
多大点个屁事啊!
古代有位县官坐在衙门里喝茶,突然放了一个屁,他怕跟差的听到了嘲笑他,就使劲把座椅挪动一下,制造出声音以混淆屁声,可跟差的是个实惠人,说,老爷,你这次的屁声比刚才的还洪亮!弄得这县官好尴尬,这位县太爷弄巧成拙了。其实多大个屁事啊,也要掩盖?故事延续到了当今,有位小伙在办公室里放屁,声音及其响亮,旁边的人就说了一句,你不好小点声,不一会,只见那放屁的小伙一个劲地摇晃身体,旁边人问他怎么了,他说,我不敢出声,调成震动了,同屋的人说,你这更坑人,你无声的屁更坏,我们连点防备都没有就遭到你的袭击了!我初中时,上物理课,物理老师是位南方人,在他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一刻,放了一个清脆响亮的屁,全班同学憋不住全笑了,他转回身来说:“你看,你们都憋不住全笑了,我就能憋住吗?再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内外压强不等的物理现象,有什么好笑的?”全班同学更笑了。
人吃五谷杂粮,加上当今的各种化学添加剂,肚子里的食物要起剧烈反应,内外压强不等的物理现象肯定要产生,放屁比雾霾还难免发生,甚至我都怀疑,这雾霾都与屁有关,14亿人口啊!当初说6亿人民每人吐口吐沫都能把美帝苏修淹死,那14亿人每人一个屁,一个包含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的屁,效果恐怕不亚于一个氢弹吧!屁乃小事,但有屁必须放,憋着更不利于健康,电视剧《大宅门》里的赵大屁被描绘得活生生的,就是由于此人屁声洪亮,响彻云霄。当今,我们放的屁估计毒性一定不小,建议,有关专家,认真研究一下我们现代中国人屁的化学结构,可能与古代人的屁是存在差异的,因为那时没这么多添加剂!
随笔杂谈随笔【第五篇】
突然想起了初中的那堂公开课。语文老师的选择出乎我们的意料,他选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一封信》。那是一代文豪写给女儿的关于爱情的童话。那一天大家尤为兴奋,似乎正准备迎接一朵沉睡了千年的雪莲。刚上课,老师问:“知道我们今天讲哪一课吗?”大家齐声喊:“知道!”“那这一课讲的是什么呢?”没有丝毫犹豫,“爱情”这两个字就从我们嘴里蹦了出来。
老师笑道:“我没想到你们敢说出来。”是啊,怎么敢说出来的?老师讲述课文的.过程我已记不清楚,只是确定他讲得流畅而美丽,一如小溪蜿蜒至远方那般自然纯澈。他还特意留了时间让我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当我考虑应该说什么的时候,老师点名了。我站起来说:“我只是想到了我以前看到过的一句话,‘爱情,因为超越而变得崇高和圣洁,又因为崇高和圣洁而有了分量。’”说完我自己也想笑,要是写作文,我一定跑题了。可是老师说了一句让我哭笑不得的话:“看来赵轩同学对爱情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全班哗然。他们发笑的原因与我不同。
我当时是在想那句话没错,不过那句话的主语并不是“爱情”啊,那是写《罗马假日》的男女主演的真挚友谊的。爱情可能是崇高和圣洁的,可是它超越了什么?时间?我想原句的意思是“友谊”超越了“爱情”,那爱情超越的到底是什么呢?这是个秘密,到现在语文老师也不知道。文字是很奇妙的东西,也是很玄虚的东西。有些文字读来精炼又经典,有些洋洋洒洒写了好多,也能读出另一种感觉。我想有些作品,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是什么意思。例如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前面的意思显而易见,却又似乎与题目无关;结尾“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虽然呼应题目又与主题不符,而且这一句诗的理解也可以有很多种。
那么他想表达的究竟是什么?我只是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一个而已。我也是在对这首诗有了一种“习以为常”的感觉之后,某天突然疑惑起来的。有些东西我们现在不知道,也不急于知道。甚至等我们老去、离开,也没机会知道。等待也许是一种美丽的感觉,让自己有所期待,不至于完全沉沦、麻木。即便没有结果,途中也会有所收获。生命之中,有太多无法终结的念想,最终随我们到另一个世界。
或许也会有轮回吧!
随笔杂谈随笔【第六篇】
随手写随笔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以下就是来自随笔网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实用随笔杂谈随笔【汇编8篇】”,欢迎阅读和借鉴。
当我勉强歪歪扭扭走路时。
父亲搀扶的手一下放开,这一放。
就是一辈子,我沿着父亲给我。
设计的方向,不停向前走。
迈出看似简单的第一步,实属不易。
一路跌跌撞撞走,也没少摔跟头。
那些大大小小的绊脚石。
在并不宽敞的道路上,设置障碍,
甚至陷阱。头脑简单的我,
撞到南墙在所难免。
幸运的是,从未伤到脊梁。
多少次,我坐在十字路口犹豫不前。
多少次,是关节里的铁支撑我,
又重新站起来,踏上新征程。
偶尔爬一段上坡,路边野草,
点头哈腰,狂野的风毕恭毕敬。
曾经使过绊子的小石子亦臣服脚下。
走下坡路时,墙倒众人推。
世俗的目光长出一把把利刃。
风言风雨从后背射来嗖嗖冷箭。
更多时候走平路,我总希望,
绕过山峦,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可是这条弯弯曲曲的路,
不断在额际间的皱纹里延伸。
前方的风景仍矗立在前方,
踏平坎坷难成大道。
好在沿途我已收获了不少果实,
秋后的景色开出醉人的芬芳。
既然作出选择,我就顺着路的指向,
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不仰慕人家一步登天,不学别人停滞不前。
不管雨天丽日,不管春花秋月,坚实的步子。
一步一个脚印,朝前,朝前。
直至足尖叩响,
墓室之门。
杂谈杂论随笔第2篇:家风淬炼风骨。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家训是泥土,孩子如幼苗,只有在家风家训的哺育下,他们才能茁壮成长,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家风,播下了一种行为,收获了一种习惯,播下了一种习惯,收获了一种性格,播下了一种性格,收获了一种命运。家风家训是对一个家庭传承的风气、风格、风尚的总体概括。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从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素来重视家教。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比比皆是。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优良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卧冰求鲤”、“鹿乳奉亲”、“芦衣顺母”、“涤亲溺器”等等,同样展现着优良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良好家风不仅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国时期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是一位注重家庭教育的典范。在家中,司马氏父子之间严格按照礼仪相处,秩序井然,这是对传统礼仪的一种坚守。在司马防家中,仍能保持儒家所倡导的礼仪,这就是家风的影响力——不随时而变,靠治家者的自觉,维护他们所认同的价值。另外一个鲜明的例子便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他的一生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他严于律己、严于律子,他的儿子诸葛瞻便是代表,为蜀国战死沙场,这便是家风门风潜行的伟大力量。在我的家中,家风便是以仁待人、以德侍人。优秀的家风并不是高深、玄奥,令人感到不着边际的大道理,而是浅显易懂的融合与传承。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
杂谈杂论随笔第3篇:一箱苹果,一份父爱。
“……我更要向我年迈的老父亲说声对不起,儿子一时糊涂做错了,我要谢谢您没有放弃我一直陪着我……”。说完他转过身向旁听席上的老父亲深深的鞠了一躬,这一幕,让现场的人都不禁泪目,而那位老人,早已伏在椅背上泣不成声。这是公诉人徐佳在办理一起案件中亲身感受的关于父爱与感恩的故事,浓浓的父爱,都系于那箱千里之外的苹果上。做了十几年的公诉人,办过千计的案件,见过不知多少回母亲的泪眼,但这一次,我却被一名老父亲深深的感动了。
这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一名进城务工的年轻人误入歧途,在公司的授意下,伙同单位同事一起,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骗取他人财物,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可刚一接到案件,我就接到了嫌疑人父亲的电话,电话那边,老父亲操着一口浓重的陕西口音,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听明白,他是说他不懂法,只知道自己的儿子从小老实巴交,没犯过啥错误,他们家从祖上到现在,从来没有人犯过法,他爷爷、他爸爸都当过村支书,可不敢做犯法的事儿呢,我们省吃俭用供他上学不容易,孩子也争气,可是有中专文凭呢,可这孩子怎么好好的上个班就犯法了呢?一箱千里之外的苹果,一份无法称量的父爱听着电话那端因为胆怯而小心翼翼却又充满了困惑的询问,我意识到,这是一个爱子心切的老父亲,因为对法律不了解,而无法接受孩子犯罪的事实,甚至对司法机关产生了怀疑。我知道,要让这位老父亲彻底的明白自己孩子到底犯了什么罪,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会很难,但如果不解释清楚,他会一直带着疑问和不解,会一直怀疑困惑甚至更加不信任办案机关。于是,我耐下心来,用最直白的语言,举最简单的事例,一点点的向他解释什么是合同诈骗罪、什么样的行为构成这个罪、什么是主从犯、什么是自首、多大的数额要承担多长时间的刑期……一番解释下来,对方好像是听明白了,他口中喏喏的说着,俺听懂了,谢谢,谢谢,就放下了电话。
可没过几天,电话又来了,说的还是那几句:“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听话,没犯过啥错,要没这事儿,孩子马上就结婚了,这下可怎么是好啊……”没办法,我只好又给他讲一遍法律的规定以及将来开庭审判后,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对今后工作生活上的影响,并不断开导他,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不能因为一次犯罪就彻底对生活失去信心。起诉书送达后,我再次接到了这位老父亲的电话,说已经接到了法院给的起诉书,他很感谢我这段时间耐心的解释,他和孩子现在都明白了犯的是啥错,该负啥样的责任,为了表示感谢,他从老家陕西带来了一箱苹果,一定要我下楼拿来尝尝。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位老父亲,和想象中的一样,黝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一双粗糙的大手捧着一箱苹果,憨憨的朝着我笑:“徐检察官,我没想到,你这年轻呢,俺家也没啥好东西,就这苹果是特产,俺没买到座位,这一路来就坐着这箱子到的苏州,您可别嫌弃,千万要收下俺这点心意”。说实话,那一刻我真的不忍心拒绝这位朴实的老人,可我又不能违反纪律收下这份礼物,于是我再三向他表达了谢意,又说明了纪律要求,并向他推荐了对面街口的水果店,让他把苹果转卖出去免得来回搬运之苦。他看出了我的真诚,知道我感受到了他的心意,就没有再强求,他乐呵呵的对我说:“那好,我就不为难你了,知道你们有纪律,不过这几块喜糖你可得收下,因为你跟俺们说的明白,俺那没进门的儿媳没嫌弃俺儿子,前两天把结婚证给领了,这下俺儿子也算安心了,既然犯了错,就得接受教训,他一定好好认罪,争取宽大处理,您放心,这次俺全家都要感谢你嘞”。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了几块喜糖,送到了我手里。这次,我没有拒绝,而是当着他的面放了一块在嘴里,他看着我,笑得特别开心。
接到判决那天,老人又打来电话,他说:“徐检察官,俺们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俺知道你们有纪律,不能收礼品,可现在案件都有结果了,你把你的地址给俺,俺把苹果给你寄来一箱,这总行了吧?”我回答说:“老人家,我知道,你送给我的不是一箱苹果,是一份沉甸甸的父爱,您的这份心意,我早早的就感受到了,真的谢谢您,苹果您不用寄了,和孩子过好日子,我就比啥都开心了”“哎哎,您放心,我一定管好孩子,一定好好的,保证不再犯错,噢,对了,忘记告诉您了,我要当爷爷啦,哈哈”。就这样,在老人的笑声中,我们挂断了电话,但挂不断的,是对彼此的祝福。
杂谈杂论随笔第4篇:读“寒”
在被岁月遗忘的角落里,我走进冬的旷野,北风凛冽,满目萧条清冷。看见寒将旧日的往事瑟干敛藏,将往日的繁华褪尽沉落,默默地伏在干枯的小草身上,站在光秃秃的树梢上,还有那些寂寞含黛的远山顶上,循着时光慢慢逝去的小径,默默地流向它想要去的远方。
在时光的缝隙里,寒有些缠绵,有些缱绻安然,随风悄悄地在我身体周围蠕动,慢慢沁入肌体,刺骨的冷意在心上悄然滋长,弥润着曼妙的疼,感觉到那是寒在静默中坚持,在不语中的深情,虽有凝冻鼻吸的感觉,却有贴近心的馨香和柔软在内。
拾起时光的清辉,领悟世界的宁静,就这样在旷野里迎风安静地走着,与寒邂逅,用心去谛听寒的心声,是孤独、寂寞、痛苦,还是苦涩,纠结与彷徨?看见寒独自翻阅一段时光,无边地思绪,深深浅浅的牵动着每一段过往,在心海里泛起层层涟漪。与风,与秃枝、与枯草……缠缠绵绵,横横斜斜交织在一起,就这样,一段婉约在时光记忆旅途中停留,随心的意愿,产生斑斓的想象,述说着时光的深深浅浅。
寒被北风肆意地撩拨,顺着秃枝,来到树下侧卧,以淡然的平常心,迎合世间的纷争,无拘无束地在苍穹里行走,保持着野性十足的底气,群山万壑间,似乎回荡着它如水般柔绵的脚步声,率真、洒脱,神秘、遐远,一种悠然在穿梭中悄然生起,一瓣馨香实实地搁在心岸,虽寒的透心,却有暖心的温度在内。
在没有雾的旷野里,不去唏嘘冬的凛冽,深深的品读寒的风格,慢慢的咀嚼寒的味道,静静地感受着冬寒心醉魂醉,自然而纯真的那些悠然的时光,任光阴在静静的行走中慢慢流淌,任风儿吹去岁月满心的疲惫,一颗被世俗熏染的心渐渐沉静,拥有这段清寂的时光,默念一份心灵的温婉,在冬的季节里浅漾。
在光阴的角落里,与寒相依相偎,天是蓝的,风是轻柔的,心是清宁的,光阴也是美的。在这素色时光里,那摇曳多姿的云烟褪却了指尖浮华,用心默思寒的长度,让心暂时停留在寒里那些淡素唯美的小诗里,从诗里溢出春纤细而动情的心跳声,那是一抹春绿在冬里孕育而发出的甜美的微笑。这笑亲昵着我孤独的漂泊,碰触着我心灵的底蕴,浪漫成冬里最美的一瞬,散出脉脉清香。
冬寒虽冷虽瑟,在此时却变成一种源泉的力量温暖着我的内心,让我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对话自己,改变自己,修正自己,向着已定的方向走去。在看懂寒在繁华后落寞中也有一种别样美丽的同时,心怀一份淡然,怀揣初定的梦想,一如既往地向前走去,我们所期待的幸福在就会奋进中悄悄来临。
我坚信,在经过刺骨严寒锻筑灵魂的阵痛之后,会把生活中的种种不快和烦恼净去,单单留下一个好心情,陪伴我们上路,踏上新的旅途,用好的心情去迎接一个将要到来的妩媚动人的春天。
一阵阵和煦春风,
一场场温润细雨,
将正在沉睡的小草唤醒。
枝桠荫绿间,
花蕾一点点地涨出,
呢喃着春里内心渐盈的感动。
花蕾成苞,
在树枝上欢快地跳跃,
将久违的温暖细语慢捻,
写成颂春的一阙清词,
放逐梦想,折叠心思,
任记忆在春天里葳蕤成行。
挽着昨夜的梦境,
带着缱绻,娇羞欲滴,
迈着轻盈的脚步,
花儿渐渐开放,
舒展着阿娜多姿的倩影,
是在吟唱与春粉艳相遇的乐曲。
随笔杂谈随笔【第七篇】
开学了好几天,学生早去学校,可是学校还没有正常上课。每天就是几个老弱病残的老师还在坚持着。他们是教育的先进模范,为教育事业默默无闻地奉献了一生。到了暮年,还坚持在教育岗位上。
早听说城里要来几个模范老师来我们乡下支教,我们早就盼望他们到来,因为他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教育资讯和动态。
每天我们都要上十节课,从早晨到晚上八点,一直耕耘在课堂。整个人就像老黄牛围着学生。回到家,人已经累散架了。
我们学校算是很不错,每个人可以只带一门主课。在乡初小,一个老师要带三门主课,就备课就够得备了,还批改作业,老师忙得够戗的。往往老师上完了这个班,马上又另一个班。到了晚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可想而知,学生的成绩也好不了那里去。去年有一个班,五名同学考了五十分。学生从一年级一直到高中,这样恶性循环,学生在开始没有弄懂,随着知识的加深,学生学得越来越没有劲,从五六年级这样苗头就出现,学生在上课时睡觉的现象屡次出现。
只要有一点空余时间,学生就会去网吧上网,外面的诱惑力太大了,就连大人也无法受得住诱惑,学生的心完全不在学习上。他们也能捕捉流行的色彩,他们也学得社会人士染着头发,甚至于抽着烟。他们过早地感受了社会带给他们的气息。
遇到学生有退学的想法,我总是极力地劝说他们。他们对我说:“老师,不是我们不想学,而是我们学不进,上课对于我们来说,就像读天书一样。因为我们不懂,只有上课时睡觉。”听到这些心里一阵酸楚。
前一段时间,参加了一次考试。听说参加考试可以转正,认为多年的愿望可以实现了。报名费就要交二百,一个月才几百元,那就用了工资的一半。可是名额只有三十七人,报名却有几百人,几百人为了争这小面包。明知道用心血的二百元打水漂,还是为了渺茫的希望去拼。最后拼得头破血流。因为那里早有门第之争,单薄的势力怎么也拼不过门第之争。
早听说可以加工资,可是遥遥无期。最后也只有失望。风终于能吹进干涸的地带,可是也只能加那么一点点,只能满足一下人的虚荣心。别的地域加了的是我们好几倍,彼岸与此岸他们的工资相差很远。武汉老师工资补贴是我们的几十倍。我们也只能望洋兴叹。
邻居的一个民办老师,辛苦教了几十年,从青丝教到白发,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到最后民办老师一刀切,断了他们那么一点点奢望,也断了人间的冷暖。一两百老民办老师就是回到了家,他们是多么留恋工作一辈子的讲台,他们奉献了多少,也憧憬多少。可是到头来留下的是绝望与伤痛。
命运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奉献,没有收获。
看到这些惨象,师专的学生都不愿意当老师,微薄的工资无法养活一家人。现在给人们的思考是什么?国家三申五令地提高教师的地位,可是春风也有吹不到的地方。
春风,何时能吹到每一个角落?能让生活在同一太阳的人们都能感受到温暖。
[杂谈教育生活随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随笔杂谈随笔【第八篇】
我很喜欢站在阳台的落地窗前,细数太阳撒下来的光,静听风吹叶落作响。暖心向阳,无畏悲伤——真的,每天的午时三刻,太阳是最亲睐我的时候,阳光不燥,微风正好。
养的家猫最近吃得是越来越肥了,又像是怀了猫baby,大摇大摆,迈着高挑的步伐。转眼又见它跃上阳台一角的摇椅,摇椅轻晃起来,吱呀呀的响,它找好立脚处,眯着眼,阳光下,越发懒得动弹。我可没有闲情逸致去挑衅它,我只顾着脱下风干的外衣,就那么随处一扔好了,暂且放下心头的顾虑,在这顷刻间就要与太阳“约会”了,想必也是极好的。然后当阳光泼洒,直到自己被照得“闪闪发光”的时候,猫叫了,闹钟响了,我知足了。
因为是大晴天,挂在凉台上的是闺蜜昨夜洗的衣物,也都晒干了。我刚沏的下午茶,光晕里看到热气一个劲儿的往上窜,一个人的下午,还好有闲书看有歌放,有暖风有阳光。
我喜欢热闹的大街,喜欢有人陪,可是,我见过最熟悉的人不爱了就对我只字不提,我逐渐习惯了一个人坐公交,一路望着远方,孤寂到深渊里也不畏惧。时过境迁,一些不能说的话渐渐成为了心中的秘密,我被迫学着说谎,掩盖心酸的事实。
我终于明白了妈妈说过得那句,人总要长大。
那些曾经的理想和远大抱负,在宁静的岁月里不再惊起波澜;曾经内心的狂热,和一身傲气也都被打磨掉,消失在平淡如水的生活里;而那些生活中的喜与悲,苦与甜也都伴随着早晨的日出,傍晚的日落被带回了记忆里。年少时,曲琪阳骑单车载着代依依,他们曾一起许下的诺言,也都被吹散在风里错让雨听,之后他们天各一方。
原来,身边的一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一些事看着看着就淡了。所以,以后的我,留一些记忆可回首,择一城以终老,就好了。
上一篇:党史学习社会实践报告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