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中青班毕业论文【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党校中青班毕业论文【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党校中青班毕业论文【第一篇】

今年2月,我有幸被组织选送至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参加湖南省第九届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两个月的短暂、紧张、愉快的学习生活,认识了一些领导,接识了一批学者专家,与来自全省各地的党外干部成为知心朋友,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增进了友谊,使我体会深,收获多。

一是省社院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教学方式新颖,实效显著

培训内容分为四块:政治理论与时事;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经济社会发展与参政议政;组织协调能力与合作共事;行动学习。教学方式做到了:本地教学与异地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老师教学与学员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情景模拟相结合。

省社院特意聘请北京、上海、湖北、湖南等地的学者专家当面授课,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使学习过程身心愉悦,“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很强。一些枯燥乏味的老套的高深理论逐渐在我心里扎根,以前那些似懂非懂、模湖不清的认识和理解都在这里找到诠释和厘清。坚定政治信念、提升能力、保持良好心态、树好形象是我们党外干部必备的素质。

异地教学,让我感受到省内省外统一战线工作的差别和差距,感受到湖南省社院是全国统战系统办学最好的社院,湖南统一战线在全国的影响力,能到省社院学习是一种荣幸、一种光荣,更是一种责任。让我更珍惜在次学习的机会,对紧张的学习安排,没有任何怨言,心里去掉了浮躁,感受充电的踏实。

现场教学,我们阅历了我省三重一工、智能山河、远大集团等国家级企业的奋斗史,它们有力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令人震撼。“合作共事的实践与艺术”的现场教学让我感受到长少市、县党内与党外干部合作共事的真诚,坚持原则,求同存异,共创佳绩。

情景模拟,最难以忘怀的是那血铅事件、钓鱼执法的新闻发布会,是那食品安全、物价上涨、公务员道德的电视访谈,是那领导之间的会见模拟。每位同学有各自扮演的角色如主持人、卫生局长、医院院长、环保局长、执法局局长、交通局局长、记者等,锻炼了同学们面对不同角色的应对能力。

二是省社院组织有序,认真负责,团结友爱,紧张活泼

在省社院两个月时间,每一天的学习任务安排得满满的,有时晚上还请舞蹈老师教我们跳舞,课余时间要搞课题调研,要准备小组讨论发言、要准备结业晚会节目等,逛街的时间都没有,虽然忙碌但很充实。短暂的两个月要完成四个月所要完成的学业,这与省社院的精心组织,老师的认真负责分不开,紧张有序,忙而不乱。社院领导及项目组的老师关心着同学们的食住行,同学们有家的感觉,学习安心、放心。班主任潘老师被誉为男同学中的梦中情人,女同学的好姐妹。拓展训练,让同学感受到友爱合作的团队精神,毛毛虫找队旗,搭人梯、拉生死扣,翻越六米高的毕业墙,这些团队合作活动让我们欢呼跳跃,也让我们相拥泪下,老师们也感动得流了泪。同学自发的盛情邀请,省博物馆、橘子洲头,长沙县果园镇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宁乡县的中国最具有魅力的乡村――关山村、宁乡县城,灰汤的温泉,浏阳的文家市、达浒镇的农家乐、槐花洞山庄等洒下同学们欢歌笑语。结业晚餐,酒意未尽,结业晚会便又开始,歌声,诗哥朗颂声把这两个月的学习推向高潮,把我们又送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社院的学习是短暂的、紧张的、愉快的。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努力加强学习,筑牢同心思想,继续发挥作用是我们不停的要求和动力。

党校中青班毕业论文【第二篇】

在一个多月的中青班学习培训中,通过系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我思想教育很大,内心感触很深。按照县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刻剖析,重点查找自己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增强党性的目的,现进行如下党性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学习上与与时俱进的要求不适应。办公室工作任务重、事情杂,因此,平时忙于具体事务多,静下心学习的时间少,另外,学习的知识内容不宽广,学习也不够系统,与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同志要“深学政治理论知识、精学本职业务知识、勤学习修身养性知识,博学其它一切有用知识”的要求相比,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学习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拓展,学习的质量还有待不断提高。

(二)工作上与所面临的形势要求有差距。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县委工作运转的速度更快,对办公室的要求更高,与之相比较,在整体服务上创新不够,质量不高;在综合协调上能力不足,包揽过多;在工作分配上不够合理,顾此失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服务保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对党性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归结分析,除了客观因素外,主观方面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政治学习不够。由于自身学习抓得不紧,有些东西即使学了也没有针对性,没有触及思想深处,以致于造成是非辨别能力较差,对歪风邪气的抵制能力减弱,对自己要求有所放松,对一些消极的东西缺乏警惕性,慢慢助长了一些惰性,工作节奏有时跟不上领导的节拍。

(二)世界观改造不够彻底。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一些新的东西扑面而来,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固有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形成冲击,思想上有时有所起伏。对于如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在工作实践中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的利益思考得不够深,宗旨意识有所淡化,导致在工作中有时对群众比较冷漠,未能很好地把握好为谁掌权、如何用权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三)自我管理不够严格。由于自己工作的政策研究室是个特殊的工作岗位,听得多,见得多,接触领导多,接受指导多,独立思考少,被动工作多,主动工作少,久而久之使自己无形中放松了自我管理,以至于使一些小毛病变成了小的问题,出现脱离群众等不良行为。

(四)协调落实不够到位。在工作时间和精力的统筹安排上不够科学,一些本不该自己干的事,有时候大包大揽了,而需要正常协调的事又没有协调好,这种本末倒臵的工作方法,一方面压抑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整体工作的协调运转。缺乏超前主动意识,工作中依赖性强,主动性差,应付性的多,超前性的少,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总体上还处于被动服务的状态。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努力改进学习方式方法。在注重对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我将科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努力增强学习时间的连续性和学习内容的连贯性,持之以恒地学习市场经济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地理历史知识等,通过改进学习方式方法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拓宽知识面来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领导方法。

(二)高标准做好本职工作。这方面突出做好二点:在工作落实上要主动谋事、扎实做事,以强烈的事业心努力做好县委政策研究室的相关工作,跟随政研室领导的思路和节奏,力求创新性、主动性地去做工作。在协调服务上多沟通、少依赖,多联系、少等待,努力从小的

方面做起,办好小事,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在办文办会上要操好心、尽好责,力争少出差错或不出差错。同时,针对办公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强化工作责任,进一步增强办公室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责任心。

(三)转变作风抓工作落实。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和方法,增强工作积极主动性,做到超前思谋、提前介入,争取主动、搞好协调,让领导和群众满意。另外,进一步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倾听群众意见、改正自身不足做起,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多深入基层、企业和农村,广泛搜集社情民意,深入体察职工群众疾苦,全面掌握基层、农村第一手资料,通过理性思考和分析研究,为县委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思路建议。特别是今后在接待上访群众时,要耐心细致地说服引导,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协调解决一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并挤出时间尽可能多的深入到全县办公室系统进行调研和指导,努力促进全县办公室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从根本上杜绝不良行为。不廉洁行为是影响自身形象的致命因素,我将下决心从小节抓起,严以律己,防微杜渐。努力做到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堵得住人情,经得起考验,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老老实实工作,服务配合政研室领导的工作布臵,努力开创政研室工作新局面,争创县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工作新业绩。

党校中青班毕业论文【第三篇】

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实施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是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的重要环节。2009年,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财预〔2009〕78号),明确提出2012年年底前,力争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当年,山东省也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从2009年起实行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全省共选定20个试点县(市),我市的泗水县、金乡县纳入了试点范围。虽然目前财政部提出的工作目标没有完成,但可以预见,随着改革力度逐步加大,我省将和全国其他省份一样,将会全面推广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本文以济宁市为例,总结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就推进省直管县的可行性和措施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山东省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情况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省直管县改革,是指将省、市、县行政管理关系由“省-市-县”三级管理转变为“省-市、省-县”二级管理,对县的管理由现在的“省管市-市领导县”模式变为由省替代市,实行“省直管县”。 实行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政府间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资金往来、预决算、年终结算等方面,省财政与市、县财政直接联系,开展相关业务工作。

山东省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一是调整财政收入体制。按照收入属地划分原则,现行分税制体制规定的中央和省级收入分享范围和比例不变,设区市不再参与分享试点县的税收收入和各项非税收入,包括市级在试点县市境内保留企业的收入。对市级因承担部分工作职能,需要分享的非税收入,经市和试点县共同确认后,年终由省财政统一办理结算,划转市级。对跨地区生产经营企业缴纳的税收,暂维持现行体制不变。二是调整财政支出责任。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重新界定省、市和试点县间的财政支出责任,省级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款补助,直接核定下达到试点县;市级要继续支持试点县的发展,对改革前各市用自身财力安排试点县的补助,通过核定基数,保证试点县的既得利益。三是合理核定改革基数。按照“权责统一、共同协商、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以2008年为基期,合理核定市和试点县的体制基数,确保各级既得利益。四是理顺债权债务关系。对改革前各市举借的由财政统借统还的债务,由各市、试点县按债权债务隶属关系,经双方共同核实确认后,上报省级作为还款依据,分别按规定归还,未核实清楚的,均作为市级债务。五是调整具体管理方式。省财政直接核定直管县市的财政体制,设区市不得调整;省直管县市直接向省级申报财政资金项目,省级财政资金直接测算、分配、下达到直管县市;省财政直接核定直管县市的税收留用比例,直接对直管县市调度和拨付资金;涉及非税收入等各类省财政政策性审批事项,直接审批到直管县市;省财政直接对直管县市办理财政结算,市财政对直管县市的专款补助等财政结算事项,年终经设区市和直管县市财政局共同确认后,报省财政厅统一办理划转。

(二)改革取得的成效

从山东省实行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的实践来看,这项改革进一步规范了财政分配关系,有效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问题,提高了基层财政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增强了县乡财政保障能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

1.促进了省直管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12年,我市泗水、金乡两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分别增长%、%。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省直管县地方财政实现了持续高幅的增收,2012年两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亿元,比上年增长%,是2008年倍,年均递增%、高于同期全市平均增幅个百分点,其中金乡县连续三年增幅居全市第一位。

2.增强了县级财政基本保障能力。实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省对直管县专项转移支付和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明显加大,同时市财政也对直管县财政从资金上给予支持和帮助,省、市两级的共同支持,使得直管县财力大幅增加,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改善,县乡财政困难得到有效缓解。2012年,两县上级补助收入亿元,占其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其中:一般转移支付补助收入亿元,较上年增长%,比2008年年均增长23%,其增幅远高于其他非省直管县市和区;两县人均总财力达到了万元/人,为2008年的倍;两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亿元,是2008年的倍,其中: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涉及民生的重点支出25亿元,是2008年的倍;2012年两县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平均工资,相比2008年人均每月提高了1200多元。这些数据的变化,有力地印证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成效,使省直管县的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了改革的成果。同时,省财政对直管县的财力倾斜,从我市目前情况来看,减轻了市级财政的帮扶压力,相应也增强了市本级财政的调控能力。

3.提高了财政管理效率和水平。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后,减少了财政管理级次,缩简了资金拨付环节,降低了行政成本。资金调度和专项资金拨付由省直接到县,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为县财政支出的实现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项目申报快、资金下达快、资金调度快”。省对市县的财政政策可以传达到县、落实到县,县级的财政情况和问题也可以迅速反映到省,实现财政管理信息上下通达,管理措施直接到位。目前,省里的工作会议、业务培训都安排省直管县参加,使省直管县对各种财政政策、财政业务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及时到位,进一步提高了县级财政管理水平。从财政管理角度,省财政对直管县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促使县级财政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市财政也认真履行对县财政的业务指导、服务协调、监督管理等职能,积极开展工作协调和情况调研,帮助县财政探索和解决新体制下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在省、市两级财政的共同指导和帮助下,泗水、金乡两县很快适应了新体制下的业务转轨,财政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一)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不协调。

目前我国地方行政构架是省管市、市管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只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单项改革,其他行政管理体制如审批权、人事权并没有同步改革,在行政上,县级仍隶属于市级管辖,财政工作从性质上来看是依附于行政体制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比如每年县级财政收入增长比例以及津补贴标准等要经过市级确定和审核,存在“双轨”管理模式,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两体制不可避免会出现相互冲突的状况。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县级财权扩大,越过了市级,市级失去了县级财政管理权,无疑会造成市级对县级行政管理的弱化,直接影响市级宏观行政管理权的实施,同时也不利地级市中心城市做强做大,影响其城市化发展进程。因此,如何实现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的协调一致,是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事权和财力不匹配。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虽然简化了财政层级,但受宏观条件的制约,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规范,造成省、市、县三级政府间的财力与事权不对称,影响了改革的顺利推进。一是在财政体制方面。实行省直管县后,按照改革要求,市级不能再从省直管县财力分享收入,但对省直管县承担的事权却没有相应减少,还需进一步加大对县级的补助力度,保证在教育、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城乡交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对县级的资金补助,致使市级财力与事权的不对称加大,原本靠统筹县市财力来安排的全市性事务支出,资金缺口只能依靠市级自身来解决,导致市级负担增加,影响了市级政府的运行与发展。二是在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和财源建设方面。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进财源建设,市级政府则是从全市和全局出发,制定实施产业结构布局调整、“退城进园”等系列政策措施,以实现市域内各项产业统筹协调发展。但根据省直管县财政收入划分规定,市级不再参与分享设在直管县境内市级企业(包括迁移企业)的收入,这不仅使市级利益得不到保障,还会影响市级统筹布局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降低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统筹力。三是在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方面。省直管县改革后,省直管县可以分别向省级和市级申报财政资金项目。由于省、市级财政之间缺乏对项目审核信息的沟通,将会存在省直管县以同一项目同时向省、市两级争取资金补助的问题,造成资金安排重复,影响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

(三)省对直管县部分资金分配侵占了市级的既得利益。

目前,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部分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中,省对我市总量(或比例)保持不变,但单独增加了直管县的资金数量(或比例),相应减少其他县市区的资金(或比例)。为了保证资金的足额分配,市级还需额外拿出相应的财力来补助给其他非省直管县市和区。这种资金分配上的不公,侵占了市级和非省直管县市区的利益,加大了市级财政的压力。例如,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资金省承担60%,省对直管县单独下达资金分担比例改革前为69%,改革后为80%,而直管县省承担资金提高比例部分,是在对我市(含直管县)按省承担60%比例通算后,从分配我市的资金中拿出部分用于对省直管县提高比例,实际是占用了其他县市区的指标,造成资金分配的不公。

(四)“直管”模式消弱了省级财政监管力度。

2009年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省财政管理范围由原的17个地市,增加到了37个市、县,今后随着改革的推进和管理范围扩大,省级财政将需面对多于市几倍多的县。管理单位数量激增,省级财政将处于“一对多”的博弈中,并且县域情况各异,所有省直管县的困难和问题都会集中到省财政直接进行处理,相应会大大增加省财政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削弱省财政对县级财政管理、监督和约束力度,形成监管上的“真空”。如何在省级管理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及时、准确掌握各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政策需求,加强对下信息沟通、工作指导、业务培训和资金监督等工作,因地制宜进行直接财政管理与监控,有效解决市、县财政的困难和问题,还需要省级财政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机制,实现对基层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五)对直管县的结算事务存在工作重复问题。

在财政结算方面,按改革试点的有关政策,对直管县专款补助等,省、市均需分别下达,分别记账,年终共同确认并清算,与改革前相比,部分工作重复劳动,加大了工作量。

三、外省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经验

近年来,浙江、吉林、四川、福建等省份率先开展省直管县改革,将一部分归属于市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社会管理权限直接赋予县市,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综合起来,主要成功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划分财政收支。

一是统一划分收入。各地的一般做法是,除省级收入外,市级与县级财政收入,按属地原则统一划分,市、县间原集中或分享收入的政策规定予以取消,基数由市、县双方财政部门商定划转。如浙江省财政与市、县之间实行分税、分享:即省级财政收入只保留全省电力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地方部分、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金融保险交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全省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地方部分,省级各项非税收入。其余为市县财政收入。福建省2002年结合企业所得税分享改革,对财政体制进行了微调,实行县(市)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量全留的政策,省级固定收入只保留金融保险及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营业税、利息所得税、部分重点企业及中央下划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省直征契税、各项非税收入,大大增强了市县财政实力。

二是统一划分支出。按照“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财政”的原则,明确市级与县级财政支出责任。各市县应负责本级与其事权相匹配的财政支出,市不能要求县分担应属于市事权范围内的支出责任。

三是确定划转基数。改革前各市对所属县的财政体制和财力补助、专项补助等基数,以实施前的年度为基期年(江苏为2005年,湖南为2009年),由省财政办理划转。

(二)改革财政预决算制度。

取消市与县之间的预决算制度,建立省与市、省与县(市)间的预决算制度。一是省对各市县不再下达指令性财政收入计划,由各地参照全省财政收入预期增长幅度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自行确定本级的财政收支预算。二是直接办理结算。各类财政结算事项一律由省财政直接与各市、县办理。三是直接报送财政报表。各市、县财政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和决算,统一按照省财政要求办理,直接报送省财政。各县(市)有关财政统计报表同时抄送属地市财政。

(三)改革财政往来管理制度。

取消市与县之间的财政往来制度,建立省与市、省与县(市)间的财政往来制度。一是直接报解财政收入。各市、县人民银行金库根据改革后财政管理体制规定,直接向省金库报解财政库款和有关收入报表;财政收入留解比例由省财政直接确定。二是直接下达专项资金。省对各县(市)各类补助不再经过市,由省财政直接分配下达到各县(市);包括通过原市拨给县(市)的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三是直接办理资金调度。省财政直接办理对各县(市)各项财政资金调度往来。

(四)改革财政分配制度。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后,市不得将应属于县级收入范围内的收入划归市级,不得以任何方式集中县级各项财政收入和资金,不得下放或转嫁应由市级承担的支出责任。福建省在改革财政分配制度中,为了激励市级财政支持县(市)的积极性,凡市级财政增加对县(市)财力性补助的,按增加额的20%奖励市级财政。按照财力与事权对等的要求,今后省级在对县(市)安排项目资金或出台政策时,一般不要求市级配套;市对县(市)不能随意开减收增支的政策口子,或要求县级配套资金,对县出台增支政策的要相应安排补助资金。

四、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可行性分析

一是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需要继续推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由于我市县域间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区位条件等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比较突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县乡财政较为困难,“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负担较重。尤其是6个财政困难县,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布局不合理,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弱县”,而我市中心区域经济实力不强,自身发展建设任务较重,难以完全满足困难县发展的实际需要。推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可以加大省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实现对市、县发展的分类指导,对协调资源分配关系,保护县级利益,增强县域自我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适时推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前提,重点在县(市),焦点在农村。在当前的市县管理体制下,农村要为中心城市的发展做出牺牲,县级经济收入受到市级限制。一方面市级集中力量快速发展,对周边县域社会资本、人力资源的吸引力逐渐加大;另一方面县级资本资源流失,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科教文卫等方面与市级的差距越拉越大。推行省直接对县的财政管理体制,有利于解决财政收入分享层次多的弊端,壮大县级财政实力。县域有了稳定的财政保障,才有能力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打造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

三是现代科技手段的普及和应用,已经为省直接管理县创造了有利的技术条件。高速公路、高铁等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的拉近了各县(市)与省会的空间距离,以济南为中心的4小时交通圈内已覆盖省内大多数县(市),为省直管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硬件条件。而金财工程、信息化大平台建设等通讯手段的普及,使无纸化办公手段更为丰富,各级政府电子政务水平显著提高,为省与县(市)之间的信息联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软件条件。

(二)对策和建议

一是省直管县改革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推进。外地经验证明,省直管县改革不能“一刀切”,要坚持稳妥推进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各市实际情况分阶段推进。对条件比较成熟的市,可以加快改革进度,将辖属县(市)全部纳入财政体制省直管县。对市域经济实力较弱,辖属县(市)较多的市,应考虑保持现状,仍然实行财政管理体制“市管县”与“省管县”并存,并在时机成熟时逐步过渡到“省管县”。

二是财权改革应与其他改革同步推进。除财政部门外,市级党政领导机构及其部门仍在履行全市性事务,比如涉及跨县市的大中专教育、道路、桥梁、环境保护等,市县之间财权与事权不对称问题逐步凸显。因此,在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同时,应在经济管理权限、人事任免权、审批权等其他领域逐步推进省直管县行政体系改革,确保在分割市县财力的同时,充分明确省、市、县之间的权限和义务,做到权责明确,进一步理清省县和市县之间的关系,更好发挥县级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是理顺省、市两级政府间的支出关系,明确划分省与市对直管县的职责范围。对公共安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支出项目,由省级财政主要承担,减少或取消直管县配套资金;对涉及区域内重点项目建设、水利建设、环保等影响全市的区域性事务,仍由市级统一调配,省财政可给予相应财力和适当补助;对县域范围内的事权,市级财政应逐步退出:对有利于省、市、县三级共同取得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由省、市、县根据实际情况,按比例分别承担。

四是建立完善激励性奖励政策。由于实行省直管县后将使市级财力增长受到限制,建议在推行改革过程中设立激励性奖励政策,对顺利完成省直管县改革的市,以改革前从各县分享收入比例为基数,视工作开展情况在一定期间内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性奖励。同时,为了激励市级财政支持省直管县(市)发展的积极性,适当提高补助奖励标准,可参照外省经验,对市级财政增加对省直管县(市)财力性补助的,按增加额的20%-30%给予奖励。

五是加强省级调控能力。未实行省直管县前,市级可以利用转移支付手段,将财政强县资源向财政困难县转移,以帮助困难县发展。实行省直管县后,建议省财政根据各县经济发展情况和实际财力情况,可适当集中部分强县(市)的财力,充分发挥省级财政统筹调控能力,加大对困难市县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吕 炜. 完善体制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与公共财政安排[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马海涛. 构建和谐社会的财政政策研究[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3]刘积斌.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研究[M].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

[4]山东省财政厅预算处. 山东省以下财政体制2007[M].

[5]贾 康、阎 坤. 改进省以下财政体制的中长远考虑与建议[J]. 研究报告,

[6]山东省财政厅. 持续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 预算管理与会计[J].

[7]马 静. 财政分权与中国财政体制改革. 上海三联书店 

[8]陈庆海.中国地方政府财政层级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9]马 昊.当代中国县级公共财政制度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 

[10]楼继伟.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党校中青班毕业论文【第四篇】

厉害了,我的中青班!

时间过得真快,还差**x天我们就认识一年了,感觉就像流星,还没来得及许愿,美丽已成为曾经。人们常说,我们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因为生活的苦令人麻痹,而学习的苦令人清醒。两个月下来,越培训越知不足,越学习越觉痛苦,谢谢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是你们给了我一起“吃苦”的幸福,言语不能将我的感受表达千万分之一,只能由衷地说一句:厉害了,我的中青班!

厉害了,我的党校!

市委党校巴掌大块儿地方,从寝室到教室,**步;围绕党校,x小时跑足**圈......这就是全国地级市中硬件设施最“软”的党校,但是让党校挺起腰杆儿的是人文情怀,是工匠精神,是党校姓党。我对党校工作的评价,“x+x+x+x”,即十二分的用心培养。x周全面系统的学习,夯实思想基础,理论绽放光芒,为我们打造硬核人生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x”,加出了一份力量,x天的封闭式军训,让我们野蛮体魄、文明精神、意志如钢;再“+x”,加出了一份担当,“四重四亮”让为民情怀扎根土壤;再“+x”,加出了一份信仰,如东反清乡斗争教育基地、江北特委纪念碑、港闸窑洞学堂等地的寻根之旅让我们唤醒了如磐的初心,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每次来讲“大课”的都是“大咖”,我们跟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坐进同一课堂,只有在党校这个神圣而特殊的地方,才会让我们享受到如此高规格的政治待遇,汲取到如此丰富的精神给养。用学术讲政治,牢牢地把握住党校姓党;课题设计置于学术框架,用理论透彻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联系实际,观照当下,每一节课都深入浅出,余音绕梁。 答疑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每一次都是高水平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与碰撞,老师们都会拿出自己正在研究的最新课题与学员分享,学员的实践问题会成为教授的研究方向,这就是党校的教授,这就是中青班的学员,这就是教学相长。我知道,别人有**颗糖,只肯拿出x颗;你只有x颗糖,却全都给了我。你是我成年后的母校,是那个宁愿自己吐槽千百次,也不允许别人数落一句的地方。

厉害了,我的同窗!

周一到周五,从最强大脑到强健体魄,在这个平均年龄**.x岁的光荣集体里,我们看到了中年的沉稳,也看到了青年的火热,我们不只是坐在教室里听,还要随时准备站上讲台去讲,我要由衷地说一句,厉害了,我的同窗。每当课上老师推荐某部学术专著或经典文章,微信群中一定会有紧密相关的分享,如雨后春笋般链接到我们的思想,随即,讨论就像水滴掉进油锅般噼啪作响,你看见了思想在碰撞、理论在发光。白天老师刚讲理论,晚上江海先锋或党校公众号等媒体就有了“学员心声”,这样的完美配合,在****中青班随时都会上演。**人的军训方队,仅用两次合练就达到“准部队”的水准,不得不点赞我们的悟性和对人对事的通达,这不仅是效果上的整齐划一,更是心灵上的配合默契。辩论赛、知识竞赛,与其说是参加比赛,不如说我们在享受比赛,火药味儿的“辣”里,带着人情味的“暖”,还透着真理的味道有点儿“甜”。展示才艺,我们也是认真的。师范生组合的“再别康桥体”,成了中青班中赫赫有名的品牌。申晨等同学领衔的舞蹈,火遍中青;范玮等同学主导的“三句半”浸透了心血,每句感悟都是“微型的党性分析”。这一切,形成是自发的,表演是到位的,过程是辛苦的,我们是幸福的。还有很多情感,无法一一言说。

厉害了,我的信仰!

**月x日上午,朱联平教授在课堂上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如果今天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意味着明天掉脑袋,你还会入党吗?当时课堂上沉默了,朱教授也没要求我们现场作答,**多天过去了,现在,我可以摸着自己的胸膛,坦然而笃定地回答:我会,即使明天就会牺牲!这不是热血沸腾后的脱口而出,而是反复追问后的郑重作答!和平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并不常见,反倒是久久为功的坚持,默默无闻的付出,始终如一的韧劲儿,甘守清苦的淡泊,更见品格。我能安心坐在教室学习两个月,有组织部的精心培养,有党校的殷切期望,有老师们的悉心呵护,有同学同事们的主动担当,我怎敢懈怠?在这里,我就晒晒我们中青人的信仰:

那就是要“武装”不要“包装”。中青班,不是凭借两个月时光镀的那层“薄金”,而是通过金之在冶修炼的那颗初心。***总书记说,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这一路走来,我们的大脑不是装满理论的容器,而是已经点燃的火炬,炯炯的烈焰,那是信仰的光芒,老师举起,我们跟上。

那就是要提升不论提拔。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关键是穿上将军的“装”,还是扛起将军的“枪”。x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两个月我们不单单完成了培训任务,严格的作息,更是让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领会习惯和适合的学习方法,这些才是弥足珍贵、受用终生的。如果能把这样的习惯坚持下去,每当我们感到本领恐慌、信心将被耗光,学习会给我们力量。

那就是要触动更要行动。“千言万语写心得,不如千辛万苦去干活”。***总书记说,“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不能“光挽袖子不干活儿”。坚定信仰必须链接到为民情怀,才会历久弥新、经久不衰。这次在党校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特别是观看《忠诚》电教专题片和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我理解的党员的先进性和干部的公仆情,不是喊破喉咙的自我标榜,而是自觉自愿的紧紧跟随,在面对群众的诉求时,不是“回去吧,相信我”,而是“放心吧,交给我!”****年**月x日~**月x日,我有幸在本命之年,走进南通市教育路**号,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季节,生命中最厚重的时光,在这里抬头见理想,举步是信仰,坐下即课堂,那本翻旧了封面的教学计划,似乎还透着初见时的墨香;眼前的脸庞似乎还是“破冰”时初见的模样,但我知道你们火热的胸膛,有着洗涤一新的初心,有着蒸馏提纯的信仰和干干净净、本本分分、实实在在的砥砺担当。

党校中青班毕业论文【第五篇】

摘要:审计的职能从最初的一审二帮三促进,到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的“催化剂”,审计监督的作用与权威性在日益凸显。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中国特有的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在规范财经秩序、促进依法行政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四仿宋)

关键词:经责审计;党廉建设;成效(小四仿宋)

正文:(小四宋体)

为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10月12日正式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规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应当依法接受审计监督, 审计结果将成为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法》规定的审计内容之一,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对经济责任审计都作了明确要求,是我们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强调要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在阳光下运行,要加强和改进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已经成为新时期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基本情况(一级标题黑体小四)

我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自2000年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开展14年,截止2013年末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95个,涉及领导干部113人,其中党政及部门领导干部77人,事业单位领导干部21人,企业领导干部15人,在这113名领导干部中任中审计达到70%以上,特别是2008年以来,任中审计的比例达到了85%以上,向有关部门抄送审计报告或审计结果报告97篇之余。

通过审计,共查出违规资金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万元,收缴财政资金1730余万元(含部分处罚金额),分别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发改委部门、财政部门核查处理书及加强管理建议书数十份,提出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等建设性审计建议近300条。

通过审计,我们发现在当前经济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和深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虚列财政收支、财政预算收入应缴未缴、债权债务及单位职工借款不及时清理、挤占挪用套取专项资金、违规乱收费、接待费超标准、违规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工程项目未按规定进行招投标、不及时进行竣工决算、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处置不规范、对调拨、捐赠的新增资产核算不规范,导致资产家底不清等。对此,审计机关针对问题区分性质,依法采取移送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处理,限期整改,罚款等措施进行了处理与纠正,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规范财经法纪,加强我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管理,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审计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 不断完善审计制度(二级标题加粗)

自2001年起,县委、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沙湾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操作规程》、《沙湾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沙湾县科级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沙湾县科级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交接制度》、《关于更进一步加强我县科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并不断总结经验,对制度进行完善修订,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形式、范围、内容、程序、方法、结果运用等做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制度的建立完善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

(二)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密切配合

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中,一是进点前书面致函征询纪检、组织部门对被审计领导的书面意见,了解有无举报材料等。二是邀请纪检、组织部门的相关领导参加进点见面会,进点会上讲明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意义,并对被审计单位和审计组提出具体要求。三是在进点会上明确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在进点后五个工作日内向审计组提交任职期间经济职责履行情况汇报材料,内容包括落实国家经济方针、政策情况,重大经济决策制定执行情况,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遵守廉洁从政规定等方面,要求既要讲成绩,也要讲问题与不足,有助于被审计领导干部认真总结和反思自己,强化责任意识。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

在审计方式上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早安排、早动手,采取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相结合的“捆绑审计”方式,由一个审计组一次进点同时出两到三个审计报告;乡镇自2008年来全面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以达到“一次审计、多重效果、综合运用”的效果。既合理的节约了审计工作时间、优化组合了审计人力资源,又在审计项目之间达到了审计结果互用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审计质量。

(四)不断深化审计内容

两办规定颁布后,审计内容的深化与拓展有了大的跃进,把守法守规守纪尽责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审计思路的定位上着眼于宏观,在审计评价上注重领导干部的实绩、实效,从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逐步转变为对领导干部的行政能力,经营能力,行政效果,经营效果的审计监督,从传统的资金和资产的审计,逐步转变为对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制度及效果的审计监督,从传统的查错纠弊,规范财务管理行为,逐步转变为对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廉洁从政行为的监督,审计监督的内容更加丰富。

(五)不断规范审计项目管理

审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三级复核制度、审计质量评比等办法,特别是2010年《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第8号令)的颁布,对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都作了一系列详细的规定。进一步保证了审计质量和降低了审计风险。

三、取得的成效

(一)为干部考核、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组织部门考察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遵守财经法纪方面的经济监督,有了量化考核,为县委、政府和组织部门全面考核合理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与监督。

(二)增强被审计对象的责任意识,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忙于日常的工作,忽视对财经法规的学习,不免在某些经济活动中出现以权代法的现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帮助领导干部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改,使领导干部感到了一种压力和约束力,强化了正确行使权力,依法履行经济责任的自觉意识。

(三)有效地维护了国家财经法规法纪的严肃性

经济责任审计直接对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国家财政法规情况,科学决策情况,遵守廉政纪律情况实施监督,对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纪违法问题坚决依法查处,从而惩治了腐败,形成了威慑,有效地维护了国家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四)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

通过审计,使领导干部对规范财政财务行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单位的财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近几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强力有效推进,为被审计单位提出了许多完善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建设性措施及建议,审计威信与震慑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单位的主要领导都主动要求将其列入我们的审计范围计划,对其进行审计。

四、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力量不足,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两办规定的颁布实施,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程序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审计范围的不断拓展、内容的不断深化、监督层次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的审计监督力度,使得每年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工作量增加。但现有人员力量不足、业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综合业务能力水平不高,同时现有的人员疲于完成工作任务,缺少对审计工作的深入思考和全面总结,缺乏对提升技能必要的学习培训,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二)审计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经济责任审计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还未形成一套科学、标准的评价体系,难免因个人理解差异带有一些主观色彩,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造成评价过于简单,或含糊其辞。这样,既增加了审计人员的风险,也不利于审计结果的利用。

(三)审计整改落实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审计查出的问题来看,问题产生有一下几个原因:一是对遵守财经法律意识不强。二是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存在漏洞,部分制度执行不到位。三是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但主要原因是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不重视,整改工作落实力度不够,使得有些问题屡查屡犯。

(四)相关部门配合深度不够,信息共享配合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

一是目前任中审计的比例虽然达到了85%以上,但还不能完全做到离任前必审,不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经济活动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不能有效的形成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二是审计项目实施中,部分信息衔接不到位,影响审计效果。

(五)审计结果的运用不充分,有待进一步加强

两办规定中对审计结果运用作了明确规定,但对相关部门对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没有明确规定,近几年一直强调加大审计成果的运用与转化,但审计部门对审计成果运用情况不了解、不清楚。

(六)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为至,审计署AO现场审计软件和部分功能(特别是分析功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作用不明显。

五、进一步做好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新形势、新任务对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廉洁政治,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一)健全机构,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加强、充实审计队伍,改善审计力量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综合业务能力,培养高层次、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政策性强,内容涉及面广,审计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外,还要熟通一定的法律知识,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要在审计人员自学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加强组织培训,让审计人员多参加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审计实践锻炼活动,如导师帮带,挂职锻炼等方式,积累经验、开阔思路,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新要求。

(二)处理好审计内容与审计评价的关系

两办规定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及责任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要以“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以权定责,以责定审,以审定评,审计什么就评价什么,审计内容与审计评价要统一,避免内容与评价的两张皮。尝试建立符合我县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合理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全面,客观、公正、谨慎地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三)强化协作配合,抓好审计整改落实

一是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将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监督与纪律监督、组织监督结合起来,实现职能互补,形成工作合力。特别是纪检监察、组织部门要适时督查,配合、协助审计整改落实,把审计整改作为发挥审计效能的重要一环,将审计结果及审计整改纳入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中。审计工作,不仅是发现和揭露问题,最重要的是通过查错纠弊,堵塞漏洞、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注重从长远和源头上预防问题的故态复萌,屡查屡犯。二是积极探索并逐步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公告制度,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范围及时向社会公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扩大监督范围,取得“审计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权威性。

(四)建立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制度

我们不仅要在“审”字上下功夫,更要在“用”字上做文章,要建立完善审计责任追究问责制度、警示教育制度、及审计成果运用反馈制度,以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纪检、监察部门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反腐倡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效能管理和考核,加大对审计移送案件线索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组织、人事部门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教育培养、考察考核、选拔任用等有机结合起来,把审计结果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将审计结果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审计成果转化和利用。

(五)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水平

一要加强审计信息化人才培养,除调整人员结构外,重点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二要加大对现有人员信息化培训力度,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以提高审计质量,工作效率。

我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14年来,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对维护财经秩序,推动我县党风廉政建设及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的胜利召开,及中央援疆工作力度的加大,对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论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规范到操作实施,都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发展空间,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指导教师:王新晟)

参考资料:

1.《中国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2013年

2.《新疆审计》《新疆审计》编辑部2010年

3.《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2010年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8月

5.乾正峰《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奋力拼搏为早日把沙湾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休闲之都而努力奋斗—在县委十一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2月

48 2284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