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历久弥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汇总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罗密欧与朱丽叶简介【第一篇】

关键词:爱情;婚姻;西方;中国;相似性

爱情,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中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都有着无数让世人赞不绝口的爱情故事。但是,从现实社会角度分析,那些凄美的、无比悲情的故事,更多地是一种虚构与想象,憧憬与幻想。但不知道现代人是出于何种心态,或许是感同深受,或许是对故事当事人的怜悯,大多人都将这种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毫不犹豫地划给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在此基础上,对当时的封建礼教,等级制度横加批判和指责,对这些悲剧故事的主人公给予极度的赞扬。面对历史,不管是存在的还是虚构的,或许我们本不该很主观地将所有的或者主要的责任一股脑地全推给封建礼教、世俗等级。因为,爱情和婚姻本就是两回事,它们之间也有着不容易逾越的鸿沟,这就像现实与理想一样。西方是这样,中国也不例外。换个角度思考,发现那些不以封建礼教或者等级制度为束缚,大胆相爱并不以死而终的爱情故事,同样走向了另一个悲剧。

一、神话传说中的爱情

(一)西方的神话传说

西方的男女之情始于《圣经》中的亚当与夏娃。后来在希腊神话中,将爱情描写得更丰富、更具体。希腊神话中的爱情故事很多,就美狄亚冒着生命危险,背叛亲人的情况下帮助伊阿宋盗取金羊毛,后来伊阿宋又另寻新欢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不管当时多么地不顾一切,多么地生死不离,在婚姻或者现实的制约下,它也会出现意外状况。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也描绘了无数感人的爱情故事,第四天所讲的大部分故事即属于这一类。但是,绝大多数爱情都是在偷偷地进行。为什么不敢光明正大?仅仅是因为中世纪封建婚姻和等级观念的制约吗?灰姑娘是《格林童话》中很浪漫的爱情故事。一个毫不起眼的干粗活的女孩儿,却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舞会上遇到了王子,从此王子眼里便只存在着这样一个美丽的公主似的可人儿。可是,我们想过为什么“灰姑娘”会遇上王子吗?这不单单是我们现代人时常提及的艳遇,或者我们推崇的一见钟情的爱情。

(二)中国的神话传说

中国有以四大民间传说为代表的数以百计的千古流唱的爱情故事。跟西方人一样,中国人也一直赞美故事主人公的爱情以伟大和神圣。恰巧这四个故事也是以悲剧告终。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同样令人惋惜。祝英台默默爱慕对方那么久,但是只因自己的女子之身,在封建礼教的统治之下,她本不该进学堂读书,所以也就不能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直到梁山伯病死,英台被逼婚另嫁,最终以死殉情,化为乌有。世人无力改变这种封建礼教的统治,便将他们理想地化为一对相互追逐嬉戏的蝴蝶,好让他们永不分离。《牛郎织女》中的织女来到人间,爱上了一个放牛郎。因为留恋凡间的爱情,竟然再也不愿返回天庭。牛郎身份卑微暂且不说,偷窥女子洗澡,还偷走姑娘衣服,这样的行径在不但没人批评,反而觉得牛郎本该拥有这样的殊荣,同时对于织女的他们大胆爱给予了尽可能高的赞扬。但是他们的悲剧结局真的就只是封建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吗?《白蛇传》中的白娘子更是为了爱情,受尽苦楚。我们只会憎恨法海阻隔了善良的白娘子和许仙,可很少有人质疑这段感情的合理性。妖,或许本没有追求爱情的权利,更没有和比他高一级的人相爱的权利。

这三个故事有一个很大的相似点,那就是恋爱双方身份的巨大差异。祝英台被逼嫁给别人,是因为其父不愿意她嫁给梁山伯;牛郎织女被永远阻隔,是因为牛郎地位低下,仙、人身份悬殊,且中国神话中的神、仙都不允许有感情;白娘子和许仙被硬生生拆开,是因为人妖不可以相伴。在这三个故事中,我们都有对主人公的同情,赞扬。与此同时,也有对这种悲剧的不满和亢奋。祝英台的父亲,圣王母和法海都成为了我们唾弃的对象,他们便是我们口中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全权代表。可身份差异自古以来就是爱情走向婚姻的死胡同。恋爱是人不自觉的一种情感,不知不觉间就会发生,没有人能阻止感情的宣泄。但是,婚姻不单单是爱情那么简单,它是要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的。所以,这些爱情悲剧的发生我们不该埋怨任何人,我更愿意说它就是一种社会必然。

二、中西方小说中的爱情与婚姻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与罗密欧一见钟情,不顾家族仇恨私定终身,但是还是不敢背叛家族来拒绝父亲安排的婚姻,最后只能吞服安眠药,想用假死来逃脱。结果阴错阳差,双双送命。我们经常会拿这部作品和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对比,并且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作品最大的特点还是以双双死去而告终,并且都以自由爱情为线索,这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的巨大力量和为爱牺牲的壮美画面。如此炽热的爱情,却为什么不可以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是因为家族仇恨,更是因为罗密欧性格急躁,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是因为在当时社会,自由恋爱不能被世人所接受,婚姻要听从父母的安排,绝对遵从门当户对的理念。只能在梁山伯病死后“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泰坦尼克号》中的露丝不喜欢贵族的生活,与平民杰克相爱,在大家急于逃生的时候,她却放弃了最后的机会,宁愿和杰克在一起,生死不离。最后,借助于一块破碎的船板活了下来,而杰克却被活活的冻死了。按照常理,露丝当时已经是别人的未婚妻,在旅行途中与别人私会、,本来就是多么不道德、不忠贞的表现,但是这两个人却用她们的至死不离征服了世人。

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泰坦尼克号没有沉没,旅行途中、之后,还会发生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却可以稍加揣测。或许,露丝还是逃离不了富商,嫁给了贵族,过上了毫无兴趣的贵族生活,但还是一直挂念着杰克;也或许,露丝会和杰克去过想象中的甜蜜生活,结果这个曾经是贵族小姐的露丝不在是杰克心中的那个女神般的女子,露丝也厌烦了清贫的对生活现状不满。

《西京杂记》中的卓文君,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出身于锦衣玉食之家。对长林野鹤,风流倜傥的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热恋着司马相如的时候,以为只要有彼此,生活就会无限美好,吃糠喝稀那又有何畏惧,尽管这个男人家里穷的上无片瓦。由于她的父亲不允许女儿下嫁给一个家徒四壁的男人,于是他们选择了私奔,以卖酒为生,金丝雀一样的卓文君不但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还得接受世人的闲言碎语。即使她为了爱情做出了这么大的牺牲,最终还是避免不了司马相如在茂陵爱上了别的女人。

女人可以不嫌弃一个男人的穷困潦倒而放弃自己的荣华富贵,男人喜欢的女子却总是喜欢容貌可人,仙女一样。当公主一样的女人为油盐酱醋所拖,粗布烂衫之时,怜香惜玉的心情便随之而去。

《简·爱》一直被人们看成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作,简·爱也被看作是女性自尊自立的代表。但是,我总是想把她的这种热爱自尊和强调平等与中国社会联系起来。因为,中国社会也一贯讲求门当户对,讲求地位平等。特别是对于富家小姐而言,家长们绝不允许自己的闺女下嫁。于是,我不禁想到了中国古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典范——《西厢记》。因为在我的意识中,这两部作品也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我们常常谈论的简爱追求平等,其实就是源于简爱说了“我的灵魂跟你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对此,除了简爱精神上追求独立意识以外,我也看到了她在婚姻方面所在意的地位平等。本来要结婚的简爱在得知罗切斯塔有一个疯掉的妻子住在楼上之时退缩。到底还是感性无法突破不了理性思维的瓶颈。可她为什么在得到一笔遗产的时候,又要回来找罗切斯塔先生?我可不可以理解为:简爱,和千千万万女性一样,在意婚姻双方的平等,她之所以会呼喊“是平等的”,是因为她很在意。她的婚姻也会因罗切斯塔疯掉的前妻而戛然而止。可她又在自己获得了一笔钱财之后回来,其实她只为追寻婚姻身份平等。简爱追求的平等,似乎这样理解的“平等”少了几分女性意识,多了几分现实社会因素。因为简爱追求的爱情,是踏实的、安心的。

《西厢记》中的故事也是如此,爱情发生的可能性谁都无法预料。但是如果真正深爱着对方,就要光明正大地在一起。可是穷酸书生和富家小姐的结合不会被世人接受。只有张生金榜题名,世人才没有理由再来阻止一对才子佳人。这样的爱情才算有了应有的结果。换个角度思考,门楣等级或许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相似的等级身份,或许两个人即使感情平淡,但是不会有太多的烦恼。无论是女子下嫁,还是男子强娶,这在双方的心理上或许都有一个坎儿。 我们想想:如果没有家长的反对,崔莺莺嫁给一贫如洗的张君瑞,如何才能丰衣足食,恩恩爱爱地走完一生?

爱情是最基本的情感。中西方人都追从高尚纯洁、无比忠贞的爱情。从古至今,有多少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牵动着我们的心弦。我们都渴望拥有最特别的爱情,并且都希望自己的爱情有一个完满的结局,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并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是,现实告诉我们,爱情到婚姻,必须得有着一个质的飞跃。

三、自古以来的女性婚姻平等追求

我们渴望自由平等,希望和深爱的人长相厮守,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贫贱夫妻百事哀”,当真正为柴米油盐发愁时,还怎么能陶醉于幻想着的梦境?对于这般景象,我们还能一味地将各种爱情悲剧归罪于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落后的封建思想吗?深思熟虑过后,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种种爱情悲剧都具有它的历史和社会必然性。爱情和婚姻不论从哪方面谈及,完满的爱情、幸福的婚姻,都要尽量的在各方面达到和谐统一。感情上需要和谐,身份、地位、思想、价值观、追求、道德……都会影响爱情的结果,都与婚姻密不可分。正所谓“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只有爱情的婚姻是不现实的婚姻。”因为不管在古代,还是在当今;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门当户对,平等婚姻的观念根深蒂固,挑战这些观念的爱情和婚姻都必将走上悲情的下场。这种思想虽然在现代淡化了许多,但是,依然影响婚姻的必然因素,并将继续影响下去,只是程度的深浅不好说。所以,不是说以前的人就一定错了,也不是说哪个人出于私心将有情人逼上绝路,这些影响爱情、影响婚姻的因素,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是一种理性思维,一种社会必然因素。

参考文献:

[1]王麒。爱情不能承受之重。[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2]冯茜。多元文化事业中中西方爱情神话传说[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

[3]高琪。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J].人文论坛

[4]宋子俊,张帆。张扬个性异曲同工——《十日谈》与“三言二拍”中爱情故事比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

[5]刘蕾。何为爱情——论简爱的爱情与尊严。大众文艺[J].

历久弥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篇】

人常说,生与死、爱与恨、战争与和平概括了电影内容的全部。恰恰“罗密欧与朱丽叶”天然地将六者系于一身,也最终以此铸就了不朽。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一首名为《一切为你》(Everything I Do)的歌曲借由布莱恩・亚当斯沙哑宽广的嗓音红遍全球。这首格莱美获奖作也是当年的银幕巨制《侠盗王子罗宾汉》(1991)的主题曲。4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不仅巩固了凯文・科斯特纳的一线巨星地位,也把导演凯文・雷诺兹推到了眩目的闪光灯下。可谁也没料到的是,这位师出南加州大学的学院派一时脑热,竟接拍了让他一辈子肠子悔青的《未来水世界》。票房“惨剧”发生后,雷诺兹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他似乎要终身背上“影史最赔钱导演”的恶名。可就在不久前,雷诺兹携一部名为《崔斯坦和伊索德》的作品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中,影片精良的制作、荡气回肠的叙事和不俗的票房成绩让这位失落儿彻底出了口恶气。

《崔斯坦和伊索德》改编自1865年的德国同名歌剧,讲述了英格兰骑士和苏格兰公主之间一段哀婉凄绝的爱情悲剧。无独有偶,《崔》片在西欧上映之时,万里之遥的东瀛日本也由松竹株式会社推出了一部备受瞩目的大作《甲贺忍法帖》。故事取材于1958年忍术文学大师山田风太郎的著名作品,讲述了德川家康时代两个神秘的忍者部落被当权者利用,相互比拼厮杀。而剧中主人公、分别代表双方部落的胧小姐和弦之介却在冥冥中结识相爱,不得不面对这场族群间的腥风血雨。2005年4月,《甲贺忍法帖》刚刚被制作成动画片,人气一时无二。很快,真人电影版便汇集了当下日本最红的人气偶像接踵而来。

这两部影片乍看并没有太多的联系,由不同的导演参照不同的文化资源改编,但细细地琢磨,却包含着一个相同的历久弥新的母题――“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情故事。在莎士比亚的笔下,这对情侣因为家族的仇恨无法厮守,最后簇拥着殉情而死,用鲜血和生命唤醒了双方家长冰冷的心。其实,整个故事并非莎翁的原创,而是改编自阿瑟・布卢克1562年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但也正是借着莎翁的生花妙笔,罗密欧与朱丽叶走向世界,并成为改编次数最多的电影题材。

1900年,电影作为一种新鲜的“玩艺儿”刚刚诞生5年,法国人克莱蒙・莫里斯便在他主管的“留声机-电影”戏院中将其搬上银幕。虽然当时电影还处于无声时期,可莫里斯使用了磁带预录和电话传播的方式,人工地给电影“配口型”,使得《罗密欧与朱丽叶》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同步”有声片。1920年,德国电影大师刘别谦再一次涉猎这个题材。这部名为《雪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品,将故事搬到了19世纪的阿尔卑斯山农庄,充满了低俗的滑稽笑料,并以大团圆热闹收场。在众多的改编作品中,以1968年英国投资、意大利导演佛朗哥・柴菲莱利的版本最受称赞。之前所有的版本,男女主角都有些偏大,而该片则是第一部主要演员的年龄真正接近莎士比亚原著的版本。影片捧红了年仅15岁的奥丽维娅・赫西,尼诺・罗塔谱写的经典配乐更让全世界的人耳熟能详。

欧美国家以外,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也是层出不穷。1954年4月间,总理在瑞士日内瓦陪同卓别林观看了桑弧导演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位举世闻名的电影大师竟然被感动得潸然泪下,盛赞其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而在国内,《梁》更创下了一亿多人次的观影记录,造成万人空巷的盛景。9年后,香港邵氏公司的李翰祥以黄梅调曲风重拍《梁山伯与祝英台》,蜚声海内外。剧中反串饰演梁山伯的凌波更成为万众瞩目的偶像,即使几十年后走在台湾的大街上仍被老影迷认出来。

《梁山伯与祝英台》印证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适性,也开创了表现这一故事的多元化手段。不仅戏曲能成为衬托这一主题的有力载体,舞蹈、特技、奇幻都可以被有效地融入进来。1996年,巴兹・鲁赫曼导演的“后现代激情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便可谓光怪陆离的集大成者。在电视、霓虹灯、迪斯科舞者和多元族群的混杂中,帅小伙迪卡普里奥口吐数百年前莎翁的经典台词,真是酷毙了!

至于本文开头所提的《崔斯坦与伊索德》和《甲贺忍法帖》亦是如此。“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主体从没有改变,只是利用更新鲜的影像手段加点更猛的料罢了。譬如前者在史诗叙事中,增添了主人公之间的“”情节;而后者更融合了动漫式的璀璨的视觉效果,你可以说这是电影,也可以说这是真人的“动画”。那么,到底是什么让“罗密欧与朱丽叶”绵延不绝?人常说,生与死、爱与恨、战争与和平概括了电影内容的全部。恰恰“罗密欧与朱丽叶”天然地将六者系于一身,也最终以此铸就了不朽。

罗密欧与朱丽叶简介【第三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道德冲突这一概念的引入和分析,揭示了莎士比亚的古典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人公罗密欧和朱丽叶所面临的来自封建旧生活与文艺复兴新生活以及两个封建家族之间的历史恩怨所带来的矛盾冲突;并试图探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以及作为这个历史时代先进的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的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新思想。

所谓道德冲突指的是行为者面临这样一种处境:不同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对同一行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迫使行为主体在两者之间作出抉择。面对此情此景,行为者不能同时遵守两者的要求,必须为了执行某个道德原则或规范而放弃另一道德原则或规范,为了实现某种道德价值而牺牲另一种道德价值。也就是说,面对道德冲突,个体无论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必然带来一定的牺牲。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生活的开始、展开与结束,就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道德冲突,而且最终以道德冲突的“彻底”解决,两人选择死亡而告终。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握这种道德上的冲突,通过揭示主人公所面对的道德上矛盾与选择,准确地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

l作者及作品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最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在戏剧和诗歌创作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写过37个剧本、两部长诗和一部十四行诗集,直到今天他的影响力仍弥久而深远。1984年选举世界1o名伟大作家时,莎士比亚名列第一;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如今,“莎教师就要把学”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其作品已被译成7o种文字,成为仅次于《圣经》的印刷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这位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于1595年完成的早期创作,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典型的爱情悲剧”。作品取材于两个世仇家族的子女:罗密欧与朱丽叶互相倾慕、一见钟情,但种种现实原因和偶然因素使他们的恋爱注定以失败而收尾。男女主人公冲破家族仇恨的世俗、义无反顾地追求着一份纯真的爱情,最终双双殉情而死,而两大家族却因此和解。莎翁在作品中通过一幕幕生死离别的爱情故事严厉谴责了封建家族的内讧和包办婚姻,并对追求爱情和自由青年男女给予热情的赞扬,充分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思想。封建势力之间形成的悲剧性的道德冲突连同人文主义的爱情理想和封建观念无不以一种莎翁独有的表现方式震撼并感染着读者的心灵,引发了人们对这些现象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使读者更好地认识了阶级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道德冲突

2.1封建旧生活与文艺复兴新生活的矛盾冲突带给主人公的道德冲突

道德冲突是社会阶层矛盾的特殊反映。在道德选择的过程中,遵循不同的道德标准,即会产生出不同的道德和价值取向。道德冲突的特殊性则在于行为者在面对不同的道德准则时,往往处在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遵循了某一道德准则要求的同时却违背了另一种道德规范;保全了这方利益,却又难也避免地损害并触犯了另一方。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类的道德冲突是普遍存在的,而其中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也是每个研究者必须认真面对并冷静分析的问题。

罗密欧和朱丽叶生活在黑暗的行将崩溃的中世纪,这一时期虽然资本主义的曙光已经显现,但腐朽的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的伦理观念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说,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实际上一开始就是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与新的道德之间产生的,尽管新生的力量还不强大,但是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向。因此,这也注定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之间的爱情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世俗观念的冲击,他们之间的爱情时时有风雨袭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见钟情,使他们陷入了自有爱情和封建世仇的矛盾之中。他们纯洁美好的爱情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他们的自由意志与周围环境斗争的结果,而整部戏则围绕这一冲突展开。

罗密欧与朱丽叶生存的时代虽然处于中世纪封建统治的时期,但在这个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的人文主义理念不断发展的时代,人们开始同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进行激烈的斗争。戏剧的主人公罗密欧和朱丽叶,首先面对的矛盾是屈从于封建的传统还是勇敢地追求爱情生活。追求爱情生活,就意味着违背常理,不为传统所接受;放弃爱情生活,就意味着要忍受没有爱情的人生。深受时代精神影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选择了以坚决的态度和勇敢的牺牲精神去捍卫人性的尊严和自由,追求属于自己的一份纯洁而美好的爱情,最终两人在劳伦斯神父的帮助下幸福地完成了婚事。然而,他们选择新生活的结果,必然遭到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排挤。作品当中提伯尔特的挑衅,便意味着一种封建势力对他们爱情生活的压迫。面对这样的压迫,对生活无限热爱的罗密欧,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化解种种矛盾,为了自己的新生活一忍再忍,并且公开表示尊重仇人的姓氏就像尊重自己的姓氏一样。但是这种忍让换来的不是他想要的结果,而是不得已的决斗。而罗密欧的决斗,又象征了一种反抗精神,但这种反抗精神,招来的是更为悲惨的结局。罗密欧因为参加决斗而遭到放逐,使得刚刚作了几个钟头的幸福的新郎、新娘面对痛苦的分离;罗密欧被放逐,朱丽叶必须在新生活与旧传统之间作出抉择。面对凯普莱特的逼婚,朱丽叶开始与封建势力正面的冲突,爱情给予她巨大力量和智慧,她毫不畏惧,毫不迟疑地违抗父命,果断地拒绝与帕里斯结婚。她理智、沉着地应战,先是借口表兄暴死,悲伤使她不能结婚;尔后又借口去忏悔,最后得到神父的再次帮助,吞服安眠药,假装死亡,取得胜利。然而,这种胜利只是暂时性的,无论她怎样地充满理智与智慧,封建势力都不会让它得到真正的幸福。正如罗密欧在临死前意识到的那样,他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家族,而是这“万恶世纪”,是充满了腐朽意识、充满了偏见的封建社会。

2.2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引起的主人公的道德冲突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同时扮演多种不同的社会角色,继而也会面临道德选择的多重标准和要求。人们会经常由于要遵守道德体系中某一准则和要求,无形中触犯和违背了另一种准则和要求,导致了道德冲突的种种局面和情形。显然,同一道德体系下的不同道德要求都有其自身的道德价值,道德冲突其实就是一种利益的选择和判断,体现出的实则是大与小、重与轻、缓与急、高层次要求和低层次要求之间的矛盾。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封建世仇的代表是双方的家族。两位主人公均出生于意大利维罗纳城的两个名门望族;不论是凯普莱特,还是蒙太古家庭,都不会允许自己的子女追求婚姻自由。而且,这两个富有的贵族凯普莱特与蒙太古家族,很久以来就有世仇,两家结怨多年,互相争斗,视对方为仇敌;在街上偶然相遇尚且会引起械斗,更别说是容忍自己的后代之间发生真挚的爱情了。可以说,他们的家族矛盾时刻处在一种水火不容的爆发边缘。两位主人公遇到的第二个道德上的冲突实质就是维护家族的尊严与追求爱情的道德上的冲突。这一对封建家族仇恨的牺牲品在追求爱情生活的道路上,不仅受困于腐朽的封建伦理道德,而且也遇到了来自家庭内部的压迫。在这部作品中,不论是罗密欧还是朱丽叶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内心始终充满了是维护家族尊严还是追求爱情生活的矛盾和斗争。

男主人公罗密欧不同于一般的贵族青年,他真挚、多情,对封建家族的世仇的态度是冷淡的,也是理智的。他无视家族仇恨,勇敢地参加凯普莱特家的舞会,与朱丽叶相遇后,被朱丽叶的美貌深深地打动,认为朱丽叶像是“天上的明珠降落人间”,“火炬远不及她的光明”,真诚地爱上了朱丽叶。当他知道自己无意中爱上了他的仇人,这件事让他很苦恼。而苦恼的原因,也正是因为两个家族之间存在着的难以化解的恩恩怨怨。在维护家族与追求爱情两者的冲突中,他选择了追求爱情。当他面对被放逐的命运时,他的内心再一次面临冲突,不愿忍受孤独更不愿意离开心爱的人,他觉得被放逐比死刑更可怕。当他获悉朱丽叶已死,他虽然立刻购买毒药前往朱丽叶的墓地,并决心服毒自杀,但在他l临死前却说,“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了这一杯!’这是罗密欧内心世界的真实独白,表达了他反对封建传统、捍卫爱情权利的意志与决心。这一次,罗密欧遇到了生与死的冲突,虽然为了爱情,他义无返顾,但他追求的是一种纯真的爱情、美好的生活,而不是看到心爱的人离开人世。他多么希望与自己心爱的人过一种幸福的生活啊!但不论他怎样地挣扎,却一步步离他心中的幸福生活越越远,他痛恨,“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但,为了心中的爱情,“了这一杯”。

女主人公朱丽叶在父母眼里是个循规蹈矩的姑娘,被捧之为掌上明珠。但是在假面舞会上遇到罗密欧后,顿时便一见钟情。在和罗密欧相爱的过程中,她也是充满了内心的矛盾与斗争,面临着种种道德冲突。初次见到罗密欧就深深地爱上了他,但他却是自己的家族世仇蒙太古的公子,是维护由封建偏见铸成的家族尊严,还是冲破偏见追求真正的爱情,这不能不引起朱丽叶思想上的矛盾和斗争。她充满柔情地呼唤着罗密欧,“罗密欧啊,罗密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菜特了。”作者在这里真实地描绘出了朱丽叶的内心世界的矛盾。当罗密欧不得已刺死了寻衅的提伯尔特,将要被放逐时,朱丽叶的内心又面临着第二次的矛盾和斗争,一方面是自己的表兄被杀,另一方面“凶手”正是自己的爱人;前者代表旧的生活,后者代表新的生活,在“新”与“旧”之间,朱丽叶再次陷入了痛苦和迷惘。在罗密欧被放逐的日子里,父亲逼迫她嫁给亲王的亲戚伯爵帕里斯.朱丽叶的内心又再次充满了矛盾与斗争;是屈从于父母之命,像封建道德所要求的那样,做个百依百顺的好女儿、好妻子呢,还是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维护自己争取幸福的权利呢?朱丽叶这种内心的矛盾与斗争,实际上仍然是新旧两种道德之间的斗争和冲突的反映。这种内心的矛盾与冲突,细致地刻画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面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矛盾与冲突,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朱丽叶。

在整部作品之中,两位主人公始终充满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他们在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幸福的道路上,展现出了新时代的人文气息和抗争精神;他们的爱轰轰烈烈、坚贞不屈,他们以自己短暂却又气势磅礴的一生诠释了爱情的真谛和崇高的人生信仰与追求,谱写了一曲激情洋溢的青春之歌。

3结语

罗密欧与朱丽叶简介【第四篇】

了解和掌握文艺复兴的扩展,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文学巨匠的成就,近代科学的奠基,“天文学革命”,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伽利略对天文学的贡献,布鲁诺关于宇宙无限的理论,开普勒,哈维探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在欧洲各国的扩展和延伸到近代科学领域,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全貌,更加深刻地领会文艺复兴运动地性质及其影响。

通过学习近代科学的奠基者,使学生认识到:新天文学的确立过程,说明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反对封建神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知识必然战胜愚昧,科学真理必然战胜封建迷信。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战胜愚昧,科学真理战胜封建迷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教学建议

重点分析:

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是重点。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很快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这就使得文艺复兴运动在深刻性、广泛性等多方面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都有明确的提高,这就使得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发展成为波及整个欧洲、影响遍及世界的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以更加汹涌澎湃的怒潮冲击着封建神学,给封建制度以更为有力的打击。

难点分析:

近代科学的奠基者是难点。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不但很快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而且还冲击着其他领域尤其是近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学生由于思维水平问题还一时间难于理解,需要教师的点播。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向广度方面发展,二是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向深度方面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教师首先提问学生,为什么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会很快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介绍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文学巨匠的主要作品及其作品的主要内容。重点强调以下内容:①拉伯雷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巨人传》以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君主巨人的形象,歌颂“人”的力量。还通过幽默滑稽的故事大胆地嘲笑了僧侣的无知,激烈抨击教会的罪恶,成为批判性和讽刺性极强的文学作品。②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堂吉诃德》通过堂吉诃德的悲剧,歌颂了西班牙人民渴望自由、追求真理、反抗压迫的崇高品质,否定了封建制度,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③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诗人、剧作家,是古往今来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后期创作的四大悲剧,代表了其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剧中主人公的性格被注入了人文主义的理想,他们的悲剧结局,说明恶势力的强大和人文主义的软弱,他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鲜明的舞台形象,广泛深刻地描写,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

难点突破方案:

关于“近代科学的奠基者”,教师首先提问学生,为什么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会从文学和美术领域迅速波及到自然科学领域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做补充说明。然后依次简单介绍“天文学革命”中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伽利略对天文学的贡献,布鲁诺关于宇宙无限的理论和开普勒的成就(行星运动三定律)。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列表整理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表格如下: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

难点:近代科学的奠基者

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②电教手段应用: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何时何地?其主要思潮是什么?

导入新课。

一、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15~16世纪)

关于“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会很快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学生回答后,教师做出补充说明。

关于“法国作家拉伯雷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成就”,按照教材简单讲解,可以参考“扩展资料”部分相应内容。

关于“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教师要做重点讲解。可以让学生看教材中的小字部分中关于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和悲剧作品《哈姆雷特》的介绍,提问学生,这两部风格迥然不同的作品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回答后,教师做出补充说明。

关于“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教师按照教材讲解。

二、近代科学的奠基者

关于“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自然科学领域”,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会从文学和美术领域迅速波及到自然科学领域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说明。

关于“天文学革命”,教师首先提问学生,自然科学领域的变化,为什么会首先从“天文学革命”开始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说明,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神学赖以存在的根基彻底戳穿了天主教会的反科学、反人性的本质。

关于“哥白尼的、伽利略、布鲁诺和开普勒的科学成就”,教师依照教材讲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发动学生讲解。

关于“医学领域的成就”,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理卫生”,让学生讲解哈维探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性。

最后,教师出示下列表格,由学生整理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成就。

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填写表格,对于相关问题的分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教师对相关材料的补充说明和表格的设置,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世界名著名作赏析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英才背出,巨星云集的时代,涌现出许多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们的思想异彩纷呈,他们的精神光芒四射,他们的作品经久不衰如陈年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甘醇味美,值得细细品味、玩赏。

建议教师在文艺复兴二课都讲完以后,组织一个阅读文艺复兴时期名著兴趣小组或开一堂名著赏析课。

1.赏析名画: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的名作。可用幻灯机或网络媒体。

2.由教师推荐名著,组织学生课余阅读,课外活动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尝试演戏剧<<威尼斯商人>>或<<罗密欧与朱丽叶>>

由教师指导,学生组织准备活动。

程序如下:

1.搜集莎士比亚剧本<<威尼斯商人>>或<<罗密欧与朱丽叶>>.

2.观看录像或演出戏剧<<威尼斯商人>>或<<罗密欧与朱丽叶>>.3.修改剧本,简化剧本。

4.选定角色,安排人物。

5.熟悉台词。

6.借服装和准备道具。

48 5364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