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中国梦征文(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放飞中国梦征文(优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放飞中国梦征文【第一篇】

青春有梦,中国有梦,谈论中国梦时的语重心长说道: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个殷切的期许让无数年轻人心潮澎湃,并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学习了的一系列讲话精神,让我对青春,对中国梦,对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多的领会与感悟。

梦想:激发动力,赋予责任

梦想是理想、是信念、是信仰,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原始蛮荒走向现代文明的动力,是每个人拼搏奋斗的精神向往和前进的方向。心中有梦,打拼才有劲,活得才出彩。青年时代是一个喜欢编织五彩梦想的时代,更要在人生的关键时刻确立远大理想。历史反复证明,一切着眼未来、奋发图强的国家和民族,都会把希望的目光投向青年;同样,一切有远大抱负、立志成才的青年,都会把一颗追逐梦想的心系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梦想意味着责任,有一份梦想就有一份责任担当。"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是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每当想起开国领袖毛泽东对青年一代说的这番话,就让人感到热血沸腾。青年是世界的主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建设这个世界,才能以无愧之心告慰先辈?梁启超先生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五四精神的灵魂。当一群青年怀揣梦想奔上街头,以赤诚之心为民族兴亡振臂呐喊的时候,他们坚信民族复兴的梦想必定会以燎原之势在中国大地上迸发、升腾。今天,我们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就是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让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理想在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得以实现,这是对先辈们最好的告慰。

梦想、理想、希望这些字眼,从来不是虚幻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蕴含于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包含在,闪耀在青年学子挑灯夜战时的灯光里,把握在扶犁稼禾粗糙而坚韧的手心里,凝结在脚手架上滚落的汗水里,回荡在钉锤叮当、机床轰鸣的交响里,绽放在最美教师扎根山区、传授智慧的三尺讲台上……把梦想化为责任的担当,平凡的坚守就化为青春的伟大。

机会:来自祖国,来自创造,来自奉献

机会,蕴含希望,预示成功,它为梦想奠基。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青年才会有机会;同样,只有我们珍惜机会又创造机会、抢抓机会又奉献机会,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强大,这就是我们当代青年应有的机会观。

机会来自强大的祖国。祖国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俗话说:"大河里有水小河里满".同样是面对金融危机,西方一些国家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而我国在过去的五年中,不仅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而且累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973亿元,新增城镇就业5870万人,其中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30万人。党和国家深深理解青年人成才的渴望和创业的艰辛,采取一系列措施为青年人创造机会,为青年一代创造着机会公平,打造着让青年施展才华、放飞梦想的平台。成长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的青年是幸运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相信始终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的党,相信无时无刻不在为创造机会而励精图治的政府,一定不会让我们青年一代"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就正如地震中受灾的同胞,他们并不孤立无援,他们的腰杆依旧坚韧挺拔,因为他们身处祖国大家庭的怀抱,手牵四面八方大爱无疆的弟兄姐妹!只要背靠强大的祖国,青春的生命里就永远充盈着成功的机会、洋溢着希望的光芒。

然而,"不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并不意味着"天上可以掉馅饼",凡事可以坐享其成。恰恰相反,机会永远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属于那些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属于那些热爱祖国、肯于奉献的人。把握机会、用好机会要靠祖国、靠社会,但归根结底要靠我们自己。

正因为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们要刻苦学习、增长才干。青年时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要通过刻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有充分的能力去化机会的偶然为成功的必然。不抱怨学业"压力山大",而要把学习作为乐趣,作为创造美好未来的资本;不迷恋"网游",而要惜时如金、珍惜青春、珍惜生命,把"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墙头自励化为遨游知识海洋、投身建设实践的动力。在知识和实践的砥砺中,你会找到一个更加强大的自我, 你会获得更多机会的垂青。

正因为机会属于热爱祖国、肯于奉献的人,所以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把个人的机会与祖国、与社会、与他人的发展机会紧密联结在一起。机会靠争、靠抢,也靠奉献、靠给予。生长在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绝不能把个人的机会和机遇、梦想和成功、利益和幸福建筑在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基础之上,建筑在剥夺他人机会的基础上,而应建立在诚信友善、团结互助、忘我奉献的价值追求之上,建立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上。"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爱祖国、爱人民、爱他人,就是爱自己;对别人给机会、行方便,就是给自己以更广阔的空间。只有树立和践行这样的机会观,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才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奋斗:让追梦的青春流光溢彩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只有用奋斗铸就的人生才是无怨无悔的人生,用汗水浇灌的青春才是最亮丽的青春。"五四"时期的一代青年用青春和热血,创建了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为中华民族赢得无上荣光;当代青年也一定能够成为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先锋,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去圆民族复兴的梦想,为青年一代,也为祖国、民族和人民赢得更大光荣。

要奋斗,就要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走与劳动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自"五四"以来,一切有抱负、有成就的青年无不"脱去长衫",走上了与工农群众、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没有这种结合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劳动教我们热爱人民、踏实坚韧、懂得珍惜。青年人要自觉地树立"劳动的青春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去成就梦想、造福人民。

要奋斗,就要肯于吃苦、顽强拼搏。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忧劳而兴国,逸豫必亡身,沉湎幻想、怨天尤人、贪图安逸、拈轻怕重、游手好闲,只会葬送青春、暗淡生命。正如一首歌里唱道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一切有志青年都应"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以脚踏实地、只争朝夕、顽强奋斗的精神打拼事业,于"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

要奋斗,就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古代思想家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把身边的小事、易事做好,才能成就大事、难事。不扫一屋,安能扫天下?不务实际、好高骛远、好大喜功,找工作挑肥拣瘦,下基层又怕吃苦,分内的事得过且过,甚至凡事都指望别人代劳,永远成就不了大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支援芦山抗震救灾的所有中华儿女口中,我们听到最多的谦词就是"绵薄之力".然而,正是这一股股来自大江南北的"绵薄之力",汇集成重建家园的强大力量。只要我们坚持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做"微公益"、行"微善举"、表"微心愿"、尽"微力量"做起,就一定能用一股股细小的"绵薄之力"凝聚成磅礴的中国力量,用一个个"小小愿望"的实现,累积出"中国梦"的高楼大厦。

生长在我们伟大时代、备受祖国和人民信任和期待的青年一代,只有用勤劳的双手去开拓一条通往梦想的路,让奋斗的足迹化为青春时代永恒的印记,当我们白发苍苍、回首往事时,才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只有这样,青春的荣光才不仅仅是个人的荣光,而是时代和人民的骄傲。

管理工程学院

0514132班

放飞中国梦征文【第二篇】

[关键词]《春之雪》;蝴蝶;死亡;灵魂;转世

影片《春之雪》,改自三岛由纪夫的文学巅峰之作《丰饶之海》的第一卷《春之雪》,描述的是明治末至大正时期的侯爵家之子松枝清显与伯爵家千金绫仓聪子之间的禁忌之恋的凄美故事。三岛的这部被川端康成誉为“现代版的源氏物语”的王朝式恋爱文学作品,被导演行定勋在银幕上将作品中的唯美与浪漫渲染到极致,通过台湾著名摄影师李屏宾的镜头,为观众慢慢展开了一幅弥漫着死亡之美、梦幻之美、古典浪漫之美的画卷。

电影在某些情节上按照导演自己的美学理念和艺术风格对原作进行了改编。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加入了“蝴蝶”这一元素,使之成为解读电影《春之雪》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密码。影片中蝴蝶作为一根主线贯穿故事情节的始末,开篇赏红叶时,发现了蝴蝶的尸体,接着开始出现清显的梦中蝴蝶,末尾处断翅的蝴蝶复活重生,从《梦日记》中飞出,与另一只蝴蝶相遇在瀑布下,一起在花间起舞。由此可以说电影《春之雪》是行定勋演绎的一场亦真亦幻的蝴蝶梦。

电影中的蝴蝶意象呈现了多个层次的含义:死亡、灵魂、梦境、转世重生等。

一、蝴蝶――死亡的象征

三岛由纪夫的文学作品一贯推崇死亡之美,因此影片从开篇到结尾处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蝴蝶出现的四个场景,皆与死亡相伴。

第一场景:聪子在松枝家的园林里采花时发现了蝴蝶的尸体,第二场景:清显晚上做的关于蝴蝶的梦,梦中一只蝴蝶从棺木中飞出,被清显三两下抓住,这时看见了躺在棺木中的聪子。清显从梦中惊醒时,惊异地发现手中紧紧攥着梦中的蝴蝶。第三场景:预示着故事的结局――清显的死亡的梦,梦中蝴蝶又一次从聪子的棺木中飞出,再看时,躺在棺中的人却变成了自己。第四场景:影片的末尾,清显死后,断翅的蝴蝶尸体从放在青石上的《梦日记》中飞出,复活重生与另一只蝴蝶在瀑布下会合,一起在花间起舞。

蝴蝶的尸体,梦境中蝴蝶从棺木中飞出,死后化蝶,以上这四个场景中蝴蝶与死亡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在影片中蝴蝶首先象征着死亡。

蝴蝶之象征死亡,源于蝴蝶的变态现象,即人们从蝴蝶的羽化和变态所引发的联想,因此蝴蝶的死亡意象在东西方文化中有着共通的特征。例如在希腊文化中蝴蝶的幼虫喻示着现世的人的肉体,蛹代表死亡,羽化成蝶则是死后灵魂的升华;在基督教寓言中毛虫、蛹、蝴蝶也分别象征生命、死亡和复活。蝴蝶的生命历程本身就是一个由生到死,再由死而复生的过程。对蝴蝶而言,蛹的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种生的开始,人们在蝴蝶的蜕变过程中找到了死而复生的观念的某种契合点。

同样在日本文化中蝴蝶的死亡象征也是以蝴蝶的生态特点加上日本固有的神灵信仰为认识本源的。日本镰仓时代的史籍《吾妻镜》及江户时代的《江户编年事典》中都记载过蝴蝶成群飞舞的异象。明治时期的小泉八云也研究过关于蝴蝶的日本独特信仰,据史书记载说平将门在准备叛乱时,京都城中聚集了成千上万的蝴蝶,这种战乱前出现的成群的蝴蝶,便是一种死亡的征兆。

蝴蝶通常用来比喻美的事物,用蝴蝶来象征死亡,也符合日本民族的审美文化心理。自然环境的变化无常造就了日本民族带有悲剧气质的宿命观,外来文化的渗透,尤其是禅宗思想也给日本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禅宗认为“生为梦幻,死为常住”,这种思想影响下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诸行无常”“以死为生”“以死为美”的死亡哲学和审美意识。特别是日本平安朝文学的“物哀”理念,代表了日本美学的源流。即追求“瞬间美”,如樱花速开速落,纷纷飘散时才是美的极致,死的榜样,死是最高的艺术,也是美的一种表现。

死亡之美更是三岛作品的永恒主题,死亡意识贯穿着三岛全部的创作生涯,死亡之美成为三岛美学世界的极致。而蝴蝶的生命美丽而短暂,纤细而脆弱,轻轻一抓,就能将其捏碎,因此蝴蝶象征生命无常的死亡之美。在《春之雪》的结局里,清显的死和聪子的出家,一个是肉体上的死亡,一个是精神上的死亡,导演用双双化蝶的手法来表现三岛作品中弥漫的死亡之美。

二、蝴蝶――梦中的灵魂

影片中蝴蝶几次出现在清显的梦中,梦中惊醒后,手里依然握着梦中的蝴蝶尸体。蝴蝶成为连接梦境与现实的纽带,模糊了现实与梦境、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在主人公清显的梦中,蝴蝶象征着人的灵魂。这种含义在原作中也有体现。小说《春之雪》第五章中有一段关于庆祝清显15岁“御立待”时的蝴蝶的描写,清显将月亮比喻成金色的蝴蝶,被自己的灵魂的捕虫网所捕获,但又担心捕虫网网眼太大,捕捉到的蝴蝶会再一次飞走。这只蝴蝶就被他看作是聪子的灵魂,对于聪子,自己始终都怀有惧怕和不安的心理,并被这一不安折磨着。电影中从棺木中飞出的蝴蝶象征着清显的灵魂试图摆脱躯体的束缚,向往自由。

蝴蝶作为灵魂的意象更早见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庄周梦蝶”的故事突出表达了蝴蝶的灵魂象征意义。“庄周梦蝶”作为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其主旨是庄子的“自我融化于外物而随物迁流”的”齐物论”的观点,喻意人的灵魂“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 象征着在梦中实现了对象化的自由。但是代表中国文化的“庄周梦蝶”也可喻意梦一般的虚幻人生。做梦与醒觉原本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精神状态,梦中所见为幻,醒觉所见为实。但庄子蝴蝶梦中周蝶之间的界限可以打通、消解,一会儿栩栩然“不知周也”,一会儿“蘧蘧然周也”。庄周到底是梦是觉,并无客观的界限,现实与梦境、真实与虚幻界限不明,模糊不清。

这种象征梦幻人生的“庄周梦蝶”的思想对日本文化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很多的日本的文学作品中,人们从蝴蝶这种生命短暂的美丽物种身上,联想到生命的无常与虚幻的梦境。如与谢芜村的名句:

にとまりて眠る胡蝶かな

夏日飞舞于花丛中的蝴蝶,倦了停落在寺院的古钟上,安然睡着了。这首俳句中,蝴蝶柔弱的生命,与大钟象征的永久、庄严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知钟敲响时,蝴蝶将是怎样的命运?这首俳句暗喻人生如同一场蝴蝶梦,体现了禅宗的生死观、无常观,也包含了庄子生死物化的意境。

同样在电影中梦中的蝴蝶也可以理解为清显的灵魂在梦中物化的结果,现实与梦境的暧昧之处,灵魂化为蝴蝶,使之可以脱离肉体,拥有不受陈规戒律的约束和压抑的自由,在超自然界中飞翔。整部影片充满了“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的东方美学意境,生与死都不是终极,不过是从一个梦境走进另一个梦境。

三、蝴蝶――转世的精灵

影片中最后的场景是清显死在返程的火车上,一块青石上放着清显的《梦日记》,书页被风轻轻地翻动,夹在其中的断翅的蝴蝶忽然恢复了生命,飞到了瀑布下、与另一只蝴蝶会合,一起翩跹起舞。蝴蝶的死而复生象征着灵魂的转世,一对蝴蝶的出现又代表了爱情的幸福结局。行定导演以化蝶的形式来处理影片的结尾,不仅起到与影片开头的蝴蝶梦前后响应的效果,也使影片的感情基调在悲情之上更增添了一种浪漫。

影片的结尾借用了“梁祝化蝶”的故事。蝴蝶代表的唯美的爱情,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化蝶既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又蕴藏着对自由和理想的美好憧憬。因此中国的“化蝶”文化着重表现的是一种爱情的升华。爱情悲剧并没有以生命的死亡为最后结局,而是以另一种生命的开始,生命的升华――“化蝶”来呈现。

而《春之雪》影片结尾处的化蝶较之象征爱情,更是一种生死轮回观念的体现。影片中清显在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我们还会再见的,在瀑布下”,这句话中隐喻着转世重生的概念。在小说原作中清显说的这句话原本是一个伏笔,暗示在《丰饶之海》第二卷――《奔马》中,本多在三光瀑布下遇见了由清显转世的饭沼勋的情节。小说《丰饶之海》的主题――梦与转世,是通过《春之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四卷的主人公来演绎的生死轮回的四重人生,构成一个生死循环的世界,“以无止境的生与死来说明五衰、重复转世,天人也是不可避免的,并以梦维系四个转世。”①而电影《春之雪》作为独立的作品,结尾处选择用“化蝶”的形式来来表现生死轮回的主题,隐喻清显的转世重生,与聪子灵魂的蝴蝶在瀑布下相遇,现世无法成就的爱情,通过化蝶重生而达到永恒。

日本文化中的转世主要意义在于死而复生,之所以视死亡为美,是因为死是生的延续。日本文艺评论家古贺江春说:“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这是一种植根于日本民族文化的生死观,生与死在日本文化里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死不是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状态,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和升华。因此影片中用蝴蝶来象征转世更接近于日本文化的生死观。

四、结语

影片中蝴蝶作为一个重要文化元素,贯穿情节的始末,蝴蝶的梦境以及结尾部分的化蝶都是小说原作中没有出现情节,是导演的自主创作,除了为电影增添了唯美的浪漫色彩以外,也突出地表达了导演个人对三岛由纪夫文学作品审美取向及对生死轮回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诠释。行定勋长期与著名导演岩井俊二合作,以副导演的身份协助其拍摄《情书》《四月物语》《燕尾蝶》等作品,深受其影响,影片中的断翅的蝴蝶的灵感大概就是来自于《燕尾蝶》中情节。一只燕尾蝶在狭小的厕所空间里,拼命挣扎;就要飞出去时,被突然关上的窗户碾断了姻膀,美丽的生命戛然而止。在《春之雪》中导演用断翅的蝴蝶为影片定下了哀婉的基调,也为悲剧的结局作了预先的注脚,但又在结尾处使蝴蝶获得重生。行定勋利用电影这一媒体手段,在充满极致美感的镜头语言里,演绎了蝴蝶梦版的《春之雪》,实现了纯爱和唯美的巧妙融合,也使三岛由纪夫的终极美学追求――对死亡之美的顶礼膜拜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完美展现。

注释:

① 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5页。

[参考文献]

[1] [日]三由夫。春の雪――の海・第一[M].京都:新潮文,2006.

[2] 古谷隆一。蝶雨・蝶合[J].信州昆虫料,2012(09).

[3] 马兴国。徘句与禅文化[J].日本研究,1996(01).

[4] 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刘文英。庄子蝴蝶梦的新解读[J].文史哲,2003(05).

[6] 王佳宝。蝴蝶意象与中华民族审美文化心理[J].云南电大学报,2009(06).

[7] 丁跃斌。死亡之旅――从《丰饶之海》四部曲看三岛由纪夫的死亡意识[J].学理论,2010(12).

放飞中国梦征文【第三篇】

[关键词] 原型;飞天;性爱;潜意识

Abstract:Manyflying images ,like Chang’e and Gaotang are described in Chinese myths and legends. Human beings, since ancient times, have been keen on creating flying images, which not only reflects the human appetency of self-entertainment and the subconscious catharsis of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of sex, but also reflects the ancient women’sdesirefor freedom as a vulnerable group. Now people, with the returning of flying prototype, have gradually started using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to explore the universe, which our forefathers probably did not expect their offspring could fly into the space so far.

Key words: prototype; flying to the sky; sex of love;subconscious

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民间传说等的奇幻意象往往都是来源于潜意识。讲出这些故事的人往往并没意识到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蕴含了什么象征意义。所以我们也完全可以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当做梦看待,像释梦一样解释它们。因为它们和梦一样,都是潜意识的作品。神话是人类创造的最早的文学作品。“原始人”不会写字,所以他们传达幻想只好不用文字而是用符号、图画!例如,原始人想说:“这个人勇猛威严如同狮子”,可是他不会写字,也不会说话,于是他就画出一个人面狮身的人来。金字塔前的人面狮身像就是这样创造的。梦里的形象也是这样创造的。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梦想像鸟一样地翱翔天空。对巴比伦人来说,梦见自己飞天的人,如果贫穷便会得到财富;如果是囚犯便会自由;如果生病便会痊愈。小亚细亚里底亚古国的预言家阿泰密朵鲁斯—达尔狄安诺斯(Artemidorus Daldianus)曾说,飞行的梦使做梦者有超越他人的感觉,而且会得到幸福与财富[1]。这就涉及一个原型的问题,原型(archetypos)一词由希腊文arche(最初的、原始的)和typos(形式)组成。原型在古希腊起初指模子或人工制品的最初形式,印刷术发明后指排版用的字模(后来的铅字),属实用范畴的词语。柏拉图用此词于哲学,他从唯心主义出发使用它,来指事物的理念本源。他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理念世界中的原型创造出来的。这个概念经过荣格的重新阐释而被广泛运用。荣格在《集体无意识的概念》一文中对原型做了详细的解说。与集体无意识的思想不可分割的原型概念指的是心理中明确的形式的存在,它们总是到处寻求表现。神话学研究称之为‘母题’,是人类“本能自身的无意识形象”和“本能行为的模式”。人类的精神活动是一个延续的过程,那些曾经重复无数次的典型经验浓缩成文化的内涵,将不同时代人类的共同体验贯穿起来,是人类心灵的共同呼声。

一、飞天原型的形成

在永恒的宇宙背景中,任何生命个体都有如微尘,对自身的生死命运难以掌握。但人渴望飞翔,以超越有限的肉体生命。飞天便成了人类不懈的追求。飞天的神话在各民族中广为流传,飞天原型体现了远古民族向往蓝天而又祈求生命达到永恒的愿望。

飞天是印度神话中的女神,在佛经里飞天被称为天乐神,她们能歌善舞,美丽动人,给人间带来幸福和吉祥。随着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飞天由原来的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的飞仙。嫦娥则在《淮南子览冥训》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后经世人审美演绎成嫦娥在后羿恶徒抢灵药的危急之时,吞下灵药,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高唐神女见于宋玉的《神女赋》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曰:“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王曰:“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从这些飞天形象产生的缘由,我们或许可以作如下几个猜测。

首先,体现了人类娱乐自我的欲望。我们分别来看一下三个形象:飞天在敦煌壁画中的形象是娱乐众生的乐神。中国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不是一位神,她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二者原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在神话传说中,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众神中的两位天神[2];嫦娥是月神仙子在月宫中翩翩起舞慰藉黑夜中寂寞的众生。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像嫦娥那样孤独寂寞的长生,是对生命的折磨和摧残;高唐神女则更是美的化身,朝云暮雨,来无影去无踪。高唐神女与楚王的梦交有现代人所谓的性幻想的嫌疑,后世流传也算是暗合了人类对不期然美丽爱情的欲求。

其次,是人类性爱集体无意识中某些潜意识的宣泄。精神分析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秉持着他的“泛性论”观点,认为“飞行的梦有性的含义——把飞的快感与性高潮及性能力高超联系起来”[3]。这些飞天形象我们可以看做是原始人对梦的图画记录,而被后世人解读成飞天的神话。三个意象中除了飞天的形象的原型是一对夫妇,其余的两位也都是美丽的女仙子。后羿妻子嫦娥吃灵药而升天,这取自西王母的灵药。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嫦娥奔月”是嫦娥服用有催情作用的药物之后产生的幻觉,当时由于受文字表达的限制,就用图画记载这件事,以至于到后来被演绎成神话。至于让人产生性幻觉文字记载早在《淮南子》之前的文字材料中已经出现,传说西王母有瑶池一座产琼浆玉液。据《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周代已经有关于酒的记载了。至于后者春药的文字记载如现存最早、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的房中著作《杂疗方》、《养生方》,就有一类被称为“内加”和“约”的药方。“内加”为壮阳(男),“约”为壮阴(女)[4]。所以嫦娥奔月有可能是服用酒或催情药物之后出现的幻觉。而就如何论证高唐神女果真就是中国神话中的爱神这个问题,叶舒宪先生在他的著作《高唐神女与维纳斯》中回答了高唐神女就是中国的爱神,其原因“除了外在的美和性爱方面的独立自主这两个表面特征之外,她们都代表着一种超功利的性爱美学观念的发生。所谓性爱美学观念,即以审美愉悦的眼光去看性爱活动,而不考虑性爱活动的原始的功利性目的——人类个体的再生产。”[5]这样一来,我们目前就可以确定中国神话中高唐神女也与性爱的表达有关了。袁珂在他的《古神话选释炎帝诸女》中也提出高唐神女的原型当是灵芝。这一提法可谓相当奇特,但细细考察和联想也不无道理。在袁珂看来,高唐神女的神话故事糅合了《山海经》中帝女化瑶草的神话传说,神女是人们根据灵芝的一些特性以及人们服食灵芝的特有体验而塑造的形象。古人认为它是一种瑞草,服之能滋阴壮阳,延年益寿,能致幻通神,羽化成仙,能激起性欲,增进性感。这样就把灵芝与爱神的象征内涵联系到了一起。这是袁珂有关高唐神女原型的论述。高唐神女的飞天原型云雨之后虚脱升腾的幻象,以至于楚王不知道是云还是雨。

再次,体现了作为古代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寻求解放,向往自由的渴望。荣格认为受到压迫的人,被迫忍受不愉快的环境时便会在飞行的梦中,去体验他们对自由的渴望。飞天是不受束缚的神仙眷侣,给人世带来幸福吉祥。后来被佛教吸收更进一步体现出人类对歌舞升平的另一个空间的追求。嫦娥与后羿的传说中,嫦娥只不过是一个氏族英雄的妻子,且后羿是一个独断专行、拈花惹草的氏族长。据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天问》的记载:“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冯珧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浞娶纯狐,眩妻爰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后羿后来对嫦娥有不忠行为,和河伯的妻子发生暧昧关系,因而引起了嫦娥极大的不满,便离开后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宁愿选择荒凉寂寞的广寒宫,可以看出她追求自己独立自主的地位的迫切心境;楚王和高唐神女,地位极不对等,一位是尊贵的一国之君、寻花问柳的好色之徒,另一位却是乡野民间不知名的村姑、干净纯洁像云像雨,我们也不难看出为什么高唐神女来无影去无踪。

最后,隐喻了人类和死亡象征有关的一些原始体验。飞上云端,这大多是表示高傲和快乐,但是有时也可以表示死。在俗语中,“升天”不也正是死的委婉说法吗? 梦者梦到飞上云端潜意识中早已在梦想死亡。这毫不奇怪,生活得不快乐的人,常幻想用死逃避现实,甚至期望能够有一次转世。化蝶、化鸟飞走的脱离地面的行为也可以表示死亡。弗洛伊德举例说,一个小孩子梦见他的兄弟姐妹和他一起玩,突然,兄弟姐妹们都变成了蝴蝶飞走了。这就是说,这个小孩希望兄弟姐妹都死掉,以免他们与自己分享父母的爱。飞天的形象大多出现在佛教的极乐世界里,与死亡转世的世间轮回密切相关;嫦娥飞天去的月宫也是荒凉寂寞的地狱,让人不寒而栗,暗示出飞天与死亡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高唐神女幻化无形,朝云暮雨,始终是一个没站到阳光底下的阴暗的角色。

二、飞天原型的回归

20世纪以来的“神话回归”现象对影视文学有很大的影响,不少作家借助神话来叙述故事、阐释人生真理,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原型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电影蝙蝠侠、奥特曼……这些意象代表了一种超能量,他们或人或动物,寄寓着人类对头顶天空的好奇,对真、善、美的追求。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6]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它往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我们分别看看这几个形象,蝙蝠侠当他穿上蝙蝠衣的时候,他就成了罪恶的克星、正义的化身——蝙蝠侠。他高超的本领令他可以飞檐走壁,行侠仗义,维护善良市民。在影片中,有几个飞天镜头已经成了蝙蝠侠电影中的经典。蝙蝠式战斗机跃出云海后在月亮中形成的蝙蝠标记,这一镜头可以说是影片中最富魅力的场面之一;片尾蝙蝠侠站在高楼之上望着夜空中的蝙蝠标记的镜头更是使影片达到了神话般的效果。蝙蝠侠的力量在于他的奇妙飞天道具的运用。这就使得他比其他超人英雄更为真实可信,也更贴近观众。使人在明知只是一个神话式的故事时又不由得相信真有其事。《奥特曼》中,奥特曼作为宇宙警察,主要的对手为宇宙人和怪兽,借助高科技飞行战斗,具有坚强的忍耐力,成为了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

简言之,飞天原型是由思想和情感交织而成的并且反复出现的一种典型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随社会发展走向不同的形式但其原型的象征意义始终未变。

[参考文献]

[1] 李玉莲。中希女神比较谈。外国文学研究[J].2001,(3):104-109.

[2] 潘世东。多维视野下的中国希腊神话之比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s2):122-127.

[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6:310.

[4] 朱碧莲。宋玉辞赋译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74.

放飞中国梦征文【第四篇】

——赵家鑫(统计1201班)

身为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身为伟大祖国的一员,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对她的未来发展的梦想,憧憬。

何为“梦”?何为“中国梦”?主席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告诉所有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为了中国这个梦想,多少代人付出青春,付出生命,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中国梦之雏形。

唐宋时期的辉煌历程在国人心中留下了不灭的印记,那个时代用开明,自信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国度,中华民族享誉海外,多少人慕名朝拜。“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安逸的日子吞噬警觉,当人们懈怠之时,灾祸也悄然而至。清朝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利用闭关锁国政策,盲目排外,夜郎自大,不知清醒,使国家远远落后于西方。满目苍夷,民不聊生。鸦片、饥荒,侵蚀了当时几代中国人的精神与身体。原属于我们的领土,成了强盗嘴里的尖阁列岛。“七七事变”掀开了中国抗日的狂潮,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接连展开,一位位诸如刘胡兰、戚继光的革命志士,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在中华大地升起的朝阳。同时,鲁迅、郭沫若等文坛巨匠,也拿起他们特殊的武器,描绘出朝阳四周的万丈霞光。那轮血红的朝阳,最终用血染的风采消除了扼住炎黄子孙咽喉长达八年的阴霾。至此,1945年我们终于将日寇赶出了中国这块圣洁的土地。然而,百姓的苦日子还没有就此终结,在清除完外敌的威胁后,我国发动了为期四年的国共两党内部战争。不过,如果挫折不能将我们打倒,我们必将变得更加强大。1949年10月1日,这个渴望已久的日子伴随着共产党的绝对胜利终于到来了。同时,这也预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走向最光辉的黄金时代。对于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来说,他们的中国梦已经实现了。

不过,时代的不同造就了梦想的不同。我们的中国梦就此停止了吗?当然不是。中国在科学技术上进行研究的时候,进行卫星、火箭的发射,核弹的试验成功,就是那时亿万人的梦想。因为,只有拥有核弹、卫星和火箭,我们才能摘去“东亚病夫”的不堪称号,才能在世界的目光下扬眉吐气一回。

1960年2月19日,上海机电设计院自行设计制造的T—7M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试射成功,这无疑是给予了奋斗中的人民希望。新中国捷报频传,1963年,陈中伟等多名医生,完成了世界首例断手再植手术,这使千千万万不幸的人们看见了希望的曙光。紧接着的一年里,我国研制的核弹终于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又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梦想的光,终于照进了现实的窗!六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是我国科技腾飞的时代。一项又一项实验的成功,刺激着人民紧绷的神经。那时的人们,血是滚烫的、心是火热的,他们不敢松懈,怀着热忱的心一刻不停地追赶着强国的步伐。 他们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但也许在他们人生的最初,他们没有豪情壮志,没有侠肝义胆,有的只有一个小小的梦想,他们为了梦想而不断坚持、努力,最终将自己推上人生的制高点,并成就国家大爱。

如今,我们的祖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一员,小康社会也不再只是设想,那么我的中国梦又该是什么呢?

曾将,我不明白什么是青春,什么是梦想,得过且过是我的人生信条,我一度肆意地挥霍着我的青春,我不懂青春有多么珍贵。在之后的日子里我虽成长,但却发现与青春却渐行渐远……看着周边的朋友用青春为梦想而奋斗,在一次次的摔倒中爬起,在一次次的挫折中长大,为了心中的目标燃烧青春的那一刻我惊醒了,我一遍遍地问自己这些年到底错失了什么!我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中国梦,但却不知我的梦在哪里

直到那一天,在翻阅《少年中国说》时,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那一刻,我的青春开始沸腾,我的生命开始燃烧,我找到了要为之而奋斗的那个梦!我想为这个国家的未来做些什么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少年”对于有一个国家来说是中坚基石,他们是承载了国家希望的力量,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发展严重不平衡,有许多地区的孩子因经济落后,看不到未来,看不见希望,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渴望着阳光,他们对生活仍充满着无限美好的期许,他们缺的只是一个机会,看着这样的他们,我想为他们做些什么,我想用我的一生为他们的期许而努力,我无法许他们一个未来,但我想守住他们心中的那抹阳光。

我是一个普通人,我的力量微薄,我能做的只有转发一张张他们饱含泪花期盼的容颜,为他们募捐一些微薄的钱财,我还不够强大,但我会以我最诚挚的心,尽我所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在未来,我会努力让自己更加强大,守住他们最后的希望。

48 494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