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及根本原因3篇
【导言】此例“论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及根本原因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浅析巴以冲突中的民族因素1
摘 要: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之一,该问题集中体现在一系列巴以冲突重大事件之中。巴勒斯坦民族与以色列民族的矛盾是解决巴以问题的关键,巴以双方为争取自身民族利益而不断斗争,促使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同时使得中东和平进程一波三折。
关键词:巴勒斯坦问题;巴以冲突;民族主义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3-088-02
当今世界,地区性动荡时有发生,巴以冲突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冲突之一。巴以冲突的核心是领土之争,以巴勒斯坦和耶路撒冷为主要争夺对象,其中尤以耶路撒冷为焦点。对于“两个民族,两个国家”的追求,促使双方冲突不断,成为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一、巴以冲突的渊源与现状
巴勒斯坦地区位于亚洲西部,濒临红海和地中海,面积约2645平方公里,以色列民族和巴勒斯坦民族都视其为不可分割的领土。1947年,联合国通过181号决议,即《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该决议将巴勒斯坦57%的土质较好的区域划归人口比例低于三分之一的犹太人,而将33%的土质较差的区域划归比例高于三分之二的阿拉伯人。①照此决议 ,1948年以色列国宣布成立,然而这不仅遭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而且激起了阿拉伯各国人民的强烈愤慨,由此引发了双方半个多世纪冲突,不断冲击着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巴以双方不断的对抗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核心问题:
(一)巴以之间领土划分
1947年联合国的181号决议是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建国的重要依据,依照该决议以色列国于1948年建立,然而因阿拉伯人不满该决议的不公,当年即爆发了第一次阿以战争,以色列经过与巴勒斯坦及阿拉伯国家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所侵占领土超过了联合国划定的国土的4倍。事实上,联合国181号决议所划定的边界已名存实亡。以色列民族扩张主义者主张以色列应拥有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因此,巴勒斯坦人建国的领土一再被侵占,促使巴民族复国主义对以色列实施一系列反抗斗争。
(二)耶路撒冷归属问题
耶路撒冷,是中东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皆称耶路撒冷是他们“永恒的首都”。1967年,以色列占领东耶路撒冷后,单方面宣称整个耶路撒冷是其不可分割的首都。巴方则要求建立一个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领土包括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国。一座城市,同时成为两个国家的首都,世所仅见。耶路撒冷的归属去向,已成为巴以谈判中最棘手、最敏感的问题,成为巴以冲突的焦点。
(三)巴勒斯坦难民问题
巴以冲突制造了波及整个中东地区的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形成了现代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政治难民潮。巴方认为,巴勒斯坦难民具有回归原来土地的权利,认为这是其自然权利,是1948年2月联合国94号决议的要求,也是国际难民和人道法规的总原则。而以方认为,回归权只属于以色列国民,至少属于以色列国永久居民,而巴勒斯坦难民不符合条件。实际上,回归权意味着大批巴勒斯坦难民回到1948年战争爆发前的故土。由于巴勒斯坦人的人口出生率高于犹太人,以方估计,如果允许400万巴勒斯坦难民回归以色列境内,到2015年,巴勒斯坦人口就会达到700万,而届时犹太人口只有500万,以色列作为一个犹太国家特性就发生了逆转。因此,这个要求以方坚决反对。
二、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觉醒与斗争实践
巴勒斯坦民族特殊性在于民族的形成先于国家的形成。巴勒斯坦民族主义是在反对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谋求政治平等和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产生的,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实践活动,起源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奥斯曼主义。②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主要组织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该组织于1964年成立于东耶路撒冷。1969年2月,以法塔赫为代表的民族主义组织掌握了巴解的领导权,阿拉法特任执委会主席,这一切标志着巴解的新生和民族主义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建国主张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集中体现在斗争实践路线的改进。首先,1968年,通过修改《国民》,军事武装斗争成为巴勒斯坦各抵抗组织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指导方针,明确表示反对各种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方案,计划和决议。其次,1974-1988年,巴勒斯坦的斗争方式从“武装斗争方式是唯一正确方式” 转入到武装斗争和政治外交斗争并举的历史时期。战争方式的灵活多样,为最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条件。1974年,阿拉法特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中把巴勒斯坦的斗争方式形象的比喻为“一手拿来福枪,一手拿橄榄枝”。③最后,1988年以来,巴勒斯坦把和平谈判作为立国的主要方式,坚定不渝地积极推动和平进程深入发展。1988年1月,巴解组织通过《政治纲领》和《独立宣言》,与之后阿拉法特在日内瓦的声明一起共同组成了巴解组织的和平战略。这些文件首次承认了以色列的合法存在,承认了联合国181号分治决议及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标志着巴勒斯坦在战略目标和斗争方式上的重大变化。显然,巴解组织的斗争方式今后将向政治外交方式转移。
此外,巴勒斯坦还存在另一重要的政治组织哈马斯,其奋斗目标是在整个巴勒斯坦建立一个伊斯兰共和国;声称致力于消灭犹太复国主义,认为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建议、方案和国际会议均与“哈马斯”的信念相悖。④“哈马斯”等组织进行的暴力袭击事件,致使以色列多次关闭边境,西岸加沙十多万人无法去以色列工作,失去生活来源。由于巴勒斯坦和平进程的缓慢、停滞甚至倒退,加之以色列频繁的军事行动和“定点清除”政策,使巴以陷入了以暴抑暴的怪圈之中,使巴勒斯坦人对和平进程的前途失去了信心。沙龙上台后,86%巴勒斯坦人对和平进程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综上所述,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在国家构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民族主义内部的分歧对国家构建和民族和谐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消除分歧,加强团结,沿着民族主义追求的建立独立国家的目标前进,不仅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民族主义各政治组织的最高利益。
三、民族心理特征对巴以冲突的影响
错综复杂,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属于整体性民族因素。因为巴以冲突的双方都是主体民族。因此,从主体民族之间的关系来解析巴以冲突有重要意义。
从以色列方面来看,其受害者心态被完整保留下来。犹太人长期漂泊,受到对寄居国不忠诚的指责,遭受迫害,二战时期,犹太人的苦难可谓是达到了顶峰,以色列人的受害者心态是有历史渊源的。以色列建国,犹太民族仍然具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尽管以色列已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但全国上下都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安全问题一直被视为重中之重。以色列众多党派在对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战略上,在保卫民族国家利益上总能保持“高度一致”,使以色列政府高效率运转,从而在诸多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中“以少胜多”,由小国变成强国,保持对阿拉伯国家的战略优势。
从巴勒斯坦方面看,巴勒斯坦人的组织机构存在着致命缺陷,导致了巴民族在巴以冲突中常处于劣势。在争取民族解放的艰苦斗争中,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机构没有及时加强自身组织机构建设,没能十分有效地领导全民族的解放斗争。在内部不但未建立起坚定、广泛的统一战线,而且形成了巴勒斯坦政治派别繁多、主张各异,“党中有党,派中有派”的状况。不同派系之间存在严重分歧,甚至时而出现兵戎相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中没能很好的使用好军事斗争手段,没有给对手足够大致命打击,而且某些派别存在着暴力极端化的问题,这给对手造成诋毁解放斗争的口实,也造成一些负面的国际影响。
从民众意愿方面看,巴勒斯坦人民要求实现公正持久的和平,即恢复民族权利,收回(可能不是全部)被占领土,建立民族国家,有尊严的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武装力量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曾围困阿拉法特,对抵抗领导人实施“定点清除”;利用媒体对巴勒斯坦的反抗斗争进行妖魔化的宣传,称其为“恐怖主义活动”等。以色列的武力不仅没有征服巴勒斯坦,相反激起愈来愈多的反抗活动。为了争取民族权和生存权,巴勒斯坦坚持全民化的反抗斗争,甚至不惜以死相拼。巴勒斯坦虽小,但其民族解放运动的正义性与合理性是无法抹杀的。
巴以冲突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和平趋势的一个阻流,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分析,但从根本上来说,只要协调好了巴勒斯坦民族与以色列民族之间的利益问题,巴以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注释:
①彭树智。阿拉伯国家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61.
②杨辉,马学清。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起源与早期实践[J].西亚非洲,2002,(2): 44.
③杨辉。巴勒斯坦斗争方式的演变[J].西亚非洲,2004,(4):26.
④Shaul Mishal and Avraham Palestinian Hamas[J].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0:77.第2卷第3期,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3篇论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及根本原因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巴以矛盾的根本原因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2
[摘 要] 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非常复杂,本文主要阐析了巴勒斯坦的历史、犹太民族的历史(包括早期游牧史、早起建国史、流散迫害史及复国史)、中东战争史。
中东地区是当今国际关系的一个焦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又是这一地区的主要矛盾之一。以色列建国以后,巴勒斯坦地区一直处于冲突动荡之中,先后爆发了五次大规模的中东战争,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那么,导致巴以持续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呢?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仅就冲突的历史原因做一分析。
一、巴勒斯坦的历史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欧非三洲的交汇点,是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相传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就有一批从阿拉伯半岛迁来的游牧部落――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他们在这里建立了邦国,称“迦南国”,所以巴勒斯坦地区古时也称“迦南地”,“巴勒斯坦”这个名称是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开始起用的。后来腓力斯人和希伯来人相继进驻巴勒斯坦,并分别建立国家。在希伯来人统治时期巴勒斯坦曾辉煌一时。
在此以后巴勒斯坦地区一直处于周围大国的轮番占领之下,再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国家,先后受到马其顿、希腊、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奥斯曼土耳其等帝国的统治。这里的情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地原有的土著居民迦南人、腓力斯人和其他部落的居民以及希腊、罗马人的后裔,随着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的征服而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变成了说阿拉伯语和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伊斯兰教成为他们生活习俗、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甚至经济生活的准则,”在以后的一千多年中一直没有改变。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成为这里的主人。
二、犹太民族的历史
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原属闪族的一支,早期在幼发拉底河流域过着游牧生活。公元前21世纪在首领亚伯拉罕的带领下逐渐迁徙到了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1世纪时建立了以色列国,都耶路撒冷。公元前923年,这个王国分裂为两部分,北部的称为以色列王国,南部的称为犹太王国。犹太王国的人称为犹太人,后来所有的希伯来人都称为犹太人。由于两国的不断争斗,结果两败俱伤,后来均被灭亡。由于巴勒斯坦特殊的地理位置,古代犹太人屡遭流散迫害。至公元2世纪,巴勒斯坦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历史结束,犹太人在政治、经济上同巴勒斯坦基本上没有联系了。散居各地的犹太人作为“亡国奴”,在政治上没有地位,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屡遭驱逐、排斥甚至杀戮。
基于上述原因,世界上一些犹太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拯救犹太人的方法和途径,著书立说,宣传犹太复国主义,并得到了犹太大资产阶级的支持。1896年,维也纳犹太人记者、剧作家西奥多•赫茨尔发表了《犹太国》一书,介绍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形成了犹太复国主义的原始理论。在他的主持下,1897年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的代表在瑞士巴塞尔召开了首次大会,大会产生了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赫茨尔当选主席。从此犹太复国主义成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其核心内容是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
1916年英国接替土耳其将势力深入到巴勒斯坦地区,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阿瑟•詹姆斯•贝尔福致书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洛希尔,表示“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将尽其最大努力以达成此目的”,即著名的“贝尔福宣言”。在英美等国的支持和怂恿下,定居各国的犹太人纷纷来到巴勒斯坦,当时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不足两万,至以色列建国前已骤增至60多万。犹太人在巴勒斯坦以购买、抢夺等手段抢占阿拉伯人的土地,建造定居点,造成事实占领。但他们的活动并非一帆风顺,遭到了阿拉伯人的强烈反抗,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升级。
三、中东战争史
1947年,英国已无力在巴勒斯坦继续统治下去,遂将巴勒斯坦问题交联合国处理。在美国的操纵和苏联的支持下,联大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方案。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约有120万人,占总数的2/3,但“分治决议”中的巴勒斯坦国的领土面积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而且分割成互不相连的几个碎块,大部是丘陵和贫瘠地区;而犹太人只有60万,不到总数的1/3,面积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且大部分是肥沃的沿海地带。这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强烈不满。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同时也“宣布”了阿以战争的正式爆发。第二日,阿拉伯国家联盟发动了旨在消灭犹太人的圣战,决心将犹太人赶进地中海。在此以后,阿以之间又爆发了数次大规模的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包括圣城耶路撒冷在内的巴勒斯坦大部分领土。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对巴勒斯坦地区的之争,便成为巴勒斯坦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半个多世纪的战争与冲突,在付出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之后,使双方逐渐意识到谁也无法用武力消灭对方,冲突是通向和解的血门,它的最终解决只能通过政治途径。这就需要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耐心,经过艰苦的谈判,最终使巴以双方实现和解,使中东走向和平,让世界多一份安宁。
[主要参考文献]
①杨 辉《中东通史•巴勒斯坦卷》(商务印书馆 2002)
②查姆•伯曼特《犹太人》[M](上海:三联书社 1991)
③王艳雯《犹太民族的流亡及其原因分析》(《信阳师范学院报》 2002)
④解力夫《中东战争实录》(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4)
(作者单位:河南省滑县教师进修学校)
论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及根本原因3
摘 要: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巴以冲突一直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地区性热点问题。该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同时与各种民族、宗教矛盾以及国际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都密不可分。
关键词:巴以冲突;历史渊源;根本原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2 ― 0110 ― 03
一说到国际热点,人们都不由得想到巴以冲突,作为中东问题的核心,它可以说是一桩亘古未决的历史公案。《圣经》里曾将巴基斯坦描述为“流着奶和蜜的地方”,而今这个一度富饶的地区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战火硝烟。国家利益、民族恩怨、宗教矛盾、领土争端等错综复杂的问题,使得巴以冲突的成功解决绝非易事。
一、巴以冲突的基本情况回顾
据相关资料记载,早在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大通过的第181号决议,已经就巴勒斯坦分治计划问题作出了相关裁决。但这份决议明显受到大国政治的影响,诸多条款都有利于犹太人,有失偏颇。因而阿拉伯各国人都十分愤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也是极力反对,因此巴以冲突愈演愈烈,进而升级到一系列战争的爆发。
1.五次中东战争
中东地区从1948年至1982年间,先后历经了五次大规模战争,这些战争对巴以关系,甚至可以说对阿以关系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一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48年,即是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14日成立,15日,随即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通过这场战争,联合国181号决议规定的阿拉伯国家的大部分领土,都悉数被以色列占领。除此之外,以色列还强行攻占了西耶路撒冷。
1956年10月29日晚至1957年3月期间,中东地区爆发了第二次战争,即苏伊士运河战争。本场战争以在英法唆使下,以色列入侵埃及领土西奈半岛为开端,最终以以色列军队及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领土为结束。
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于1967年6月5日,即“六五战争”。本场战争以以色列向叙利亚、埃及和约旦发动了突然袭击为标志。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大获全胜,总计侵占的阿拉伯土地面积约为万平方公里,其中便包括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区以及约旦河西岸地区。
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这场战争又被称为“斋月战争”、“十月战争”或是“赎罪战争”。10月6日,在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埃及、叙利亚共同发起对以色列的进攻。三国军队交战,战况异常惨烈,叙利亚军队攻占了太比利亚湖,埃及军队也强势摧毁了“巴列夫防线”。眼看以色列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却不料在大国的干预下,本场战争只能在经历了19日浴血奋战后被迫停止。
第五次中东战争于1982年6月6日爆发,即黎巴嫩战争。本场战争的交战双方为以色列和黎巴嫩。以色列突袭黎巴嫩,占领了其南部的一条狭长地带,宽度约10至15公里。
34年间,中东地区便经历了五次战争,该地区的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巴勒斯坦也因此失去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全部领土,以色列成为战争的受益方。
2.和谈与冲突
1993年9月,在距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第一次交火45年后,双方终于达成共识,签署了奥斯陆协议,他们决定暂时停火,以和谈的方式去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但事与愿违,这场和谈历经了7年之久,双方却未能达成和平协议,最终在2000年9月以一场大规模收场。巴以双方对峙,各自受不同的利益驱使,关系并无缓和之意,反而在2002年3月后双方矛盾激化,两国又一次进入了“全面战争”的紧张局面。
从2008年至2014年,巴以双方陆续制造了三次大规模事件,分别是2008年的“铸铅行动”、2012年的“防务之柱”以及2014年的“护刃行动”(见表1),双方矛盾持续升级,局势也越来越动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二、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追溯
自古以来,战争与冲突多为领土,巴以冲突自然也不例外,实际上也是领土之争。巴以问题由来已久,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但却一直未能妥善解决。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是要追溯巴以矛盾的根源,可以从5000年前说起。
1.血缘近亲各自建国
相传,闪米特人是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的祖先,最早他们共同在中东一带生活。后来,闪米特人逐步分化成两支,即是迦南人和希伯R人。公元前3000年前后,迦南人从阿拉伯半岛迁徙至地中海东岸,建立迦南国,他们的后裔也就是现在的阿拉伯人。公元前19世纪,希伯莱人也从两河流域迁徙至地中海东岸。迦南国人感到来者不善,实际上并不欢迎希伯莱人,希伯莱人为了生存繁衍,争夺领土,与迦南国人长期兵戎相见。直到公元前11世纪,希伯莱人占据耶路撒冷,建立了属于他们的第一个国家,他们的后裔也就是现在的犹太人。
由此可以看出,阿拉伯人、犹太人都属于巴勒斯坦最早期的居民。从迁来的时间看,阿拉伯人比犹太人早两千年左右;从建国时间看,阿拉伯人比犹太人早一千年左右;从后代来看,他们二者都世代居住于此,并不断繁衍。
2.犹太复国主义影响
在希伯莱人建国之后的近百年时间里,也就是在扫罗、大卫、所罗门这三个首领的统治期间,犹太民族也曾度过了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不过好景不长,公元前9世纪前后,希伯莱王国就不断遭受外族侵略,犹太民族虽奋起抵御但仍难逃厄运。公元前928年,希伯莱王国逐渐分裂成了以色列、犹太两国。犹太民族从此经历了悲惨的命运,要么被残忍屠杀,要么被变卖为奴,一个民族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入侵,灭掉了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帝国崛起,灭掉了犹太王国。犹太民族也遭受了种族的倾覆,从此从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体民族名单中消失了。
在之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巴勒斯坦地区又涌入了希腊人、土耳其人和罗马人。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相互影响、不断同化,逐步形成共同的语言、文字,并有了共同的文化以及信仰,他们共同组成了巴勒斯坦人,成为该地区文化和历史的共同缔造者。
而犹太人在遭受灭国和灭族的摧残下,迫不得已只能四处流散到其他国家,沦落为少数民族。在与其他民族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犹太人因不愿放弃本民族信仰和习惯,不断遭受外族排挤。尽管处境艰难,但犹太民族心中的信念不灭,复国主义理想一直支撑着这个民族坚强生存。
188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犹太民族复国主义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俄国排挤犹太人的呼声高涨,他们提出:“没有祖国,犹太人永远都是外国人。”
1897年,犹太人召开了复国主义大会,会上通过了纲领作出如下规定:“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所保障的家园。”在此会议召开之后,散落在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涌入巴勒斯坦。他们一致认为,巴勒斯坦是他们的唯一的最好的去处。
大量犹太人的涌入,又一次引起了其与阿拉伯人的矛盾。1929年,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矛盾激化,在哭墙附近发生了大规模的事件,从此以后,双方的冲突就再也没有真正意义的结束过。
3.联合国介入调解
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多次爆发事件,导致中东地区的局势持续动荡,当地人民不能安居乐业。1947年11月,联合国本着和平共生和人道主义原则出面调解,并通过了一项联合国决议,该决议规定:“将巴勒斯坦划分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两个独立的国家。”
根据联合国决议规定,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有权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1948年5月,以色列宣布成立,属于犹太人的国家得以顺利实现,而属于阿拉伯人的国家,却由于国际国内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未能顺利得以建立。
对于联合国的决议,阿拉伯人明显是不服的,特别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眼看国家即将无端被分化,表示相当的愤慨。从此,巴以冲突便埋下了根深蒂固的种子,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至今,其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总计爆发了五次大规模的中东战争、七年和谈,以及近年的三次大规模。
以色列的犹太人无疑成为这些战争和冲突的受益者,犹太民族又重新回到巴勒斯坦的历史舞台。以色列建国后的不到七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几乎占领了巴勒斯坦全部领土,同时还侵占了周围的一些“阿拉伯人国家”的大片领土。中东地区人民长年饱受战乱之苦,巴勒斯坦原有的居民沦落为难民,对犹太人愈发地仇恨。但犹太人并未因此感到愧疚,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在夺回原本就属于他们的东西。
三、巴以冲突的根本原因剖析
巴以冲突之所以一直未能得到妥善的解决,一方面与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密不可分,一方面两者之间的现实利益也存在诸多瓜葛。如果说历史渊源为巴以冲突埋下了种子,那现实利益的矛盾就可以说是冲突的根本原因。
1.耶路撒冷归属不明
首先,耶路撒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从地理位置上看,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占据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从历史上看,此城于公元前3150年建立,是一座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从国际地位上看,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犹太教以及伊斯兰教的发源地,被称为“三教圣地”,享有世界著名文化、宗教古城的美誉,具有丰厚的旅游收入。基于以上三点,耶路撒冷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其次,耶路撒冷一直处于未定状态。联合国于1947年将其划为国际共管区;1949年,耶路撒冷在约旦和以色列的共同协商下,被迫划分为东西区,由两国分别控制;1950年,以色列迁都于此,并借第三次中东战争占领东区旧城,将耶路撒冷全境收入囊中;1980年,以色列立法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恒的不可分割的首都”。但事实上,国际社会一直都未承认约旦或者是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妄图独占耶路撒冷的狼子野心,也直接遭到联合国的无视,种种措施和立法均被宣布为无效。
再次,耶路撒冷涉及复杂宗教和文化问题。犹太人、阿拉伯人和穆斯林人都曾在此生活繁衍,很长一段时间内,多个民族一直处于杂居状态,他们都为创造这座城市的文明、推动这座城市的进步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三教圣地”,耶路撒冷不仅是一座城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是全世界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教徒的宗教情感的象征。各大教派之间因宗教权益所衍生出一系列争斗和冲突,使得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显得更加错综复杂。时代变迁、民族杂居,同时又夹杂着不同,因而即便联合国介入,也无法简单去界定这个城市到底归属于谁。
如此具有重要地位,归属却又一直悬而未决的城市,自然就成为了引爆巴以冲突的一个关键点。
2.犹太人定居点建拆争端
首先是定居点的建立。联合国通过有关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被划定的区域内,犹太人可自行建立定居点。有此决议作为庇护,以色列在他们占领的原属于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了数以百计的犹太人定居点,散步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蜂拥而至,如回故土。因而短时间内,在这些定居点居住的犹太人就高达几十万人。
其次是定居点对巴勒斯坦人的影响。犹太人定居点大多建在巴勒斯坦西岸,以及加沙地带,这些区域不仅拥有良好的水源、便利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是巴勒斯坦的军事要地和交通干线。以色列通过建立犹太人定居点,名正言顺地将战争掠夺的土地归为己有,同时由于这些定居点的特殊地理位置,也十分有利于以色列对阿拉伯居民的动向实行实时监控。
再次是巴勒斯坦人对定居点的不满。巴勒斯坦人认为,犹太人定居点一方面助长了以色列的嚣张气焰,给以色列政府拒绝撤军制造了口实;另一方面,犹太人定居点截断了巴勒斯坦人重要的水源和交通要塞,严重影响了巴勒斯坦人的利益。巴勒斯坦人不止一次要求拆除犹太人定居点,但却始终未能如愿。就实际情况看,犹太人定居点已存在数十年,真要拆除将会涉及到很多现实问题,比如资金来源、居民安置、抚恤和就业等问题,拆除定将引起新的社会动荡不安。
由此可,犹太人定居点也是横在巴以之间的一道硬伤,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巴勒斯坦人对犹太人的民族仇恨,使得巴以冲突一点就着。
3.巴勒斯坦难民安置分歧
首先是难民的界定。巴勒斯坦难民指的是分布在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和加沙,以及约旦河西岸一带,由于多次中东战争和冲突,背井离乡的阿拉伯人,他们原是巴勒斯坦居民。
其次是难民安置意见分歧。巴方认为,难民是由于战争造成,战争的挑起方应负最大责任,因而要求以色列负主要责任,应当给予巴勒斯坦难民相应的赔偿,并准许他们回归以色列。以方则认为,对难民的安置和赔偿需要庞大的资金,势必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因而不愿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此外,以方并不赞同让难民回归以色列,认为此举会造成“国家安全问题”。
巴勒斯坦难民的安置不仅涉及到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相处,还涉及到社会的安定和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因此以色列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相当谨慎,并在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除此之外,国际社会干预乏力,双方缺乏信任,大国势力影响等因素,都一定程度上对巴以冲突形成火上浇油之势。
放眼整个中东地区,除了巴以冲突外,还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内战等一系列新的政治事件不断涌现,为本就动荡的中东局势雪上加霜。但我们不得不清醒地看到,巴以长期持续、成因复杂,深刻地影响着阿拉伯人、犹太人和伊斯兰世界。希望双方都能珍视和平,以更好的方式去谋取共赢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李国富。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原因和前景。前线,2002,(06).
〔2〕吴友石。巴以冲突的由来与展望。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06).
〔3〕尹成法。巴以冲突原因再探。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4).
〔4〕王京烈。巴以冲突:主要影响因素及预测分析。 西亚非洲(双月刊),2003,(05).
〔5〕任忠英。巴以冲突的民族和宗教根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11).
〔6〕龚正。巴以新一轮冲突的缘由及影响。国际研究参考。2014,(08).
下一篇:实用态度是什么意思优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