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文学魅力范例(优推8篇)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水浒传的文学魅力范例(优推8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水浒传的文学魅力【第一篇】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到达文学的彼岸,欣赏文学的魅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三百篇,以《关雎》开篇。初读诗经,便是从这首《关雎》开始的。小河之中,沙洲之上,阵阵雎鸠关关和鸣之音荡起。对那求之不得的采摘荇菜的姑绿色作文网娘,他日思夜想,辗转难眠。以琴瑟、钟鼓来取悦她。此情此意,纯朴真挚,令人不得不为之动容。也让我们从平庸琐屑的世俗之中思考着现如今我们缺少的那份纯朴的情感,这是我对诗经那最初的心动。
文学的魅力,是诗三百“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初读《红楼梦》,还是因为外婆。外婆见我喜之,便将其赠与了我。那泛黄的纸页上,承载的是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是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不论是元妃省亲的奢靡,还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辛酸,抑或是黛玉葬花的哀叹,都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人说,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学更是长盛不衰,大概,就是因为它的多元性、真实性以及它带给后人的警示了吧。
文学的魅力,是《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辛酸。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第一次听到这句话还是六年级时,那时的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说,怒其不争是她对我现状最真实的写照。后来才知,这竟是出自鲁迅先生的手笔。初读《孔乙己》之时,是有些瞧不起孔乙己的。毕竟,他在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可当我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时,才发觉,这不就是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反映么?世人皆笑孔乙己,世人皆是孔乙己啊!
文学的魅力,是“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的悲哀。
流水碾过时间的长廊,往事在历史的长河中逝去中,文学,却是百年后仍然生动婉约的词章,与日月一同生生不息,从未间断。文学的千古相传,就是在于它永远吸引着众人的魅力。
水浒传的文学魅力【第二篇】
在梁山聚义的108名好汉都是被逼迫走上起义道路,这种逼迫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不甘忍受恶势力的压迫而奋起反抗,二是在起义军的逼迫下加入梁山好汉的队伍。这部小说反映了当时朝廷的迂腐,想必作者在写《水浒传》时心中充满悲愤,表达了他对朝廷的不满,才能把水浒人物刻画得如此生动,心理活动描写得如此详细,环境渲染得令人觉得身临其境吧!
我喜欢花和尚鲁智深的急中生智。他三拳打死郑屠,就在这大祸临头之际,鲁智深一面骂着:“你诈死,洒家慢慢和你理会。”一面“大踏步地”走了。假若把鲁智深换成我,我一定会傻站在原地,任别人把自己抓走的。
我也喜欢石秀敢作敢为、临危不惧的性格特征。卢俊义被绑缚法场,刽子手已举起屠刀,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前来打探消息的石秀大叫一声:“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从楼上跳下来独自劫法常而我就没有这种敢作敢为的精神。有一年我过生日,请了许多小朋友吃蛋糕,吃着吃着,妈妈突然提议让我唱首歌,我却怯怯地摇摇头,心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唱歌哪里好意思埃所以,我应该向石秀学习。
我还喜欢宋江。宋江在浔阳楼喝酒,说醉话以及在墙上题反诗,表现了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的苦痛。他是借着酒力来吐出心中的不快,也只有在这种沉醉、狂放的状态中,他才能写出如此大胆的诗。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水浒传》的确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水浒传的文学魅力【第三篇】
文学的世界花团锦簇,灿若星河。偶然之间,我在其中艰辛地翱翔,终于感受了文学的魅力。
在我读二年级的时候,爸妈工作都忙,我又是独生子女,心中那份孤独自然是无法名状了,我时常借助打打游戏消磨时光。一段时间后,在百忙之中抬起头的爸妈,终于发现老往电脑房窜的我,把我拎出来,狠狠地教训了一顿。我无语,其实,心中也很不服气。也许是发觉我内心深处那份孤独,爸妈给我买了一个大书柜,放在房间里,还有两箱儿童文学书籍。那时,我总是认为这是父母给我一个远离电脑的借口,我并没有真正地感激。
带着无奈,我开始阅读那些儿童文学书籍。后来才发现,那是我开启了自己的文学之旅,在有趣的书籍里悄悄地享受文学世界的魅力。
当我从书柜上抽出第一本书时,我并没有对它产生抵触感,而是感觉十分亲切。明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爱五彩斑斓的童话书,可我却不会对这仅有黑白两种颜色的书产生排斥。我坐到书桌前,细细品读。这本书叫做《爱的魔法》,讲的是一个家庭因爸爸的离家出走,决定领养五只狗狗和一只猫咪来填补爸爸的空缺。在这个小家庭中,心灵最纯洁的妹妹最先听到宠物们的说话,她管这叫“魔法”。后来,妈妈在发现自己怀孕并生下孩子后,也听到了宠物们的说话,爸爸也回到家中。我想,这也许是因为妈妈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最后听到宠物们说话的,是爸爸和哥哥。哥哥不理解爸爸的出走,他觉得爸爸伤害了妈妈。在后来与爸爸的交谈和相处中,他慢慢知情,慢慢释怀,学会了理解,学会了爱,找到了新的勇气。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掉了几颗金豆子。本来空旷的内心,一下子被填满了。我也明白了,一个人不管到哪个年龄,都要保持一颗充满爱与勇气的心。之后,我又把这本书重新看了一遍,心中忽然有了决定,我要主动和爸妈亲近亲近。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把书柜里的书都读完了。从最初的读故事,变成学写作技巧,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作。写完了,心中非常舒服,心情非常舒畅,阅读让我感到充实、懂事,写作让我觉得自己有了对生活有信心,对大人有了理解,对学习有了帮助,在书海中,在写作中,我深深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现在我上初中了,没有时间读长篇小说,就看杂志里的短篇小说。我看的最多是《读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尤今写的《蜘蛛的故事》,里面有一句话让我对团结协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只有集思广益、集腋成裘,才会有百川归海的大气与磅礴。
眼前一晃,我走在充满书卷清香的小径上,路边五颜六色的文学之花正开得灿烂,我如同一棵幼苗,沐浴着文学的阳光雨露,我的心敞亮着。
水浒传的文学魅力【第四篇】
多情的文字,揉碎了古今中外多少风流才子的心。如诗如画的文学,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文学给我的诱惑,却是永远永远都无法诉尽的。
历史在走,人情、风俗在变,运载、沉淀着人类起源的文学却始终如一,为我们存了一份真情、真貌,总会从我们心底泛出一种崇高,一缕温馨。或许我们无法再睹古代风光,但文学是我们与古人精神沟通的桥梁。
文学有着江南的水墨诗意,它是一盘禅寂的棋,你看得出棋子的寂寞,却参不明历史的玄机。临池翰墨,烟云舒卷,借一方灵性的水,滋养岸边蒹葭苍苍,吟咏几阙“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行。
停留的只是一瞬,回首的却是一生。
文学,犹如南京,仿佛一块碎裂的雨花石,斑斓的纹样在江水中闪烁,艳丽的有些凄美。岁月的磨洗,让天生丽质的宝石暴露出质朴的光泽。隐忍、坚韧,这是这座故都在历史的淘洗后积淀下的性格。
寻访文学的历史遗迹,摩挲刻在甲骨上的它,刻在竹简上的它,写在纸上的它,一如江水边的石头。惊涛骇浪过后,粗糙的石头变得细腻而光洁,更为坚硬的性情凝结在了内心深处不小心从手中滑落,掷地有声。
旧事遗韵在烟水中散去,文学,却是百年后仍然生动婉约的词章。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盛世也是浮世,人心太满太浮。若说美酒曾经激发我们浪漫的思想的话,文学则赎回我们一颗简单质朴清凉的现世心。
因为有了文学,才简化了我们繁琐的人生!
水浒传的文学魅力【第五篇】
红楼梦茜雪是贾府中贾宝玉还没有入住大观园就在身边服侍的一个大丫鬟,和鸳鸯、袭人、紫鹃一起进的贾府,可以说是贾府丫鬟立的元老级的人物。后来因为将宝玉的枫露茶给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吃了,被宝玉一怒之下赶出贾府。
在茜雪经过李嬷嬷的事件后,就很久没有出现在书中,出现也只是以名字一闪而过,众人会以为红楼梦茜雪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但是在《石头记》的古抄本中,茜雪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而茜雪被赶出贾府的详细信息是作者故意设计的伏笔,枫露茶这个名字和太虚幻境中的千红一窟是互相照应的,千红一窟是宝玉在神游太虚幻境的时候喝过的茶的名字,其谐音是千红一哭。而枫露茶这三个字,在后世的红学研究者中有人认为是谐“逢怒茶”的音,因为宝玉在骂茜雪摔杯子的时候是在喝了点酒之后,而李嬷嬷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吃了他的枫露茶,宝玉毕竟是公子哥,还是有点公子哥的'脾气的,生气骂人,只是比别的公子哥次数少点。所以那次宝玉气得跳起来骂茜雪,这不正赶上宝玉发怒的时候吗?所以在晴雯死后,宝玉写的悼文中提到枫露之苦,就是在为自己对茜雪的行为感到愧疚。
而在书中八十回合后贾府渐渐衰败,贾府被抄家。在后人续写的《红楼梦》中,宝玉和凤姐曾经被捕入狱,这时候出手相救的正是当年的茜雪,茜雪和红玉等人想尽方法在官府打通的关节,才和宝玉和凤姐见上一面,并最终将他们营救出来。
更为奇怪的是,茜雪被撵出后,在贾府衰败之际,茜雪还来宽慰宝玉,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故事茜雪狱神庙。
在贾府中,丫鬟被撵出去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不管是对撵人的还是被撵者。从后来的金钏被撵后就跳井自杀便可看出,因为在贾府,一等、二等的丫鬟的吃穿用度都是远高于市井之民的,每个月还有月钱可以领,这是非常非常荣耀的差事,要不然晴雯也不会死活和宝玉大闹,死也不出去了。所以茜雪被撵出后竟然很安静,后来还能出手相救,这就不得不让人思索茜雪被撵出去难道是有别的寓意?而茜雪为什么被撵也就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红楼研究课题。
并且在茜雪被撵出后,李嬷嬷仍然死性不改,又吃了宝玉的奶酪,还自己嘟囔说,别以为她不知道茜雪被撵出去的事情,这就让茜雪被撵出去又增加了不少疑团。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的手稿中对每个人物的结局都做了基本的设定,而后面的四十回合又不是真正出于曹雪芹之手,所以对于茜雪为什么会被撵出去这一问题存在很多的争议,到底就是单纯的撵出去还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各方面给出的解释很多,读者可以借鉴理解。
茜雪狱神庙是当代著名作家和红学研究的学者刘心武续写的《红楼梦》中的故事。在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合的第八回合,宝玉的一等丫鬟茜雪因为将宝玉的枫露茶私自给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吃了,惹得宝玉盛怒,将茜雪逐出贾府了。
在刘心武续写的《红楼梦》中的第一百回合,狱神庙茜雪慰情痴锦香院云儿护巧姐,茜雪这个人物再次登场,且宝玉和茜雪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当时贾府被抄家,凤姐、宝玉和戴良被关进监狱,监狱的东面就是前院北房三间相同的狱神庙,庙里供着狱神,狱神本是叫皋陶,是舜的一个大臣,画地为牢的故事说的就是他,后来狱神被奉为神,并在监狱旁边为他建立寺庙,有罪的犯人在每个月朔望之日都要去拜狱神。
当时叫宝玉在牢狱中因为心地善良,感动了牢里的犯人和看守,所以那里的人对宝玉很照顾,尽量不让他受太大的罪,后来被派去击析,当新的狱头来的时候,贾宝玉被带到狱神庙去,狱头让他拜狱神,宝玉本不信鬼神不想去,但是还是被狱头带去了,因为那里有个人在等他,那个人就是茜雪,宝玉见到茜雪的时候很吃惊啊,因为自己曾经冤枉过茜雪还将茜雪赶出贾府,心中很是愧疚。但是茜雪心中是知道宝玉的,当时只是贾母做主将自己赶出,并不是宝玉的本意,而宝玉昔日对自己的好,茜雪也都记得,所以茜雪就一边宽慰宝玉,一边让宝玉不要和自己客气,自己会尽力帮助他的,因为自己是那个新狱头的夫人。这便是茜雪狱神庙的故事。
水浒传的文学魅力【第六篇】
近一百多年,中华民族饱经风霜,经历了无数炮火的冲刷,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诠释了红色的魅力。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自此,清政府同侵略国家签订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也自那时起,众多的英雄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断抗争,将红色的鲜血撒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为呼吁变革而洒热血;孙中山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而不断奋斗,为国家安定自动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临死前,仍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愿而流芳百世。虽然他们的鲜血没有勾画出完美的画卷,但他们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彰显了红色的魅力。
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曾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哀唱这“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传唱着对日寇野蛮行为的愤怒!鲁迅目睹了、亲历了国人精神上的麻木后,弃医从戎,以笔为“匕首”、“投枪”,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铮铮傲骨振奋人心,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斗争精神!他们没有上阵杀敌,却鼓舞了一代人的斗志,坚定了人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他们的热情让星星之火有了燎原之势,红色的魅力在中华大地蔓延。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篇章。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发着千百万战士奔赴前线,奋勇杀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了中华儿女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扉!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总理,从小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富国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代代革命先辈的力量汇聚起来,就是坚如磐石的中国力量。
这些中华儿女一次次向世界宣告:中华儿女可以杀戮,但绝不会低头!中国的土地绝不会随意断送!他们的红色魅力洗涤着千万中国人的心灵。
品味红色魅力,让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传承红色魅力,让我们告慰老英雄的英灵;弘扬红色魅力,以史为鉴,时刻牢记,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少年,我们一定要发愤图强!
水浒传的文学魅力【第七篇】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在几千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民族瑰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社会的经济,阶级关系,时代,风貌,风土人情,众民心态等等,它都综合而全面地反映了。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犹如置身于五彩缤纷的画廊,走进了异域他乡,那种出众的大智大勇,至死不渝的忠诚,热情似火的浪漫,无坚不摧的友情。.。.。.情节时起时伏,曲折离奇,扣人心弦。读这样的书,确实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心灵与精神的洗涤!
文学艺术的殿堂是壮丽辉煌的,突出人们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思索与总结,经历了岁月的积淀,在今天依然耐人寻味!
水浒传的文学魅力【第八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真的勇于(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每一次领略中国文化,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是《诗经》《离骚》,或是鲁迅老舍,总让我被中国文学的质朴与现实性深深吸引。
中国文学的质朴性并不在于其语言表达,措辞文采上的平白,而是在于其内容的质朴。纵观中国文学,但凡经得起岁月考验依然为人们广泛传颂的,大多取材于生活。生活里的爱情,生活里的人际关系,生活里的美好与丑陋。就拿《诗经》来说,其中大多是取自于民间歌谣,是人们口口传唱的。面对爱情的失意,就有人吟咏出“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这样的话。好友离别多时,便有人发问“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长期军旅的生活亦使人感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些东西,都是寻常人对寻常事的感叹,再质朴不过。而堪称“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红楼梦》不亦是如此?以当时社会为原型,立足于社会现状,描摹出一个时代的画卷。这看似大手笔的鸿篇巨制,其原型也不过是人人参与其中的社会生活,而这,不都体现中国文学取材的质朴性吗?不天马行空,不胡编乱造,始于生活,终于生活。
而中国文学的质朴性也直接决定了它的现实性。文学既始于现实生活,必定回归现实。
文学可以影响读者,给人以教育,从一定程度上说,它是人性与人格最好的教科书。空白的、无力的说教,总是浪费口舌而无所得。而中国文学因其大多取材于生活的质朴性,而具有强大的教化作用。比如说,屈原的《离骚》中,你看到了一个忧国忧民却遭小人排挤的爱国志士形象,然而这位勇士就像故人,也向我们发出呼喊“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就激励着我们,只要所坚持的是高尚的事业,那么请不顾艰难险阻。而《红楼梦》中众人命运的跌宕起伏甚至潦草收场,更警醒我们在当今社会中,不要为过眼云烟所累,而要不忘初心,淡泊致远。而众多诗篇诸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官场众人应时时奉行的准则。因为中国文学所描绘的例子大多取决于生活,所以通过文字,我们可与作者甚至作者同时代的人产生共鸣,这样的共鸣,不仅为我们揭示人(了)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社会现象,还对现代人们的行为作出了正确的指导,更或多或少地满足人们对光明未来的希冀。这便是中国文学质朴性所决定的现实性。
中国文学始于生活是质朴,回归生活又是其现实意义。我相信在中国文学的滋养下,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必将茁壮成长。
得分:57分。
点评:首先,本文审题准确,作文任务完成到位。从“质朴”“现实”这两个关键词入手谈中国文学的魅力。对概念的内涵把握较好,如“质朴性”既考虑到语言表达文采方面,也考虑到其内容取材方面;“现实性”既包含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也包含对当今时代人们的影响,思考问题较为全面,有一定深度和说服力。其次,文章思路清晰,第二、四自然段分别针对中国文学的“质朴”“现实”两个特点进行论述,第三、五自然段谈到两者的联系,结构完整。第三,论据丰富具体。在论证过程中,引用名言信手拈来,可见积累之功夫;使用论据具体有力,可见阅读之深入。文章字迹工整,除了有一处错别字“勇于(士)”,有个别句子不太通顺,当然,在文采上尚有提升空间,整体而言,是1篇优秀的考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