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读书笔记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百家讲坛》读书笔记”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百家讲坛》读书笔记【第一篇】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主要讲的是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

当时汉高祖时期,皇帝李渊治国有方,当时全国上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时,李世民就起了夺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齐王开刀,他设计计谋在玄武门把太子和齐王杀了。这就是所谓的玄武门政变。为什么当时皇帝不处罚李世民呢?是因为他的声望太高了,杀了他天下就会暴乱。杀了齐王和太子后,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员大将去找皇帝要兵权。当时,皇帝和几个大臣在划船,看见一名全副武装的将士来到他的面前,就被吓着了,明白了此人的来意,但皇帝还是故作镇静地问他:你来干什么?此人就说外面有人生乱,请你把兵权交给秦王,让他来统一安排,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旁边两位大臣也帮李世民说好话,皇帝没有办法,也只有交了兵权。从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让了,因为当时兵权就等于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他篡位,有的又说是继位。史书是史书,说法归说法,我认为李世民的做法是错的。因为他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杀兄囚父。虽然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却失去了手足、父子亲情。

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栏目。从纪连海的《正说和|》到易中天的《品三国》。这几天我就关注着于丹教授的《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孔子说,一个人要有人格的尊严.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说那是一种浪费.是对人生的`浪费.试想,人家很对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负重,还在那里对他人宽容,忍让,会让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这样会让那个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百家讲坛》读书笔记【第二篇】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我们主要说说近期的钱文忠讲的《三字经》吧:

钱文忠的《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许多观念已融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历史故事来印证成长及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同时,学习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经历,才会有所成。

这就是钱文忠讲《三字经》的根本目的。

《百家讲坛》读书笔记【第三篇】

知道《百家讲坛》是因为阎崇年,听他讲《清十二帝疑案》,而后又知道了易中天、纪连海。可是因为时间,每天中午我不能看完《百家讲坛》,于是我便买书来阅读。

第一次看的是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感触最多的是皇帝不是儿戏,皇帝当的好流芳百世,皇帝当的差遗臭万年,而当的一般的则成为历史的灰尘。毫无疑问,想要做好皇帝,必要牺牲很多很多。康熙六十一年帝王生涯,除去头几年少年生活,其它大部分时间都是早晨天不亮准备早朝,晚上处理朝政到很晚,而且好不容易有闲暇时光,不是召见朝臣就是学习。说实话,这皇帝当的真累。忽然想起皇帝不也是一种职业吗?从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的思想来分析,要想皇帝这一职业敬业,那么他就要对万里江山、芸芸众生负责,若非凡人也许没人能负责的起。恍惚间明白了帝位——得即是命,不得便是幸。

接下来看的.肯定的是《易中天品三国》。这位幽默与学术集于一身的学者告诉我们太多,而他讲的三国时代正是烽烟四起,群雄割据,英雄辈出的年代。现在的我们真是恨生不逢时,否则能一统江山,开启新的历史篇章。可我说:“此言差矣,易中天告诉我们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有多么难。但我还要说,在机遇中抓住一线希望去创造事业,纵使失败也无留遗憾。就是在各种矛盾中,我读完了整本书,到那时我才明白,若非勇者,安守本分即若勇者。开创天地,三国时代已成历史,可还有一样东西并未消逝——义气。当年桃园结义,若非同日生,即是同日死,兄弟死了,刘备不惜倾国之力进攻孙权,最终病死白帝城。结义之时已成明日黄花,是照耀千古者,惟义气二字。

再读便是《于丹论语心得》,若是人生在世,总是有许多问题,总是有些不满,也许看看这本书,心里就能平静。的确,圣人之言不易懂,但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来便知道了。孔夫子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做人的境界,他在与学生们交谈的过程中告诉了人们,人在出娘胎的那一秒直到停止呼吸的那一刻都在做人。追求做人的境界,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人的境界是什么,人的最高境界在我看来便是乐业且有理想,不易怒且与邻里友好,好友且结交真正朋友,正直且为人谦虚,还有不断完善自身,直到今天依然受用。

其实看过的书还有一些,但感触不大,惟有这几本给我些感触。人是不断完善自身的,所以读《百家讲坛》让我去掉些无知,长了些见识,以后依然会读。

《百家讲坛》读书笔记【第四篇】

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原本对历史一点也不感兴趣的我,或许是受到了妈妈的影响,对《百家讲坛》这个栏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因为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桥梁……

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让我们了解了我国5千年的历史,了解了古代伟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了解了我们的为人之道、心灵之道、养身之道……

《百家讲坛》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解的《论语》、《庄子》心得了。从前,我们只是通过课本上的一些知识来粗略地了解《论语》、《庄子》,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地了解,但是通过于丹的讲解,让我更好地理解《论语》、《庄子》,也让我们从中有所反思,有所收获,更好地吸收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我们自己的能力。

就我个人而言,我十分佩服于丹教授,作为一个女性,能将《论语》、《庄子》讲解的如此透彻。她通过《庄子》的现代解读,以中国经典文化的精髓提醒观众,怎样以平和的心态和得当的处世态度追求我们的梦想;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时,怎样坦然面对;在竭力追求的过程中,怎样协调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怎样处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让人们明白奋力拼搏为了什么。

于丹对于《论语》曾发表心得说:“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读了这段心得后,我实在受益匪浅,从中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不能只局限于表面,而要更注重内在。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庄子》心得中,一个牧羊人的比喻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我现在是个学生,因此我想到了我们的班级,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才能让我们的班级进步。如果只是在学习好的同学身上下功夫,就算他们成绩再好,我们的班级也不能进步。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让我们在《百家讲坛》中尽情地畅游,细细地品味吧!

48 3268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