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汇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农村基础教育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汇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一篇】

(一)观念问题

目前,农村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核心,教育观念尚未转变。农村教育“只为升学服务”,导致大多数农村学生陷入“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

一、教育观念不正确。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在农村,不少学生家长认为,养孩子给吃给穿就行,教育是老师的事,自己没有教育的责任。

二、教育态度不明朗。许多农村家长对孩子缺少严格的要求。如今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很多长辈把孩子视为心头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他们舍不得孩子受一点苦,不能对孩子的学习提出严格的要求。作业马马虎虎的同学,懒惰不做作业的同学,其父母都是这样。他们的爱毫无原则,没有分寸,最终是害了孩子。

三、教育方法不对头。有些农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就是他唯一的希望,但是方法不对头。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单纯使用暴力,出口就骂,抬手就打,致使孩子的身心都受到了伤害。有的家长无休止地逼迫孩子学习,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取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其结果是无助又无奈。

(二) 差距问题

由于受种种因素制约和经济条件限制,城乡教育的差距在进一步加大,这主要表现为城乡孩子在享受教育资源分配和受教育条件方面的不平等。这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还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造成了城乡人才的不平等竞争,使我们的社会就业机制难显公平。

(三) 师资问题

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在农村基层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由过去的民办

教师就地转正,甚至有很多还是代课老师,许多教师没有进行过正规的教育教学培训,基础较差;还有一些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种田,没有把精力全花在教学上,有的甚至把教学当成副业,把做家务、干农活、搞其他赚钱的行当当成主业;这些老师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低下,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好教学技能与较高教学水平的名师,妨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些乡村小学只开语文、数学等主课,体育课就算开了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到校园里溜溜、玩玩,只要不打架就行。音乐、美术、品德与社会(生活)、科学等课程就只发课本给学生,很少上或者根本就不上。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师生对外界的新生事物接触少,对一些新的观念、理论、知识的接收少,导致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知识老化,教学还保持着传统、僵化的老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差。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资源分配问题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薄弱学科的教育也令人堪忧。由于历史原因,;中小学的英语、美术、音乐、体育教师90%都是非专业毕业,半路出家勉强应付教学工作,中小学学科结构的不合理给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开展素质教育带来了困难。致使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徘徊不前,难有突破性的飞跃发展。

二、教师职业倦怠。缺乏扎根山区教育的奉献的精神。当前我们师普遍感到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过大。我们曾对全镇中小学教师现状开始调研。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身体心理问题高于正常人群,教师健康亮起了“红灯”: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突出,明显高于其他成年人群;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半数以上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不少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明显。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三、新的职称评聘,给教师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之间合作力度减少,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人际关系日趋紧张复杂;而对初级职称的教师来说,升中级或高级前途渺茫,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已实施的绩效工资又让职称评聘无望或是即将离退休的教师忧心忡忡。

个别教师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缺乏激情和动力,少数教师依然存在坐一天和尚撞一天的钟的心理。和“问题学生”相比,“问题老师”的出现更令人心忧。

(五)学校管理问题

1、办学的茫然性

纵观现在的农村小学,很少有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做出如实科学的规划,某些学校即便是有规划也不过是是搁置在档案里的一纸空文,并没有很好地去执行落实。它们的价值也只是供上级检查的一张“护身符”而已。一所没有办学目标的学校犹如一艘没有舵手的航船,永远停滞不前。办学目标的模糊必然导致学校发展的茫然,也必然导致学校水平的滞后,更重要的是致学校文化的缺失,即便它有百年的建校史,在百年里也只有人来人往,却见不到学校因历史的厚重而更具文化的魅力。在这样学校里学习、工作就得不到文化的滋养、目标的激励,更不用说健康积极人格的砺炼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学校的命运就岌岌可危了。

2、制度的无效性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作为一个集体,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就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有效约束,就要避免仅凭主观意志“管人”的旧习,让制度真正成为起“组织”作用的无形“领导”。然而目前农村学校在制定和执行制度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弊病:(1)制度的制定带有主观性,学校制度多为管理者在办公室里单方操作而成,从制定的一开始就注定带有明显的等级色彩,教师作为被管理者自然就成了制度管理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心声得不到采纳。这种以“管人”为出发点的制度,等级分明,极大挫伤教师作为主人翁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这也是造成许多教师抵制学校制度的原因。(2)缺乏公平性,执行制度的往往又是管理者,对管理者的管理又是制度留下的空白,造成制度执行中的另一个不公平现象。(3)执行制度时以偏概全,缺乏整体性。学校往往热衷于抓“签到”一些显现的管理,对学校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管理制度关注甚少,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性。(4)执行过程的随意性,许多制 度长期处于“休眠”的状态,管理者处理事务时往往绕过制度自行一套。“人可

以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的无用论”极大地挫伤了制度遵守者的心。

3、评价的失衡性

评价其实是一种价值的导向,对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着催化的作用。但目前农村学校管理中的评价存在严重的。失衡:(1)评价权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我们强调每个人都拥有评价的权利,然而实际情况是:真正在评价教师并通过评价教师影响教师利益的只有少数人,他们掌握着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权,如校长或教务主任等领导。由于获得的信息不充足,或被虚假信息所影响,他们很难做出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2)评价往往是为了完成利益分配,如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等。这种以外在名利目标为导向的比较评价方式,对于同一条件下不同资历的老师也是不公平。

4、课改的误导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对于农村学校而言,这次的课程改革既是教育给农村学校的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对农村学校的一次严峻挑战。学校管理者作为新课程改革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的组织者、执行者,对新课改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实践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影响着一个学校改革的进度和深度。当前部分农村学校的管理者在对新课改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他们居高临下往往误导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实践:(1)只强调学习新课改的教育观念,忽视了理念在实践中的贯彻落实,无形中割裂了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关系,导致理念与实际的脱节现象。

(2)误认为评价学校的好坏和教师水平的高低还是要看分数,看升学率,课程改革无非是换换脑经、摆花架子走过场,一阵风的事情,因此依然是唯成绩是瞻,视考试为法宝。(3)以事务管理为主,对新课程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但在实际中对认真实施新课程行为的教师指手划脚,瞎指挥,间接阻碍了学校的改革发展。(4)认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足、设施落后、师资缺乏,墨守成规,缺少因地制宜进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对教师的有益尝试不屑一顾,致使学校新课程实施处于被动局面。

(六)移民学校

新建的移民学校投入使用,使移民学校成为我校农村完小的一个极大亮点,学校占地面积大,校舍美观、整齐、坚固耐用,但随之配套的校园美化、绿化却成为移民学校的空白,加上学校教师严重短缺,信息技术、多媒体课程无法开展,使得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开展硬件、软件相比较极不协调。

农村养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二篇】

农村养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养鹅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特色产业。但在发展养鹩业的过程中,因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综合管理技术的滞后,致使养殖户没有获得理想的'养鹅经济效益。针对农村养鹅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农村养鹅业的时策。

作 者:杨俊荣 吴军 张家勇  作者单位:杨俊荣,张家勇(江苏省泰兴市分界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泰兴,225400)

吴军(江苏省泰兴市农业局,江苏,泰兴,225400)

刊 名:畜牧与饲料科学 英文刊名: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年,卷(期): 31(3) 分类号: 关键词:养鹅   问题   对策

农村基础教育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第三篇】

摘 要 本文以贵州省福泉市黄丝镇教育资源整合现状为例,探讨当前农村基础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基础教育 教育资源 资源整合 黄丝镇

12月27日7时40分许,湖南省衡南县松江镇一辆载着20名小学生的“三轮农用校车”受浓雾影响,整车坠入河中,导致14名小学生遇难。遇难孩子大多来自该镇的东塘村。该村小学于多年前被撤销,村里孩子只能到附近的因果村上学。两村相距四五公里,当地没有配备校车,家长们因为孩子年龄小就租了一辆农用三轮车接送孩子,三轮车超载且安全系数低,最终诱发惨祸,此次车祸引发关于农村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的讨论。

农村基础教育资源整合指通过撤、并、联等多种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布和优化组合。依据社会发展实际和利用教育产业性功能,对现有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就会创出新的教育生产力。

本文以贵州省福泉市黄丝镇教育资源整合现状为例,探讨其存在的问题。

一、黄丝镇教育资源概况

黄丝镇辖4个村,55个村民组,共有4430余户万人。全镇目前共分布着1所幼儿园和9所一至六年级齐全的完小。截止20初全镇共有学生1446名 。

全镇教职工96人,小学专任教师79人中本科学历2人,专科60人,高中学历16人,高中学历以下1人;小学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8人,一级职称 58 人,二级职称3人。 二、黄丝镇教育资源整合原因第一,施行计划生育后,独生子女增多,全镇人口呈下降趋势;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工子女上学政策放宽导致许多适龄儿童转到镇上读书,农村小学服务地区的学生人口递减,学校生源减少,不少学校开班困难。第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优质资源需求提高,更多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将各校有效整合既可防止资源浪费又可实现资源优质化。

三、黄丝镇教育资源整合成效

经整合,黄丝镇原有17所学校现存9所,政府资金投入更为集中,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资源集群效益提高。学生可享受到电脑配置、英语教师配置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解决部分学生上学远难题,黄丝镇还在两所学校试行寄宿制。寄宿学生离开家庭,降低了对家长依赖,独立性增强。在校时间长,师生间交流时间增多,联系更紧密。整合使原来分散的教师资源也得到集中,现有小学教师人数增加,师资配备更完善。同时,教师增多带来了教师间良性竞争,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良性循环。

四、黄丝镇教育资源整合不足

第一,“上学远”难题未解决。学校资源整合后,被整合地区学生上学的路程均增加。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被整合地区65%的学生上学需步行30分钟以上,30%的同学甚至超过1小时。然而除了逐步建立寄宿制外,目前黄丝镇没有其他措施解决这一难题,学生上学路上的安全仍未得到保障。

第二,寄宿制度不健全。黄丝镇现有两所寄宿制学校,但寄宿制度不全,条件落后。以鱼酉中心小学为例,鱼酉小学占地3651㎡,在由老教学楼改造的1517㎡校舍中,仅有13名住校学生。因此未配置宿管,由专任教师轮班管理。学校搭建了简易食堂提供餐饮,由附近村民承包,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学生使用热水、冬天取暖等也极为不便。同时,寄宿加重了部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贫困学生辍学率增加。在鱼酉中心小学,住校学生每月需缴纳住宿费120元(包括中晚餐),每周还需早餐等费用约为20元,一年共计1600元。部分家庭难以负担这笔额外费用,最终导致学生辍学。

总体而言,寄宿制学校还存在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差,缺乏管理人员编制,教师工作量大,辍学率高等系列问题。

第三,学生心理辅导落后。低年级学生对新环境适应能力不足,容易引发系列心理问题,如:上学路途遥远带来厌学情绪,寄宿学校缺乏家庭关心与监督,放纵自己等。然而老师的注意力依旧停留在分数上,对学生的心理关注度不高,学校也未开展相关的心理疏导活动,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隐患。

五、黄丝镇教育资源整合可鉴

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呢?笔者认为: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可加强调研,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教育硬件设施要符合学校整合需求。对于寄宿制学校,要保证设施齐全、管理到位,督促学校对寄宿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此外,还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缓解目前问题:(一)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地方政府对教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经费的投入应随地方财政收入提高而增加。学校也要自谋出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团体、企业、个人捐资助学,为学校配备必需的文体活动器材和书籍,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要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面临的住宿、饮食、安全等系列问题,就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建立后的配套设施建设。上级部门对已经确定的寄宿制学校要投资建设标准化宿舍、食堂、澡堂等,配备专职炊事员、管理员,确保师生正常的教学和生活。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农村学校师资现状,首先应从数量上补充。以鼓励年轻教师扎根西部农村为主,大学生毕业实习、支教等其他方式为辅增加从教人员。其次要提高师资质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再次改善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他们长期献身农村基础教育事业。

(四)资源分配合理化。

当地政府要把义务教育均衡的工作切实纳入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当中。加大教育投入,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调整教育资源内部分配、校际分配、城乡分配、区域分配的力度和比例。有意识、有重点地将编制标准和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向寄宿制学校倾斜,扶持弱势学校。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四篇】

从我国当前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中可以看出,在农村饮水安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饮水工程建设存在重大问题

饮水工程直接关系到农村人们的生活用水安全,一直以来,虽然地方政府都在努力开展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试图帮助农村群众解决用水问题,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比如工程资金投入力度跟不上实际需求,工程很难发挥应该发挥的效果;工程建设人员技术水平不合格,工程出现质量问题;饮水工程建后管理方不明确,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出现各方互相图为责任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饮水工程虽然工作开展了,但是却无法真正保障农村人们的饮水安全。

集中供水普及并不乐观

能否集中供水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我国农村因为居民居住比较分散,集中供水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大部分地区无法实现集中供水,少数地区在积极开展尝试,却效果不理想。由于农村科技条件相对落后等原因,水质得不到有效保障,使得一些未经过加工净化的水直接流通入农民的日常生活,因而给农村人们的饮水安全造成隐患。

农民一直以来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比较低

过去农村山清水秀,但是在不断发展过程汇总,无论是人们的生活垃圾还是工业生产垃圾都越来越多,而农村当地人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存在明显缺失,没有有意识的去保护水资源,比如乱扔垃圾等行为很常见,这种日常行为直接影响到农村用水水质,加上农村科技应用水平比较低,被污染的水直接进入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造成了饮水安全问题。

饮用水质恶化严重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村生活水平提升,但是也伴随着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水的剧增,加上农业活动中排放的农药、禽畜粪便等,直接影响到地方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而直接饮用这些未经处理的已经被污染的水,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出现肠道性疾病甚至传染病。

3 如何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

做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建后管理工作

开展农村因素工程建设需要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开展工程建设,同时需要做好工程建设之后管理工作,使饮水工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按照相关规定科学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针对当前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去解决问题,比如针对资金紧缺的问题,需要加大投资的力度,做好建设资金的使用监管,确保资金用对、用到位。

根据地方具体实际情况开展建后管理工作,使农民得实惠。在饮水工程建设只是一个步骤,要想饮水工程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做好减后的管理工作,立足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根据地方居民的生活水平进行水费征收工作,加强对工程的有效管理,明确管理中每一个环节责任归属,制定好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做好农村水资源保护工作

水质污染是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最集中突出的问题,如何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资源建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明确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域。将饮用水源划分出来是为了更好的开展饮水安全保护工作,可以在水源保护区建立栏杆,严禁往保护区内排放生活垃圾或者工业垃圾。做好水源保护区保护工作,保护饮水水质,是进行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前提工作。

开展水资源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划分水源保护区域是对水源进行保护的重要一步,但是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做好平常对水资源保护的管理工作,保护好地方水资源,建立好相关的保护机制,通过告示、警示牌等方式提醒地方居民保护水资源。

从源头开展水资源保护。目前来说,会对农村水质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农村水污染问题,而治理水污染问题需要从源头抓起,严格控制污染发生量。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农村地方的生产生活特点,引入适宜的污水治理技术,实现污水进化与利用同步,同时推广科学合理的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业活动带来的水污染。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农民是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的主体,也是饮水安全管理的受益人,在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过程中有必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积极开展对农民的教育工作,让农民意识到水污染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明确饮水安全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开展水资源保护教育工作,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做好节约用水的教育,帮助农民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目前我国相关工作中还存在很多没做到位,无论是前期的饮水工程建设还是后期的饮水管理工作,都需要继续进行优化,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农村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建永,朱党生,曾肇京,等。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分区安全评价与措施[J].水资源保护,,27(1):1-5.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