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人才建设情况报告【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人才建设情况报告【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才建设情况报告【第一篇】

、中油**石化公司、中油吉化集团公司、**化纤集团公司、市中心医院等十几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工作座谈,并分别由市人事局、中小企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资委下发了调查问卷,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市现有各类人才总量为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万人、专业技术人才万人、技能人才万人,农村实用人才万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规模以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师以上技能人才等高层次人才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此次调研未含高层次党政人才)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全口径统计数据10788人,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和全市人才总数的%。其中国突7人,国贴99人、省突46人。(见附表)

从职业分布上看,教育方面占%、工程技术方面占%、卫生技术方面占%、经济方面占%、会计方面占%、科研方面占3%,其他人才占%。(见附表)

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全口径统计数据4866人,占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26%,占全市人才总数的%。(见附表)

其中,国有企业2394人(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企业高管),民营企业2472人(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及规模以下企业中副高级职称以上的经营管理人员)。

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全口径统计数据5850人,占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总数的%,占全市人才总数的%,占全市技能劳动者的%。(见附表)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非常重视,积极强化措施、创新制度,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并且打破常规,构筑域外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 “绿色通道”,营造了良好的高层次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几年来,各企事业单位人才意识显著提高。大多企事业单位都能把人才工作同单位自身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狠抓培养、引进和使用几个环节,突出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工作效能,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1.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调研中发现,多数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培养工作都比较重视,注重通过岗位锻炼和继续教育提高各类人才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促使他们向高层次方向迈进。**石化公司把人才兴企战略作为公司四大发展战略的基础战略,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举措,提出力争到20xx年培养3000名高层次专业人才。他们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积极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开办机电一体化和化学工程等专业的硕士培训班,培养公司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三年来他们选送5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培训班学习,使这些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迅速增长。他们还注重在业务实践和项目攻关中培养高层次人才,既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目的,又使公司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北华大学建立了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的学术带头人培养机制,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设立跨领域研究项目,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申报。学校为他们提供资金、设备等一切必需条件。几年来,学校共确立了350多个科研项目,提供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科研人才。学校还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化纤集团注重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专门培养。根据企业长远规划,集团近几年先后选送100余名优秀干部到青岛纺织工业大学、天津纺织工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高等院校学习。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潜能,公司还推出了创新理念,鼓励创新、宽恕失败。他们投资1600万元建立了小实验厂,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大胆进行课题实验。目前,该公司已有8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课题分别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科研奖。 [] 市中心医院在全市卫生系统实施了“学科带头人三个梯队建设标准”,从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为人才向高层次发展设计出了清晰的发展轨迹。为了促进人才成长,医院每年拿出30万元用人才培训、进修和外出考察学习。

2.加强人才引进,积极利用域外高层次人才、智力。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几年来**市许多企事业单位都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让域外高层次专业人才为我所用。**华星集团公司为引进和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在上海市成立了研发中心,吸纳了一批国内电子行业的优秀人才为本企业服务。**远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专门在北京设立了投资公司和销售总公司。这样,招聘的高级技术人员可以生活、工作在北京,为企业效力,有效解决了北方城市引人难的问题。市中心医院几年来引进十几名具有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来医院安家落户,使心内科、心外科、骨科、烧伤科、消化科等科室迅速壮大,业务技术水平迅速提升。

为了促进吸引、引进人才,磐石市出台了《关于鼓励引进人才、资金、技术的若干规定》,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政策、服务、待遇、环境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保障措施。该市设立了“一站式”人才引进窗口,实行人才引进限时办理制度。几年来,配合企业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近百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努力构建人才“高地”,吸引高层次人才进区创业发展。他们除了建立大学科技园、归国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园、民营科技园等孵化器,为高层次人才进区提供发展空间和载体外,还制定实施了许多激励举措,如给到高新区企业工作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以特殊贡献津贴;给在国外获得硕士以上学位或带国际先进科研成果进区领办、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以资金支持等。几年来,高新区吸引了近千名高层次专业人才进区工作。

针对内陆城市引才困难的实际,一些企事业单位创新观念,实施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高层次智力柔性引进办法。**石化公司通过组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高层次科研人员进站研究,提高对高、新、尖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目前几项国家863重点技术攻关项目都取得可喜成果,有的产品已经投入批量生产。中心医院规定所有的业务科室都要与国内、省内知名医院的对口科室或知名专家建立广泛的、长期的、稳定的业务协作关系,定期与他们进行沟通和联系,定期请上级医院知名专家来院进行现场手术示教、学术讲座、专题讲课、技术答疑。通过实施这样的举措,该院不仅解决了棘手的针对疑难病症和重大手术缺少专家的难题,同时智力引进带动该院一大批人才的快速成长。

3.运用科学激励手段,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在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很多企事业单位都能够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激励机制,给一流人才以一流报酬、一流待遇。**石化公司提出,让一流的人才获得一流的回报。为了激励高层次人才发挥工作效能,他们规定博士毕业的高层次人才月工资最低5000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硕士月工资最低20xx元,年收入5万元以上。此外,他们积极建立两级专家队伍。目前已经评出20余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专家,单独发放专家津贴。**永大集团为了激励高层次人才,在人才进企之初就先给买一套住宅,并根据技术水平给予7至10万的年薪。对带有成熟高科技产品的科技人员,他们还允许其以一定比例进行技术入股。一汽**轻型车厂为了抓住关键人才,经过层层选拔,确定了100名人才为企业“核心人才”,规定不管企业经济效益如何,这些人才的工资都不得少于年薪3万元。同时,厂里为了体现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价值,在企业非领导职务中建立三级主查制度,让他们分别享受厂级、处级、科级待遇。中国农科院左家特产研究所针对科研人员流失严重、现有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的实际,启动了“优秀人才工程”,提出设备、经费、待遇向高层次科研人员倾斜,实现人才、设备、经费、待遇的有机整合。他们提出,每年在研究人员中评出10名优秀人才,除奖金奖励外,在市内为每位优秀人才购置一套价值在20万元左右的住房。远东药业集团为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实施了高薪高职、技术入股、期权奖励等一系列激励制度。

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要求相比,目前**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高层次人才相对短缺。**市高层次人才数量占全市人才总量的比例偏低,尤其企业家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少。从数字上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技能人才方面也是这样。我们一直自认为技能人才资源丰富,但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仅占全市技能劳动者的%,明显低于全国4%的平均水平。

2.高层次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从结构上看,高层次人才大多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而只有一少部分在企业。据**市人事局今年开展的人才调查数据表明,**市所属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事业单位,而在企业的仅占%。(见附表)

此表由市人事局提供

企业是推进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仅有1/6在企业这种结构显然对建设创新型**极为不利。

从职业分布上看,高层次人才多分布在社会公共事业部门,就专业技术类人才来说,仅教育方面的人才就占1/3强。而在经济部门,特别是生产一线从事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人才则非常少。高层科研人才仅占高层专业技术人才的3%,占全市人才总量的%。

3.高层次人才层次和能力有待提高。我市被列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一万余人当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为1831人,仅占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17%。**市有不少大学、科研院所和吉化等中直大型企业,但院士级国家高端人才却一个也没有。**市被列为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近五千人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仅为374人,占%。严格意义上说,这些高层经营管理人才还仅仅是一个大体的人才范围和数字上的把握,即“数”的概念,而不是“质”的概念。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具有卓越企业经营管理才能和现代管理理念的企业家微乎其微。

4.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不够好,人才流失比较严重。问卷调查显示,仅有30%左右的高层次人才认为自己在单位较好地发挥了作用;而60%左右的人认为工作任务不饱合或无事可做;10%左右的人认为在单位根本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尤其严峻的是,近几年人才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市属单位流失到外地的高层次人才达220余人,其中多数是各单位的中青年骨干,包括各类专家近30人。流失的人才中,从专业分布上看,医疗卫生、中小学教育和工程技术专业流失量相对较多,分别占流失总量的50%、32%和12%。

综上,目前**市高层次人才队伍突出表现为两个问题:一个是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短缺,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短缺;另一个是即使以往认为储备比较多、目前相对占有份额比较大的人才也正变得越来越少,比如卫生类、教育类高层次人才的大量流失。

客观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弱。

人才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其开发和配置受市场经济规律影响。就人才培养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的地区,人才培养投入也就相对要少,那么产生的功效也势必要小。就人才流动来说,受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流动规律影响,在开放的环境下经济不发达地区就不易留住人才而往往要成为人才的主要流出地。显而易见,**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客观上不利于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主观方面:人才工作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突出问题。

1.全社会尊重人才、爱护人才、重用人才的观念没有牢固树立起来。调查发现,一些单位缺乏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意识,对人才重视不够,在选人、用人上感情用事多,重才、惜人、爱才不够。因不能被有效使用而导致的人才浪费问题比较突出。

2.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人才培养和使用之间脱节。一些单位虽然比较注重培养人才,但挖掘人才潜能、发挥人才长处不够,培养和使用脱节。从整个社会上看,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使用之间也缺乏有机的结合,人才培养不是针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各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来定向培养,而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几年来,我市汽车、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光电子信息、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都存在很大的高层次人才缺口。但目前没有一套针对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来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科学工作机制。

3.人才开发的意识不强,开发投入少,作用小。主要表现在基层各企事业单位人才开发意识普遍还不够强,没有树立起“人才投资为回报率最高的投资”的理念。基层企事业单位作为用人主体,在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投入很少。人才工作的投入主要靠政府投入。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上没有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的格局。

4.人才评价和激励措施不能有效落实。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意见,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部门和单位习惯于原有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式,致使一些政策措施得不到实际落实。

1.加强人才工作宣传,在全市营造人人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氛围,树立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意识。要通过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通过宣传,引导各单位树立人才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的理念和事业发展关键要靠人才的意识,把重视人才、重用人才变成一种自觉。

2.强化培养,完善结构,提升高层次人才素质。一方面要根据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定期搜集数据,了解掌握全市各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通过实施订单培训和人才培养,解决当前高层次人才缺口和人才能力、素质与现实需求不协调的问题。另一方面本着提升高层次人才层次、素质、能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实施“十百千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利用四到五年时间重点培养10名左右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培养100名左右通过自主创业、带领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年销售额过亿元或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主;培养1000名左右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学科建设,重点加强我市学科、技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依托国家、省重点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及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人才政策,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善于搞科研攻关和技术攻关的科研专家、工程技术专家。要充分利用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东北之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及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杰出青年科学研究计划”、“高等学校松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振兴**老工业基地急需人才海外培养项目”等人才培养载体,提高全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实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目标管理工程”,“十一五”期间,重点培养工、农、医、教育、文化、社科等十大类100名左右的学科带头人和附着于企业的100个左右创新团队。要全力推进新技师培养倍增计划,加快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及高新技术产业急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重点培养机械、化工、电子信息以及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到“十一五”末,全市要较“十五”新增高技能人才万人,其中培养新技师不少于5000人。要实施城镇和农村创业人才及技术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利用5年左右时间培养1000名具有一定创业精神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城镇、乡村创业“小老板”和一大批扎根农村,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实施的高层次涉农技术人才。

3.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高层次人才 “四位一体”社会化培养和多元资金投入机制。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社会化培养和多元投入机制,解决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以及人才投入资金“瓶颈”问题。建立并完善单位、个人、政府、社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人才开发上的导向作用和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方面人才培养上的资金支持、倾斜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用才和育才两个主体作用。同时让人才本身分摊培养成本,并且广泛吸收社会支持、捐助资金。

4.加强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以科学的机制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造的热情。要继续推行并完善鼓励各类人才尤其高层次人才兼职兼薪及领办、创办企业的人才政策;要建立并完善以技术或创新成果入股的相关制度;要大力倡导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鼓励企业以股权、期权奖励给有重大贡献的高层次人才;要加大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有突出贡献人才、实际应用人才、创新创造型人才的奖励力度;加大对处于爬坡阶段、攻坚阶段和起支撑作用的人才支持、扶持力度;要针对不同类别、层次人才采取不同手段,实施有效激励;要充分发挥政策杠杆、导向作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

5.完善“绿色通道”,加大急需高层次人才及智力的引进力度。要围绕全市汽车、化工等五大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原则,积极吸引海外、域外人才;要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引才引智制度,以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吸引人才;要发挥海外留学人才创业园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对域外高层次人才的吸引作用,让域外各类高层次人才、智力为我所用。

人才建设情况报告【第二篇】

最近,我们采取了统计调查、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综合分析四种方法对我县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及需求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通过调查,基本澄清了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状况的底子,我县共有各类人才20524人,占总人口的。从人才的组成来看,党政人才1240人,占6,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597人,占,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687人,占。准确掌握了今后五年全县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情况,预计到20__年人才总量可达25000人,约占总人口的5。

1、人才分布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行业分布不合理,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才10687人,但农业只有766人,工业只有362人,这与农业县的经济发展极不相匹配,我县经济发展,农业是关键,工业是重点,必须给予人才倾斜。二是行业内部人才分布不平衡,如教育系统,我县中小学教师总量基本持平,但小学、初中、高中老师分布极不合理,小学教师大量富余,高中教师急剧短缺。农业内部,人才绝大部分集中在种植业,而林业,牧业,渔业,副业的人才相对缺乏,特别是既懂企业管理,又懂法律,经贸英语、财务、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三是创新能力不强。我县专业技术人才,学历虽大多在专科以下,但专业技术人才原始学历偏低。全县各企业单位管理层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只有18人,高级职称的只有14人,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缺乏资金投入,专技人才的再教育培训是一个薄弱环节,导致专技人才知识更新不快,墨守陈规,创新能力不强,创造发明和科研成果少,不能适应形势和事业的发展需要。

2、留才机制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我县各类人才的总量虽在增加,但由于留才机制不健全,受经济利益驱动,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据统计,近5年,全县流出的专技人员有1259人,占人才总量的6,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专技人才流出786人,占具有高中级职称专技人才的21。我县流失的专技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财会、工业等行业,且大部分是具有中、高级职称,年龄在35岁至45岁之间的业务骨干。据调查,近5年内,教育系统内具有高学历、高级职称的专职教师325人已流向市内条件优越的私立学校或是在沿海就业。医疗卫生系统中,大量有一定贡献的专家和知名人士与单位脱钩,从事个体开业或是流向外地,因此流失的不仅是人才,而且还有技术,甚至是优势产业。

3、人才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当前,专业技术职称终身制还未彻底打破,专业技术职称与工资待遇还没有完全分离,评聘分开很难实施到位,职称评定与社会实际需要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一是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还停留在专家评审,总量控制的阶段,从而导致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或单位,如教育系统,仍然存在评职称论资排辈,众人过独木桥的现象,人才的社会评价机制不能真正形成。二是社会急需,群众欢迎的“土专家”、“流通经纪人”、“致富能手”不能评定职称。人为形成了这部分人才即使对社会贡献再大,永远只能当“无名英雄”或者有名无职称的劳模局面。例如:近几年防汛抗灾中技术抢险的“土专家”、“土工程”能力全社会有目共睹,有的在防汛抗灾中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立下了汗马功劳,贡献卓著,但没有1人被评定技术职称。

4、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不够完善。一方面,教育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由于人才队伍比较庞大、线多面广,有限教育培训经费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才的培训要求,使得对人才进行系统规模培训很难组织到位。另一方面,培训与使用相脱节。有一些技术人才被选任为行政管理人员就被安排到党校学习,他们与其所学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没有精力从事擅长的业务工作,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另外,尽管有一些停产企业的人才留守处理善后工作,有门路的主动外出打工经商,但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人才长期被闲置,各级职能主管部门受资金等条件限制,对他们未能组织培训,充分加以利用。

1、突出“四个尊重”原则,管好激活各类人才。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项原则,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念,管好用活各类人才。首先,牢固树立“人才盛则事业兴”、“人才是第一资源”、“选用人才是第一责任”的用人观念,建立健全“一把手”抓人才队伍建设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职责,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实行绩酬挂钩,创新人才收入分配机制。对科研成果明显,创造社会财富突出的人才,要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重奖。建议市县两级设立最高人才成果奖,市一级设奖金额为20万元左右;县一级为10万元左右,极大地激励人才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再次,建立健全拔尖人才(高级人才)末位淘汰制。对具有高级职称的专技人才以及学术技术带头人实行年度目标责任管理考核,实施末位淘汰。对工作不思进取,政绩平庸的拔尖人才,应予以批评教育,两年内业务工作无建树,影响较差者,应取消拔尖人才资格及其有关经济待遇。第四,建立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机制,改革劳动就业和职称评定制度。要逐步健全人才市场功能,彻底打破身份、年龄、行业、地域等对各类人才的限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树立不论身份、年龄怎样,只要通过劳动能创造社会财富和科研成果的人就是人才的观念,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给予他们享受评定相关职称和有关经济方面的待遇。另外,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上级主管部门应尽快制订改制企业的拔尖人才具有技术股份,机构改革中的事业单位的拔尖人才具有技术职位的文件政策,认真执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积极维护高级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合法权益。

2、建立健全以教育培训为主导的人才能力建设机制。教育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主导性内容,在人才资源开发中起关键性作用。要通过建立人才的教育培训机制,从知识有量和增量,人才数量和质量上提升人才资源素质。要探索建立“政府调控,待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培训机制,通过政府投入的增加和导向性作用,引导社会单位,个人等主体共同参加人才教育培训投资。要区别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人才特点,大力加强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建设。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人才教育模式,完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快稀缺人才、创新人才,外向型人才以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3、建立以竞争择优为主导的人才选拔机制。进一步强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人才管理机制,让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陈腐观念,树立选人注重业绩,用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等观念,进一步推行和完善人才的公开选拔和招聘,竞争上岗等制度。为各类人才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舞台。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人才的实绩考核,真正做到选准选好人才。

4、创新聚才留才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人才自主求职就业空间无限扩大,各类人才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得到大幅度地提升,无疑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聚才、留才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根据形势任务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新特点、新变化,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和创新留才、聚才之策。一是事业留人,尽量拓宽优秀人才的发展空间。党政领导,要立足现有条件,在不断改善环境条件的同时,集中精力谋求事业上的发展,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人才感到切实有所需,有所用、有所值;二是待遇留人,合理提高优秀人才的收入水平,首先,要更新观念。按照“四个尊重”原则,重奖用劳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人才,积极维护他们的知识产权,实行知识的有偿转让,让他们用知识先富起来。其次,适当提高超劳务补贴待遇,要调整完善超劳务补贴发放办法。对拔尖人才在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中的加班补贴,以及在单位上的急、难、险工作中智力的付出,应给予优裕一般工作人员的补贴。三是感情留人。积极主动为人才排忧解难。各级人才管理部门要突出以人为本,始终把关注人才的发展,挖掘人才的潜力,发挥人才的创造力,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各类人才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尽量帮助解决人才的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基本生活问题,以便留住其“心”。

人才建设情况报告【第三篇】

关于我县人才建设情况的

调查报告

昌图县政协主席李运启政委员会 李运启

一、基本情况

根据县组织部、县编委、县科技局、县人才交流中心等部门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我县党政机关公务员队伍共有2697人,科技教育卫生人才队伍18336人,私营企业技术工人队伍18460人。

按年龄结构来看,公务员队伍35岁以下513人,35岁以上2174人;科技教育卫生人才队伍35以下7739人,35岁以上10597人;民营企业队伍中35岁以下7865人,35岁以上10595人。

按学历构成划分,公务员队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180人,中专以下学历的517人;科技教育卫生人才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6260人, 中专以下学历的12076人;民营企业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582人,中专以下学历的16858人。

按职级情况看,公务员队伍中,正县级6人,副县级37人,副县级待遇13人,正科级209人,副科级702人; 科技教育卫生队伍中正高级6人,副高级820人,中级职称4404人,初级职称13456人;民营企业队伍中,技师13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984人,中级6465人,初级10877人。

我县人才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下发了《昌图县实施人才培训三大工程具体意见》、《关于在振兴昌图经济中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规定》等纲领性文件,特别是2004年以来,县委确定了"六大发展战略",明确了"人才兴业"在构建和谐昌图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速了我县人才建设的进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先后组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去大专院校进修学习;选拔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年轻干部到辽南等地交流;逐步完善我县劳动力市场,组织机关、企事业人员、社会富余人员到党校、职教中心、劳动局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中培训;为确保人才快速流动,在万顺达、亿达等十几个民营企业中开展“人才直通车”活动。几年来,我县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布局日趋合理化,人才结构不断完善,人才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人才保障工作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人才意识不强。还没有从根本上形成一种全社会由上至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有些领导干部人才意识不强,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有些领导干部过于注重政绩,重经济指标,忽视人才建设指标,不舍得花钱培养人才,甚至受经济困扰,在人才分配问题上存在着多进一个人便多一份开支的错误想法;新闻电视等媒体在舆论宣传上力度不够,导向不强等。

2、年龄结构偏大,人才队伍匮乏。公务员队伍、科技队伍中35岁以下的只占整体队伍很小的一部分比例,特别是公务员队伍和教师队伍,由于几年来政策性调整不及时,在自然减员的情况下不能及时补员,造成了公务员队伍、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适用科技人才缺乏,影响决策的科学性。比如:工业立项的测算、论证,资产的评估、置换是科学决策的基础依据,而我县苦于县内没有这方面的专家,最后只能到市里去请求下派;中法水务办公室需要一名懂外语的文秘人员,多次向社会公开招聘,至今招聘来的人员仍然不十分理想。此外技术工人缺乏,2005年3月以来,亿达公司向社会公开招聘车、钳、铆、电、焊等技术工人各四十名,到目前为止虽经多方努力仍然不能招满。

3、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据我们初步调查和掌握,近几年,全县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系统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外流有数百人。人才流失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大中院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全面推向人才市场后,因我县没有规模企业和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事业单位,用人单位和可提供的人才就业岗位比较少,同时由于实际工作和机制运行有些地方脱轨,出现了一方面缺乏专业人才,一方面毕业生不能及时分配的现象。以农业科技队伍为例,2002年、2003年我县先后有两名沈阳农科院本科毕业生回来报到,由于不能得到及时分配,不得不背井离乡,空怀壮志,造成了毕业生对家乡的失望和无奈,近几年有才学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很少回地方报到。第二,原有国营企业改制后,大部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得到妥善安置,为了生计只好远走他乡谋职求业。第三,因当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个人收入低下,部分人才被外地的高薪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所吸引,放弃所在工作单位和岗位,到经济发达地区重新谋职。我县96年从沈阳农大植保专业毕业的一名姓田的本科生,分到三中心后,由于待遇低下,最后被抚顺市植保站高薪聘走;我县刚刚成立不久的书画院也是由于待遇低下现在已经有两名国家级书画家被外地高薪聘走。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我县教育系统近几年有百余名教师自动离职到外地任教,且大部分为骨干教师,这部分教师的外流对在职教师队伍稳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也对我县的教育事业及其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失。此外,政府下发的有关人才政策的文件因受经济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原因的制约不能很好地落实,也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部门对县内制定的本科学历毕业生可以分配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就业的规定执行的不好,对一些想回昌图就业的本科生造成负面影响。

4、现有科技人才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科技人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非所用,特别是"农口五站"机构改革以后,有很多经验丰富的科技人才落聘,即使聘上的,由于工资不能正常发放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在大力提倡引进人才的同时,大批科技人员却闲置在家,有的被外地高薪聘走,有的被迫改行,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一些企业因设备陈旧,经费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不少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得不到发挥,知识老化,创新能力不强。

5、人才机制不够活。人事分配制度上的权力过分集中导致人才流动不畅通,主管部门不能及时对本部门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整,出现人才缺乏与人才闲置并存的现象。以昌图第一人民医院为例:专业技术人才进不来,进来的留不住。2003年,一名医大口腔专业本科生刚刚分配到县医院由于不满足工资待遇,不久,便被沈阳一家医院高薪聘走。出现了多编又缺人、少数人供养多数人的现象;几年来,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单位仅从部队转业回来的非专业人员就有40人左右,而真正是学本专业回来的寥寥无几,这些非专业人员在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单位不能发挥作用,无所事事,而另一方面专业人员工作十分的辛苦,有的专业人员一天要做十几个手术,且主管部门没有人事权力致使本部门不能充分和外面开放的大市场接轨,很多急需的专业人才不能引进,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才开发建设的意识和人才观念还未达到应有的高度;人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不够健全,人才引进的渠道不畅;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形成,存在培养和使用脱节的现象;人才工作的政策和有关待遇落不实。这些因素对留住用好现有人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都十分不利。

三、几点建议

根据我县人才开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着“立足县情、适度超前”的原则,提出如下建议。

1、更新人才理念,营造有利于发挥人才作用的社会氛围。国家科技部关于县级科技工作的文件中明确指出:人才建设的关键,重点、难点在党政一把手。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转变理念,逐步形成人才服务意识,在人才建设的实际工作中由人才管理向人才服务过渡,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全县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都要首先担负起人才建设工作的重要责任,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服务人才,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广纳群贤,要把这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指标,严格考核。要通过新闻媒体、有关会议、专题报告、集中宣传等形式搞好导向宣传,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把人才的聪明和智慧聚集到县域经济的各项事业中来,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和力量。

2、狠抓已定人才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规定的落实。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相继制定下发了引进和留住人才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下发的《昌图县实施人才培训三大工程具体意见》、《关于在振兴昌图经济中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规定》等文件,政策明确,规定具体,对于引进和留住人才产生了很大的凝聚力,反响很好。有些政策、规定的逐步落实,特别是今年一次性安排完2004年以前小教专业毕业生,效果特别明显。但是,由于财政经济困扰,改革配套措施的不完善,引进、录用人才手续的繁杂、不灵活等因素,造成有些政策规定落实慢,甚至不能落实,贻误工作的问题还是存在的,甚至负面影响很大。这个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个行动要比多少个文件的论证有说服力,一个规定的不能兑现,往往让人误解文件的可行性。建议县委、县政府以考评督察办为主,汇集有关部门组织一次对县委、县政府已定关于人才建设方面文件中规定的政策进行一次落实方面的检查,有哪些落实了,哪些没落实,如何去落实,供县委、县政府决策。要采取措施,解决财力困扰,改革不配套、引录人才手续繁杂、不灵活等问题。

3、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工作。要摸清现有人才的底数,分类编队,制定规划,采取选送上学、下派锻炼、集中培训、在岗提高等措施,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养,要纳入政府规划,采取鼓励和引导措施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到高校培训深造,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家建立科学法人治理结构,聘请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企业,逐步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要逐步提高职教中心、劳动局人才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的培训功能,特别是职教中心的培训工作,要充分认识到职教中心的中心工作是为全县培养各种实用技能人才的工作。因此要进一步改革学校的办学方针,教学方式、方法,采用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与县内外企事业单位签单办学等办法,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搞好教学,衔接供需关系,培养好实用技术人才。

4、大胆使用科技人才。鼓励科技人才承包项目,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政策就是无形的资源,使科技人才真正在构建和谐昌图的进程中做出贡献。在实际操作上要做到严格把关、项目公开、用人不疑。要充分利用各种人才招聘的机会引进一批高级农口科技人才、教育卫生系统急需的高级人才。要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所属服务部门的作用,尽快解决我县目前“农口五站”改革不到位的问题,使农口科技人才真正在农村发挥作用。

5、加快人才市场化进程。拓宽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建立全方位服务的人事代理系统,加大代理力度,广泛开展各企事业单位人事委托代理,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委托、派遣、人事策划、咨询服务、人才招聘、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为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关的全方位服务。要建立择业指导系统,加大职业介绍力度,分级分类建立待聘人才资料库,设立专职人员,进行择业指导和培训,提高择业成功率。提高人才市场社会效益,为人才的合理流动提供平台。同时,可在人才的招聘录用过程中进行试点,简化手续,实行"一站式"办公。

6、提高科技人才生活待遇。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县域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使科技人才安心本职工作,要在工资待遇、住房、子女升学就业等生活问题上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人才建设情况报告【第四篇】

截止20xx年12月底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4所(个),其中:公立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监督所1所、乡镇卫生院、分院16所、村卫生室548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1个,民营医院1所、个体医疗诊所(社会办医)41所;共开设床位731张,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张;现有卫生人员152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28人,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76人,初级职称456人,未取得专业技术职称77人。另有乡村医生367人。调研单位情况详见各单位报告。

宜技术”培训项目。逐步使乡镇卫生院、分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80%。五是利用卫生厅科技培训项目,对各乡镇的每个村一名乡村医生进行了急诊急救技术、农村合理用药知识和有机磷农药中毒防治知识的培训,有效提高了乡村医生医疗保健技术和服务水平。六是各卫生单位每年有计划的选派无学历或低学历医务人员脱产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提高人员专业知识层次。梧州市人民医院响应万名医师下基层服务的号召,派出各科医疗骨干对昭平县人民医院对口服务,支持山区医疗卫生工作。七是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县中医院建立中医药特色专科,培养专科专病服务人才,促进了人才成长。拓宽了服务范围。八是加大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力度,县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乡镇医疗机构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经过不懈努力,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才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夯实,人才队伍不断加强,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工作措施不断强化。有效的支撑了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服务保障。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五个方面:一是卫生管理者对医疗卫生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臵,对人才工作缺乏规划,缺乏主动性,在人才的教育、培养、引进、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和行动,人才工作相对落后滞后;二是人才严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人才政策和人才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进出的体制性障碍还未从根本上打破,人才环境还不尽如人意,聚集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还不强;四是人才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才短缺与人才浪费现象同时存在;五是人才队伍学历普遍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普遍偏高,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后继无人。下面,从五个方面具体谈谈我县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

1、引进人才困难,主要是没有吸引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主要是工资待遇,人员编制无法解决,医疗条件差,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

2、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我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所处地域对人才吸引力不强,工资、待遇相对偏低,子女教育等生活不理想,此外受体制的影响,人员编制身份不能确定,造成部分人才外流。

3、人才总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高、中级人才短缺,大本以上学历

人员较少,研究生以上人员没有,接受普招毕业的医学类大中专生比例不高,相当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属成人、自考等毕业生,大部分属工人身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尤为突出。

4、各单位的编制配备不规范,编制数严重不足,造成所调研五个的单位普遍存在借调其他单位技术人员工作的普遍现象。借调人员由于编制及待遇多年无法妥善解决,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均受到直接的影响。

5、调研的几个单位的人才培养、引进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制定。目前对人才只重使用,不重培养。从20xx年至今,部分机构的中层干部除增加了几个工作人员外,几乎没有大的变动,没有进行任何转岗、换岗,也没有对外进行流动交流。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长期固定在一个岗位工作,容易导致思想的固化、惰性的滋生,也十分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意见和建议

1、创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优势,增强地方吸引力。要借鉴先进地区的人才引进经验,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尽可能地制定优惠政策,以政策吸引人。

2、优化软硬环境,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一要放手让高层次人才干事业。将他们安排到适合他们发挥才能的岗位上,在科研经费、设施等条件方面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二要从政治上关心他们。对贡献突出的高层次人才要予以提拔重用,给他们压担子,尽最大可能发挥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三要落实好福利待遇。以优厚的福利待遇回报他们的突出贡献;四是坚持用人不疑的原则,对选中的高层次人才,工作上要关心、支持他们,让他们放心大胆地施展才华;五是建议县人民政府对高层次人才推行优惠政策,不受编制限制享受现正式职工同等身份待遇;六是加大感情投入,以情动人,使他们愿意来,留得住。

3、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增加高层次人才总量。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作为人才兴县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要编制合理的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通过加大培养力度,鼓励本地人才参加学历教育和其它形式的继续教育,或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签订协议回来效力等形式,培养“永久牌”高层次人才。通过以上方式,增加高层次人才总量,建立起一支能够支持本地经济卫生事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4、积极发挥县医学会的作用,通过县医学会组织全县卫生人才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引进技术,开阔视野,共同切磋技艺,相互合作,共谋发展。

(二)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存在问题

1、引进人才不易。一是目前的专科、本科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存在着脱离实际的高期望值,不愿到乡镇卫生院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卫生院工作。二是当前乡镇卫生院经营状况普遍不佳,没有资金用在引进人才上,这就进一步降低了乡镇卫生院对院校毕业生的吸引力,更不用说已事业有成的在岗优秀卫生技术人员。三是有的高一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愿意到基层卫生院服务,但乡镇卫生院没有解决各种福利待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四是乡镇卫生院的编制出现严重不足。

2、培养人才困难。一是人员紧张。一人多职,派出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往往会打乱卫生院的全盘工作;若派出学习人员过多,碰到突击性任务,就会出现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人员紧张,往往使卫生院管理者放弃或压缩进修人数。二是经费紧张。外出进修、学习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目前基层卫生院亏损现象异常普遍,财务状况十分严峻。在职工工资都无法完全落实的前提下,也就不可能拿出经费来保证医务人员的进修、学习。三是定位困难。基层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常抱着这样的想法:“外出进修不学疑难病诊疗方法,就学常用诊疗方法,倒不如不去进修。再说,高新技术在乡镇没条件开展,一般技术也就这些。”因此,进修定位非常困难,定得过于普遍,职工兴趣不大,缺乏积极性,且进修时工资奖金比在单位正常上班少,职工都不愿去;定得过高,则学不致用。四是内部传授困难。目前活跃在基层卫生院医疗一线的业务骨干,年龄普遍偏大。他们中有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专毕业生,基本功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有的是子承父业,擅长于治疗某一方面的疾病或拥有家传的秘方、验方,在当地百姓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在传授医术方面还远远不够。乡镇卫生院的医师梯队建设严重脱节,中青年业务骨干极其缺乏。

既缺少医院文化建设,也缺少团队协作氛围。目前基层卫生院职工的劳动强度和数量参差不齐,但工资资金的差距十分有限。长此以往,难免影响业务骨干的积极性。

建 议

1、建立有吸引力的人才机制。要用战略的眼光来构建人才的引、培、留机制,加快人才的梯队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心甘情愿到基层来创业、来发展。同时要大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让引进的人才有足够的空间施展才华。虽然目前财务有限,但如果再不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下工夫、投经费,基层卫生院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制定培训计划,形成层级培训,每年乡镇卫生院都要负责对所管村医进行培养,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工作需要选派优秀青年医务人员到市、县级医疗机构培训。进修期间派出单位要保证参培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2、规范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目前一些基层卫生院还存在大量的作为职工子弟顶替进入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基本上既没专业学历,也无技术职称。上述人员的存在,一方面占用了卫生院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临床一线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卫生院的发展。因此,尽快地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着力营造“能者进、能者上、劣者下、劣者出”的用人氛围,进一步精简人员,提高在编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人才有序竞争机制的建立,是卫生院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3、积极争取农村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为农村培养适宜性人才,使适宜技术在基层得到广泛应用,为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简、便、捷、廉”的医疗服务。

4、制定合理的内部分配机制。待遇无疑在人才的挽留方面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能者多得、惰者少得,拉大两者之间的差距,充分调动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打造卫生院内部文化特色,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的同事关系,使人才愿意留下来。

(三)对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

一是局机关干部没有参加过系统的管理知识的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机会少,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是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基本上都未参加过管理知识的培训,管理知识、管理经验有待增加和丰富。

48 625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