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论文【参考4篇】
【导言】此例“当前国际形势论文【参考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国际形势论文【第一篇】
中国尺度全球视野
长久以来,中国人信奉“谨思之,慎言之,笃行之”的处世哲学,在行事与决策之时,即使有成熟而完整的思路,也坚持少说多做,而在外交层面,这往往给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和不同“文明”的人们以讳莫如深的印象。新千年之交,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昭示世界。与此同时,一个在国际事务中积极且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正逐渐确立。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日益繁荣的大国如何在国际关系中处事,又如何与邻国、地区乃至整个世界交往?她的所作所为基于何种哲学理念,又受哪些因素左右?这是每一个与中国打交道的人极想了解的。因而,在审视和总结自己的同时告知天下,就成了《中国学者看世界》编者的任务。
汇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 最新成果
《中国学者看世界》是第一部全景式展示新世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成果的鸿篇巨制。八位分主编和近20 位学者以及他们的18论文的代表性如何,他们是否能够共同构成一幅“中国尺度、全球视野”的完整画图呢?丛书总主编王缉思认为首先,丛书的八个分主编以及18入选论文的作者都是中青年学者,他们年富力强,思想前卫,积极跟踪国际热点。八个分主编分别是所在单位和所在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近年来,他们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对中国外交思想和实践有深入的了解。从这一点看,入选论文的确代表了中国国际政治研究领域中最具活力、最新、最高的学术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八个分主编的工作单位都与中国的决策部门有紧密的联系。在入选论文的确定和选择方面,分主编坚持学术标准,坚持论文的代表性,同时还兼顾了观点的多样性,从而保证了本丛书所追求的全面性特点。 丛书分成八个分册,从国际政治中的八个不同方面来阐述中国观点,基本涵盖了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主要方面,亦可以给读者以更为整体的印象。
学术与决策的互动与互补
许多读者,特别是海外读者可能会问:丛书的思想和观点是否构成新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思路及政策形成的哲学和理论基础?王缉思指出,本丛书所选论文都属于学术论文范畴,因此,从写作的目的和角度看,它们并不需要代表中国对外政策的主流,但是,从入选学者的代表性和论文的政治倾向来看,它们又确实从整体上反映了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思路。 王缉思说,近年来,决策部门和政府的有关单位与学者之间很重视双向沟通,使得,学者很清楚国家的大政方针,而政府机构决策根据的来源之一正是学术界的看法。从整体看,本丛书中的论文没有1篇是政策报告,但实际上,从这些论文中又可以看出中国对外政策的思想基础和对国际形势的总体判断。
兼收并蓄氛围中的国政研究
与中国外交一段时间“韬光养晦”的风格不同,本丛书中一些学者对国际问题和国际事务的看法相当尖锐。那么,这些观点在当今中国能够被接纳和包容吗?谈到本丛书的这一特点时,王缉思说:“这恰恰代表了中国目前的学术基本方向,即,看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如果一个观点能够自圆其说,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它就应该受到重视和欢迎。例如,很多论文论及对中国安全环境不利的因素,有的观点非常尖锐。实际上,中国需要有一种危机感,需要经常有人提醒:国际形势可能恶化!我们面临的形势可能非常严峻!所以,不同的观点应该得到重视,而学术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切磋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的。”
从容平和自信
国际形势论文【第二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进一步对“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笔者认为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学中的“四化”建设,使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模式创新化以及教学环节规范化。
一、概述
《形势与政策》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观点、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当代大学生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自觉性和态度,明确自身的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
重点:在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难点:针对学生对总体形势的认识,解决思想实际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政治理论课,它的相关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社政司和和湖南省教育厅下发的每学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主要围绕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焦点问题,并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组织实施我校全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要紧紧围绕国内外形势、重大事件、重要时事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围绕我省建设,以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能力为着力点,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大局。
本课程分专题来讲授,要求担任本课程的专职与兼职教师要根据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结合上级有关部门提供教学辅导资料,进行集体备课,统一安排教学内容。
二、促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要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是基础
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两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应纳入高校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体系,按课程建设的一般规范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是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基础保证。、教育部在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关文件中都做出过明确规定,要求各层次各科类学生都要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纳入学籍管理,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消息,全面加强课程建设。
(二)要健全教学管理机制是关键
第一,构建“一体化”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负责、专兼队伍相结合、全校密切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第二,建立“五个统一”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实施机制。“五个统一”指每学期由相关职能部门统一制定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计划,统一安排任课教师和教学任务,统一编印形势与政策教育学习资料,统一为任课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统一组织实施备课、听课、考核等教学环节。第三,实行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值班教师和监督教师。
(三)要完善教育教学保障机制是保证
要落实开展工作所需经费和场所,提高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的课酬,确定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积极参与形势与政策课讲授机制。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重大时事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社会热点剖析等。但专题如何设,主要讲什么,课程内容如何设计。关键是以“遵循三个统一,体现三个特征、做到三个相结合”为指导。遵循“三个统一”指,第一,政治性与知识性统一。即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同时还要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宣传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同时就形势、政策而言,又都是具有庞大的知识体系,它与哲学、政治经济史学以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该课程既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又具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其理解就是政策是相对稳定的,形势是不断变化的,要求在相对稳定之中去把握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识,要求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和追踪形势演变过程。第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形势与政策课程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的教育和教学,指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形势、把握政策,并在教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学中要体现结构性与教育部社政司每年印发的教学要点相结合,要按教学要点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安排教学内容。要体现动态性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相结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思想实际会有很大的差别,但往往又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同时,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在不断推出和调整。要体现针对性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景象相结合,应紧紧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敏感话题、突发事件等问题确定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点,做到教育教学有的放矢,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使学生学会自觉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产主义道路”等问题讲解。要体现知识性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形势与政策都是一个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如加入WTO与高教水平、科教兴国等问题的讲解。
四、强化“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的具体举措
(一)要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坚持教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要特别注重抓住学生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应最强烈,感兴趣的话题。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的教学传递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互动模式转变,但切忌“以学生为主体”就等同于让教师当“配角”;以“课内”加“课外”向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转变,但切忌以“课内”加“课外”就等同于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满堂灌”式的“空洞说教”式灌输向“灌输艺术、方法和水平”上转变,但切忌摈弃“满堂灌”就等同于不要“灌输”。 转贴于
(二)要规模性教育与常规性教育相结合
规模性教育能够产生轰动效应、集中效应,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要系统讲授与形势讲授、专题讲座相结合。要抓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系统讲授,每次授课的选题要精心的安排,重点突出。要课堂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政策,不能离开学生利益的满足,要把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校可以结合学分制,对学生听课、讨论、写报告等进行累计积分,折算成这门课程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要宏观教育与微观教育相结合。高校在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时,有必要穿插“校情”介绍,正确认识小范围与大环境形势,才能实事求是地考虑自身与国家,自身与社会,自身与世界的相关问题,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势与政策教育只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引导学生参与公共教学实践,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访问,让学生从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要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要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通过课外教育弥补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保时不足,实现多模式教学有效方式,一是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二是发挥校园新闻媒体作用,如校报,广播台,网站,宣传。
(三)要实现由“刻板性”向“策略性”改变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与学之间的刻板性,做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才能达到较好教育效果。在创新课堂教学时。加强对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增强教学的科学性;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实际,让形势与政策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全面了解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以及疑惑疑难问题,增强教学实效性;把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渗透到教学之中,增强教学的方向性;正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揭示出起原因,增强教学的原则性。要多给学生一点参与教学时间,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给学生的一些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多给学生的一些表现整体素质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性。
(四)要实现由“传统单一化”向“现代多样化”转变。“枯燥”“单调”“呆板”等往往是学生不喜欢上“形势与政策”课的原因,学生对声音画面等形象性多媒体诸类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要教学更加完整,连续,直观,形象,生动,有效。
五、结论
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会涉及到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要确保课程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就要把好每一个环节,抓好每一项工作,为此,完善和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就要注意抓住以下环节。把每个环节的实施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在教学环节上实行制度化规范化。
(一)选好教材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政策性,时效性,动态性决定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加大支持和投入,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规范化。第一,成立教材编写部门。主要从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中抽调一部分资历深,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编写教材,可使此项教育紧跟时代步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第二,建立资源库。建立资源库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方便驾驶教学和学生查阅,能方便、快捷地把握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第三,定期安排学习资料。各高校把教育部委托时事报告杂志社编写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作为教材发放给每个学生,把《时事报告》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作为教师教学必备教材。
国际形势论文【第三篇】
论文摘要:在21世纪头20年相对于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我们将面临着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国际社会是战略机遇期内中国将继续面临的外部环境,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是战略机遇期内国家发展的动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战略机遇期内中国继续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应有的大国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迫使我们必须紧紧抓住20年的战略机遇期。
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州¨这一论断是党中央在深入分析和全面总结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基础上所作出的正确而科学的判断,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来看:战略期伊始,我国将面临着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国际形势的发展对中国来说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可以说21世纪的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国际战略机遇期。
首先,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国际社会是战略机遇期中国将继续面临的国际大环境。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仍然是世界各主要力量的真实写照。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的条件。如何解决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各种疾病以及如何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对付跨国犯罪等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当今时代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国际局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征还会继续延续下去。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对中国来讲,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下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还是可以实现的。
其次,当前科技革命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这是我国战略机遇期国家发展的动力所在。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科技与经济结合愈紧密,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科技革命以无与伦比的深度和广度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尤其是纳米技术)等新科技革命成果正在迅速地形成产业,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科技革命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能为后进的国家经济提供跨越式发展的机遇,第二次科技革命浪潮开始后的美国、德国、日本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开始后的“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便是明证。当前我国拥有较好的高新科技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的环境和基础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紧紧抓住这次高新科技产业化的机遇,迅速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的发展。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会促使我国更大程度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利于我们引进和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利于我国吸收世界各地的资本、人才、市场和管理经验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再次,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外交上的辉煌成就为中国今后继续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坚强保证。中国自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国内政治保持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全面增强。在过去的20多年特别是冷战后的十多年中,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是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勇于迎接各类挑战和积极把握各种机遇,通过艰苦努力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影响继续扩大,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许多问题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与世界上各主要力量的关系日渐巩固和成熟,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得到了发展,美国愈来愈认识到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在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作用;中俄、中日、中欧关系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欧会议、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一东盟会议和中日韩一东盟会议等世界性的、地区性的组织和会议中都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这些成就都是21世纪头20年中国的国际战略机遇期的重要保证。
最后,20年的国际战略机遇期还主要表现为在21世纪的头20年中国将面临着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未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对中国来言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这是我国战略机遇期所面临的具体国际环境。首先,在当前全球反恐斗争的国际大形势下,大国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和缓和有利于我们国内加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中国应有的大国作用。冷战结束后,美国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当今世界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没有美国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许多重大问题没有其它国家与美国的合作也是无法解决的。为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美国还会继续加强与其盟国的关系和协调与中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这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中美关系是当今国际社会中最重要而且是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只要美国不把主要精力用来对付中国,中国就会有比较宽松的国际环境。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内,俄罗斯为加快发展国内经济而需要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的战略也不会改变,中俄两国在经济领域和国际重大问题上的合作的势态也不会改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中国市场巨大的商机的吸引下,相信中欧关系、中日关系还会继续向前发展。其次,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中国的影响还会继续扩大,中国将会为维护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再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全方位的合作将会加强,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将会上一个新台阶。因此从当前美国的全球反恐战略和大国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来看,今后20年是中国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将大有作为的重要国际战略机遇期。
我们之所以要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重要的国际战略机遇期,主要是因为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内,我们还会在国际上遇到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某些西方国家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是中国在21世纪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的主要障碍。尽管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得到了发展,特别是主席访美进一步推动了中美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但是中美两国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各不相同,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分歧和矛盾甚至冲突。美国防范任何一个大国崛起对它构成威胁的战略永远不会改变,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美国的一超地位不会改变,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与接触的两手政策不会改变,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的方向也不会改变。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美国把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对外政策的核心并不能改变美国固有的全球战略。相反,现在甚至可以说美国正在借国际反恐之机加速推行其全球战略。美国利用反恐之机改造和控制伊斯兰世界的战略估计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因此,就可以推断如果美国利用20年左右的时间控制了伊斯兰世界,中国将有可能成为美国下一个遏制的重点目标。我们还必须清楚地看到日本正在搭乘美国的全球反恐战车由现在潜在的军事大国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大国的图谋。无论如何辩解,日本政府决定派“宙斯盾”护卫舰到印度洋上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都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朝鲜半岛形势的发展依然是中国对外政策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朝核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印度军备的迅猛发展和印巴之间的紧张的核对抗都会对我国西部安全带来诸多不确定的因素。而且在未来的20年内,北约有可能扩展到中亚一些国家,这样将使中国与北约直接接壤,一旦北约在中亚长期驻军将会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在未来的20年内,台海形势如何发展、如何解决是中国在国际大环境下必须考虑的最为核心的问题。势力的发展始终是我们维护中国统一、领土完整的最大威胁,我们必须做好一切准备,防止势力铤而走险。我们还要特别关注、新疆等地区分裂势力的发展和对付未来国际恐怖主义有可能针对中国的威胁。最后我们还要在未来的20年处理由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带来的与美国、欧盟西方国家以及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周边大国的新的关系问题。伴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我们今后还会遇到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
国际形势论文【第四篇】
许多人认为到目前为止,由美国次债Σ机引发的国际经济Σ机已经过去,中国又将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期,甚至有“新黄金十年”的说法,我认为这样的认识太过乐观,去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之所以能够从萧条的谷底走出来,不约而同的都是用了将Σ机向后拖延的做法,在美国是暂时冻结有毒资产的处理,在中国则是在过剩的背景下继续加大投资。为了应付Σ机的突然冲击,各国政府这样做是正确的,是为化解Σ机争取到时间与空间,但亦可能使ì盾累积得更多,在δ来爆发的更严重。所以,用“后Σ机时代”的说法更妥当,应该讨论的是在Σ机的后一阶段世界经济的趋势与应对政策问题。 “十二五”期间国际经济Σ机将再度爆发,萧条将长期化 我们先来看美国。 美国爆发的次债Σ机,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虚拟阶段后所爆发的第一场全新形态的Σ机。我们只有认识到这是一场全新形态的资本主义经济Σ机,才能从客观、正确的角度认识与把握这场Σ机δ来的发展趋势。 这场Σ机之所以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Σ机不同,首先是因为这场Σ机的爆发不是基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物质产品生产过剩,而是由于金融商品生产过剩,我们把这场Σ机与上世纪90年代在日本出现的资产泡沫Σ机作一个比较,就可以看的很清楚。原有的资本主义经济Σ机,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过剩,由于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不仅要输出商品,也要输出资本。当日本资产泡沫破灭的时候,日本拥有巨大的ó易顺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今天,所以日本的资产泡沫Σ机,仍是处在物质资本主义阶段所发生的资产泡沫Σ机,与200多年前发生在荷兰的“郁金香”泡沫û有什ô不同。而美国在资产泡沫破灭时却是拥有已经长期化的巨大ó易逆差,资本输入也已经长期化了,因此是资本的主体已经转移到物质生产领域之外的虚拟资本主义阶段所发生的资产泡沫Σ机。 其次,由于资产泡沫Σ机发生的历史阶段不同,资产泡沫破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也完全不一样。在商品与资本“双过剩”的日本,由于国内生产超过国内消费,因此即便是资产泡沫破灭也不会对企业生产与居民生活产生太大影响,这就是为什ô在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经济只是陷入低增长而û有发生崩溃的原因。而在已经进入虚拟资本主义阶段的美国,由于国内的生产大幅度低于国内消费,进口商品已经占到国内物质产品消费的40%以上,制造资产泡沫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从其他国家换钱以支付实物商品进口,因此资产泡沫的破灭必然会导致国内的产品严重供给不足,使经济增长停滞与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第三,资产泡沫破灭必然会给金融体系内部带来大量有毒资产,在日本,有毒资产的处理方式是迫使一大批企业与金融机构倒闭,形成了大约300万亿日元左右的银行坏帐。由于日本经济在资产泡沫破灭后仍然保留了巨大的物质生产能力,因此日本就能够依靠本国企业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用企业利润一点点把坏帐的窟窿填上。而在美国,当资产泡沫破灭后庞大的有毒资产基本上û有得到处理,而是用修改会计规则和冻结债务清偿的方式,暂时将金融机构的坏帐掩盖起来,所以当这些坏帐再也藏不住的时候,美国就必然会再经历一次金融Σ机的爆发过程。由于美国的物质生产严重衰落,已经不可能象日本那样用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利润填补金融系统坏帐,美国将用怎样的方法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就成了疑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如果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不能修复,美国创造金融泡沫的能力就得不到修复,美国就走不出这场由次债Σ机所引发的经济萧条。 有人说美元是硬通货,美国人可以用多发美元的方式来支付进口与清偿债务,就是向世界上所有使用美元的国家多收“铸币税”。这样的观点我不同意,因为美国维持长期ó易逆差的手段,并不是靠“铸币税”。铸币税是流出美国的美元,ÿ年也就几百
上一篇:实用自编童话字精编
下一篇:2023年书包里的童话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