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格林童话范例【参考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原版格林童话范例【参考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原版格林童话【第一篇】

本次剧目特别推出“先观剧 后买单”的活动,在开创全球音乐剧的商业运营新模式的基础上也是一次具有社会意义的调查。11月11日首批招募的挑战者纷纷到现场看剧,并且全部为剧买单,称这是一部融合教育与童话的音乐剧。

11月13日“挑战诱惑”再掀高潮,活动当日百老汇经典音乐剧《森林诱惑》原作者――美国著名编剧詹姆斯・拉潘现身北京,观看由其代表作《森林诱惑》改编的同名中文版音乐剧。听闻该剧“先观剧后买单”的全新消费模式,詹姆斯・拉潘兴奋地说:“这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意义,希望大家最后都能为剧买单”。

全新的童话 荡涤心灵的颠覆巨作

《森林诱惑》自诞生以来在美国已经风靡三十年热度不减,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巧夺天工的剧情。该剧由《杰克与魔豆》、《灰姑娘》、《小红帽》和《长发姑娘》四个经典的格林童话故事组成,看似自成体系,实则环环相扣。独特的剧情勾画出在无尽的森林中,不断重复又不断被重新演绎的人性主题:爱与成长、愿望与付出、贪婪与诅咒、矛盾与救赎、化解与醒悟。詹姆斯・拉潘透露,当时在写《森林诱惑》时,融入了很多现实的元素以及自己的观点,比如那时自己即将迎来第一个女儿,“所以在戏里描写了我做父亲既恐惧又兴奋的心情,同时我希望这部剧不仅仅是逗众人一笑,更是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在记者采访中,詹姆斯・拉潘表示,《森林诱惑》英文版从创作到现在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但在中国却还是首次,这次能亲赴现场观看如此精心制作后的剧目表示非常的开心、也非常荣幸。与此同时,观众也对这部由百老汇经典音乐剧改编而来的中文版《森林诱惑》表现出了极大的赞同,对紧凑的剧情以及炫目的视觉效果赞不绝口。一个音乐剧爱好者在采访中说到,“演员的表演实在太棒啦,而且唱词清晰。舞台及灯光效果,我认为都要比原版更好。”

很多家长也带着孩子来到现场,在采访中一位家长表示说,“与以往音乐剧相比,本次的舞台效果绝对震撼人心,巨人的出场、豌豆变成一个大树、包括长发公主居住的高塔,光与影的配合让我印象深刻。不论是孩子还是我们都看着非常的激动,最后随着音乐的节奏忍不住为这部剧叫好。后半场剧情虽然有些颠覆,但我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和道理。”

在对主创人员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本次的舞台设计特别邀请了海外知名团队,这次的舞台是团队根据剧情的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精心设计而成,就是为了可以让这部百老汇经典音乐剧能在表现时更具延展性和立体感。舞台采用国际一流的旋转式设计,随着剧情的变化不断转化,更运用国际尖端的光影与剧目进行配合,从而打造了活灵活现的城堡与丛林,把巨人的震撼效果刻画的入木三分。主创团队表示,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给观众带来一场奇妙的旅程,希望每个人都能随剧情走入森林,能更好的体味这部音乐剧带来的奇妙享受。

“先观剧 后买单”首创消费模式 初站告捷

据了解,为了让观众充分感受《森林诱惑》的魅力,演出方还推出了“先观剧 后买单”的新模式:即观众先看剧、满意后再付钱。

对此,新绎文化表示,先观剧后买单,既是主办方对于《森林诱惑》品质的自信体现,又是对于演出市场的一次大胆的创新探索。此次《森林诱惑》创造的新模式,让观众在已经了解剧情并对自己的体验感进行评价后,决定是否付费,获得交易主动权,这对于现有演出市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新绎文化希望能通过“挑战诱惑”系列活动,带动大众对音乐剧市场的关注,推动中国音乐剧产业及市场的发展。

本次“挑战诱惑”系列活动从11月11日开始,每场开放30个“挑战”资格,开始3天,挑战资格供不应求。受众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不断有热线电话咨询是否还有更多名额可以开放,社会反响热烈。

记者对挑战者进行采访,一方面,他们对能够获得这样的挑战资格感到很幸运;另一方面,觉得这种销售方式非常新颖、独特,非常吸引人。让人觉得很想来尝试挑战,并且给了观众很大的自主权,由自己做主买单或者拒绝买单,让观众真正拥有了话语权。

观剧结束后,挑战者更是纷纷来到“挑战诱惑区”为这部音乐剧买单。他们表示看完剧后觉得这部剧不论从演员唱功、舞台效果还是故事情节都让人念念不忘,上半场把儿时经典的童话全部融合在了一起,温馨、感人;而下半场则把故事内容进行升华,在视觉震撼的同时对心灵也进行着震撼,参与挑战的30人无一例外完成了观剧后的付款环节。在问到觉得是否值回票价的时候,则纷纷表示这部剧把百老汇原版音乐剧引入并且进行改编,完全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巨作,一定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一位带着孩子来参与挑战的家长,非常兴奋激动地拉住记者说:“这部剧实在太棒了,完全出乎我的预期。从演员的表演、唱功,到舞台布景的设计以及灯光的效果,简直太棒了,尤其本次的舞台是根据剧情随时旋转变化的,这绝对是个惊喜。我今天是带着孩子来看的,上半场是童话般的美好结局,下半场是发人深省的现实写照。没想到剧情可以连接的这么合理。我不止这一次会买单,我一定还会再来看的。”

据悉,本次“先观剧 后买单”活动将持续至11月30日,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口碑营销行为,在创造全新的消费形式的同时,也在不断挑战文化消费底限,考验文化消费公知。

“挑战诱惑”双重魅力 创美轮美奂出众口碑

这部经过原版引进、改编、历时三年精心打造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森林诱惑》,在北京解放军歌剧院展开首轮驻演近百场。

当人们真正完整享受到这场“新奇炫”的视听饕餮后,便可更细致体音乐剧带来的无尽享受。这样美轮美奂、魔幻般的视觉盛宴,也是适合家人一起享受的文化家宴。《森林诱惑》突出的主题“人们必须为自己的愿望买单,这是每个人成长的必须”,值得全家人一起讨论、反思与回味。

最熟悉这部音乐剧的詹姆斯・拉潘在看过剧之后表示,他非常的荣幸有机会见证一部剧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再次出现,同时也对于“先观剧 后买单”寄以厚望。这不仅是一次消费形式的尝试,更是一次具有社会性认知的行为,詹姆斯・拉潘非常看好这种形式,他说自己对这部剧非常看好,坚信这部剧将走的更远、更好,同时也表示自己如果有机会一定也参与挑战。

观众不仅在现场表达了自己的对于这部音乐剧的看法和观点,同时,也在微博、微信、贴吧等网络渠道写出自己对于这部剧的感悟。一位网友写道:“《森林诱惑》不仅是音乐剧中的“圣经”,更是对童话的完美颠覆!它让我们看到了童话故事的续集,或者说当梦想照进现实后的真相。”另一位网友则表示:“带着一种对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的朝圣心态踏入剧院,在音乐剧的演出中一次次被剧情所感染,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同时被旋转舞台、巨人、灯光与音乐的完美配合所震撼。”他坚信这部剧将成为京城岁末的爆棚剧目!

原版格林童话【第二篇】

去年,有关幼女被性侵的新闻层出不穷,作为一名女童的母亲,我着实感到不安,生怕那些让人恐惧的事情也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针对不断涌现的负面新闻,不少专家都提醒家长们从小培养孩子的防范意识,及早为他们打预防针,让孩子自动远离那些有危险的人,尤其是居心叵测的异性。然而,作为一位母亲,我虽然深知让孩子提高警惕的重要性,但看着孩子纯洁的眼睛,我实在不忍对她说出“小心男性亲戚或者校长和老师们,因为他们有可能做出伤害你身体的事情”。我怕一旦把真相告诉孩子,就会给她留下心理阴影,使其对男性产生恐惧,进而影响女儿未来的婚恋健康。所以很长一段日子里,我都思来想去,焦灼不安。

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了童话大王郑渊洁先生出版的一套书,名叫《皮皮鲁送你100条命》,全书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告诉了孩子们许多自我防护知识。这本书让我突发灵感:女儿平时最喜欢听童话了,那么,我何不学一学郑渊洁,在给女儿讲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她的防护意识。这样,其中内容既容易被孩子接受,又不至于给孩子留下太大的心理阴影,岂不是两全其美?

改编童话,融入安全知识

经过一番思索,我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我决定首先对经典的童话故事进行改编,在原版的童话故事中加入一些全新的内容,让女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汲取安全知识。女儿莱莱是个童话控,特别喜欢格林童话,尤其爱听和公主有关的故事,像《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等童话简直是百听不厌。于是我决定首先从这些童话入手,给女儿上几堂自我保护课程。

当天晚上,我就给莱莱讲了一个新版《白雪公主》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白雪公主依然是个美丽优雅的姑娘,但与原版故事不同的是:这个公主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她知道男女有别,所以虽然跟七个小矮人是好朋友,但每次洗澡和换衣服时都会关好门窗,而且每晚都会回自己的房间睡觉,而不是和几个小矮人哥哥睡在同一个房间。还有,白雪公主是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的,因为她觉得陌生人有好有坏,在无法辨别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前提下绝对不能乱吃别人给的食物,喝别人给的水,所以她根本就没有吃下巫婆给的苹果,而是趁巫婆不注意悄悄换了一个好苹果,然后假装中毒而亡,否则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就醒过来了呢?……

莱莱对原版故事非常熟悉,所以当我改变故事细节时,立刻引发了她的注意。加上孩子天生的好奇心理,莱莱对我讲的新故事很感兴趣,将“男女有别”、“不要吃陌生人的食物”等要点轻而易举地植入了她的脑海。见自己的办法可行,我便继续研究有关公主的童话故事,然后加入了自己想要表述的观点,在睡前一一讲给了女儿听。

“公主”教女儿自我保护

在此后的一段日子里,我对灰姑娘、海的女儿、豌豆公主等童话进行了改编。我告诉女儿,灰姑娘之所以要在12点之前赶回家,不仅仅是怕美丽的衣服和鞋子变回原形,还有一个原因是她觉得好女孩不应当在外面待到太晚。正因为她的坚持,王子才被她深深打动了,认为她不止拥有美貌,而且是个自尊自爱的好姑娘,适合当未来的王后。所以他才会锲而不舍地寻找灰姑娘,也不介意她的贫寒出身,坚持娶她为妻。

讲人鱼公主的故事时,我对女儿说王子之所以没能爱上小人鱼,而是娶了另外一位公主,不仅仅是因为他不知道小人鱼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也不是小人鱼不够美,而是因为他最初见到小人鱼的时候,她没有穿衣服,仅仅用头发遮挡着身体。王子坚信,未来的王后应当穿得庄重得体,绝不能在别人面前暴露身体,所以他选择了另一位符合要求的公主为妻。

在豌豆公主的故事里,我告诉女儿,当得知豌豆姑娘是真正的公主之后,王子高兴地送了一块钻石给公主,并邀请公主当晚留宿在自己的房间里。没想到公主拒绝了,并且告诉王子:“真正的公主在参加婚礼之前是不能跟男子住在同一个房间的,也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更不会被礼物所诱惑。你的做法不像一位真正的王子,所以我不会同你结婚……”后来王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再三向公主道歉,并且保证在结婚之前一定不会侵犯公主,豌豆公主这才原谅了他。

小故事发挥大作用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改编了十几个经典童话,还杜撰出了几个诸如魔鬼变身混入校长老师的队伍伤害公主,尴尬事情发生后公主因为没有及时告诉母亲而被魔鬼变成老鼠的故事。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量讲得生动有趣,女儿也饶有兴致地从中总结出了许多“公主法则”,比如自己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绝不能让人摸,不能接受陌生人的饮料食物,不要跟男子独处一室,就算是自己的长辈、老师或者校长也不可以……

原版格林童话【第三篇】

此番开场白事出有因,但小编自采访了李松松之后,也学会一句话:“有好玩的事情,但我现在不能跟你说,我得留着自己说。”

放映时间到了

看电影、美国电影周、好莱坞获奖大片、内部票、蹭票、霸票――这是李松松十七八九岁娱乐活动的关键词。常规状况下,人们总是对艺术家过去的生活充满好奇,对其作为个体的历史经历、社会经历抱有强烈的了解欲望,有时候,这会增加时代的差距感,从而产生混乱的猜想。比如我先是恍恍惚惚问:“你们是男女生一起去看电影吗?”李答:“那当然。”我的语调夸张地往上升:“啊?男女生已经可以一起了吗?”李吭哧吭哧苦笑:“我只比你大9岁,又不是什么久远年代的人!”我猛然记起来我面对的不是父母辈,顿时也自觉太荒唐。

然转念细想,是什么导致我暂时性时间概念错乱?恐怕也不是太无聊的问题。

李松松即将在佩斯北京举办的个展上的参展作品,无论从作品名字还是画面构成因素来说,公共事件、人物的图像还是占了不小的比例。在采访准备阶段,我得到的相关资料里面有一页“作品背景”,比如说作品《东方红》是歌曲《东方红》的一段简谱,作品《革命万岁》取自史蒂芬索德伯格导演拍摄的电影《切格瓦拉阿根廷》中的一幕,作品《六人》是来自二战时期日本“神风敢死队”的合影历史、事件、人物――用这几个词总括作品主要因素,应该不算太争议。

艺术家在用绘画将载有历史、事件、人物的公共图像再现之后,身份有了微妙的变化――原本观者的目光往往是聚焦在作品之上,探求创作者的表达意图,而此处艺术家犹如掩面的预言者,退到了暗处,观者的目光像穿越玻璃一样急不可待穿越他,想要更进一步知道画面故事的更多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再次返回,探求创作者的第一表述。

在此,艺术家有点类似说书人,做的是客观而朴素的事情,也即把故事讲完,每个听书人并不会在听的过程中把说书人的情绪作为听书的一项内容,因为故事已经吸引了他们的全部注意力,说书人成为了传达的途径和介质。再借用一下光线的比喻,我们知道当一个物体密度大到一定程度,光线都无法穿透,刚才说到人们看艺术家的作品,一开始被图像的背景知识吸引,暂时先抛开了艺术家,等到他们了解了那些时代、社会、历史背景,再回过头来思考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和涵义,会以为自己已经了解了他的想法。这看起来顺理成章,然事实却稍微有点出入,这一次观者的目光遇到的不再是玻璃一样的艺术家,而是那个在自身介质作用完成之后就不断自我塌陷,从而内缩成一个密度大到光线也无法穿越的实体。简单说,艺术家不是要通过将公共图像转移到架上来给观众预设观后感,你觉得是你在看他的画,而很可能是他想看你在看他画时的反应,对那些画,为什么很多人都产生了大同小异的联想?艺术家在完成绘画工作后,恐怕很享受这样闲散有趣的旁观。

我很邪恶地想他在吭哧吭哧苦笑并强调自己与我年龄差距不大的时候,恐怕正在暗喜他通过作品迷惑了一个观众,此人正沉溺于作品的氛围中,甚至模糊了眼下的现实。

作家阿城在文章《且说侯孝贤》中有一段描写 “七十年代末,我从乡下返回城里 一种回到城里的感觉是慌慌张张看电影。北京好像随时都在放‘内部电影’,防不胜防,突然就有消息,哪个哪个地方几点几点放甚么电影,有张票、门口儿见。”

是的,李松松作品的“放映”时间也快到了。从以上两个人的不同描述看,北京20世纪7、80年代的电影放映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词汇是“内部票”、“内部电影”,开个玩笑――看多了内部电影的人,对于创作当中的“内部安排”,好像也很在行。

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

《看老虎》、《我在树上》、《北京主义》、《孔雀》是此次参展的四件作品,第一件取材自反特电影《黑三角》,涉及动物老虎,后三件分别涉及老虎、大熊猫和人。

达尔文在他的《乘小猎犬号环球航行》中写道 “我们在圣保罗岛上只发现两种鸟类鲣鸟与黑燕鸥。前者属于鲱鱼种,后者属于燕鸥种。两者都很温顺,且颇呆笨,总是在旅客面前茫然失措,以至我们用地质勘察锤想锤死多少就能锤死多少。”

大动物学家的最后一句话相当幽默。在他那里,看动物真纯粹,只需要关心种属纲目之类即可。对于达尔文来说,全世界都是他的动物园;对于李松松来说,他可以画一个地域空间不大但抽象空间不小的动物园,尽管他坦言很久很久没去过动物园,最后一次站在巴塞罗那动物园外面,因为太臭没进去。到此,稍微调个话头。

2009年10月,北京4号线地铁开通,北京动物园便是其线路上的一站。大而化之说,是人们坐在高速运行的铁罐子里,从动物们脚下很深很深的地里钻过,再回到地面,然后买票进去看它们。基于地铁的速度和时间保障,你想在一个短暂时间里到动物园散个步也是可能的。(提及地铁,李松松对于自己3岁时第一次坐北京的一号线地铁印象深刻,很兴奋,甚至不惜言辞地向我描述当时的地铁座位像火车一样,面对面的,蓝色的,车厢外面也是白底蓝条。)

在由前文提到的四件作品组成的暂时性、小型“李松松动物园”里,大幅尺寸的组装、铝板由于击打而呈现的凹凸、铝板与画布的拼接、厚重笔触与薄图层的组合,所有这些手法,都蛮熟悉。内容上,我估计看过《黑三角》的人能记住卖冰棍的老太太,但绝大部分对于其中有“看老虎”这一场景印象淡淡,《我在树上》来源于报纸上一张老虎爬树的照片, “北京主义”这个词最先是西方人提出来的,大意指的是准资本主义和半民主主义的混合体,《孔雀》的画面是两个肌肉健硕的半裸男人,原先叫《国家肌肉》。

为了更好说明“动物”问题,要提到另外两件作品,即此次参展的取材于安全指南手册的作品《救生筏》与《面罩》,这样的题材是李松松之前作品中不多见的一类。对此,他用了一个类比。在文学创作中,一个作家也许会把自己以前某个短篇小说中用过的素材,再次用到个长篇小说中。同理,来源于安全指南手册的素材确实可以被看作一类题材,但艺术家的本意是,他在一个题材上言说,然而不总在谈论这个题材。对于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原则上他持“随它去”的态度,因他认为不该言说过多。就像06年个展取名“催眠”,他有一点“催眠”的取向,但不想定在这单独一点。在创作之前,可能头绪有千万条,办法也有万千,无论选择如何,都不知道具体会得到什么,那总得先从一个地方走下去,因此他更关心的是方法背后的含义。这也等于说,选择一个方法,可能仅只是因为拒绝了其他方法。

所以,李松松的动物园,可以是一个以散步心态去溜达的空间,如果能像对待未知事物样开放地接纳老虎、熊猫,那每个人在这里都是达尔文。

尾声

原版格林童话【第四篇】

2003年《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你没读过的初版原型》一书宣称原版《格林童话》是“母亲念给女儿听时,会不由得羞愧脸红的故事集”,引发愤怒与恐慌。此书其实是翻译了日本人桐生操重新演绎的格林童话,打着“原版”的旗号误导读者。抛开这个噱头,这些再创作的色情童话却不是毫无根据。而初版《格林童话》,也的确不适合儿童。

格林兄弟是响应海德堡浪漫派创立者之一克莱门斯·布伦塔诺的号召收集民间童话的。格林童话先后共印刷了7版,国内引进的都是第7版。1920年在法国阿尔萨斯的厄伦堡修道院图书馆,格林兄弟寄给布伦塔诺的手稿被意外发现,这就是至关重要的“厄伦堡”手稿,即未经修饰的原始记录。

格林兄弟并不是为儿童收集故事,而是为了从民间文化入手重构德意志民族文化,初版中他们对每1篇童话都做了详细的学术性注释。但出版后,中产阶级和他们的孩子成了主要读者,受到的批评之一是有些篇目过于血腥暴力,诲淫诲色。于是除文学性删改外,格林兄弟做了迎合时代潮流的改动,让故事更有教育和道德意义,融入基督教教义,在叙事结构上加入父权主义信息,删掉了许多暴力和可能引起性联想的描写或故事。所以第7版与初版与“厄伦堡”手稿间有着许多甚至是本质的差别。初版中有1篇《孩子们玩屠宰游戏的故事》,其一讲孩子们玩游戏,一个男孩扮屠夫用刀切开了扮猪男孩的喉咙;其二讲哥哥扮屠夫让弟弟扮猪刺死了他。母亲正在楼上帮最小孩子洗澡,一气之下又提刀刺死哥哥,洗澡的孩子无人照看溺死在澡盆里,母亲上吊自杀,父亲悲痛而死。这个毫无表情的残忍故事在后来版本中被永远删除了。再如《莴苣》(《长发姑娘》)初版中一句话被删掉了,莴苣问妖精:“干妈,我的衣服变小了,不合身了,这是什么缘故?”这是明白无误的性暗示,即长发姑娘与王子在塔楼上偷尝禁果怀孕了。

格林童话并非原创,也不是直接来自民间,它有两大来源:文献和口头讲述,后者也并非来自渔夫、猎人,而是来自兄弟俩周围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很多人还深受法国影响。即格林童话之前,很多故事能找到更早期版本和异文。格林兄弟虽做了删改,但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仍有蛛丝马迹供人探索解读。下文拣选3个最耳熟能详的故事,探寻它们的来龙去脉。这个过程,不仅会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童话,了解电影及它在文化建构中的作用,也有助于更加了解我们自身。

《白雪公主》Snow White

为男人母女相残

在“厄伦堡”手稿中,不择手段杀害白雪公主的是她的生母,救了白雪公主的也不是王子,而是她的亲生父亲。在初版中,父亲要回白雪的棺材改为王子。第二版迫害者由生母转为继母。原因很明显,一个邪恶狠毒的母亲绝不会被中产阶级读者接受。继母并不都是邪恶的,但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广泛存在着邪恶继母,这与独立女性的迅速增长密切相关。没结婚或晚婚的女性,脱离了正常轨道,扰乱了家长制,因此经常在故事中被投射为坏人,比如,邪恶的继母。手稿中,7个矮人要白雪做家务只是建议,令她能安心接受帮助,并不是提供庇护的条件。但在印刷版本中,小矮人清晰地向白雪公主布置任务,铁了心要对白雪进行全面的家庭主妇培养,那么繁重的家务,娇贵的公主居然开心地接受了。这是格林兄弟为迎合中产阶级品味所做的典型改变:树立一个女孩儿的榜样,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同时引开人们对另一个敏感现实的注意:年轻娇嫩的姑娘与七个粗莽未婚男子共居一室。小矮人是后来出现的角色,他们最早可能是农民或盗贼。有一则瑞典神话《七个矮人之死》,一个女孩儿遇到七个矮人,七个人都愿意把床让给她。当夜一个老妇求宿不果,就在门外骂女孩儿和七个男人同居。这其中有着含蓄的性暗示。而还有一些版本说公主是每晚轮流与七个矮人同床的。

王后和白雪在美貌上的竞争掺杂了对丈夫/父亲的争夺。那面多嘴镜子的话,既像白雪对母亲的评判,也影射了社会标准或父亲的评价。在王子救助版中,父亲和女儿之间的暧昧只有最敏锐的读者或借助精神分析才能察觉,但是在国王救助版中,女儿和父亲的关系更清晰。《格林童话》另有一个故事《千种皮》,王后死后,国王要同女儿结婚。女儿逃向大森林遇到另一个国王结婚。但初版中,公主在大森林中遇见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父亲,她还是被父亲带回王宫,一起生活到死。王后的地位与美貌直接相关,当美貌受到威胁,她采取了极端作法:要吃掉公主的肝和肺。肺象征着灵魂的气息,肝象征着爱欲和性欲,吃什么补什么,这两样是王后真正想要的。在白雪的婚礼上,王后穿着烤红的铁鞋跳舞致死。无论东西方,鞋都是女性性欲的象征,这意味着她的性能力被摧毁了。公主因为善良、贞洁及温顺得到褒奖,但你很难相信白雪公主真的无辜,面对猎人时她利用了自己的性吸引力,最后她对母亲进行了血腥复仇。因此在家时,她与母亲的竞争恐怕并非单方面来自王后。白雪与王后之间有一种共生关系,故事的结尾,一个新的邪恶王后正在诞生。

世界各地流传的白雪公主早期版本大概有37个。苏格兰的叫《金树和银树》,银树王后杀已结了婚的女儿金树公主。金树尸体锁在一间屋里,国王再婚,第二任妻子溜进密室发现并救活了她。第二任妻子惩治了银树王后,与国王、金树三人幸福地生活。魔镜的功能由一只鲑鱼担当。这个故事包含另一个童话《蓝胡子》。意大利版本叫《年轻的奴隶》,男爵的未婚姐姐吞了一片玫瑰叶子怀孕生了丽萨,被妖精诅咒而死,尸体装到水晶棺藏到城堡最偏远房间。男爵娶的妻子溜进密室弄醒丽萨,以为是丈夫的情妇,把她打扮成奴隶虐待她。男爵发现真相,妻子被赶回娘家,丽萨得到了美貌、健康、财富和继承权。

电影的改写最小儿科

8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批判“欧洲白人和男性中心”观念,指出格林童话包含的一系列错误:维护皇权,克制人的自然冲动,性别歧视,父权主义,异性恋主义性偏见,有人认为看白雪公主的小孩会歧视女性,要“清洗”传统童话中的偏见才能让母亲讲给孩子。詹姆士·芬·加纳改写的《白雪公主》,皇后深受男权毒害,七个小矮人自称世界巨人要杀掉白雪,因为她破坏了他们之间的团结。皇后与白雪公主分享毒苹果后晕倒,小矮人与王子成立阳痿研究会,把母女二人尸体作为战利品宣传。皇后在白雪教育下成为女权主义者,两人一起赶走小矮人,成为好友,建立全球女子研究中心,王子成为职业网球手,小矮人只能半夜悄悄地往研究中心窗子里窥探。母女间嫉恨成仇的故事作为男权主义主题完全被扬弃,王子作为最初伟大的男性拯救者成为可供女性观赏的健身服务生。唐纳德·巴塞尔姆写于1967年的同名小说《白雪公主》,白雪是家庭主妇,每天忙于打扫煤气灶和刷洗烤箱,后来得了性病。这部小说曾获美国“全国图书奖”,用嘲讽的笔调宣告纯真、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不过是教化儿童的虚构想象。他让童话中缺失的父亲出场,将继母从万恶不赦中解救出来,示意父亲才是幕后黑手,是他的父系权威左右着女性的生存意义。芭芭拉·沃克改写的《夜雪》,王后成熟、美丽、聪慧,不仅承认自己不如公主美貌,而且当猎人强奸白雪未遂时还联合七个小矮人解救了公主,作者以讥讽的口吻说男性作家挑拨母女关系已经形成“荒谬的传统”。 诗人安妮·赛克斯汀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则用超现实主义笔触将童话和现实组合,同情皇后无奈的阴谋,讽刺公主可笑的无知。

1937年,迪斯尼拍摄了第一部动画电影《白雪公主》,更加妖魔化王后,将母女关系变成妖魔与天使的冲突,把小矮人设计为七个淳朴天真的矿工。而王子,则不像格林童话中只有金钱,而是对白雪公主有着超越财富和门第的伟大爱情,用爱情的吻唤醒了白雪公主。在道德上更纯正,情节上更温馨。2012年3月上映的《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母女二人间的冲突,除美貌外,加入了政治、权力。对男人的争夺改为王子。皇后痴迷白马王子,要榨干他的精力与财富。公主自主性增强,王子懵懂颟顸,后来还中了王后爱情魔药成为王后的俘虏。公主遇到矮人盗匪,在他们的训练下成为山贼团领袖,率领矮人们攻打皇后堡垒。6月上映的《白雪公主与猎人》由查理兹·塞隆和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分别饰演王后与白雪公主。王后继续反派路线,但需要吸取别人生命保持容貌,只有得到白雪公主的心才能长生不老,更加邪行。公主能摔惯打最终顶盔贯甲引导人民推翻王后统治。如果你了解白雪公主的前世今生,会发现,在这个充满了凶杀、情色、乱伦、食人、恋尸等各种隐性因素与人类原始生活经验的血腥故事里,这些电影的改变根本算不得什么。而跟文学作品更加前卫大胆的探索相比,电影再怎么胡闹,都还是小儿科,开掘的无非是其本来就有的元素,且一直在父权文化下打转转。

《睡美人》 Sleeping Beauty

奸尸与挑战主神

《格林童话》中这个故事叫《玫瑰小姐》,没有恶毒的母后,王子以深情一吻打破公主所受魔法。这一版与法国人夏尔·佩罗1697年出版的童话《鹅妈妈故事集》(原书名为《附道德训诫的古代故事》)中的《林中睡美人》惊人相似。在他的版本里,王子倾心跪倒在公主身旁的一刹那,仙术就自动解除,甚至不需一吻。但故事有继续,王子歹毒的母后命御厨总管杀死公主,公主绝望受死,王子恰巧回来解救了公主。更早版本出现在1674 年意大利人巴西尔的《五日谈》,叫做《太阳、月亮和塔礼娅》,塔利娅出生时被预言会死于一小片有毒的亚麻。她的尸身锁在一间林中小木屋。一个国王打猎发现她,被她的美貌打动,把她抱到一张床上“收获了爱的果实”,之后回家把这事儿忘了。9个月后塔利娅生了双胞胎,一个孩子找不到乳头吸吮塔利娅的手指,把有毒的东西吸出来,她醒了。国王想起与睡美人的奇遇再去打猎,许诺带女人和孩子回宫。王后打探到此事,把塔利娅接到皇宫,让厨师把两个孩子砍成几份做成饭菜,要把塔利娅投进篝火。塔利娅请求把衣服一件件脱下来,直到内衣和衬裙,王国及时赶到救出塔利娅。厨师并没有杀死孩子而是烤了两只羊羔。国王烧死王后,娶了塔利娅,幸福永久。1528年法国散文传奇《佩塞福雷传奇》里有一个王子特洛伊勒斯和泽兰丁娜公主的故事。仍旧是公主被生气的仙女诅咒。但此前王子见过公主,彼此相爱。公主死后,国王把公主裸体留在一座塔里,王子穿窗而入与公主交合,交换戒指离开。9个月后,公主产下婴儿,婴儿吮出指上的亚麻碎片,她从沉睡中醒来。王子结束冒险,把公主带回王国。中古时期冰岛民间史诗巨著《萨迦》中的《伏尔松萨迦》大概是《睡美人》最早的胚胎形式。西古尔德杀死恶龙剜出它的心肝,一路驰骋发现围困在烈焰织火中的城堡和一个戴头盔,穿锁子甲的酣睡中的公主布隆希尔德。两位国王曾为取悦她厮杀,公主设计害死本该取胜的一方,惹恼主神奥丁,用催眠毒针刺伤她,诅咒她再不会赢得更多胜利,只有等着出嫁。她不相信这个咒语,发誓决不同胆小怕死的人结婚。西古尔德觉得天下没人比公主更聪明非娶她不可,公主也愿他做丈夫,即使在天下所有男子中选,两人缱倦缠绵订下终身。

《史莱克》很古典

布隆希尔德不是仙女妖精耍小性子的受害者,她被沉睡是因为改变既定命运忤逆了最高权威,即便如此也未收敛野性。《佩塞福雷传奇》中,公主与王子原本就相爱。巴希尔版中,国王和塔利娅素未谋面,最后的幸福生活是以国王奸尸在前随心所欲在后为前提的,父权加强,大团圆结局令驯顺者显得圣洁崇高,对男性征服欲的强调重于拯救女性,更色情。佩罗继承发展了女性隐忍、不抗争,由男性支配拯救的主题,在故事后的训诫中对睡美人大加赞美:等了一百年,没得到任何关爱,没有一滴眼泪,多么不凡珍贵的女人!这一版中,仙女权利很大,设定公主沉睡百年后王子把她唤醒,王子只是预定模式的开关。到格林童话,仙女只能缓和咒语,是王子用一吻唤醒公主,重新赋予她生命,用浪漫赞颂父权,将其神圣化。

1959年,迪斯尼拍摄了动画片《睡美人》,继承强化了睡美人的等待被动,突出了王子的勇敢与反抗精神。2001年,梦工厂拍了以颠覆《睡美人》为主的《史莱克》系列,但城堡、火龙、英雄以及彪悍的公主却与这一童话的源头自然衔接。2010年法国导演凯瑟琳·布雷亚拍摄了《睡美人》。小公主阿娜丝塔莎从小喜欢爬树,自称骑士。她在梦幻中旅游,心爱的男孩被冰雪女王诱拐,阿娜丝塔莎起身寻找他,遇到各色人物,初夜是和一个女强盗。一觉醒来,公主进入现代社会,唤醒她的是一个英俊的现代中学生。公主不要束缚身体的美丽,不怕凶狠的世界,却害怕成为被繁殖压垮的蜂王。最后公主没和青梅竹马在一起,也离开了青年,脱下公主长裙剪掉长发穿上高跟鞋和黑丝袜。布雷亚让等待的公主变得自主,以雌雄同体反抗社会性别角色,戳穿童话的幻梦。

《小红帽》Little Red Riding Hood

在贫苦乡下,一家人包括已成年子女常同睡一张床,猥亵、乱伦早就不是秘密。聚在火堆旁聊天,背后有狼在嘶嚎,恶棍可能就在身边,这是《小红帽》原始故事产生的背景。

小红帽与野狼同床共枕

格林版《小红帽》来自法国人夏尔·佩罗1697年所撰《小红帽》,是《鹅妈妈故事集》中的1篇。小红帽被野狼吞噬,故事结束。末尾附有道德忠告:小女孩,这仿佛在告诉你/不要半途停下脚步/永远不要信赖陌生朋友/没有人知道结局会如何/因为你长得漂亮,所以要有智慧/野狼可能用各种伪装,潜伏在你周围/它们可能变得英俊、和蔼/愉悦或迷人——当心/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最甜的舌头往往带着最锐利的牙齿!这故事和狼的寓意非常明显,警告年轻女子保持贞洁,而在牛津英语字典中,“野狼”的释义之一就是诱拐女人的男子。故事里,小红帽就野狼的胳膊、腿、耳朵、牙齿和它有一番对话,被认为是所有童话中最精彩的,隐藏着邪恶的双关语。“奶奶呀,您的腿也真够粗的。”“那跑起来不是更快了吗?”法文是:“Que vous avez de grandes jambes!”“C,est pourmieux courir.”“jambe”表示大腿,在拉伯雷作品和别的地方,是用来表示阴茎的(也就是“中间的腿”),这是《爱情词典》这本法国历史上的性俚语大典的说法。而“courir”意为跑动,表示的正好是“性交”。1862年著名插画家杜雷画的一幅插画中,小女孩与野狼同床而眠,野狼带着白色无边软帽,小红帽穿着短袖睡衣,头发蓬乱披在肩上,拉近被单遮住胸口,稍微有点羞怯退缩,两个主角仿佛刚经历一番云雨。而在佩罗版付梓前,手稿中所附水彩插画更直接,野狼与小红帽躺在棉被里,它还躺在小红帽上面。小红帽斜倚着枕头,一只手温情地触摸野狼的大鼻子。读故事的都清楚其中含义,今天欧美有一句形容女孩失贞的俚语就是“她遇见野狼了”。

佩罗的《小红帽》不是为儿童,而是为骄奢淫逸的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写的。当时法国的王公贵族纵欲滥情无所不为;夫人沙龙渐成风尚,要求女人权利,自行决定是否结婚、单身、生育等。她们是社会进步的中心,但被保守派视为高级妓女,被指混淆阶级和性别,破坏家庭生活及社会价值。贵族婚姻均基于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国王下诏保护父母对子女的独断权。佩罗的故事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旨在阐明宫廷道德观,描绘对男女的责任和期待,有性暗示和道德警告两种南辕北辙的因素。贞操是买卖婚姻的重要条件。佩罗的野狼是个时髦迷人的巴黎上流社会人士,擅长勾引年轻女子,威胁她们在买卖婚姻中的筹码。《小红帽》旨在警告女性杂交的危险。

格林兄弟的小红帽依旧愚蠢,但删除了小红帽勾引野狼的情节和一些性暗示,增加了猎人拯救,再次确立宣扬父亲或丈夫的权威和保护者形象及女人的顺服。这样《小红帽》从性寓言变为家庭寓言,越来越强调基督教的信息。他们还写过第二种结局,小红帽遇到第二只野狼,和外婆不费吹灰之力设计除掉它,这个结局与维多利亚时代崇尚的柔弱女性气质完全不符,删掉了,连列在后面的跋文后来也被删除,以致少有人知道。

恶棍和野狼就在身边

几个世纪前,法国偏远山区流传着一个恐怖的民间故事,一个小女孩在往外婆家的岔路上遇见狼人。狼人先到外婆家杀死外婆将她分尸,把血装进瓶子。女孩吃了它放在食橱中外婆的肉和血,然后脱下衣服上床躺在狼人身边。这类故事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大同小异,主题不外乎吃人肉、不正当性关系,动物或魔鬼假扮人样,在床上遭遇强敌。少见童话常见的道德观即责备女主角,却大多含有女主角逃过一劫的内容。有一版是女孩假装要上厕所,狼人用绳子绑住她的脚踝。小女孩到了门外解开绳子把它绑在树上,狼人追赶不及,女孩化险为夷。这些被统称为《外婆的故事》。一个小女孩独立离家走向阴森森的树林,超越社会规范,充满各式危险,包括身体、精神和性,这是小女孩成长的英雄冒险故事。在欧洲14、15世纪,有许多关于狼人的档案记载和审判,他们常犯有不贞、强奸、乱伦,谋杀儿子、攻击羊、牛、人类并生吞血肉等罪行。在教会审判盛行之际,任何男女违反社会规范都会被控告为巫婆或狼人。在贫苦乡下,一家人包括已成年子女常同睡一张床,猥亵、乱伦早就不是秘密。聚在火堆旁聊天,背后有狼在嘶嚎,恶棍可能就在身边,这是《小红帽》原始故事产生的背景。

有些英国版《小红帽》提到恶棍是一个“乡下老头般”(gaffer)的野狼,或“众人闲话中之狼”,这两个词有亲缘关系。教父godsibb,是由god(神)和sib(亲戚)相连而成,sib的原始意思是儿童受洗时的见证人。“乡下老头子”是祖父grandfather或教父godfather的缩写。民间传说中的用词很可能是乱伦的遗迹,对狼人则常有乱伦的控诉。而所有版本的《小红帽》中有共同令人疑惑的部分:小红帽为什么要和野狼说话?她为什么会把它误认为外婆?为什么小红帽既不怀疑,也不害怕?她想外婆的床上可能躺的是什么人?

小红帽越来越淫猥,野狼越来越温良

2005年柯瑞·爱德华兹导演,安妮·海瑟薇主演的《小红帽》上演,小红帽变成身手了得的功夫少女,大灰狼成为敬业的新闻记者,老奶奶比年轻人还爱折腾,大玩极限运动。2011年3月,由《暮光之城》导演凯瑟琳·哈德威克指导的《小红帽》上映,阿曼达·塞弗里德饰演的小红帽性感充满魅力,他的父亲是狼人,最后恋人也成了狼人,并有激情戏上演。这些令内地观众惊讶的改变也统统是小儿科。漫画家特克斯·艾弗里喜欢以恶作剧嘲笑童话迂腐的陈腔滥调。他有一系列小红帽漫画、电影,1943年的动画片《热辣小红帽》,小红帽成为夜总会当红性感女狼,狼是她的狂热粉丝,外婆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喜欢狼,令野狼抓狂。野狼举枪自尽后,灵魂从阴间上升到地面,为小红帽的脱衣舞喝彩。在坦然描绘兽奸之欲的未上映版中,外婆怀了野狼的孩子不得不与狼结婚,婚礼上,小红帽坐在前排观礼,有枪在背后顶着野狼。然后他们出现在“落日脱衣夜总会”,带着一窝吵闹的小狼观赏小红帽最后一次演出。小红帽就此成为大众偶像,电影胶片都被观众偷走收藏。2006年在法国安锡举行的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这部电影被评为“动画的世纪·100部作品”第24名。20世纪30、40年代,欧美许多画家、电影中的小红帽都发生了变化,如同这时的女性,更加公开展露性感,更强健自信。20世纪中期,她成为性感尤物,却不再容易受骗。小红帽这一路,从彪悍的野姑娘变成放荡少女变成纯洁傻女孩,又变成追求自由新潮的少女、英姿飒爽的女兵、上班族新女性,永远走在时代尖端。诗人萨克斯顿改写《小红帽》,狼是易装癖,吃了女孩儿和外婆后像是怀了9个月身孕,猎人用一把“情欲之刀”,用“剖腹产”的方式救出小红帽。1985年,夏普写《不那么像小红帽》,女孩会空手道,挖出野狼的一只眼睛,猛一个回旋踢击伤野狼的鼠蹊部,来不及再踢心窝,它已疼的哀嚎求饶。到外婆家后她已忘了发生什么事,野狼康复后自己去酒吧喝酒抚平伤口。蕾克的《黛丽雅的小红帽》中,外婆与小红帽在野狼肚子里大笑,用剪刀剪开野狼皮自救。普洛塞改写的《小红帽回家》,女主角把手枪递给野狼,一阵狼毛满天飞后,小红帽把猎人送去一个自助团体——匿名白人男性戒除暴虐行为组织。另一些版本描述小红帽内心的黑暗,强调她天生的性欲或掠夺式的性爱策略,还有人完全将她改写成母狼人或淫妇。而“淫妇”在70年代已成为激进派女性主义的呐喊之词:“淫妇是第一批念大学的女人,第一批打破无形中拦阻女人从事专业工作之障碍的人,第一批劳工领袖,及第一批社会革命家”,今天已成为妇女在街上打招呼用语和主流的恭维之词。达尔的《小红帽与野狼》中,小红帽并未注意到野狼的大獠牙而是看到它厚实的毛皮,立刻从灯笼裤里掏出一把手枪射杀它。说故事的人后来在森林里遇到小红帽,她正穿着狼皮披肩。

最近几年,小红帽越来越淫猥,野狼越来越温良。因为一直被视为邪恶动物被不断猎杀,北美洲的野狼一度面临绝种。野狼保护人士甚至责怪小红帽,说她才是真正的恶棍:“小红帽说谎,请还野狼清白!”女画家斯旺为萨克斯顿的诗集画的插画,野狼躺在床上肚子鼓鼓的,像是要生了,猎人在一旁附耳听它肚子里的胎音。意大利画家蒙垂塞1991年出版的童话插画,在金色、红色相间的子宫里,小红帽漂浮在羊水里,安全、健康,正在睡觉的野狼带着母亲般的笑容沉沉睡去,童话故事的残忍结局被改写。美国《国家》杂志1997年秋季版的封面,野狼身穿老妇人的睡帽和睡袍,手臂里抱着小红帽为她读故事书,闪耀着母性光辉。这个世纪,男人越来越被鼓励像女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男女行为规范发生改变, 男人的责任、角色及男子气概均受到质疑。在新世纪,小红帽出镜率远远高于睡美人、灰姑娘、白雪公主。她未婚,没有白马王子,甚至连父兄都没有。因此,她更能传达成年女性的理想,表达与其他知名童话女主角不同的意义。未婚的、永远走在冒险途中的小红帽拥有更多可能。

在最原始故事里,充满着人类所有的本能欲望与野蛮遗迹;佩罗的童话,处于道德与淫秽风气的分裂中;格林兄弟删掉性、乱伦,保留了很多暴力突出善恶对比,进行中产阶级的道德价值观教育:“纪律、孝顺、以父亲为一家之主及顺服”。童话故事中的女主角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60年代第二波女性主义崛起,波伏瓦在《第二性》中说,检验一个女人一生中所接触到的每本书,每个课程和每个讯息,几乎都旨在让女人变成较劣等的那一性。经典童话里,女主角总是在等候婚姻做人生完美的结局。她倾国倾城,但她的情人居然没有记忆只能靠鞋的尺寸来寻找她。她一定是所有女孩子中最年轻的,即便是在一群年轻女子中间。她还必须经历一连串考验,被放逐、孤立、辛苦做家事、穿破烂衣服、完全屈服于羞辱和虐待,这样才有资格嫁给王子;连被谋杀都被写得很浪漫,是“被迫害的天真女孩”。最受欢迎的童话故事都是按照这个类型及相关残酷模式铺排的。逆来顺受是获得幸福的关键,格林童话中女主角被理想化的不是她们的进取心或成就而是反面,是女主角的弃权。而如今,童话越来越由父权的表达,转变为女性理想的表达。现代,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离经叛道的改写,如同过往童话也是人类历史文献一样,这些改写在写就今天的历史,甚至比新闻报道更为真实。童话一直处在变动中,永远是最新的记录和表达,记录着人类历史与真理的变迁。而电影,是这个世纪最重要的表达形式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1.彭懿,《走进魔法森林:格林童话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年2月第1版

2.张颖,Snow White in Progression——The Evolution of a Fairy Tale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Postmodern Context,博士学位论文

3.阙芯鑫,《白雪公主后传》之父亲分析,《译林》,2011,10/12

4.胡晓华,《“皇后”和她的“女儿”——女性主义改写》,《文学研究》,

5.蔡志军,《从白雪公主》故事的历史演变看迪斯尼动画模式的现代转型,社会科学论坛,

6.陈曦,《破碎的童话——解读巴塞尔姆的》,《科技致富向导》,

7.戚晓磊,《和她的“说书人”》,硕士学位论文

8.凯瑟琳·奥兰斯汀,《百变小红帽:一则童话三百年的演变》,三联书店,月第1版,

48 593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