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与爆炸的安全措施汇聚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事故与爆炸的安全措施汇聚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事故与爆炸的安全措施【第一篇】

煤气容器、塔器、炉窑和管道以及受限空间内的煤气与空气、氧气形成混合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电火花或达到着火温度,产生煤气以7000~10000米/秒的高温高压冲击破坏,即为煤气爆炸事故,为确保在发生煤气爆炸时迅速处理,防止事故扩大,特制定本预案。

炼铁厂是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下属的基本生产单位,高炉消化公司采购的原燃料,通过高炉这个反应容器经过一系列的还原反应后,向炼钢提供足够优质的铁水,满足后面生产工序的需要。炼铁厂目前由高炉车间、运转车间、设备科、生产科组成。

炼铁厂现有2350m3高炉3座,高炉配套有3套热风炉和36个布袋除尘箱体、3个重力除尘器,配套供上料设施和动力设施、喷煤设施等。铁水日产量大约在5171t/d,煤气产生量约400000m3/t。

、危险源确定。

热风炉、布袋除尘箱体、烟气炉、trt、重力除尘器以及各种煤气管道设施。

应急报告程序。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迅速报告区域负责人(组长或副组长)或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目击者在佩戴空气呼吸器后可进入事故现场,对受伤人员实施有效的抢救,争取抢救时间。

区域负责人如果最先接到事故报告后首先要确认事故地点、受伤人数,确认后迅速组织最近抢救小组成员,严格按照应急抢救措施组织有效抢救,避免事故扩大。区域负责人在组织抢救的同时,应立即报告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如果最先接到事故报告后首先要确认事故地点、受伤人数,确认后迅速组织最近区域抢救小组成员,严格按照应急抢救措施组织有效抢救,避免事故扩大。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组织救援的同时根据事故发生、进展情况,依次通知煤气防护站、消防队、医院、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公司生产安环部、公司综合办公室、保卫部等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安排熟悉炼铁厂区域分布情况的有关人员到厂比较醒目的路口接迎救护车、消防车等事故救援队伍。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在保卫部门未到达事故现场之前,应当组织人员做好事故现场警戒和有关人员的安全疏散工作。

应急响应部门和有关人员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援救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按照应急救援措施,实施有效抢救,避免事故扩大。

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未赶到事故现场前,以最先到达事故现场的最高行政领导行使抢救指挥权。

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到达事故现场后应迅速了解事故发生、进展情况,实施全盘指挥救援。

设立警戒线,防止他人进入事故现场。

热风炉紧急停烧操作,立即打开蒸汽和氮气吹扫管进行吹扫。同时通知高炉值班室进行休风操作。

进入现场的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且二人以上工作。

立即就近切断煤气来源,迅速把残余煤气处理干净,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事故发生地点40米内禁止有火源,防止发生煤气着火。

若爆炸后发生煤气着火或中毒事故,可分别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处理。

查明原因,迅速处理,待煤气处理干净后经防护站人员检查合格方可组织人员进行设备抢修。

发生爆炸后,设立警戒线,防止他人进入事故现场。

如果除尘箱体爆炸大量煤气泄漏应立即通知高炉值班室进行切煤气操作,同时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迅速把设备内的残余煤气处理干净。

如果管道发生爆炸大量煤气泄漏应立即在外网最近隔断煤气来源,同时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迅速把设备内的残余煤气处理干净。

事故发生地点40米内禁止火源,以防煤气着火事故发生。

迅速查明爆炸事故原因,在查明原因之前,不准向煤气设施内引送煤气,恢复生产。

进入现场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且二人以上工作。

若爆炸后发生煤气着火或中毒事故,可分别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处理。

事故处理完毕后,清点人员,经煤气防护站人员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组织恢复生产。

设立警戒线,防止他人进入事故现场。

烟气炉紧急停烧操作,立即打开蒸汽或氮气吹扫管进行吹扫。

进入现场的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且二人以上工作。

立即就近切断煤气来源,迅速把残余煤气处理干净,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事故发生地点40米内禁止有火源,防止发生煤气着火。

若爆炸后发生煤气着火或中毒事故,可分别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处理。

查明原因,迅速处理,待煤气处理干净后经防护站人员检查合格方可组织人员进行设备抢修。

应急救援之后应当立即清点人数,清理现场。

救援结束后应当在生产调度主任的指挥下迅速做好恢复生产工作。

救援结束后就切实做好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事故处理结束后要认真做好对事故应急预案的评估、评审工作,组织进行预案修订。

事故与爆炸的安全措施【第二篇】

1、目的:我厂主要煤粉爆炸与着火地位置在煤粉制备、热风炉、煤粉输送管道等煤粉容易溢出地方,为有效的预防煤粉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健康、财产安全和生产正常,制定本预案。

2、指挥机构:

、成立日照精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煤粉事故应急救援队伍。

应急救援小队长:

队长:及时向领导汇报事故情况,并负责对事故全盘指挥,组织人员分析,预测事故的发展和后果。

队员:服从和落实组长下达的工作任务,避免事故的扩大化。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定危险区域,当班人员随时检测煤粉溢出情况。

、保持煤粉制备、储存车间的通风,减少煤粉爆炸条件。

、开展防止煤粉爆炸与着火教育,要求员工保持时刻警惕。

、煤粉爆炸中,烟头是导火索,生产区域现场严禁吸烟,严禁堆放任何易燃物。检修电气焊,必须有防范措施,检修完毕清理现场。

调度在接到煤粉爆炸与着火事故报告时,应当首先及时组织当班人员现场处理,有人员伤亡时还需要请求日钢医院(救护车)进行支援,然后报告厂长和公司相关部门。

报告完毕,应当在事故现场适当位置设置警戒,并安排人员到最近的醒目路口接迎救护车。安排事故处理人员后,应当组织人员做好生产的恢复工作,并及时清点人数,解除警戒。

5、事故处理措施:

、煤粉着火,可以用灭火器快速扑灭。

、煤粉着火,小范围火警可由单位负责人组织本单位员工自行灭火,大范围火警应报告调度室和消防队,由消防队拨打119电话报警。

煤粉爆炸,分公司电源迅速拉闸,所有人员撤离,上报消防队,组织专人在路口引导消防车辆到达现场处理。

、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予事故处理,有义务抢救伤员和设备,防止事故扩大。

、所在车间应作好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并及时上报厂部。

事故与爆炸的安全措施【第三篇】

近年来,爆炸事故频频发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痛。经历过一次次爆炸事故的惨痛教训,我深刻体会到了事故的可怕和人们对安全的重视。下面我将从准备工作、事故原因、应对措施、安全教育和个人感悟这五个方面,谈谈我对爆炸事故的心得体会。

首先,准备工作是防范爆炸事故的基础。仔细规划、科学设计和严格执行安全方案是必要的。在准备工作中,需要对爆炸物进行全面检查和清点,确保其完好无损。同时,还要积极做好相关设备的维护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此外,要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只有通过这些准备工作,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

然而,即使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爆炸事故还是会时不时地发生。其主要原因包括人为操作失误、设备老化等。对于这些原因,我们需要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通过不断加强安全教育,使每个员工都清楚了解工作和操作的危险性,从而在工作中提高警惕性,做到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同时,要及时更换老化设备,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事故发生后,我们需要迅速行动,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首先要做的是立即报警并进行紧急疏散。同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指导员工有序撤离并确保其安全。以及,要组织专业的救援队伍,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现场救援,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外,还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请求他们的协助和支持。只有紧急应对措施得当,才能尽力减少爆炸事故造成的损失。

安全教育是预防和减少爆炸事故的重要手段。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他们正确应对突发事故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那些从事爆炸物操作和保护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系统的培训。此外,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员工彻底消化和掌握了所学知识。只有通过安全教育,才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预防爆炸事故的发生。

最后,个人感悟。作为一个普通员工,我深感爆炸事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威胁。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警醒,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时刻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同时,要主动参与安全检查和改进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存在的安全隐患。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建设一个安全的社会。

总之,爆炸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告诉我们安全是多么重要。通过加强准备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及时应对和个人自我警醒,我们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而奋斗。

事故与爆炸的安全措施【第四篇】

煤气容器、塔器、炉窑和管道以及受限空间内的煤气与空气、氧气形成混合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40%——70%),遇到明火、电火花或达到着火温度,产生煤气以7000~10000米/秒的高温高压冲击破坏,即为煤气爆炸事故,为确保在发生煤气爆炸时迅速处理,防止事故扩大,特制定本预案。

应急响应:

应急报告程序。

2.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迅速报告区域值班室(当班工长或区域值班人员)和附近有救援能力的岗位或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厂调度室),目击者在佩戴空气呼吸器后可进入事故现场,对受伤人员实施有效的抢救,争取抢救时间。

区域值班室如果最先接到事故报告后首先要确认事故地点、受伤人数,确认后迅速组织最近抢救小组成员,对事故现场进行戒严并严格按照应急抢救措施组织有效抢救,避免事故扩大。区域值班室在组织抢救的同时,应立即报告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厂调度室)。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如果最先接到事故报告后首先要确认事故地点、受伤人数,确认后迅速组织最近区域抢救小组成员,严格按照应急抢救措施组织有效抢救,避免事故扩大。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组织救援的同时根据事故发生、进展情况,依次通知煤气防护站、消防队、医院、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公司安全环保部、公司生产部、公司后勤部、保卫部等有关部门或厂内有关值班人员。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安排熟悉炼铁厂区域分布情况的有关人员到厂比较醒目的路口接迎救护车、消防车等事故救援队伍。

应急抢救、控制措施。

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保卫部门未到达事故现场之前,应当组织人员做好事故现场警戒和有关人员的安全疏散工作。

应急响应部门和有关人员接到报告后,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具和灭火器材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援救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按照应急救援措施,实施有效抢救,避免事故扩大。

总指挥未赶到事故现场前,以最先到达事故现场的最高行政领导行使抢救指挥权。

总指挥到达事故现场后应迅速了解事故发生、进展情况,实施全盘指挥救援。最初指挥人员应将现场救援情况与现场状况分析汇报给总指挥。

设立警戒线,防止他人进入事故现场。

热风炉紧急停烧操作,立即打开蒸汽和氮气吹扫管进行吹扫。同时通知高炉值班室进行休风操作。

进入现场的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煤气报警器,且二人或二人以上工作。

立即就近切断煤气来源,迅速把残余煤气处理干净,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事故发生地点40米内禁止有火源,防止发生煤气着火。

若爆炸后发生煤气着火或中毒事故,可分别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处理。

查明原因,迅速处理,待煤气处理干净后经防护站人员检查合格方可组织人员进行设备抢修。

发生爆炸后,设立警戒线,防止他人进入事故现场。

如果除尘箱体或管道爆炸,大量煤气泄漏应立即通知高炉值班室进行切煤气操作,同时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迅速把设备内的残余煤气处理干净。

迅速查明爆炸事故原因,在查明原因之前,不准向煤气设施内引送煤气、恢复生产。

进入现场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煤气报警器,且二人或二人以上工作。

若爆炸后发生煤气着火或中毒事故,可分别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处理。

事故处理完毕后,清点人员,经煤气防护站人员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组织恢复生产。

设立警戒线,防止他人进入事故现场。

烟气炉紧急停烧操作,立即打开蒸汽或氮气吹扫管进行吹扫。

进入现场的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煤气报警器,且二人或二人以上工作。

立即就近切断煤气来源,迅速把残余煤气处理干净,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事故发生地点40米内禁止有火源,防止发生煤气着火。

若爆炸后发生煤气着火或中毒事故,可分别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处理。

查明原因,迅速处理,待煤气处理干净后经防护站人员检查合格方可组织人员进行设备抢修。

3、应急善后处理。

事故现场如出现煤气中毒者或着火事故执行相关预案。

应急救援之后应当立即清点人数,清理现场。

救援结束后应当在生产调度的指挥下迅速做好恢复生产工作。

救援结束后就切实做好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事故处理结束后要认真做好对事故应急预案的评估、评审工作,组织进行预案修订。

事故与爆炸的安全措施【第五篇】

炸药、电管爆炸后产生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伤亡,机构设备和管道损坏,强大的冲击波会造成风流逆转,通风系统紊乱,同时也易引起火灾。

二、事故可能出现的季节。

事故出现的季节不明显,在一定条件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三、抢险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发生炸药、电管爆炸事故时,现场带班矿领导、跟班队长、班组长、安监员、瓦检员要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和互救;同时要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调度室值班员要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组织现场相关人员撤离、自救、互救及避灾,同时要按相关规定快速逐级汇报,要立即启动抢险救援指挥部,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总指挥:王春普。

副总指挥:秦光明、王福春、吕铁军、公司救护队负责人。

成员:王新合、常乃成、龚平、陈仲明、方树文、蒋春生、陈树军、王绍义、

薜福春、师俊伟。

职责:负责抢险救援工作,完善应急救援方案,发布抢险救援命令,根据抢险需要合理配置人、财物等资源,组织抢险救援工作,核实遇险、遇难人员,汇报和通报有关情况,向上级救援机构发出救援请求,做好稳定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抢险救援指挥部下设现场抢救组,现场保卫组、生活与后勤物资保障组,事故善后处理组、医疗急救组。

四、抢险救援人员岗位责任制。

1、现场班组长、跟班矿领导要立即组织人员正确佩戴好自救器,引领人员按避灾路线到达最近新鲜风流中。

2、第一时间向调度室报告事故地点,现场灾难情况。

3、如因灾难破坏了巷道中的避灾指示牌,撤离人员应向有风流通过的巷道撤退。

4、矿调度室接到报警后,及时向矿值班报告,并按矿应急预案程序向矿长、总工程师、安监处长等人报告。

5、矿调度室在接到报告后,要通知有关单位清点救灾地点人员,通知相关单位人员集中待命。

6、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对窒息或心跳骤停人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对出血伤员要先止血后搬运,对骨折人员要先固定后搬运,确保最小损失。

7、注意事项:

1)佩戴自救器、呼吸时会感稍有烫嘴,这是正常现象,不得取下口具和鼻夹,以防止中毒。

2)救护队员进入灾区或救人时要时刻检查氧气耗量,保证有足够氧气返回。

3)抢险救援期间不得停止井下压风,以供灾区人员呼吸。

4)做好灾区现场保护工作,除救人外不得破坏现场。

事故与爆炸的安全措施【第六篇】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对爆炸事故的重视,下面是本站网友分享的“事故与爆炸的安全措施汇聚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

莲花煤矿集团公司:20xx年5月22日,七道泉子五井口发生了粉尘爆炸事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5月22日10时05分左右由于当时正处于生产作业时间,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导致经济损失达到120万元人民币。事故发生后,本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安排相关善后工作,并查明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安全监督工作不到位,操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为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本部门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并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及对不合格人员进行排查和培训。专此报告。

七道泉子五井口。

20xx年5月23日。

200x年x月xx日早7时1分,位于市区金州路中段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家属区3号楼二单元六楼发生一起爆炸事故并引起火灾,楼下停放的5辆小汽车被砸,受爆炸冲击波的影响,爆炸点周围的楼房包括邮政大洒店北侧、中心医院门房等建筑物的部分玻璃震碎。根据市区公安、消防部门对爆炸现场的初步勘测,这是一起因液化气泄漏、电源开关打火引发的爆炸事故。

事故发生后,市区公安、消防部门和市中心医院迅速赶赴现场,立即展开扑火抢险、居民疏散、伤员救治等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事故危害。市长刘建明,常务副市长邹明,市委、政法委书记陈勇等领导迅速赶赴现场,对扑火抢险、伤员救治、事故凋查等工作进行具体部署。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经过公安干警、消防官兵的奋力抢险,上午8时火情全部扑灭,伤员得到有效救治,事故原目和居民安置正在有条不紊进行。跟据刘市长召集的紧急会议精神,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迅速查明事故原因。由市公安局副局长何甫强同志负责,市区公安、消防、安监、城建部门抽调专人组成事故调查组,对这起事故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迅速查明事故原因,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二、全力救治受伤人员。事故发生后,市中心医院已组成由院领导、专家和医护人尽组成的医疗救治组,对受伤人员进行了有效的救治。从目前情况看,2名伤势较重人员生命体征正常。市中心医院要进一步加强救治工作,全力以赴、最大限度地减轻伤员病疼,使受伤人员尽快康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要认真负责地做好房屋受损居民的生活安置工作。市城建局积极配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受损楼房进行安全鉴定,尽快拿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并组织头施。

三、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从此次事故中深刻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立即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安全教育,组织由单位负责同志牵头的专门工作班子,对管辖的办公区、家属区;住宅小区、居民片区逐楼、逐单元、逐户的压力容器、煤气管道、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进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彻底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市城建、质监、安监、经委等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负起责任,加强检查监管工作,居民小区的隐患排查工作由市城建局面负责。工矿企业的隐患排查工作由市经委全面负责。

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市委、市政府将派出督查组,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

201x年x月xx日。

8月12日22时52分许,本市滨海新区天津港7号卡子门瑞海国际物流公司危险品仓库集装箱堆场起火爆炸,造成轻轨东海路站建筑及周边居民楼受损,爆炸原因及伤亡人数正在调查核实中。接报后,市政府应急办、市公安局及滨海新区有关部门立即调派应急处置力量,在现场开展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目前,受伤群众已被陆续送往附近医院救治,灭火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中。

警方提醒周围群众远离现场、注意安全,听从救援人员调度指挥,以便于灭火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事故与爆炸的安全措施【第七篇】

在密闭的容器内,煤气中混入空气或空气中混入煤气,达到爆炸范围,并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要有明火、电火或达到煤气燃点以上的温度。这三条件同时具备时,就会发生煤气爆炸。

高炉煤气爆炸最易发生在休风、送风和停风后,在煤气系统动火施工时,在以空气驱赶和置换系统中残余煤气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容器内会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所以在煤气系统驱赶和置换残余煤气作业是不允许用空气为介质进行系统驱赶和置换煤气。在煤气系统驱赶和置换煤气须向系统中通入蒸汽(或氮气)来冲淡煤气浓度,同时还要控制系统温度低于煤气着火温度和火源(高炉煤气着火温度700℃、爆炸范围煤气量40%-70%;焦炉煤气着火温度650℃、爆炸范围煤气量6%-30%)。

高炉休风煤气系统需要动火作业前,未放净除尘器内的积灰,驱净系统残余煤气,系统未与大气相通,未测定系统内气体成份或气体成份未达到合格便进行作业。

鼓风机突然停风时,如混风大闸、冷、热风阀尚未关闭或未关严时,因炉内残余煤气压力较大,可能流入冷风管道和鼓风机内引起爆炸。

高炉休风或减风时,虽然鼓风机未全停风,如放风阀能将大部分放走,若冷风大闸未关、关闭过晚或关严,也可能发生冷风管道爆炸。

在煤气系统局部部位动火作业,与管网切断连接,吹扫、置换驱赶残余煤气不彻底,留有爆炸性的混合气体遇火局部爆炸。

高炉休风后未按煤气系统标准程序操作,发生爆炸。如休风及时打开除尘器人孔等正常,但洗涤塔放水慢,在洗涤塔系统人孔尚未全开,煤气尚未驱净的情况下,就开启了煤气切断阀,2—3min后高炉炉顶发生爆炸,继之除尘器、洗涤塔连续发生爆炸,开启煤气切断阀过早,将除尘器、洗涤塔内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抽到高炉炉顶,遇炉顶火源而爆炸。

高炉休风后未按操作规程作业。如高炉休风后,放风到底时,混风大闸尚未关闭,由于放风阀将风放净,使炉缸的残余煤气倒流入冷风管道,后来关闭混风大闸、冷风阀和热风阀,将煤气关在冷风管道中,与冷风形成了爆炸性的混合气体,在热风炉换风时送风打开冷、热风阀时,爆炸性的混合气体进入高温的热风炉内发生爆炸。

高炉休风时,发现冷却设备漏水未及时处理和处理不当发生高炉爆炸。如高炉休风时,冷却设备漏水未采取果断闭水措施,产生了大量的水煤气,使残余煤气量大增、含氢量增高,休风3小时后,炉顶温度仍高达580—600℃,怕炉顶设备烧坏,开炉顶蒸汽降温将炉顶煤气火熄灭,顶温下降后,又将蒸汽关闭。火灭后新生的煤气和由人孔吸入的空气,形成了爆炸性的混合气体,当炉顶蒸汽关闭后炉顶温度又逐渐升高,达到煤气的着火温度,煤气的三个必备条件同时具备,炉内发生煤气爆炸。

高炉休风后驱赶荒煤气过程中,除尘器内煤气发生了爆炸。如置换煤气是在高炉休风煤气灰未放净的情况下进行的,置换煤气时打开清灰口,开始时由于灰量大,空气不能进入,灰流小后有一部分空气从灰口吸入并将温度较高的煤气灰往上吹,从而提供了爆炸火源,发生爆炸。

煤气系统一旦发生任何部位的煤气爆炸,都会给人生命安全和设备安全带来巨大损失。

高炉煤气系统一旦发生爆炸,高炉被迫休风停产。

在处理爆炸事故不当时,会造成煤气系统连环性的爆炸,直接威胁用气单位。

高炉休风炉顶点火必须在将除尘器内的积灰放净后进行,同时要处理好除尘器内的煤气。

煤气管道主闸阀以后的设备或管道发生爆炸着火时,立即关闭主闸阀,切断煤气来源,同时向管道中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冲淡残余煤气以防再次爆炸。

煤气管道主闸阀以后的设备或管道发生爆炸引起火灾时,就按着火事故处理,严禁突然切断煤气来源。

因爆炸造成大量煤气泄漏,应适当降低煤气压力,并指挥全部人员撤出现场,以防煤气中毒,然后按煤气危险作业区的规定进行现场处理。

处理煤气爆炸事故时,进入煤气危险区域的人员要做好个人保护,以防煤气中毒。

高炉本体及煤气设备一旦发生爆炸事故,人员伤亡,设备损失较大难以立即控制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高炉值班室、厂调度室报告,并采取一切办法迅速控制煤气源。

高炉值班室接到报警后,立即向车间主任、厂调度室报告。

厂调度室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上级部门报告,迅速通知各专业救援队伍赶往事故现场,并视情况及时通知医院、消防、事故地点区域内各相关方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求查明事故点及事故原因,并发出相应休风停机指令,下达应急救援预处置指令。

发生事故的高炉应立即通知热风炉、除尘喷煤、铸动车间等相关单位及事故区域内各相关方采取应急措施,高炉车间主任立即组织查找事故点及事故原因,组织对现场受伤人员抢救,清点现场人数,设立临时警戒区,组织本单位人员进行抢险,相关单位也要配合事故发生单位组织抢险、救援,并清点本单位在事故现场可能受伤的人数。

指挥部各成员接到通知后,按对口专业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到达事故现场,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应请求上级支援。

通讯联络中心设在厂调度室,负责信息传递、指挥、联络及对外信息发布。

安全生产技术科到达现场后,会同事故发生单位,查明事故点及事故原因,视事故控制情况,做出休风停机决定,并对事故状态进行跟踪监测。

治安队到达现场后,设置警戒区,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配合事故单位对现场人员进行疏散、撤离和人数清点。

医疗救护队到现场后,配合事故发生单位,立即救护伤员,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抢险抢修队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设备抢修,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扩大化。

其他管理技术人员协助指挥部进行现场的指挥、救护、通讯、车辆的使用调度。

当事故得到控制时,立即成立两个专门工作小组:

在设备副厂长的指挥下,组成由安全生产技术科、设备环保科、高炉车间、设备维修单位(二建公司)参加的抢修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在未查明事故原因和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前,不得向煤气设施输送煤气。

事故与爆炸的安全措施【第八篇】

2014年8月2日7时34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昆山开发区)的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台商独资企业,以下简称中荣公司)抛光二车间(即4号厂房,以下简称事故车间)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当天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规定的事故发生后30日报告期,共有97人死亡、163人受伤(事故报告期后,经全力抢救医治无效陆续死亡49人,尚有95名伤员在医院治疗,病情基本稳定),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查阅资料、调查取证、实验测试、检测鉴定和专家分析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

一、基本情况。

(一)事故单位情况。1.企业概况。

中荣公司成立于1998年8月,是由台湾中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子公司英属维京银鹰国际有限公司在昆山开发区投资设立的台商独资企业,位于昆山开发区南河路189号,法人代表吴基滔(中国台湾人)、总经理林伯昌(中国台湾人),注册资本880万美元,总用地面积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员工总数527人。该企业主要从事汽车零配件等五金件金属表面处理加工,主要生产工序是轮毂打磨、抛光、电镀等,设计年生产能力50万件,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2.建设情况。

该公司于1998年8月取得土地使用权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同年9月开始一期建设(电镀车间、前处理车间、宿舍)。2002年5月进行二期建设(2个抛铜车间)。2004年6月开始三期建设(4个厂房、办公楼及毛坯检验区),其中4号厂房为本次事故厂房,该厂房由江苏省淮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江苏省涟水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承建,2005年投入使用。

(二)事故车间情况。1.建筑情况。

事故车间位于整个厂区的西南角,建筑面积2145平方米,厂房南北长米、东西宽米,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米,每层分3跨,每跨8米。屋顶为钢梁和彩钢板,四周墙体为砖墙。

厂房南北两端各设置一部载重2吨的货梯和连接二层的敞开式楼梯,每层北端设有男女卫生间,其余为生产区。一层设有通向室外的钢板推拉门(4米×4米)2个,地面为水泥地面,二层楼面为钢筋混凝土。2.工艺布局。

事故车间为铝合金汽车轮毂打磨车间,共设计32条生产线,一、二层各16条,每条生产线设有12个工位,沿车间横向布置,总工位数384个。该车间生产工艺设计、布局与设备选型均由林伯昌(中荣公司总经理)自己完成。

事故发生时,一层实际有生产线13条,二层16条,实际总工位数348个。打磨抛光均为人工作业,工具为手持式电动磨枪(根据不同光洁度要求,使用粗细不同规格的磨头或砂纸)。

3.除尘系统。

2006年3月,该车间。

一、二层共建设安装8套除尘系统。每个工位设置有吸尘罩,每4条生产线48个工位合用1套除尘系统,除尘器为机械振打袋式除尘器。2012年改造后,8套除尘系统的室外排放管全部连通,由一个主排放管排出。事故车间除尘设备与收尘管道、手动工具插座及其配电箱均未按规定采取接地措施。

除尘系统由昆山菱正机电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总承包(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及后续改造)。4.工作时间及人员配置。

事故车间工作时间为早7时至晚7时,截至2014年7月31日,车间在册员工250人。

(三)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情况。

现场共有员工265人,其中:车间打卡上班员工261人(含新入职人员12人)、本车间经理1人、临时到该车间工作人员3人。

二、事故发生经过、应急救援及善后处理情况。

(一)事故发生经过。

2014年8月2日7时,事故车间员工上班。7时10分,除尘风机开启,员工开始作业。7时34分,1号除尘器发生爆炸。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向车间传播,扬起的除尘系统内和车间集聚的铝粉尘发生系列爆炸。当场造成47人死亡、当天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8人,185人受伤,事故车间和车间内的生产设备被损毁。

(二)救援及现场处置情况。

8月2日7时35分,昆山市公安消防部门接到报警,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辆消防车于8分钟内抵达,先后调集7个中队、21辆车辆、111人,组织了25个小组赴现场救援。8时03分,现场明火被扑灭,共救出被困人员130人。交通运输部门调度8辆公交车、3辆卡车运送伤员至昆山各医院救治。环境保护部门立即关闭雨水总排口和工业废水总排口,防止消防废水排入外环境,并开展水体、大气应急监测。安全监管部门迅速检查事故车间内是否使用危险化学品,防范发生次生事故。江苏省及苏州市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等同志迅速带领省、市有关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事故现场,及时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伤员救治工作。苏州军分区、昆山人武部和解放军一〇〇医院等先后出动120余人投入事故救援和伤员救治工作。

(三)医疗救治和善后处理情况。

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千方百计做好医疗救治、事故伤亡人员家属接待及安抚、遇难者身份确认和赔偿等工作,按照医疗救治、善后安抚两个“一对一”的要求,对遇难者家属、受伤人员及其家属分步骤进行了心理疏导,全力开展善后工作,保持了社会稳定。

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事故现场医疗救助工作,面对伤员伤势严重、抢救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克服困难,集中力量,调动各方医疗专家、器械、药品等,投入救治工作。

三、事故原因和性质。

(一)直接原因。

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的系列爆炸。

因没有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口喷出,导致全车间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冲击,造成群死群伤。

原因分析:

由于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整个环境具备了粉尘爆炸的五要素,引发爆炸。粉尘爆炸的五要素包括:可燃粉尘、粉尘云、引火源、助燃物、空间受限。

1.可燃粉尘。

事故车间抛光轮毂产生的抛光铝粉,主要成分为%的铝和%的硅,抛光铝粉的粒径中位值为19微米,经实验测试,该粉尘为爆炸性粉尘,粉尘云引燃温度为500℃。事故车间、除尘系统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沉积。

2.粉尘云。

除尘系统风机启动后,每套除尘系统负责的4条生产线共48个工位抛光粉尘通过一条管道进入除尘器内,由滤袋捕集落入到集尘桶内,在除尘器灰斗和集尘桶上部空间形成爆炸性粉尘云。

3.引火源。集尘桶内超细的抛光铝粉,在抛光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初始温度,比表面积大,吸湿受潮,与水及铁锈发生放热反应。除尘风机开启后,在集尘桶上方形成一定的负压,加速了桶内铝粉的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达到粉尘云引燃温度。

(1)铝粉沉积:1号除尘器集尘桶未及时清理,估算沉积铝粉约20千克。

(2)吸湿受潮:事发前两天当地连续降雨;平均气温31℃,最高气温34℃,空气湿度最高达到97%;1号除尘器集尘桶底部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吸湿受潮。

(3)反应放热:根据现场条件,利用化学反应热力学理论,模拟计算集尘桶内抛光铝粉与水发生的放热反应,在抛光铝粉呈絮状堆积、散热条件差的条件下,可使集尘桶内的铝粉表层温度达到粉尘云引燃温度500℃。

桶底锈蚀产生的氧化铁和铝粉在前期放热反应触发下,可发生“铝热反应”,释放大量热量使体系的温度进一步增加。

放热反应方程式:

2al+6h2o=2al(oh)3+3h24al+3o2=2al2o32al+fe2o3=al2o3+2fe4.助燃物。

在除尘器风机作用下,大量新鲜空气进入除尘器内,支持了爆炸发生。5.空间受限。

除尘器本体为倒锥体钢壳结构,内部是有限空间,容积约8立方米。

(二)管理原因。

1.中荣公司无视国家法律,违法违规组织项目建设和生产,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1)厂房设计与生产工艺布局违法违规。

事故车间厂房原设计建设为戊类,而实际使用应为乙类,导致一层原设计泄爆面积不足,疏散楼梯未采用封闭楼梯间,贯通上下两层。事故车间生产工艺及布局未按规定规范设计,是由林伯昌根据自己经验非规范设计的。生产线布置过密,作业工位排列拥挤,在每层平方米车间内设置了16条生产线,在13米长的生产线上布置有12个工位,人员密集,有的生产线之间员工背靠背间距不到1米,且通道中放置了轮毂,造成疏散通道不畅通,加重了人员伤害。

(2)除尘系统设计、制造、安装、改造违规。事故车间除尘系统改造委托无设计安装资质的昆山菱正机电环保设备公司设计、制造、施工安装。除尘器本体及管道未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未按《粉尘爆炸泄压指南》(gb/t15605-2008)要求设置泄爆装置,集尘器未设置防水防潮设施,集尘桶底部破损后未及时修复,外部潮湿空气渗入集尘桶内,造成铝粉受潮,产生氧化放热反应。

(3)车间铝粉尘集聚严重。

事故现场吸尘罩大小为500毫米×200毫米,轮毂中心距离吸尘罩500毫米,每个吸尘罩的风量为600立方米/小时,每套除尘系统总风量为28800立方米/小时,支管内平均风速为米/秒。按照《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7269-2003)规定的23米/秒支管平均风速计算,该总风量应达到31850立方米/小时,原始设计差额为%。因此,现场除尘系统吸风量不足,不能满足工位粉尘捕集要求,不能有效抽出除尘管道内粉尘。同时,企业未按规定及时清理粉尘,造成除尘管道内和作业现场残留铝粉尘多,加大了爆炸威力。

(4)安全生产管理混乱。

中荣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盲目组织生产,未建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现有的规章制度未落实到车间、班组。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无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风险辨识不全面,对铝粉尘爆炸危险未进行辨识,缺乏预防措施。未开展粉尘爆炸专项教育培训和新员工三级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责任不落实,造成员工对铝粉尘存在爆炸危险没有认知。

(5)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

事故车间电气设施设备不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规定,均不防爆,电缆、电线敷设方式违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未作可靠接地。现场作业人员密集,岗位粉尘防护措施不完善,未按规定配备防静电工装等劳动保护用品,进一步加重了人员伤害。

(三)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江苏省苏州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一)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各类粉尘爆炸危险企业不分内外资、不分所有制、不分中央地方、不分规模大小,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把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坚决不能以牺牲职工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8号),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自查自改,要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维护和使用通风除尘系统,除尘系统必须配备泄爆装置,一定要切记加强定时规范清理粉尘,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落实防雷、防静电等技术措施,配备铝镁等金属粉尘生产、收集、贮存防水防潮设施,加强对粉尘爆炸危险性的辨识和对职工粉尘防爆等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粉尘防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制度。

(二)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强化开发区安全监管。各地区特别是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都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要求,强化依法治安,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切实解决好安全生产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摆位”问题,坚守安全生产“红线”。招商引资、上项目要严把安全生产关,对达不到安全条件的企业,坚决淘汰退出;要严厉打击企业非法违法行为,保护员工健康与安全;要切实理顺开发区安全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构,加强基层执法力量;要切实解决对开发区安全生产违法违规企业放松监管、大开绿灯、听之任之的问题,严防安全监管“盲区”。要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履职能力,加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制度建设,研究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和培育第三方专业安全管理力量,指导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安全生产难题。

(三)落实部门监管职责,严格行政许可审批。各地区特别是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把好准入和监督关。安全监管部门要准确掌握存在粉尘爆炸危险企业的底数和情况;加强安全培训工作,认真落实专项治理和检查,严格执法,监督企业及时消除隐患。公安消防部门要在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中依法依规核定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依法对易燃易爆企业开展消防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坚决依法查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环境保护部门要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各项工作要求,严把除尘系统项目技术标准和竣工验收关,加强对粉尘排放情况的检查监测。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规范厂房建设项目审查程序,严格审批和备案。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确保中介机构合法合规地开展建设项目设计、安全评价、环境检测等业务,对弄虚作假和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查处,发挥好中介机构的支撑作用。

(四)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强化粉尘防爆专项整治。各地区特别是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及其有关部门要认真开展粉尘防爆专项整治工作,对辖区内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摸清企业基本情况,建立基础台账,将《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宣贯到每个企业。要与“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紧密结合,借助专业力量,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企业检查,重点查厂房、防尘、防火、防水、管理制度和泄爆装置、防静电措施等内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专项治理取得实效。对违法违规和不落实整改措施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曝光,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和严厉追责的“四个一律”执法措施,集中处罚一批、停产一批、取缔一批典型非法违法企业。

(五)加强粉尘爆炸机理研究,完善安全标准规范。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方法,建立粉尘特性参数数据库,为修订不同类型可燃性粉尘安全技术标准、粉尘爆炸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与国际劳工组织及发达国家相关研究机构交流,制定出台《铝镁制品机械加工防爆安全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加强对可燃性粉尘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监管等基础情况的调查研究,建立可燃性粉尘重点监管目录,提出涉及可燃性粉尘企业安全设施技术指导意见;推广采用湿法除尘工艺和机械自动化抛光技术,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重特大粉尘爆炸事故发生。

48 2503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