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化学教学反思与总结样例(通用4篇)
化学教学反思与总结【第一篇】
首先,备课组努力研究信息,看准方向。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_,复_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_方向,为完成复_任务奠定基础。备课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因此开学初备课组在上届备课组长的引领下理清复_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_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_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_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_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不仅如此,在整个复_过程中我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_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同时,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
其次,注重抓纲务本,摆正关系。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_的怪圈:“迷恋”复_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备课组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_资料的关系。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4.练_量和复_效率的关系。
再次,备课组一直多思善想,努力从提高能力着手。化学总复_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复_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_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长郡班与提高班所做题目有所不同。
同时,帮助学生端正心态,培养素质。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_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针对这些,备课组在学生身上努力从这几个方面做工作:
1.正确对待考试。
2.合理安排学_的时间。
3.创设良好的学_心理环境。
总之,化学总复_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_的效益。希望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本学期化学科组的工作重点是: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加大对高考备考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使备考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高考再创新辉煌。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渠道,以规范和健全教学常规管理为基本保障,认真开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模式和方法的研究。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端正的教学态度,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
我们化学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力争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取得好效果。
化学教学反思与总结【第二篇】
心得体会:
1.深入、细致、全面、系统地解读课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依据,教材是教学的参考,教材不限于课本,还包括各种其它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改变以往过分依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习惯,在深入钻研课本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新课程重视“过程和方法”的价值取向,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大胆创新和不断探索,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学习的环境,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自我建构学习过程,努力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协作者。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多种方式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探究和实践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试验、调查、考察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困惑与反思:
1.作为教师,我们始终对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顾虑重重,很难不去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这一点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2.新教材、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教材与课程标准、教材与辅导资料之间不配套、诸多实践活动设备缺乏、学校的某些规章制度与新课程改革之间也存在不协调等等。
3.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新概念,对于这些内容教学中应如何把握教学的标高,还有教材中众多的探索、阅读、案例研究等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此外,部分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也不符合教学实际或学生的实际,活动时间长,效果也不明显,很难在课堂上实施,有些探索与案例研究的内容,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太大。
4.学生也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我们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学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还有,学生学习的功利价值取向、学科惯性等非智力因素,严重影响学生缺乏时间、精力,对地理进行必要和最低限度的学习,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两类要素之间应当做到相辅相成。高中地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较高,是建立在掌握和运用地理规律性知识基础上的。随着地理方法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地理能力的发展才有基础和机会,无知绝对谈不上有能力。而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能力培养及智力开发的要求,又是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必要条件。在知识仍是高中地理教学重点的同时,应强调和重视知识掌握与智力开发、能力培养的相互渗透。新编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识要求应当体现基础性、先进性和贯彻少而精、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学能力上打基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创新,勇于突破传统的习惯势力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好奇心强、善于联想、富于想象、敢于怀疑是创造性思维必备的前提。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无论正文、阅读或选学材料都要自始自终为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提供知识基础和能力要求。例如,可通过角度新颖、思考性强的设疑、质疑,或介绍思维独特、别具一格的地理观点、有待解决或有争议的地理问题,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求的精神;还可专门开辟“小栏目”、“小天地”等,让学生以知情者、参与者身份对现实地理问题作出分析评价、预测和决策,为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新天地,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志趣及研究社会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
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是编写高中地理教材和进行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高中地理课程一向注意这一点。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高中阶段应有的教学要求,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地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深化他们的地理认识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开阔地理视野,扩展地理思路,培养地理应用意识,提高应用知识于实际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编写教材中密切联系实际,突出学以致用,一是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天气预报、旅游、商品流通等。二是可以联系生产发展、经济建设的实际,突出地理科学促进生产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功用。例如,资源评价、对外交易、经济发展规划等。三是可以联系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深化学生对联系实际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例如,调查市场经济状况、研究乡土发展规划、开展乡土建设咨询等。四是可以联系地理学对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民族昌盛的重要作用和古今中外地理学家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取得重大发现及贡献的事例,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热爱地理科学、树立远大志向。五是可以联系与地理科学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例如,人口、能源、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等。加强地理实验操作与实践活动。六是可以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文化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地理学的重要作用,扩展联系实际的内涵。
课文、图象与练习的关系。
课文、图象和练习三系统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课文系统主要以文字形式传递知识内容,新教材除应保留以往教材科学性强,语言简洁等优点外,应提高可读性、生动性,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具体问题抽象化,力求突出重点、要点,设置难点、疑点,探求关键、特征,从多方面强化这一系统的功能作用。例如,课文系统可以设正文、提示注释、阅读材料、选学内容等部分,其中提示部分可有预习提示、自学预习和课后提示等,注重启发,培养学习能力。图象系统侧重以图示形成传递知识信息,新教材要注意借鉴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和国外优秀地理教材的可取之处,在图象比重、图象内容选择、图象类型、图象组合、图文配合、图象安排等方面有所突破,以充分发挥以图释文,以图引文,以图析文,以图代文的作用。例如,增设组合图,增强其表现力,插图内容的难度也应逐步加大。练习系统是供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部分,设计上一要容量适当,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二要题型多样化,增加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题目,给实验以应有的地位;三要主次分明,具有层次差异;四要注意学生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能力等的培养;五要编排位置灵活,各种练习可穿插于教材结构的各个环节中。
化学教学反思与总结【第三篇】
>
-->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上周宣布这周有实验课,孩子们就开始期待了。虽然只是一次很常规的分组实验课,却也让我收获满满。
首先,实验课中应该贯穿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实验采取四人一小组的模式。我发现有些组就合作得很好,人人有事做,实验进展也很顺利。而有些组则是专人独断,一直是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孩子在捣腾,其他的孩子则是置身事外。
现在想来,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那些不参与的孩子确实是自己动手能力差,不知道如何动手或者怕不会操作弄坏实验器材;二是小组中的某些孩子过于强势,容不得他人动手操作。我想这就是一个教育契机。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很难发现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但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找相应的孩子,告诉他们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在"在做中学"才能学得深刻。"在做中学"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来的。他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不经过实践的理论是经不起考验的。
通过这次分组实验,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教学中不能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一厢情愿地"我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我认为学生肯定掌握了",这是我一贯的想法。但是,通过这次实验课,我发现自己有些天真了。这次实验做的是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其中有一个操作是折滤纸,把滤纸折成圆锥形放入漏斗。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操作,四分之一的同学不知道如何动手操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通过"做",我们获得的认识永远是肤浅的。
最后,快乐学习很重要。从孩子们的期待,到孩子们获得战利品(精盐)的全过程,我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玩"中快乐地学,知识才不会枯燥,必然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感恩学校给孩子们提供了实验平台,同时,我也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孩子们回家做。生活无处不化学,在玩中做,在做中学。
化学教学反思与总结【第四篇】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实用化学教学反思与总结样例(通用4篇)”,半年来的高三教学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复习中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抓好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牢固掌握学科本质的方法,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高考中学生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坚持集体备课,创建高效课堂。
在备课中,首先明确本次备课的内容,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据相应的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先设定整体的目标,即单元的目标,因此在集体备课之前,教师必须通览教材,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再设定具体某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案”编写流程,即备课组做好分工——主备人确定内容——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及学生基础确定重点、难点——精编相关课程资源——精心设计问题——设计“学案”预案——提交集体讨论定稿——教师个体二次开发。在使用中,从本质上升华“讲练结合”,“讲”——主体上,包括“师生互教互学”和“生生互教互学”,“讲者”既含有教师也包括学生;结构上,包括“一对一讲”、“一对组讲”、“一对班讲”,即集体授课、互助合作、个别教学的有机统一(或学习上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班级合作的有机结合);内容上;课内外资源相结合,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统一。“练”——不仅要关注知识“内化于心”,更要关注认识“外化于行”,从传统“静听”、“默看”、“慎思”的观念中跳出来,大胆的鼓励学生“表现、表达、表演、交流、探究”,把“自主钻研”、“合作探究”、“讨论辩论”以及“实验探究”等元素有效整合其中,在课堂实践中提升学生素质,还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全貌。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其参与意识。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当好向导和顾问,从旁协助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注意启发和点拨相结合,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2、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宽松环境,如自由讨论,与教师民主相处,平等交流等。让学生在迷茫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讨论中认知,在交流中完善,在合作中进步,在创新中提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3、教师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不断地提出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新的要求,使知识,能力,自主性同步提高。
4、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因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他们的具体情况决定着教育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强调学生参与就是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主动探索,自主获取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表现出各自的观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和学生一起更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幸福地成长.
三、抓好“双基”,形成网络,突出主干,落实重点
首先,抓好学科第一阶段的基础复习,抓好“双基”落实,打好学科基础。这阶段复习要以教材为线索,以“两纲”同时覆盖的知识为重点,进行系统的复习。考纲规定的考点为七、八十个左右,近几年高考反映的重点考点有30个左右,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习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堆积,应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在复习时,必须转变“知识点到位”的传统教学思想,应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考点,复习时要在吃透教材、统观全局、分清主次的前提下,大胆取舍,突出主干。在平时教学中应将精力放在重要的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学科思想和知识的相互联系上,克服过分强调覆盖率产生的不良影响,将学生从过难、过量的习题演练中解脱出来。
如必修一化学第一章《卤素》,重点应是第一节“氯气”。关于氯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对每一块都要逐个分解进行理解。单就制法而言,从反应原理、特点到具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净化干燥、验满、尾气处理各部分都必须注意到。但对后面第四节复习“卤族元素”时,类似的内容就不必这样很深入地讨论,只需注意本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关键是在共性中把握元素性质的特性,就“碘与淀粉变蓝”这一小知识点而言,有些学生只会死记结论不会理解,可以根据如下典型题目,必要时结合实验进行突破。
四、教学反思
1.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教学进度控制的缺憾。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练习的训练量还是不足,由于生源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虽然不滞后,但是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有点吃力。
3.没有严格按时检查学生的错题档案本。
总之,在以后的化学教学中一定要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