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汇聚【优推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汇聚【优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一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看图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3.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
通过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二、进入情境,探求知识。
(一)出示图片:主题图1。
1.教师:他们首先来到停车场,猜猜看,小兰和小明会发现什么加法问题呢?
学生1:他们会发现一边有2辆车,一边有3辆车,一共有5辆车,2+3=5.
学生2:他们会发现一边有3辆车,一边有2辆车,一共有5辆车,3+2=5.
2.教师:他们说的都对吗?
学生1:他们说的都对,因为小兰是先数左边的3辆,再数右边的2辆,小明是先数左边的2辆,再数右边的3辆,不管怎么数,都是5辆.
学生2:他们说的都对,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数的就不一样,列式也不一样,但是得数是相同的.
3.小结: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列出了不同的算式,但得数是相同的,即3+2=5,2+3=5(板书:3+2=5,2+3=5)。
4.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两个算式中3和2的位置变了,得数是相同的.
教师:两个算式中交换3和2的位置,得数不变,也就是3+2=2+3.
(教师板书:3+2=2+3)。
(二)出示图片:摆一摆1。
1.他们乘车来到了公园,看到一些美丽的鲜花,你们知道他们又发现什么问题吗?
2.我们先用小圆片代表花来摆一摆.同桌2人,一人摆,一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说出2个不同的算式.
3.反馈.
(三)出示图片:小鸟图。
1.他们来到了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写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吗?
学生1:树上有2只小鸟,树下有3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2+3=5.
学生2:地上有3只小鸟,树上有2只小鸟,一共有5只小鸟,算式是3+2=5.
(四)出示图片:小兔子拔萝卜。
学生1:1只小兔加4只小兔等于几只小兔?
学生2:1个萝卜加2个萝卜等于几个萝卜?
学生3:上面有4只小兔,下面有1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
学生4:上面有1个大萝卜,下面有2小个萝卜,一共有几个萝卜?
2.教师:你们提的问题真好,现在我们在小组内继续提问,并讨论解决所提的问题,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小组活动并汇报.
(五)出示图片:蜡笔图。
小兰的盒子里有5支蜡笔,小明的盒子里一支也没有.
2.教师:小明被难住了,要列出两个加法算式,该怎么列呢?
学生:小兰借给小明1支,就可以列出1+4=5,4+1=5.生:从上往下看可以列出0+5=5,从下往上看可以列出5+0=5.
(五)出示图片:排队图。
学生1:一共有10个小朋友.
学生2:小兰排第7。
学生3: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学生4:从左边数,小兰排第7,从右边数,小兰排第4.
三、游戏:我摆你说.
学生2人一组,用1—5个小圆片,一个人摆,另一个人说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二篇】
两位数的乘法。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三篇】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测量图形的面积。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具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老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形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安安排:
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1课时。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19+41=56+28=83+12=75+11=75+21=。
67+21=72+15=45+24=58+42=57+17=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新知。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五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方法:
依据《新标准》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及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引导点拨、启发谈活法等展开教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法上主要以自。
主探究为主,观察、比较、操作、小组合作法为辅等多种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通过学生的看、思、试、说等多感官协调参于到学习中。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自主探究、引导点拨。
(一)认识人民币。
1、元、角、分。
(2)人民币单位:元。
(3)爱护人民币教育。
(课件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
(4)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课件出示不同的1元)。
(5)单位:角。
(课件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整套人民币)。
(7)单位:分。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面额太小了,现在几乎都不用。
(8)小结认的方法:我们在认人民币时,不但可以看图案、形状、大小、还可以看数字,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数字后面的单位。
2、分一分。
(1)小组合作:把桌面上这些乱乱的人民币分类摆放。
(2)多媒体展示交流。
(3)小结:可以按纸币、硬币分;也可以按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来分……。
(二)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认识1元=10角。
(课件出示:羊村长给每只小羊都发了个红包,沸羊羊很得意——红包里有很多张;美羊羊很伤心——只有一张。)。
师:沸羊羊的红包里一共有几张这样的1角呢?全班大声地数出来……(课件闪动10张1角)。
师:10角就是1元,原来1元和10角同样多。咱们安慰安慰美羊羊。(板书:1元=10角)。
2、1元=(2)张5角。
师:暖羊羊也有一个1元的红包。咱们来看看——这是一张5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5角?为什么?(课件出示2张5角)。
3、1元=(5)张2角。
师:美羊羊也有1元钱的红包,瞧瞧吧——这是一张2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2角?为什么?(课件出示5张2角)。
4、1角=(10)分。
5、小结。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逛福福超市:瞧,柜台的商品可好了——练习本1元、橡皮1角、铅笔2角、尺子的价格怎么没标上?)。
1、猜尺子的价格:买一本练习本的价格可以买两把尺子,尺子一把多少钱?
2、思考:喜羊羊想买一把尺子,该怎么拿5角钱,有几种拿法?
3、汇报展示:一张或一枚5角、5张1角、3张1角和1张2角、2张2角和1张1角四种拿法。
4、1元钱能买什么?怎么买?
师:刚才买的都是同一种物品,如果要买不同的物品还可怎么买?
5、模拟购物:学做小买卖。
(2)小组活动。
(3)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你买什么?是怎么付钱的?清点一共卖了多少钱?
6、买这四样物品,2元够吗?为什么?
7、小结。
四、畅谈收获、延伸课外。
1、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六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版1角硬币若干、1千克大米6袋、200克红豆6袋、500克花生6袋、2千克沙子6袋、苹果6个、100克、200克、500克、800克沙子若干袋、盘秤6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到超市进行有关物品重量的调查活动,并完成下表。
“克与千克”家庭实践调查表。
物品名称物品重量。
二、从生活中引入。
生1:我知道一包糖果重400克。
生2:我调查到一包方便面105克。
生3:一袋家庭装洗衣粉是3千克。
……。
师:刚才同学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中学习。
1、认识秤。
(1)师: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的?
生: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
生:可以用秤来称。
来自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课件展示)。
a、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有些什么?
b、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
c、识秤练习。说出课件展示的称面上重量克数。
2、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1)师:同学们调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那么1克有多重呢?(板书:1克)。
(2)让学生掂一掂1枚1角钱的硬币,说说感觉如何?
(3)学生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师: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板书:1千克)。
(5)让学生掂一掂1袋1千克重的大米,与1枚1角钱的硬币比较,说说感觉如何?
(6)称一称1千克大米,看盘秤指针变化,并在盘秤上做个记号。
3、“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克与千克”小组活动记录表。
每包重量数量。
100克袋。
200克袋。
500克袋。
800克袋。
总重量克。
师:从以上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1千克=1000克)。
4、小结:生活中较轻的物品我们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品我们用“千克”作单位。
三、在生活中实践。
师:请每个小朋友掂一掂、估一估这袋红豆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小组合作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200克。
师:请每个小朋友再掂一掂这袋花生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小组再称一称这袋花生到底有多重?
生:500克。
师:请你们再掂一掂这袋沙子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2千克。
师:那1个苹果有多重呢?请同学们先掂再称,再说说大约多少个这样的苹果是1千克。
四、应用拓展。
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巧陪玻璃杯》,你们想看吗?
动画:星期天,小猪和机灵狗一起到花狐饮料屋去喝饮料。小猪不小心打烂了花狐的玻璃杯。花狐想敲小猪一笔,要小猪陪100个玻璃杯。面对一地的碎玻璃,谁也说不清打烂了多少个玻璃杯。
让学生伸张正义,自由发言,为小猪出主意。
再放动画:机灵狗想出一个巧主意,先把一个完好的玻璃杯称一称它的重量(200克),再称一称玻璃碎片的重量(1000克)。
让学生算一算小猪应该陪几个玻璃杯。
五、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了新知识有何感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课后反思: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两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在课前我让学生到商场进行了一次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单位之间的进率,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千克=1000克,而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总结得出1千克=1000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过程性目标。在练习部分,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对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进一步加深认识,并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为小猪出主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生活意识,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由始至终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七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12345(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八篇】
1、在游戏比赛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知道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通过判断,辨析和验证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对称轴,根据特征会找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美,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根据特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媒体、图形等。
女:蝴蝶、飞机、
男:木梳、电筒、
宣布比赛结果,激化矛盾。
男生觉得比赛内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图形另一半与看到的一半一样,他们猜的图形两边不一样。
女生猜的图形两边真的一样吗?(媒体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完全重合(板书)。
5、再次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张电话图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b、能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电话图形两边完全重合吗?
c、演示:“对折”、“完全重合”
d、学生动手验证树的图形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说验证结果。
学生得出结论: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
6、认识对称轴。
1、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双喜图在判断中进一步明确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一方向的一双鞋对折后,图形两边没有完全重合,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c、两条相对的鱼。
d、叶子图。
2、用手式比划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字母:et汉字:中田)。
3、判断图中红线是对称轴吗?(小组讨论)。
只有沿红线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红线才是图形的对称轴。
4、小结:我们怎样来判断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1、以小组为单位挑出轴对称图形。
a、每组都有一张信封,信封内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圆各种图形,学生动手验证出轴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找出各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c、小组汇报。
2、小结: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生活中有许多轴对称现象,你能举例吗?
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欣赏对称的美。
3,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
总结:你是怎么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