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大全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大全汇总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第一篇】

这份报告被广泛使用。根据上级的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都要向上级提出报告,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大全汇总4篇”,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牟定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助推牟定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牟定“三农”工作的新课题,是增强牟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决胜全面建成牟定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因此,牟定发展壮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势在必行。

要充分认识发展壮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随着牟定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民对更多更好享受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期盼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贫困村村级党组织不仅要“有人管事”,更要“有钱办事”。经济薄弱的村、尤其是贫困村往往容易诱发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只有集体经济有实力,才能“有钱办事”,才能积极主动化解矛盾和问题。村党组织才能不断赢得党员、群众的信赖,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才有向心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对村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更对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起到带动作用。集体经济发展好的贫困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比较强,村域经济发展就比较好。当前,在全县极少数贫困村里,“村富民穷”、“村穷民富”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同程度存在,农业经营主体小、散、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群众收入依然偏低。这就要求我们着眼“村强民富”,大力发展壮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各类资本到贫困村投资创业,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增收致富拓宽渠道、提供支持。

由于牟定县被云南省纳入全省率先脱贫摘帽的12个贫困县之一,云南省财政厅将牟定县纳入2016年全省30个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之一,投入农村综合改革资金3500万元,以村级“四位一体”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设试点为抓手,指导和帮助牟定县43个贫困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根本上消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确保牟定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一)抓规划,明目标。云南省财政厅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根据牟定县农村地理环境和发展条件情况,指导编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拓展思路、创新发展等方式,多种模式搞活农村集体经济。一是围绕产业优势。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带动能力强的凤屯镇飒马场、戌街乡碗厂等13个村规划新建果蔬保鲜冷库7000立方米,果蔬标准化种植大棚208亩,标准化生猪养殖场2个,黑山羊种羊繁殖场1个等,重点扶持发展牟定高原特色云南红梨、果蔬、花卉、生猪、肉羊等主导产业。二是结合“精准扶贫,脱贫摘帽”攻坚战。采取建设项目集中,形成村级集体资产、收入共享方式,选择共和镇周山、戌街乡白沙等11个贫困村,因地制宜规划发展果蔬标准化种植大棚250亩,生猪、肉牛养殖场3个等,辐射带动全县43个贫困村解决“空壳村”问题。

(二)抓产业,提造血。2016年,牟定县将试点资金重点投向具有发展潜力和增收亮点突出的5个乡镇的10个村委会,每村投入补助资金100万元,重点发展果蔬、花卉、优质水果、野生食用菌、生猪养殖、黑山羊新品种扩繁等优势产业,形成品牌优势。通过对这些增收亮点突出村的重点扶持,将使10个村委会每年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940万元,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200人。对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有困难的贫困村,牟定县结合全县“精准扶贫,脱贫摘帽”攻坚战,在全县选取了戌街乡伏龙基村委会、凤屯镇河节冲村委会、安乐乡直苴村委会等11个发展能力较弱的贫困村,财政投资1000万元,采取“区域项目整合,村级集体资产、收入共享”方式,着力解决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源无优势、产业无特色、发展无基础”的困境。选点示范村项目的实施,将对消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抓资源,促发展。牟定县扶优培强3个“龙头”村委会,打造10个亮点村委会,选点示范11个村委会,带动了43个薄弱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结合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五网”建设等项目,重点整合农业、水利、林业、交通、扶贫开发和民族发展资金6900万元,以扶贫整乡和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异地搬迁安置、特色民族村寨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持续推进村级交通、水利、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级集体经济等发展条件,优化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激发村级经济发展活力。

(四)抓典型,带全局。通过村级“四位一体”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设试点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合作,建立健全“村集体+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合作互助经营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农村经济发展渠道。探索出以成立农村居民公共管理服务专业合作社盘活集镇资源的“安乐乡猫街经验”,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凤屯镇飒马场经验”,以土地流转牵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公平做法”等一大批典型样本。

牟定县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县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非常薄弱。

分”的一面,而忽视了“

统”的作用,不仅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山林,而且把一些适宜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也平均分包到户,甚至把积累的集体资产也拆分殆尽,村集体经济从此退回到近乎空白的境地,失去了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重新发展集体经济自然困难重重,特别是地理位置偏僻、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更加艰难。

(二)发展差距大。目前全县各村集体经济现状是,城镇周边地区比山区地区发展快、实力强。交通方便、资源丰富村比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村收入高,村级班子强的地方比班子弱的地方发展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区域之间也不平衡,现有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近80%集中在城镇周边地区。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间收入差距大,两极分化越来越显现。

(三)增收渠道窄。多数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单一,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一些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不足。

(四)刚性支出多。近年来,随着民生的进一步改善,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村一级工作量显著增加,同时,各级对村级组织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村级组织投入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公共财政投入很多是有比例的“以奖代补”,意味着村级组织干事越多、贴钱也越多。不少村干部反映村级公共事务负担重,村级非生产支出大,特别是行政运行费用负担沉重。村道路维护、绿化养护、垃圾清运、路灯照明等“村容整洁”方面,村里也需要投入长期后续资金。此外,由于财权与事权的严重不对称,村一级还要承担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等政府职能,征兵、计划生育、综治联防等社会事务管理也需要由村级落实部分资金,各条线的创建活动,也增加了村里的资金支出,各种误工报酬、办公开支等支出也在大幅上升。

(五)经营管理乱。主要表现在:一些村级集体资源、固定资产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承包租赁费偏低,造成了村集体资产的流失。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等征用的土地补偿费全面分发到户,村集体却分文未提取,“分光用光”现象相当普遍。部分村尚未很好地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财务透明度不强。部分村干部民主理财意识不强,开支随意性较大,存在“寅吃卯粮”现象。

集表现在:主观努力不够、思想认识跟不上,领导力量不足等。

(一)领导思想认识不高。主要是少数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特别是村一级领导片面认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必要,也没办法,不同程度不同地存在“过时论”、“无需论”、“无路论”等消极思想和畏难情绪,在实践中未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造成党委、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推动政策不足,资金投放有限,指导引导不够,社会合力不强,发展氛围不浓。

(二)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主要是村干部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烈。村干部客观上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愿不强,认为市场经济主要是鼓励群众创业创新闯市场,发展民营经济,没有必要化心思再去发展集体经济,“经营成功了,成果是集体的;经营失败了,群众要埋怨,债务难化解,责任是自己的,不愿意去冒风险,思想上有压力和阻力。在机制体制上看也存在矛盾,难于有大的作为。

(三)发展经济信心不够。部分村干部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缺资源、无资金,无路可走,信心不足。

(四)村级干部动力不足。主要是支“两委”干部动力不足。村支“两委”干部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导力量。村经济合作社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市场主体,无专门经管人员,大都是村两委班子人员兼任。自己要用主要精力发展自己,很难专注于发展经营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力不从心。同时,长期以来,各级对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求有多、激励少,现实中往往出现短期行为。一些村干部只顾村级组织的日常开支,不管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经营管理经验不多。主要是对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经营经验缺乏。有些拥有一定经营性资产、经营性收入比较稳定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无所作为。条件差的更是感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长、见效慢,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在“造血”与“输血”上选择了后者,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救了一时之急却难解长远之难。

(六)经济组织运行不全。在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大部分村把资金都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缺少资本积累,部分经济薄弱村连维持运转都有困难。同时,由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不够健全、经济法人地位很难让市场认可,加上缺少有效抵押担保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很难从金融机构融到资金。

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结合牟定实际,以建好一个班子、纠正两个倾向、注重三个着力、强化四个落实、坚持五个原则、推进八个转型为抓手,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一)建好一个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带头人,往往能抓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建设一个好村子。我们将严把关口,切实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真正把那些眼界宽、能力强、素质好、呼声高的“能人”“贤人”选到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岗位上来。在村“两委”换届中,要加大村“两委”班子建设力度,按每村4—6名名额确定后备干部,建立起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库,强化适岗锻炼,提前压担培养;充分发挥“领头雁”培训优势,对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村小组长、全体党员、致富带头人的进行专门培训,不断增强致富带富能力。加大农村第一书记管理力度,切实发挥好引导、示范和协调作用,帮助所驻村理清思路、争取资源、拓宽路子,不断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转化提升步伐,真正做到“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

(二)纠正两个倾向。一是纠正账上有资金就算有集体经济的错误倾向。村集体经济是村里通过发展服务型产业、经营性产业获得的收益,并不是各级财政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二是纠正个别村“两委”主干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由谋取个人利益,损害村集体发展的倾向。要防止部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借发展集体经济的名义,发展个人产业,造成集体资源的流失,阻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确保“村支两委”说话办事有底气、有力量,真正成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

(四)强化四个落实。贫困村自然资源差、群众思想观念滞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更是难上加难,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多措并举、联动发力。一要落实思想。针对全县贫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以及部分村干部不愿发展、不会发展、不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要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找准问题,研究思路、举措,引导基层干部破除“等、靠、要”思想,解决畏难情绪,树立敢闯、敢试的新观念,增强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不断创新突破。二要落实规划。明确提出消除“空壳村”的目标,从项目支持、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等多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结合每个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逐一制定规划。三要落实责任。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县乡村党组织抓基层党建项目,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县乡村三级要签订责任状,分解目标任务。同时,要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要建立绩酬相符的激励机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四要落实典型。要加强宣传引导,注重选择一批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村,集中投放人力、财力、物力,加大培育力度,总结提炼经验,推动形成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和明星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五)坚持五个原则。思路决定出路,深入研究当前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遵循客观规律,真正理清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一坚持因村制宜原则,谋思路、选路子、上项目都将综合考虑发展趋势、现有基础、现实可能等,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二坚持创新思路原则,不断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用开放的视野、整合的思维,大胆探索、务实创新;三坚持统筹发展原则,把农村民生改善与发展集体经济、现代农业发展、脱贫攻坚统筹考虑、一体推进;四坚持建管并重原则,进一步规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到既开源又节流、既能建得好又能管得好。五坚持遵守法律原则,合情合理,合法合规。

(六)推进八个转型。牟定县发展集体经济要八个转型,结合牟定实际,一是转型产业带动。因村制宜、因地制宜,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兴办交易市场、专业合作社,协会,开展产、购、销、加工一条龙服务,拉长产业链条,将周围企业或产业优势转型为经济优势,增加集体收入。二是转型筑巢引凤。对人员密集地处交通要道、具有区位优势的村,采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出租租赁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三是转型资源开发。对具有水面、林地、荒山、荒沟、荒地、等“三荒”资源的村,村集体通过自主创业、合作开发、公开发包、对外出租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四是资产盘活。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认真核查闲置的校舍、厂房、工业用地等资产和征地补偿费、集体预留款、结余积累等闲置资金,通过承包、转租、拍卖、资产对换、年限抵债或理财、投资、入股等多种灵活方式,提高闲置资产利用率和资金的周转率,增加集体收入。五转型是股份经营。对集体资产、资金、土地、技术和信息等要素相对集中的村,村集体选择项目参与入股经营、获得股份利润,增加集体收入。六是转型服务创收。村集体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突出服务功能,成立专业合作社、民间文艺团体、“一站式缴费”服务点及综合服务中心等,为群众提供劳务信息、委托代理、设施维护、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各种微利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七是转型民俗旅游。对具有民俗民间文化、山水自然条件、历史人文资源、农特产品优势的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和服务,进一步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村落,开发农家乐、采摘园、度假村、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八是转型联合发展。对资源丰富、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边远山区村,实行产业集聚、人口集中、集约开发,鼓励村与村联合发展,形成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共同发展,增加集体收入。

第2篇: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动“三农”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是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对于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今年8月—9月期间,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农业、扶贫、发改、财政、林业、供销等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县所有乡镇,对村级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深入调研。本次调研采取听、看、谈、访的方式开展。听,就是听取乡镇党委、政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介绍。看,就是看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划、资料和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及产业。谈,就是到村组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与村组干部、党员代表、致富能手、群众代表座谈听取他们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及要求。访,就是深入农户进行个别访问,与这些农户代表进行直接交流,从中了解他们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应该采取的工作举措。在调研工作过程中,共走访了68个村,召开座谈会30多场次,访谈党员群众260多人,基本摸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助推脱贫攻坚现状。近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立足县情实际,紧盯瓶颈短板,积极主动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薄弱”难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和收入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一)临洮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及规模通过调研发现,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今年以来,全县先后投入各类资金亿元,整合可经营性资源万多亩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止目前,323个行政村全部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年总收益万元,积累存量万元,探索形成了光伏项目带动、“三变”改革促动、资源利用驱动、产业资金撬动等多种发展模式,分别带动全县45%、38%、18%和87%的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技术的制约,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刚刚起步,一些发展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现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还不足,过多的依赖于政府投资和财政扶持,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发展基础薄弱,持续增收不强,村级集体经济仍然十分薄弱,发展壮大也面临较多困境。目前,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已实现年收入、积累存量“双破零”,其中年收入1-1000元的村47个、占%,1001-10000元的村190个、占%,10001-20000元的村36个、占%,2万元以上的仅有50个,占总村数的%;积累存量5万元以下的村达278个,占到了总村数的86%。(二)临洮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一是以扶贫帮扶资金为支撑,推行“光伏项目带动型”发展模式。基于光伏发电的业态优势和国家政策的利好导向,抢抓“国扶办光伏扶贫试验点”的有利契机,利用中国银保监会对临洮县精准扶贫帮扶资金和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480万元,在太石镇、龙门镇和连儿湾乡的10个村,利用村级活动场所及其他公共设施的屋顶、院落,于2016年12月试点建成总装机容量600千瓦左右的光伏电站,目前10个光伏电站已并网发电万度,平均每个电站实现集体收益万元。抢抓“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机遇,以1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计划建成总装机容量65兆瓦的11个分布式联村光伏电站,估算投资亿元。该项目分两期实施,2018年先期建设总装机容量36兆瓦的6个分布式联村光伏电站,项目覆盖75个村,辐射带动贫困户5286户,目前6个光伏电站即将并网发电;剩余的5个分布式联村光伏电站项目计划于2019年实施。项目建成后,可带动每村实现年收益5万元以上。二是以转变生产方式为抓手,推行“三变改革促动型”发展模式。以深入实施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以乡镇为单位,对辖区内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水面、房屋、场地、设备等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排摸清理,并在严格遵循和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村级组织把11513亩村集体可经营性耕地、8927亩四荒地等资产资源,统一作价入股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并将万元财政涉农资金和300万元村级集体可经营性资金、万元农民资金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金,支持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合作社发展,年底分别按照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不低于股金的8%、6%和%进行分红,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发展,已实现123个村集体收益万元,平均每村万元,带动10427户贫困户户均增收万元以上,15454户群众实现了由农民向股民的转变。如八里铺镇沿川子村组建了临洮县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生物质燃料加工厂,采取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入股模式,估算村集体年收入6万元;新添镇梁家村实行“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混合入股模式,依托临洮平长现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乡村旅游优势,将梁家村1180亩盐碱地和农户耕地以资源入股的方式入股到平长园区发展现代农业,采取保底收益方式,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三是以盘活资产资源为重点,推行“资源利用驱动型”发展模式。针对部分村资源挖掘、整合不到位,利用率低的问题,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充分盘活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分类引导有集体资产的村对现有闲置或低效利用的集体土地、办公用房、厂房、校舍等集体资产,通过发包、租赁、出让等方式取得经营收入,已经盘活的持续扩大规模,形成资源叠加效应,提高资产资源利用效率。例如新添镇崖湾村,依托便利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地理条件,利用50亩蔬菜综合营销市场,村集体每年从市场管理费、仓储费中获得收益15万元;同时,崖湾村利用3355平米村级集体办公用房,通过出租的形式,每年可获得收益万元,目前该村现有集体经济积累存量17万余元。再比如,洮阳镇南街村,依托区位优势,建成了辐射南部乡镇的南苑蔬菜、水果、鲜肉综合批发市场,通过收取承包费、铺面出租费,年可实现村级集体收入18万元;玉井镇白塔村利用220亩集体滩涂和闲置土地,通过出租的形式,每年可获得收益万元。据统计,全县323个有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的村中,有61个村主要通过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等形式获得集体经济收入,占到了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的%。四是以整合产业资金为渠道,推行“产业资金撬动型”发展模式。充分整合农业、林业、畜牧、水保等领域产业发展资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以财政奖补资金的形式投入具有法人资格的龙头企业、合作社,按照一定的股金投入标准和股权收益标准,实施折股量化,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如康家集乡汤家川村有效整合20万元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入股会成购销专业合作社,探索推出以种植紫斑牡丹为主的花卉产业,每年通过股息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同时,全县整合扶贫互助资金4212万元,统筹安排用于产业扶贫,带动年收入不足2万元的283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其中对年收入达不到1000元的31个2018年拟脱贫村,每村安排互助资金25万元,通过入股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按照8%的比例进行分红,每村实现年收入2万元以上;其余252个村安排的3437万元资金入股到光伏扶贫项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长期以来,受思想观念、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还较弱,广大农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还不够,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强,与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总体滞后,对全县脱贫攻坚的贡献力不足。(一)资金来源单一,难以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要求,全县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力争达到2万元以上。针对这一要求,近年来,省市县财政已通过项目带动和资金扶持等形式,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然而,财政项目、资金的期限性和专项性,决定了财政扶持仅仅是脱贫攻坚时期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的短期措施,并不能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期支撑。比如整合的万元带动型财政资金,在整体脱贫后就要退出集体经济发展,从而使123个村集体经济失去资金支撑。同时,带动型资金缺乏坚实的经营实体支撑,对发展特色产业贡献有限,甚至还存在为完成资金使用计划而选择了没有发展能力的经营实体,既未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产生实际效益,又造成了资金风险。这些都需要在今后有意识加以规避。所以,在财政项目扶持集体经济实现“破零”或稳定后,还需依靠村级党组织自身来实现持续发展。(二)经营主体规模较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效益还不够明显。一是新型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较弱。据统计,目前全县注册新型经营主体2157家,而评为示范合作社的仅有449家,具有较强发展实力的83家,占新型经营主体的比例不到4%。部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品的加工方面仅仅是初级加工,没有进行深加工,也没有形成高技术、高质量、集约化生产,经销往往依赖于简单的销售,没有形成规模,无固定标准、无特色品牌、无稳定渠道,导致形成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为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的效益还不够大。二是部分经营实体带动能力不足。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的大部分经营实体都是新成立不久的,经营实体自身发展能力弱,部分种养殖基地、苗木基地、蔬菜基地、生产企业市场规模小,收益见效慢,带动农村和群众发展的能力不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贡献小。据金融办统计,全县2015年、2016年共有参与带动型经济组织105家、带动农户6224户。根据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从今年到明年,105家经济组织将退出带动分红,这将进一步减弱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三是农村经营管理人才较匮乏。人才引进和培养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经营情况相对较好的示范性经营主体集聚经营管理人才1200人、而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仅为9600人、进入村“两委”班子致富能人型人才不足900人,绝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缺乏懂现代经济管理的人才,又缺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急需人才,在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存在着决策不科学、创业观念淡化、无视集体财产流失、忽视市场经济规律、竞争力弱等现象,过多的依赖于政府的指导和支持。这一现象已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三)村级党组织组织领导不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动乏力。受市场经济、村干部待遇等影响,大多懂经济、有闯劲的人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多数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市场头脑和经营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县村干部1027人,其中高中、大专以上学历分别有475人、116人,占比分别为46%、11%;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分别有332人、48人,占比分别为32%、%;40岁以下、55岁以上分别有208人、437人,占比分别为20%、42%。从全县党组织定级情况看,目前被定为作用发挥好的村级党组织91个,占比28%。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全县有一半以上的村缺乏坚定有力的干部队伍支撑。受此原因影响,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组织领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协会、富民合作社的能力较弱,无法使各类经营实体的效益最大化,依托农村各类组织和群众自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困难大。一些有集体经济的村,在集体资产运营方面,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思考,过分强调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在发展模式上创新能力不足。(四)由于思想观念等原因,对集体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尽管政府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主要是受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部分有能力但无集体观念和认识落后的农村能人在思想上绝对地、片面地看待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看不到或无视集体经济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实际利益,往往只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而对集体经济发展认识不足;甚至有些群众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干部腐败和村霸的“温床”,集体经济会被“私有化”,这些落后、片面和不正确的认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弱化的问题。通过这次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也清醒地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和障碍,我们要根据我县各乡村的资源状况、资源禀赋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精神和相关政策,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系统定位,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这就亟需我们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内外联动、典型示范、政策保障、营造环境”相结合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位一体”新路径,实现集体与群众“双增收”,让村级集体经济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党建引领,夯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坚持“能人引领、支部领办、村社合一、交叉任职、公司运营”的原则,充分发挥能人村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行政村或产业、地域相连村为单位,以崖湾村、康家崖村、普济寺村、沿川子村、机场村、双联村、王家大庄村、车刘家村等典型村为依托,探索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机构,同步设立产业型党组织及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理事会成员,支部书记兼任理事长,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成员兼任监事会主任、成员,实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市场化运作,实现村级组织同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高度融合。同时,成立临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智库,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二)内外联动,多方式多路径,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突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需要跳出传统观念和地域的限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向内夯实基础、凝聚力量,向外寻求合作、打造特色。统一经营,整合各方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按照县乡村三个层级,打破地域行政区划和限制,大力推行平长扶贫模式(新添镇梁家村、潘家坡村、驹山村将120万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统一入股到现代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双联旅游模式(由双联村、甘肃太极山旅游发展公司和西安马嵬驿旅游公司联合,整合利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狄道乡韵”建设项目,村集体土地资金入股,实现分红)、车刘家产业基地模式(由优秀人才曹佰平建成兴旺牡丹园基地,以旅游产品、饮食等多种经营获得集体经济收入)、沿川子村办企业模式(村党组织领办临洮县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生物质燃料加工厂,发展集体经济)等发展模式,对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资金进行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一个特殊的独立法人,可以承接省、市、县各级产业扶持资金、扶贫资金、以奖代补等各类政策性财政资金,可以向金融部门抵押贷款,可以吸纳社会投资入股,通过多种渠道撬动更多金融资金、民间投资、社会资本投向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一村一品,挖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比较优势。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条件、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坚持立体帮扶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盘活存量与挖潜增收相结合、一村一品与多元发展相结合、做强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村级自主发展与县乡统筹指导相结合,依托蔬菜、花卉、百合、高原夏菜、中药材、清洁能源、农机、旅游等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链、特色产业村,在产业发展中形成比较优势,着力凝聚集体经济发展合力,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请进来走出去,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格局。下功夫开阔广大村民眼界,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有更具体更全面更鲜活的认知,从而使广大村民看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希望和前景,点燃参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构建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热情。在具体实施中,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其它地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干部和具体负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者到我县举办村级集体经济构建与运营讲座;另一方面,可分批组织各村村民代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乡村进行参观学习,以开阔眼界、增强信心。(三)招商进村、实体带动,尽快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实行“招贤进村、招商进村”计划,积极营造投资置业、振兴乡村的良好环境,搭建良好的发展空间,带动形成一大批有实力、有组织、有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体,不断激励和引导村级班子发挥经营实体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创新农业经营和农民合作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目前,在全县已经形成一批招商进村、实体带动的先进典型。比如,沿川子村作为贫困村,通过引进环保企业、环保理念,组建了临洮县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房前屋后的生产生活垃圾变废为宝,走出了一条“‘三变’改革+清洁能源利用+营销体系构建+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实践”发展模式的新路子;双联村与甘肃太极山旅游发展公司和西安马嵬驿旅游公司合作,建设“狄道乡韵”,已经成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普济寺村引进成立得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临洮县第一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将土地的耕种、收获等可以一次性交由服务公司完成,有效解决“没人种、种不完、出不去”的问题,有效助推了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就全县整体来说,要把“百企帮百村”模式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载体,积极引导本县有发展实力的企业,采取由帮扶企业和帮扶村共同参与“三变”改革、组建专业合作社、投资发展支柱产业等形式,推广顾地公司开发农村改厕设施、康和公司“六位一体”帮扶贫困村等成功经验,提高本县企业参与度、贡献率和知名度,打造企业和农村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完善政策,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一要制定、完善助农产业政策,构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进一步用足用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农民合作社补助资金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具补贴、草原生态保护补贴等农业产业财政,着力吸引更多的有实力、有成功模式的涉农、涉乡村文化旅游的品牌企业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体,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农业发展项目,从而较好较快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要完善“回乡创业”政策,为吸引有意回乡创业的有志之士搭建绿色通道。制定有效措施,对返乡创业者创办的小微企业,严格按照《关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17]43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返乡农民工初创企业免费政策,加大力度在土地流转、融资担保、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认定的“就业扶贫车间”给予企业补助,进一步吸引临洮籍乃至整个甘肃籍“在外地创业”人士回乡创业,投身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同时,要建立返乡创业者跟进服务制度,为他们参与和投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搭建绿色通道。三要多种培训形式并举,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要着眼提升村党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依托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展集体经济典型村等作为培训基地,经常组织镇村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培训对象覆盖乡镇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致富能人等,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分期分批分项目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省内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论坛等方式,解放思想,转变落后思想观念,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四要坚持项目带动,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撬动作用,加快推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光伏扶贫项目资金,加快落地农村“三变”改革、村级供销社综合改革,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试点项目,并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有效整合村集体现有存量资金和财政扶持资金,通过折股量化的形式,投入到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承接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股份合作管理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投资激励和监管机制,确保资金来源渠道通畅、资金运行安全高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五要共享发展成果,完善村级集体助推“乡村振兴”的分配体系保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最终目的是为了惠及农村发展和群众致富,在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获得一定盈利后,可提取股份合作社年纯收入的40%用于全体股民按股份红;30%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积极改善水、电、路、房等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20%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投向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实现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0%可用于扶贫济困,资助贫困学生,救助大病患者,照顾孤寡老人等,让群众真正分享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五)舆论先行,营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任何一次社会变革,既离不开思想的引领,也离不开舆论宣传和氛围的营造。要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整体趋势、目的、意义、方法、路径以及各种配套政策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为我县村级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寻找和宣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成功模式、创业故事,为我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构建与发展树立标杆,从而有力的引领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要广泛寻找和甄选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人物,挖掘他们的故事,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平台、户外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立体宣传,一方面体现了临洮县委、县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我县对各类致富能人的尊重、赞赏与支持,也是积极推动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项重大举措。总之,针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动、顺势而上,拓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思路和制定符合村情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找准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以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多种形式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领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早日建成全面小康!

第3篇: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基层街道的党工委书记,对村级集体经济如何发展是我经常思考的课题。根据街道人大工委的安排,我就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从了解掌握全街道12个村居社区的总体情况、下村与村居社区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座谈、走访群众等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就调研情况汇总如下:街道共有12个村居委会、社区,总人口约万。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从调查情况看,一是街道12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除转移支付外)差距很大,根据统计有固定年收入的情况为:年收入0万元以下2个占%、年收入5万元以下2个占%、年收入20万元以下2个占%、年收入30万元以下2个占%,年收入100万元以上1个%。所有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征地及青苗补偿、固定资产租赁和山林地租赁等。二是村居委会之间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区域位置、管辖面积多少、村干部人员配置及相应的工资报酬等。区域位置靠近城区所在地的村优势明显;管辖面积大的村管理近3平方公里、而小的村才不到1平方公里,麻雀虽小但五脏具全,在村干部配备上5-10人不等。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差距加大,条件好的村干部年工资可达3到4万元以上,而少的村才1万元左右。三是村干部和保洁、管理等人员的工资报酬,都由村里自己解决支付。各项政策展板宣传、基础设施修缮改造和各类公益性创建等项目,除上级部分配套资金外都是由村里支付。村委会作为最基层组织每年为应对上级部门的各类检查和考核也要投入不少费用。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明显。街道“负债村”与“百万元村”并存,靠土地征收补偿和固定资产补偿的畴口居委会集体经济收入达百万元以上,而茅家岭村、车头村的村级集体不但没有经济来源,而且还要为村民各类惠民性补贴而到处举债,从而继续加大这种经济收入差距,负债累累。2、村级集体收入总体偏低。从统计数据看,地处棚改区域的村能通过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没有棚改的村虽有集体资产、水库鱼塘租赁等收入源,但是普遍存在着租期过长,约定租金还是90年代的市场价格,与当前租赁市场价差距极大,产生的收入无法让村集体更好的运转,且秀美乡村建设、办公楼建设、村庄日常维护等工作需要大量资金,大部分村集体只能依靠贷款、政策扶持等手段维持,缺乏有效解决困境的途径。3、思路不开阔,发展动力不足。部分村“两委”班子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吹糠不见米,习惯于将集体资产简单化处理,分光、卖光只图一时好过;加之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调动频繁,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耐心,也无心思考长远之计,工作只停留在应付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上,不图发展、但求无过。4、发展较短暂,未能保持长久。部分村单纯依靠征地拆迁补偿款,没有潜心思考如何抢抓机遇实现自身持久发展,等到项目完成,集体经济经过短暂发展后又归零到“空壳村”行列。5、依赖程度大,缺乏制度保障。村级经济积累较好的村,以及村级经济经营得好的村,往往都与“能人治村”紧密相连,村级经济发展对个人的综合素质依存度高,缺乏相对稳定的保障机制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才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1、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从调查情况来看,凡较早实施市征地拆迁项目,争取到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和较为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的村集体经济均较为强壮,2、部分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部分村干部怕麻烦受气、不用心,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已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有部分村干部群众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盲目跟风,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加强班子建设,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配齐配强班子。通过群众推举、公推民选、组织下派等多种形式,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的人选进班子。注重从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加强干部培训。采取办班、上党课、以会代训、参观学习、实践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村干部思想观念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增强村干部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恒心和本领。2、坚持因村制宜,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一是要盘活土地资源。四吉居、塔水、车头等村可以依法开发经营好村级集体留用地,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积极争取预留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对于有留用地的村,在土地开发经营上做到统筹规划、综合开发,确保效益最大化。二是要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门面、老校舍、生产加工场地等各类集体存量资产。畴口、汪家园、同心、解放等采取村级自主经营、租赁等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三是依托重点项目开发。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周田、茅家岭村等村开展征地拆迁工作时,给村集体保留部分土地和工作经济,用于建设停车场或以土地入股门面、楼房等资产,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添一条途径。3、规范资产管理,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一是要健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全面清查村级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健全账目,定期核实,确保资产真实完整。资产权利转让坚持集体讨论,一事一议,按民主管理制度决策;固定资产增添按金额大小实行不同层次的集体决策;对破旧损坏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办齐报废手续。二是要健全村级经济收入管理制度。对于群众最为关心的土地征用费、拆迁费实行专项核算、专项管理。对各类经济收入的管理,通过财务会计核算,不准坐支,严禁私设“小金库”,一经发现按违反财经纪律严肃处理。三是要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要提高村级财务公开质量和效果,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定期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通报,在公开栏公布,并分别上报街道备案。

第4篇: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动“三农”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是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对于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应该采取的工作举措。在调研工作过程中,共走访了68个村,召开座谈会30多场次,访谈党员群众260多人,基本摸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助推脱贫攻坚现状。

近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立足县情实际,紧盯瓶颈短板,积极主动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薄弱”难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和收入都有了很大的增长。

(一)临洮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及规模

较多困境。目前,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已实现年收入、积累存量“双破零”,其中年收入1-1000元的村47个、占%,1001-10000元的村190个、占%,10001-20000元的村36个、占%,2万元以上的仅有50个,占总村数的%;积累存量5万元以下的村达278个,占到了总村数的86%。

(二)临洮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目建成后,可带动每村实现年收益5万元以上。

二是以转变生产方式为抓手,推行“三变改革促动型”发展模式。以深入实施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以乡镇为单位,对辖区内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水面、房屋、场地、设备等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排摸清理,并在严格遵循和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村级组织把11513亩村集体可经营性耕地、8927亩四荒地等资产资源,统一作价入股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并将万元财政涉农资金和300万元村级集体可经营性资金、万元农民资金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金,支持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合作社发展,年底分别按照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不低于股金的8%、6%和%进行分红,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发展,已实现123个村集体收益万元,平均每村万元,带动10427户贫困户户均增收万元以上,15454户群众实现了由农民向股民的转变。如八里铺镇沿川子村组建了临洮县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生物质燃料加工厂,采取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入股模式,估算村集体年收入6万元;新添镇梁家村实行“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混合入股模式,依托临洮平长现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乡村旅游优势,将梁家村1180亩盐碱地和农户耕地以资源入股的方式入股到平长园区发展现代农业,采取保底收益方式,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

三是以盘活资产资源为重点,推行“资源利用驱动型”发展模式。针对部分村资源挖掘、整合不到位,利用率低的问题,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充分盘活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分类引导有集体资产的村对现有闲置或低效利用的集体土地、办公用房、厂房、校舍等集体资产,通过发包、租赁、出让等方式取得经营收入,已经盘活的持续扩大规模,形成资源叠加效应,提高资产资源利用效率。例如新添镇崖湾村,依托便利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地理条件,利用50亩蔬菜综合营销市场,村集体每年从市场管理费、仓储费中获得收益15万元;同时,崖湾村利用3355平米村级集体办公用房,通过出租的形式,每年可获得收益万元,目前该村现有集体经济积累存量17万余元。再比如,洮阳镇南街村,依托区位优势,建成了辐射南部乡镇的南苑蔬菜、水果、鲜肉综合批发市场,通过收取承包费、铺面出租费,年可实现村级集体收入18万元;玉井镇白塔村利用220亩集体滩涂和闲置土地,通过出租的形式,每年可获得收益万元。据统计,全县323个有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的村中,有61个村主要通过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等形式获得集体经济收入,占到了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的%。

四是以整合产业资金为渠道,推行“产业资金撬动型”发展模式。充分整合农业、林业、畜牧、水保等领域产业发展资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以财政奖补资金的形式投入具有法人资格的龙头企业、合作社,按照一定的股金投入标准和股权收益标准,实施折股量化,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如康家集乡汤家川村有效整合20万元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入股会成购销专业合作社,探索推出以种植紫斑牡丹为主的花卉产业,每年通过股息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同时,全县整合扶贫互助资金4212万元,统筹安排用于产业扶贫,带动年收入不足2万元的283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其中对年收入达不到1000元的31个2018年拟脱贫村,每村安排互助资金25万元,通过入股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按照8%的比例进行分红,每村实现年收入2万元以上;其余252个村安排的3437万元资金入股到光伏扶贫项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长期以来,受思想观念、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还较弱,广大农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还不够,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强,与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总体滞后,对全县脱贫攻坚的贡献力不足。

(一)资金来源单一,难以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要求,全县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力争达到2万元以上。针对这一要

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第二篇】

通过对调研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农村集体化运动中诞生的,伴随农村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不断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为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农村生产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村级组织的组织功能,该办的事办不了,所承担的公共职能无法履行。

因此,面对新形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现实所迫、发展所需,既势在必行、又大有可为,妥善解决好眼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刻不容缓:

一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人才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等有利条件,在发展二、三产业上走出新路子。一是建立农副产品商贸市场。集体投资办市场、商场,以场生财。二是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而这也正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难点。三是建立服务市场,兴办各类服务实体。本着为民服务的方针,为本地的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产品推销、供应原辅材料以及信息、运输、餐饮等有偿服务,既为农业和农民走上市场架起桥梁,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添一条途径。也可依托原有基础产业,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从中收取服务费、管理费,以壮大集体经济。

二要搞好农业资源开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立足当地农业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要开发好。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二要管理好。改造好、管理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茶园、果园、竹林、水域等资产,使村级集体资产获得保值增值。针对“分得过多,统的较少”的实际,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返租倒包,把农户的责任山以及长期失管荒芜的山地,通过规划,向农民返租,统一开发后重新承包给农户经营,获得发包收入。二是合股经营,通过水果蔬菜基地等项目开发,村与农户或投资公司按一定比例合股开发经营。三是实施品牌战略,重视科技投入和产品营销,发展优良品种,开展产业化经营,不断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三要盘活要素,培植发展后劲。

一是整活存量资产。对于闲置的办公楼、厂房、设备等集体资产,要积极整合,以公开招标形式实行买断、租赁经营,或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经营,提高闲置存量资产的利用率。二是增加存款收益。对于村集体闲置货币资金数额较大的村,在政策许可范围内,与开户银行通过协议存款形式,适当上浮集体货币资产利率。也可采取适度购买国债等有价证券,或与经营稳定、信誉度高的资信企业融资获息等方式,多措并举增加资金收益。三是开发“四荒”资源。对于村集体统管或农户承包的荒山、荒水、荒地、荒滩等“四荒”资源,可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或采取反租承包、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也可由村集体统一牵头,招商引资或联合农户参股开发,创办农业基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提高经营性资产效益。

三、要落实政策,加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

一是强化项目支撑。国土、农业、财政、发改、交通、林业、水利等区直部门要将涉农资金和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并向上级部门争取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奖励资金。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延伸农村服务链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信贷支持力度。二是鼓励结对帮扶。加大部门帮扶力度。区直部门要结合“千名干部万户行”、“创先争优”活动,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方面,对联系村发展集体经济进行结对帮扶,指导、扶持其盘活集体资产。深入推进村企共建。鼓励村企自愿结对、实现双赢,企业可与结对村合作开发,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其他配套设施。

四、要加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发展活力。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双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对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防止个别村干部采取虚报瞒报手段,谋取不当利益。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

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第三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年,我市将深入推动乡村振兴,精心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念在农村的重要体现形式和实现途径。近年来,我国全面加快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稳定拓展贫困户增收渠道,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资金、资产、资源为纽带,盘活了农村集体资产,促进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但与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较大,依然面临诸多新老问题。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市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亿元,村均达到*万元,其中*%的村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其中我县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万元。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个、占比*%,1万元(含1万元)至5万元的村104个、占比%,5万元(含5万元)至10万元的村38个、占比%,10万元(含10万元)以上的村51个、占比%。与全市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一)缺“意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很不稳定,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的村干部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存在很大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经营成功收益是集体的,经营失败责任是自己的,存在怕项目、怕资金、怕亏本,畏难情绪较大的情况。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发展集体经济愿望不强;有的村干部对市场了解少、信息获取渠道狭窄、经营能力差,有资源不会用等,因而缺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动性。

(二)短“平衡”。村集体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部分村缺乏集体经济收入;现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有大部分来自县扶贫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实体性经营收入少,发展后劲不足。当前,多数村将集体土地、山林、水库等资产全部包产到户或组,基本已无集体资产可用;少数村有集体资产,但由于地势偏远,开发利用价值不大。目前发展村集体经济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或承包发展产业,但流转费用和承包费用普遍不低,村集体发展的产业利润不高。

三是匮“融资”。有的村很想发展经济,也看准了项目,但缺启动资金,仅靠上级扶持资金难以解决,就只能通过融资方式,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一种新型市场主体,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抵押物和有效的担保机制,无法进行信用评估和评级授信等情况,这些很难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贷款融资较为困难。

(四)少路子,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来说,农业产业项目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见效慢,不能在短期内带来明显收益,在面对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先天条件不足时,部分村干部缺乏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索精神,多是将扶持资金简单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投资入股分红,收益稳定,风险较小,但是方式单一、办法不多、持续盈利能力不强。

(五)需人才。当前,村集体经济经营发展主要由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等负责,由于精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有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普遍不足。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欠缺,产业项目缺少管理人才支撑,项目经营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低,农产品缺乏深加工,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经济效益不明显,抗风险能力较弱。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结合我县正在大力开展的“三回三讲三干”活动,突出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优先条件,推荐懂市场、善经营的农村后备干部,引导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村干部的培养与教育,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举办专题培训班或组织乡村干部考察学习,拓宽思维,提高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和能力水平。充分发挥本地能人、乡贤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引进人才回乡创业、引导资本下乡,获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二是拓宽发展渠道。组织农业、林业、财政等相关单位的专家成立项目指导小组,围绕主导产业,指导各村发展特色产业,探索产、供、销新路子、新途径,依靠产业办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大二三产业投入力度,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转型升级,选择适应市场体制的经营方式。充分依托村级集体拥有的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人文特色等,积极开发、培育特色产业,深入挖掘村级集体资产的综合价值,发展“村级+”合作模式,培植特色优势乡村产业。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一方面构建正向激励扶持政策。把财政扶持与考核机制相结合,采取“以奖代补”举措,解决村级集体公共基础建设投入、乡村振兴等领域的负债。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效解决村级公共事业支出日益增加和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增多的矛盾。另一方面,扩大公共财政的农村覆盖面。明确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事权和财权,根据公共事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逐步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费支出纳入财政预算,切实减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公共财政支出压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第四篇】

-->

***总书记指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动“三农”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是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对于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今年8月—9月期间,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农业、扶贫、发改、财政、林业、供销等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县所有乡镇,对村级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深入调研。本次调研采取听、看、谈、访的方式开展。听,就是听取乡镇党委、政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介绍。看,就是看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划、资料和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及产业。谈,就是到村组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与村组干部、党员代表、致富能手、群众代表座谈听取他们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及要求。访,就是深入农户进行个别访问,与这些农户代表进行直接交流,从中了解他们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应该采取的工作举措。在调研工作过程中,共走访了68个村,召开座谈会30多场次,访谈党员群众260多人,基本摸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助推脱贫攻坚现状。近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立足县情实际,紧盯瓶颈短板,积极主动**村级集体经济“空壳”“薄弱”难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和收入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一)临洮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及规模通过调研发现,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今年以来,全县先后投入各类资金亿元,整合可经营性资源万多亩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止目前,323个行政村全部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年总收益万元,积累存量万元,探索形成了光伏项目带动、“三变”改革促动、资源利用驱动、产业资金撬动等多种发展模式,分别带动全县45%、38%、18%和87%的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技术的制约,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刚刚起步,一些发展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现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还不足,过多的依赖于政府投资和财政扶持,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发展基础薄弱,持续增收不强,村级集体经济仍然十分薄弱,发展壮大也面临较多困境。目前,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已实现年收入、积累存量“双破零”,其中年收入1-1000元的村47个、占%,1001-10000元的村190个、占%,10001-20000元的村36个、占%,2万元以上的仅有50个,占总村数的%;积累存量5万元以下的村达278个,占到了总村数的86%。(二)临洮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一是以扶贫帮扶资金为支撑,推行“光伏项目带动型”发展模式。基于光伏发电的业态优势和国家政策的利好导向,抢抓“国扶办光伏扶贫试验点”的有利契机,利用中国银保监会对临洮县精准扶贫帮扶资金和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480万元,在太石镇、龙门镇和连儿湾乡的10个村,利用村级活动场所及其他公共设施的屋顶、院落,于2016年12月试点建成总装机容量600千瓦左右的光伏电站,目前10个光伏电站已并网发电万度,平均每个电站实现集体收益万元。抢抓“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机遇,以1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计划建成总装机容量65兆瓦的11个分布式联村光伏电站,估算投资亿元。该项目分两期实施,2018年先期建设总装机容量36兆瓦的6个分布式联村光伏电站,项目覆盖75个村,辐射带动贫困户5286户,目前6个光伏电站即将并网发电;剩余的5个分布式联村光伏电站项目计划于2019年实施。项目建成后,可带动每村实现年收益5万元以上。二是以转变生产方式为抓手,推行“三变改革促动型”发展模式。以深入实施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以乡镇为单位,对辖区内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水面、房屋、场地、设备等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排摸清理,并在严格遵循和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村级组织把11513亩村集体可经营性耕地、8927亩四荒地等资产资源,统一作价入股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并将万元财政涉农资金和300万元村级集体可经营性资金、万元农民资金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金,支持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合作社发展,年底分别按照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不低于股金的8%、6%和%进行分红,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发展,已实现123个村集体收益万元,平均每村万元,带动10427户贫困户户均增收万元以上,15454户群众实现了由农民向股民的转变。如八里铺镇沿川子村组建了临洮县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生物质燃料加工厂,采取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入股模式,估算村集体年收入6万元;新添镇梁家村实行“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混合入股模式,依托临洮平长现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乡村旅游优势,将梁家村1180亩盐碱地和农户耕地以资源入股的方式入股到平长园区发展现代农业,采取保底收益方式,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三是以盘活资产资源为重点,推行“资源利用驱动型”发展模式。针对部分村资源挖掘、整合不到位,利用率低的问题,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充分盘活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分类引导有集体资产的村对现有闲置或低效利用的集体土地、办公用房、厂房、校舍等集体资产,通过发包、租赁、出让等方式取得经营收入,已经盘活的持续扩大规模,形成资源叠加效应,提高资产资源利用效率。例如新添镇崖湾村,依托便利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地理条件,利用50亩蔬菜综合营销市场,村集体每年从市场管理费、仓储费中获得收益15万元;同时,崖湾村利用3355平米村级集体办公用房,通过出租的形式,每年可获得收益万元,目前该村现有集体经济积累存量17万余元。再比如,洮阳镇南街村,依托区位优势,建成了辐射南部乡镇的南苑蔬菜、水果、鲜肉综合批发市场,通过收取承包费、铺面出租费,年可实现村级集体收入18万元;玉井镇白塔村利用220亩集体滩涂和闲置土地,通过出租的形式,每年可获得收益万元。据统计,全县323个有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的村中,有61个村主要通过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等形式获得集体经济收入,占到了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的%。四是以整合产业资金为渠道,推行“产业资金撬动型”发展模式。充分整合农业、林业、畜牧、水保等领域产业发展资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以财政奖补资金的形式投入具有法人资格的龙头企业、合作社,按照一定的股金投入标准和股权收益标准,实施折股量化,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如康家集乡汤家川村有效整合20万元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入股会成购销专业合作社,探索推出以种植紫斑牡丹为主的花卉产业,每年通过股息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同时,全县整合扶贫互助资金4212万元,统筹安排用于产业扶贫,带动年收入不足2万元的283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其中对年收入达不到1000元的31个2018年拟脱贫村,每村安排互助资金25万元,通过入股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按照8%的比例进行分红,每村实现年收入2万元以上;其余252个村安排的3437万元资金入股到光伏扶贫项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长期以来,受思想观念、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还较弱,广大农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还不够,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强,与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总体滞后,对全县脱贫攻坚的贡献力不足。(一)资金来源单一,难以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要求,全县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力争达到2万元以上。针对这一要求,近年来,省市县财政已通过项目带动和资金扶持等形式,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然而,财政项目、资金的期限性和专项性,决定了财政扶持仅仅是脱贫攻坚时期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的短期措施,并不能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期支撑。比如整合的万元带动型财政资金,在整体脱贫后就要退出集体经济发展,从而使123个村集体经济失去资金支撑。同时,带动型资金缺乏坚实的经营实体支撑,对发展特色产业贡献有限,甚至还存在为完成资金使用计划而选择了没有发展能力的经营实体,既未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产生实际效益,又造成了资金风险。这些都需要在今后有意识加以规避。所以,在财政项目扶持集体经济实现“破零”或稳定后,还需依靠村级党组织自身来实现持续发展。(二)经营主体规模较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效益还不够明显。一是新型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较弱。据统计,目前全县注册新型经营主体2157家,而评为示范合作社的仅有449家,具有较强发展实力的83家,占新型经营主体的比例不到4%。部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品的加工方面仅仅是初级加工,没有进行深加工,也没有形成高技术、高质量、集约化生产,经销往往依赖于简单的销售,没有形成规模,无固定标准、无特色品牌、无稳定渠道,导致形成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为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的效益还不够大。二是部分经营实体带动能力不足。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的大部分经营实体都是新成立不久的,经营实体自身发展能力弱,部分种养殖基地、苗木基地、蔬菜基地、生产企业市场规模小,收益见效慢,带动农村和群众发展的能力不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贡献小。据金融办统计,全县2015年、2016年共有参与带动型经济组织105家、带动农户6224户。根据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从今年到明年,105家经济组织将退出带动分红,这将进一步减弱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三是农村经营管理人才较匮乏。人才引进和培养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经营情况相对较好的示范性经营主体集聚经营管理人才1200人、而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仅为9600人、进入村“两委”班子致富能人型人才不足900人,绝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缺乏懂现代经济管理的人才,又缺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急需人才,在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存在着决策不科学、创业观念淡化、无视集体财产流失、忽视市场经济规律、竞争力弱等现象,过多的依赖于政府的指导和支持。这一现象已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三)村级党组织组织领导不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动乏力。受市场经济、村干部待遇等影响,大多懂经济、有闯劲的人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多数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市场头脑和经营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县村干部1027人,其中高中、大专以上学历分别有475人、116人,占比分别为46%、11%;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分别有332人、48人,占比分别为32%、%;40岁以下、55岁以上分别有208人、437人,占比分别为20%、42%。从全县党组织定级情况看,目前被定为作用发挥好的村级党组织91个,占比28%。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全县有一半以上的村缺乏坚定有力的干部队伍支撑。受此原因影响,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组织领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协会、富民合作社的能力较弱,无法使各类经营实体的效益最大化,依托农村各类组织和群众自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困难大。一些有集体经济的村,在集体资产运营方面,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思考,过分强调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在发展模式上创新能力不足。(四)由于思想观念等原因,对集体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尽管政府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主要是受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部分有能力但无集体观念和认识落后的农村能人在思想上绝对地、片面地看待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看不到或无视集体经济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实际利益,往往只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而对集体经济发展认识不足;甚至有些群众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干部腐败和村霸的“温床”,集体经济会被“私有化”,这些落后、片面和不正确的认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弱化的问题。通过这次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也清醒地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和障碍,我们要根据我县各乡村的资源状况、资源禀赋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精神和相关政策,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系统定位,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这就亟需我们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内外联动、典型示范、政策保障、营造环境”相结合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位一体”新路径,实现集体与群众“双增收”,让村级集体经济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党建引领,夯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坚持“能人引领、支部领办、村社合一、交叉任职、公司运营”的原则,充分发挥能人村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行政村或产业、地域相连村为单位,以崖湾村、康家崖村、普济寺村、沿川子村、机场村、双联村、王家大庄村、车刘家村等典型村为依托,探索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机构,同步设立产业型党组织及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理事会成员,支部书记兼任理事长,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成员兼任监事会主任、成员,实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市场化运作,实现村级组织同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高度融合。同时,成立临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智库,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二)内外联动,多方式多路径,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突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需要跳出传统观念和地域的限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向内夯实基础、凝聚力量,向外寻求合作、打造特色。统一经营,整合各方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按照县乡村三个层级,打破地域行政区划和限制,大力推行平长扶贫模式(新添镇梁家村、潘家坡村、驹山村将120万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统一入股到现代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双联旅游模式(由双联村、甘肃太极山旅游发展公司和西安马嵬驿旅游公司联合,整合利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狄道乡韵”建设项目,村集体土地资金入股,实现分红)、车刘家产业基地模式(由优秀人才曹佰平建成兴旺牡丹园基地,以旅游产品、饮食等多种经营获得集体经济收入)、沿川子村办企业模式(村党组织领办临洮县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生物质燃料加工厂,发展集体经济)等发展模式,对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资金进行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一个特殊的独立法人,可以承接省、市、县各级产业扶持资金、扶贫资金、以奖代补等各类政策性财政资金,可以向金融部门抵押贷款,可以吸纳社会投资入股,通过多种渠道撬动更多金融资金、民间投资、社会资本投向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一村一品,挖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比较优势。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条件、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坚持立体帮扶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盘活存量与挖潜增收相结合、一村一品与多元发展相结合、做强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村级自主发展与县乡统筹指导相结合,依托蔬菜、花卉、百合、高原夏菜、中药材、清洁能源、农机、旅游等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链、特色产业村,在产业发展中形成比较优势,着力凝聚集体经济发展合力,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请进来走出去,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格局。下功夫开阔广大村民眼界,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有更具体更全面更鲜活的认知,从而使广大村民看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希望和前景,点燃参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构建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热情。在具体实施中,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其它地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干部和具体负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者到我县举办村级集体经济构建与运营讲座;另一方面,可分批组织各村村民代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乡村进行参观学习,以开阔眼界、增强信心。(三)招商进村、实体带动,尽快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实行“招贤进村、招商进村”计划,积极营造投资置业、振兴乡村的良好环境,搭建良好的发展空间,带动形成一大批有实力、有组织、有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体,不断激励和引导村级班子发挥经营实体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创新农业经营和农民合作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目前,在全县已经形成一批招商进村、实体带动的先进典型。比如,沿川子村作为贫困村,通过引进环保企业、环保理念,组建了临洮县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房前屋后的生产生活垃圾变废为宝,走出了一条“‘三变’改革+清洁能源利用+营销体系构建+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实践”发展模式的新路子;双联村与甘肃太极山旅游发展公司和西安马嵬驿旅游公司合作,建设“狄道乡韵”,已经成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普济寺村引进成立得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临洮县第一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将土地的耕种、收获等可以一次性交由服务公司完成,有效解决“没人种、种不完、出不去”的问题,有效助推了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就全县整体来说,要把“百企帮百村”模式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载体,积极引导本县有发展实力的企业,采取由帮扶企业和帮扶村共同参与“三变”改革、组建专业合作社、投资发展支柱产业等形式,推广顾地公司开发农村改厕设施、康和公司“六位一体”帮扶贫困村等成功经验,提高本县企业参与度、贡献率和知名度,打造企业和农村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完善政策,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一要制定、完善助农产业政策,构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进一步用足用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农民合作社补助资金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具补贴、草原生态保护补贴等农业产业财政,着力吸引更多的有实力、有成功模式的涉农、涉乡村文化旅游的品牌企业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体,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农业发展项目,从而较好较快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要完善“回乡创业”政策,为吸引有意回乡创业的有志之士搭建绿色通道。制定有效措施,对返乡创业者创办的小微企业,严格按照《关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17]43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返乡农民工初创企业免费政策,加大力度在土地流转、融资担保、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认定的“就业扶贫车间”给予企业补助,进一步吸引临洮籍乃至整个甘肃籍“在外地创业”人士回乡创业,投身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同时,要建立返乡创业者跟进服务制度,为他们参与和投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搭建绿色通道。三要多种培训形式并举,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要着眼提升村党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依托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展集体经济典型村等作为培训基地,经常组织镇村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培训对象覆盖乡镇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致富能人等,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分期分批分项目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省内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论坛等方式,解放思想,转变落后思想观念,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四要坚持项目带动,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撬动作用,加快推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光伏扶贫项目资金,加快落地农村“三变”改革、村级供销社综合改革,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试点项目,并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有效整合村集体现有存量资金和财政扶持资金,通过折股量化的形式,投入到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承接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股份合作管理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投资激励和监管机制,确保资金来源渠道通畅、资金运行安全高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五要共享发展成果,完善村级集体助推“乡村振兴”的分配体系保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最终目的是为了惠及农村发展和群众致富,在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获得一定盈利后,可提取股份合作社年纯收入的40%用于全体股民按股份红;30%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积极改善水、电、路、房等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20%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投向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实现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0%可用于扶贫济困,资助贫困学生,救助大病患者,照顾孤寡老人等,让群众真正分享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五)舆论先行,营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任何一次社会变革,既离不开思想的引领,也离不开舆论宣传和氛围的营造。要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整体趋势、目的、意义、方法、路径以及各种配套政策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为我县村级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寻找和宣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成功模式、创业故事,为我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构建与发展树立标杆,从而有力的引领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要广泛寻找和甄选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人物,挖掘他们的故事,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平台、户外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立体宣传,一方面体现了临洮县委、县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我县对各类致富能人的尊重、赞赏与支持,也是积极推动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项重大举措。总之,针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动、顺势而上,拓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思路和制定符合村情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找准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以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多种形式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领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早日建成全面小康!

48 1929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