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安全管理论文【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写安全管理论文【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写安全管理论文【第一篇】

煤矿井下作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所以,必须要正确认识到煤矿技术管理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此提高煤矿生产企业的安全性。

想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目标,就需要对相关的技术进行综合的运用。煤矿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将煤矿安全管理放在首位。煤矿安全管理涉及的范围比较宽广,而煤矿生产环节众多,流程十分复杂。对此,应该将煤矿技术管理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应将煤矿技术管理彻底落实到煤矿生产过程之中,对煤矿生产工作进行指导,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无缝地衔接起来,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某个环节出现的错误而影响煤矿安全生产。

技术是煤矿开拓开采方案的基础保证。

煤矿开拓开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开拓开采设计以及煤矿的开采工作需要从整体上对矿区进行勘探、规划、安排和布置。在对矿井进行技术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对矿井所在区域的地质、开采装备、技术、工艺等进行充分的掌握和了解,以此为煤矿的开采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在煤矿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守三个原则,即技术应用合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以及机械化原则。在设计巷道时,尽量简单方便,保证所采用的设备能够遵守技术运用合理化原则,以及预防事故的发生。而这些都需要以技术为基础保证,经过技术方案的比较、技术论证的分析等而选择最优的方案。煤矿的设计需要围绕着矿井或者是矿区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是否具有长期的寿命为中心,因此在进行开拓开采的设计时候,技术管理工作便会发挥其重要作用。

技术管理在煤矿事故的防止作用。

在煤矿开采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井下环境十分恶劣,而火、水、煤尘、顶板、瓦斯等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在开采中的各个环节及其之间的配合也对事故的发生率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若是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不合理,便会容易导致故障、事故的发生,严重者甚至还会引发灾难,给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煤矿从本质上说,就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煤矿的开采环境具备许多无法消除的危险因素,只是危险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只有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严格的排查,检验其中存在的隐患并进行消除,才能从最大程度上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隐患存在的数量以及程度与煤矿事故的发生概率成正比,隐患数量存在的越多,程度越深,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便越大。因此,必须要彻底消除煤矿中存在的问题,重视每一个隐患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基础工作的强度,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采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此充分保证矿井的生产安全。除此之外,在开采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瓦斯超限的问题,顶板初次和周期来压问题、钻空顶和断层问题等隐患,对此应该制定临时措施,明确责任、强化管理手段。在技术管理中,矿井所面临上述问题还需要进行定期分析,通过理论、经验、实验等对事故相同隐患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便于事故隐患的及时消除。

“一通三防”的重要作用。

在煤矿事故中,瓦斯爆炸是人们最常见的事故之一,而其造成的后果却十分严重。对此,必须要做好“一通三防”的工作,将重点放在技术管理、合理控制煤尘和瓦斯的方面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一通三防”的重要工作主要包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从管理层到普通的员工,明确责任,提高制度的落实力度,对煤矿的生产进行共同管理,严格控制设计、成产环节、措施审批、隐患处理等方面;(2)做好通风技术管理。矿井的通风不仅是煤矿所有工作的基础,而且还能有效避免煤尘,对于灭火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通风管理,合理改造和调整通风系统,保证通风设施的完好无损,同时还需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爱护设施的意识,保证通风系统的良好运行;(3)加大“一通三防”的资金投入,保证完善的通风设施。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煤矿开采不仅受到开采条件和地质因素的限制,而且还受到工艺落后、装备陈旧、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等影响。依靠科技进步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采煤工艺,不断创新煤矿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

但是在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可行性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能盲目进行开采;同时还要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改善新技术和新设备,避免新隐患的形成,使新工艺、新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完善技术管理体系。

大量的煤矿安全生产表明,如果缺乏一套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便无法充分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在开展技术管理的工作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技术人员的生活和工作上都给予极大的关心、支持、帮助,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以此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以饱满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之中,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优质的服务。

煤矿行业应该不断强化技术管理,不断改革安全管理的制度和监察制度,从根本上避免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各样问题,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稳定,保证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1]徐建平。论煤矿技术管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22)。

[3]赵远波。浅谈煤矿技术管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18)。

[4]方顺发。加强煤矿技术管理努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j]。大江周刊(论坛),20xx(8)。

写安全管理论文【第二篇】

随着全球信息化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也迎来了自己的信息化发展时期。纵观现代的竞争,早已从过去对资源、技术、人才的竞争,转化为现今的对信息资产占有的竞争。当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大高校也纷纷开展了信息化建设,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高校的不断开展,对于我国高校在教学、科研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提供了便捷的手段。然而,高校信息化建设在不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安全方面的严重威胁。信息如同一把双刃剑一般,一方面能够带给高校无穷的生长力量,同时,也给高校带来巨大的风险,使高校处于信息安全的威胁之中。因此,高校如何保证自己的信息安全和保密,创建一个严密、无懈可击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成为每一个高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计算机信息。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表征的反映。“信息”又被称为消息、资讯,通常以文字或声音、图像的形式来表现,是数据按有意义的关联排列的结果。目前,根据对信息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信息的概念科学的概括如下: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极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即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从目前高校的安全管理模式可以看出,仍在沿用传统的“以经验管理为主,以科学管理为辅”的较固定的管理模式。完全依靠开会强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靠文件学习风险防范方法,靠人员的巡视检查来督促各部门的对信息的安全防范。这样简单的、被动的、机械的管理模式,不能够适应现在这个多变的社会环境。没有一个全员的安全紧迫性、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程序,不主动查缺补漏,轻视安全隐患,往往会铸就大的安全管理问题。

高校往往重视教学和科研业务上的绩效考核、奖励激励,而忽略了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表现卓越的激励、保障制度。有关信息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也不成为专门的考核标准,一些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也较科研开发、教学业务拓展等较少。只是在出了事故后层层问责,而懈怠了平时的敦促、提醒、培训。没能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变化趋势来应对信息安全问题,管理手段和方法单一落后。

监管部门的安全监督责任有待调整和规范。高校尚未出台可资借鉴的安全监督执行力度标准,这样,就会影响组织机构在进行监督信息安全管理时的执行力度。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应是相关部门应该秉承的监督圭臬,可是现实情况是制度缺失、人浮于事,监督机构设置如同虚设。

高校现阶段的信息安全人员多为其他岗位的兼职人员,而且非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通常是进入岗位后,根据职能需要,逐步学习,经过培训而掌握了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的人员。

改进高校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需要从全局出发,从基础做起,然后逐步完善。要有条理、有策略、有方法,不能冒进,也不能半途而废。因此,要建立长效的信息安全预防体系,必须出台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和控制手段,逐一落实,使企业的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形成良性、螺旋上升的改进形式。

(1)注重管理策略和规程;(2)加强技术控制。

组建相关的组织机构建立其专门的安全监管部,负责为高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参与重要的判研、事件调查和。

总结。

评估。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即当安全监管部门发现安全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提请注意,然后将安全问题定级,提出预警等级建议,向有关领导报审。接到上级领导反馈后技术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当预警问题解决后,向上级请示,解除预警。事后形成事件调查和风险评估总结,呈报领导。

提高信息监管人员的素质。

首先物色合适的人选,根据岗位工作性质,经过严格的考察和科学的论证,找出或培训所需的人员。选聘过程严格可控,然后把具备不同素质、能力和特长的人分别安排人员配备齐整。培训之后上岗,从而使个岗位上的人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最终促进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在人员到岗后,也要经常抽查岗位员工的工作技能和态度,测试和培训岗位需求,经常组织人员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前沿项目。

4结论。

信息安全管理时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就要随之动态调整。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流程也要根据实际运作的情况不断调整和该井。完备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可以使高校信息资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将高校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到最低。

参考文献。

[3]黄瑞.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信息安全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xx(03).[4]王延明.高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与保障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xx(07).[5]肖锟.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xx(04).

写安全管理论文【第三篇】

在现今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完全融入进人们的生活当中。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均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支持。计算机网络为人们所带来的便利度很高,但是,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达不到标准,势必会对使用者造成损失。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解决方法。

(一)计算机自身操作系统出现问题。

计算机自身操作系统通常均会具有很强的开发性。通常情况下,新型计算机系统研发出来后,都是最基本系统,开发商会在后期不断进行升级与修改,来巩固系统便利度与强度。而这一特性也是计算机的弱点所在,由于系统有一定的扩展性,因此,或不法分子在进行系统侵入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弱点进行攻击,进而达到入侵目的。当计算机系统被入侵后,会使得计算机中的信息出现泄漏状况,进而对使用者造成影响。

(二)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造成影响。

在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隐患中,计算机病毒属于最为严重的隐患之一。计算机网络病毒不仅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损坏计算机内部文件,还具有强大的传染性与隐蔽性。有些高端计算机病毒,在感染到计算机系统中后,很难进行彻底杀毒,最终只能选择放弃文件。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进步。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繁多,有时更是防不胜防。而如今,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主要包括蠕虫病毒、脚本病毒以及木马病毒。这三种病毒的主要传播形式各有不同。对于蠕虫病毒来说,主要是计算机使用者在进行互联网网页游览时,进行病毒传播;对于木马病毒来说,传播形式较多,主要是通过链接与网页形式进行传播。当使用者点击链接或网页时,就有可能会使计算机感染上木马病毒。木马病毒是以窃取计算机内部数据为目标而产生的病毒,而蠕虫病毒是以攻击计算机系统为目标而产生的病毒。当蠕虫病毒攻击成功后,能够控制被攻击计算机,具有代表性蠕虫病毒为熊猫烧香病毒。

(三)网络对计算机进行攻击。

网络通常是具有较高水平的计算机操作者,能够对他人的计算机进行网络攻击,侵入他人计算机进行资料窃取与破坏。网络进行攻击的形式包括三种。第一种为拒绝服务式攻击。通常情况是指网络对他人计算机的dos进行攻击,导致他人的计算机网络瘫痪,无法正常传输数据,影响使用。第二种为利用性攻击。通常是指网络为了窃取资料进行的攻击,导致计算机使用者的数据泄露,造成损失。第三种为虚假信息式攻击。通常是指网络对计算机使用者所使用过的邮件信息进行劫获,并且对信息进行虚假修改,或者将信息输入病毒,导致使用者计算机瘫痪,影响使用。

应当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对于恶意散播病毒人员,应当加大惩罚力度,减少病毒散播数量,进而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同时,还应当培养专业人才,来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计算机硬件管理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也有很大帮助,只有做好硬件保护工作,提高硬件安全性,才能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二)加大对防病毒技术的研究力度。

病毒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性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加大对防病毒技术的研究力度。主要的防病毒技术有防毒软件、防病毒系统。防毒软件主要是为个人计算机所安装的防病毒技术,能够对病毒进行查杀。尤其是对于从网络上下载的不明内容文件,具有很大作用。由于个人在使用计算机时,可能防范病毒的能力较低,很容易发生计算机中毒现象,进而导致计算机信息泄露或受损。而防毒软件技术的研发,能够自动对网络文件进行检查,当发现病毒踪迹时,可以提醒计算机使用者进行查杀或者阻止其继续下载。而对于防病毒系统,主要运用在重要场合。在进行查杀病毒时,应当注意将防毒软件的病毒库更新至最新状态,防止出现漏网之鱼。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计算机的信息安全不受侵害。

(三)防火墙技术的研发。

防火墙技术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应用级防火墙。主要是对使用者的服务器数据进行检查,当发现外界非法侵入时,可以将服务器与计算机及时断开,防止侵入者入侵到计算机系统中,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其二是包过滤防火墙,主要是对路由器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进行检查与过滤。当有危险临近时,可以及时的进行拦截,并且具有提醒功能,让使用者可以提升警惕性。通过防火墙技术可以很好的保障计算机信息安全性,防止外界病毒或攻击侵入计算机系统中。

三、

结束语。

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危险性。为了能够保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减少数据损坏或泄露给使用者带来的损失,应当加大对计算机安全性问题的重视[4]。可以建立完善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培养更多的优秀管理人才,加快防毒技术与防火墙技术的研究步伐,来确保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只有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真正的获得了安全,才能够保障使用者的利益不受侵害,让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人们最强有力的助手,提高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福贞.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技术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06(17):473-475.[2]张世民.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设计与系统化管理探究[j].煤炭技术,20xx,06(10):224-226.[3]杨丽坤,张文婷.探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设计与系统化管理[j].电子制作,20xx,01(32):160.

写安全管理论文【第四篇】

教师的国际化。作为研究的主体力量,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与实践都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其国际化视野。教师的国际化主要有如下类型:首先,公共管理专业应该积极外派教师到国外进行参观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融人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其次,直接引进国外任教教授,作为特聘教师,定期到学校进行讲学和课程指导;再次,招聘具有海外留学经验的教师,通过其最新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理念与方式,带动公共管理专业的国际化。同时,公共管理专业的国际化还可以借助教师的海外学习、特聘教授和海外归国教师在国外的平台和关系,积极为公共管理引人更多的具有影响力的学者、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此外,鼓励教师在任教期间的国际交流,如: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国际研讨会等,通过与外籍专家的交流把握国际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前沿,促进教师在公共管理专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成长。教学的国际化。作为本科公共管理专业国际化中最为的重要一环,教材的选取、教学方式的选用、教学重点的把握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都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以及是否符合教学国际化的要求。首先,课程的通用性:在国际化的教学中要注重选择某些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并向参照和借鉴国外同类优秀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确保教学内容与国际的接轨;与此同时,保证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实现通用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其次,确保教材的先进性:所选的英文教材一定要有国际先进水平。开设全英文课程的前提之一是参照国家的英文课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英文教材也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材,以期实现全英文课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目的;再次,师生的主动性:师生投人英文教学环境要有主动性。

写安全管理论文【第五篇】

摘要:石油钻井工程项目是油田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钻井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必须对石油钻井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制定事故的应急预案,有效的组织钻井施工,保证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

1石油钻井工程项目概述。

由于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特点,导致石油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高,危险系数大,突发性强,极易发生严重的人身事故。因此,钻井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包括人身安全以及机械设备的安全,才能提高石油钻井的效率,为油田生产服务。为了保证石油钻井的安全,从井场布置、钻井平台的安装、提升系统、动力系统、井控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均处于安全的状态,保证岗位员工在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在石油钻井工程项目中,容易出现井喷事故,引起火灾或者爆炸事故,井架倒塌会引起设备的损坏,严重的情况会带来人员的伤亡,大钳撞击事故以及高空坠落事故。为了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必须对岗位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保证钻井施工工程项目的安全。

2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控制。

石油钻井工程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

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风险包括井控、硫化氢防护,环保,人身伤害等。如发生井喷及井喷失控事故,容易引起地层中碳氢化合物的溢出,压力过高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火灾及爆炸事故。并在空气中形成烟雾,造成环境污染。有毒有害的成分,还会引起中毒的现象。与钻井作业施工项目同时进行的其他作业项目存在风险,如测井作业存在的风险;录井作业的风险以及试油作业存在的风险等,在作业施工中,容易产生废水、废渣、废气等废弃的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事故分析。

石油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危害严重的后果。主要由于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操作的技术指导,麻痹大意,酿成大祸。石油钻井施工过程中,缺少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现场安全监督不到位,安全生产设备和设施不健全,发生事故后,人员心理素质差,没有按照事故应急预案去处置,导致事故后果更加严重,以至于严重影响到石油钻井的顺利进行。在钻井工程项目中,经常发生的安全问题是井喷及井喷失控。占钻井事故的40%左右,为了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必须防止井控事故的发生。造成井喷及井喷失控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压井液选择不合理,施工人员的井控意识淡薄,没有严格执行井控操作规程,风险识别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差,发生溢流时发现不及时,没有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当钻遇高压油气水层时,关井时出现误操作等也可能引起井喷事故,严重的情况就会发生井喷失控,使事故的损失更大。发生井喷事故后,会影响到正常的钻探施工进度,井喷失控后,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到井场周围的生存环境。同时破坏井下的油气资源,更多的压力释放,也极易造成人员的伤亡。更严重的情况会造成油水井的报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在石油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必须应用井控装置,保证安全钻探施工的顺利进行。井控装置是实施油气井压力控制所有的设备和设施,是专门为了保证钻井施工安全而设计的管汇以及专用工具仪表等。为了保证钻井施工生产的安全,必须设置井控装置,防止各级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在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使井下的情况变得异常复杂,无法实施正常的钻井作业施工。如果井喷失控,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火灾、爆炸等事故,危机到人身安全,可能导致油气井的报废,污染环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避免发生井喷以及井喷失控事故,必须采取先进的压井技术措施,保证正常的钻井进尺,提高石油钻井的效率。

为了达到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必须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保证钻井施工的全员重视安全,将安全作为第一要务,人人讲安全,人人从安全出发,去完成石油钻探任务。

落实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不断完善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将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职责落实到制度层面,用制度去制约各级各类的管理人员,提高安全意识,保证钻探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并附加安全管理办法,奖惩分明,对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予以奖励,而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情况,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生产。

建立hse管理体系,削减安全风险。

通过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石油钻探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安全和环保指标的完成,保证钻井施工过程中,削减风险,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防止一切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钻井施工人员的安全,促进钻井设备和设施的安全。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削减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制定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措施,并积极落实风险削减措施,将安全生产事故扼杀在摇篮里,保证顺利完成石油钻井任务。建立完善的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的hse风险防范保障体系,有利于风险削减措施的实施,当发生风险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挥削减风险的能力,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在石油钻井施工过程中,积极落实风险防范和削减措施必备的人、财、物,各级各类的安全保证设备和设施,如井控设备的准备,一旦发生事故,立即投入使用,削减了安全风险。对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地预防,如预防井喷事故,采取井控的井口装置,保证控制井喷事故的发生。对应急预案的准备到位,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损失降至最低,同时降低了钻井施工过程的风险,提高了安全系数。在钻井作业施工设计中,需要制定钻井作业计划书和钻井作业指导书,严格按照二书一表的要求,对钻井作业施工过程进行指导和控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通过作业指导书对石油钻井施工进行指导,促使岗位员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钻探设备运行的安全,达到安全稳定钻探的目的。对提出的风险防范和削减技术措施,可以进行反复的推敲,进行多吃的识别和评估,保证风险控制的作用,不允许走过场,流于形式,而是踏实地完成安全监督和管理的职能。实施钻井风险削减的技术措施,经过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监督和检查验收,按照现场施工检查表的内容,逐项进行安全检查,并记录在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才允许进行施工,否则必须停钻整改,不达标准,不能继续钻井,也因此保证了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符合hse管理体系的规定,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抓好安全检查。

经过长期的安全培训,对石油钻探生产岗位的员工进行钻井工艺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学习相关的井控知识,安全生产知识,对钻井施工工序的讲解,促进钻井施工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人人都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高安全生产的意识,重视安全培训工作,经常对岗位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更新钻井施工工艺技术后,也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全员的素质。并及时进行检查验收,培训结束后,需要进行考试,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才允许参与钻探施工作业,否则继续进行培训学习,直至合格为止。由钻井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人员,对钻井施工全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发生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保证石油钻探过程的安全。

强化钻井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石油钻井工程项目从准备阶段,到验收阶段,都以安全作为第一要务,但是关键的安全生产场所就是钻井施工现场,所有的钻井设备和人员处于运行状态,按照钻井施工设计完成石油钻探任务。全员参与加强石油钻井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重视安全生产设备和设施的投入,促进安全隐患的整改,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记录下来,整改后验收整改结果,避免带病进行施工作业,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素质。

在石油钻井作业施工现场,设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时刻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以防发生更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对安全监管人员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安全风险识别能力,并要求持证上岗,具备石油钻井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合格证书,并按照油田生产的hse管理规定,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或者误操作行为进行处罚。及时检查钻井施工现场的安全运行情况,并按照安全检查表的项目逐项仔细检查验收,提高安全监管的力度,发现多次出现同一个安全隐患而不处理的场所,进行严格的制止,直到解除安全隐患为止,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严肃处理,引起岗位员工的重视,保证钻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工作,不走过场,真正为安全钻探保驾护航。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对钻井作业施工现场的检查项目一定要齐全完整,如检查hse管理的实施情况,检查各项井控设备设施的配备情况,检查各项安全规程,安全施工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检查安全防护装置的配备情况,钻井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以及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等,保证钻井施工全过程的安全。

4结论。

通过对石油钻井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措施的研究,提高石油钻井施工的安全,包括hse管理体系的应用,井控设备设施的使用,保证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提高石油钻探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利中.论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管理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5).

[2]赵婧余.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

[3]孙丽.石油钻井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j].化工管理,2014(35).

[4]余红波.境外石油钻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7).

[5]翟成威.油气钻井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写安全管理论文【第六篇】

摘要:风险预控基于风险控制的原理,核心在于在控制风险之前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同时,依托戴明循环,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实现风险的闭环管理.针对石油开采与集输的全过程,将风险预控的原理引入到其安全管理过程中,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事故树等系统方法获得风险数据库,开发了分属适合基层和管理层不同的管控工具,建立了一套基于风险预控原理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实践应用,此种管理模式适用于石油行业的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风险预控;油田;隐患治理;戴明循环;体系;管理评审;内审。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石化行业安全生产形势逐渐转好.但是,在石油生产过程中依然事故频频.究其原因,石化行业生产工艺复杂,从钻井到石油开采、原油输送、加工等过程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使用设备机械化程度高,工艺参数要求苛刻.所以,石化行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管理不容忽视.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安全管理运行隐患出现或事故发生后再进行整改治理的模式.一方面,未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不能最大限度的防止事故的发生和隐患的出现;另一方面,事故发生或隐患出现后仅进行纠正而未制定纠正措施,导致同类事故和隐患的频繁出现.在我国,风险预控原理被引入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中已有十余年,它主张逆向思维,从切断事故产生的源头开始,通过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方式确保同类事故或隐患不再出现,最终实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目.笔者以中石油吉林油田某采油厂作为依托,基于危险源辨识过程对石油开采等过程进行风险评估,结合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实现风险控制,以实现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作为最终目的`,建立有针对性的风险预控安全管理模式.

1风险预控管理原理。

风险预控是指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1].简而言之,在事故发生前将可能导致事故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环境缺陷识别出,并采取措施防止此类问题的出现;如出现隐患,及时治理,采取纠正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以往出现的问题及时归纳分析,对隐患与事故进行动态管理,通过考核和管理评审做到实现持续改进.风险预控可以归纳为一个基础和一个过程,其中:基础是危险源辨识、过程是戴明循环(pdca:plan-do-check-action)在风险预控中的闭环管理全过程.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辨识则是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2].过程理论视危险源辨识为风险控制的前提,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及风险评价准确性决定了风险控制的方向和效果.风险评价则是以危险源的现有控制措施为基础进行的定性或定量的风险分析,结合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后果严重程度分别赋值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为今后以风险等级为据进行风险控制奠定基础.

风险预控闭环管理过程。

风险预控闭环管理过程是指运用pdca循环的理论进行风险控制的全过程.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经验式安全管理,此模式往往很少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也仅进行纠正,缺乏纠正措施,这就导致相类似的安全隐患和事故持续不断的重复出现.从pdca循环模式入手,建立风险管控的闭环管理过程,形成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管控措施及手段改进、预防措施与纠正措施并存的动态管理长效运行机制。

2石油开采工艺过程及危险性分析。

中石油吉林油田现探明油气田26个,开发油气田23个,年产原油65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采油设备为小型常规游梁式抽油机和螺杆泵抽油机,共计约6000余口井,油井分布分散,多处于野外.目前管理机制为责任承包、一岗多能,单人作业现象较多.油田企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接触面广、能量集中”的特点[3],主要生产工艺为原油开采、管道运输、原油初处理(油、气、水分离)以及联合站再加工和销售外输。整个流程主要涉及的设备、设施为常规游梁式抽油机、螺杆泵抽油机、工艺管线、阀门、输油泵、分离器、锅炉、清水罐、污水罐等,其存在的主要危险性是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修时的机械伤害和管道原油的泄漏,以及在中转站、联合站锅炉和各类压力容器引起的各类伤害.由于原油、天然气易燃,且存在天然气利用火炬放空的情况,所以,油田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是机械伤害、火灾、爆炸等.

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过程的构建可以细分为三个过程,即:基础的建立,管理的有效实施和管理过程的持续改进.基础的建立指企业进行的危险源识别以及危险源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准确性和系统性决定了管理的实施和持续改进的成效;管理的有效实施指企业在基础建立后对企业的危险源进行管控的过程,包括完善原有的控制措施和开发新的管控手段;持续改进则是通过审核的手段,评审安全管理各个过程的有效性,将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统一提出,并进行改进,确保基础和管理实施过程符合企业的实施需要.

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

风险预控核心在于对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预先控制,在危险源识别后对危险源进行管控[6].传统安全管理多数基于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方式,基本满足要求但并不完全适用不同级别人员,故需要开发适合不同级别、岗位的管控手段.1)基层岗位现场保安全.基层操作岗位员工是风险预控的主要对象,也是控制事故发生的最直接对象之一.首先,针对岗位员工从其个人思想入手,将辨识出的危险源及对应的控制措施形成风险认识和风险意识培训,即:岗位风险培训矩阵.通过班前会、安全学习日等对员工进行风险认知与自动规避的潜意思渗透,最终达到风险“预控”的目的.其次,结合工作经验、岗位技能等知识于现场进一步强化训练,即:利用《岗位员工5w1h分析表》(5w1h:何因-why、何事-what、何地-where、何时-when、何人-who、何法-how,即六何分析法)进行作业前风险预控,作业后风险确认,通过从原因、对象、地点、时间、人员、方法等六个方面自我提出问题并自我解决的方式规避风险.第三,在个体具备风险预知与自动规避意识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修正原理,将岗位典型危险源和不易观察到的危险源,编制《岗位危险源提示与安全操作卡》,随身携带并牢牢记住.最后,根据生产活动风险识别结果,编制《作业活动“三违”行为检查表》,由班组长和安检员于现场对各员工实施“三违”纠正指导和监督考核.2)管理层岗位思想指导抓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一切过程可控.为确保生产安全需要在岗位风险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实施层次风险监督考核和全过程流程化风险控制.首先,风险预控是一个闭环管理体系,故而在风险控制中管理层需要确定管理方针,即:以风险识别结果为基础,结合实际制定《风险管理体系管理手册》,为后续安全管理指明方向.其次,以手册为纲领,以风险识别结果为基础,编制各部门的《控制程序文件》,各部门据此管理,实现安全管理的程序化,风险管控的“预控化”.第三,结合手册要求,综合考虑岗位人员风险过程控制的基础,编制厂级、车间级、队级等级别《隐患排查单》,专业管理人员通过对照各级《隐患排查表》监督生产过程风险控制[7-8].最后,以设备设施风险识别结果为基础制定《设备设施管理标准和措施》,各部门逐步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使领导、各管理层全面控制生产作业中“人-机-环”三方面的风险.

动态管理与持续改进。

纵观出现重大事故的企业,并非安全管理薄弱者.之所以出现事故,多在于隐患治理或事故处理中仅就事论事:对已出现问题进行矫正性纠正,而不对其它类似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性纠正,缺乏纠正措施.所以,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还需确保安全管理动态化,实现持续改进.基于风险预控的安全管理模式也就是将安全管理上升为体系的管理模式,体系的动态管理手段即内审、管理评审,由企业或第二方、第三方组织,就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及实现情况组织进行综合性评价,找出运行中的不足,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确保运行有效[9-10].此外,由于纸质化办公查询繁琐、统计不及时等原因已无法满足企业要求,所以建立风险管理信息平台也需纳入到安全管理模式中.通过信息平台将所有风险管理相关的数据导入计算机中,既方便查阅,又提高了风险管理的实时动态掌握,同时依托计算机的强大分析计算能力,对未来运作情况进行预估,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事故预防的作用.

4结论。

1)风险预控原理对于企业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于风险的预先控制.在识得风险前提下控制风险更能游刃有余,同时体系的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也有助于提升安全管理水平.2)基于风险管理的石油开采安全管理模式以pdca循环作为指导,采用系统性风险识别方法识别人、机、环、管各类风险,据此建立的管控工具更适用于不同层级人员,然后通过采用审核的手段可以确保安全管理持续有效的运行.3)风险管理的“大数据”不可估量,通过运行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各类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及时性和统计分析功能,可以有效预估并提前规避相应风险.4)通过将各类成果在中石油吉林油田某采油厂的长时间应用,反应了此安全管理模式的科学有效性,也说明了风险预控原理引入合理可行,值得石化行业学习推广.

参考文献:

[3]pingli,jiandongli,shanlinzhao,chonthedangeroffiresinoiltankswithsulfur[j].firesafetyjournal,,40(4):331-338.

写安全管理论文【第七篇】

众所周知,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与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又快又好的发展建筑业,并且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值得人们去思考。作为建筑施工的安全工作者,在耳闻目睹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发,我们有责任在建筑安全管理的不断改革完善前提下,发挥出自己的萤火之光,去推动安全管理的完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建筑施工安全及安全管理进行了探析。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建筑施工正在加速开展着。施工企业在追求效益、进度、质量的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施工安全的控制。施工企业要努力加强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和强化自身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并针对可能造成安全风险损失的各种因素,采取应急预案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预控。

安全风险的定义是指“因项目本身或环境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项目实际产出与预期目标产出间偏离的可能结果”。“不确定性”是它的根本属性。它包括多种,其中之一——安全风险,就是指因项目安全问题、缺陷、隐患甚至事故的意外发生,而造成种种损失等不可预见的结果。由于社会经济及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施工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建筑市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即风险不断增加。而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众多新成立的中小型施工企业,由于从业人员大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人员素质普遍有限,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管理水平也变得非常有限。而“风险”的概念恰恰又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新产物,对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普遍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由于对安全风险认知的缺失,以及传统观念的左右,导致许多企业各个层面还缺乏风险防范,尤其是安全风险防范的意识。企业也尚未建立起风险防范的体系和机制。因此,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也缺乏专门的培训,致使本来就很有限的人员素质因为从思想、知识到技能上都不适应安全风险防范管理的要求而变得更加难以提高,最终形成了因人员意识素质和企业管理机制的双重缺失而导致的恶性循环。对于安全风险的认知情况,许多人的态度是“碰上了事故只能自认倒霉,霉运来了,想躲都躲不了”,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而根本就霉运一种规避、防范和事发后应急保障措施的意识,往往是事前没有一点危机感,而等事情发生了,有了一次“血的教训”才后悔莫及。这也是导致许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

自然条件及工作条件因素。

天气状况是施工安全的一大“天敌”,多雨季节和干燥无雨季节的交替变化,对地下水位高低的变化有主要影响,也就影响了基础土层的含水量,如果不采取有效适当的措施,将直接使基础部分施工中存在土方坍塌和基坑排降水的安全隐患,当然,这其中地质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大风、冰冻、暴雨雪、雷击等恶劣天气对脚手架、模板等高处作业及起重吊装作业的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天气干燥条件下,许多材料容易着火,在火灾多发季节,这是引发火灾隐患的一大因素。由于建筑行业固有的以露天环境为主的条件,环境条件差、污染较大、夏季高温易中暑以及工作强度高等状况,使得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已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技术和措施因素。

缺乏安全方面的技术措施的交底以及与当地相关部门间关于市政条件等进行的沟通和对接不足,往往造成对各个安全风险隐患点估计不足,也缺乏足够重视,以至于很多项目工程凭经验直接进行野蛮施工,从而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20xx年7月发生在南京迈皋桥附近一处化工厂工地的大爆炸就是因为事先未充分了解现场地下管道铺设情况,无相应施工组织措施和方案,野蛮施工,挖断了可燃气体管道所致。

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及防护设施不到位,甚至根本就没有,不符合相关要求,或使用不当,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基坑的防坍塌保护、支护措施、脚手架和模板等高处作业、塔吊等大型机械设备的吊装作业、用电安全的标识、防触电漏电保护、消防及防火材料和器具等的不足,也是发生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企业管理和从业人员责任心、安全意识、能力及素质因素。

企业管理和从业人员责任心、安全意识、能力及素质因素低下,这是目前我国建筑业普遍存在的一大通病,由于建筑业从业人员大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水平及职业素质有限,缺乏最基本的现代职业素质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往往直接导致了整个施工队伍和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低下。

许多施工企业,尤其是资质不高、力量薄弱的中小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求项目工程的收益结果,而忽略了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正确方法。尤其是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缺乏安全风险意识,存在着侥幸心理。严重缺乏对员工应进行的安全教育培训,员工素质本来就不高,再不进行教育与培训,谈何责任心和意识。

施工企业及项目部有许多不按安全管理规范、制度、体系去落实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使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往往只停留在纸面上,甚至有的根本无相关制度和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完全是空白,只是偶尔挂在嘴边,导致现场的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不到位、允许无证或无从业资格以及身体状况不能从业的人员上岗、安全隐患点大量存在、事故频发、环境健康也不符合要求、总体管理混乱等等。

营造现场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有关部门做过统计,得出的结论是:氛围与事故成反比。施工现场要搞好安全管理工作,也需要在平时抓好安全生产氛围的建设工作,既要通过安全培训、安全月等形式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又要充分发挥安全会议、黑板报、违章曝光栏及警示牌等多种途径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营造出“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现场的作业人员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建立和强化施工企业部门责任制。

施工项目经理部是建设工程施工直接管理者,它是管理阶层最先接触工程施工活动的。施工项目经理部的一切管理活动或工作都直接影响建设工程施工,在企业管理运作基础上,施工项目经理部应该明确其“责、权、利”,企业也应该有一套在国家和建设主管部门之外的企业规定来明确施工项目经理部的“责、权、利”。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企业应该大力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要细化施工项目经理部在日常活动中的工作重点,明确施工项目经理部各个职能部门安全责任,明确施工项目经理部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施工项目经理部各个职能部门安全责任:

经营核算部门。按国家规定要求和实际需要,提取安全技术措施费和其他劳保费用,专款专用;负责拨给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宣传费用。

工程技术部门。在编制下达生产计划时,要考虑工程特点和季节气候条件,合理安排,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相应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对施工生产中的有关技术问题负安全责任,对改善劳动条件、减轻笨重体力劳动、消除噪声、治理尘毒危害等情况,负责制定技术措施。以安全生产全面观点编制。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工艺标准、使安全措施贯穿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工艺标准的内容里。负责解决施工中的疑难问题,从技术措施上保证安全生产。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要制定相应额安全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会同劳动、教育部门编制安全技术教育计划,向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参加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隐患因素提出技术改进措施,并检查执行情况。参加伤亡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的调查,针对事故原因提出技术措施。

监控管理部门。建立健全门卫上岗制度,对来往人员进行询问登记。协同其他部门对职工进行安全文明施工教育,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做好一套完整的突发性事故应急预案,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安全大检查,狠抓事故苗头。消除治安灾害事故隐患,重点抓好防火、防爆、防毒工作。对已发生的重大事故,协同有关部门组织抢救。查明性质。责任事故由有关部门处理,对性质不明的事故要参与调查,对破坏和破坏嫌疑事故负责追查处理。

制定施工专项安全方案制度。

施工前,编制基坑支护、施工用电、大型机械安拆、模板工程、脚手架等专项安全方案,冬季施工则要有冬季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明确安全技术措施,经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执行。对于易燃、易爆或其它有毒易污染物品的购置、仓储、使用和运输等,在施工前,施工方案中需进一步制定具体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实施细则,并报请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制定现场安全检查和验收制度。

施工管理人员和安全员,应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做到定人、定时、定措施整改的三定制度,由安全员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和整改通知,并由执行人签字。项目部要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规定定期检查日期、参加检查的人员。项目部每周检查一次,作业班组必须每天进行检查。另外,在施工准备前、危险性大、采取新工艺、季节变化、节假日前后等情况下都要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安全隐患,要建立登记、整改、消项制度。定人、定措施、定经费、定完成日期,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果有危及人身安全的险情,立刻停止使用,经处理合格后方可施工。安全检查与完善和修订安全管理制度结合起来。把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各级管理者的经济利益挂钩,严明奖惩,保证将“管理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制度真正落实。

写安全管理论文【第八篇】

摘要:应急管理对煤矿安全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相关专家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现,若想提高煤矿安全,就一定要完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以及提高机制的工作能力,不过目前我国煤矿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尽快解决。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煤炭行业进行全面的改进工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也给煤炭的应急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由于煤矿开采一直朝深部延伸的原因,尽管在开采量上越来越大,但是发生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因此,若想降低出现事故的概率,就一定要加强煤矿安全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和能力。

1应急管理系统分析。

对于煤矿行业来讲,其应急管理工作非常的繁杂,想对煤矿的应急管理做出更加细致的研究,采用霍尔三维系统工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工具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专家所提出的,并且随后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现在这套系统已经在风险管理以及物流方面获得足够的青睐。时间维、知识维是这套系统的主要维度。而相关专家在经过对这套系统进行理论研究之后,在融合进煤矿的实情,总结出了煤矿应急管理的结构模型。

1.1时间维。

应急准备、恢复以及响应是构成时间维的主要部分,而且各部分工作之间都有很强的联系性,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每一个部分也都存在着互相依赖的关系。

1.2逻辑性。

这方面主要是想让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并且要求各种工作之间必须要做好相互配合以及合理的安排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工作顺序。

1.3知识维。

这方面主要是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专业知识,以便帮助他们顺利的做好应急管理。而环境科学、法律以及管理方面是知识维主要提供的知识。

2存在的问题。

2.1组织指挥系统不完善。

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应该将组织指挥系统当作应急管理的核心核心部分,在应急管理中,所需要管理的部门包括公安部门、卫生部门、消防部门等。而目前,这些部门还未能够进行协同工作,因此很难体现出本身所具备的互补功能,从而在做应急决策的时候,所体现出的能力并不是很高,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错误,最终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

2.2运作机制效率不高。

尽管已经创建了应急管理平台,不过这套平台在信息的整合以及传输方面的工作能力依然不是很强,这样就造成了各个部门无法取得及时的联系,从而对指挥人员做出决策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也让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下降了不少。而且在应急管理系统中,并没有创建相关的响应以及警报机制,有的即便是创建了,在对相应进行分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导致出现事故,完全不懂得该如何动用哪个响应,或者什么时候应该进行升级工作。

3提升对策。

3.1加强各部门“协同作战”的能力。

创建各部门“协同作战”的机制。而在进行创建期间,各个部门要多进行交流,以此来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程度,同时通过交流,也能从对方那里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以及取得资源的共享。而以上的这些方面,都能为加强“协同作战”的能力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3.2提高信息分享水平。

创建应急管理平台的好处在于,首先,可以增强信息整合以及传输的能力,从而为出现事故以后,能够及时地采取管理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次,让各部门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在出现需要马上进行决策的应急事件时能够发挥出群策群力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根据平时的系统维护情况,来加强解决应急问题的能力。

3.3应急资源要布置的具有科学。

要在煤矿企业的整个省区建立起完善的煤矿资源网,然后在通过国家救援力量的协助,来做好煤矿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进而创建出一个具有科学化布局的应急救援物质储备体系。从而在事故发生以后,能够有充足的救援物质来进行救援。

3.4体现出应急预案的作用。

若想体现出这方面的作用,第一就是要创建完善的预案数据库,以便增强各地区煤矿企业的沟通,而只有这样,预案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价值。而且还要采用桌面推演方式让应急预案变得更加合理,以此来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创建应急预案,能够在出现应急状况的时候获得更多的解决办法,从而降低了煤矿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了解到,由于我国的煤矿在开采方式上较为烦琐,导致发生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因此,增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和能力,能够让各部门之间发挥出“协同作战”的能力,同时也能尽量地减少煤矿事故的出现概率。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努力,认真探索,从而研究出更为完善的增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和能力的方案,从而让我国的煤矿管理能力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48 1916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