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一等奖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一等奖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一等奖【第一篇】

1、教材简析:《阿德的梦》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组课文中的1篇阅读课文。本组课文旨在引导发现身边的科学,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阿德的梦》是1篇充满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时代意义的短文。本文以“梦”为载体,以阿德乘飞船去火星旅行,与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通电话为线索,描绘了幻想中的神奇太空世界。本文层次清楚,语言生动活泼,内容简单,易于理解。

2、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大意。

(2)自学感悟、拓展延伸。

(3)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兴趣和培养科学幻想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阅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1、直观教学法:“猜一猜阿德会梦见什么?”利用多媒体独有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以及完整的情节,利用图片直观的手段,语言直观的手段,动作直观手段,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调动学生积极性,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现代科技的兴趣和培养科学幻想的意识。

除以上方法,我还采用了谈话法等。

学习方法中:

1、自主识字法。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一大重点。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已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我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巧记字形,学生见到生字,有的用熟字加减法,有的用图画法,还有的用字谜法,换偏旁等,这样来,枯燥乏味的识字也变得轻松有趣了。

2、合作学习法:合作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因此,语文教学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任务。本节课,我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收获,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在“解梦”环节中“阿德梦中的哪些科技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既解决了问题,又提高了能力。

3、质疑答难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往往是创造的开端。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生疑质疑,又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解疑释疑,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只要学生能大胆地提出问题,我都将适机表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而后,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交流等方式找到答案。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时的疑问,通过与文本,与学生,与老师进行对话,自己是能找到答案的。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解决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感受读书的快乐。

4、拓展:将课文延伸到新语文主韪阅读,通过阅读,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爱科学,爱动脑以及有奋发向上的精神。

(板书周围为小朋友的科幻画)

32、阿德的梦

载人飞船

火星旅游

定居月球

可视电话——奇

月球购物

太阳能汽车

掌上电脑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一等奖【第二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后》,本课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中一首优美的叙事诗。《雨后》是1篇10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作者怀着一颗童心,把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观察的细腻,表达的准确。课文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景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

二年级的学生,借助书上的拼音初读课文时,大多数已经能做到正确、通顺。学生通过前一段识字学习训练,已经掌握了几种记忆字型的方法,因此本课中生字的音、形、义,学生大都可以自学完成。学习课文时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1 认识10个生字和8个认读字。

2 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 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四、说准备

学生:课前回家翻看旧照片寻找雨天。

回忆下雨的时候遇见过什么有趣的事?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冰心资料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 广场 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我设计这个导入环节,是想为了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既让学生重温了玩耍时的情景,又激活了孩子天真快乐的生活情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2、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进行一个简短的小结: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孩子们踩水玩耍的情景,觉得非常有趣,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1、抽读生字卡片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2、小组齐读认读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想锻炼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的能力。

1、学生默读课文,再指名说说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划出你所喜欢的那一节诗歌,再大声朗读出来。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节吗?对于这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质疑,解疑。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对于诗中出现的人物,学生通过读不难找出答案,但是关于“哥哥”和“妹妹”让我们喜欢的原由,学生的观点看法肯定各不相同。

雨后的广场好像欢乐的海洋,指名读各小段,其它同学画一画你从那些语句感受到快乐了。

(1)请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读一读

l 雨后的广场什么样呢?

l 赤脚是什么意思?

l 出示句子: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读句子。

填空: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 一样。

(小鸟、小鱼)

读出你快乐的感受.

(2)出示句子:“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使劲 高 看出很开心

踩字让学生做动作

(3)出示句子:“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如果是你摔了这么一跤,你会怎么说?

出示:我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 。”

让我们再替小哥哥想一想,当时他嘴里说着“糟糕”,可是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心里却在想:“ ”。

师:有点不理解,摔倒了为什么还兴奋、骄傲。让学生再次体会快乐。

男生边做动作边齐读2、3小节。

(4) 小妹妹在跑的时候,有几个动作写得特别传神,仔细在文中找,你发现了吗?

在学生找出动词以后,请同桌两个同学一个人旁白一个人表演小妹妹,学生自由表演完以后,教师请一位学生演一演小妹妹,教师相机采访小妹妹:小妹妹,你一边跑一边在想什么呀?学生肯定会回答:我也想痛痛快快地摔一跤。这时,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小妹妹为什么也想摔一跤呢? 女生齐读第4小节。

我主要是想通过小组表演,同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如果当时你也在这个汪洋一片的广场上,你会像谁一样?

自己读一个角色,一边读一边表演。

学生活动: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要求:生动有趣。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四、总结全文,背诵全文

1、现在咱们把课文连起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谁最能读出孩子们的快乐?

2、刚才那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儿歌,相信你们一定表现的更棒!试试看吧!

学生活动:背诵儿歌,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儿歌,互相鼓励。

是学生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小朋友们在雨后玩得这么开心,享受着雨后的快乐,那你还知道谁也在享受着雨后的快乐呢?(农民伯伯、花草树木)

六、课外实践作业(选择你喜欢的任务完成)

1、回家后有声有色的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2、画画冰心老人这首诗歌中所讲的哥哥和妹妹的故事,也可以画画在校园里,你和同学们雨后玩水的故事。

3、写一写雨后你和同学们的故事。

26 雨 后

一群孩子 快乐

小哥哥 (兴奋 骄傲 可爱 滑稽 爱护妹妹……)

小妹妹 (可爱 害羞……)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雨后》时,我从生活入手,唤起了学生情感的体验;而学生那种欣喜、兴奋、愉悦的情感,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联系切身的生活体验,感受到了那份快乐,把快乐带入了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学会关心他人),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正再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附:

骄傲---本课指自豪、感到光荣。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一片冰心在玉壶”。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一等奖【第三篇】

1、教学内容:《美丽的丹顶鹤》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1篇讲读课文,它在第八单元是第20课。

2、教材分析:我初读这篇课文,第一感觉就是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丹顶鹤的颜色美、形体美、姿态美,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课文篇幅不长,层次清楚,内容生动,语言通俗易懂。

但是,作为老师我也从来没有亲眼见到过丹顶鹤,很难有真实的感受,要让学生只靠读书就能体会丹顶鹤的美丽、高雅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后来,我不断地钻研教材,并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丹顶鹤的知识、图片、音像资料。在此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了丹顶鹤的美丽和高雅。当我拿起书来再读课文的时候,便情不自禁地将这种对丹顶鹤的喜爱、欣赏融入课文的字里行间,相信二年级的小学生读完课文也会被丹顶鹤特殊的美所深深的吸引。

3、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对本课教学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虎字头”。

b、技能目标

认识并掌握表示颜色的叠词;能用“不论……还是……都……”的句式练习说话,培养语感。

c、情感目标

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理解词句,并感悟丹顶鹤的美。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通过朗读训练,整体把握知识内容和情感态度。根据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语言描述、动作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课文重点词语理解能力有限和本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上主要以激趣为主,学生在愉悦情景中自读、领读、比读、演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丹顶鹤的美,懂得丹顶鹤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第二课时:主要是精讲第二、三、四自然段,完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导入环节,直接引入课题后,复习巩固一些词语,然后引读第一自然段。

精讲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说说丹顶鹤美在哪里。在重点抓住几个表示颜色的词。当讲解“鲜红鲜红”一词时,先比较“鲜红”、“鲜红鲜红”,说明叠词所表达的程度更深。再运用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同时也积累一些词汇。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给丹顶鹤的图片涂上颜色,然后让自己的丹顶鹤飞起来,贴到黑板上。并运用书上的文字,赞美一下(黑板上)聚集在一起的那群丹顶鹤。

精讲第三自然段时,从丹顶鹤的另外一个名字引入,然后让学生说说它为什么被称为“仙鹤”,从传说和外形进行精讲。在读到丹顶鹤的外形时,对“不论……还是……都……”的句式进行了练习。先分别出示丹顶鹤不同姿态的图片,让学生运用“丹顶鹤在哪里做什么”的句式先进行说话,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运用关联词把几个短句合成一个长句。这一练习的设计,既缓解了练习难度,又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姿态丹顶鹤的美。

第四自然段,以引读的方式引入,并出示地图,让学生直观了解丹顶鹤的生活环境及人们与它们和平相处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讲述了徐秀娟的故事,感情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生字教学,选用了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通过认读、组词、笔顺、范写、描红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并掌握这两个字,并能正确、端正地书写。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一等奖【第四篇】

《大树的孩子》是1篇知识性童话。它浅显易懂,极富童趣,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手法,通过大树的情感线索,揭示了树木靠风,河水和小动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文中那琅琅上口的语言,更让学生读后自然了解到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不仅多,而且有趣,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树木种子的传播方式,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植物、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大树的情感历程,初步了解树木种子的传播方式。

难点是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这篇童话故事的阅读内容生动有趣,深受儿童的喜爱,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入其中,亲自去经历,去感受、与它进行平等对话,真正走进童话中,去享受阅读的乐趣,才能达到“犹如身临其境”的境界。

1、创设情境,师生共同走进童话。

童话是以幻想为核心的,这种幻想又是情感的集中体现,因此,阅读童话,首先必须进入作品由幻想构造的世界,并且是充满感情的进入,将自己化为童话中的角色,尽情地体验其中的情感。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活动体验、延伸想象、课外拓展,为学生进入童话铺平了通道,帮助学生在参与、互动、联想中,真切地感受了齐放故事语言中所蕴涵的真情实感。

2、体验阅读,在童话中发展个性。

每个人平时说话的语气、语速、性情各不相同,导致朗读时的表达也会不同。如“大树、大树,你不要伤心。”性子急的人会读得快一些,性子慢的人则会慢条斯理地说。所以,学生在朗读句子时,不作统一要求,通过教师个性化的语言评价,如:学生读得慢,可以说“你真是一只温和的小鹿”,学生读得快,可以说:“你非常急切地安慰着他。”这样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了童话,更在童话中发展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3、激发想象,填补童话中的空白。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我活用教材的空白,延伸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并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小鹿会把我的种子带到哪里去?这个问题既引导学生身心投入地参与童话、体验情感,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创造性的想象。

4、拓展延伸,走出童话。

其实,教学《大树的孩子》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植物、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让学生更喜欢阅读,所以在结尾时,我通过教学媒体,创设了一个了解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情景,向学生传递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信息,引导学生走出童话,走向课外,去发现,去探索。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以情境感人,通过设疑问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指导学生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走入童话,尽情体验,通过自主朗读、活动体验、角色扮演、想象说话等,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童话,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一)动情描述,创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才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伊始,我利用课件出示这样一幅情景图,然后通过动情的描述性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大树的伤心。

(这样借助多媒体生动的画面,能很快抓住孩子们的心,唤醒孩子对大树的同情,产生了阅读的兴趣,为学习后文大家都来安慰、帮助大树打下了情感基础。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走入童话,尽情体验。

第一部分,角色体验,自主阅读5—8自然段。

1、设疑:大树这么伤心,会有谁来帮助它呢?引导学生第一次自主阅读5—8自然段。根据回答,我依次贴出小鹿、鸟儿、风、河水图片。

2、接着,我又设疑:它们对大树说了些什么呢?又是怎样做的呢?引导学生第二次自主阅读5—8自然段,学生通过读一读,划一划,演一演来完成体验。

其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以下四个句子:(课件出示)

小鹿:大树大树,你不要伤心。

鸟儿:大树大树,你不要伤心。

风:不要伤心,不要伤心。

河水:不要伤心,不要伤心。

由于这四个句子都运用了重复手法,而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又有限,他们很难说出重复的作用。因此,我采取指名朗读评价的方式,如“你重复喊了两声大树,可真热情呀!”从而体会重复所表达的情感是非常强烈的。学生通过练读,感受说话人的热情、真诚,从中体验了安慰语言给人带来的人文情怀。

3、紧接着,再次设疑:它们是怎样带走大树的种子?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体验带、叼、吹、流,这四个不同的动作,带来的不同感受。重点理解:带、叼。小鹿是带走种子,但到底怎样带?学生并不知道,针对这一点,我作出适当的讲解,告诉学生“带”有可能是小鹿吃果子,果子核通过粪便排出,使大树的种子安家,也有可能是种子粘到小鹿的身上被带向远方。那么鸟儿是怎样叼呢?我则通过与“咬”这个动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叼”用得非常恰当,体会语言文字表达地准确。

4、最后我提出:它们把大树的种子带到哪儿去了?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我适机小结:是啊!会带到遥远的森林、大山、田野,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同时做动作,让学生真的感受到确实很远,远得已无法看到。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设计了四个问题,围绕这四个问题,层层递进,通过抓重点句子学习重复表达在安慰语言中的作用,通过抓住关键字来体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仅多,而且有趣。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创造巨大的想象空间。填补故事的空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更使学生在想象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为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部分内容,即动情描述,体验阅读9—12自然段。我将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以读代讲,借助动情的描述学习第9自然段。设疑:大树做成船后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11自然段。(课件出示:啊,世界是多么大呀!有()的平原,()的山,有()的城市和()的孩子们……)通过这道填空题,引起学生对“广阔、高高、漂亮、快乐”这些修饰词的重视,使他们感觉这些东西是这样的,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读时,自然而然的强调出这些词来。

第二步,教师巧妙地范读:看到了这么多东西,难怪大树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啊,世界是多么大呀!有广阔的平原,高高的山,有漂亮的城市和快乐的孩子们……”这样,学生则是从语言、文本中初步感知世界之大的原因,然后在教师巧妙范读的方式下,学习朗读技巧,读出惊叹。

第三步,则是进行省略号的拓展,让学生说说,它还会看到些什么东西或景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再次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世界确实很大。接着,老师利用课件补充拓展,(课件展示景物)在教师优美的语言描述和舒缓的音乐中,让孩子如临其境,仿佛和船儿一起在河中旅行,体会船儿的惊喜。在此基础上进行第3次朗读,达到情感的高潮,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和大树共同惊叹。

惊叹之后,引导学生观看课件(课件出示河流、树林),问:大树,不,用大树做成的船又看到了什么?师生互动对话:我的孩子,你是被谁带来的?引导学生感受此时大树看到河岸边那茂密的树林,原来就是被风、河水、小鹿、鸟儿带到远方它的孩子们,它是多么的幸福与骄傲呀。

(第二部分内容的教学我主要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借助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入境,在情境中感悟朗读,学生怀着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充分发挥自由的想象,欣欣然走进童话的世界里,尽情体验童话所带来的乐趣。这正是“课既行,趣正浓”。)

(三)、熟读课文,合作表演。

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合作表演课文的内容。在表演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评选出“最佳表演奖”。这样,学生在全身心地投入角色表演中又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拓展迁移,

最后,我利用课件播放《植物妈妈有办法》,引导学生联系课前分享的“实用二年级语文说课稿一等奖通用4篇”,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相互启迪。

(这种由课内到课外进行的延伸,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出示板书。好的板书,如1篇“微型教案”,既能体现教学目的,表现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反映教学方法,凝练教学信息。

因此,我设计的板书力求一目了然,将鲜明的画与精妙的词相融合,既体现了文章的“美”又突出了童话的“趣”。

总之,《大树的孩子》这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我创设的情境中,兴致勃勃地学,兴致盎然地读,兴高采烈地说,全身心投入地演,这样学生一定会“课结束,趣犹存”。

附:板书设计:

23大树的孩子

叼小鸟图风图吹

大树图茂密的树林

(伤心)(高兴自豪)

带小鹿图小河图流

48 3254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