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论文(精彩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神经内科护理论文(精彩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内科护理论文【第一篇】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及其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科室共有病床xx张,共有护理人员xx名,年龄xx~xx岁,平均年龄为xx岁。其中本科xx名,大专xx名;主管护师xx名,护师xx名,护士xx名,护理员xx名。

2、管理方法。

(1)组建护理组长管理制。

护士长根据护士的学历、职称、专业知识以及临床护理中的协调与组织管理能力等,将护士分为责任护理组长、辅助护士(初级责任护士)、治疗护士和助理护士四个等级。护理组长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带领一组不同级别护士组成的工作团队,分管一组患者,是临床护理工作主要执行者。根据心血管疾病的特点以及本科室护理人员整体水平、病床数,我们将病区分成了xx个护理组,并选派两名护理组长负责落实,实施护理组长负责管理制。

(2)确立护理组长岗位职责。

护理组长是从本科室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专业技术娴熟,工作责任心较强的护理骨干人员中选拔而来的,具有较强的协调和管理能力,护理组长带领一组不同级别的护士组成护理小组,负责一组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组长担任着护理管理、临床知识传授以及护理技能指导的多重任务。在科室,护理组长全面管理分组中所有患者的护理工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结合本科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日常工作中负责向患者讲解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病因、治疗和日常生活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医疗常识;并对当班护士进行指导,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危急患者要亲自参加并组织抢救工作。同时要掌握特殊患者,如危重急难患者、有纠纷苗头患者、特殊(高要求)患者动态。另外,依据本科室以及医院的现有资源,组织相关专业团队沟通与协调,组织护理会诊、技术交流、申请专家讲座,改进护理方法,提高本科室护理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除此之外,对于护理中出现的纠纷和问题,护理组长要及时调查、解决,并努力承担起本科室护理管理、护理质量建设,以及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教学、培养、指导等工作。

(3)制订护士分级岗位职责。

一是辅助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由科室中责任心较强、专业技术水平娴熟、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师,或者通过科室培训、考核的护士担任。主要任务是在护理组长的指导下,全面负责本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作为辅助护士要能够熟练应用其专业技术水平完成分管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包括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要对所有分管患者做到“九知道”:床号、姓名、诊断、病情、主要治疗、护理、饮食、心理、家庭关系和社会支持度;熟练掌握病人的抢救程序、急救措施,熟记常用急救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用量、禁忌和不良反应。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

二是治疗护士。治疗护士多由大专毕业,经过岗前系统化、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并经过本科室考核合格的护士担任。主要是负责当日药品的配制、清点工作。因此要求治疗护士要熟练掌握内科常用药品名称、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熟悉常见的急救程序,在出现危急患者的时候可以较好地配合护理组长和辅助护士完成患者的抢救工作。

三是助理护士。助理护士主要是由刚毕业的大专或中专护士来担任,上岗前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并通过科室技术考核,主要是在当班护士的指导下完成患者的基本护理工作。护理组长和护士长要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进行分级管理,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奖惩分明,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4)护理组长管理制度的实施措施。

护理组长由护士长及科室全体护士通过考核选出,负责分管小组全部患者的护理和治疗工作,组织并配合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针对分管小组患者和科室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行之有效的护理计划和规划,通过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并对护理计划及时改进。组织健康讲座等措施,全面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医疗护理常识,为疾病的治疗做好铺垫。实行护士分级管理,并按照适配原则合理分配不同级别护士,对护理效果、方法、手段进行评估,奖惩分明。定期组织护理技能、治疗手段方面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技术水平。对于当班护士要进行监督、指导,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每天早上交班时组织大家进行经验交流,发扬好的、先进的护理手段,同时对于出现的问题要仔细分析原因,避免再次发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此外,护士长要定期对护理组长以及其他级别护士做定期考核,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工作岗位,让医院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合理的配置。

二、观察指标。

组织医院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相关人员对于护理组长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察问卷,由患者来评定护理组长管理制度对于护理效果的影响。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2检验,检验水准α=,P<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四、结果。

1、护理质量的提高。

实施护理组长管制制度以后,本科室护理质量稳步上升,和实施护理组长制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2、护理满意度提高。

实施护理组长管理制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投诉明显减少。实施护理组长管理制前,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实施护理组长后,满意度提升至%,和实施护理组长制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五、讨论。

1、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护理组长在临床服务中是最能以丰富的经验贴近患者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力量。护理组长管理制实施后,组长可以在护士长不在的时候主动承担起护理管理、协调的能力,填补了护理管理盲区。强化了护理组长的管理职能后,可以更有效的促进护理各个环节的落实和提高,促进护理质量的稳步上升。护理组长主动承担起夜间二线值班的工作,依靠自身娴熟的护理技术和护理经验对夜间出现的危急情况进行妥善处理,确保了夜间的护理质量。护理组长带领护理人员向患者进行健康讲座,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较大的作用;护理组长定期组织经验交流,组织专家讲座,可以显著提高本科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2、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医院医疗护理服务的衡量标准是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舒适感,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护理和相关的健康知识。实施护理组长管制后,护理组长带领护士对于分管患者除进行日常的基本护理以外,还主动与患者交流,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提高护理的热情度,增加了与患者的沟通,想患者之所想,贴近患者,融洽护患关系。另一方面,护理组长主动承担起科室的组织协调和患者的安抚工作,遇到纠纷能及时安抚患者及家属,及时调查处理和化解纠纷矛盾加剧,大大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明显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护理的满意程度。

3、激活用人机制调动。

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开始实施护理组长管理制以后,各级护理人员按个人情况定岗,岗位明确,个人对于自己的职责比较清楚,目的性较强,能够较大程度地发挥个人能力,成就感较强,激活了用人机制,调动了医院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护理组长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断提升自己素质的同时,还监督和指导其他护理人员,既强化了临床岗位的传、帮、带,形成了人才梯队,又大大有利于护理“多层结构”人才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内科护理论文【第二篇】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神经内科护理疗法,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对照组患者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结论在脑血栓患者恢复过程中,神经内科护理能够增强患者心理抵抗力,通过运动疗法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升患者的恢复速度,对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脑血栓;康复运动;作用分析

脑血栓的发病率较高,是常见的老年疾病。脑血栓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引发的,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严重的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鉴于脑血栓病种接诊率较高、治疗周期长的特点,本院于2012年1月引进了神经内科护理治疗方法,对脑血栓患者实施了神经内科护理程序的救治,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接收的6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根据两组患者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女16例,男14例;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岁;重型脑血栓患者10例,中度12例,轻型8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1~89岁,平均年龄(±)岁;重型患者9例,中度14例,轻型7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患病程度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按照医生嘱托,按时给患者服用药物,进行恢复情况检查,提示患者注意生活作息习惯,观察病情发展状况,及时将恢复情况汇报给医生。

观察组采取在对照组常规干预的基础上添加神经内科护理疗法,具体如下:①心理康复治疗。脑血栓发病突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众多不便,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在对其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脑血栓发病机理,增加与患者的交流,减缓患者的精神压力,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②康复训练。由于血管阻塞、破裂导致血块压迫脑神经,以至于血栓患者产生肢体行动障碍。手术治疗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运动功能恢复训练,比如,发病4d后,要增强关节和肢体活动,通过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坐立行走练习,促进他们身体内的血液流通,提高康复速度。③观察和护理并发症。患者在脑血栓发病期间,易出现应激性溃疡问题,医护人员要按时对患者的口腔和导尿管进行检查,保证患者呼吸道和导尿管的通畅。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脑血栓患者的恢复情况可分为:痊愈(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思路清晰)、基本痊愈(能够借助辅助物自行走动,具有语言功能)、未痊愈(无生活自理能力、口齿不清晰、思维不受控制)。有效率=(痊愈+基本痊愈)/总例数×100%。由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和治疗,判定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好记录。或者,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在患者出院当天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并100%收回,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康复等级比较通过神经内科护理治疗,两组脑血栓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患者的痊愈和基本痊愈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未痊愈的人数少于对照组,见表1。

患者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患者对恢复运动缺陷的护理方法的评价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2。

3讨论

神经内科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恢复速度患者受病痛的折磨,情绪低落,配合医务人员治疗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病情恢复。神经内科护理方法强调心理疗法。护理人员在给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注意给患者讲解关于脑血栓病的基本知识,包括发病原因、康复疗法、康复阶段以及积极的治疗态度对病情恢复的帮助作用等内容,鼓励患者调整心态,保持好心情,建立战胜病痛的信心。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注意患者饮食,减少食物对病情的刺激,配合家属对患者进行精心地照顾,及时给予他们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神经内科护理降低了引起脑血栓及其诱发疾病的发病概率引起脑血栓发病的因素很多,病发种类也相当繁多,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临床证明,严重粥样硬化、血栓扩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可直接诱发脑血栓。糖尿病或急性糖升高易引起脑血管患者改变弥散方向,降低动脉血管弹性,同时引起高血糖,从而产生大量乳酸,导致酸中毒和脑水肿,扩大脑梗死范围。脑血栓易引起肢体瘫痪和语言障碍等症状,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学者发现,神经内科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高血糖等症状,维持患者良好的康复状态,遏制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李娟。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健康之路,2014(1):88-93.

[2]阮爱梅。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1):78-82.

[3]王玉红,刘冰之。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吉林医学,2011,32(9):45-55.

[4]杨俊。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中外健康文摘,2012,9(6):57-63.

神经内科护理论文【第三篇】

昏迷是指情况较严重的意识障碍。神经内科昏迷以老年患者居多。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脑血管疾病,患者年龄偏高,护理时存在较多隐患。再加上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常存在较多合并症,临床特点与青年有差异,因此要进行针对性护理。现将本院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内科在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神经内科老年昏迷患者326例,年龄38~96岁,平均年龄(±)岁,住院时间1~20周。其中后循环缺血125例,脑梗死109例,脑出血23例,其他69例。98例合并高脂血者,92例合并高血压者,87例合并冠心病者,35例合并糖尿病者。

临床症状分析

老年患者多与家人沟通稀少,同时高龄患者存在脑部萎缩,其症状表现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麻木感、疼痛感的灵敏性下降,家人难发现,而且治疗、护理过程中,若不仔细观察可能出现误诊、漏诊情况,从而错过了最佳诊疗时期。

合并症情况分析

临床资料表明,老年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几率较大。其潜在的威胁包括身体生理状态欠佳、病情的复杂变化、神经内科疾病本身诱发的器官功能衰竭等。由于合并症的影响,在治疗和护理神经内科患者时有一定的障碍,更需要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就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对神经内科相关症状进行治疗外,对合并症状治疗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特点分析

老年患者大部分都有长时间的治疗史,而且多存在一定的合并症,服药时间长,因此对部分药物的治疗往往有一定的耐药性。同时由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较差,吸收药物和代谢的周期比青壮年长,故而排泄周期较长,易出现用药后不良反应放大的现象。同时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

心理特点分析

老年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内容不佳,使其易出现焦虑恐慌的心情。尤其对中风偏瘫患者和已丧偶患者,由于突然出现的功能障碍,能够给予帮助的人较少,其悲观和失望的心理情况严重。同时他们对个人和家庭方面顾虑较多,而且文化水平普遍比青壮年低,因此心理状态较差。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长期缺乏沟通交流,对治疗的安全感和信赖感较差,无法积极配合治疗。

安全性分析

老年患者对临床的护理工作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原因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认知能力、自理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因此存在着如压疮、坠床、跌倒、尿路感染、吞咽困难等安全隐患。

护理对策

观察病情变化老年患者的病情具有隐蔽性,因此在日常护理中应加强对其病情的监测。不但要每天定时监测患者的脉搏、瞳孔、意识、呼吸等生命体征,而且要观察患者日常生活中性格及行为的变化,主动与患者及其家人沟通,当有无原因变化时,应觉察到可能是其神经内科症状在恶化。

对合并症正确处理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对有合并症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对于合并症患者,不但要有专科医生指导,还应注意其心理护理。若患者合并症时间较长,还应注意对其消化、泌尿、循环系统等进行保护性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常心理状态不佳,应给予他们贴心、耐心的心理护理。老年男性患者常少言寡语,对心理特点表达不明显,为了了解其心理状态,需要在护理中对其进行引导交流;女性患者常常喜欢和护理工作者交流,应对其耐心沟通并引导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

注意护理安全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并尽量保持干燥,来确保病房环境内的安全性;床边设置护栏,患者活动时可选择使用;行动不便的患者应穿戴防滑鞋,并由专人护理;厕所内设置防滑垫,马桶一侧放置扶手;部分患者神志异常,为防丢失,最好给其带上标牌之类的标志。

2结果

326例患者中,存在隐蔽的症状101例(%),复杂的合并症57例(%),不佳的心理状态33例(%),较多的安全隐患27例(%);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时行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197例,比较满意123例,不满意6例,总满意度为%。

3小结

神经内科中,老年患者比例较大,因此对其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老年患者隐蔽的症状表现、复杂的合并症、欠佳的心理状态、较多的安全隐患等临床特点,针对性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处理合并症,耐心引导其心理,强化护理安全措施。从而有效改善神经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

内科护理论文【第四篇】

一、内科护理沟通问题的调查

资料与方法

我院于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期间,共发生112例内科护理投诉,投诉者都是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投诉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满意度调查、口头、院长热线等向科室投诉,所涉及到46名内科护理人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在医院住院的患者及其家属,常见投诉原因为具体的调查内容,内容主要为护理人员态度端正与否等。

结果分析

总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200份的有效收回问卷,100%的有效率,对内科护理投诉情况与调查问卷的结果相结合对护患沟通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内科护理沟通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

公开收费标准

在调查分析当中,因医疗费用所导致的护理沟通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对患者及其家属而言,准确而又及时的费用信息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护理人员是医疗服务的实施主体,因此,在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应当详细的向患者将医疗费用说明,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将收费的标准明确。在使用贵重药物之前,应当将具体情况向家属加以说明,征求他们的意见。如果患者或则其家属对医疗费用存在较大的疑问,那么则要求护理人员明确、耐心的解释,充分的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加以维护

重视与家属的沟通

现阶段,人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逐渐增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家属迫切的想详细的了解治疗的水平。正是因为患者的家属普遍的缺乏相关医疗知识,再加上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效果有着较高的期望,通常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家属对治疗期望存在偏差时,其家属便会指责相关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与此同时,因为患者病情的需要,在进行治疗时,有时需要采用新型的医疗器械或者药物,而这些器械及药物的有着较高的费用,这便加重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得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产生沟通问题。所以,为了将这些问题有效的解决,护理人员应当立足于患者家属的角度,体谅并理解他们,时常性的与他们进行交流。在新型医疗器械和新型药物使用前,首先应当征求家属的意见,详细的向他们介绍器械和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收费标准,患者家属同意后再使用新型的医疗器械及药物。

提高护理技能及护理水平

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定期的组织教育和培训,将内科护理人员的基本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使他们能够牢牢的将内科疾病的相关护理知识掌握,并且可以将内科危重患者疾病的发展及发生准确的加以预测。与此同时,还应当将内科护理人员的基本功加以巩固,使他们对使用各项医疗仪器的方法加以熟练掌握,并且对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加以严格的遵守,最大限度的防止差错事故的出现。要为护理人员创设出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从根本上确保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另外,应当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以便于提高各个科室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将内科护理沟通问题加以切实的根治。

强化沟通技巧

在住院进行治疗时,患者不但在身体方面承受着严重的疼痛折磨,同时在精神方面也经受着诸多的痛苦。通常患者的心理非常的抑郁及焦虑,这便要求内科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应当使患者切实的了解到护理人员是关心自己和尊重自己。护理人员如果采用冷漠的态度以及生硬的语言,势必对患者的身体恢复带来严重的负面性影响,并且加重患者消极及低落的不良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按照不同的患者的不同特点将与之相应的沟通方式加以采取。对于有着较高文化素质的患者,在与他们沟通时,护理人员应当使用得体而又大方的态度及语言;对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于情绪较为低落的患者,护理人员则应当不断的鼓励和激励他们,最大限度的将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决心加以增强。(本文来自于《中国实用医药》杂志。《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医院的内科护理工作中,难以避免的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护理纠纷及护理问题,不仅对医院的声誉造成较大的负面性影响,并且也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因此,内科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及其家属确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护患交流及护患沟通提起高度的重视,不断的提升护理技能和护理水平,并且在护理服务中将文化因素和情感因素融入,创建稳定、和谐的内科护理环境,进而将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有效的化解,在促进内科护理质量提高的同时,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的恢复。

内科护理论文【第五篇】

摘要为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能够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采用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对教学进行改革探讨,教学时注重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在工作过程中,学生既能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使专业训练更接近社会需求,最终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关键词工作过程;内科护理学;教学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是以具体的工作过程对专业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这种职业教育是以专业劳动为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为其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整个工作过程。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能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完成内科护理学学习目标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对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进行的初步探讨。

1 我国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内科护理学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患者、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课程内容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面广,并且较难理解,导致学生学习强度大、对知识均是一知半解,甚至部分内容陈旧,不能适应21世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以“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过于强调“为什么”、“是什么”而忽视 “如何做”,不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相连,使学生感觉所学知识过于抽象、难以致用、与将来就业无关,只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导致部分学生高分低能,从而难以满足医疗卫生单位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和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提高。

2 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教学改革的思路

(1)课程设计目的是围绕内科护理学的应用这一目标任务;

(2)课程展开的顺序是从具体疾病案例到一般、从临床应用到基础、从实践到理论;

(3)过程:疾病案例演示——师生共同分析——启发——设置问题、提出目标任务——应用已知的知识和技能——知识拓展——难点讲解——自学或协作学习+完成任务、交流或归纳。

教学改革的难度 为实现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必须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考评不再是课堂+实验+作业的方式,是要指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每一任务的完成要能让学生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必须全方位的调查行业情况,与行业专家共同才能确定,因此实践教学投入比较大,对于资金短缺的我校难度大。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主要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辅以讲授式。大体可分为如下4个步骤。

第一步:设计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工作任务。这个工作任务涉及的内容应包括之前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及由此延伸而获得的新知识,达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着这个原则,教师必须首先将教材吃透,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和难点,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任务。如在讲授“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时,教师可先用美味佳肴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提出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节日病,并举出生活中看到的 “急性胰腺炎”的典型案例,讲述或演示患者发作时的情景,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师不失时机的加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下达目标任务:

(1)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其诱因、病因是什么;

(2)面对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如何护理此类患者,为什么;(3)如何对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为一组),每组一名小组长,任务分配落实到小组后,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围绕目标任务共同去研究和探讨,设法将任务完成。

第二步:分析任务。给学生下达任务后,教师需随时为学生提供各种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和分析,寻找满意答案。如要能正确护理此类患者,必须先弄清楚患者目前主要存在哪些护理问题(即护理诊断),才能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因此,确定护理诊断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而要制定护理诊断,首先要清楚患者的身心状况。沿着这一思路一环扣一环进行推理和分析,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第三步:完成任务。对任务进行透彻分析后,教师引导学生查阅各种相关资料,用自己的话总结归纳出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推选小组代表上台发言。教师再进行点评、归纳得出结论。

第四步:总结评价。总结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总结评价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内容进行。总结评价时可先由学生相互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学生所表现的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促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知识。

3 讨论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将积极寻求知识看成一种愉快经历[1].

培养了善于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这个具体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2].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下达了具体任务后,学习小组成员就任务进行分工合作,积极寻找答案,并在组内交流、汇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完善 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湛的技术能力,课前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提出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的任务,掌握课堂的节奏及主题、注意时间的分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学中须注意的问题 护生在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前,教师要适当进行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任务具体实施的解释。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教师指导的深度有所不同。该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护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在进行小组划分时,必须充分了解护生各自的特点和特长,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在情境的创设、组织讨论评价时,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教师必须把握每次授课的学习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创设的情境要有真实感,才能使学生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可缩短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完成真实业务背景下的各个独立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荣芝。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xx,8:20xx—20xx.

2 李海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17:1474—1476.

48 214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