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精选8篇
培养孩子自我评价能力,有助于他们认识自身优缺点,增强自信心,促进自我成长,如何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效反思呢?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家长如何引导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 篇1:
孩子的自我评价和他们的成长息息相关,处理不好,就 比如下文的案例:芊芊是个九岁的三年级的小女孩,活波,自信,可最近放学,妈妈觉得她沉默不少,问起来,小姑娘很委屈的说:“这几天,我都不开心,老师一天都没叫我回答问题,我把手举得很高,老师也不叫我”,妈妈不禁担心起�
在幼儿园时,芊芊也有过这种情况,老师表扬其他小朋友跳舞好看,没有表扬她时,芊芊就会很伤心。芊芊妈看不得女儿伤心,会去找老师沟通,求表扬,到后来鼓励芊芊自己去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大都会满足孩子的心理。
上小学了,好像老师对这样的做法,有不同看法:
有一次,芊芊的作文写得很好,老师给得评语也挺高的,芊芊回来几次跟妈妈说:“老师总是说我的作文写得好,可也没有把我的作文当范文来读”
“你可以跟老师去说啊”妈妈鼓励芊芊
“说过,老师只读过一次”芊芊低下了头。
妈妈看着芊芊失落的表情,决定再去跟老师沟通一下,没想到,老师很干脆的回答“芊芊的作文是写得不错,她已经给过肯定的评价了,作范文拿来读的只有一两篇,不可能每次都读她的”老师也建议芊芊妈妈要引导孩子,适应学校环境,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成为老师关注的重点,毕竟她们需要管理50多个孩子。话虽真诚,可芊芊妈总觉得老师不够用心,对老师颇有微词,直到后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单位改革,芊芊妈转岗,觉得被人冷落,感觉到很痛苦,在跟老公诉苦时,老公劝慰她:“早该改改了,不要总希望大家都要关注到你,这样的人格是不成熟的,对孩子也会有影响,芊芊或多或少有被影响到”,芊芊妈顿悟,突然发现芊芊性格的确像她,心事重,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换言之,将自己的心情维系在他人身上。这样的性格,常常会感到不开心。
认识到这一点,芊芊妈妈开始关注芊芊的这种情绪,她开始积极的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当她讲到芊芊第一次在幼儿园求老师表扬的事,专业老师教她可以这么回答芊芊:“老师在表扬那个小朋友跳舞好看,没表扬你,是因为你比那个小朋友跳的更好看,老师的责任是要帮助每个小朋友,让大家都有进步,尤其是要多鼓励还需要更进一不的小朋友”。这样对孩子解释,孩子会变得心胸宽广,自信,坦然认识到老师表扬的目的。
再说到作文的事,指导老师引导芊芊妈妈一起去分析芊芊的心理想法。孩子作文好,证明孩子有一定是写作能力,老师也给过很高的评价,这应该是值得孩子和父母都高兴的事,可孩子却有更高心理要求,希望老师能当成范文在班里念,这样就觉得在全班很“风光”,也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让原本开心的事变成不开心的事了,这说明孩子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问题,说明孩子太焦虑,太在意别人的认可,是家长心中有存着狭义,自以为是的见解,总要求自己能做一些超过家长自身能力的。事。
芊芊妈妈的毛病再次被人说中,她也坦诚自己的不足。在对于举手这个问题上,指导老师建议:可以帮着孩子回想一下,班里回答问题的同学多,还是没回答问题的同学多呢?即使你没叫到,重要的是自己听懂了老师的问题,并知道怎么回答,这就是自己的收获了。
芊芊妈妈开始与孩子一起改变,孩子有写得好的作文,她会让孩子念给她听,或者她来读给孩子听,孩子都很开心,只有自己懂得问题多举手,老师不叫也没关系,老师看到她举手就知道这个问题她懂了,孩子也就打开了心结。
三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刚刚开启,对自己的想法还依赖于老师或家长,这时候,大人对他们的否定或肯定,对他们来讲意义重大。否定多了,孩子没自信,肯定多了就一定好吗?依赖成人的肯定同样也会让孩子失去自信。
观察孩子心理,与孩子多交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自 我评价,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和优点,认可和接纳自己,需要家长共同成长。
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 篇2:
昊昊是我们比较调皮的孩子之一,最近对他的行为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攻击性强、逆反心理严重,喜欢随心所欲这些都是昊昊身上的一些明显特征。别人走得好好的偏偏要推他一下,老师说起床了吃餐点了,他偏偏不肯吃。有时也真拿他没办法。最近我们在班级里开展寻找优点缺点,在说到昊昊的缺点时他着急得哭了起来,嘴里一个劲的说:“我没有缺点,我没有缺点。”这是宝贝对自己的评价。从他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的思想还是积极向上的。只是还不会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这使我想到其实让孩子能够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正确的评价自己是幼儿学会自我肯定的基础,也是树立自信心的前提。
于是当宝贝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时,我马上提醒孩子:“这是优点吗?”孩子也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马上改正过来,效果还不错。我帮他记下每一天中犯下的缺点,当孩子有进步了,缺点少了就给予表扬。这样的方式在昊昊身上还是挺管用的。从那以后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有了很大的好转。其实像这样的孩子他们一方面自控能力差,另一方面也缺少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孩子在恰当的评价中进行自我肯定、自我激励、自我调节,孩子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让孩子学会感恩 篇3:
让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是人的一种美德,教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感激养育他们的父母,感激给予他们各种知识的老师,感激给予他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感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哪怕是那些点点滴滴。
・教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让孩子从感谢父母开始,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来自父母那最简单的衣食,最质朴的关怀,也无不倾注了父母对他们的辛劳和热爱。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这样孩子才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理解并爱父母。
・我有一个朋友是这样教孩子学会感恩的,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他就让孩子学会记日记,专门记生活中那些点滴的美好的事情。例如,孩子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录:“我的爸爸有一双勤劳的手,他每天都起早带晚地工作着。爸爸还常常督促我学习。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爸爸知道后,对我说:‘你看你妈妈多辛苦,你要好好学习才能对起你妈妈。’我听了爸爸的话后,我就认真学习了。我的爸爸多么好啊!”“今天,我穿上 ”“今天,爸爸带我去奶奶家,奶奶给我做了好多好吃的东西,并夸我很懂事。另外我很喜欢奶奶家的那只大花狗。爸爸说,只要我好好学习,以后经常带我去奶奶家。”等等。这些简单的话语无不体现出孩子对家人的感激之情。现在这个孩子已经上了初三,在家是个好孩子,在学校是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家长夸,老师同学夸,邻居们也都夸他是个好孩子。孩子自己也说,在他的记忆中留下的多是美好的东西。其实他的家境从各方面来说,都不能算好。但孩子知道,他得到的东西是珍贵的`,是其他孩子所拥有的不能替代的。现在这个孩子仍坚持记日记,他的日记中大多仍是那些闪光的东西。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能有好多种不同的见解,但这个孩子总能发现事物美好的一面。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个孩子能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从不攀比;在好多孩子很自私的今天,这个孩子遇事时能同时为别人去着想。这对孩子来说真的是很难得。孩子已经从最初感激父母开始,学会了感激老师,感激同学,感激哪怕是送给他一个微笑的陌生人,感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回想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除了因种种客观因素外,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些孩子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去努力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好事物,以至在黑暗中越陷越深。
・让孩子学会感恩,这将有助于孩子好的品格的形成,使孩子一生都受益无穷。
学会自我评价 篇4: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校长无疑是众人所关注的焦点。校长的一举一动,哪怕是不为人注意的细节问题,都有可能引来众多议论和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校长积极的议论和评价,自然无可非议,让校长受到安慰和鼓励。但是,校长毕竟不是圣人,在工作中难免会有差错,校长一旦犯错,似乎象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行,遭来多方指责。特别不能容忍的是,校长经常会受到一些不切实际的议论和评价,其中的一些评价非常尖锐,让校长难以接受。如校长官瘾十足,死要用权;校长虚荣心很强,死要面子;校长假公济私,有私心;校长是个土皇帝,难以接近。对此,很多校长非常烦恼,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什么就不能把我们校长和普通教师一样对待,让我们平静地生活,安静地工作呢?”
在这些评价中,有些是对校长的严格要求,有些是对校长的误会,但也不排除有些是对校长有意见,打击报复,恶意中伤的。面对这种局面,校长内心肯定有怒气,有怨言,但平心静气之后,还必须保持理智,冷静分析,正确面对。校长首先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量和大度,容纳教师和他人的过错。在这个基础上,校长应该认真分析,查找问题的原因,积极主动和对方取得联系,及时沟通理解,为今后开展工作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解决了这些问题和矛盾,并不意味着校长就可以万事大吉,高枕无忧,校长还必须对此深刻反思。虽然有些对校长的评价过分偏激,主要不是校长的错,但又间接反映出校长工作肯定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做到位,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校长其实只有自己对自己才最了解,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才最有话语权。因此,与其坐等外界可能作出不恰当的评价,校长不如自己先学会自我评价。这样有助于及时反思,发现问题,对自我工作有正确客观的衡量和评价。除此,校长在工作中学会自我评价,还具有如下优越性。
一、校长在工作中学会自我评价,是一种谦虚务实的工作态度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往往高高在上,对教师进行行政式的考核评价,很少对自己作出客观评价。这样,导致校长始终紧盯教师的优缺点,忘记了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不能起到校长应有的引领和榜样作用。而在校长的背后,对校长的议论评价却是非常广泛、频繁的,其中有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士,有不少双眼睛一起盯着校长,校长的功过是非,都会受到评价。校长不能被动接受这些外在的评价,首先校长应该承认自己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失误,不断进行自我衡量,自我评价,并且把自我评价与外在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对自身工作作出切实的判断,改进工作,指导工作。
二、校长在工作中学会自我评价,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校长学会自我评价,其实是种自我检讨,自我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校长顺利开展工作十分必要。其实校长是人,不是神,在工作中不可能没有错,而校长的过错,并不都要等到别人指出发现,甚至作出不好的评价,出现尴尬局面。校长应该通过自我检讨,自我反思,达到自我发现,自我纠正的效果。这样做不仅能及时有效制止不良事态的发展,而且进一步体现了民主管理的思想,有效维护了校长的良好形象。
三、校长在工作中学会自我评价,是一种新颖独特的管理智慧
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者,通常认为,校长当然是管学生和教师,很少认为可以管校长自身。这样意味着校长就是权威的化身,校长对的就是对的,不对也是对的,这样可能误导工作,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让校长在工作中学会自我评价,改变了原先仅仅管教师和学生的局面,校长通过自我评价,不断反思检讨自身的行为,达到首先管理自身的目的。而校长只有首先管好自身,才可以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管好教师和学生。
学会自我评价 篇5:
从婴儿时代起,人就要和自卑感做斗争。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超越自卑,寻找幸福的过程。落落找到了内在的小我,拥抱和接纳自己的过去。
我想知道,我为何是现在这样子?落落很直接地问我。
现在什么样子?
总是这么敏感、脆弱。一点都不完美。
哦,那你觉得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
落落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嗯起码,像我妈那样自信、漂亮、敢说敢做吧!
我跟着她重复:落落应该像妈妈一样自信;应该漂亮;应该敢说敢做,对吗?
对!
还应该什么?
还应该嗯,好像这么说很别扭。`
为什么呢?
说不好,可是听起来不舒服。
是否觉得,用应该不应该来衡量自己,很不舒服?
落落沉默片刻:其实在很多时候,我总是这么来评价自己。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
是的,我们很多时候,不由自主地用别人的标准来评价自己。落落,你的应该是谁的标准呢?
落落静静地看着自己手中的茶,缓缓地说:也许,是我妈妈吧。比如,我的名字,落落,就是她给取的。
妈妈是个很要强的女性,希望我能落落大方,而且落落停顿了一下,她告诉我,落也有落后的意思,所以要常常提醒自己,笨鸟先飞,要迎头赶上,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你觉得自己按照妈妈说的做了吗?
我觉得已经自己很努力了,可是还是这么糟糕。
糟糕?
是的。
你的心里有一个声音:落落很糟糕?落落的身体很糟糕,落落的头发很糟糕,落落的鞋子很糟糕,落落的太阳镜很糟糕。是吗?
落落笑了:当然不是。
那么糟糕这个评价对你有什么意义呢?
落落沉思了一下:也许,我不应该这么评价自己。
或者说,不需要这样评价自己。没有应该。也没有你应该如何。
落落,过去只在记忆里了。你需要为别人的评价而活着吗?哪怕,来自妈妈的评价。
是否可以尝试做一个练习:把我应该变成我希望?来,重复5遍。
我希望有自信;我希望漂亮;我希望敢说敢做。落落低声重复着,声音越来越轻松,越来越高。
如果不能达到目标,至少我已经努力了。落落看着我说。
对,很棒!
落落安静地望着我,微笑了。本来,我只是想处理下易激惹性肠炎,你却让我发现,自己内心的问题。
所有的问题本来就是对自己的不满意。没有真正的问题。
谢谢你,我能重新看待自己的成长。
能够看待本身,就是一个很大成长。因为,你已经开始接纳自己了。
落落离去的步履很轻盈,在夕阳下拉成一个修长的影子,但她没有回头看到。本来如此,过去的一切都过去了。
养心贴士
1、对于自己的要求,没有应该,只有希望。
2、心灵的安宁,来自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都安心接纳。
3、我们不需要为别人的评价而活,或者,哪怕是来自亲人的评价。
如何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篇6:
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教学心得
昊昊是我们比较调皮的孩子之一,最近对他的行为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攻击性强、逆反心理严重,喜欢随心所欲这些都是昊昊身上的一些明显特征。别人走得好好的偏偏要推他一下,老师说起床了吃餐点了,他偏偏不肯吃。有时也真拿他没办法。最近我们在班级里开展寻找优点缺点,在说到昊昊的缺点时他着急得哭了起来,嘴里一个劲的说:“我没有缺点,我没有缺点。”这是宝贝对自己的评价。从他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的思想还是积极向上的。只是还不会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这使我想到其实让孩子能够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正确的评价自己是幼儿学会自我肯定的基础,也是树立自信心的前提。
于是当宝贝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时,我马上提醒孩子:“这是优点吗?”孩子也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马上改正过来,效果还不错。我帮他记下每一天中犯下的缺点,当孩子有进步了,缺点少了就给予表扬。这样的方式在昊昊身上还是挺管用的。从那以后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有了很大的好转。其实像这样的孩子他们一方面自控能力差,另一方面也缺少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孩子在恰当的评价中进行自我肯定、自我激励、自我调节,孩子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教学心得 篇7:
如何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批评孩子时要客观具体
镜头1:在散步的过程中,敏敏妈妈发现女儿的裙子被弄脏了,她立刻生气了,开始冲着女儿大声责骂。看见女儿大哭以后,她又马上给了女儿一小块点心。敏敏嘟着小嘴,一脸疑惑地看着妈妈,并往嘴里塞着点心。
分析:
敏敏在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的情况下就被妈妈责骂,心里已经很不舒服了,但在挨骂之后马上又得到一块可口的点心,这时,敏敏已经被弄得糊里糊涂,她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会责骂她,更不知道挨了骂后� 母亲这样的做法,让女儿弄不清是非,这对她的成长是相当有害的。
妈妈对策:
第一,在批评孩子时,父母要做到有理有据,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什么批评她。要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她的哪种行为是不该做的,哪种行为是正确的,不能含糊不清,让孩子不知所措。这样,孩子明白是因为她的错误的行为,父母才会去批评她,孩子才可能更容易接受批评。
第二,要用平静而坚定的语调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父母的口吻和语调也在向孩子传达重要的信息,我们的平静告诉孩子我们是清醒和理智的,我们的坚定告诉孩子这件事情他一定是做错了,要不然妈妈不会批评他。批评时语气一定要严厉,声音可以比平常大一些,但千万不要在生气或发怒的情况下批评孩子,这样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理智、不清醒,进而觉得父母任由情绪的左右对待自己是不公平的。
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孩子
镜头2:妈妈带毛毛出去玩儿,刚下过雨,毛毛偏偏在水洼里走,还一边使劲踩一边大笑。妈妈生气地说:“毛毛,看你把鞋子都踩脏了。说过多少次了,每次出门都乱跑乱玩,把衣服弄那么脏。”妈妈的声音很大,从旁边经过的人都回头看看毛毛。毛毛不笑了,默不作声地跟在妈妈身后。
分析:
即使是幼小的孩子,也有较强的自尊心,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孩子往往会让他觉得失去面子。
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妈妈的批评或表扬就是他们高兴或烦恼的指挥棒,能得到妈妈的表扬是宝宝们最高兴的事,而一旦受到妈妈的批评,就会伤心难过,情绪低落。面对批评,有的孩子会进行争辩、对抗或是死不认账;有的会满肚子不高兴,生好几天闷气;有的则可能毫不在乎,不把批评当回事。实际上,这几种态度都是没有真正接受批评的表现。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产生抵触父母的心理。
妈妈对策: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批评孩子。明智的父母要学会在众人面前称赞孩子,不应该当着外人的面揭孩子的短,而在孩子遇到问题或犯了错误的时候,要在家里单独进行教育。只有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批评孩子,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在相对融洽的气氛中,孩子处于轻松的心境状态,也乐于接受批评。
英国作家洛克说过:“对儿童进行批评时,要在私下里执行;对儿童的赞扬,则应当着众人的面进行。儿童受到赞扬后,经过大家的一番传播,意义会很大,他会以之为骄傲和目标,并在以后的岁月里更加努力去获得更大的赞扬。而当众宣布他的过失,会使他无地自容,会使他失望,因而父母制裁他的工具也就没有了。”
不要在饭桌上批评孩子
镜头3:4岁的华华吃饭时经常用勺子把食物搅到餐桌上或者弄到地上。有一次,华华又开始乱搅食物,妈妈走到他身边捉住他的`手,并怒视他,用极其不高兴的口吻说:“华华,你怎么总是乱搅食物,以后再这样,我们就不让你吃饭了!”华华一脸委屈地放下了勺子。
分析:
在饭桌上批评孩子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小孩子吃饭是很开心事,结果父母不停唠叨,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很容易厌食。为了避免在饭桌上挨训,许多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总是匆匆扒几口,即便饭桌上有他们爱吃的菜,但相对于父母的批评来说,他们宁愿放弃吃最好吃的菜。
妈妈对策:尽量避免在饭桌上批评孩子。父母可以在吃完饭后,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解释,妈妈可以耐心地和华华说:“华华,你乱搅食物会将餐桌弄得乱七八糟,这样我们就必须花好多时间来收拾,以后你要学会用勺子好好吃饭,好吗?”下次吃饭时华华按照妈妈的要求做后,妈妈可以说:“你这样做才是好孩子,大家才会喜欢你。”
确实需要批评时,要适当增加身体接触。对于胆小的孩子,家长在批评时可以搂着它的肩膀,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给他听。有些听不得一句重话的孩子会非常排斥所有指责他的话,所以,当我们实在需要责备他时,我们应该用眼睛正视孩子,一边指责一边适当增加身体接触,这样就能够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而且尽可能不影响孩子吃饭的胃口。
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来批评
镜头4:明明是个马马虎虎的孩子,经常会忘记把自己的玩具放到哪里。这不,明明要和小朋友出去玩,可就是找不到他的小汽车,于是明明就向妈妈要。妈妈一听就生气了:“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啊,老是忘这忘那,以后这样可怎么好啊,学习上马虎,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还没等妈妈说完,明明一溜烟跑出了家门。
分析:
孩子其实是很敏感的,他不能理解批评就是为了他好,毕竟是小孩子,他的思维不可能达到那样的高度。孩子在家没有了踏实的感觉,从幼儿园回到家后,跟父母的沟通就会越来越少,这样一来,双方的隔阂就会越来越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妈妈对策: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讲大道理总是无法起到真正的效果,孩子们往往会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这不是代表孩子们故意与家长作对,而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理解高深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学会用孩子的思维思考问题,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来友善地批评孩子。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要给他们说一些容易理解的道理。不能用某种高深难测的东西强行向他们灌输。书本上的道理应该换一种方式给他们讲,不能搬弄出那些晦涩的文字,那种学究式的大道理孩子是很难接受的。如果明明妈妈说:“你把玩具乱丢,让玩具找不到家,它会难过的。如果你找不到妈妈,你会不会着急呢?”也许比讲大道理更能让明明接受。
用讲故事的方法批评孩子
镜头5:亮亮从小娇生惯养,怕吃苦。这让妈妈很担心有一次,妈妈给亮亮讲了《蚯蚓和蜜蜂》的故事。故事情节主要是:在很久以前,蚯蚓和蜜蜂长得差不多,身体都是圆圆的。后来,蜜蜂每天采花酿蜜,时间一长,它的身上竟然长出了两只翅膀,能够飞来飞去采蜜了。而蚯蚓却整天躺在大树底下玩耍,饿的时候就吃些果子。冬天来了,蜜蜂酿了许多蜜,他的日子过得非常惬意,但是,蚯蚓却整天为了食物而发愁。有一天,蜜蜂带着自己酿的蜜去看望蚯蚓。蚯蚓远远就见到蜜蜂向自己走来,感到非常羞愧,于是,它一头扎进了泥土里。后来,蚯蚓决定每天帮果树松松土,捉捉泥土里的虫子,改变懒惰的坏习惯。时间一长,蚯蚓圆圆的身子变得越来越细,受到了农民的赞扬。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亮亮,讲完故事后,妈妈趁机问道:“你愿意学小蜜蜂呢,还是学蚯蚓?”“当然学小蜜蜂了!”亮亮毫不犹豫地回答。“那你说说看,小蜜蜂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那你以后有什么要改正的呢?”
分析:
孩子的自尊心是脆弱的,他们不喜欢父母赤裸裸地批评他们。如果父母能够采取委婉的手段,通过故事、寓言、名言等方式来批评孩子,取得的效果会更好。
妈妈对策:要在平时多积累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孩子遇到相似情况时,用故事来教育孩子。因为,在故事中,孩子自然领悟到了其中的道理,这比父母讲大道理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父母平时要多积累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在孩子犯有过失,如果父母能通过讲相关的故事,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在不断地引导中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会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不仅可以避免亲子冲突的产生,而且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涵养,进而更加尊重父母、崇拜父母,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批评时允许孩子做出解释
镜头6:妈妈来接花花,老师一看见她,就告花花的状,说花花又打小朋友了。因为花花确实喜欢和小朋友打闹。妈妈听了老师的话,就狠狠地批评花花,花花看着妈妈,欲言又止。其实,这次老师冤枉花花了,花花是把小朋友绊了一跤,但不是故意的。是两个小朋友撞在了一起,花花也差点摔倒呢。
分析:
当孩子受到冤枉时,父母还是不顾孩子的感受,一味强制性地批评孩子,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虽然表面上孩子也许会不反对,但在内心里他对他尊敬的爸爸妈妈的权威已经产生了怀疑。
妈妈对策:美国教育家塞勒·塞维若认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父母批评教育子女,靠强制压服是行不通的,只有给孩子充分的说话机会,他们才能剖析自己的行为,触及灵魂的最深处,才可能使其心服口服。”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错误的言行时,一定要冷静分析,切不可贸然批评。要俯下身子,多和孩子沟通,多听听孩子的心声。特别是当自己没有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而造成对孩子的批评不当或批评不符合事实时,那么就更要允许孩子做出解释,并且要对孩子表示歉意。因为,让孩子虚假地表示接受批评,但心里大感委屈,实际上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引发种种弊端。与此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还应要求孩子保持解释时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要知道,孩子越是有困难、有错误,他们就越渴望家长的理解和体谅,渴望别人能够听听他们的倾诉。因此,俯下身子和孩子推心置腹地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后,再对孩子的错误言行进行分析指正,做出适当的批评,孩子往往能够接受。
如何让孩子学会大方 篇8:
给孩子示范什么是慷慨大方,以身作则是影响学龄前孩子行为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要培养孩子的慷慨行为,那您不能急着让孩子做出这种表现。尤其不要自己作主把孩子的玩具送给其他孩子。这样看似慷慨,但只是您的一厢情愿,对孩子来说,却是对他的一种威胁和损失。从此以后,对于来访的小朋友,孩子都会深怀戒心,担心别人抢走他心爱的东西,更不会主动将玩具与别的孩子分离或送人了。
不愿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这是小孩子正常的表现。只有孩子在逐渐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之后,才会逐渐变得慷慨起来。追根溯源,培养孩子的慷慨行为,要从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做起,
此外,要想让孩子有慷慨的表示,可以给孩子买两件相同或相似的玩具,在他玩过一段时间以后,可以主动征求他的意见,“你有两个同样的玩具,隔壁的孩子一个都没有,咱们送他一个好不好?这样妈妈会很高兴。”在孩子高兴的时候提出这种建议,孩子往往乐于接受。一旦孩子表现慷慨,就要给他积极的反应。但不能以许诺给孩子什么东� 注意这些指导的时机和方式,孩子就会逐渐变得慷慨起来。
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如果您的孩子只有2岁左右,那么他现在这种“吝啬”则是其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正常的阶段。因为这时他对自己的物品有了拥有感、归属感。对他而言,自己的物品就像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样不可割让。这时,您得学会尊重他“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等过了这个年龄阶段再考虑培养孩子的慷慨大方和分享精神。
上一篇:自我评价简短【精选10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