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毕业论文范例(推选精编5篇
【导言】此例“中文系毕业论文范例(推选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汉语毕业论文1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研究
内容摘要以往发表的新词语a的文章。侧重于从新词新义的显现入手探讨,从修辞格方面入手研究新词的比较少。本文主要从新词语的现状,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的意义,由比喻、借代、仿拟构成的新词的情况和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情况这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修辞新词语比喻借代仿拟
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新语。随着国内旅游热兴起,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许多农村人口投身于旅游景点的商业服务,于是便在原先的交通工具上精心修饰,仿照“的士”,出现了“马的”、“驴的”、“轿的”、“摩的”、“板的”等系列新词。这种由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旅游文化的发展,农业文明开始向现代文明转换。研究这种新词新语具有广义文化学的意义。研究这种新词语还有社会学的意义。比如“下岗”一词,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存在的。进入90年代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严酷的竞争机制,必然使有的企业破产,有的工厂倒闭,职工下岗不可避免。与“下岗”相对应,运用对义仿拟手段出现了“上岗”这个新词语。此外,“绿灯”、“黄昏恋”等等,都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的重要社会问题。
最重要的是研究这种新词具有语言学的意义。语言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反映生活也最为迅速。如“绿色工程”“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事业”、“套书”“套裙”“套餐”“套会”“套票”等系列套词反映了修辞构词的灵活性、形象性和系统性。语言的活跃,反映思想的活跃,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结果。研究由修辞构成的新词语是要寻找其规律,预测其走向趋势,引导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语言规范标准化。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全球化国际交往的需要。
一、“修辞学造词法”诠释
词汇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新词的产生概括的说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构造新词,二是吸收外来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新观念、新感受的不断产生,面对这种现象,原有的词汇难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于是人们便倾向于寻求各种造词手段来对客观世界大量的空符号作及时有效的补充。产生新词新语的方式很多,有新外来词语的吸收、旧词语的复活、方言词语的吸收等等。我们着重要谈的是以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任学良先生曾提出“修辞学造词法”,就是运用修辞手法(即所谓的辞格)来创造新词的方法。新词语有不少正是利用这种方式产生的。比如用“鞭打快牛”来喻指对贡献大的人或企业过度加码,使其做更大的贡献;用演员出台表演的“出台”来喻指一系列成套的政策措施跟群众公开见面,即形象又生动。诸如“蛋糕”、“绿灯”、“断奶”、“窗口”、“余热”、“网络”、“黄牌”、“拳头”、“婆婆”、“阵痛”,“铁饭碗”、“红眼病”、“花架子”、“大锅饭”、“毛毛雨”、“大气候”,“一刀切”、“走后门”、“打头阵”、“剃光头”等都是通过比喻式构成的。“拳头产品”是指一种品牌或产品在企业中的作用向拳头一样粗壮有力,它是比喻方式造成的新词语。至于“龙头企业”、“文山会海”等等都是此类。还有借代式新词语,如“菜篮子”、“绿色食品”、“国脚”等。据语料库我们统计得出这种由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语约有700多个,以比喻、借代、仿拟方式构成的新词语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其他修辞方式如比拟、夸张、谐音构成的新词语,下文中我们将会一一谈到。
二、比喻造词法
从结构上看,新词新语里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格的,大体有以下几类:
⑴、以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类属作中心词,构成新词语。如:
龙头企业拳头产品窗口行业星火计划胡子工程尾巴工程
这类新词的喻体一般都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取譬的着眼点也多种多样,其突出之处是使得语言表达简洁明快。如:
草根工业:喻指植根于乡村土地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
龙头企业:像龙头一样能带动全局和其他企业前进或发展的企业。
尾巴工程:指某一工程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但尚有某些收尾项目未曾完成,好像拖了个尾巴。
⑵、以喻体代指本体,也就是赋予某些词语以新的比喻义。如:
绿灯窗口龙头新星拳头黄牌气候余热婆婆短平快
在这类词语中,由一些本来是普通语词,如“婆婆”、“窗口”、“拳头”;有的本来是专业、行业用语,如“绿灯”、“黄牌”,作为新词语,它们被赋予了新的比喻义,使用范围扩大了。而且有的新词语还可以作为构词成分,组成相关的新词语。如:
气候:大气候小气候新星:网坛新星影坛新星诗坛新星在这其中的“窗口”、“龙头”、“拳头”与前头所说的第⑴类关系密切或是由⑴类省略本体类属词形成的。比如“龙头”据一些语言研究者考察,在报刊杂志中先是出现“龙头产品”、“龙头企业”等短语,随后才出现“龙头”单独使用的情况。如: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龙头”。或是先出现喻体单独使用的情况,然后扩展成⑴类词语,像“窗口”,举个例子来看: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部门是社会文明风尚的窗口。由此产生了把这些行业总称为“窗口行业”的说法。这两类词语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在口语中“窗口”、“龙头”、“拳头”等词语的比喻说法是早已存在的,当它们进入书面语后,很快就被推而广之了。
⑶、以喻体作中心词,前边加上一系列修饰、限制成分,构成新词语。其中心词有双音节的,也有单音节的。我们以单音节为例看一下,如:
~坛:体坛歌坛影坛泳坛足坛网坛
~星:歌星明星笑星舞星泳星新星
~霸:电霸水霸车霸鱼霸油霸波霸声霸
~~热:武侠热英语热中国热琼瑶热追星热足球热旅游热
~~族:上班族追星族红唇族推销族打工族工薪族
~~风:吃喝风麻将风浮夸风宴请风
这一类单音节词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使用范围比较广,但它们能不能被认为是后缀成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先,一般后缀成分如“子、头、儿”等本身已无实词意义,它们的词义已经虚化或消失了。而“坛、星、霸、风、热”这一类单音节词,仍保留一定的实词意义。例如“热”,指受很多人欢迎的或很多人热衷的某一社会现象。“坛”,在词典中早已说明指的是体育界或文艺界,只不过由它构成的新词更多了,而“坛”的词义并未消失。至于“风”本指一种自然现象,但自古至今就被喻指社会风气或作风,如“党风”、“世风”、“校风”、“学风”等,近年来产生的“吃喝风”、“麻将风”仍是这个意思。
其次,“子、儿、头”等后缀成分须依附于前边的词语存在,是名词的标志,而“热、坛、风”这一类单音节词,则勿须依附前边词语存在,可以单独使用。再次,在修饰性词语和这些单音节词之间,结构较松散,有的也可以插入其它词语。修饰这些单音节词的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没有一定限制。由于这类单音节词确实存在一种后缀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称其为类后缀成份。
⑷有的新词语,从它开始使用,就作为一种比喻用法。如:
大锅饭:喻指不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
一刀切;喻指那种不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的简单化的工作方法。
这类词语就字面意义谈,本指一种现象或事物,只是人们很少用它们的字面意义,而是常用它们来喻指某一事理、现象,在使用过程中这类词语逐步具有了某种习用的意义。这类词语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俗语、惯用语,如:“踢皮球”、“剃光头”之类,它们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很难说明这种比喻究竟是以那个本体为对象的。
三、借代造词法
用借代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語,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⑴、以专称代指通称。如:伯乐,原为韩愈《马说》中的人名,擅长相马的人后来代指擅长发现人才推荐人才的人。硅谷:源自美国,电子工业基地,现代指电子工业基地。
⑵、以某一相关事物代指一事物。如:
红包:代指家长给晚辈子孙的赏钱或厂矿、企事业单位给职工发放的奖金。
菜篮子:代指城镇居民的副食蔬菜供应。
“菜篮子”:是城镇居民采购蔬菜、食品时携带的工具;“红包”:使用红纸包着钱币,象征喜庆、吉祥,以示奖励。
⑶、以事物的某一特征部分或标记代指该事物。如:
橄榄绿:代指这种颜色的警察制服。
大团结:指拾元面值的人民币,因上面印着民族大团结的图案而得名。
国脚:专指具有高超球艺的部级的足球队员。
⑷、以具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代指某一事。如:
画圆圈:代指圈阅文件。一些领导同志在阅读或批示文件时,常画圆圈表示已经过目。
爬格子:因写文章要用带格子的稿纸,所以拿“爬格子”来形容勤奋艰苦写写作。
挂鞋:代指足球队员退出绿茵场,不再参加比赛。
“画圆圈、爬格子”,“挂鞋”都是动宾结构。前者口语色彩浓,后者书面语色彩浓。此外,它们之间的感彩也有区别。“画圆圈、爬格子”含有戏谑的意味,“挂鞋”则显得庄重。
⑸、以形象性称谓代指原有专名。如:
铁榔头:因郎平扣球凶猛有力,而“郎”与“榔”同音,人们就以“铁榔头”代指朗平。
聂旋风:我国围棋手聂卫平在中日围棋赛中,连连获胜,象一股旋风,令对方无法招架,于是“聂旋风”就成了聂卫平的代称。
⑹、以专名代指该专名所具有或体现的某种社会现象、观念等。如:“条子现象”指领导干部随意批条子办事的不良社会现象。“明星效应”指文艺、体育等领域里的明星由于受人崇拜而产生吸引力和号召力的社会现象。这类词语从意义上说,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随意性;从结构上说,为定中结构;它不同于一般修辞上借代里所说的“专名代泛称”,从整个短语看,可以认为是部分借代。
四、仿拟造词法
采用仿拟手法构成的新词语,实际包含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修辞的目的,利用仿拟格而产生的偶发性新词语。这类新词语
有些会超越原语言环境,被更多的人认可并使用,逐步获得一般词语的性质;有些只是偶尔出现或偶尔重复出现,很快被遗忘和淘汰。另一种情况则是依据汉语词汇中已有的词语,利用仿拟手法来构成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可视为用仿拟构词法构成的新词语。利用仿拟构词法产生的新词语有着一般新生词语的性质,接下来我们着重分析仿拟型新词语的情况。
⑴、格式仿。汉语词汇中有些词语的构成在形式上呈明显的框架结构,这种框架结构也即一类词语构成的格式,依据一定的格式,通过改换某些构词要素,能产生一系列同格式的词语。“格式仿”就是通过仿拟词汇系统中这类典型格式而构成新词语的方法。依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
①、仿前式。即仿造词仿拟原型词的结构,更换原型词的前一个词素,后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仿词造词法中占多数,下列两组例子都属于仿前式。
面的轿的酒吧网吧
货的陶吧
残的奶吧
摩的
②、仿后式。与仿前式相反,这是一种仿拟原型词结构,并替换原型词的后一个词素,前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仿拟造词法中用的比较少。例如:
国手国脚的哥的姐廉政廉业陪读陪教
③、格式仿产生的新词语四音节的也较多,所仿格式有些是词汇系统中具有的,有些则是近年新造,经反复使用获得习用性特征的新格式。格式仿构成的四音节的新词语大多是在一个固定格式中嵌入新语素,如:由“大×大×”仿拟出“大红大绿”、“大红大紫”、“大操大办”、“大包大揽”等;由“小×小×”格式仿拟出“小打小闹”、“小夫小妻”、“小修小补”等。这些新仿拟的词语,均在原格式中嵌入一定的语素,词型格式化特征突出。格式仿利用已有的格式,形势特征明显,改换语素灵活便利,是一种常用的仿拟构词的手段。
④、还有一种仿拟则是依据一定的句法形式,即所仿格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句法模式。它们大多是汉语词汇系统中使用时间长、出现频率高、生成能力强的句法模式。因而往往带有一定的文言句式的色彩。如:“以NVN”,介词“以”在这种句法模式中表示“凭借、依据”,是一种文言格式。根据这种格式仿拟的“”、“以党代政”、“以工挤农”等新词语,概括性强,具有明显的文言特征。
⑵、语义仿。语义仿即利用词语间语义上存在的类义、对义、反义等关系来仿拟构词。
①、类义相仿。利用类义关系仿拟的新词语,如由“奖学金”仿拟出“奖教金”,由“空姐”仿拟出“海姐”,由“廉政”仿拟出“廉业”等。这些仿拟词与原型词都是同类事物,同属一个范畴,利用同类事物的相关性,类推联想,仿拟出新词。
②、对义相仿。对义仿拟则是由记录某一事物、现象、行为的词语,仿拟出另一与之相对应的新词语。如,以性别为对应关系由“公关小姐”仿拟出“公关先生”,由“家庭妇女”仿拟出“家庭妇男”,“空姐”仿拟出“空哥”,“的哥”仿拟出“的姐”。
某些相对应的概念,也会产生对义仿拟构词。如,由“民办”仿拟出“官办”,由“民风”仿拟出“官风”等等,“民”与“官”便是建立在相对应的概念基础上的仿拟。
③、反义相仿。这种仿拟词与原型词意义相反,这是由于仿拟词语中替换的词素与原型词中对应的词素意义相反造成的。这种仿拟是语义仿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许多仿拟型的新词语,都是通过反义仿拟构成的。如,以“大”与“小”相仿拟的“大我”与“小我”、“大气候”与“小气候”;以“冷”与“热”相仿拟构成的“冷销”与“热销”、“冷板凳”与“热板凳”等;以“优”与“劣”相仿拟的“优生”与“劣生”等等。此外,象“上”与“下”,“公”与“私”,“正”与“负”,“快”与“慢”,“强”与“弱”等反义语素的变动,都是仿拟构词的重要手段。
⑶、依据是否只用仿拟手段来划分,可以分为单纯式和兼用式。单纯式是指仅仅利用仿拟这一修辞方式造词的方法。根据兼用的修辞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仿拟兼谐音。如“气管炎”“妻管严”,“哑巴亏”“喇叭亏”
②、仿拟兼简缩。例如:博导(博士生导师)硕导(硕士生导师)。这里人们兼用了仿拟和简缩两种造词法。
③、仿拟兼夸张。例如“豪华本”“火箭本”(称出版速度快,质量低劣的书册)。仿拟词语“火箭本”显然也兼用了夸张的手法。
五、其他修辞方式造词法
这种利用修辞格形成的新词新语义比喻、借代、仿拟最为常见,当然由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语也是不容忽视的。谐音构成的新词语,如:“炒古”,炒买炒卖古玩,由“炒股”谐音而造;“导爷”,戏称导游人员,有“倒爷”谐音仿造。还有“爱资病”、“莫(没)斯(事)科科长等都是谐音造成的新词语。比拟式构成的新词语,如具有新含义的“松绑”“透明度”“冒尖”“挂钩”“浮动”,以及“精神污染”“知识爆炸”“三栖明星”“投资膨胀”等。夸张式新词语也为数不少,如:“爆棚”指体育、娱乐场馆等人数骤增;“过街鞋”,对质量很差的鞋的贬称。此外还有“爆满”、“鸣谢”、“袖珍企业”、“火箭本”等。还有新含义的“山海经”、“普通话”是直义式新词语。而“压缩饼干”“压缩空气”则是利用断取格形成的。真是形象生动,丰富多彩。所有这些进一步说明了“修辞学造词法”是完全行的通的,而且是语言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六、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特点及趋势
1、比喻、借代构成的新词的特点及趋势
由比喻、借代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语具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首先,这类词语具有时代特色。由修辞而逐渐凝固成新词语,是汉语词汇发展中固有的现象。例如:古汉语中有以“须眉”代指男子;以“裙钗”“巾帼”代指妇女;以“杜康”代指酒;以“黄发垂髫”代指老人小孩;也有以“蛇行、龟伏”等来喻指某一动作行为状态的。这类词语比较形象生动,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近几十年来涌现出的新词新语,存在着一种趋新求雅和系列化的趋向,同时也表现出追求形象鲜明、通俗化、口语化的势头。由修辞方式形成的新词语更是引人注目,无论在“表情”还是在“达意”上,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例如的那几年,人被丑化、异化,灵魂和肉体被肆意糟踏、蹂躏,反映在语言上,那就是在词语里“牛鬼蛇神”“黑帮”等等满天飞。如今的时代是人文时代,人格得到尊重,人的价值受到重视,个人的创造精神也得到提倡、保护和发扬,词语中以比喻、借代方式产生了不少于个人专名有关的词语。如:“王海”、“徐虎”等,只要一个人的作为、贡献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很快就会得到应有的承认,受到尊重。当今的时代亦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因而被用来做借体或喻体的多为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事物,如:“中关村”、“硅谷”、“短平快”、“气候”等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当今我国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以及广大群众视角中心的重要转移。其次,这类词语的词义具有模糊性。词语意义的模糊性是指它们所表达的概念的外延缺少清晰的界限,由比喻和借代凝固形成的新词语,其意义普遍存在相当模糊性。一般来说,一个新词语从开始出现到被社会接受,其意义总要经历一个由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这是由于人们对这个词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此外,有些词语所表达的概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或者它本身就是一个模糊不定的概念。由比喻和借代形成的表达方式,大多只有模糊概念,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从科学上界定严格的意义范畴。如“龙头项目”等会因地因时而异,其概念外延没有确定标准。我们再从心理基础看,比喻和借代都是以联想作为心理基础的,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由比喻和借代形成的词语直接以喻体指本体、以借体指本体,这在文字表达上更精炼了,但意义范畴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却更为增强了,同时也模糊了两个不同质的事物的界限。“热”本指一定的温度,与“社会现象”本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回事,把它们混为一谈,词义更模糊了。再次,修辞用词往往具有临时性的特点,这类词语所要表达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身有相当多数属临时或短期性的社会事物、现象。如:“~~热”、“~~风”只不过时髦一阵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即使“~星”、“~~精神”等也只能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词语能风行一阵,当事过境迁也就烟消云散了。
接下来我们在看一下由比喻和借代形成的新词语的发展趋势。由比喻和借代构成的词语中,不少词语词义带有相当的模糊性,表达上也可能用其他方式代替,流传使用中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它们转化为一般词语的可能性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加上这类词语多用于口语,也就不大容易进入正式公文、科学论文等文体。另外,这类词语有不少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而人们的情感往往受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个人成分占很大作用。这样,也使这类词语的传播受到一定的限制,转化为一般词语的可能性受到影响。有些语言学者正确指出,许多赋予词语以临时的修辞学说法,往往会随着人们的反复使用而使临时固定化,原来的修辞用词也会转化为一般用词。某种修辞说法能否形成新词新义,它们的寿命是长是短,主要取决于人们使用这种说法的情况,即约定俗成的程度。这类词语总体上说具有相当的临时性,只有少部分词语能进入一般词语,保持较长期的稳定性。
2、仿拟构成新词的特点及趋势
由仿拟构成的新词语到底具有什麽样的特点?首先,仿拟型新词语具有对应性。仿拟性新词语与原型词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仿拟型新词语中以类义、对义、反义等关系构成的语义仿新词语是对应性的突出体现。格式仿中许多新词语内部甚至也表现了类义、对义的对应关系。其次,仿拟型新词语具有鲜明的感彩。有的带有表扬倾向,如“新秀”;有的带有嘲讽、戏谑的色彩,如“喇叭亏”、“家庭妇男”等;有的则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如“”。鲜明的感彩,反映了这类新词语的构成与“仿拟”这一修辞手段运用的内在联系。再次,仿拟型新词语体现了仿拟构词手段的丰富性。从这类词语的构成方式看,仿拟词与原型词之间,涉及音、形、义三个方面。就拿“语义仿”来说吧,语义上的“类义”、“反义”都可以作为联想的线索,这就使仿拟构词具有丰富的手段,构成新词的能力也较强。
由仿拟构成的新词语将何去何从呢?词汇发展的总趋势是日益丰富和扩大。由仿拟构成的新词语既是对语言的继承又是对语言的创造,它使语言旧有的形式得以保存的同时,又添加了新的内容,使新的词语更富有生命力,更富有时代的特征。仿拟现象是社会发展和人们快节奏生活的必然产物。人们利用语言系统中的某些已有的成分去表达他们认识和思维活动中取得的新成果,这样便产生了新词。而人们利用旧有的词语模式,用替换原词的某个语素而快捷地举一反三地构成新词,势必导致新词生成中仿拟
现象的出现,这种现象是人们追求简单、高效心理的反映,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新词语一经产生,便要经受社会和历史的检验,仿拟生成的新词语能不能顺利地进入现代汉语的词汇库还要看它是否符合构词的规律,是否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仿拟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一味模仿也会产生消极作用。近些年,有的人为了标新立异,或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特别是一些广告媒体,无视语言规律,利用谐音胡乱造词,如“咳不容缓”、“衣衣不舍”等等。这些“词语”意义上完全背离了原词,长此以往,词将不词了。但从总体上说,仿拟能产性强,生命力强,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它符合词汇发展的总趋势。
参考文献
①杨晓黎仿拟型新词语试析《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刘兰民汉语仿词造词类型刍议2001年第2期。
②季恒铨、亓艳萍比喻、借代与新词语新用法《语文建设》1989年第4期,王铁昆从某些新词语的“隐退”想到的1999年第5期。
③朱永楷、林伦伦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产生渠道《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2期。
④刘红曦汉语新词语生成中的仿拟现象《渝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⑤王铁昆从反思看新词新义的产生和发展《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⑥周洪波《精选汉语新词语词典》四川出版社1997年。
⑦姚汉铭《新词新语词典》未来出版社2000年2月。
StudyofChineseNewWordsfromRhetoricalManner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的5篇中文系毕业论文范文(推荐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中文系毕业论文范文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中文专业论文2
关键词 中文MARC;学位论文;编目问题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110-02
0 引言
中文MARC是中国机读目录(China Machine-Readable Catalogue)的简称,中文MARC的主要作用是将各类书目信息编目成统一的标准计算机可读形式,便于读者检索以及各图书情报部门之间交流书目。学位论文是高校大学生为获取相应级别学位而撰写的关于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应用或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学位论文大部分都是用中文撰写的,也有一小部分是用外文撰写的。高校图书馆将学位论文收藏至自建特色数据库,就需要对学位论文进行编目,对学位论文编目时要保证编目产生的关于学位论文的数据的质量,以方便读者检索并利用学位论文。
1 中文MARC编目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对文献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并用相应的著录、编目格式使文献资源的主要检索项及特点形成书目的形式就是高校图书馆的编目工作[1]。学位论文编目的工作流程一般为:回溯编目―审校―典藏―贴书标―入库上架。学位论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资源,其编目具有自己的特点:1)编目难度高。高校大学生研究的学术领域及学术方向繁多,其具体研究方向小而专,对非专业编目人员来说,分类编目比较困难;2)编目工作量巨大。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各高校每年都在扩大招生,进而各高校每年产出的学位论文数量激增,而高校图书馆编目人员有限,而且图书馆每年还要有其他书目入馆需要编目,因此编目人员总的工作量非常大。3)学位论文撰写语种不统一。部分高校设有外国语学院,这些学院的部分学生所撰写的学位论文所使用的语种一般为外文。
中文MARC是以UNIMARC为基本依据,根据我国出版物的具体情况制定的[2]。中文MARC机读记录字段区有如下10个功能块:0―标识块;1―编码信息块;2―著录信息块;3―附注块;4―款目连接块;5―相关题名块;6―主题分析块;7―责任者块;8―国际使用块;9―国内使用块[3]。中文MARC通过对每个功能块增设功能不同的多种字段及子字段、对每个字段又增设不同要求的标识符的方式更为详细的记录文献信息。
高校图书馆编目学位论文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1)精准、全面、直观的反映出学位论文所表达的科研成果,包括科研成果的领域,关键词等信息。2)准确标引学位论文,形成规范数据,方便读者进行检索。编目学位论文是读者可以使用学位论文的前提和基础,学位论文编目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读者对学位论文的使用情
况[1]。因此,学位论文编目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各高校对学位论文编目工作都很重视。但是由于学位论文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和中文MARC编目具有的高技术性,导致中文MARC在对学位论文进行编目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学位论文编目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学位论文在高校图书馆乃至整个学术界的正常流通。中文MARC在高校图书馆学位论文编目中存在如下问题。
1)标准不统一。当前我国使用比较普遍的中文MARC编目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图书馆编写制定的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系统标准;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写制定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即CALIS系统标准[3]。虽然采用这两种中文MARC编目标准编目的数据覆盖面都很广,共享性也比较强,但还是应该将这两种标准结合,制定一套唯一的编目标准。有了唯一的标准,各高校图书馆在选择编目系统时也不需要进行比较,既方便了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也能使图书信息流通更顺畅。
2)标引不规范。《中国图书分类法》是高校图书馆编目分类的主要依据。由于部分高校图书馆还有自己编写的《图书馆编目分类细则》,并结合这两个规范来进行编目,因此在很多编目细则上出现了不一致现象。
3)著录字段不完整。中文MARC编目虽然具有详细的编目规则,但是不同的编目员对规则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在中文MARC著录中,字段和指示符都有详细的规定,如果出现指示符的漏著、错著都会直接影响到学位论文的检索。
4)外文语种撰写的学位论文编目格式不统一。当前我国图书馆使用USMARC对外文图书进行著录,而有些图书馆认为只有原版外文书籍才应该用USMARC进行编目,其余外文图书应该按中文MARC格式来著录。因此,使用外文撰写的学位论文编目格式就出现了两种,即USMARC格式和中文MARC格式。这种不一致的编目格式会严重影响到学位论文的网上共享,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有不利影响。
高校图书馆每年进书量都很大,新进图书只有经过编目才能入库上架,读者才能在馆藏书目检索系统中检索到图书,而高校图书馆专业的编目人员非常有限,因此就会出现非专业人员对图书进行编目,比如燕山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的编目工作就是由勤工助学的学生来完成的。编目工作对人员专业要求比较高,编目细则又非常繁杂,虽然专业的编目人员已经设定号学位论文编目格式,但是非专业人员在对学位论文进行编目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出现漏著、错著的现象,而在对学位论文编目中出现的错误只有非常专业的编目人员才能及时发现,这样就会导致很多编目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到最后都没有被发现,从而影响到读者对学位论文的检索。
2 改进与展望
学位论文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高校的科研水平,各高校图书馆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学位论文作为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主要内容之一,学位论文的编目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学位论文的编目工作不仅有利于学位论文的推广,而且直接或间接的可以提高高校的学术影响力。由于学位论文编目没有完善的标准、学位论文的特殊性及中文MARC本身的专业性等因素导致高校图书馆在使用中文MARC编目学位论文时容易出现本文所介绍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改进中文MARC以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指导制定一套完整的在当前中文MARC基础上的学位论文编目准则;其次,应该完善中文MARC编目准则,统一中外文编目格式;最后,各高校图书馆应该针对本校学位论文的特征制定适合本校学位论文的编目格式,适当的增减编目字段。
中文MARC是我国图书编目中使用时间最久,系统最完善、字段最发杂、标准最严密的元数据编目准则。随着时代的变化、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种类及样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数据资源数量激增,网络资源中含有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编目网络资源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而中文MARC对网络资源的编目还未做出相应改变,因此中文MARC也应跟随时代步伐,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增加字段来表示网络信息中所特有的一些网络地址等信息,以适应多种多样的信息资源编目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宋文燕。论学位论文采访和编目的特点与关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2):131-133.
[2]沈玉。基于CNMARC格式的信息资源编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汉语专业论文3
一、全球化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同世界其他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但遗憾的是,我们在文化输出方面做得并不理想。“如果这种文化输入和文化输出的局面长期继续下去,势必会造成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我国的文化在世界影响越来越小,久而久之,很可能造成我国文化的民族特色越来越模糊,甚至逐渐失去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在东西文化趋同过程中被融合乃至消亡。”(包惠南、包昂,2004:序言)基于“文化逆差”现状,中国政府在不同场合强调了要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总书记在2003年12月5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涉外文化产业,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2004年6月,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研讨会”,就中国文化企业如何才能走出去并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我国对汉英翻译人才的需求 为贯彻“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在国外开设“孔子学院”、举行“中国文化年”、召开世界汉语大会、主办“汉语桥”演讲比赛等等。在所有的措施中,其中重要的一项是汉籍英译,中国外文局支持的“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版)翻译出版工程、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设立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汉籍英译需要大量合格乃至优秀的汉英翻译人才。自明末清初至上世纪末,汉籍英译大多由西方译者完成。但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汉籍英译既需西方译者鼎力相助,更需中国翻译家勇挑重担。中国译者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长期浸润在中国语言文化语境当中,翻译时能够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正确理解原文,做到忠实传达原文内容、尤其是忠实传达原文中的文化成分;西方译者英译中国文化典籍可能还有其他的目的,再者由于受自己所处文化立场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翻译过程中会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操纵,结果导致中国文化经典在翻译过程中的扭曲和变形。但是,目前中国合格的汉译英人才十分缺乏,高端的汉译英人才更是寥若星晨。针对这种现状,中国译协副会长、国际译联理事及副主席黄友义先生呼吁中国教育界抓紧时间、花大力气培养更多合格的中译英人才,以便承担起汉籍英译这项历史性的任务。 三、汉英翻译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笔者结合当前中国外语院系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英语专业设置“汉译英”课程 根据穆雷教授(1999:33-38)的调查,尽管国内几乎所有的外语院系都将翻译列为英语本科阶段的一门必修专业课,但课时数有限。笔者调查了省内外一些兄弟院校的外语院系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情况,发现由于受总课时数的影响,大部分外语院系的英语专业只在大三学年开设一个学期的翻译课,约32-36个课时。在这有限的课时内,有些教师只讲授“英译汉”;有些教师则既讲授“英译汉”,又讲授“汉译英”。很少有外语院系的英语专业独立开设“汉译英”课程。要想培养合格的汉籍英译人才,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汉译英”这门课程很有必要,通过为学生讲解汉译英基本理论和技巧,为他们的汉译英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外语院系的英语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考虑到“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我国对汉英翻译人才的需求,独立开设“汉译英”这门课程。 加强学生翻译能力培养 现在,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面对一个个汉译英翻译任务时要么显得束手无策,要么翻译出来的英语译文错误百出,令外国人看得如坠云雾。这些都是因为他们在大学期间翻译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所致。英语专业汉译英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应该向学生讲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外,尤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因为翻译能力是一名合格的汉英翻译人才的必备素质。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百科知识能力、翻译策略与技巧能力、翻译技术能力以及交际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的汉英双语能力是根本,因为汉英双语能力是确保译文准确和通顺的必要条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的外语院系大多忽视了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语能力,因此,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强调汉语对于翻译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课外多读一些可以提高汉语水平的书籍。其次,培养学生的百科知识能力也不容忽视。翻译家不但得是个“专家”,还得是个“杂家”。合格的汉英翻译人才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对中西文学、历史、艺术、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各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再次,培养学生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能力也至关重要。一名合格的汉英翻译人才应该精通并能够灵活运用一些常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教师在汉译英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讲解异化和归化、全译和变译这些基本的翻译策略,告诉他们什么时候采取异化翻译策略、什么时候采取归化翻译策略、什么情况必须全译、什么情况最好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译手段。再者,应该培养学生的翻译技术能力。近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层出不穷,如机器翻译软件、电子语料库、在线词典、桌面排版系统、本地化工具、搜索引擎、网上百科全书和网上报刊杂志等等,有效使用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翻译效率。美国学者Angelelli就曾经指出,“能否熟练地使用翻译工具,是翻译新手和资深之间的一大区别”(肖维青,2011:44)。教师在汉译英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介绍这些常用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最后,也是最值得强调的是,应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如如何与客户谈判、和其他译者合作、恪受翻译职业道德等。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强调翻译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树立严守翻译职业道德的意识,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p#分页标题#e# 改善翻译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国内英语专业翻译教学都是沿袭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首先由老师向学生讲授基本翻译理论与技巧,然后给学生布置翻译练习,最后对答案。这种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纠错为主要教学手段、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为终极目的,存在如下几个弊端。首先,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其次,教学方法缺乏现代翻译技术的参与。最后,学生翻译实践机会不多。翻译水平的提高是以大量的翻译实践为基础的。传统翻译教学中,除了教师平时布置的少量课后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其它的翻译实践活动,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翻译理论同翻译实践脱节这种“致命伤”。正是由于以上传统翻译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学生的翻译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近年兴起的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理论可以解决传统翻译教学的许多弊病。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理论提倡用“学生中心”替代传统翻译教学的“教师中心”,其指导性原则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外界环境和知识结构进行互动,进而获得翻译经验,发展翻译能力。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 基于项目的学习:从练习转移到实践(Project-based learning: From practiceto praxis); (2) 提倡重视翻译实践的课堂;(3)教师是翻译项目的管理者,是学生的示范者、鼓励者和帮助者;(4)学生的目标是培养翻译能力、自信和专业行为。显而易见,建构主义教学范式在注重学生与外部环境互动和个体对经验的构建、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上具有积极意义”(薄振杰、李和庆,2011:79)。在建构主义翻译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翻译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基于真实翻译项目的过程教学法”,即将真实的翻译项目引入到翻译教学过程中,从而将翻译练习转变为翻译实践,增强翻译教学的真实性。例如,笔者将本校外国语学院承担的学校所在地市政府的英文网站建设项目引入到汉译英翻译教学过程中,将整个翻译教学过程分为“确定翻译项目—分配翻译任务—小组翻译—班级讨论—翻译评估”五个阶段,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翻译能力,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这个环节。目前国内英语专业学生毕业时都需要用英语撰写毕业论文,选题大多集中在文学、文化、语言学、翻译等方面。其中翻译又是一个热点选题范围。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每年翻译选题约占了论文总数的30%。由于学生数众多,每年翻译选题中都会出现重复现象,至于不同届学生之间的重复选题现象则更加普遍。此外,由于太多的学生以翻译为选题,导致论文内容陈腐,很少有新意,且许多学生的论文存在抄袭现象。凡此种种,导致学生的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因此,笔者建议:对于对翻译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要求其将1篇长度和难度适中的中文文章翻译为英语,并就翻译过程的某个问题写1篇1000英文词左右的评论。这样既避免毕业论文流于形式的弊病,又可以在翻译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翻译能力。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要将中国的优秀文化译介到其他国家,既需西方译者鼎力相助,更需中国译者勇挑重担。因此,我们自己应该培养大量合格乃至优秀的汉英翻译人才。中国高校外语院系的英语专业是培养汉英翻译人才的起点,我们应该重视外语院系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译英翻译教学,从“汉译英”课程设置、加强学生汉英翻译能力培养、改善翻译教学模式三方面进行改革。
汉语毕业论文4
2.汉语言文学论文正文标题格式:三号黑体。
3.汉语言文学论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的内容格式用五号,楷体。“内容摘要”和“关键词”这几个字用黑体五号。
4.目录格式:列出正文一、二级小标题。论文中标题序号一般是四级:一、二、……;(一)(二)……;1、2……;(1)、(2)…… 以此类推。论文如果只有两级小标题,就用一、二、……和1、2……。并以虚线注明所属之页码。
5.页码格式:从正文开始。
6.注释格式:标明引文出处,凡引用他人的话语必须标明出处。
7.参考文献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格式:M——专着,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一)专着
格式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格式示例[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格式示例[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
格式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三)报纸文章
格式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四)期刊文章
格式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五)学位论文
格式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中文专业论文5
关键词:中文核心期刊评价;评价指标;学科核心期刊;行业性综合期刊;专业期刊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2-0116-02
自首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问世以来,每新一版都会在学术界和期刊界掀起一阵波澜,核心期刊排行榜就像魔法棒一样引导着作者的投稿方向,左右着期刊的来稿数量和质量,关系着期刊的发展。因此,核心期刊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显得非常重要。《总览》作为一种期刊评价体系有其必然性和科学性,对于促进我国中文期刊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但因2011年版《总览》在评价指标的设置及统计方法上的某些缺陷,导致定量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行业性综合学术期刊学术水平和综合影响力,对于综合性学术期刊有失公平[1-3]。本文指出2011年版《总览》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提出改进评价指标的两点建议,旨在为下一版《总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提供一点参考,使核心期刊定量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合理。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版《总览》的评价指标体系中采用了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类指标评价期刊,其中的相对量指标“被摘率、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采集的数据实际上是被评价期刊的学科被摘率、学科影响因子、学科基金论文比,而并非采自期刊刊载的全部论文全部数据。这就是说,在计算相对量时,只提取了期刊主干专业论文的有关数据作为分子,分子中不包括被评价期刊刊载的其他相关专业论文的数据,而分母却使用的是被评价期刊刊载的全部论文数。这些指标使行业性综合学术期刊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如《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被《总览》进行学科分类时划归入TE类,即“石油、天然气工业”类,同其他TE类专业性期刊一样,进行“石油、天然气工业”学科的评比。而大学学报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栏目设置需要覆盖学校的主要学科,所以,除了刊登“石油、天然气工业(TE)类”文章以外,还刊登学校其他主要学科的文章。
然而,2011年版《总览》在评价指标数据统计中却只统计了《学报》TE类文章的贡献,在采集学科评价指标中的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Web下载量等绝对量时,仅统计该刊TE类文章的数据,在采集被摘率、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这些相对量的分子时,也仅统计了TE类文章,基数分母却是《学报》所刊登的全部文章。这种统计方法对于行业性综合学术期刊有失公平。
继续以《学报》为例,《学报》刊登的TE类文章平均为总刊文量的65%左右,所以,绝对评价指标的数值就因统计学科范围的限制比实际数值缩水了约35%,而相对指标,由于分子仅含TE类文章的刊登量,分母则为总刊文量,计算出的数值就会降低更多。对石油、天然气工业类其他专业性期刊来说,采集的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分子的数据都是全部文章。如此统计所获得的数据,使得专业性较强的大学学报这类行业性综合学术期刊与同门类的其他专业性期刊的评价基准不同,与石油、天然气工业类其他专业性期刊相比,《学报》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二、对评价指标的改进建议
(一)按学科分类评选,但不采用学科指标
在网络时代,中文核心期刊评价应重新确认综合性学术期刊的重要地位,给予综合性期刊与专业性期刊相同的机会,淡化“学科核心期刊”的概念。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期刊数量剧增,而计算机网络和期刊数据库还不普及,期刊以印刷纸本为主要传播方式,图书馆等文献收藏机构收藏空间有限、订购期刊的资金不足,读者时间和精力有限。为了便于文献收藏机构和读者对众多的期刊进行精选,迫切需要筛选出含学科信息集中的“专业核心期刊”。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的网络数据库和计算机已十分普及,文章本身的显示度大大增强,不管文章刊登于综合性期刊还是专业性期刊,读者都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网络数据库从海量信息中检索到,《总览》的导读导购功能已经在逐渐弱化[4-8],翻阅纸质期刊的读者日渐减少,人们对期刊的学科信息集中程度以及期刊整体信息的关注度大幅度降低。
因此,筛选“专业核心期刊”的必要性锐减,综合性期刊与专业性期刊对于作者、读者和文献收藏机构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大学学报一般都属于综合性学术期刊,它是我国特殊国情的产物。由于大学里集聚着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具有强大的科研力量,先进的科研成果往往出自这里。大学学报在传播这些科研成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它在我国科技期刊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中文核心期刊的筛选是分学科进行的,因此,综合性学术期刊会因为登载的论文学科分散而难以入选核心期刊之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总览》研究组在学科分类中已作了改进,3版以后的各版增加了一定数量的综合性学科类目,为综合性学术期刊,特别是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学报进入中文核心期刊提供了机会。
为了方便评价,有必要对众多期刊进行分类。对于行业性综合期刊,更确切的说是行业性大学的学报,由于其总体偏重于某一学科,将其划归于该学科进行评价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在评价中应给予行业性综合期刊和专业性期刊平等的机会。但按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尽管这些行业性大学学报的影响力远远高于同学科某些专业性期刊,但其评价指标却远远低于专业性期刊,评价结果不能反映其真实水平。
因此,建议在核心期刊评价中,对期刊进行整体评价,亦即统计其刊登的所有论文分别对各文所属的学科评价指标的贡献,然后将所得的不同学科相同指标值加权平均,客观地计算出期刊整体的各项评价指标值,而不是仅简单地评价它对某个学科的贡献和学科影响力。再退一步,如果指标体系中均只统计被评价期刊对其所归入学科的贡献,那么在“被摘率、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等相对指标中的分母也应该是被评期刊所刊登的学科论文数,这样才更为科学、合理和公平。
(二)尽可能选用相对指标,减少发文量对评价指标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总览》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例如:在1、2、3版的评价指标中均有期刊载文量指标,通过实践,人们认识到了载文量对评价结果的不利影响,从第4版(2004版)开始,《总览》中取消了载文量指标,以降低论文数量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9]。然而,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绝对量指标仍然包含了载文量的间接影响。如2011年版《总览》的指标体系由9个指标组成,分别为“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其中“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Web下载量”5个指标都包含了载文量的间接影响,期刊的载文量越高,这些绝对量指标就越高。因此,建议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尽可能采用相对量指标,减少绝对量指标。
三、结 语
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不应一成不变,应随着期刊传播方式的进步不断修订和完善,只有在实践中适时地修正相关指标、调整统计方法,客观地反映一种期刊所刊载的各学科论文对于论文相关学科的贡献和影响力,才能使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相对合理、科学和公正,才能更加准确地评价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核心期刊。
参考文献:
梁小枫。合理评价与使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J].甘肃科技纵横,2013(2).
丁雪全,甘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问题评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3(4).
李志勇。关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科技期刊分类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4).
刘锦宏,卢芸,徐丽芳。我国核心期刊数字化现状分析——基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3(6)
张榕洁,刘锦宏,徐丽芳。我国核心期刊开放获取现状分析——基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3(6).
周林兴。档案学期刊现状及其给档案学术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档案刊物为分析对象[J].档案管理,2012(2).
李木洲。近十五年我国学术职业研究综述——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论文为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田美娥。网络时代《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功能的重新审视[J].情报探索,2012(9).
上一篇:法律专业本科论文【推荐4篇】
下一篇:毕业论文ppt答辩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