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汇聚【热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汇聚【热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第一篇】

一、适用范围

1.对象:农业统计调查。

2.内容:包含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相关报表。

3.指标:本办法所指的统计数据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农产品价格及中间消耗;主要畜禽产品出(存)栏量;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发展速度等农业统计调查主要指标。

4.时期:农林牧渔业生产季节、季度、年度。

(一)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制定的统计调查制度所规定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调查表式,按照经批准的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时间、范围、方法,采集有关农业统计数据。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及发展速度由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缩减指数、农产品中间消耗率核算取得。

(1)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产量须采用方法制度规定的法定数据。要求以抽样调查定案的数据,必须使用抽样调查定案数。其余数据采用省统计局和有关部门认定的统计数据。

(2)农产品价格:按照市统计部门报省核准后下发的农产品生产价格。特殊农产品价格必须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

(3)农产品价格缩减指数和农产品中间消耗率:按照州统计部门报省核准后下发的农产品价格缩减指数和农产品中间消耗率。

(二)数据审核

1.资料完整性审核。报表调查范围是否全面,调查单位是否完整,调查指标是否缺漏。

2.资料来源审核。数据是否来源于制度规定的采集渠道,源头数据是否被擅自更改。

3.表间表内平衡关系审核。严格按照制度报表规定的平衡关系进行审查,保证各项指标平衡关系正确。计算机审核时,必要性审核出现错误的内容必须查实纠正或做解释说明,其他错误类型应核查确认并进行说明。对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存疑数据、差错,应及时通知到基层,不得自行变更。

4.逻辑关系审核。主要保证指标间逻辑协调,符合我州和当地实际情况。如农作物单产水平、牛羊出栏率、畜牧业存栏结构、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产值、增加值增速与产量增长趋势、与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相符。

5.年度间纵向比较审核。在正常年景下不出现异常的大起大落。

6.地区间横向比较审核。本区域内生产条件、情况相近的单位同一指标增减趋势和幅度及生产水平不出现较大差异。

(三)数据分析与检查

1.工作质量检查。通过基础工作检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对报表制度、调查方案和基础工作操作规程等的执行情况,对数据搜集、录入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对调查数据的可信度作出判断。

2.报表数据逻辑关联关系检查。农业统计报表内部和报表间内存在逻辑性和相关性。尤其报表间的相关性是检查调查资料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1)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增速。粮油产量、蔬菜产量、畜禽出栏量等各项产量增长情况是计算可比价产值增速的关键因素,计算可比价产值增速要充分考虑各项农产品产量增长对产值增长的贡献度。

(2)设施农业(种植业)面积。设施农业调查中,蔬菜设施面积要和蔬菜产量统计表的数据相匹配。

3.趋势分析检查。对于上报的统计资料,增速过高过低的指标,要重点说明经济现象的原因,并结合农业发展宏观情况进行分析。

4.原始数据中偶然因素、特殊因素、不可比因素的检查。在对农业统计调查原始数据资料来源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检查确认后,对其中的偶然因素、特殊因素、不可比因素进行分析。

5.外部因素变动影响检查。农业统计调查的主要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和幅度除了与宏观大环境有密切联系外,往往更直接地受当地政府的政策措施、报告期的自然气候条件、严重灾情、市场价格变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三、组织实施

各县农业统计调查部门,应严格执行现行农业统计调查制度规定,保障人员力量,加强业务培训。需配备相应的统计调查人员,明确专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年度内对下一级农业统计业务培训不少于一次。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第二篇】

大家的共鸣,甚至引出前辈、专家的大思考,对以后规模工业统计改革也能有所裨益。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事业的生命,我想从基层统计工作的流程入手,只有每个流程的质量都得到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才会有保障,通过流程解剖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笔者从事的是规模工业统计,就以规模工业统计为例。就规模工业来说,一张报表的完成基本上要经历报表收集—录入审核—反馈修改—汇总上报四个流程,规模工业最重要和最常态的报表是产值报表和财务报表,也就是我们行业通常所称的201表和202表,我就以此为例谈谈报表的四个流程,以此来揭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流程是报表收集。201表省统计局要求的上报时间是下个月的4号中午12点之前,为了能够顺利收集各区县(市)和企业报表,我们市统计局要求他们分别在2号和1号之前上报,县统计局收集报表就更加靠前了,通常都安排在月底之前上报。然而企业断帐的时间却不尽一致,部分企业要到下个月的上旬才能出初步数据,有些集团公司或总厂由于要收集下面分公司或分厂的数据,就难免还要晚一点。这里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一方面催着要报表,另一方面数据出不来,企业怎么办?要么先报个预计数应付一下,要么迟报或者拒报,但是迟报或拒报就会违犯《统计法》,面临处罚,所以通常企业都选择预计上报。众所周知,企业上报数据是我们统计数据的源头,源头上的数据把握不准,势必影响统计数据质量。但是如果要保证数据质量就要牺牲一些时效性,如何既保证准确性又不失时效性呢?这是当前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两难抉择。

统计报表的第二个流程是录入审核。这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一环,县市(区)和企业上报的数据准不准确,报表内有没有逻辑错误,报表与报表之间有没有互相匹配和验证,都要靠我们这个流程来发现和纠正。这个流程的数据质量如何控制?就要靠我们的基层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和工作责任心。有些人认为,现在的报表处理都是通过电脑软件来进行,有电脑审核还会有什么错误审核不出来吗?统计工作者只要根据审核错误修改就是了,不需要太高的业务素养。其实不然,电脑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根据程序中的公式来进行机械审核,并不能发现一些细微差错和一些明显作假的报表。比如一个企业上报的产值报表,每个月的产值都是100万这样的整数,电脑是不会审核出什么错误的,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类报表存在弄虚作假的嫌疑。还有一些县市(区)上报的分企业数据并没有明显的错误,但是一进行汇总,问题就浮出来了,有的增加值突增突减,有的与用电量和财务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不匹配等等,不一而足。

统计报表的第三个流程是反馈修改。这个流程其实就是对审核发现的错误进行纠正,是一个纠错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把电脑发现和自己发现的错误和疑问反馈下去,要求县市(区)和企业对错误进行纠正,对疑问进行说明就可以了。虽然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也有学问在里面。通常来说,电脑审核出来的错误和疑问会比较多,如果把这些错误和疑问通通反馈下去,要下面的统计员修改,会给基层统计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工作配合。那么哪些错误属于笔误(录入错误)?哪些错误属于逻辑错误?哪些疑问需要解释说明?哪些疑问不需要解释说明?这就需要我们一一甄别、筛选。比如有些同期数审核错误,电脑会提示你:本年上报数为30069(假设),去年实际数为3069,而累计数与去年上报数一致,没有错误,那明显就是多录入了一个0。再比如企业上个月已经说明新上一条生产线,产值同比成倍增长,本月产值成倍增长就不需要再要求企业重复说明了。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第三篇】

为了使检修公司所承担业务的施工质量更好地受控,使检修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效,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检修公司所承担的常规检修(包括日修、定修、大中修、和抢修)、离线检修(备件修复)及所承接的其它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

二、管理职责

(一)副总经理(主管质量)组织建立和完善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制订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负责对公司检修和各项施工的技术和质量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督导对公司重大质量事故的综合分析工作 对公司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事故负责。

高精度、高转速联轴器找正,轴承更换或检查(包括轴承游隙、接触面点蚀情况)。2)3)4)5)6))2)3)4)4.齿轮啮合状态检查(啮合间隙及接触斑点)。管道、容器的吹洗试压。电气绝缘测试和仪表校验。需无损检测的焊接。汽轮机、大型轴流风机。特殊项目过程(含隐蔽项目)

减速箱、油箱开盖检查或内部清洗、维修、调整。

钢筋、预埋螺栓、一次二次基础浇灌等土建作业(针对外委项目)。各类地下管网或其它在埋设后无法直接检查到的管道、构件或设备。罐内作业(封口后从外观不能检查)。相关方指定的重点项目或关键特殊过程。

四、离线设备检修(备件组装)的质量控制

离线设备的检修和组装必须严格按点检所提供的技术要求进行组装,完成后由点检人员或相关方检验合格后签字。

五、不合格项目的控制

(一)常规检修(作业)中发现的一般维检过程不合格,由各检修(作业)部、分公司质量检查员在现场及时处置。

(二)如检修(作业)部、分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严重过程不合格,必须立即报技术质量管理部,由技术质量管理部组织检修公司有关人员共同就不合格性质和影响程度,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必要情况下技术管理部上报公司领导协商。

(三)如发生相关方验收不合格,在作上述处理时还应请相关方有关人员共同确认和处理。

六、质量信息的传递

各检修(作业)部、分公司每月向检修公司汇报一个月来的质量管理情况,并进行总结和分析。

七、存档资料

过程检查形成的质量检查记录一般保存期为一年,项目检修周期超过一年质量检查记录至少保存一个检修周期。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第四篇】

a.生产(供应)商应严格执行工艺流程,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供应)商如实详尽填写流转检测卡。

b.公司质检员监控产品的生产过程,复检产品的相关尺寸。c.公司外协管理人员负责监控生产进度情况。

d.生产(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须正确使用检测设备,采取正确的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检测,并如实记录。同时,坚持产品尺寸的一致性、互换性,即控制尺寸的波动程度。

e.生产过程出现尺寸超差时,应停工,申报超差,经双方交流并确认处理意见后,生产(供应)商按处理意见执行。

f.质检人员监督半成品和成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周转保护、采用包装的执行情况,保证产品无划伤,无碰伤等。4.成品检测(终检)

1).质检人员检查生产(供应)商的流转检测卡的执行情况,按《检验规范》检测的记录报告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各外协单位应对所加工产品做出厂检验,把加工废品与成品分离出来交我司做入厂检验。

a.合格:则开具合格证并标识入库。由库房按产品交付标准处理。b.超差件:隔离标识,并申报超差交技术部由技术部与用户交流后作出审核批示,按批示结果处理,但相关记录应输入供应商档案。c.不合格:提出不合格报告,并标识隔离放置。

应商的入厂检验合格率 95%时),则应要求其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书面回复我司。

e: 如生产(供应)商连续三次在我司的入厂检验合格率 92%的,则取消该生产(供应)商的生产(供应)资格。

4).检验记录和流转卡交技术质量部资料室存档。并做为生产(供应)商质量控制水平的评定以及资格和级别评价资料。

5.对产品生产、质量、技术工艺等资料和记录归类存档,建立目录以便追塑查寻。

各生产(供应)商的加工费降低20%。

c: 若不合格品为需返工(返修)的,原则上由生产(供应)商自行解决;如因特殊原因需我司帮助返修(返工)的,则应书面(或电话)通知生产(供应)商,并由其承担返修(返工)费用及检验费用200元。

应扣付的加工费= {交检合格品数量×合格率×单件加工费+让步接收产品数量×(1-20%)×单件加工费}×(98%-合格率)。应赔付的产品成本费用=废品数量×单件产品的成本价值。最终我司应支付给加工单位的加工费=交检合格品数量×合格率×单件加工费+让步接收产品数量×(1-20%)×单件加工费-应扣付的加工费应赔付的产品成本费用-200元(只有返工返修时才算)。

4).对各加工单位交我司入厂检验的每批次(数量少于50件的)合格产品,经我司检验出来的不合格品要由各生产(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对不合格品进行筛选,逾期一律按废品处理。产品筛选后的处理方法如下。

a: 若不合格品为报废处理的,则各生产(供应)商应按照我司产品的成本价值赔付,应赔付的费用=不合格品数量×单件产品的成本价值。

b: 若不合格品为可以让步接收的,则就该批让步接收产品应支付给各生产(供应)商的加工费降低30%。

d: 不合格品数量超过2件的,每件不合格品按50元/件收取检验费用。但收取的检验总费用不超过1000元。

-->

48 605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