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读实践论心得体会范文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范文四百字汇聚精选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第一篇】

实践,是人们获得成功、迈向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实践论”,则是一种关于实践的理论体系。作为大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精研理论,更要亲身体验实践。而研读“实践论”,正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下文将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分享关于“研读实践论”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一致、相互统一的。“实践论”所传递的核心思想归结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与“实践优先”等实践主义思想不谋而合。在研读论文过程中,不仅深刻理解了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统一性,更得以了解如何在实践中从理论层面来解决问题。对于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践行“实践论”的思想和方法,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段: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不仅是检验理论的标准,更是获取新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平台。我们在校园中学习到的很多知识,如果不及时转化为实践中的能力和成果,就只能浪费和遗忘。因此,在实践中充分运用理论,不断尝试、反思与创新,不仅有利于巩固习得的知识,更能够获得与之相匹配的实践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学习者,要时刻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具体实践中。

第四段:创新的驱动力。

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动性。正如“实践论”所倡导的“实践与理论的相互统一”,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并将创新的思路与实用的方法相结合。而这种创新的能力,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锤炼和提高。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探索创新的方法和思路,让实践成为自我发展和创新的驱动力。

第五段:总结。

通过“研读实践论”这样一种形式,我们对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的驱动力也更加明确。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应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和成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提高和创新,才能真正成为成功的人士。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实践,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和素质。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第二篇】

实践论是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所著的一本著名的文学理论书,它在文学界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本文通过对研读实践论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实践理论的领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探讨实践论的实用性和启示性,以期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第二段:实践的本质。

实践论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渠道和基础,任何理论都是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真理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而实践不仅包括物质世界的实践,还包括人们在思考、创新和反省中的实践。这种实践本质上是主体性、创造性和历史性的,它能够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实践论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著名观点,实践的价值在于它能够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实践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和社会,找到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为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第四段:实践的挑战。

然而,实践并非一帆风顺,它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在实践中,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难题,需要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践也会让人们面临失败和挫折,需要具备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乐观的心态,不断探索和学习,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通过研读实践论,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和帮助。首先,实践是推动自身发展和进步的基石,只有经过实践才可能获得成长和进步。其次,实践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总结,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最后,实践论告诉我们,理论和实践互为依存,只有理论通过实践得以检验和完善,实践通过理论得以指导和推动。

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实践的本质和价值,以及实践中的挑战和困难。通过研读实践论,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并通过实际的生活实践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实践论启示我们走向成功的路途,坚定了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进步的信念。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第三篇】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理体系概论课上,我曾多次听到老师提到毛主席的《实践论》。于是,我怀着无比向往的心情,借着上学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余温,拿起了《实践论》,希望可以从领袖的著作中摄取营养。在此,我来阐述一下个人学习后的认识。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而写的。文章首先阐述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们的认识不论是对于自然界方面,还是对于社会方面,都是由实践开始一步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文章第二部分阐述了认识的过程。毛主席最后总结认识的过程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实践的观点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学习也不例外。

对“实践”这一观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提到实践,就不能不谈到人的认识问题,因为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实践论中的重要内容。人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认识了人与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论中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可以在学习数学中得到体现。初学数学时,老师先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字运算,使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计算的基本认识,然后再训练学生的计算实践能力。这就充分说明了实践是实践论中的第一步。当我们熟练了计算,随后又学习更加深层次的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这样的—个过程无疑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观点,而同时,认识也伴随着实践由低级向高级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的发展。

随着数学能力的提高,我们必须进入到专业系统的学习,这时我们开始学习微积分、西方经济学等专业学科,虽然起初的学习并不能算透彻,但决不让人感到陌生。毫无疑问,学生们以前的知识就是一种实践,而课堂上新的知识则是理论。由此可以看出,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直接经验是指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而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指从书本或别人那里得来的知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方面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我认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理论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以学习微积分为例,通过老师课上的指导,我们已经获得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也通过例题亲自在实践中去体会了。可为什么我们还是会常常感叹:感觉上学会了的东西,为何不能立刻理解它、不能在作业中很好的运用它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所需要的就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了,而是要学会从不同的练习中去体会知识点的运用,间接地掌握它。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善于从其他学科中吸取精华,需要踏踏实实的向《实践论》学习,因为它在思想及方法上都具有指导意义。《实践论》对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成功,在实践中得到经验。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第四篇】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毛泽东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通观全篇,此文几乎是1篇完美无缺的哲学论文,到处闪耀着思辩的哲学光芒;同时又因为毛泽东是文学家,身上流着中国文人的血,理所当然地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文学气息。

实践是寻求真知的唯一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在实质,“认识——实践——再认识”是《实践论》的实践路线。

实践要注意方法。

实践,就是一个怎样验证真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来面目的过程。谈实践的方法,我想从实践的特性开始说起。

一则,实践具有时间性和地点性:实践的内容会随时间、随场合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被前期、他地的实践所证明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当时(以及未来)、当地。“刻舟求剑”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二则,实践具备局部性和偶然性:某种局部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全局实践,某种偶然实践的结果不一定体现基本的、普遍的规律。“守株待兔”者犯得就是类似的错误。

三则,实践具有层次性:此一层次实践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层次和全部层次。

四则,实践具有主观性: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不可能绝对摆脱实践主体主观因素的制约;绝对客观的人类实践,是不存在的。主体能动发挥程度的不同,必会影响到实践的具体效果。

上述特性的共同作用,则形成了人类实践的“隐蔽性”,或曰局限性。正因如此,仅仅依靠一时一地的、个别的、局部的具体实践,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那是不充分的;仅仅依靠具体实践所得出的具体结论,而不给予理性地抽象、概括和总结,却来完全否定或肯定某种认识,同样是不充分的。

具体实践只能用以证明具体结论,基本实践只能用以证明基本结论,普遍实践则可用以证明普遍结论;而唯有借助于人类的理性思维能力(能动),把人类的全部实践从局部上升到基本、从基本上升到普遍、进而抽象地形成人类的普遍实践(绝对实践),才能足够地证明客观事物的真理。

另外,还要预防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这篇文章,对当时中国革命的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它批判了当时革命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有什么害处呢?不妨举一例说明。一队科研人员要到某雪山顶上探险。一位专家指出,高山顶上酷寒,煤气孔容易被冻住,需多带几根钢针以防不测。但是负责装备的是个老队员,他仅凭经验认为,一根钢针就足够了,因而没有听从专家的劝告。结果这群人全部被冻死在山顶,就因为那根钢针不小心弄断了,煤气孔堵塞,无法取暖。这个例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能够极好的说明,经验是要得的,但经验主义是万万要不得的。我想,犯经验主义的结果就是,决策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实践后“鼻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一酸眼泪流下来”。

实践要注意总结。

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飞跃的过程。要善于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在再认识的环节上下功夫。不论是学习还是总结,都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结合中升华,在结合中创新,在结合中发展。为此,要把调查与研究结合,既弄清情况,又理出头绪;把经验与教训结合,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失败的教训更可贵,从教训中学习往往使人更聪明;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既要有丰富的材料,又要找出本质;把集中起来与坚持下去结合,既要善于集中正确的意见形成科学的决策,又要持之以恒的抓好落实。这样,经常不断地升华,使零碎的变成系统的,朴素的上升为理性的,又回到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从而,形成实践、认识、总结、再实践、再认识、再总结的良性循环。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第五篇】

第一段:引言(对实践论的概述和个人兴趣引入)。

实践论,由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是一种教育理论,强调通过实际经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作为一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对实践性教育一直很感兴趣。最近,我以读实践论为题目,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我对实践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颇有收获。

第二段: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关系,而不是将二者割裂开来。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在我的学习实践中,我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理论的知识,然后通过实践教学,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

第三段: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性。

实践论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而非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我深深认识到,单纯的知识学习远远不足以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创新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素养水平。这种实践中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第四段:实践教学的优势。

实践教学有着很多优势。首先,它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其次,实践教学可以促进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融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更加丰富和全面。最后,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勇气。这些优势使得实践教学成为当今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第五段:个人体会与收获。

通过阅读实践论,我深刻认识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将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应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我也意识到实践教学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积极运用实践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通过读实践论,我对实践性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实践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应用,更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实践教学将发挥更加重要和有效的作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第六篇】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孟德斯鸠的代表作之一。这本著作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对实践的深刻思考和分析,引导人们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实践论的重要性和价值,下面将对我从中得到的心得体会进行阐述。

第二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论的核心观点是实践的决定性和基础性。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实践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反思才能够深入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实践是在人的自主活动中与客观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也是经过反复试验和检验后形成的人类经验的总结。通过实践的过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和问题,为社会发展提供真实的、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第三段:实践是变革的动力。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源泉,也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从历史上的各个重大革命中我们可以看到,实践的推动在革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践,人们开始反思现有的社会体制和制度,寻求一种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实践论告诫我们,社会变革是通过实践来推动的,只有深入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够推动社会变革的进程。

第四段: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理论是对实践的指导和总结,而实践则为理论提供验证和修正的机会。实践论强调了理论的实践性,即理论必须能够指导实际行动,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通过实践得到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在实践中思考,从实践中获得经验和教训,才能够形成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第五段:实践的时代意义。

实践论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当前,世界正面临着许多严重的挑战,各种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实践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正确的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的方法。只有通过深入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实践论指引我们走出书斋,融入到实践中去,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通过阅读《实践论》,我深刻认识到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推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只有深入实践,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够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实践论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我们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将实践精神贯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实现社会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第七篇】

对具体来说就是:在对任何事情没有做出深入了解、分析的前提下,都不要急于作出任何结论。具体的操作过程可以是:

1)观察事物的外在特性:尽可能多地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事物的特性,详细列举事物的外在特性要素。

2)观察事物的内在特性:探寻事物内在特性,尽可能多地列举事物的特性的各个要素。

3)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即探寻事物特性如何随推演变化的。划分事物的变化阶段、描述每个阶段的事物特性的变化。

4)观察手段:从一切可以或得文字、影像、交流、思考中提取事物的特性,逐一记录。提取过程中,保持客观态度,忽略原作者所有带有推断性、结论性或感性化的描述。

5)观察事物内在联系:描述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

6)观察事物外在联系:描述事物与周边相关的联系:是如何区别与联系的,整体与局部是如何互动的。

7)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反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摸索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合理预测。

实践论的提出根本意图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指导人们依据对客观事物的深入认识来改造世界。

读实践论心得体会【第八篇】

毛泽东同志的这篇实践论主要论述的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这篇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观念和理论,是指导现当代中国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伟大成就的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是科学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同志的实践思想是我们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今天,对于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坚持科学发展观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特别是要求入党的大学生就更应该研读这篇文章,从中学习辩证唯物的看待事物的方法和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这就告诉我们人类的一切认识都是从生产活动中得到的,然后再用这些认识来解决人类生活问题。这就是人类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比其他理论先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毛泽东同志正是学习了马克思的这一基本原则,把中国的实际情况和理论相结合,才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论述到“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定要是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要想知道自己的认识或理论是否正确,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就好比如我们做应用题一样,要想知道我们做的是否正确,就必须把我们的结果代到实际问题中去检验。这也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所以,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还论述到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该觉阶段。第二部,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这告诉我们,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实践。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感性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是认识的深入阶段。“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这就教导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从感性的认识经过深入的思考,然后跃进到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的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认识是从实践开始的,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必须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这就告诉我们,要完全的解决问题,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成为真理,就是在于它们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被后来的革命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实践中所证实,然后又在实践中被丰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首先,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是不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证明。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是真理的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就是我读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的心得,也是我所领悟到《实践论》的精华内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48 2113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