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优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优推8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第一篇】

首先王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 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真正做到让儿童的生活更美好,让儿童的成长更精彩!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第二篇】

道德与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社会生活中人们因处理复杂的相互关系而产生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才有了法治,人们在参与社会生活中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走出学校和教室这一框框,应把儿童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之中,密切联系他们的现实生活,不但把他们看成学校里的一个小学生,还要把他们看成社会上的一个小公民,让我们的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连接起来,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去观察社会,感受社会,研究社会,体会社会生活的规则,播下法治的种子,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1.社会化的教学内容。教材篇幅是有限的,教材的内容也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因此,教师必须学会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师生共同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曾兴俊老师教学的《不同肤色的居民》课前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世界上的主要人种,和不同人种特点;蓝晓霞老师上的《我是一张纸》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纸制品,了解它们的作用,邱羿昕老师上《小水滴的诉说》,收集了自来水的制作工序、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等视频,这些都是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丰富了课程资源,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理导行,三节课中,教师都有涉及相关社会规则、法律规范的渗透,如“种族歧视问题”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节约用纸,保护森林”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现了课堂的“法治”味,学生的学习时空都得到了拓展,不再是课堂的40分钟和教室的几十平方米,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局限与课本,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信息、才能的平台,老师在参与学生课堂讨论中加以点拨,并维持秩序,指引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课堂气氛自由、开放。

2.多样性的教学形式。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不是枯燥的说教,三位老师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像音乐课一般的放声歌唱,有像美术课一样的剪纸、贴画,还有像语文课一样的美读诗文,又有像数学课一样的计算明理……在多种活动体验中感悟内化道德要求,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突出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社会性。

3.大面积的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自觉实践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作为综合性课程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更应突出这一理念。三位老师的教学都很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设计了同桌、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讨论,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教育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友好和谐相处,这就是校园小课堂的“社会化”。

本次培训活动,教研室钟晓菊老师给我们做了《立足儿童生活,科学设计纸笔测试》的专题讲座,从当前学科测试的命题角度,给我们做了一个引领,提出当前纸笔测试命题,应当立足儿童生活,拓展命题空间;关注社会热点,学习社会参与;创设问题情境,融入儿童生活等理念,可以说,当前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的命题,和课堂教学一样应从儿童实际生活出发,测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不是理论性的、死记硬背的一些道理条文。

教师的教影响着学生的学,测试的指挥棒影响着教师的教,不管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还是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教学都必须做到“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学生明理导行,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人”。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第三篇】

9月11日,全县小学三年级教师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我获益匪浅。虽然是网络学习,但课堂上每一位学员听得都很认真,网授专家的讲解更是声情并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阐述我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级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说实在的,开学一周了,《道德与法治》我还没有上过这门课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当副科,感觉这门学科抽时间突击简单讲讲就行,但今天听了网络培训老师的讲课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课是多么关键的事情啊!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我们担任此科目的老师们,肩上的胆子很重,我们必须把法制课当回事,还要把它上好。

在这次培训中,陶元红老师和章乐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与他们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再次感谢领导给的这次学习的机会!

此次培训在专家和名师的精彩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线和暗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4

9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焦作市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道德与法治》培训活动。听取了郑州市中原区研究室教研员王娴老师的讲座,收益匪浅。她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和研究教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最后还观看了他指导的获国家级奖项的课,不仅有理论的指导,还有更直观的课堂教学。让我对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从而让我懂得了怎么才更好的把握好教材,如何有效地去教,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学习体会。

首先王娴老师先分析了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反思我之前的课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孩子们的生活。

专家又深入的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个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人、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的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话题、范例来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能光看图说话,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专家结合三年级的教材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形成,逐渐向深刻发展。三年级教材既兼顾儿童特点,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维含量。每个单元的问题域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它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着,老师就每一单元,每一课进行了简要解析,让我们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给我们讲解了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最后老师又让我们观看了一节优秀的课堂实录,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是什么样的?真是到学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才能获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搞一些适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老师要引领学生开展活动。玩耍也是学习,在玩中学,不是贪玩。关键是会玩。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玩中有收获,在玩的过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规则,遵循游戏规则。让学生认识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规则,不遵循交通规则,后果会很严重的、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

引领学生发现同学的优点,发现同学的进步,发现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学,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所有学生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爱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5

3月19日我参加了夹河镇中心小学组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会。此次培训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唐燕老师主讲。唐燕老师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单元及教材内容、教材体现的新思想、教材各课简析、教材使用答疑五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三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

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鉴于理想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第四篇】

近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不断深化,道德观念也在逐渐提升。对法治与道德的认知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而亲身参与法治与道德建设的过程更能体会其重要性。我有幸在一次社区公益活动中亲身体验了道德与法治的力量,收获颇多。

首先,我参与了一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法治的推行离不开广大市民的道德支持。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垃圾分类都是一道绕不开的法律法规。在活动中,我亲自上街为市民发放宣传册,向他们推广垃圾分类的知识。通过与市民的交流,我发现其中不少人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还存在疑虑或无知。在这个过程中,我成为了法律法规的普及者和宣传者,宣传的同时也是自己对法治的一次教育。

其次,我参与了一次恶意停车监督行动。恶意停车是社会治理中的一大难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秩序与高效运转。在这次行动中,我亲身体验到法治的力量。我们根据热点区域的停车违规情况,选择了一些重灾区进行临时监控。我作为其中一员,在现场记录并拍照,向司机解释其违规行为并收取罚款。通过这次行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法治的公平与正义,也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道德意识。

另外,我还参与了一次邻里纠纷调解工作。邻里纠纷是社区中常见的问题,经常需要借助法律手段进行解决。在这次调解中,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充当中间人,协助邻里进行沟通,并通过法律以及道德的引导,帮助他们化解争端。通过这次体验,我明白了在邻里纠纷解决中,法律与道德同样重要。法律是一把有力的工具,而道德是弥补法律不足的重要支撑。

最后,我参与了一次非法广告投放整治行动。非法广告的滥发严重破坏了城市形象和市民的日常生活环境。在这次行动中,我跟随相关部门进行巡查,发现并清除了一批非法广告牌。通过这次行动,我深深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和法律对于维护城市秩序的重要性。同时,我也认识到道德对于维护公共环境的重要作用。只有将法治与道德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通过这些亲身参与的体验,我深感到道德与法治的紧密联系。法治离不开道德的支持,而道德也需要法治的约束。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每个公民都是法治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只有通过广大公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构建和谐、公正、法治的社会。

总之,亲身参与道德与法治建设的活动,使我深刻体会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履行道德责任,并主动参与到法治建设中去。只有逐步提升道德水平,才能够为法治的推行提供坚实基础。同时,法治也是推动道德进步的保障,只有有力的法律制度才能起到道德行为规范和约束的作用。道德与法治的结合将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我们共建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第五篇】

3月24日,在潘南小学举行了以“提升学生思辨力”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三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辨力。

《我是一张纸》是二年级第三单元的一节课,这一单元以环保和节约为主题。本课目标是引领学生认识到一张纸的作用,从而来唤起学生对纸张的爱护和节约,继而升华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大主题。

在结构设计上,第一节课巩革老师成功地引发了学生对纸张的关注,紧接着引导学生从主题图入手,初步了解纸的用途,并谈谈自己身边的用纸情况,得出结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张的作用很大。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纸张”这一问题,大树变成纸张的小视频,让学生明白纸张的来源,从而懂得节约用纸就是爱护树木的道理,于是学生开始注意浪费纸张的现象,从而懂得节约用纸的道理。视频的引入意在唤起学生对身边资源的保护意识,以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纸这种材料,学生常见常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最后,以金点子的形式要学生感悟节约用纸就在我们身边,要从点滴做起。

在调动探究愿望上,三位老师都让学生意识到纸张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纸的由来,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其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多认识一些纸,了解纸的用途,从而开始产生认识纸,研究纸的兴趣。最后以视频形式让学生知道纸的重要,几位老师也都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纸的用量,让他们懂得浪费纸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说明我们提倡节约用纸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木材资源,从纸的角度来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纸张。

在教学评价上,本堂课的教学,老师几乎承包了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任务,必然有所弱化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有利于调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纳入教学评价的体系,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进行逆向评价,从而形成多向、立体的互动评价网络。这种多向、互动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个性的张扬,学生在这其中不单是被评价者,更是评价者,充当多种角色,富有多方体验,师生间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上,总结这三位老师,我觉得我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此应多向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请教,提高在教学中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课堂要稳,不能急于求成,过渡语的应用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能死记硬背,以免影响环节的进行,从而打乱节奏,影响授课效果。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课末几位老师都向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希望小朋友们把节约用纸的好方法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节约用纸的行动中来,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第六篇】

作为大一新生,进入大学的这段时间,对于道德和法治的体悟与认识也在与日俱增。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我深刻地领悟到了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并且也体会到了道德和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下面我将从道德与法治的定义、培养方式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分享我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

首先,道德与法治的定义是一个人行为规范和社会管理的基础。道德是指人类在社会关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是人们自觉遵守、发扬的一种行为规范。而法治是指国家和社会以法律为基础和准绳来治理社会行为,是人们依法办事、守法权益的一种行为方式。道德和法治不仅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区别,而且在它们对人们行为规范的要求上也存在差异。道德更强调自觉自愿地遵守和发扬,而法治则通过强制的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同时,道德和法治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实践中,只有道德和法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才能真正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其次,培养好道德与法治意识是每个大学生应该重视的事情。作为大学新生,我们应当学会自觉遵守和发扬道德规范。大学不仅是学业上的一个提升平台,更是修身养性的阶段。每个人都会在大学期间接受到各种诱惑和挑战,所以我们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法制教育和法律实践活动,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并在生活中养成依法办事、守法权益的良好习惯。只有通过培养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为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第三,道德与法治对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遵守道德准则与法律法规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约束和社会责任感。在大学期间,我认识到只有守法、诚实和正直,才能树立起良好的个人形象。而这些道德品质的培养,不仅能帮助我们建立正当的人际关系,更能培养我们的道德勇气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法治的存在保障了个人权益的平等和公正。当个人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只要深入了解法律,我们就可以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能认识到法治对个人的保护和重要性。

最后,道德与法治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是深远而重要的。道德和法治的完善和弘扬,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石。社会需要每个人遵守共同的价值规范和社会道德准则,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通过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实施,社会能够实现公正、平等和效率的目标,避免存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在一个依法治理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待遇和权益保障,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共素质和幸福指数。

总之,作为大一新生,我深深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且体会到它们对我们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我将不遗余力地培养好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用法律和道德的力量为我所在的社会做出贡献,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更加法治的社会贡献力量。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第七篇】

7月26日,在弋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我有幸参加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上午,我们观看了朱xx部长的视频,让我们充分认识三科教材的重大意义。下午,我们聆听了弋阳二小骆帅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精辟解读,收获颇多,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明确了今后教学中要正确、全面解读教材,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运用教材,让农村的孩子们在品德方面同样不落人后。

一、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经验

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而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本册教材中有很多环节,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过去的生活情境。这样的设计不是只为了导课的需要,也不只是因为从已有经验出发而更好理解。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能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验、同学的经验,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这是一种生活的反刍,而道德意义,就是在这种生活的反刍与回味中呈现在学生的心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现场的生活体验,就是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的设计。教材中还有一些设计,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引导学生规划与设计未来,这是一种未来生活的教育。

向过去的生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下儿童的道德困惑或问题,是为了对美好的未来的憧憬。道德的意义,就是这样在儿童对生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与绽放出来的。

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

低年段儿童还没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过“活动栏”“辨析栏”“讨论栏”等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目的是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如:本册第1课中的装书包活动,第6课的《神秘的指挥》,第9课的《开个玩具交流会》,第10课《食物的诉说》,第16课的《新心愿》等活动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儿童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又如:逃生、救护等不能够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但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会学生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防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发情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如:第6课中的“火警演习”,第11课中“发现家中有危险”的活动。

三、注重引导学生在反思中进步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样教育中,存在着榜样过于成人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榜样教育依然将成为低段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一是创造性加入“绘本故事”,通过图示的方式,选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如第1课《上学啦,真高兴》,第2课的《交朋友》,第15课的《团圆》等,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学习行为的正确示范表达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一种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只向学校老师学习的观念。如教材第8课的《课堂作业认真做》,就突出了同学间的示范与互补学习。

在榜样学习中,会出现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它也包括着一种反思与批判的引导。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都会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我们可以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结合本班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展示给他们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反思。逐步养成自觉的道德分辨意识。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与教材编写者进行对话,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做到正确、全面解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去思考如何展开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村完小的教师,我认为我更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深埋下良好品质和法治素养的种子,让这门课程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第八篇】

近年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的腾飞带来了物质上的丰富,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矛盾。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而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也有着深刻的关于道德和法治的体验和认识,让我深感道德与法治在塑造人性、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的重要性。下面将通过分享我的亲身经历,来谈谈我对道德与法治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人性的善良与坏恶

人性的善良与坏恶是道德和法治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我与他人的互动中,我发现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例如,有一次我不小心丢失了钱包,里面有一些重要的证件和现金。当我发现丢失后,我心急如焚,回头找寻却毫无所获。然而,意料不到的是,几天后,有人把我的钱包还给了我。钱包里的现金和证件完整无缺,连一分钱都没有少。这个故事充分体现出人们的善良。然而,同时也存在一些人性的坏恶。比如,我曾被一位陌生人骗过一笔巨额的利益,他承诺帮我处理一些事情,并索要了一笔现金作为"费用"。然而,他最后却消失了。这种骗人的行为,令我对人性有了一些质疑。人性的善良和坏恶并存,但是,通过道德和法治的教育,我们可以抑制坏恶的一面,发扬善良的一面,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第二段:道德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作用

道德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和指导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个体的一员,我们的行为举止应该符合道德规范。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道德对我们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在我工作的公司,有一次我发现同事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内斗。我意识到这不符合公司的价值观,于是我主动与同事进行沟通,引导大家相互间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通过我的努力和引导,同事们的关系逐渐得到了改善,并且工作氛围也明显好转。这个经历告诉我,道德行为不仅仅是个体的选择,更是对社会和他人的负责任的表现。

第三段:法治为社会的稳定和公正提供保障

法治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通过法治,社会秩序得以稳定和公正。我个人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到了法治的重要性。曾经有一次,我参与了一个纠纷案件的调解工作。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我建议将该案件提交法院,通过法律的程序来解决。随后,我经历了一系列的诉讼过程,最终取得了胜利,保障了我在该纠纷中的权益。这个经历让我认识到法治的力量和必要性,它可以保障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让每个人在社会中享有相应的权益和保障。

第四段:道德与法治的互相促进

道德与法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促进关系。道德为法治提供了基础和前提,而法治是道德的庄严体现。在我的亲身经历中,我发现道德和法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在我的朋友圈中,有一次我目睹了一位朋友的不道德行为,他在商业交易中采取了欺骗的手段。我作为他的朋友,感到非常愤怒和失望。在交流和引导中,我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违背道德的,并劝他改正,遵守法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他最终意识到错误,改正了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道德和法治的相互促进的作用。

第五段:加强道德与法治建设

在我对道德与法治的体验和感悟中,我深切地认识到加强道德与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在道德和法治的双重约束下,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个人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同时,还应该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的实施和监督,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

总结:

道德与法治是社会进步和稳定的保障,它们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我对道德与法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性的善良与坏恶,道德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作用,法治为社会的稳定和公正提供保障以及道德与法治的互相促进,都让我明白了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同时也将积极关注并参与到法治建设中,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

48 2172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