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范例大全精选5篇
【导言】此例“毕业设计论文范例大全精选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篇】
一、国内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环节常见问题
本文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分析国内工科院校在毕业设计培养环节存在的常见共性问题。(一)毕业设计选题方式过于单一,不能确保学生都能选择到感兴趣的课题。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结束前,由具备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资格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专业情况,拟定十个左右的课题上报到所在学院,由学院对上报课题审核合格后发给各系供学生选择。由于指导教师在拟定课题的时候遵循一人一题原则,每个学生都能选择到一个唯一的毕业设计课题。但是,这种单一的选题方式具有很强的约束性,不能确保所有学生都能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指导教师在选题时遵循一人一题的原则,没有多余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只有先选题的同学以及少数在课题公布之前主动与教师联系自选课题的学生,能够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大部分学生都只能在指导教师提供的课题范围内进行被动选题,不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甚至有部分学生对自己所选课题是完全陌生的;另外,在毕业设计选题结束以后,指导教师向选择自己课题的学生下达已制定好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和实施计划,并向学生提供相关参考文献和完成课题的方案和建议,包括课题调研、方案比较、课题实施、撰写论文等。在拿到如此详细的任务书后,学生的第一感觉可能认为这就是一个课程设计或者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这让学生从态度上就轻视了毕业设计,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这种约束性较强的选题方式,使得指导教师在拟定课题时无法充分考虑学生的专长和个体差异而出现课题难度过大或者过低的情况,这也会影响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二)毕业设计实施时间过短,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过程是在学校教务部门制定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的指导下,由各二级学院具体组织与实施的。该管理办法对各二级学院、教学系(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职责和基本任务都做了详细规定,对毕业设计从选题到答辩等过程的完成时间、具体任务和要求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种规范、详细的过程管理能确保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毕业设计,但是,由于整个毕业设计的完成周期只有16周,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充分理解课题的意义、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案,只能按时间节点机械地完成各子任务。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性,无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事实上,国内多数高校毕业设计的主要完成时间为第八学期的三到六月份,而该时间段同时处于学生考研复试和就业的关键时刻,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重视不够,不能将学习的重心完全放在毕业设计的完成上,甚至只关心毕业论文的撰写,个别同学甚至通过抄袭、花钱找等违规违纪的方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每周的集中指导和汇报会流于形式,变成了学生汇报计划完成情况,当指导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或者询问是否存在困难需要教师提供指导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都是没有或者沉默不言;中期检查报等都是按照实施计划表内容填写,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研究状况。这种缺乏独立的思考和主动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三)毕业设计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客观、全面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的考核,一般由指导教师考核、评阅教师评阅考核以及论文答辩三个模块组成。其中,指导教师负责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答辩资格以及论文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占毕业设计成绩的1/3;评阅成绩由答辩小组成员对同小组其他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相互评阅,评阅成绩占毕业设计成绩的1/3;最后由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给出答辩成绩,答辩成绩占毕业设计成绩的1/3。评价方式主要是从查阅文献能力、研究态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毕业设计撰写质量以及论文答辩等方面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综合评定。这种评价方式看似能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但忽略了对毕业设计过程的考核,例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每周的汇报情况、指导和答疑情况等考核;由于师资不足的原因,很多大学的指导教师都要指导十位以上学生的毕业设计,还要评阅几乎相同数量的毕业设计,导致在评阅论文时有一定的随意性,出现只关注毕业论文的格式或者直接咨询相关论文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就间接导致指导教师几乎全程参与学生毕业设计的评价。另外,在答辩环节,答辩小组的成员一般就是由参加该组答辩的学生的指导教师组成,这也导致对答辩环节的评价缺乏客观性。
二、毕业设计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虽然目前国内各高校对毕业设计都制定了科学和规范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笔者在海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每年都会协助指导老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对于国外高校毕业设计的培养方法和过程有一定了解,通过比较和分析国内外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和方法上的异同,获得一些思考和启示,希望可以为我国工科高等院校毕业设计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思路。(一)组织研究室开放活动,构建以“兴趣”为导向的选题模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把这句话落到实处,是值得教学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们思考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很多高校和教育研究人员针对这一问题也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实践方案。其中,通过研究室开放并开展专业科普活动是最受关注,也较容易实现的方案之一。即在毕业设计选题之前,由学校或者学院组织本学院教师开放各自研究室,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实施科普教育活动。教师以研究室开放活动为契机,以制作精美的海报、生动有趣的视频、高大上的实验平台来展示自己的研究内容,以师生现场直接沟通来展现指导教师的学术素养和人格魅力,以科普的方式宣传自己研究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吸引学生选择本研究室。通过研究室开放,学生既可以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也可以全面了解本学院教师的研究方向,并以此选择感兴趣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和教师或者学长面对面沟通,也可以让教师初步掌握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专长,以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每年的五月份都会开展“科技周”研究室开放活动[4],不仅吸引本校本科生积极参与,也吸引了合肥市及周边地区的中小学生的极大兴趣,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地家长携子女特地驱车参加,受到了广泛好评。(二)延长毕业设计实施周期,实施以“独立、自主”为核心的毕业设计过程。学生在进入研究室后,其毕业设计的题目、研究内容、研究计划、研究方案等由学生主动与指导教师或者学长讨论、确定并完成,包括课题的实施过程,也由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一般情况下,指导教师不直接参与其中,但会通过每周的汇报会了解和掌握学生课题的完成情况,指导教师也会不定期进入实验室随机检查学生的实验情况。根据安徽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的要求,学生要在16周的时间内完成以下任务:一是检索并阅读不少于10篇研究论文;二是阅读并翻译至少1篇外文文献;三是制定并完成毕业设计的内容;四是撰写不低于一万字的毕业论文。显然,想要实现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毕业设计,仅靠16周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第八学期学生还要面临研究生复试和就业等问题。将毕业设计实施周期从16周延长至一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是实现学生独立、自主完成毕业设计的前提。目前,国内哈尔滨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不少高校正在进行“一年制”毕业设计的试点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5]。(三)强化过程考核,采取以“三权分立”为原则的多维度评价体系。我们一直强调对学生的评价要本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但是建立一套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才是根本,仅仅依靠指导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在借鉴国内外其他高等院校的成功经验[6],同时结合学校工科专业具有过程性的特点,建议采取以“三权分立”为原则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实行全过程、多维度的考核方式。一是细化过程考核指标并提高过程考核在评价体系中的占比。例如由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过程活动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周汇报和指导会以及初次论文重复率等进行量化考核;为强调“过程性”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将过程考核的占比提高到50%。二是评阅教师在同专业内实行匿名评审并降低匿名评审在评价体系中的占比。由于评阅教师只是对毕业论文的内容进行评价,并不能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全面评价,将评阅教师的评价结果调整至20%是比较合理的。三是答辩环节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原则。答辩环节偏重于对论文质量和结果的考核,由无指导教师参与的第三方评价才能真正体现公正性和客观性。这既能保证对同一答辩小组的毕业设计质量考核的公正和客观,也能确保同一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三、结语
本文以安徽工程大学毕业设计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指出我国部分高校毕业设计以任务为驱动培养模式的缺点和局限性,同时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提出以“兴趣”为导向的选题方式、“独立、自主”为核心的实施过程、“三权分立”为原则的对维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建议,希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身潜力,自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杜绝抄袭、找和凑字数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切实有效提升工科院校毕业设计的质量。
设计毕业论文【第二篇】
课题内容要尽可能多地涉及本专业的教学内容
(1)不同于科研和工程的实际需要,毕业设计的课题首先考虑满足教学要求。因为,学生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与实际生产接触机会很少。因此,课题内容要贴近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通过毕业设计,来总结学生在大学四年内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把这些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课本内容基本上都懂,作业也都会做,考试也都不挂科,但就是不能做到应用的状态。(2)课题不能太大、太空。例如,提高机械效率的优化设计、世界先进机械的研究等,类似课题学生的经验和能力暂时还无法把握。
难易程度适中、工作量适宜、适当提前毕业设计开始时间
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的毕业设计安排的是12周时间。但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真正用来做毕业设计的时间也就一两个月甚至更少,因为在这个时间里,有的学生已经开始去找工作,或者进入工作实习期,不能很好地保证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因此,如果课题难度太难,或者工作量太大,会造成学生失去信心,进而出现随便抄袭应付的现象。不能达到毕业设计的真正目的。所以,为了保证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所选的项目难度、工作量要适中。毕业设计的开始时间,可以安排在机械设计的课程结束后。这时候,学生基本具备了设计的初步知识,可以选择适当难度的课题,让部分学生开始试住做些大体跟毕业设计内容基本一致的工作,到真正毕业设计的时候,一是可以把课题做深,二是学生也不感到时间紧张,三是有可能的话还做出实物。给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空间,留够申请专利和论文的时间,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能力。近年来,我校每年有数十名学生,是用这种方式完成毕业设计的,毕业时他们已经申请好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并做出了实物。从创意、设计、制造到装配调试和改进过程,对学生来说收获很大,毕业后,学生在企业很快就进入岗位角色,企业也比较欢迎这样的学生。
选题要灵活
课题所涉及的行业要多种多样。例如,装备制造、矿山设备、农业机械、食品加工及特种设备等。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要求,又减少了雷同现象,指导教师也可以把难度相对大的课题,按照工艺或结构分成几个小课题再分配给不同的学生,使他们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合作,增加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除指导教师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要求命题之外,可以与企业联系,设计一些在现实工作过程中实际应用的课题,增加项目实用性的同时,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爱好,由自己提出课题。部分学生已经参加了工作,也可以根据其所在的企业的行业性质和产品特点,设计有关产品。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商议共同提出课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将来或现有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帮助。
减少论文在整个毕业设计课题中所占比例,增加机械结构设计的要求
国家教育部2014年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600多所大学本科学校转向职业技术教育。因此,大部分大学本科生将来的就业岗位将是生产一线。因此,倾向于理论研究的论文题目在课题中的比例应当减少,更多地增加和体现生产实践中实际应用的课题。同时,也是由于论文内容是学生更容易抄袭,降低了教学质量,达不到学校开展毕业设计的真正目的。
2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参考资料的收集
拿到设计题目后,学生最直接想到的是从网络中搜集资料。学生无疑能够很快地找到与自己题目相关的各种资料,但涉及到具体技术问题和具体结构问题的内容,网络中可参考的资料很少,能够具体解答的更少,这时学生就会感到很茫然,无从下手,这就是现代大学生的通病。之所以有这种惯性的思维,是由于现代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不当造成的。在大学学期期间,学生们遇到问题后就去查找课本上的现在公式,只要套用就可以了,然后实际的设计却并非这样简单,要靠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查找相关文献。因此,在此期间建议学生到图书馆,到企业去,更广泛地搜集资料。另外,随着标准化的完善,有许多设备的设计制造都已经有了国家或行业标准和规范设计。例如,特种设备、食品加工设备、制药设备和计量设备等其设计方法和过程,甚至结构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建议学生在查阅有关资料的过程中,学会查阅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设计方案的确定
学生在经过了资料的搜集和总结后,根据自己的课题的要求,绘制出机构运动简图。然后对机构的运动部分进行初步的设计计算。此时,机构的选择,前提是要满足课题要求和机器功能的实现。但是,很多学生不重视这个过程,基本上在这个阶段都是画草图,懒于计算,导致在真正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出现返工的现象。而且在方案设计时,要设计出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甚至要做一些简单的模型进行实验比较。比较的过程中,不仅考虑机构是否达到生产率的要求,还要考虑机构的运动的平稳性,最终确定出更合理的方案,并绘制出正规的机构运动简图。
设计计算
毕业设计中的计算主要包括执行机构和原动机所需的功率、运动学计算、动力学计算。
类比法确定执行机构所需功率
首先,确定直接参与工作的执行机构所需要的力、力矩、速度、加速度和位置等技术参数,从而计算出执行机构的功率;然后,计算出整个传动系统中的传动功率。很多种情况下,执行机构所需的功率比较容易确定,例如,起重机起吊重物所需要的力、钢筋的弯曲切断所需要的力等。然而有时,这些重要的参数无法用简单的方法来确定,因为这些参数与其机器加工的对象和加工工艺有关,例如,压球机的设计。压球机压制过程中的径向压力是要通过模型试验而测定的,对于学生来说,这个环节有困难。因此,这种情况下,就要去找似的工况所耗用的功率,总之就是要用类比的方法来确定执行机构所需要的功率。确定了使用功率就可以确定原动机的功率,按国家相关标准选取电机类型,如三相(或单相)交流异步电机、直流调速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其中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主要参数是根据扭矩确定的。
运动学计算
在确定了电机转速之后,设计者需要对传动系统的各机构进行速比的分配。在速比分配的过程中,学生一般是按照课本推荐的数据来分配的,例如,带传动,课本上推荐的传动比是2~7,但在大功率带传动的机器中,小带轮基准直径确定后,如果按照传动比2~7来设计大带轮时,大带轮的直径会很大,有可能不满足实际的结构要求。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速比的大部分应该是由减速器来承担,所以先确定减速器的型号。具体的步骤是:首先根据速比,对应的功率查到减速器型号,再根据型号(一般其主要结构参数是中心距)查得其联系尺寸。机器其余的速比部分再由其传动形式来补充。
动力学计算
在载荷计算中有时候会遇到较复杂的力的分析,如风载荷,雪载荷,地震载荷等,学生有时候不能够很好地将这些力进行简化,做出受力分析。因此,在此时建议学生去查找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里有无所规定的计算过程要求,若设计题目属于特种设备的卷扬机,起重机设备等,国家标准里都规定有计算内容和推荐公式,以及各种参数的选择,这时学生就必须按照标准进行;若标准里没有规定的就得查阅相似情况有没有其他设计人员发表的论文或者专著等,作为计算时的参考;若没有标准规定的,没有资料的,就得做模型试验,来确定相关参数。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建议借助于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如Ansys、Creo、Adams、Recdyn等,其计算的目的是确定结构主要零件的尺寸,同时还是要保证机器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与可靠性,为下一步的机构设计打下基础。在此阶段里,许多学生甚至个别老师误解地认为设计就是计算,也就是要把包括结构在内的所有零部件的尺寸都计算出来,才能开始绘图,其实这是错误的。计算是基础,有了基础计算数据,就可以开始绘制结构图,很多结构和一些零件的尺寸是在绘图的过程中去确定的。
结构设计
作为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常见机械和机构的设计与机械识图和制图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但由于绘图过程相对比较繁琐,需要一定的三维透视能力,学生们害怕画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果在此之前没有进行充足的绘图训练,所画的机械图纸问题较多,与正规图纸的要求有很大差距。虽然此阶段必要的计算已经结束,但大部分学生对绘图仍然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个阶段指导老师应该在与学生共同分析结构的特点、视图的合理布置、标准件和外购件的选用、的选用以及安全措施的应用等,重点指导结构设计和图纸的绘制。结构设计一般从执行机构先绘出,然后,逐渐向其他部分展开,边画图边修改,直到完成整个装配图的绘制。相对于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图的绘制设计、更多的要求是视图的正确表达、尺寸及加工要求的准确标注、零件材质的合适选择、合理加工工艺性等。所以,零件图要求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更高。大部分毕业生觉得零件图好画,但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有许多学生仍然还是画了几张在课程设计时的零件图,比如传动轴、齿轮、带轮等,反应出学生对零件设计工作的欠缺和不自信;也有一些同学,先用三维软件建立一个三维的模型,让软件自动生成二维的工程图纸,又不加于修正,致使零件图表达不完善,不能作为实际生产用图纸。所以,在整个结构设计阶段,指导教师要不断地检查学生的进度情况,及时指出图纸表达中的错误和不合理,避免设计出现重大的返工现象。
3结束语
毕业设计论文【第三篇】
一、管理、监控办法的多元化
选择不同价值的题目,使毕业设计的管理、监控更复杂化。例如,在传媒类实习单位做毕业设计的学生,无法保证每周与指导教师见面进行辅导答疑,指导教师对实习单位的题目不一定能胜任。此时,指导教师实际上需要转变角色和工作性质,把指导工作交由学生所在的实习单位相关责任人完成,指导教师只需定期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完成质量、提出改进意见等即可,同时把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进度情况等材料保存好。另外,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答疑、交流,了解学生所做毕业设计课题的真实情况,以便确保公平公正。管理和监控办法的多元化,仅是针对在不同地点做毕业设计的学生而制定的。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仍要保证标准统一,严把质量关。
二、毕业设计时间的多元化
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在第7学期末开始选题,第8学期开始进入正式的毕业设计阶段。但传媒类的许多学生利用这个学期进行实习、找工作、考公务员、准备研究生复试等,时间冲突成为影响毕业设计完成质量的首要矛盾。如何给学生留出时间同时又不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成为许多高校想办法解决的问题。提前毕业设计的开始时间无疑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好办法。有的学校采取不限定毕业设计开始时间的办法,从一入大学即可开始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此类方法会产生新生刚入学还没有适应大学生活的新矛盾,即使大一下学期开始也因专业课涉及少而无法有效进行。具体的时间可以依据传媒类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不同而调整,原则应是学生学习了该毕业设计方向的大多数课程,并考虑在课业任务较少的学期开始渗透进行。确定选题后,指导教师可以以理论课、实训、项目为切入点,与毕业设计结合,给选定自己的学生多分配些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实现提前毕业设计的目的。多元化模式同时也给各项工作加大了难度,带来了挑战,例如,考核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有效地完成管理、监控。当然毕业设计质量的保障,还需加强对毕业论文质量、作品质量的把关。此外,制定毕业设计工作手册,不断完善选题、管理、监控、答辩等环节是保障毕业设计整体有效运行的要务。
毕业设计论文【第四篇】
毕业设计质量滑坡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客观因素,也有教学组织以及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时代已经向前发展了,很多客观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我们大多数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仍然与几十年前一样。首先在时间安排上,仍然安排在第8学期,但实际情况已经大大地变化了。几十年前大学生由组织分配工作,很少有人去单位提前报到,第8学期绝大多数人都是待在校园里正常上课的。而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工科专业的,大四下学期没有多少人是安心待在学校的。找到工作的基本上都提前上班或者被试用去了;没找到工作的则到处奔波于各场招聘会;甚至于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也有不少外出应聘的,因为他们随时准备在读研和就业之间进行取舍。因此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表面上是给了一个学期的充足时间,实际上学生真正用来做毕业设计的时间很少,甚至几乎没有。这个问题在强调高校就业率,同时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是无法通过简单地加强管理来解决的。第二个客观因素是随着扩招的深入,几十年前那种一个教授指导三两个学生的情况很少见了,现在是一个讲师指导七八个学生,工科专业尤其如此。虽然老师们都是尽心尽力,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时指导过多的学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对于工科毕业设计来说,资源需求是个很大的问题。工科毕业设计需要通过工程实践来培养动手能力,这就需要包括设备、资金、场地在内的大量资源,普通教师是无力同时向这么多学生提供这些资源的。因此现在很多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和理科生一样以写论文为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另外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造成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很多指导教师考虑到学生求职的实际情况,或者由于自身工程经历有限,所出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往偏向理论方面,或者类似于课程设计的内容,起不到毕业设计的训练作用。而学生对于这种不能真正提高自己工程能力,甚至对课程设计中做过的题目也提不起兴趣,对毕业设计敷衍了事,双方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改革途径的探讨
面对上述现实,我们必须对工科毕业设计进行教学改革,以下是几种可能的途径。
(一)改变毕业设计的时间选择,灵活安排
从第5学期开始就可以灵活机动地分批启动毕业设计,时间长度上也不必规定多长时间,只要质量达到了要求就可以结束。对于学生来说,这直接解决了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冲突。对于老师来说,由于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时间分散开了并且拉得比较长,解决了指导过程中时间不足和资源不足的问题。可能有人认为毕业设计时间提前,学生有些课还没学,条件不足,但笔者认为这恰恰会带来好处。长期以来,工科教学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大学的前7个学期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实践环节较少,而且很零散,很多实践环节仍然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通过提前给学生一个贴近实际的毕业设计题目,可以让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更有目的性,尤其是可以引导学生在专业选修课上围绕毕业设计题目形成一个系列,从而在某一个专门的工程应用领域建立自己的专长。虽然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还没上过的内容,但这种挑战性不仅可以激发其相应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其发展研究能力,从授人以鱼变成授人以渔。也可能有人认为时间上会有冲突,因为学生还有大量的各类课程要学。但笔者认为内容大于形式,与其安排在空有形式的第8学期,还不如提早开始,加强管理,认真考核,这样学生就没有敷衍的理由。只要学生认真对待,笔者相信他们能够挤出来的时间会远远超过第8学期真正用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最后,这种安排有利于学生的就业。现在的工科生往往在第7学期就已经开始求职了。如果在第8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学生在求职时由于缺乏工程实践的训练,即使成绩单很漂亮,也往往在面对用人单位时底气不足,甚至难以和招聘人员进行专业交流。而在第7学期时,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已经通过毕业设计得到了提高,则就业竞争力也会增强。
(二)部分已落实就业学生的毕业设计
可以面向其工作单位进行对于部分已经落实了就业单位的学生,其毕业设计可以利用学生进入企业试用的时间,选定学生所在企业生产和研发中某些具体的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并且可以利用学生所在企业的资源来支撑毕业设计,而指导教师主要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这就避免了完全由教师出毕业设计题目而产生的空洞和盲目性,学生会很感兴趣。即使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配合,仍然可以围绕学生今后从事的技术工作有针对性地设定毕业设计的题目来进行“定向培养”,起到了“扶上马,送一程”的效果。
(三)结合各类学科竞赛进行小组化毕业设计
现在工科有不少学科竞赛,比如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杯等等。对这些竞赛校方是愿意投入的,而且有些还能得到企业的协助。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把这些竞赛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同样能起到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当然,这就必须改变以往那种毕业设计只能一人一题的规定,而是一个竞赛小组共同完成一个题目,只要在论文中体现出各自的技术分工即可。实际上团队合作也是一种重要的工程能力,是需要加以训练的。工科教学往往忽视了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小组化毕业设计可以补上这一课。
三、结束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当前工科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认识以及教学改革途径的思考,希望在此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总之,我们应实事求是地接受种种不利的客观因素,同时又要坚持原则,不忽视毕业设计对于工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要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教学条件下为工科毕业设计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工程技术人才。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五篇】
关键词:工科学生;毕业设计;人才;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0-02
一、高校毕业生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差距
毕业季百万高校毕业生涌入到人才招聘市场,为谋求一个良好的工作而日夜奔走,但同时电视求职类节目中各招聘者大呼千里马难求。造成供求紊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同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1,2]。大学生在接收四年的全面且规范的高等教育后,无论知识还是素质层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据多数进入企业的应届毕业生反应,对职场中的基本常识和工作中必需的职业技能缺乏了解;学院所学知识在工作应用少;理论脱离实际,动手能力差,这些束缚了他们工作后的发展。进入企业后往往需要重头开始学习。同时,企业反映毕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有差距。从校园到社会企业衔接不当,是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工科学生本科毕业设计现状调研
毕业设计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企业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如何将所学知识转换为有社会价值的生产力;缩短进入社会、企业后的适应期;为今后的顺利工作积累经验。因此完善毕业设计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点。通过调查分析整理多所高等院校的工科毕业设计情况,了解到目前毕业设计(论文)总体质量普遍较高:综合性设计在原理上创新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解决了实际问题。总体情况如下[3,4]:毕业设计(论文)分为综述类、研究类和设计类三大类。毕业设计分为开题、中期检查及论文答辩三个环节。开题包括选题、制定工作计划、调研和搜集有关资料及文献阅读。为确保毕业设计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学院在毕业设计中期组织中期检查。同时毕业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类毕业设计过分强调机械制图的作用忽略其他工程能力锻炼形式,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设计过程单一、片面与企业需求脱节,设计类毕业设计机械制图的绘制方式过于局限。下表中列出了国内多所工科院校毕业设计中研究类和毕业类毕业设计要求对比。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增强研究类毕业设计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研究类毕业设计,以攻克技术难题为出发点在设计、组织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最终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研究类毕业设计的工程基本训练包含实验、系统调试、工程实践、机械制图等。机械制图不是工程基本训练的唯一方式。对于选择研究类毕业设计的毕业生,今后工作用到机械制图的领域很少,而且机械制图能力在本科教学和课程设计中已经得到训练,因此,在毕业设计中将机械制图作为强化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理论分析计算、实验研究和设备使用与调试或计算机软件使用,这些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基本,也是今后工作的重心。因此研究类毕业设计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试验台架的搭建,实验测量、系统调试、工程实践这些同样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工作上,强化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工作量和成果的学术意义作为工程基本训练量化的衡量标准[5]。
2.强化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设计类毕业设计,根据实际应用要求设计某些机构或设备实现特定的功能,整个产品开发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但是很多工科的毕业设计一般是是先按照设计要求画出图纸,然后再根据图纸写出约万字的说明,这与企业产品设计流程概念相违背。现代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中采用的是V模式设计流程[6],开发过程大致包括:市场定位,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建立,系统设计,结构设计,三维实体仿真,功能测试、验证,系统测试,验证,出二维零件图,制造。工科毕业设计强化的只是产品设计中的工作图设计这一环节。学生进入产品设计领域还是零基础,需要重新学习。故设计类毕业设计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熟悉产品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
现代社会掌握先进技术,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传统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人才同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毕业设计是由校园到社会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缩短这一差距的必要手段。因此为了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对工科本科学生毕业设计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增强研究类毕业设计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研究类毕业设计应将工程能力训练的重心转移至试验台架的搭建,实验方案实施、试验系统调试、工程实践上;其次,强化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设计类毕业设计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使学生熟悉产品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最后,提高设计类毕业设计的机械制图方式的灵活性,工科院校设计类毕业设计应灵活掌握手工绘图、二维计算机辅助绘图和三维实体造型三者的比例,提倡使用计算机绘制方式,不必拘泥于图纸的数量和形式。
参考文献:
[1]沈颂华。浅析社会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高等学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D].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4.
[2]陆英杰,娄华。改革专业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J].科技信息,2010,(5).
[3]李海志,谭海鸥,董超俊。产学合作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4年01期。
[4]吉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实施办法,清华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教学管理办法,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实施办法,四川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教学管理办法,中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
[5]王强,周刚,朱启超。国内高水平大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摇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年3月,第31卷,第1期。
上一篇:晚上一个人下班回家的说说精编5篇
下一篇:建筑风水布局论文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