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定位 2023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实用4篇
【导言】此例“2023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定位 2023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2023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定位 2023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1
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与美日关系
姓名:黎军华班级:机械2012-08班学号:20120788关键词
国家安全问题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加强建设
摘要
当前,大国关系正在调整,一超独大的局面仍然存在,多极格局尚未形成,和平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举国迎敌的局面短期内不会出现。但是也要看到,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我们面临的安全形势,进入新世纪以后越来越复杂。因此要客观辩证地看待我国当前的安全形势。面对复杂的安全形势,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积极应对挑战,努力维护和平发展的大局。
正文
一.我国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
曾经的中国经济落后,国力衰落,保受帝国主义的欺辱。而现在的中国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国防力量日益强大,在世界上占据重要的一席。目前我国的国家安全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外源型,指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大国兴起,必然遇到强势国家的遏制和打压尽管我们是和平发展,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固有的排他性,仍不愿别的国家强大起来,改变世界实力对比,使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陡然增加。美国“重返亚太”、在我周边摆棋布子,挑起争端,日本等国的军国主义者和狂妄政客占我领海、侵我岛屿的野心膨胀,使擦枪走火、局部冲突的可能性增加;美国在我周边煽风点火、威逼利诱,制造局部热点,影响我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二是内生型,指来自我们内部的安全威胁。改革发展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和矛盾凸显阶段。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失调、自主创新滞后、核心竞争力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调整过程中,如果稍有不慎,会引起经济下滑、失业加剧、利益矛盾冲突,甚至带来社会动荡;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对环境重视不够,造成土地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各种环境恶化,由此引发不稳定因素的可能性不断增加。三是交织型,指内外因素交织联动引发的安全威胁。改革开放深化的环境和现代信息手段,使境内外的敌对势力极易互相勾连,通过各种方式,制造安全危机。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极端宗教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内外勾结和恐怖袭击活动,已进入新的阶段。
面对复杂的安全形势,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积极应对挑战,努力维护和平发展的大局。
二.中美关系
美国加速推进“两洋战略”:微调亚太再平衡 重返欧洲
对“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微调
“重返亚洲”是奥巴马第一任期对外战略的核心,无论是最初备受争议的“战略转向”,还是后来相对委婉的“亚太再平衡”,表面上的调整无法掩盖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本质。美国国务卿的首次出访,历来被视为美国外交的风向标。前任国务卿希拉里,曾打破延续多年的惯例,将首次出访目的定在了亚洲,从而吹响了美国“重返亚太”的号角。美国新任国务卿约翰克里,把上任后的首次出访地点选在了欧洲。种种迹象表明,奥巴马在他的第二任期开始,已经着手通过加强美欧传统盟友关系对“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微调,进而加速推进“两洋战略”,巩固和强化其全球霸主地位。与此同时,中美战略关系正遭遇更为严峻的挑战。冷战结束至今,中美关系几经波折。9·11事件爆发后,反恐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首要任务,而中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心一意谋发展。双边关系呈现“复杂相互依存”局面,基本稳定的战略格局维持了十年之久。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中美实力差距缩小,结构性矛盾凸显。两国在经济、政治、国际安全等领域的若干利害冲突呈逐渐扩大、激化的趋势,彼此戒心加重、疑虑增多。最近,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洲”,进一步加强针对中国的军事部署,推动“跨太平洋经济伙伴计划”;一些美国政界人物视中国崛起为美国最大的外部挑战,指责中国在某些国际问题上拒绝与美国合作是为削弱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这些动态在中国民众和政治精英中引起很大反响,许多人据此认为,美国的长远战略意图就是遏制中国,阻止中国发展强大,所以中国应当在国际上对美国实行强硬的反制措施。希望加强中美合作的两国人士,纷纷对中美战略互信降至低点深表忧虑。
习近平主席在曾经会见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时指出,“历史证明,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两国共同利益和合作需求远大于分歧。”这反映了中方对于中美关系的一种创新型的思维方式。用这种思维方式观察可以发现,在某些中美双边领域存在的长期争论不休、看似无解的难题,在某些国际安全问题上两国立场的差异,并不能从根本上妨碍两国在全球金融、贸易、能源、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地区热点等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也不能扭转两国社会交往不断扩大以及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相互取长补短的长期趋势。只要中美双方继续在各领域、各层次不断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就能建立起一种基于战略互信的全球伙伴关系。
总之,作为希望中美关系好好发展,我想阐明自己三个主要观点。第一,中美关系正面临严重考验和战略互信的缺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第二,两国关系的不稳定将造成双方都难以承受的巨大利益损失,并危害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安全。同时,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两国间日益增加的共同利益,也为双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第三,必须坚持“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的新型战略思维,既正视双边关系中的困难与障碍,又努力摈除不利于发展共同利益的陈旧思维,逐步建立积累战略互信。
三.中日关系
我们就平时表现出来的中日矛盾归纳为以下4个主要方面:
1,中日之间的夙怨;
2,中日之间的领土之争;
3,中日之间的影响力的相互制约;
4,中日之间的资源之争;
中国和日本在上上世纪开始发生严重冲突,最主要的是甲午战争以及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的侵华战争。日本通过战争侵占中国领土,屠杀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资源,延滞中国的进步。中国对日要求反思历史,重视历史教训,日本则有意涂改历史,淡化历史罪恶。这在两国人民的感情上形成对立。中国重视历史,主要是求得道义上优势,防止日本的军国主义抬头。日本篡改和淡化历史,主要是想卸掉历史的罪恶感,包袱感,形成所谓的“正常国家”。在日本还有一股势力对待历史的看法与世界潮流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对于历史不是涂改和淡化的问题,而是美化和肯定的问题。尽管中国提倡在承认历史的前提下往前看,但日本则大搞在篡改和美化的条件下往前看。日本把二战战犯的的神位供奉在神社,从首相到平民前往参拜,就这一件事就让中国人民的感情上过不去。特别是在像德国领导人因二战向波兰向以色列人诚心忏悔的时候,日本丝毫未被触动。正因为此,中国和日本之间在感情上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又导致了对未来两国关系的深深忧虑。日本确实有狼子野心,其文化的突出表现为樱花与剑,美则美矣,而一旦面临某种现实,就会立即变得穷凶极恶!
中日之间还在亚洲的影响力问题上相持不下。日本是传统的经济大国,也是科技大国,过去很长时间里都是军事大国,日本在亚洲的传统影响力大于中国,但其领土狭小,资源匮乏,又是一个很脆弱的国家,难以承当起亚洲大国的重任。中国领土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实力也奋起直追,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整体实力经济大国,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日益强大。这就挑战了日本在亚洲的历史地位。美国的奥巴马说不想做世界第二,难道中国就胸无大志仅仅甘于亚洲第二吗?为此,中日之间必有一番较量,事实上早就开始较量了。
日本是资源贫乏的国家,它必须依靠大量进口,尤其是石油,矿石,煤炭等这样的战略物质,日本的进口方向主要是中东地区,澳洲,南美,也从中国进口大量煤炭。而这些地区与资源都与中国的需要重叠。不仅是对资源的获得,还有资源物质运输方面的通道安全,譬如说运输中东石油的必经之路马六甲海峡,还有中国的南海地区,等等,中日双方都在对相关国家施加影响,这种影响说白了也是一种争夺。争夺的常态是互相容忍,但争夺激烈的时候,需要用战争解决。
四.感想
第一,要加强统筹。我国安全机构和职能长期分散在政府和军队的各个部门,建立灵敏高效的统一指挥协调机制是当务之急,这次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意义重大,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举措。
第二,要加强力量建设。一是加强国家安全研究力量建设。现在对国家安全重大问题的预测应对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法律法规研究等,都很薄弱,重视程度也不够。因此,一定要大力加强研究力量建设,既要加强专门研究机构建设,更要发挥社会智囊力量的作用,支持社会有识之士和智囊组织的发展,逐步成长起中国特色的兰德公司,为国家安全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三是加强国家安全信息获取力量建设。除加强情报和安全部门建设外,凡涉及国家安全工作的部门,都要有自己的信息队伍,严密关注安全动态,真正做到提前预警,及时报告,预先防范。
参考文献:1.《当代中国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许义文国家安全战略辽宁教育出版社
2.《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构想》中国国家安全利益所面临的威胁时事出版社
3.《中美战略关系新论》中美关系总论时事出版社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4篇2023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定位 2023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中美关系调查问卷的相关认知。
2023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定位 2023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2
警察,作为每个国家的基本执法单位,在维护国家治安与社会稳定的方面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每一个国家都有相应的警察机构,由此可见,警察与国家关系之密切。警察的形式不尽相同,不过所起到的作用都大同小异,即维护国家机器基本的运转,可以说,警察的存在,从根本上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现在先浅谈一下警察的起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同样的,人是有欲望的,有欲望就有所需求,有需求而得不到所需求之物时,就有可能使人走向犯罪的道路,而无论任何社会性质的社会,都有其基本矛盾的存在,如资本主义社会,其基本矛盾就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有矛盾就有对立,有对立就有冲突,有冲突则有可能会有犯罪,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犯罪的存在。而警察的出现就是由于犯罪的不断出现,人们迫切的希望可以有一个打击犯罪的机制,国家需要一个维护社会稳定的部门而出现的,这就是警察出现之初。由此可见,警察是国家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某一国家的灭亡,并不代表一个社会的灭亡,因此,如果抛开国家,仅从社会的角度来理解警察,可以看出,警察存在的意义是完全意义上的维护社会稳定,而不是根据某一国家的法律进行执法,这显然是荒谬的,因为不依赖于国家的警察,既没有执行法律的标准,也没有相应的权利,如果这样,警察的存在就没有任何意义,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警察与国家关系之密切。
同样的,警察也不能脱离国家的掌控,不能违背国家的需求,警察本身就是国家进行执法的工具之一,不可能存在一支完全意志自由的警察队伍,警察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则被国家管辖,所以当警察以最基层的管理者出现在大众眼中时,完全自觉不自觉的被打上了国家的标签。因此,警察以一种统治阶级的工具的立场而存在。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警察不仅仅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同样也是统治阶级的门面,因为在庞大的公务员队伍中,警察的数量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同样,大部分国家的基本职能是由警察来完成的,比如身份证的办理,户口的建立,迁移等,警察频繁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所以,警察也是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存在。
对于我国来说,警察对于国家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我国是一个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时间里,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快速提高,但是由于发展的速度过快,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的问题也渐渐出现,比如藏独,疆独事件,就是由于国家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而没有过于重视社会稳定而导致的,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不只需要经济上的强大,同样的,社会的稳定对于我国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应该由谁来维护社会稳定呢?毫无疑问的是警察。
综上所述,警察不能独立于国家而存在,同样的国家也需要警察来维护其社会稳定,这就是警察与国家的关系。
2023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定位 2023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3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概论
中国有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14个国家接壤,还有近2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国家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几个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世界上像中国这样的有着如此多邻国的国家实属少见。
历史
中国与邻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建立了悠久而密切的联系。只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对亚洲国家实行殖民统治,中国也沦为半殖民地,许多历史的联系被削弱或者扭曲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与邻国发展新的关系,但是,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形势,中国与邻国的关系经历了许多反复和曲折。
分论
1.与日美韩的关系
中国由于历史原因与日本之间积怨较深,又加之领土争端所引起的对抗行为,将日本转化为伙伴的可能性不大,只能求一个缓和并从中取得我们的利益。而美国又和社会主义中国之间存在之根本性对立,还有在朝鲜与越南的正面交锋,美国自然不会与中国完全和解,我们也只能尽量避免与美国的争端,谋求美国不介入中国事务。韩国同中国有着相同的被侵略的历史,相似的国家分裂状况,但韩国因为历史原因亲近美国,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与中国合作空间不大,但可以和韩国在其他方面进行合作,加强中国影响力。
2.与俄罗斯的关系
中俄的关系就目前来看是很紧密的,但国与国的交往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现在中俄都需要对方所以关系密切,这种关系并不是永远牢固不可破灭的。
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市场和原材料,俄罗斯本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和天然气),而且本国并不重视基本生活物质的生产,所以中国廉价的商品很容易打入俄罗斯市场;中国需要俄罗斯的军火和技术,虽然俄罗斯军工实力没有以前那么强了,但不可否认,在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军事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军火和技术是最好的选择;中国和俄罗斯在政治上是好伙伴,因为这样可以很好的抵御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正营的压制,使各自在国际舞台上都有更高的话语权。这样看来,在这三点上,俄罗斯也需要中国。
俄罗斯和中国目前关系都比较友好,虽然领土争端也已经解决,但在政治上、军事上都视对方为假想敌,我国部署的精锐部队都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俄罗斯也时时刻刻担心中国向俄罗斯提出归还以前侵占领土的要求,在远东地区部署精锐部队。当然,随着中国和俄罗斯交往的增多,两国经济上的矛盾也越来越多,但就两国整体的关系来说,并不会影响中俄两国传统的友谊。
3.今年是我国的俄语年,去年好像是俄罗斯的汉语年,可见中俄两国交流的重要性。相信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中俄关系会走得更加紧密,更加有利于两国人民。
俄罗斯和美国有着历史上的纠纷,近年来在经济和军事上存在着较大问题,中国在其军售中也得到了较大好处,但俄罗斯近年来也宣传中国威胁论,转而扶植印度,缓和俄美关系,对中国渐渐疏远,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与俄罗斯的关系仍旧是战略伙伴,应当加强合作,以换取俄罗斯的军事科技装备。
4.与印度的关系
印度与中国有着领土纠纷,曾经发生过战争,进来关系也没有改善的迹象,印度的军事力量近来不断增强,美俄和欧洲都愿向印度出售武器来遏制中国,而印度在1962年惨败后也将中国视为第一大敌人在诸多方面与中国对抗。在目前来说,我们比印度有优势,但中国的武器外购受阻,印度却春风得意,这很有可能改变两国实力对比。5.与东盟和中亚的关系
东南亚在经济上倚重中国,但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颇有争端,虽然各方面都比不上中国,但仍不可轻视。南海问题可以搁置待议,重要的是不能将其视为敌人。而中亚国家多为上合组织成员,与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多有合作,友好关系应当继续发展与深入。6.与欧盟各国关系
欧洲曾在历史上侵略过中国,后来跟着美国反对过新中国,也有较多积怨。但欧洲近年来在逐步摆脱美国,就和中国有了共同利益,法国等国甚至开始了与中国的军事合作,这是一个新信号,说明欧洲在将来很有可能和中国站在一起,是中国相隔较远的伙伴。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既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需要。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致力于稳定、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对中日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近年来日本大国意识的膨胀,右翼政治势力愈加活跃,日方在历史、台湾等问题上大开倒车,不仅一再刺激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失信于中国人民,致使中日关系出现当前复杂局面,这样的结果不利于日本,也不利于中国。日本在战后未能彻底清算军国主义者所犯下的侵略罪行,也没有对年轻一代进行正确、全面的历史教育。随着近年来日本社会思潮的右倾化,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消极倾向更趋突出。最近再次发生的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日本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不能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年轻一代。日本政府的这种倒行逆施只能破坏包括中日关系在内的它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有损它在亚洲及世界各国人民心中的形象。在中日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中,既有密切的现实联系,又有历史的恩怨,两国关系中的曲折变迁对各自国运兴衰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也都证明了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我认为要全面地去看代日本!大和民族的日本军国主义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我们也不应只看到日本的这一方面,虽然在我心中一样地瞧不起或者愤恨这个死不认错的民族,但全面地看日本人也不是一无是处。日本人能够从其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带来的灾害中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四小龙,自然有其民族的可贵之处,或者何等地自负,但从来没有放弃向先进的科技、先进的文化学习,而且日本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团结注重集体荣誉感。我们一样,日本也一样。日本的科学技术值得我们学习、日本的现代化管理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现在日本与我们的贸易已相当大,我们的文字及礼仪日本人不是多年以前就一样借鉴和吸收吗?我们同样不能否定日本科技在很多方面都比中国进步,同样不能否定日本的经济实力比我们现在要强,承认这些也没什么可耻,因为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超过日本,总有一天会让日本人感到惭愧---为他们曾经所做的一切而惭愧。我们自然不能接受一些日本人给我们近似侮辱的举动,但我们知道发愤图强,一个能够面对自己包容一切的民族、一个能够面向未来不断进取的民族会有更多理由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美: 两国关系的复杂之处主要在于两国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对彼此的不同看法,总体讲,是合作多于冲突,共同利益远大于彼此分歧。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目标是发展成为一个富裕、强大、统一的中国,以造福于本国及世界人民,同时维护世界和平。美国的目标则致力于将自由与民主的理想散播到全世界,同时保持国家安全。因此,中国大陆目前的政治系统、意识形态直接与美国的设想和利益冲突。因此不少人戏称为“美中不足”
我国的世界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尽管目前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但我国潜力巨大,前景光明,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性的大国。
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重大的国际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中国已成为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中国是主张多级世界的,希望成为世界的一级。现实的情况是:美国一国独大,处于第一级,中国,俄罗斯,欧盟,小日本等成为第二级。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综合来讲: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一,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拥有较强军事防御力量的国家。
第二,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且是发展中国家中惟一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利用联合国讲坛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第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和平崛起对于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一,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换;其二,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三,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四,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并推动国际秩序的除旧布新。
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与55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毫无疑问,中国现在的国际角色,和半个世纪前不可同日而语。
五十多年前它是国际共产主义阵营一员,三十多年前它加入了联合国,二十多年前,邓小平启动了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使得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各方面重新融入国际社会。两年前,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过去十年到十五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出口产业的壮大推动了贸易的扩张。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专家拉迪预言,“2004年,中国将成为在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经
客观的说并不高。不仅因为经济还很落后,更与我国“韬光养晦”的国策有关----我国在任何国际问题上都没有自己的态度,甚至是示弱。我国现在的国际政治地位甚至不如冷战时期。那时,我国是美苏竞相拉拢的对象,形成了中美苏战略大三角,我国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一支政治力量。当然,现在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已跃居世界第四。(排在美日德之后)综合国力则是世界第六(美英俄德法中日加韩印)我个人认为,中国只有在解决了台湾问题后,才会有国际地位的巨大提升。纵观历史,强国的崛起,无不以战争为标志。当年就是在朝鲜战争后,西方才会对中国刮目相看。祖国的明天,还需要我们的努力!
朝鲜卫星: 朝鲜发射卫星看来越来越像是真的,中国对其的影响,©
朝鲜发射卫星,引来周边国家和地区高度关切和严重抗议及加重防范。日美韩包括台湾都大阵仗部署侦测拦截系统。特别是日本,更是被国内民众和专家指称小题大做、防卫过当。从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反应和警惕的情况看。这些国家担心的显然不是朝鲜的卫星发射能力,而是更远的弹道导弹和核武投射进攻能力。朝鲜似乎展示自己发射卫星和平利用太空的意愿,还没有让人意识到其已经具有更远打击能力,来得更强烈。关于朝鲜具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军事技术层面分析的文章已经很多,这里不再展开论述。
朝鲜发射卫星但并不保证能够发射成功。在政治、技术和军事等因素下,会出现一下变数:其一,发射前一刻,中俄突然施压,朝鲜找个理由突然停止发射(据说燃料已经准备加注,突然停止发射也许会有技术问题)。其二,发射遭致真正的技术问题,没有升空,或者升空不久即爆炸失败。其三,美日韩,在朝鲜卫星发射升空即进行成功拦截。朝鲜尽管发射成功卫星,却无法验证是否真正成功。尽管美日韩更多地声称只拦截卫星脱落的碎片。朝鲜的卫星发射像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才有威力,如果真的发射,对朝鲜的战略筹码未必真的有利。特别是如果发射不成功,更是对内追求用卫星发射而进一步凝聚人心稳固金正恩地位的效果不但降低甚或会有反效果,对外则更招致国际社会对其一意孤行的抵制。
同样,美日韩对朝鲜发射卫星的拦截,也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最想和最佳的初始阶段的拦截没有成功。其二,射出很多爱国者导弹却只拦截了一部分,而没有达到所谓的拦截成功率的80%以上。其三,拦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等。这些结果,都不见得对其展示具有拦截弹道导弹能力表现得更有利。因为,如果用大阵仗、花大成本,拦截的结果还不如人意,如何指望这些拦截系统能够拦截比朝鲜导弹先进几个层级的中国的导弹?这会让美日韩对导弹拦截系统更没有信心。退一步讲,即便按照美日韩最佳的设想成功拦截到了导弹,但也并不表示,能够同时拦截更多更先进的其他国家的导弹。如果有人以此认为可以更多依赖这些所谓的导弹拦截系统,无视其他国家的弹道导弹打击能力,会让美日韩更傲慢,也会更危险。
朝鲜卫星发射直接后果和美日韩拦截的效果推测大致如上。但由此造成的战略波动远大于此。据坊间多种分析,朝鲜发射卫星的动机,不外乎一下几种主要的观点:朝鲜要用试射卫星,展示自己远程打击和核武器投送能力,是要抛开中国直接向日美进行勒索;其二,是自觉和取得中俄默许下,闹出更大动静,以缓解西亚,叙利亚和伊朗的战争压力。其三,朝鲜金正恩政权需要更大剂量的强心剂来稳固政权,和获得超越中俄更大的战略筹码。其四,朝鲜也确实要和平利用卫星,美日韩反应过度等。
朝鲜肯定是要用试射卫星进一步展示自己有相同导弹投射能力的。其他方面的上述战略意涵应当也是混合存在着的。但据此能否达到目的则是另外一回事。甚或导致更糟都说不定。如上面所说,朝鲜谈判的筹码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才会具有威胁。等到真正落下,则相当于摊牌和要被检验实际的伤害和后果。其结果很可能是实际的威胁很小,但遭致的反击力却很大。同样,朝鲜卫星的如期发射,中国会很没面子。除非中国公开支持朝鲜的这种发射。如果仅仅是默许,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则不符合大国的风范。假惺惺地劝说其不要发射的动作根本就不必作出。所以,面子在伤害最大的是中国。
实质上,朝鲜发展远距离进攻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武器,不符合中国的利益。特别是做出姿态要造这种武器,和已经造出和拥有这种武器是两码事。朝鲜一旦被外界真正认为有直接可以进攻美国和日本本土能力的时候,他们恐怕不会一直被勒索,而是时刻琢磨着要一劳永逸解决这种威胁。这种反击力道会让中国遭受更大的压力。
朝鲜发射卫星至少是试图发射卫星的动作,导致了美日韩包括台湾对其爱国者导弹编织的导弹防御体系,来了一个全面的合作演练和加强。也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对导弹防御武器的研发购买和部署更加用心用力。这几乎等于开启了东北亚新的一轮的军事、军备竞赛。这种竞赛,对经济举步维艰的朝鲜来说并不见得占有优势。而这种关注的方向和重点的转移,会自然殃及中国。
面对后续的发展,中国要更加笃定自己的立场,对美日韩的强硬,报以针锋相对的立场。但朝鲜发射卫星如果真的不在自己的战略考量之内,则需要在朝鲜具有更多、更大直接和美日谈判的筹码之前,有足够的应对和遏制策略。另外,远程导弹和大规模杀伤武器,并非只能杀伤美日韩的民众,如果发生失控,转向或者发生扩散,中国民众也是可能受害的对象。
朝鲜此次发射卫星的目的有三点:一是作为“礼炮”向朝鲜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诞辰100周年及四月召开的党代会和人代会献礼。二是向外界展示其科技成就和国防能力,以焕发国内的斗志和增强凝聚力。三是进一步掌握发射技术,以在与美对话和其他的对话中增加“底气”,取得更多的主动权。据国际社会许多专家认为,朝鲜发射卫星所需要的技术几乎与发射远端导弹的技术差不多。因此,如果此次朝鲜能够成功发射,这也意味着朝鲜同时具备了可以发射远端导弹的能力。这将给美国带来新的挑战。
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出现恶化迹象,引起美国股市剧烈动荡。投资者担心,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会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影响消费信贷和企业融资,进而损害美国经济增长。但开始许多分析家认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可望被控制在局部范围,对美国整体经济构成重大威胁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就目前看来,次贷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根据最新数据公布,美国已是第二季度gdp下降,且降了百分之零点五,这已宣告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而且预计美国经济还将继续低迷。
首先,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急中“中标”,而且其次贷问题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
其次,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健,不乏继续增长的动力。这是因为美国的各方面仍然是世界最强的,如最新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显示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力仍然是世界第一,且在相当的时间内没有国家和组织能撼动;而且美国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像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进行战略收缩就有效的缓解了当时的危机。
而有论者认为,70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根本上没有解决,负债逐年增加,从1975年至今没有出现过贸易顺差。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罗斯福新政也好,还是在七十年代取而代之的新自由主义也好,没有解决社会分配和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缺口问题,美国就从根本上无法摆脱其经济危机。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继续阻碍生产的增长。更大的问题的是,影响房价出现两位数下降的因素对在房地产泡沫鼎盛时期消费者大举借债的美国会产生什么影响。持乐观看法的人从消费者支出的反弹中得到些许安慰,但这可能是一个错误。房价呈两位数下降将使越来越多的抵押贷款借款人陷入财务困境。问题已经在其他消费者债务上显现出来,如〈WWW.〉信用卡违约率正在上升,贷款机构很可能面临更加棘手的局面。随着住房拥有者感到自己越来越穷,消费者支出必将受到抑制,特别是在股市持续下滑的情况下。
即使控制了直接的金融蔓延,美国的次贷危机也可能产生心理蔓延,特别是房价的重估。尽管在美国不计后果向高风险借款人放贷的规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价的膨胀一直比美国更为严重,英国、西班牙等国更容易受到房价泡沫破灭的打击。
另外,《经济学家》还指出,全球经济抵御美国经济疲软的能力也不应被夸大。尽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占gdp约6%,因消费的产品远多于其生产的产品,美国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区最大的需求来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剧下降必然将损害其他地区的经济。
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下降至12月的%。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
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分别为10月%,11月%,而ppi为10月%,11月2%,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了失业的严峻形势,现在我们国家头等的经济大事就是保增长,促就业。
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从超过万亿美元减少到万亿美元,美元贬值10%—20%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2023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定位 2023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4
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院(系)名称
医电学院
“中国梦”之“国家梦”与“个人梦”报 专指告业导题班教
目 级 师 的关系
13医电301 张映明 田顺成 组
长 小完组成成日
员 李诚、田顺成、曹越、阳哲 期
2015-5-14
“中国梦”之“国家梦”与“个人梦”的关系
选题的缘由
梦想,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总书记在汇聚时代发展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梦,他的提出不是随口而出,其背后是有着我们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深刻把握,以及对我们人民群众社会期待地真切回应。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各种发展成果的升华与结晶,它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相承接,与当今中国发展的大趋势相契合,也揭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必然走向。
而个人梦想的含义与中国梦又怎么区别?简单的来说个人的梦,也就是指个人的梦想,是指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中国梦就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坚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然而大多数人容易将中国梦与个人梦相混淆,因而会使得问题变得复杂化,不清楚两者的关系;因此通过这个课题我们会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个人梦”要以“中国梦”为基础,在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梦”。
研究现状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 ”生动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深情地诠释了“中国梦”的缘起、发展和内涵,给人们以奋进的激情的力量。“中国梦”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成为学界热议的焦点。
1.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人民梦才能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主体,决定了中国梦既是个体梦又是国家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平发展,决定了中国梦又是世界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现实运动,决定了中国梦既指向未来又呈现当下。
3.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中国才能真正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完美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中国梦”的实现道路。
5.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凝聚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依靠
关于“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于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中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之梦当然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所以,”习近平又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深刻透彻地阐明了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之间的关系,那就是中国梦包含个人梦,有国才有家,个人梦包含着中国梦,有家才为国,而在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个人梦”要以“中国梦”为基础。要在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梦”。
何谓“中国梦”
美国最先提出美国梦的概念,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旧梦已碎。在世界格局急剧变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到底什么是中国梦?这不仅是时代的命题,也是攸关我们个人命运的选择。
从个人的立场出发,中国梦就是成就个人的梦想,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何种曲折都无法阻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只要人人心怀梦想,便是对中国梦的最美希冀。
从社会的立场出发,如果说社会既大家庭,那么,中国梦就是大家庭的理想脊梁,社会的发展需要正确的导向,中国梦正是中国人探索自己独有发展道路的信念支撑,心有梦想,社会才有希望。
从民族的立场出发,中国梦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中国梦凝结了伟大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注定成为中华民族深深烙刻在基因中的复兴荣光。
从国家的立场出发,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中国梦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国家,只有一个充满奋斗梦想的国家,才能永远奔向光明、源远流长。
何谓“个人梦”
个人梦,是最接地气的希望,是内心小小的企盼。每个人因环境、家庭、学历等的不同,对生活的渴望也大相径庭。但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逐是不变的。为人父母的梦想是孩子健康成长、学业有成,耄耋老人的梦想是老有所养、子孙贤孝,打工族们的梦想是买车买房、生活稳定,企业家们的梦想是世界经济向好、利润率稳步增长。这一个个的梦想看似独立毫不依存,其实却都需要一个大的前提和实现的平台,即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安定团结,人民才能在这片热土上安居乐业,个人梦才能实现。而每个人的价值大小、成就高低取决于国家的兴亡盛衰,个人梦和中国梦也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这恰恰就是中国梦的实质内涵。
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
个人梦是建立在中国梦基础上的梦,个人梦和国家梦,有内在联系,这就是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国家梦的实现。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能好。中国梦是个人梦想的坚实承载,是个人梦存在和实现的前提。只有国家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才有了敢于做梦的权利;只有中国经济独立、发展态势良好,中国人才有了勇于追梦圆梦的途径和可能。只有国家强盛了,其国民才有尊严和安全;只有国家发展了,每个人才有实现梦想的机 遇、追逐梦想的舞台。同时,中国梦的实现,特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又有赖于每一个人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发挥出来。显然,这一美好又现实的伟大梦想,不仅仅是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而且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这个梦想,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机会。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密切相连,个人的机会与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改革的社会,为每个劳动者和建设者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能本领、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只要我们抓住机会、积极参与、勇于竞争,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增长才干,就不仅能创造优裕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条件,而且能创造更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开放的社会,不仅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更加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民族形象的条件,而且为每个有志者提供了更加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中国梦是个人梦的升华,正因为有了无数个渺小的个人梦汇聚在一起,才有了伟大的中国梦!个人的梦是中国梦的坚实依托。中国梦很大,因为它发自亿万中国人的肺腑;中国梦很近,因为它起始于每个人的点滴之愿。中国梦从来都不抽象,它是你事业有成的梦,它是我家庭美满的梦,它是老人老有所养的梦,它是孩子学有所教的梦。只有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才能把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送达梦想的彼岸,让每个人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逻辑中梦想成真。中国梦,因汇聚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格外生动,因凝结着每个人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而分外鲜活。
把青春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各级团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培养和造就符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总目标总方向,设计和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全面深化自身改革,为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
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说,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取得应有的回报。“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一个个个人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 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只有两者辩证统一,才能够使得 “中国梦”和个人梦都得以精彩绽放。让每个人在推动时代车轮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中国人从不敢有梦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并为之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其间的差别就在 于“中国梦”。从根本上说,我们每个梦想生长的土壤,都深深植根于“中国梦”。只有“中 国梦”茁壮成长,我们的个人梦才有了强有力的支撑,才能在“中国梦”的舞台上尽情绽放 自己的精彩。其次,个人梦的实现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正是一各个个人梦汇聚起来成为了我 们伟大的“中国梦”。如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梦想着杂交水稻的茎杆像高粱一样高,穗 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然而经过他的不断研究,他的梦想不仅实现了,而且也推动了“中国梦”,甚至对全世界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又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小时候的她就梦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开着飞机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事实也是经过她个人 的不懈努力以及时代和社会的允许,她的飞天梦也实现了。她不仅进入神舟十号飞船,而且 还担任太空授课的主讲,正如她自己所说: “这次飞行任务让我圆了两个儿时的梦想,一个 是飞天梦,一个是教师梦。”她在圆个人梦的同时,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也正应了习近平的那句 “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 相联”的话。
正如习近平所说,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研究成果 回首往事,在追梦途中,他经历了多大的屈辱,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到了18世纪我们落伍了,那时候西方已经走上工业化道路,我们还在封建社会徘徊。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了我们“天朝上国”的迷梦,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过程中,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明白无误地表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1921年发生了一个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把阶级的使命和民族的使命融于一身,勇敢地承担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为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两个中心和一个基本 点,不断地装大我国的力量。
问题与挑战
国家角度:
习近平同志在一次讲话里面强调,毛主席说过,不论任何工作,我们都得从最坏的可能性来想,来部署。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应对策略。国际方面:
一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且在深化。二是美国重返亚太,现在缓和的说法叫亚太再平衡。三是日本的战略动向。四是俄罗斯的战略动向。
国内方面:财政收入,由于财政收入不稳定,缩紧财政开支,而餐饮、其他高档烟酒大幅度往下掉,会增加就业压力。
个人角度: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薄弱;缺乏时代精神,心理素质欠佳;民族精神淡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社会责任感缺失,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脱节等。相应对策: 国家:
第一,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瞄准科学定位和正确方向。第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激发民心士气和活力源泉。第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整合集体智慧和个体资源。第四,七个统一,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坚持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有机统一。
坚持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有机统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有机统一。坚持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有机统一。坚持富国和强军的有机统一。
坚持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个人:中国梦是一种”国梦”和“家梦“的结合。”国“和”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个人梦和国家梦,有内在联系,这就是个人的奋斗离不开国家,离不开国家梦的实现。
结语 个人梦与中国梦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个人梦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中国梦是个人梦的根本保障和延伸,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在实现个人梦想时,必须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必须把个人梦与国家梦结合起来,才能使自身更加优秀,才能体现个人梦的价值。作为年轻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当下,在自己本职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