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反思5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数学课堂教学反思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第一篇】
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美好的未来,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这个冲锋陷阵的主阵地,它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高效课堂是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给老师一种新的希望,给学校一个美好的未来,从自己内心到对数学教学有以下反思:
何谓“高效课堂”?是不是教师把该学的知识都交给了学生就算“高效课堂”?或者说,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达标练习顺利完成就算“高效课堂”?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为主,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
1、转变教学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爱,真正将教学工作作为教书育人的事业来做,才能将工作做好,才能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中去。
2、优秀教学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在充分挖掘教材,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利用多种适合的教学手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将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有机的、整体的、有计划的、分步骤地编写制定,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角色定位。新课程改革,要求有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转变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主用,也就是教师的助学作用、评学作用、督学作用和同学作用。
4、充分挖掘教材。具有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师,善于将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将教材内容转变成为教学内容,并改造成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变“教材”为“学材”。
5、教师精讲点拨。高效课堂,不是不要教师的讲解,而是需要教师精心准备的精讲,要求达到“精确、精炼、精彩”。
6、抓好课前预习。高效课堂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之上的课堂,变厌学为乐学、被动学为主动学。
7、抓好学情反馈。抓好学情反馈和反馈后的归纳总结,使教师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难点、疑点、困惑点,从而使课堂更高效。
8、注重环节意识。高效课堂,更注重课堂教学的环节意识,要求丝丝相扣,承转自然紧凑。导入、过渡、承转、小结、提问、讨论、训练、讲评等课堂环节,要求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
9、转变教学方式。高效课堂,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由单纯的教为教与学并重,由封闭式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由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知识和能力并重,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10、营造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愉悦的竞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心热起来,让学生的眼亮起来,让学生的手举起来,让学生的嘴动起来,让学生的脸笑起来。
1、动手翻。针对新的学习内容,有计划的翻以前学过的课本,复习和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初步了解新旧知识的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充分的铺垫。
2、动手划。 我们在预习新课时,对新课中的重要的“法则、概念、原理、定律”以及不不懂的地方作一些标志,比如“ ̄ ̄ ̄”“??”等;
3、动手做 预习时我们勤动手,对书上的实物、直观图、线段图、模型等要动手做一做,动手画一画,从而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4、动脑想 我们在预习时要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我们要能针对新知识,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并积极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
5、动笔练 即要求我们能针对新知识,自己从课后的习题中选择一些和书上例题同等难度的或类似的习题来练一练(如书上的做一做),可是低于书上难度的基本题,甚至有的预习的好的同学可以自己编题进行练习。
1、科学分组
合作学习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特别强调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实现生生互动的最佳方式是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合作小组。
2、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人人参与,共同完成任务。。分工分别是:合作小组长——对合作小组各成员在课内进行调控,课外精心管理,维护小组学习纪律;记录员(1名)——对合作小组各成员的讨论结果或实践过程进行记录,记录小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新的方法;检查员(1名)——检查合作小组各成员在活动中是否能够各尽其责;报告员(1名)——在反馈或交流时,对本合作小组的讨论结果或活动结果等进行汇报。
3、有效合作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布置任务——老师提出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调控下共同探究,完成任务;反馈交流;老师小结。经过课内外的合作,校内外的合作,学生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实现有效合作
4、积极总结评价,激发合作热情。
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
5、每个学习小组内四位成员轮流换岗,协调后每人一岗,岗位定期更换,责任轮流承担。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拓展思维空间,积极动手动脑,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第二篇】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性转折。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也将在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下,在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乃至教学评价等方面产生重要改变。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反思教育信息化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硬件和软件资源投入逐年增加。有了好的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和优质教育资源,如果束之高阁,得不到有效利用,这些设施和资源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要想使这些宝贵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就要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
我们认为,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中,应当是培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既要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工作的难点和未来工作的需求,也应从教师发展出发,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求,进而确定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尤其是教师下载优秀资源,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方面加强学习让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绽放光彩。
我们要结合各自的实际需要,认真做好教育资源筛选、下载、存储、分类和应用工作,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为本校资源库建设服务,为我们的教与学服务。
此外,我们要求认真做好对国家免费提供的教育资源的下载、存储和应用工作,并加大了对基础教育资源库、同步课堂、卫星数据资源建设力度,加快了资源征集、引进、评审与整合的工作速度,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教育电视台和教育网站每天免费播发大量教育资源。
我们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重点攻关、合作攻关等办法集中力量自主开发教育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来源的多样化。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程度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成效。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第三篇】
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第五册第18课《小稻秧脱险记》,这是1篇有趣的科普性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中。全文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小稻秧的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全文充满了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本文教案的设计以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为突破口,创设生动形象情景让学生在读读、演演、说说的过程中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领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进行片段练习。整个教学过程中将高度重视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充分诱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中领会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积极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师:上课前老师想给你们提个问题,你们知道《小稻秧脱险记》中的“记“是什么意思呢?
(孩子们陷入了沉默之中……)
师:这样吧!老师给你们帮个忙,我把“小稻秧脱险记”中的“记”换个位置,变成“记小稻秧脱险”,你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吗?
(孩子们立刻发出了“哦”的声音,一只只小手全都举了起来)
生:老师,我知道了“记”就是“记住”
师:哦,是记在这里吗?(老师指着脑袋)还是记在什么地方?(用手作写状)
生:我知道了,“记”就是记下来,写下来的意思。
师: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呀!
[ 评 语言知识的传授一直是语文课中工具性的体现,最好能够在教授的过程中体现思辩的过程,让孩子们跳一跳就能够着苹果。老师在这里的点拨充满了教育的智慧,调整了语序后,符合了孩子们熟悉的语言习惯,孩子们很轻松地将这个难题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四两拨千斤”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体现]
师:读了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
生:杂草抢小稻秧的营养,小稻秧病倒了。
师:事情交待得很清楚,如果能够加上地点就好了。谁愿意再试试?
生:在水稻田里杂草和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病倒了。
师:你可真棒,老师一说你就明白了。这样说有没有问题了,是不是说完整了呢?
生:我觉得应该加上时间,这样才完整。
师:那你就完整地说一次吧!
生:一天,在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杂草和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病倒了。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会学习的孩子呀!当我们交待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说清楚了,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四要素”。
[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概括语言的训练,这样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的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旨,从而进行有效的信息处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加强了学生语言完整性的训练,每一次的点拨都具有很强实效性,学生在老师因势利导的推动下,自我完成了语言完整性的修炼。教师不露痕迹,春风化雨般地将“四要素”植于了孩子们的心田。语文训练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实”而不“死”。]
师:让我们一起来演演这个自然段,能不能抓住这些词“团团围住”、“一拥而上”、“不由分说”、“抢”等词,讨论一下该怎么演好呢?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一起热烈地讨论和表演)
师:我们一起来演一演好吗?老师来扮演“小稻秧”,你们来演“杂草”,好吗?
生:好呀!
师:那么请想扮演“杂草”的同学快点上台来吧!
(此时,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有些孩子早已迫不及待地冲上了讲台,课堂上气氛非常热烈。)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些“杂草”刚刚是怎么上来的呀?
生:老师,他们是一齐冲上来的。
师:书上是用什么词形容刚刚的情形的呢?
生(齐声):“一拥而上”
[评:课文中的情景在教师的巧妙创设下自然而然发生了,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角色,“一拥而上”的情景再现真实而又逼真。将一些课堂中为了“演”而“演”的假象和空洞,一扫而空了。孩子们在潜移默化,欢快轻松的氛围中明白了词语的意思,将机械教授转化成为孩子们自发的学习认识。]
师:能够想象一下“小稻秧”在获救后会对“喷雾剂大夫”说什么呢?请你们仿照课文的方法,将“小稻秧”和“雾剂大夫”的表情、语气以及说话的内容写出来。相信你们一定能写好。
(学生们个个都陷入了沉思中,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中……几分钟后)
生1:小稻秧仰起自己的脸庞感激地说道:“喷雾剂大夫谢谢你救了我。”喷雾剂大夫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们大夫应该做的。”
生2:小稻秧在微风吹拂下欢快地跳起了舞蹈,开心地说道:“喷雾剂大夫,真的要谢谢你了,有了你,我再也不用害怕那些横行霸道的杂草了。”喷雾剂大夫大声地说道:“小稻秧,不用谢我。其实是人类帮助你呀!”
……
评: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有读和悟的学习过程,我们更应该注意到学生在阅读后的沉淀。这种“沉淀”正是就文而发的随笔。“写作”的发生,有了特定而自然的情境,易于引发学生的思维“决口”,出现“井喷”。在这个整个创作的思维活动中,正是学生体味文本情感,揣摩文本语言,形成自我语言风格的最佳时机。]
过去的课堂上我们只知一味地进行语言训练,将一堂语文课变成了语言训练课,教师们疲惫不堪,孩子们叫苦不迭。语文课堂成为了“人间炼狱”。新课改,犹如一缕春风涤荡了语文课堂上的八股腔,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师生们重新焕发了活力。然而有些人对新课改的理解出现了歧义,把语文课变成了一场闹剧。教者不知其所云,学者不明其所义。师生全都在迷迷糊糊中,草草结束了一节语文课,甚是可悲,可笑。这些人错误地认为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就是读读,唱唱,跳跳,觉得只要学生能够就文而发,说出惊人之语便是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现语文课的“新”字,而全然不顾学生漫无目的游离于主题的涣散,不知这是学生不知甚解的胡言乱语,竟把它当作了语文课堂上体现新课改的“旷世奇言”,把语文中的不确定性,进行了无限的放大,篡改了新课改的精髓。语文课堂上只充满了人文性,却不见了工具性的踪影。
我们知道课标中曾明确的提到: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三个方面应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换句话说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要形成高度的统一,而不是片面地夸大一方面的影响,而将另一方面完全弃置于不顾。新课程是涅槃于旧课程中的,而不是凭空臆造的海市蜃楼。它是批判继承旧的东西,而不是全盘否定过去。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做了一次地有效地融合。在教学中,我既努力地维持文本情感的完整性、连续性,又为学生们设置一定量的语基训练。语基的训练点与文本情感发展形成了遥相呼应的态势。例如:在教学“四要素”时,我要求学生说说文本的主要内容并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地了解了什么是文章的 “四要素”。在关键词语的理解方面,我则采用了孩子们易于接受的随文“情境表演”,活泼生动地去理解词义,并要求学生用语言给出更正确的意义,历练学生捕捉语言的正确性。在文本的结束时,我又设计想象的片段练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触动学生的写作动机,在自然而然情景下,不露痕迹地帮助学生将文本语言融入丰富到自己的语言中,轻松地实现了文本语言的外化。然而这些所有的语言训练都紧扣文本的情感发展脉络,帮助学生实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整合。
整个语基的训练的立足点都是想法设设法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并没有进行机械传授和训练,却能够高度地重视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充分诱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学习的方法,建构道德的价值观念。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方法,在过程中领悟和体验,在学法中提高和发展。因为我知道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知识重要,方法更重要,“新”语文课堂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既要着眼于眼前的教育结果,更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终身的发展,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跨越情感的沟壑,飞跃思维的屏障,实现人格蜕变。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第四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改自《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课文描写了周公瑾妒忌孔明的才干,以“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这难题陷害孔明。而孔明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表现了孔明的才智过人和胆识。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下面把《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分享一下:
在《草船借箭》的教学过程中,选择有思维含量的“发散点”是有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关键。
1、情境采访,深化认识:
如,教师作为《三国周刊》的记者采访“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学生会自然地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总结,并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2、作业设计,拓展延伸: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在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这一写作方法后,总结出: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语言,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随即设计小练笔作业:想象一下,如果周瑜刁难的是武松,故事情节会怎样?这一练笔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有了非常大的拓展想象空间,而且将本文所学用到了写作上。
1、本课我教学的重点之一放到了研读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
由于这个自然段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对话形式组段。在教学中我抛出问题:“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给周瑜和诸葛亮两人加上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语气、神情。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加?他们在说话时想些什么?”我的本意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研读与合作探究交流,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此时,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可在这里的教学中,在最该体现个性化阅读的时候,我却设计了一个齐读练习,虽然说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认识了周瑜的阴险狡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这与我的本意并不一致。由于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生的引导上,在朗读方面花的时间就显得少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语文教学中就是强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加深对文章理解的重要性。如果我把更多的时间到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上(合作读、分角色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领悟人物形象,可能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2、在学生汇报到通过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雾,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我设置了一个问题: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看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有的同学说:“鲁肃会感
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有的同学说:“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我又说:“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于是,我又试着问:“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从而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鲁肃的老实忠厚。
3、假设具体情境,如果那天驻守曹军大寨的不是曹操,而是一个性情莽撞的人,结果会怎样?这一设计学生不但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了解,而且深化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
总之,本文的教学设计,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问妙点,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美中不足,就是教师引导的还是过多,学生自主质疑探究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这片篇幅较长的课文来讲,如何把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深度与朗读训练到位的统一问题,还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第五篇】
今天开始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人物描写一组》一课的第一个片断。这个片断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灵、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课一结束,总体觉得孩子们的学习状态还不错,反思自己的行为有亮点也有不足,遗憾之处:
1、课的准备不够充分,从孩子们欣喜的眼神中能感受他们对小嘎子这个人物形象的喜爱,在读的基础上,要是配上相应的视频课件我想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课的容量不够大,教学时,教师给出的问题指令后语言还比较啰嗦,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这应引起警惕,原计划,第一片段的学习之后应可以穿插一个练笔训练的(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他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片段的篇幅不长,孩子们学起来也比较容易,原计划的我还希望这样的课堂还可以导读《同步阅读》的的《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个片段。
反思上述情况,主要原因还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放手不够,对于能学得懂的部分就不要一再强调导致课堂时间的浪费!
1、课的导入能引起孩子的共鸣。当问到以前课内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学生的思路还是比较开阔的,知错能改的廉颇、聪明淘气的马小跳、忠厚老实的鲁肃、英勇机智的武松。。。。。。
2、课前预习比较充分。当我提到“小嘎子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同学们纷纷提到嘎子聪明、机灵、善良、狡猾、有心机……准确的回答说明了课前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3、围绕“小嘎子”展开学习,抓词找句,认真研读,感悟学法。
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最精彩的还是摔跤的动作上对小嘎子极为细致的动作描写,我让学生找所有的动词,谈体会,模仿想象画面,在此基础上,找到描写的精彩句子,研读谈体会,可以更加形象地看出小嘎子怎样的性格特点。研读如下句子:
句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一搂。
句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句3:小嘎子已经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感悟写法,作者把人物形象描绘得如此生动,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心理),再次朗读体会。
4、能否学以致用?第二次摔跤,看看小嘎子又会用什么招?续写《小嘎子与盘墩儿比赛摔跤》
1、透过文本展开阅读,可以读读《小兵张嘎》原文或观看相应影片。
2、通过文本展开阅读,读读课外有关描写人物的文章或配套的《同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