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长自述(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小学生成长自述(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生成长自述1

师(出示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这2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多少?

生1:2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12平方厘米。

师:如果我把这2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那么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呢?

生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还是12平方厘米。

师:到底是不是12平方厘米,请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组合后的长方体。(学生观察)

生3:不是12平方厘米,应是10平方厘米,因为有2个面被遮盖在里面了。

师:现在给你们4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新的立方体,小组操作看看如何拼,并算出它的表面积。(学生小组活动)

生4:我把这4个小正方体排成一排,它的表面积就是(4×1+4×1+1×1)×2=18(平方厘米)。

生5:我也是将这4个小正方体排成一排的,发现被遮盖了6个面,所以长方体的表面积应是6×4-6=18(平方厘米)。

生6:我是把这4个小正方体两两堆在一起摆的,它的表面积是(2×2+2×1+2×1)×2=16(平方厘米)。

师:老师给你们8个小正方体,想一想,会有哪些摆法?表面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

思考: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存在以下现象:重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只要学生能把数学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就可以了,很少有教师过问学生是如何解答的;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很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更别提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了;课堂上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往往只有大脑与小手,其他感官很少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从上述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要尽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1.学会用眼,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数学表象

观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学生只有先学会如何观察,才能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感知数学表象,为进一步探索数学知识打下基础。所以,上述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小正方体,让他们发现两个小正方体合在一起时哪些面被遮盖住了。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新的长方体表面积应该减去被遮盖的面,使学生在脑海中初步感知新的立方体与原来小正方体之间的不同。

2.乐于动手,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数学知识

操作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既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起点,也是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平台。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操作,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运作,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只有亲身经历了,感受才会最深刻。上述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已经发现了空间的变化,但这种感知是浅层次的,要想形成更加完善的空间观念,还要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学生通过观察知道新的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后,再让他们进行操作,引导学生把四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新的长方体,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可能形成不同的空间意识。如果不让学生亲历操作的过程,学生就不可能获取这么多的空间信息,培养空间观念也就无从谈起了。

3.自由表述,让学生在说话中形成数学技能

学生能否正确地、有条理地把自己的解题思路给表述出来,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是否正确、学生有什么样的解题思路等情况。如果学生的表述不完整,或者表述错误,说明学生的解题思维或解题策略有问题。而通过学生的表述,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上述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学生表述自己的摆法与计算方法,这样就为后面学生脱离实物直接通过想象形成空间观念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述,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如果学生脱离实物之后,能自由表述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进行内化,说明他们的空间观念真正形成了。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主动用语言来表述,通过语言表述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并使空间观念得到巩固与发展。

4.开发大脑,让学生在想象中拓展数学外延

小学生成长自述2

关键词:初中地理;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52-1

小组合作学习已在中学地理课堂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一方面提升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切实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可更好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课堂效率。

一、合作形式多元化

1.常规式。在已经普遍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校,可以按照班级已经存在的小组开展地理合作学习。一般在组长的带领、协调下组员依次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汇集整理大家的讨论结果,将合作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如在讲述地球的自转产生时间差异这一难题时,可以将课本13页的活动3布置给组长,由组长协调讨论,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时间差异?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事例表明时间差异的存在?组长带领大家讨论交流后由记录员记录交流成果。

2.同桌合作式。地图中隐含了地理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是地理教学的灵魂,地图的恰当运用可使教学成果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所需,同桌可随时对照不用的页面,直观明了地完成同一问题的解答。如在讲述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时可采用这种合作方式。一名同学翻到课本31页图印度的地形,一名同学翻到课本34页图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这样便可直观地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特点。

3.辩论式。初中地理中很多内容并没有确切的定论,特别是人文地理部分答案较为灵活多变,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采用辩论式讲解。例如在讲述人类聚居地――聚落第一课时,在讲述完乡村与城市的差异后,可将男生编为一组,女生编为一组,采用辨一辨的方式,说一说你喜欢住在城市还是喜欢住在乡村?在第二课时中讲述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时,可分组辨析对于家乡的古村落,古建筑是该保护还是拆除?这种合作方式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4.游戏式。初中生感性认识较强,可以适当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讲解知识。例如在讲述地图的阅读这一课时,讲述地面上的八个方向,刚好把全班分成九个小组,中间组代表中心点,其余八组分别代表北、南、西、东、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教师说出任一个方向时,代表该方向的小组成员全体起立。在玩中学生快速识记了地面上的八个方向,寓教于乐,提高了课堂效率。

5.竞赛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初中生争强好胜的特点,适时展开小组竞赛。如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后,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拼图大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二、明确任务,突出合作学习主题

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精选合作任务,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或资料,让大家有据可依。例如在讲述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时,可让学生提前搜集整理关于描述天气或者气候的谚语或诗句,这样课堂上小组讨论时能够确保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因为下课做足了功课,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时就能大胆发言,阐述自己的理解。又如在阐述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时,可将世界地形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等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时有充分的资料可以参考。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教师要加强指导与调控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行散而神不散,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指导与调控。老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切实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及时指导学生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控合作学习的进程,提升合作学习的质量。如在讲述聚落时,设计了一个“我来做设计师”的活动,分别给出木头、草、冰、土、石头、沙、毛毡、砖、竹子等建筑材料,给出热带雨林,内蒙古草原地区,北极地区,西亚沙漠地区四个情境,请各个小组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经济实用的原则选取其中一个情境来设计适合当地的房子。任务讲解清晰以后,教师就要不停地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看一看班级中九个小组选择的结果是否包含四个情境,哪个情境选择的多,便于活动结束后的总结;二看所建房屋是否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是否就地取材;三看各小组进度与质量。同时在观察过程中选取四个优秀小组的作品进行当堂展示、讲解。

四、健全评价体系

小学生成长自述范文3

关键词:历史小故事 提升 授课能力

教师高超的授课艺术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教师的教学威信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教师要上好一节课不单单是要备好课,写好教案,还要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把自己所准备好的授课内容很好地表述出来,让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个人学习进步、发展的能力。对于初上讲台的在校师范生来说,高超的授课能力、授课艺术是学生进取的重大方向之一。

一、这些年都在参与本系师范生的试讲指导,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初中历史课的试讲中存在着条理不够分明,讲述不够完整的,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一)讲述条理不够分明

初中的历史课本里的内容大多为一些历史知识要点,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框架,这对在校的师范专业学生来说是要准备好一个教案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历史第六课洋务运动,它只有两个框题:自强与求富、洋务运动的评价;再如第七课也是两个框题: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师范生在准备教案时得事先理清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事件与事件之间是该如何衔接的。准备阶段没理顺,讲述自然条理不分明,而且也不能把一个历史事件的概貌呈现给自己所教的学生。由于理不顺课本上的内容,试讲起来心里没底,再加上紧张等等因素,讲述时条理不够分明,试讲效果就不会很理想。

(二)讲述不够完整

历史事件的讲述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讲述完整,把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讲述清楚,以使学生有个全面的概念,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试讲阶段的部分师范生在讲述过程中只看到课本里的内容,没有经过精心梳理,在讲述里很难把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结果讲述完整。有些师范生在介绍背景时耗时太长,而到了事件的经过确是一句话带过;有些师范生没有介绍背景,自己在讲述的过程中觉得很不顺利,连自己说什么都搞不清楚等等,这些讲述不完整的表现都影响到试讲的效果。

(三)自信心不足

师范生在试讲的时候,有些学生已经讲过的内容而且不必要再进行讲述的时候,还在进行讲述,而且前后有不一致的现象,有些学生讲一个内容没讲完,就连说要重新来,有些站在讲台上停顿两分钟左右没出声等,这些都是学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自信心的不足与其备课不够充分、基础知识不牢固、个人表述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高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与学生训练不够多也有很大的关系。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让师范专业的学生进行讲述历史小故事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授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在以后的实习及进入教育教学工作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历史小故事的特点

历史小故事的最大特点是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内容包含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风俗等,它还贯穿古今,纵横世界,教师在授课过程恰当地运用它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效果的提高等也非常有益,

三、讲述历史小故事对于师范生知识的巩固、提高师范生试讲及实习的自信心、提升师范生的授课能力授课技巧、提高其教材处理能力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讲述历史小故事有助于师范生知识的巩固

一个师范生最基本的技能首先是专业知识的扎实,通过讲述历史小故事,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是有益的。一个人的学习要想得到巩固,就得如教育家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对历史小故事的讲述,学生首先要选择题材,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并适合于教学的题材,在选择的过程中,就是一个复习的过程,整理材料的过程,也是对过去学习的知识的一个再梳理、再认识的过程。同时,历史故事的讲述要求运用历史语言语音要准确、科学、有历史韵味、精练、通俗,这使学生在选材过程中,都在学生思考考证的范围,这对以后学生试讲、实习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学生巩固知识是有益的。

(二)讲述历史小故事有助于师范生自信心的提高

历史小故事,由于较短小,师范生在讲述的过程中,相对于一节课来说是较容易应付的,这对于师范生自信心的提高是有帮助的。经过长期的指导实践,较多的师范生在实习前的试讲练习过程中,大多都了解历史小故事对历史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的重要,所以学生在试讲过程,都在进行着这方面的努力,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无形中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师范生在试讲前对历史小故事的讲述的反复训练,让学生在试讲前对历史小故事的讲述得心应手,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上得好课的自信心,并提高其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自信心。

(三)讲述历史小故事有助于师范生讲述技巧的培养提高

历史小故事,具备叙事的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对故事的讲述可以以常用的方式,如顺叙、倒述、插叙等进行,也可以选择平叙、补叙、追叙、分叙、合叙等等方式进行,方式方法的选择,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一次检验;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思考自己的语言运用是否得当,仪表仪态得当与否,这些都是要学生考虑的。另外,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推敲、评价等对学生讲述技巧的培养及提高都非常有益。

(四)讲述历史小故事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材处理能力,为其试讲阶段写教案有益。

师范生在进行历史小故事的讲述训练过程中,选择题材、选择讲述方式方法、故事的编写都使学生在开支脑筋思考:选择什么题材,哪些题材是自己较熟悉的,哪些是自己不是很熟悉的,哪些较适合自己讲述,哪些自己讲述得不是很好,哪些方法方式最适合自己,编写的过程中不能违背史实,要把故事讲述得生动、有趣,哪些同学讲得较好,可以向他们学习什么,自己的长处短处都有哪些,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应该用什么词句进行过度等等。师范生对以上内容的思考、实践,实际上是对其以后准备试讲阶段的编写教案程序进行了“预演”。有了相关的“预演”,对学生以后写教案,处理教材等等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师范生开展讲述历史小故事的活动,应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开展师范生讲述历史小故事活动的组织

(一)历史小故事选择的指导

开展师范生讲述历史小故事活动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历史故事,最好是与学生实习期间所授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如我系学生实习时间大多数是在国庆后,实习学校初中一年级历史课的授课内容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这一阶段,所选择的历史小故事可以选择与春秋战国相关的一些故事,如一鼓作气、退避三舍、卧薪尝胆、老马识途、负荆请罪、三令五申、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等。要求故事的篇幅简短、真实,并对故事情节进行高度浓缩。如果所选择的历史故事过于冗长,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受挫,而且在试讲及实习授课过程中就会发生喧宾夺主的状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成长。

(二)以班级为单位,分小组的方式进行。

开展讲述历史小故事提高授课能力的活动可采取以班级为单位,分小组的方式进行。每一小组成员以三至四名为宜,每组的成员设一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组员选择故事题材、撰写讲述稿、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等。各小组的活动开展可进行评比,或个人自行练习,当然最好是以系部组织比赛或以其它的评比形式开展,或者把它做为教学法课程的一个考核内容为最佳。

(三)讲述的要求

讲述历史小故事要有一定的要求,使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有“章”可循。首先是要求声音要洪亮;其次是语言是否流畅,语速掌握是否得当;第三是看情节处理是否得当;第四是仪态是否大方得体,表情、手势等语言是否把握得宜;第五是要求时间的掌握是否恰当。根据这些要求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比、总结,对学生授课能力的提升无疑是有益的。

(四)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的此项活动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总结有必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总结。第一是要求学生每个人完成一份自我总结,这一层次要求是以个人的感悟为主进行,并以作业的形式上交;第二是在小组进行总结,这一层次要求以组员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缺点进行总结反思,并拟定整改措施;第三是进行班级总结,这一层次要求以各组的总结为基础进行一个全局的概括总结,以让全班的学生对所组织的活动有个较全面的了解,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系部、班级对表现优异、优秀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那些表现不是很出色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并可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帮扶促进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歌德说: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通过学生举一反三的练习,通过学生的反思总结学习,在校的师范生的授课能力授课技巧终将会得到的提高,学生在“打造”自己的同时,也使得学校更有实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师范专业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8 1827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