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家3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互联网教育家3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互联网教育家篇1
今年两会,充满互联网气息的行业热词“互联网+”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互联网+”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这着实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最近,总理关于“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的喊话更让人感到“互联网+”离我们越来越近。
究竟,“+”的是什么呢?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京东;互联网+传统红娘=相亲网站;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互联网+传统交通=嘀嘀打车;互联网+传统新闻=新媒体;互联网+通讯=即时通信……很重要的一点是,互联网与各行各业之间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提升关系。
“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巨大推力,同时也是变革教育的一大契机。互联网+教育,也是业界人士认为的“互联网+”时代到来的重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逐渐与教育紧密相连,它正在用“智能”的力量重塑教育的形态。
那么,究竟应该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教学方式?5年后、10年后、20年后,您站在怎样一个课堂里?课堂形态被打破,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课堂游戏化,玩儿着游戏就把课给上了?教育更智慧,私人定制成常态?数据化管理,教师与数据产生化学反应?
外界的急速变化需要教师能力与思想的提升,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点什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呢? “+”点宽容:以开放心态看待互联网+教育的时代
互联网教育时代,网络资源的便捷性与丰富性不言而喻,而这些优点最终都成为学习中强大的力量。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各科的电子作业,进行快速的数据分析,一个学生的各学科学习能力图,立即生成啦!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在平板上的答题进展,随时知道哪些问题成了学生的难点。
在线教育、mooc、电子书包……也都会得到更广阔的开展。美国、韩国、新加坡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突破。例如,美国推出一个比较有智慧技术含量的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可以生成27亿条个性化学习路径。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老师们怀有一颗包容的心吧,不要拒绝,不要恐惧,大胆地让孩子去接触网络,也让自己去拥抱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吧。
“+”点新意: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力量
互联网时代的课堂仅仅是充满未来感的教室和先进的硬件设备吗?错,更重要的是教师们的创意!
上海的一位语文教师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开设了“三百字团”栏目,发表学生的作品。出乎他的意料,学生都很爱读同伴的作品。不仅如此,校长、其他教师、家长都能看到这些作品,并会把学生的作品分享到朋友圈。慢慢的,孩子们以能在微信上发文章为荣。一个老师,结合新技术,创新了他的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熟悉新技术、应用新技术,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是否能使创意与技术“真结合”!“+”点真实:让教师回归真实本性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代言人。在学生眼中,老师们被贴上了“数学”、“语文”、“英语”的标签,因为老师们往往只见“知识”不见“人”,学生看不到教师最真实的那一面,师生之间的所有交往都发生在“知识”的传送带上。
然而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当教师与学生以相同的“学习者”身份出现时,教师必然需要回归真实本性。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教师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这要求,教师呈现成多的真性情、呈现更多的鲜明态度,才能让教育更生动,成为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教师。“+”点个性:教师本身才是最好的课程
“我喜欢讲政治的宋树岐老师和流行病的董兆举老师,可以集中精力从头听到尾。”“喜欢安娜老师,喜欢学近代史了呢!”“高中的时候就是因为喜欢美术老师所以喜欢美术课。”这就是学生的真实感受。因为老师,爱上这门课,相信这是不少人都有过的体会经历。
现在,学校课程正在努力走向具有“这一所”特点的学校课程体系,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去选择想学习的课程内容。也许不久的未来,学校的每一门课程内容都会与这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更紧密融合”,成为这一位教师的“个性课程”,并赋予着具有这一位教师鲜明个性风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实现教育与教学的“合体”,而学生不仅仅是在选择课程内容,更是在选择一种价值认同。
“+”点用户思维:理解学生的需求
最近很火的“翻转课堂”,就是用户思维的一种体现。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教师讲、学生听)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问题。作为学校,必须要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文化。要理解学生的需求,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没有学生的认同,单向的教育是不完美的。同时,教师要有根据学生用户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育教学的本事。
“+”点数据思维:从数据中认识学生
以前我们也有很多数据,比如平均分、优秀率等,而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挖掘,教师很有可能有能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微观表现,如:他在什么时候翻开书,在听到什么话的时候微笑点头,在一道题上逗留了多久,在不同学科课堂上开小差的次数分别为多少,会向多少同班同学发起主动交流,等等。
据了解,北京十一学校的一位老师,就在研发弹幕教学,课堂联网,学生手持平板,随时通过网络发表感想和疑问,同步显示在课件上。课上,老师可以及时调整课程;课后,老师可以根据数据的统计和挖掘,对课堂难点和学生特点进行精确分析,让人大开眼界。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学生,学校能够更好地进行决策,教育将变得更加科学。所以老师们不妨也多点数据思维,让自己能够通过量化的手段,通过数据更加科学地认识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吧!
本文地址:http:///zuowen/
互联网教育家篇2
“互联网+教育”学习心得
如果要评选2016热点话题,“互联网+”无疑会成为有竞争力的候选。随着“互联网+”在年初的两会上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各行各业莫能避之。教育是最为保守的行业之一。尽管信息技术培训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开展了一轮又一轮,“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通了一年又一年,网络课程建了一茬又一茬,但只要你走进大中小学的课堂,你会发现,课堂还是那样的课堂,除了ppt替代了传统的板书外,与十几年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我们不能简单认为这是教育本身的错,只能说是之前的互联网发展对教育的冲击力度还不够,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生态环境。
“互联网+”会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在迎接“互联网+”的挑战时,教育又将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我们又该如何做才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大餐,而又不会成为车轮碾过的孤魂野鬼呢?我们不可低估“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深至骨髓,直接摧毁传统守旧的教育生态,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新的教育生态。
“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这也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在传统的教育生态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可在“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师。此时,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和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育组织和非教育组织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甚至有可能彻底消失。社会教育机构的灵活性正对学校教育机构发起强有力的冲击。育人单位和用人单位也不再分工明确,而是逐渐组成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教育协同进步。从实质上看,“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传统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扩大到能服务几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
在本学期的全市教研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现代互联网技术与音乐课堂的新式结合。这次课堂充分运用了互联网的网络课堂,网络评价,网络展示,音乐软件,录音软件等多种功能,不仅仅是老师展示时运用到互联网,学生学习时也充分运用到自己手中的互联网工具,从前需要老师反复讲述的知识,学生通过老师的云空间自学,从前不能人人参与的音乐展示,通过云空间,学生自信展示,在整个课堂中,学生通过互联网,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互联网+”加速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系统的自我进化能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传统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效率低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自我进化能力低下的原因在于教育系统自身的封闭性。“互联网+”敲开了教育原本封闭的大门,也就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人人都是教育的生产者,人人又都是教育的消费者,这种新型的教育生态必然会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互联网教育家篇3
叶小平
此次成都之行,真是令自己眼界大开,脑洞顿开,因为此行让我了解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也让我真正意识到“互联网+课堂教学”思维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明白了翻转课堂它不仅是模式,它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不二法门。下面就我成都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hiteach互动教学系统使教学更加直观、有趣
hiteach互动教学系统高度整合电子白板、实物提示机与irs系统,支持ies云端学生名单,为教学提供了太多的便捷。下面我就这次学习中上课老师运用最多的几项功能做一总结。
系统,也叫irs即时反馈系统。上课教师推送题目到学生端,学生通过irs反馈器选择答案提交到教师端。教师通过图表直观的统计本题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知道还有哪些同学没有掌握此知识点,再进行课堂的调节。这比传统课堂效率提高不少,而且反馈更加真实。
2.小组积分器。老师可以根据分组情况自己设定组别,小组当中有成员参与了课堂互动老师为此组加星,课堂结束统计各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哪些组积极性高,哪些组参与度不够。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让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课堂。
3.抢答器。抢答器在老师推送一道题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反馈器来抢答题权,这一环节使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生怕自己比别人动作慢半拍,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4.倒计时钟。老师在布置一项任务的时候会规定相应的时间,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这时老师会调出倒计时钟,学生通过时钟的倒数清楚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小组分工会更加明确,上课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微课和翻转课堂
微课是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左右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翻转课堂正好利用微课的特性,让学生对某一知识点先学习,老师再根据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这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占据主动地位,在课前和课后也是主动学习。这比传统的教授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智慧课堂助力学校成长
此次前来分享经验的几所学校都已走在“未来课堂”的前列,他们已取得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成果。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小学2015年9月1日正式行课,team model教学专家系统覆盖学校所有班级、学科,实现了智慧教学的常态化。这一所新兴学校通过智慧教学方式,短短几年在成都已成为大家理想中的学校。贵阳一中,2014年重本上线率为86%,2015年引入“智慧教学”随后学校重本率连年上升,到2017年重本率已到达%。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课堂教学”它只是一种高大上的东西,我们只能对它敬而远之,并不实用。通过学习我才真正认识到,“互联网+课堂教学”=“智慧课堂”。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发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