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论文(最新4篇)
【导言】此例“构建和谐社会论文(最新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构建和谐社区论文【第一篇】
__村街道成立于1984年,地处__市主城区东北部,面临玄武湖,背靠紫金山,辖区面积6平方公里,下设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驻街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大单位70余家,地区常住人口万余人,流动人口9000余人。街区景色秀丽、人文荟萃、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近年来,街道坚持以人为本,从广大居民群众实际要求出发,依托街道多年建设和发展的良好基础,发挥整体综合优势,从“夯实工作基础,提升服务品牌,促进和谐社区构建”三个方面入手,采取有力措施,使社区始终保持凝聚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连续提升、利益差异趋于融合、和谐幸福逐渐增进的态势,有力推进了富裕文明、现代新型和谐社区建设。街道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建国以来全国十大思想政治工作典型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全国侨务工作先进单位”和“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文明单位”、“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以及“南京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等市级以上荣誉170多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准“四个环节”,增强“两个功能”,不断夯实社区工作基础
南京新一轮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也带来了现实的挑战。锁金村在构建和谐社区方面要成为都市型社区的代表,必须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软件建设,抓准“四个环节”,增强“两个功能”,不断完善公共管理多元化与群众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形成较强的调适能力,进一步夯实社区工作基础。
增强“两个功能”:一是增强特色功能。根据统筹、均衡发展的要求,按照建立“一居一特、一居一品”的原则,建成一批学习型、服务型、数字型、生态型的特色功能社区。二是增强“三圈”服务功能。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打造十五分钟的健康圈、文体活动圈和生活服务圈,努力使居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受益。
二、开展五项活动,突出差别服务,推进“五个提升”
建立和谐社区服务评估体系,以“公平公正、消除差异、促进融合”为切入点,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差别服务,努力使社区成员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实现社区成员和睦相处、友好相邻。
(一)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推进社区居民文化道德素养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驻区单位人才集中和场馆众多的优势,打造文化锁金,努力将社区建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建立“自我形成、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学习组织,树立“学习让社区更文明,学习让生活更精彩”的理念,营造浓烈的求知氛围,不断提升居民的文化水平。以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重点,开展科技、文化、法律、卫生等“四进社区”活动和“道德建设进社区、基本规范入家庭”知识竞赛、“公民道德演讲比赛”等特色活动,不断推动社区居民道德素养提高。
(二)开展困难群体帮扶活动,推进社区凝聚力不断提升。在街道再就业中心基础上,整合社区资源,成立家教援助、庇护救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医疗援助、实物救助和邻里互助等“七位一体”的社会援助中心。建立“四解”工作机制,实现社区成员和谐相处。在经济上“解困”,设立下岗职工培训学校,定期为社区“4050”人员提供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兴办农贸市场、创业园和再就业一条街等社区就业实体,为他们荐岗、腾岗、买岗和开发就业岗位。在生活上“解难”,重点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员等群体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思想上“解惑”,发挥街道思想政治工作志愿者工作队和谈心室等载体作用,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提高他们对新形势的认识、增强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在精神上“解闷”,经常组织驻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困难群众当中,开展文化艺术活动。
(三)开展心理健康进社区活动,推进社区人际关系融洽度提升。开设社区心理健康保健点(室),将受过培训的20多名具有高级心理保健师证书的干部,分派到各居委会心理疏导室定期开展工作,对群众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忧虑、困惑、压抑等情绪进行帮助和疏导。定期邀请心理健康专家来 社区开设讲座、培训,开展咨询、保健服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积极开展邻里互助情、公婆体贴情、父母养育情、兄妹手足情、姑嫂姐妹情、婿媳敬老情、儿女孝顺情、夫妻恩爱情等“八情”活动。实施对流动人口和刑释解教等特殊人群送乡情、送亲情、送真情和送温情等“送四情”服务,大力营造亲情社区氛围。
(四)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活动,推进为老服务水平提升。挂牌成立老少照料中心,根据老人身心特点,提供谈心、生活护理等多项服务。各社区对独居、“空巢”老人均提供专业、志愿等低价优惠及免费志愿服务。
(五)开展“五教”活动,推进未成年人综合素质提升。依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德教、科教、法教、帮教、家教”等五教工作。德教,大力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倡导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并教育青少年学会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科教,就是通过组织未成年人参观科普教育基地,成立未来工程师俱乐部和社区科普大学,对他们进行科学常识教育,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法教,就是通过建立街道“模拟法庭”,举办法律报告会、现场会等形式,对未成年人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帮教,就是重点对街道失足未成年人进行帮教。家教,通过办好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广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并帮助家庭处理好家长与子女的关系。
三、构建“六个平台”,打造“六大品牌”,不断提升社区发展档次和水准
品牌就是形象、特色就是优势。为此,街道认真分析形势,抓住重点,创新载体,不断造就新特色,创出闪光点。
(一)构建社区服务平台,打造“万家帮”品牌。近年来,锁金村街道依托品牌优势,成立了“万家帮服务公司”,以“借万家力、解万家难、集万家情、送万家暖”为服务宗旨,秉承“一人帮万家,万家帮一人”的服务理念,立足社区、面向社会,从帮生产、帮生活、帮解困到帮学习、帮创业、帮发展,开展为居民提供医疗、家政、维修等60余项服务。在“万家帮”组织各类服务活动的影响下,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也日益高涨,自发组织了包括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万家帮志愿者在内的5000人以上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形成了“一家有困难,多家来帮忙”的新型邻里关系。
(二)构建居民参与平台,打造“百姓点戏政府唱”品牌。以社区为载体,建立了“百姓点戏街道唱”的工作机制。先后在社区服务中心和各社区分别设立了群众点评室和点评栏,定期召开社区协调会、听证会和议事会等,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0__年12月,锁四社区主任换届时,街道进行网上表决后,组织召开了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根据多数居民的意见,对该社委会主任成功进行了“海选”。
(三)构建党建强基平台,打造社区党建“四个服务”品牌。一是党工委为基层党组织服务。适应社区特点,推行“社区党委—楼幢支部—楼道小组”的党建新模式。二是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建立党员家有困难必访、家有矛盾必访、身患疾病必访和关系转入必访等“四必访”工作制度。建立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对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在职党员、生活困难党员、非公企业党员及流动党员,提供组织关系接转等13项服务。三是党员为群众服务。建立由600多人组成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安全巡逻队和党员思想政治工作宣传队等三支党员志愿者队伍;建立党员群众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切实解决居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四是党建工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党建工作服务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方向,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在社区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投资兴业的发展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四)构建依法行政平台,打造标准化服务品牌。锁金村街道社区服务起步较早,社区服务标准化工作开展得也较早。20__年,街道制定的社区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服务标准己被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广为江苏省通用标准。去年以来,街道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参照ISO9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行政服务中引入“顾客”这一市场概念,把《行政许可法》的合法原则、合理原则、效能原则、责任原则、监督原则以及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融入日常行政流程,制定了“一门受理、决不推诿;一口说清、决不含混;一次办结、绝不拖延”的“三一三绝不”行政服务标准。20__年9月28日,街道行政服务工作通过了ISO9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目前,我们制定的和谐社区评价准则也通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并备案。
(五)构建科技创安平台,打造平安社区品牌。突出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整体提升社区“大防控”水准。加大投入,在小区增设门卫室、报警亭,在小区主要路口增加监控探头,为居民家庭配备报警器,为社区民警、辅警配备掌上电脑和对讲机,扩大呼叫系统覆盖面,完善人防、技防和设施防“三位一体”网络体系。目前,街道20的社区被评为全省平安社区,60社区被评为市平安社区。今年4月,南京市在我街道召开了平安社区现场会。
(六)构建信息网络平台,打造数字社区品牌。以推进“宽带到楼、到户”为契机,构筑多网联动、资源共享的数字平台,打造“数字锁金”。同时,开通连接社区千家万户的呼叫网络系统,使居民足不出户,点击键盘或按钮,就会得到上门服务。
构建和谐社区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社区文体活动;意义;问题;对策
1引言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发展以及人们精神文化要求的不断提高,社区文体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是企业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举措。对于一个企业社区来说,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和谐社区以及社区文化的建设,同时对社区的服务与管理也大有裨益。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社区开展文体活动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2企业社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意义
有利于和谐社区的构建
有利于社区文化建设
开展社区文体活动除了对构建和谐社区有利,同时还有助于社区文化的建设。对于一个社区来说,其要想和谐发展,就需要进行社区文化建设,而文体活动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社区文化建设的载体,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提高人们的斗志、树立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社区服务与管理
在企业社区内开展文体活动,对社区服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使员工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这样就可以促进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协作,有利于工作更好的完成;其次,通过参加集体性的文体活动,还能够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使其对自己的团队更有感情,更愿意为了集体荣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加自觉、主动;再次,通过开展文体活动,还能够培养员工顽强拼搏的精神,员工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工作热情更加高涨;最后,通过开展一些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员工的体魄,培养其良好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各项服务管理工作。
3企业社区文体活动开展现状
社区文体活动系统化不强
在企业社区开展文体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社区文体活动系统化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前没有进行周密的计划,社区文体活动开展形式较为散漫,文体活动的安排缺乏科学性与系统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社区工作人员对文体活动不够重视,在开展文体活动前,相关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员工与居民的具体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使得文体活动与生活实际相脱离,从而导致社区文体活动不能顺利开展。另外,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导致社区文化活动系统化不强的因素之一。由于社区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使其不能够对社区文体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活动开展的难度。
文化活动设施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现阶段,许多社区虽拥有一定量的文化活动设施,但是大部分设施都是具有宣传娱乐性质的,而在丰富员工与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设施较为匮乏,无法满足人们的具体需求,从而大大降低了群众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此外,在社区的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大多数社区的老人和小孩比较多,但是却缺乏专门为老人和小孩设置的活动设施,导致社区中的多数人群无法参与到文体活动中[1]。
文体活动形式单一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其对社区文体活动的开展都不够重视,从而长期以来形成了文体活动形式的单一性,文体活动形式较少且缺乏新意,而由于文体活动形式较为单一,这就无法满足大多数群众的需求,许多群众想参加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但是碍于形式的单一性,没有适宜的活动可以参加,这就大大降低了人们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社区文化的建设。
4做好企业社区文体活动的对策
完善软硬件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展企业社区文体活动,就需要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完善软硬件设施。硬件方面:企业的决策层应加强对社区文体活动的重视,加大文体活动设施的投入力度,对已有的设施进行更新改建,对没有的设施逐步加以完善,以满足员工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充盈其业余生活;软件方面:在企业内部构建统一的管理机构,例如,可以建立社区文化体育协会、体育指导站等,以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服务,促进社区文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创新社区文体活动的形式
要想更好地开展企业社区文体活动,就要对社区文体活动的形式进行创新,以更好地服务职工居民,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可以在社区内定期举办篮球、羽毛球以及乒乓球比赛,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其中;还可在每年春季组织长跑比赛;在社区内开办社区老年大学,丰富社区内老年人的业务生活;企业的各种协会要定期组织演出等活动,以丰富人们的娱乐活动,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针对社区文体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队伍建设,逐步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社区文体活动之所以开展的不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相关的社区工作人员,因此,我们应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促进其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提高。首先,企业应加大宣传,增强企业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文体活动的重视,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社区文体活动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增强他们对社区文体活动的了解,以更好地对社区文体活动进行宣传、组织与安排,促进社区文体活动更好的进行。
打造三支队伍,为开展文体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更好的开展社区文体活动,就要针对社区中不同的人群进行分析,从离退休人员、在职职工以及文体骨干三只队伍建设入手,在全年工作计划中加入文化体育活动,将社区文体活动提到日程上来,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在离退休人员方面,应在社区内建立离退休活动中心,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其次,在职职工方面,要加大社区文体活动的宣传,促进更多的员工参与到其中,并对在职职工的具体需求进行深入地了解,以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活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最后,在文体骨干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对文体骨干积极性的调动,增强其参与度,并邀请社会各界的朋友来参加,以更好地对社区文体活动做指导,促进社区文体活动的顺利开展。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规范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管理制度应明确各方的责任,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并将管理工作目标进一步细化,增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文体活动的建设;其次,管理制度中应包含设备管理检查制度,做好基础设备的日常管理,保护好文体活动的基础设施,使设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以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文体活动[2]。5结语总的来说,企业社区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具有诸多的好处,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软硬件设施,创新社区文体活动的形式,打造三支队伍以及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促进企业社区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军。如何开展社区群众性文体活动[J].中外企业家,2015(20):239.
2王志贵,韩振军,薛宝琪。丰富文体活动打造和谐社区[J].中国职工教育,2011(07):57-58.
构建和谐社区论文【第三篇】
以下将…山草香 …以百步亭花园社区的建设为代表具体介绍和分析我国和谐社区建设过程。
百步亭花园的社区管理
在百步亭花园社区管理初期,武汉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设计了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模式。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即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三位一体共同管理的模式。三者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相互监督,但共同的目标一致。房地产开发公司对物业管理公司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对业主委员会以硬件支持:物业管理公司按照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要求以及业主的意愿管理;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利益对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监督。基本上形成了居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物业管理公司服务延伸到社区管理的模式。
随着社区规模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进行社区管理,在中共江岸区委、区政府直接领导下,2000年成立中共百步亭花园社区委员会,下设若干党总支、党支部和党小组,党委书记由社区党员代表推选。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在百步亭花园社区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了百步亭花园社区管理委员会,区政府对社区管理委员会实行“全面授权、达标上岗、窗口服务、挂牌承诺”职能管理。同时,全国第一个没有街道办事处领导的社区居委会也诞生了。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代替老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新三位一体指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公司与社区居委会形成新的管理主体。
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完全按照市场经济方式运作,政府不承担管理经费,完全*物业费来解决。新管理模式本质上是党的领导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导的社区管理模式。该模式对当前日益普及的商品房小区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目前社区管理的有益的探索。
百步亭花园社区是施行的新三位一体管理理论模式,这体现了社区管理模式上发生了一些改变,现在的发展模式更加能够满足建立和谐社区的要求,为实现和谐社区的构建提供了体制结构上的支持。
并且,百步亭花园社区还是一个社区自治的社区。百步亭花园社区的资金不是*国家划拨,完全*物业费来解决,运用在本社区的建设中。除此之外,百步亭花园社区还号召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的管理工作中,让社区居民感受到是社区的主人翁。体现社区自治的各种优点。
百步亭花园的管理理念和制度保障
百步亭花园的管理理念是“共建、共住、共识、共管、共创、共享”。管理理念强调社区管理的广泛参与,体现了社区建设和管理主体的权利。该理念使百步亭花园社区管理形成了社区利益共同体认同基础上的广泛参与,通过强化主体意识、制度规范、社会塑造、环境教化及社区文化,使社区管理高效运行。管理理念的提出是建立在长期社区民主参与管理的实践基础上,代表社区管理的新发展趋势。
管理的有效运行需要规范的制度保障,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百步亭花园社区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社区管理制度。先后制定百步亭花园社区业主公约、精神文明公约以及房屋、水、电等管理规定144条。强调绿色社区概念,强化环保意识。社会秩序中,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完美结合才能使制度提供有效保障,百步亭花园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德为魂的口号。使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实现无缝结合。
百步亭花园社区的服务
在百步亭花园,物业管理公司和社区服务中心是社区服务主体,由于功能定位的不同,物业管理公司和社区服务中心所承担的功能不同。
物业管理公司
1998年9月16日,武汉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物业管理分公司正式成立,为了更好满足百步亭花园社区物业管理的需要,2001年6月29日武汉百步亭花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武汉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实现房地产开发功能和物业管理功能的分离,使各自更好致力于主业的发展,更好形成和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国家关于物业管理的条例明确规定,物业管理具有房屋维修、安全、绿化和保洁等四项职能。武汉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物业管理分公司和后来成立武汉百步亭花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首先履行的是房屋维修、安全、绿化和保洁四项职能。
在很好完成物业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之外,百步亭花园社区物业管理公司提出:社区居民利益为最高服务原则和社区居民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不断根据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种类。例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社区接待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提供日常医疗服务外,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居民需要设立家庭紧急求助装置,定期举办医疗健康讲座和保健咨询,定期对60岁以上老人和10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检。社区物业管理费支付体检费。社区接待中心一切以解决居民的问题为出发点,承诺“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天,笔笔有记录,件件有回音”,实现无集体上访、无越级上访、无上访老户。
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服务中心由武汉安居下程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立,在社区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受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委托,为社区居民直接提供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百步亭花园社区物业管理公司与社区服务中心联合办公,共同构成百步亭花园社区服务网络。为方便社区居民,社区服务中心采取一站式服务。
百步亭花园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
2000年成立中共百步亭花园社区党委,是全国第一个社区党委。社区党委下辖一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48个党小组,通过“党小组门栋组织制”、“24小时党员责任制”和“社区与党员所在单位联系制”,将社区中分属不同单位的党员有机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之家”,组织党员志愿者队伍,定期举行社区党课,开展“做一个模范共产党员”的活动。同时补充党的新鲜血液,在社区中发展新党员。
2001年选举产生了全国第一个没有街道办事处管辖的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基于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原则运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经过考试上岗,来源于社区,服务于社区,学历层次比较高,80%是大专以上学历。社区居委会基于市场经济原则运作,其经费来源于部分社区居民的物业管理费。社区居委会在社区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社区居民监督下开展工作。
百步亭花园的社区文化娱乐
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社区建设了一批社区活动中心,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具体活动中心如下表:
以社区活动中心为平台,百步亭花园社区先后成立了社区腰鼓队、太极拳队、合唱队、乒乓球队、篮球队、足球队、队、门球队、礼仪队等,通过文化娱乐活动强化邻里之间的互动,形成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形成了紧密的基于社区的社会网络。
百步亭花园社区的爱心工程
百步亭花园社区属于安居工程,其部分社区居民属于低收入的弱势群体。针对该问题,武汉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以基金形式成立了武汉安居教育援助会、武汉安居慈善援助会,其基金有200万元。武汉安居教育援助会主要是帮助社区内家庭生活困难的子女上学,对学习优秀者进行奖励。武汉安居慈善援助会主要是帮助社区内老弱病残及特困家庭,对社区居民的困难进行援助。
百步亭花园社区的功能非常齐全。根据功能主义理论模式,百步亭花园社区具备全面而完善的功能,能够满足全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百步亭花园社区具有完备的社区组织:物业管理公司、社区服务中心、百步亭花园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百步亭花园的社区文化娱乐等,这些组织发挥各自的功能,把社区构建成一个体制完善和功能全面的“小社会”。
二、和谐社区理论阐述
1、和谐社区的涵义及特征
和谐社区,应该是一个在社区与政府、社区与企业、社区与社会、社区与居民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讲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居民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良性互动的社区。和谐社区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社区组织结构合理,各种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有序,社区稳定安全。社区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的干部队伍和社区队伍,能够真正尊重、真情交往、真诚服务于广大居民群众。
二是居民对社区事务能够广泛参与,居民民主意识强,社区自治化程度高。参与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生命线,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社区和谐就不可能实现,参与社区事务标志着居民既可以分享社区内的利益,又能够承担社区内的责任。
三是社区内有轻松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以及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
四是社区的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的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社会困难群体的生活能得到保障,社区单位和一般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能得到基本满足。
五是社区居民与环境和谐相处。提倡“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生活观念是和谐社区的第一标准。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我们党确立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也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而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应当把创建和谐社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人点,只有社区和谐了,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成为一种现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在我国“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理念的重大转折,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也标志着国家战略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向了追求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政治与社会的和谐、文化与社会的和谐、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等。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的真正意义始终在于它是整体社会的一个“全息缩影”,作为局部的社区是一个包含了整体社会基本信息的独立单元,社会的生活需求、利益关系、群体矛盾、阶层结构和运行逻辑,在杜区都有对应的表现。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窗口,把握了社区就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社会,把握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原理,对于把握和谐社会就有了基础和借鉴。只有每一个基层社区都是和谐的,都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了,整个杜会的和谐才能实现。因此,应当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3、和谐管理理论概述
1987年,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教授的《和谐理论与战略》一书出版,他根据对有关组织系统和谐运行机制的思考,提出了“和谐理论”[①]。
概要
和谐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组织。理论基础是任何系统之间及系统内部的各要素都是相关的,且存在一种系统目的意义下的和谐机制。对和谐性的界定为:“系统和谐性是描述系统是否形成了充分发挥系统成员和子系统能动性、创造性的条件及环境,以及系统成员和子系统活动的总体协调性。”和谐管理系统观为:组织发展两轨两场的控制机制。两轨即系统的组织手段和社会的法律制度,它是系统成员的行为边界,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约束力。这是一种有形的约束。两场即“协同力场”和“促协力场”。协同力场是由组织机能、人的精神、道德、行为习惯和系统文化等构成的一种无形的内部环境;促协力场是对协同力场产生影响的系统外部环境,它是一种无形的规范。理论构架为:运用系统观,围绕组织演进前后和谐态的对照比较,分析导致组织出现无序及不协调的负效应的构成成份,并针对之提出和谐控制机制,同时设立和谐预警系统作为保证和监控系统和谐演进的重要手段。
特点
1.和谐理论在理论体系的建构上体现了古今贯通、中西结合及文理互补。在它不仅关注现代管理活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也吸收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既借鉴了西方先进的管理科学,也注意反映中国国情和民族文化传统;在体现理论的普适性的同时,又能针对中国自已问题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法;另外,还注意到自然科学规律研究结果对管理研究的启发和借鉴,如物理和复杂系统研究的许多成果和思想的借用,也注意组织管理活动的人文特色,力求二者的有机整合。
2.和谐理论在理论的功能上不仅注重回答为什么、是什么,更注重回答怎么样。和谐管理理论不仅关注和谐管理思想及其具体的理论描述,更关注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它从组织发展目标入手,注重追求最有效地发挥组织系统整体功能的和谐机制的形成及组织向和谐态的演化过程调控。
3.和谐理论在研究哲学上强调“总体论”和不断追求“完善”(即和谐状态)。它打破了传统的管理“适度论”或“理性论”,提倡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完善”,明确了管理科学和艺术两个方面在管理过程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如何互补问题,这有利于发现低层次上构成的不完善,而通过系统自组织在高层结构中得以弥补。
4、和谐社区的创建
在以上理论的的支持下,以及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建设和谐社区还需要做好以下的一些建设工作:
加强社区党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建设和谐社区当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和谐杜会的关键是党,同样,要实现社区的和谐,也要看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因为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处在社会变革的第一线。加强社区党建,夯实执政基础,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关系重大。社区的稳定性使党的工作有了具体的对象,社区的动态性使党的工作有了延展的空间,社区的区位特征使党组织在基层社会中的工作犹如扼守要津,可以依托社区机构和组织,在生活情境中与群众发生直接联系,协调利益关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党在基层的组织形态和工作方法实现突破和创新的过程。“窥一斑而知全貌”,从建设和谐社区中积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同时能够使社区党组织的社会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提高社区干部素质,建设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基层干部队伍。街道干部和群众贴得最近,听到群众的呼声也最多。构建和谐社区,干部的素质是关键,必须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在说懂、说通、说服上下功夫。所谓说懂,就是要让群众了解我们所做的工作,真正知情;所谓说通,就是让群众了解我们办事的目的,消除顾虑,心平气顺,乐于接受;所谓说服,就是让群众心悦诚服,认同接受。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联系群众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设立“民愿接待”窗口来掌握民情,缓解少数群众的不满情绪,及时解决群众的困难问题;通过举办各类群众论坛,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争取社区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广泛派发居民联系卡,使群众遇到困难能想到、找到、见到社区干部,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同时,还要通过向群众报告工作,聘请廉政监督员等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帮助。
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以良好的参与机制融洽居民关系,推动居民自治,充分发挥他们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关健作用。能不能整合好杜区中不同利益群体的居民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关系到整个社区的凝聚力大小和人心向背。其中的关键,是必须尊重和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利益群体所表达、所代表的特定群体的合理愿望和要求,以及通过合适的载体和途径,使他们得到相互交流与融合的机会。而建立良好的社区参与机制,其目的就是要淡化和消除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隔膜和疏离、排斥状态,强化社区团结意识,重建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和相互接纳意识,使一切有利于社区发展进步的愿望得到尊重、活动得到支持、才能得到发挥、达到构建和谐社区的目的。
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将其与社区居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以先进的文化建设凝聚社区人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仅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而且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社区先进文化建设以社区为依托,发源于社区,发展在社区,通过以文化设施为载体,以丰富多样的文化建设活动等形式,吸引社区不同群体的居民积极参与,能够有效发挥先进文化满足人们精神需求、陶冶情操、凝聚人心的良好功能,同时可以使居民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
加强社区先进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社区居民,以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人们价值观念的变迁为契机,大力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区整体文明程度;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促使不同群体的杜区居民在共同的文化活动中得到共鸣,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认同感、亲情感,形成精神上的和谐。要保证经费投入,形成组织机构网络化、服务对象大众化、文化设施普遍化、活动形式多样化的社区群众文化发展新格局。
公民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构建和谐社区的成效。为此,要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加强对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具体工作做起,结合社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区居民的实际,不断创新道德建设的载体、形式和渠道,深人开展“和睦家庭、文明社区、诚信商家”等文明创建活动,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上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努力培育诚信守礼、尊老敬老、邻里和睦、爱护环境、爱护公物、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等良好风气。
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让健全的保障体系惠及社区全体居民特别是社区内的困难群体。群众的生活问题始终是涉及全局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基础。社区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观念,从落实困难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人手,始终把困难群众的“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与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作为大事来抓。建设和谐社区,要高度关注困难群体的利益。由于困难群体无工作单位,社会活动的空间狭小,因此社区常常成为他们生活的最主要依托,他们也成为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卫生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受惠者。当前的着眼点,是要解决社区内困难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要面向社区内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人员等群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开发社会服务岗位,可充分利用社区劳动就业中心,收集用工信息,进行职业介绍,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积极采取社区服务与再就业相结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与再就业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再就业相结合的办法,拓宽就业渠道,重点解决“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刑释解教等人员的就业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险制度,大力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继续落实对困难群众的实物救济、基本医疗、慈善医疗等救助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区法律援助网络。
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居民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创建“绿色社区”。构建和谐社区,除了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外,引导居民爱护社区环境,创造一个整洁美丽的家园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社区环境治理,贵在人人参与。要在社区内倡导环保从个人、家庭、社区做起,逐步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参与意识和环境道德素质,使“绿色理念”渐渐扎根居民心里。社区要通过宜传教育,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让社区居民树立“爱护社区就是爱护自己,美化社区就是美化自己”、“社区连着你我他,环境优美*大家”的意识。同时,要加大对社区环境建设、环境治理的投入,增加社区绿地面积和植被,处理好社区内的污染源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保护社区环境志愿者服务队等形式,让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到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家园的大氛围中来。
总之,创建和谐社区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措施之外,还包括如建立社区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加强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总之,和谐社区的创建需要社区内所有单位、所有个人的共同参与。要让社区居民都意识到:只有社区这个“小家”和谐了,我们的社会这个“大家”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三、由百步亭花园社区得出的启示:
和谐社区建设的核心在于提升社区的功能,提高社区自冶的能力。笔者认为当前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在构建和谐社区中应主要起“引子”和助力的作用,其角色应如下定位:一是引导者。政府既要引导社区实现和谐,又要把构建和谐社区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二是组织者。政府应为社区培训干部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向社区派出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等帮助社区组织与完善构建和谐社区的活动。三是监督者。对于构建和谐社区的各项活动,政府应强化监督职能防止其超出法律范围行事。四是保护者。政府应对构建和谐社区提供必要的政策保护,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支持,促进其健康发展。因此在构建和谐社区中,政府首先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把该社会办的事交还给社会去办。同时应明确自身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突出社区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建立政府与社区互动的机制。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开展和谐社区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但政府的财力是十分有限的。建设和谐社区的经费大量的还要依*社区自筹。应建立稳定可*的社区经费筹集机制。为此,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社区服务性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加大社区自身造血功能。同时应完善社会捐助制度使社区能够较为充分地获得社会财力的支持。
3.构建社区居民参与平台。建设和谐社区必须努力构建适宜社区居民参与的平台。使居民的参与冲动能够有机会释放出来。构建居民社区参与平台应以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户代表会议等法定性平台为主。以社区志愿者队、服务队等非法定性平台为辅,逐步健全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积极拓宽居民参与的渠道和途径,使社区居民切实享有对社区自治组织的选举权、罢免权和监督权,以及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加强社区建设与居民自身利益的关联度,增强居民对社区的依存度,使每一位居民都真正关心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使和谐社区建设有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黄序主编。城市发展中的社区建设,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2]朱毅。城市社区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士论文,2005.
[3]李应龙。构建和谐社会从构建和谐社区入手,求索,2006(03).
[4]赵麟斌。和谐社区和和谐社会关系探析,闽江学院学报,2005(12).
[5]陈平。努力营造和谐社会的基础—谈建设和谐社区,求是,2005(07).
[6]周永学。《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族出版社,2005.
[7]冷溶。《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03月01日
[8]王伟光。科学发展观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9]王伟光。《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学习读本[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10]构筑好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平台,《中国民政》2006年10期。
[11]王玫。2007-2008年最新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管理百科全书,当代法制出版,
[12]肖永清。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四川戏剧》2006年01期
构建和谐社区论文【第四篇】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区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具体实现途径。因而政府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领导重视、组织建设、责任机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资金、设施支持和财政预算上。但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区普遍缺乏财政支持体系,必须通过明确财政支持的重点、多方筹措和谐社区建设资金、深化财税改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来完善之。
构建和谐社区是我国城市 经济 和社会 发展 的必然产物,是实现和谐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具体途径。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是巩固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 建设的重要途径。政府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领导重视、组织建设、责任机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资金、设施支持和财政预算上。现以西安市雁塔区构建和谐社区为实证来分析论述深化和谐社区建设的财政支持体系。
1西安市雁塔区和谐社区建设财政支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西安市雁塔区和谐社区建设财政支持的现状
在和谐社区建设初期,西安市雁塔区按照"高起点、建精品、创特色"的思路,始终把硬件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主攻目标。首先从机制上保证硬件建设的任务到位。区委、区政府每年与街道签订社区目标责任书,把社区硬件建设作为一项硬任务,要求每个街道建设一个社区服务中心,达到"一部三室三站"。区上还规定,每建成一个示范社区,区上补助社区万元;完成全年社区硬件任务的,奖励街办3万元;每建成一个街办社区中心的,补助10万元,从而大大提高了街道、社区的工作积极性。其次,从资金上保证硬件建设的投入到位。在确保区财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的基础上,积极扩大福利的发行销售,发动社会力量支援社区建设,为硬件建设募集更多资金。同时结合"星光计划",积极争取省、市的支持,形成街道、社区、单位、物业四方联建,社会广泛参与的"星光计划"建设格局。
几年来,全区社区硬件建设以3000余万元总投入,建起了2万平方米的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起了6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其中长延堡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达到1600平方米;区社区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区计划生育中心、区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48个社区达到了"五个一"要求,即:一部电脑、一台电视、一部电话、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文体活动室。
西安市雁塔区和谐社区建设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尽管雁塔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但与一些沿海城市的先进社区相比,还存在着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与上级组织的要求和广大社区居民的愿望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仍需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与倾斜。三方面调查了社区基础设施供给情况(表1-3)。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主要源于社区建设缺乏完善的财政支撑体系。和谐社区建设经费的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社会捐助和三产收入。现在这部分经费主要由街道办事处控制,社区居委会基本没有独立的财权,各项工作将受制于街道办事处,未免还是政府的"腿",成了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依赖政府的局面还是无法改变,难以适应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在和谐社区建设上,社区仍然依赖于政府拨款,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又缺乏一套自筹资金的机制与途径,使得社区的建设经费常常是捉襟见肘,影响了构建和谐社区的开展和社区生活环境的改善。如何下放财权给社区?如何用只够办公的经费去开展各项服务,增强造血功能,开展自治工作?社区居委会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主体,对它的财务审计由谁来执行?民事责任由谁来承担?没有完善的财政支撑体系,社区自治将失去动力和活力,社区事业建设的“瓶颈”将难以突破。这将大大制约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深化构建和谐社区的财政对支持体系
通过对西安市雁塔区和谐社区建设为实证来分析,政府对深化构建和谐社区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资金、设施支持和财政预算上,各级政府应将社区建设与治理所需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并应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保持逐年增长。比如,在有条件的经济发达城市,应将政府财政投入所占社区服务资金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到50%,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将政府财政投入所占比例提高到30%。这不仅是公共财政的职能所决定的,而且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
明确财政支持的重点
(1)非营利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非营利项目,如:老年人活动中心、职业中介机构、防疫、计生等场地、房屋、办公设备等各种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
(2)财政对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以及非营利项目的部门和人员经费实施适度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补助。这种补助,需要采取定岗不定人,规定岗位工资,由区县政府或街道办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经由社区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工资由乡镇街道财政给与一定补助。为了节约财政支出以及便于加强对社区的管理工作,原街办分工治安、环卫等人员可以简直担任社区管理工作;二是对社区内从事具有服务项目的非营利组织的人员经费补助,主要包括卫生、防疫、计生、治安、环卫、社保、文体、基础服务中心等部门。这些部门的经费分为两类:第一,有一定业务收入的部门,可以根据其工作人员的业绩,采取以收定支的形式,财政给予一定补助;第二,对基本上没有 经济 来源的纯福利性质的部门,可以 参考 社区管理人员经费管理的方式予以补助;三是对于有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项目,如卫生院、计生等设备购置,可以采取财政定项补助的办法予以扶持。这里应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非营利项目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不等于不收费,不核算,不从增收节支的 企业 化管理中要效益。可以实行“购买服务”、“以服务养服务”,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经费不足的状况。二是社区委员会作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有自己的独立利益和组织目标,必须保证财政扶持资金用于为居民提供公益,防止社区服务机构或非营利组织缺乏志愿服务的理念,套取财政补助资金或乱收费现象。要根据社区实际需求,合理设置服务项目、提高设施利用率,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多方筹措和谐社区建设资金
(1)将支持社区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要求,社会保障支出预
算占财政总支出预算不低于15%-20%。
(2)对社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场所或其他设施,可以采取由国资部门无偿划拨给社区使用的办法。
(3)对福利投入存量的结构进行调整,既让企业或单位内部原有的福利投入,通过税收或财政转移的方式,部分转变费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这是从企业或单位包办的城镇居民社会福利事务走向居民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必要举措。
(4)实行“费随事转”,可以将一些过去政府职能部门的收费项目随着事权向社区的转移改由社区收取和使用,如卫生费、清洁费、绿化费、治安费等等。同时,也可由社区协助征收自行车车船使用税、空房出租收入税费,相应安排社区一定的劳务费。
(5)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社区 发展 ,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进程。在"单位人"的不同对象,如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在职职工、伤残人员等,一次性向社区交纳一定的管理费用,不足费用按照"单位人"的类属关系,合理确定一个中央、省、市、区县、街道(乡镇)财政负担的比例。同时,转移支付资金要结合区县、街道财政预算安排及社会保障对象纳入社区管理情况统筹考虑。
深化财税改革,支持和谐社区建设
(1)为支持和鼓励社区服务产业的发展,在社区服务建设初始阶段一定年限内,可实行税收增量返还制度,即以街道为单位,以目前提供的税收和财政下拨经费为基数,将每年新增税收按比例返还街道的办法。
(2)对社区内不收费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尽快实施“条费转块”的政策措施。
(3)全面落实国家有关社区服务税收优惠政策。一是按照国家14部委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决定的要求,对非营利服务项目,应实行全部免税的政策。对营利性的服务项目,其营业税和所得税也给予一定的照顾。二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要求,对非营利机构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可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企业或个人向社区非营利机构公益、救济性捐赠,可全额在税前扣除。
(4)鼓励社会组织或个人兴建一部分社区急需的服务项目设施,在资金上通过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办法给与扶持。
(5)全面认识的筹资功能,坚持并完善福利制度,通过募集的资金重点用于社区服务项目的建设。
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确保和谐社区建设资金有效运营
(1)建立健全社区服务行业财务 会计 制度,对社区内从事独立核算的社区服务业实行的收费,由企业自行管理,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
(2)对社区内非营利组织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投入、社会捐赠、自行收费(含条费转块)等,实行区县级财政专户管理,一方面使财政部门合理地确定对社区的补助标准和补助额,另一方面使财政部门能够根据社区服务项目的需求,合理地确定社区的收费标准和收费范围,从而防止社区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现象的发生。
参考 文献 :
上一篇:结婚宴席讲话稿热选精编8篇
下一篇:国有企业的初心和使命【精彩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