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诚信教育内容(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学生诚信教育内容(最新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生诚信教育【第一篇】

关键词:微传播;贫困大学生;诚信教育;新途径

微传播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运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以微博、微信、微课、微阅读、微电影等媒介进行信息的收发。微传播的传播内容碎片化、海量化,传播速度极速化,信息接收娱乐化,其大众性、开放性、操作简单等特性,深受大学生的喜欢。在新媒体时代,思想宣传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注重微传播。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的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普遍容易在学业、人际关系、感情等方面产生焦虑、悲观、自我封闭、愤世嫉俗等不良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的偏激使不少学生将观察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放弃诚信原则,导致大量失信行为的发生,如拒还国家助学贷款、考试作弊,伪造贫困证明、简历、证件等。

在微传播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各种微平台,纠正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业考试等方面出现的失信或诚信失范行为,是如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的贫困大学生诚信教育状况

目前而言,我国高校贫困生的诚信教育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各高校在诚信教育上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配合相关机构开展诚信还款活动、诚信教育活动、主题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诚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目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仅注重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的遵守以及对不诚信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对诚信教育本身特殊性的研究和对诚信教育规律的探索,没有形成一套以诚信教育含义、内容、方法、途径、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诚信教育系统。

在诚信教育方式上,教师主要采取传统课堂讲授方式,用“一根粉笔、一张嘴”居高临下地进行说教。在一项调查中,当被问及“所在学校开展的诚信教育方式”时,将近七成的学生选择了“课堂主题教育”,选择“在管理中体现”“建立诚信制度”“定期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以及“利用广播、网站、微信平台等进行宣传”的比例平均仅在百分之五左右。过多的理论灌输导致大学生对诚信的理解大都停留在肤浅的认识层面,没有形成坚定的诚信信念,在涉及个人利益时往往做出与诚信道德背道而驰的事情。

二、利用微传播,探索贫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途径

1.搭建微平台,创新诚信教育新形式

大学生是新事物的爱好者和追捧者,在“全民皆微”的背景下,高校的诚信教育方式理应与时俱进,采取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微信、微博等微平台是大学生常用的交流工具,各高校及时占领微传播这块网络思想阵地,弘扬主旋律,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目前很多高校都开通了校园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以此吸引大学生主动接受诚信教育。

2.更新微内容,力求诚信内容推陈出新

传统的诚信教育内容只是把道德内容简单照搬过来,缺乏时效性,容易造成诚信教育趋于形式化。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随着历史的发展也会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在微时代,诚信教育可以选取大学生的身边事,采用短小精悍的语言或结合视频、图片传授给学生,在内容上进行创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这样的教育能够真正触动学生的心扉,达到诚信教育目的与效果。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现实社会的矛盾冲突、网络媚俗文化等问题在冲击着学生的道德防线,学生面临着一场多元精神世界的博弈。因此,在微平台要有选择地对不良事件及时点评,邀请学生参与互动发言,可以提高其对不良信息的甄别能力。诚信教育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习、人际交往、择业、网络等层面的内容,不同层面的诚信内容不一。如就经济层面的诚信教育而言,其包括日常消费、交纳学费、申请奖学金、申请助学贷款、申请助学金等。因此,教师可以监督贫困生合理消费、合理理财、守信还款,并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帮助其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树立自尊、自强的心态,在就业季撰写简历、应聘工作。以上活动均可以通过微平台进行诚信宣传,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3.树立微品牌,打造诚信教育优秀专栏

传统的诚信教育内容借助微传播平台能得到新包装,学生爱看,效果深入人心。如重庆交通大学围绕期末学生诚信考试制作了微课视频,向大家展示了不守诚信的危害和影响,使学生了解到学业诚信的重要性。因此,运用微传播方式围绕学习、择业、经济等层面,打造一批针对贫困生的诚信教育优秀专栏是可行的。比如建立学校或学院的诚信教育公众号,呼吁、倡导学生在助学贷款、毕业论文、学术活动、资格证明、交纳学费、求职过程等方面践行诚信;制作贫困生就业的系列微电影,邀请曾是贫困生的优秀校友参加,以自身的创业经历和感悟为素材进行拍摄;制作讲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的微课视频,组织贫困生在毕业前夕观看,帮助学生树立诚信还贷的意识,督促其毕业后按时还贷,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正常开展。总之,围绕贫困生诚信教育,借助各类微传播方式,各高校均可以结合校情实际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微品牌,丰富诚信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4.加强微交流,师生多多互动话诚信

不少贫困生因为自卑或缺乏沟通技巧,出现了自卑、敏感、敌视心理。另外,在每年评奖助学金的过程中,由于利益驱使、个人利己主义漫延,会出现一些贫困生做人不真诚的现象。因此,贫困生因贫困引起的种种人际关系问题,需要教师关注他们,向其提供援助,疏导情绪困扰,纠正不良行为。微传播媒介的运用,可以避免人与人之间当面交流的拘束和隔阂,营造出师生平等的网络教育环境。在贫困生遭遇挫折时,教师可以通过微媒介及时地站在学生身后,给予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在贫困生面临诚信选择难题时,教师及时站出来对其进行指导,使他们敞开心扉进行交流。师生之间一旦建立起相互信任的P系,师生互动交流会更加频繁,学生的正确诚信价值观也会在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中形成。

参考文献:

[1]程艳,王双微,庞妃,等。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其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21).

学生诚信教育【第二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进行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的诚信问题,本文从校园氛围、诚信实践活动、教学内容、模式创新、师德建设、诚信档案等方面进行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作了一些探讨。

2001年高考关于诚信的主题作文命题引起了举国上下对诚信的思考,自那时起,人们开始猛然反省,直面整个社会的诚信问题。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让人心痛的事实:作业、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伪造证书,简历造假,任意毁约等失信行为在大学生中屡见不鲜。失信,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乃至社会的一个巨大毒瘤,它侵害着事业的发展,毒蚀着人们的灵魂。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背后,也带给了我们一些思考:我们的教育缺失什么?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由此,我们以院级课题“大学生诚信教育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为依托,对诚信教育作了一些积极的实践和创新,始终把诚信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以实践为主线,丰富诚信教育活动,完善诚信教育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一、诚信教育内容:直面现实

在诚信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我们立足于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实际,建立诚信教育内容体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人际关系教育内容、遵纪守法教育内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代精神教育内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六个方面。实行包括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主体教育、以多种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教育、以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常规教育、结合教育过程的专题教育、与社会互动为形式的开放教育。

二、诚信教育实践:知行合一

(一)诚信校园氛围:教育基础

宋代大理学家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诚信品质的养成是环境熏陶的结果,校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场所,学生的良好发展和诚信品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风、学风。为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使学生受到校园诚信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针对08级新生,一是进行了“诚信宣誓”、“诚信签名”、签订诚信承诺书、征集诚信口号、张贴诚信标语、插放诚信旗帜、出版诚信板报、放映诚信专题片、“诚信、成长、成才辩论赛”、无人售报、“ 诚信、立德、修身、报国”诚信征文、邀请汶川地震抗震英雄——广东药学院院长到我院进行题为“诚信是人生成功基础”的演讲,评选“诚信之星”开展诚信表彰活动,树立诚信典型等系列活动,从而使学生处处感受到诚信文化的熏陶,形成了良好的诚信氛围,深化学生对诚信与人生、诚信与社会的思考,让诚信美德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二是统一协调校园内校报、校园网络、广播、宣传栏、壁报等宣传舆论工具,定期开展诚信主题宣传,使校园媒体都成为诚信舆论的有力工具,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以实践的方式向学生传达诚信的理念,促进了诚信校园氛围的形成。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二)创新教学模式:学生为本

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位,只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个体发展中非智力因素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必须依托高校教书育人的雄厚力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达到用诚信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目的。从08级新生开始,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尤其是诚信教育时,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知识为本转为以人为本,把学生从诚信知识的教育层次上脱离出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结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是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二门主干课程,把诚信教育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诚信要求与个人行为结合起来,把教师讲课与学生讨论、答辩、多媒体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自发地思考体会:为什么要诚信?如何做到诚信?使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自觉情感,达到知行合一,把理论转化为行动,把行动沉淀为习惯,把习惯上升为信念。自觉认识到诚信要从我做起,从尊敬父母,团结同学做起,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尊敬长辈,关心同学,助人为乐,奉献爱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建立诚信教学队伍。由我们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全体教师为主、结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干部组成精干的诚信教学力量。三是改革教学方式。诚信教学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把专题讲授、案例教学和名师讲座相结合,把课内诚信教学与课外诚信活动相结合,充分运用课堂多媒体技术,积极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改革考核方法,探索把诚信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日常诚信表现相结合、学生诚信理论知识水平与学生诚信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法,把诚信教育融入到完成作业、考试等日常的教学环节之中,促进学生诚信知与行的结合。

(三)强调师德垂范:稳固基石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一个引路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对于每一位教师,诚实守信不仅是职责要求,也是最起码的师德要求。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自己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讲真话,办真事,做真人,成为诚信的典范,稳固的基石;教学中做到诚实为本,育人为先,言传身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用自已的敬业精神影响学生,用自我的诚信行为和诚信品质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四)建设校园信用制度:制度保证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必要和完善的制度,即建立校园信用制度,以约束学生的各种行为。校园信用制度即指诚信评估机制,奖惩机制,跟踪机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联合各部门,将对学生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结合其具体诚信表现给予奖惩。一是建立诚信档案。由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处联合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学生个人的姓名、身份证明、生源地、学生个人的学号、所在系、专业。每个学期末对学生进行品行记录:入学后的奖励、处分情况等。如考试过程中是否有作弊行为;上课期间是否有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作业是否有抄袭行为,在校期间,勤工助学,是否有不良表现或其他违纪违法行为,毕业前由学生处提供学生的借贷款情况信用历史记录。学生毕业时,将其信用档案延伸到社会,转入社会信用系统,从而保持信用记录的连贯性,以刚性的制度督促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二是建立诚信评估机制。对学生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把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考定位。定期对学生的操行进行考查评价,依照评价标准对不诚信行为予以减分,最后根据得分多少,将学生信誉度分为a、b、c、b四个等级,进行合理奖惩。诚信度达到a级的学生才有评选奖学金、校级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资格,三年里每个学期的诚信度等级都达到a级的学生方有资格评选省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生等;诚信度b级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参加党校学习等;诚信度等级为d级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或超过10%的班级无权参加当年度的各项集体评优活动。同时,学生诚信得分将如实记录到本人的档案中,并在校园专门网站予以公示,择业时供用人单位参考,a级学生将优先获得就业推荐机会。

三、存在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原设想采用信用银行存折方式,每学期末学生通过打印存折,就可知自己诚信得分。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评分标准如何确定?学生诚信分数如何计算?分数又怎样输入信用银行存折?信用银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运作?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慢慢解决。

参考资料:

[1]胡彩业。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03).

学生诚信教育【第三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目标;模式

序言

信用乃立身之本,守住信用,就是守住人品,守住人格。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树立包括诚信在内的健康的价值观,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然而有些大学生将诚信抛之脑后,甚至无视诚信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目标

大学生心目中的诚信是一种理想,是对社会其他成员的要求,自身却不能践行。对大学生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以规章制度约束其行为,以主题活动引导其思想,使得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从而使其大学生达到自觉诚信,使大学生做诚信的践行者,这就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目标。大学生想成为诚信的践行者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制度约束

2004年教育部规定,在国家统一考试中,要求考生考前阅读《诚信考试承诺书》并签字认可,这一举措将从法律角度进行约束。“大学生诚信身份证”在全国启用,一些高校开发了“大学生诚信度评测系统”,可对大学生诚信度随时测评。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大学生诚信守则》征求意见稿,这对大学生诚信提出了要求。

(二)活动引导,营造诚信氛围

各高校利用学生社团、班级主题活动、课堂教学使管理者、教师、学生全员参与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营造诚信氛围。学校通过一系列“诚信”主题活动来营造诚信氛围,引导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励,树立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诚实守信形象,倡导文明诚信之风,打造诚实守信校园。以此来引导大学生提高诚信意识和诚信践行力。

(三)使自觉成为诚信的个体道德

诚信需要引导,需要相互监督,更需要自觉。新时期的大学生最应具备自觉诚信观。新时期的大学生只有时时刻刻努力践行诚信,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论大事小事、诚信做人、诚信做事才能成为合格的大学生。新时期的大学生不但应树立和形成自身的诚信,更应成为诚信最有利的宣传者和践行者[1]。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模式

信用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诚信教育其教育模式应具有“教育对象的全员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育时间的长期性、教育形式方法的多样性”等四个基本的特点。在“六性”的指导下,积极构筑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教育模式[2]。

(一)教育对象的全员性,是指诚信教育是全员、全程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应该纳入高等学校日常教育体系。要努力建设一个校领导、教职工、全体学生诚实守信的环境氛围,要让诚信教育贯彻到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

(二)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是指我们除了对大学生继续加强社会诚信基本要求的教育、营造氛围外,还针对某些可能出现诚信问题的具体事项予以加强深化。通过多角度多方面教育,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贷款求学意识和如期还款意识,珍惜自已的借贷信用和名誉,自觉履行还贷责任,成为具有良好诚信意识的公民。

(三)教育时间的长期性。为保证诚信教育的效果,使大学生真正树立诚信意识,从进校到毕业始终不能放松诚信教育,要做到“反复抓,抓反复”。如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这种不讲诚信的行为,学校应坚持从进校到毕业每次考试前进行教育,考试后进行总结,对考试作弊者进行惩处,使学生明白方方面面都要讲诚信,包括学习,没有诚信将处处碰壁,直到影响一生[3]。

(四)教育形式方法的多样性。大学生对“空洞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已不再认同,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大学生诚信教育应注意形式方法的多样性。应配合教育部团中央关于人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创设良好诚信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地激励机制,有效地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讲求诚信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应侧重从道德诚信教育、法律诚信教育、学术诚信教育和市场信用教育四个方面入手。

(一)道德诚信教育,学生道德诚信教育,也可以称之为大学生做人的传统教育,是用中国古代传统的诚信道德规范,教育大学生,使大学生自觉做到言语真实、恪守诺言、无虚假、不欺诈,增强自身的道德操守和自律。

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包括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美德建设的关键内容是“明理诚信”教育。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新时期大学生进行忠于职守、实事求是、言而有信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清职业的社会责任,培养“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

(二)法律诚信教育,新时期大学生法律诚信教育,亦可称之为大学生立世的公民教育,是用法律规范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教育大学生自觉的信守法律、履行诺言,成为模范遵守法律的新一代好公民。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法律强制性特征教育,培养大学生自觉守法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习惯,使大学生懂得公民在行使权力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利和自由。

(三)学术诚信教育,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又叫大学生为学的品格教育,是要求大学生在学习和学术研究中,养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脚踏实地的诚信品格,严禁大学生在学习和学术活动中出现考试作弊、抄袭、剽窃等行为。包括:学术诚信内涵教育和学风教育,通过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学习、借鉴、吸收他人的成果是学术创新的前提,充分关怀,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是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也是我们必须遵循

的基本道德原则[4]。

结论

从总体上看,新时期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是好的,只有少数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现象。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目标、模式以及诚信教育的内容,希望对各大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理论指导,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黄庆胜。 大学生诚信品德危机现状及对策[J]. 咸宁学院学报。 2010(30/4):26-27.

[2] 杨兴英,庞维杰,梅其君。 大学生诚信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 许瑞芳。 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 2002(12).

学生诚信教育【第四篇】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来自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冲击,使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中对于诚信的重视,甚至连西方文化对于诚信的高度重视,也被其他方面所淡化。而这一情况的出现,也源于诚信教育的内容未能密切联系教学实际。我们注意到,道德生活本身的变化并不能用枯燥的说教来实现,对老师讲述的内容学生是心悦诚服的接受还是心存疑虑的漠视,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要让学生把诚信作为人生信条并非易事。从课程体系安排到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再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单一,高校诚信教育都有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可想而知,其教学效果就很差了。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源

诚然,当代中国正在经历重要的社会经济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新的社会主义道德还未确立统治地位,旧的传统道德又已经不合时宜,社会变动不仅伴随着贫富不均,也有个别人社会道德败坏的现象。在此条件下,大学生初入社会,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心智不成熟,因此受到冲击也在情理之中,思想上出现动摇倾向,心情由此产生郁闷情绪,猜疑甚至是欺诈行为更促使这些年轻人对社会的不信任感,由此转化成自身的不诚信行为,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必须加以矫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先决条件是,广大师生要从思想上提升认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能充分提现到大学生活的各个环节,扭转之前对于诚信教育相关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的情况。首先,大学生在思想上放松了自我要求,没有高度重视诚信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部分大学生心存侥幸心理、投机心理,都必须加以教育引导。其次,高校教师作为诚信教育的实施者,必须重视自我修养的提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用发挥人格感化作用,起到行为示范作用,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中包括言行不一、学术腐败等教师失信行为,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群体诚信行为的建构。教师队伍的充实、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都是诚信教育的取得实效的必要条件。形式大学诚信教育,还要充分发挥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群体,提高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努力做到言行一致、知与行的统一。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发挥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心理学的晕轮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某种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会倾向于以此推论他其他方面的特性,出现“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也就最终达到师生双方对诚信道德的共识。

纵观国内的大学教育,大学生诚信教育专门课程缺乏还是一个普遍现象,亟待解决。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定程度上肩负了大学诚信教育的重任。我国高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师资队伍,高度重视相应的人才引进与培养,预留出一定的教师编制,专门招收和引进从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专门人才。同时,也要让整个学校的教师队伍高度重视诚信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起相应的年终考核与评价制度,或者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优评奖活动,对教师队伍进行严格的诚信监督,奖励先进,揭露不诚信行为,通过教育引导和激励政策,迅速提高相关的师资队伍水平。在当前的大学诚信教育中,教学内容不生动、不丰富、不接“地气”的情况是普板存在的现象。我们认为,寻找更为适合的课外诚信教育方式,对于提高诚信教育的效率也是非常必要的,生活中生动的不诚信事件案例,很容易被学生知晓并接纳。在校内的课程体系中,主要是通过“两课”来安排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两课”的重要内容,诚信教育业包括其中,但在实际教授过程中,只注重理论阐发而忽视联系实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尤其涉及到当代大学生学业、就业、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内容时候,而这些内容往往是许多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反而被忽略了。我们逐步认识到,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合作是诚信教育实施的必要条件。大学的社会教育责任固然责无旁贷,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也不可或缺。积极向上、诚信互助的社会氛围的营造,个人的道德修养的提高,社会风气才能有所转变,社会环境才能趋于和谐,大学生被这样一种社会氛围耳濡目染,个人诚信意识必将会有更快的提高。诚然,培养大学生的个人诚信品质至关重要,大学生团体诚信素质的整体提升更有必要,家庭诚信氛围和社会诚信氛围于此社会风尚的转向功不可没,与此相适应,大众传媒的宣传必不可少。我们还注意到,媒体传播手段日新月异,但在诚信教育的实际教学中,新闻宣传、公益广告等大众媒体手段却鲜被采用,甚至很多学校、家庭对手段的更新采取漠视态度,这都是不对的。

在诚信教育方面,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应对关系社会道德品质发展的一些重要项目给予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因此,相应的资金投入和相关教学设备的购置、相关师资队伍的构建,都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缓的。当前诚信教育难以取得成效,缺激励机制和合理评价手段也是重要因素。深入到高校师生的生活实际中,相关的激励机制与惩罚机制十分缺乏,甚至可以说是缺失。部分高校仍然只重智力开发,而忽视德育培养,分数多少论高低,诚信品质放一边,评价机制明显出现偏失。科学合理评价激励机制应当具备可操作性,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为人们所接受,真正实现其机制效用。首先是评价机制,当下诚信教育中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评价还是唯分数论,大学生身心健康反而被忽视,致使大学生沉溺于分数的简单追求。其次是监督机制与惩罚机制的构建,在对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进行矫正时,口头上的耐心教育和悉心引导都不能少,但高等学校还应该在制度建设上实现创新,相关的监督机制和诚信惩罚管理机制必须逐步建立,使相关责任人得以通过诚信监督机构、诚信中介机构的判断,受到处罚,起到警示作用。最后是激励机制,高校诚信机制建立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创立相关激励机制,对于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诚信记录有瑕疵的同学却是一种约束手段,使大学生综合素质高下立分,并得到社会认可。

三、余论

48 2256713
");